登陆注册
18794700000059

第59章 序而跋(6)

“全体跑动,足音襄得紧紧的,你置身其中。已难以辨出自己的足音,但感觉足音都是由自己足下而起,都这么感觉着,跑动着,感受着,渐渐地,身体开始烘热,膨胀。大家一块儿开始烘热,膨胀。浓重的汗气在队列中流动,翻滚,煮着你,煮着大伙儿,可此时你已浑然不觉,精神跟肉体完全纠缠在一块儿,精神完成了对内体的彻底统领,最终化为一个动作;跑——管前面有树,有石头,有山冈,有泥潭,推过去就是了!”

以一个“跑”的军事训练项目基础动作为切入口,从要领到感觉、从个人到整体、从“汗气”到“气流”、从肉体到精神,王伏焱用切身的生命体验和个性化的艺术感受,对“五公里越野”做出了一次标准到位的军人式的文学阐释。这是他对前代作家(朱苏进)“经典描写”的一次叫板,当然,首先是学习与承传。

不可否认,要将一般看来不免单调、枯燥的队列动作(或军事训练科目)完成文学化、艺术化的审美特换是有相当难度的。我们不能说这个努力始自朱苏进,但由于朱苏进的努力,队列动作(或军事训练科目)也开始作为审美对象进一步吸引了军旅文学作家和读者的关注视线却是一个基本事实。但是,即便如此,在这方面敢于硬碰硬地“正面强攻”井取得成功的“战例”依然少见。因此,一九八九年当朱苏进在长篇小说《炮群》中用近两千字的篇幅,完成了对一个炮团受阅的宏大场面气势恢弘而又精细人微的描写之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喝彩。我的评价是,不仅场面写得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军人的气韵和风骨,写出了钢铁的脉搏和枪炮的呼吸。此类描写,朱苏进仍然是一个标高。

显然,王伏焱把朱苏进读得很深很细,朱苏进在炮兵队列动作上做足了文章,王伏焱则在步兵的训练科目方面狠下工夫(如《鲜花盛开》中对单兵动作,连队科目等描写段落都堪称精彩)。他似乎是摽上了朱苏进,而比试的一个重要“科目”就是写“队列”。我们没有必要去仔细分辨王氏对朱氏的借鉴中有多少传承,有多少超越,我们之所以单捡出来这一个“细节”进行比照,乃是因为我们看重“细节”背后的蕴藏,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窥一斑而见全豹”。

在这样一个“细节”中,我们当然读出了作家敏锐的洞察、细腻的感受、飞扬的想象和洗炼的语言,但我们更读到了作家的体验和激情:有了体验,“熟悉”云云当不在话下,没有热爱,激情便也由来无自。朱苏进自不待言,新时期以来,他一直以“当代职业军人英雄化书写的主要代言人”形象作首席发言;而王伏焱呢,从纵向看,则可将其视为这一脉在九十年代传承中的重要一环。如果再从横向看,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第二个参照:“农家军歌”。

众所周知,九十年代前半期,以阎连科、陈怀国为代表的新一代军旅小说家,合唱着一支深沉而凝重的“农家军歌”走上了文坛。他们以平视的目光,悲悯的情怀,热切关注着农家子弟兵的现实生存境况,在他们“逃离土地”和人民军队走向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中,真实地表达了他们坚韧而又艰辛的奋斗历程,为人们提供了与朱苏进们笔下的职业军人的英雄主义理想化书写迥然有异的价值取向和别样风景,迅速引起了军内外文坛的广泛关注。相形之下,后者一度高昂激越的声音显得黯然并开始式微,“农家军歌”反倒成了此一阶段军旅小说的“主旋律”。也因此,“农家军歌”成为一时焦点,引发了一些歧见,也受到过某些诟病。当然,“农家军歌”远非十全十美,笔者作为“农家军歌”最早的肯定者和最主要的阐扬者,亦保留了许多批评意见。但关于它的意义和贡献的总体评价,我相信时间的严苛和公正,现在我采取“不争论主义”。“不争论”不等于不关心,有一种意见就曾经打动过我。简短说来,这种意见认为,“农家军歌”的着重点在农人而不在军人,实际上写了一大伙子穿上军装的农民,是“军中农歌”而非“农家军歌”;“农家军歌”本身是有写头的,但要着重写出现代的职业军人的规范对农民的改造与提升,要有理想之光对现实的照耀与指引。应该说,这是一种好心人的恨铁不成钢,它比较公允地指出了“农家军歌”的某些缺憾,与我的部分看法也颇为契合。

今天,当我们带着对“农家军歌”的某种遗憾来翻捡王伏焱这部主要写于九十年代中前期的军旅小说集时,自然又会发现一些特别的意义。

王伏焱不是“农家军歌”。虽然他的年龄、军龄、出身乃至创作经历都和那批“农家军歌”的歌者相仿佛,但他愣是在那股潮流之中没有加入那场声势浩大的合唱,这多少有点令人不可思议。他不是地道的农家出身(成长于一个农村的非农业户口家庭)或许是一个因素。但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归结于性格和气质。他几乎天然地就选择了做朱苏进一脉的传人。

他笔下的人物都热爱军人职业,都渴望在军营中建功立业,但动机和驱力绝不是“逃离土地”或“家属随军”。他们爱的是军人这个职业本身,想的是军人的荣誉和辉煌,只要在军营中待着,他们就如鱼得水,如鸟在天。就像《鲜花盛开》中尚渔天一样——“尚渔天一直自负,自己是一个纯种军人。这种种的纯粹不是依赖血统的衍息,而是天赐的一种感应,那种只要将身体裹入一种军服,周身奔涌的血液几乎透体而出,灵感稠密得一把握不拢,流萤般满世界飘飞。”

我们不妨把这段话看作是王伏焱的夫子自道。他强调“自己是一个纯种军人”,而又进一步强调“不是依赖血统的衍息,而是天赐的一种感应”,以区别朱苏进们的军人遗传,或者干脆说借此对朱苏进们提出抗议:优秀的军人并非都来自军人后裔。因此,在这一点上,王伏焱和朱苏进们反其道而行之,基本不用军门子弟来做自己小说的主人公,他们大多出身平民,更没有什么高深背景,有的只是自己的才干、智慧与抱负。唯其没有靠山,所以才更加脚踏实地;虽然缺乏世袭罔替的尊贵,却又拥有出类拔萃的素质——仅以人名为例,你瞧瞧,“尚渔天”“皮子丹”“柯子午”“司小若”们比之朱苏进钟爱的“袁瀚”“古沉星”“南琥珀”“孟中天”“查含宇”们又如何?——是不是都一样怪怪的、与众不同的乃至于自命不凡?

毕竟时代变了,九十年代不同于八十年代——这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暂时的价值失范和消解英雄,导致了军人地位的边缘化和神圣光环的淡化。在这样时代的军队里坚守理想、追求卓越、渴望功名,就更多了一份艰难,多了几许堂吉诃德式的悲壮色彩,同时也必须具备一份正视现实的清醒与坦然。不论是“童魁武”的前途未卜(《次生林》),还是“高雪”“陈默”们心爱的部队最终解散(《高雪部队》),抑或是胡平面临的可能转业,他们都能安之若素,无奈里透着自信,失落中看到希望。既没有朱苏进式的强烈的怀才不遇感,更不是“农家军歌”式的互相推诿乃至互相攻讦,落井下石。正因如此,王伏焱的尉官文学才继承了朱苏进又区别于朱苏进,不同于“农家军歌”而又补充了“农家军歌”,从而在九十年代的军旅小说中找到了一个虽然不很起眼但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经过朱苏进和“农家军歌”两个参照之后,我们对王伏焱的阅读可以暂告结束了,而我“参照”崔道怡、何志云评委的两个审读意见来做的这篇序言也该收尾了。但在此刻,我又记起了一件往事,似可略记一笔。

六年前——一九九六年,我还在军艺文学系主事,王伏焱曾以《次生林》《高雪部队》两部中篇报考文学系第六届作家班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后由于非文学原因而未如愿上学,成为了我们各自心中的遗憾。值得庆幸的是,王伏焱并未因此而气馁而放弃文学。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仍然在圆着文学的梦并且终有所成,奉献出这部小说集,编委会又将其分配给我责编并作序,让我们“有缘六年再相逢”,给了我一个聊补遗憾的机会,完成了我们一次迟到的“对话”。我祝贺王伏焱,我感谢编委会。

说到编委会,我还有话要讲。编委们多年以来对这套丛书的严肃认真已为时间和社会所验证。有些深思熟虑而又负责任的意见不予公布,对作者乃至文学界都是一种损失。唯此,我最后要给王伏焱一个郑重提醒。因为我深切注意到了崔道怡先生在复审意见中对王的近作(未编入此集)表示了明显的失望,认为创作水准有下滑苗头,并因此对其潜质存疑。我还来不及阅读来人选的篇什,但我对崔道恰先生的判断素来看重,未及征得崔道怡先生同意,我借此机会将意见转达给王伏焱,诚恳地希望他认真地清理反思自己十年来的创作得失,以求尽快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关于此集的编选,综合崔道怡、何志云二位的意见,选了四部中篇,六个小短篇。编排上,中、短篇各自按发表时间为序,为阔读方便,将短篇分为三组,分别插入四部中篇之间。书名采纳崔道怡先生建议,由《鲜花盛开》改为《高雪部队》。

是为序。

(原载《山东文学》2003年第三期)

9.小说是一种内心需要

——序川妮小说集《我和拉萨有个约定》

川妮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是一九九三年。虽然我记不得她的报考作品具体写了什么,但她的文学感觉中那种很个人化的敏感和锐利给我留下了印象,而正是这一点,使她在那届学生中显得比较个别,而这种个别的东西,又正是被我们所珍惜的创作个性或才气。基于这一点印象,我对川妮的创作,始终抱有希望。

但是,坦率地说,在校两年,川妮的表现基本上是令人失望的。据说她极少逃课,而且不管什么课都坐在第一排并坚持听到最后。但就我而言,除了在课堂讨论会上,听到过她几次有点见地的发言之外,不知道她还干过什么和文学有关的事情。

军艺文学系的每一届新生,入学时往往都会受到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那些已经毕业的师兄姐弟们一夜成名的传奇故事,一方面是老师们热情洋溢的鼓励与引导,还有一方面就是同学之间暗地里的互相较劲。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好像很少有人不被刺激得格外亢奋。大家的亢奋又互相传染,创作欲望被放大,创作势头很快就像雨后的庄稼一样,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男生们靠着方便面和香烟烈酒,抡圆了胳膊开夜车,常常通宵不眠,以至于白天上课两眼通红,无精打彩,呈现出营养不良的症状。女生的情况要好一点,不至于面色饥黄,但也是一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模样。

川妮是一个例外。

据说,川妮对同学们疯狂的写作劲头很有点不以为然,对男生面呈菜色、女生花容失色更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就在二楼的男生被方便面和香烟熏得分不清楚现实与梦境的时候,她和一个叫王曼玲的女生用一只小炉子在四楼的女生宿舍里烧菜,弄得四楼的过道里飘满诱人的麻辣川味。因此,她始终保持着健康的红润面色,一点也看不出被文学煎熬过的样子。给我的感觉,川妮在校两年,更像是在度一个悠长的假期。又是据说,她们那届学生毕业的时候,曾经为所有有特点的同学进行“冠名”,大体有什么“四大名人”“四大忙人”“四大闲人”“四大怪人”“四大美食家”等等,川妮被列入“闲人”和“美食家”之属。

这大概也能从某一侧面说明川妮在军艺时候的状态。

我能证明的一点是,川妮和她的绝大多数同学不同,两年上学期间,她从来没有送过一篇作品给我看,甚至也没有一次找我谈过文学。当然,她并不是一个孤僻和自我封闭的人,她和同学的关系很融洽,也乐于参加各种聚会,除了不谈文学,谈起一切精美的生活享受,诸如美食美容,养生养颜,瘦身健身……她都头头是道。这可能和她上学之前一直在疗养院工作有关系。但是因此,她不大像六十年代生人。一般说来,六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人比较接近,有相近的精神气质,有较强的对社会和责任的承担意识,这也常常是他们从事写作的一个出发点。川妮身上似乎少有这些东西,她更像七十年代后,而且给我的感觉是,跟热爱文学相比,她更热爱自己。

九十年代前半期,商潮持续涌动,不少文人放弃了写作,或者把写作变成了商业行为,一时间,剪刀加糨糊的所谓畅销书大行其道,一些学生也卷入其中。为此,我发表了《我为什么反对文人下海》的长文,并在课堂宣讲,引起同学们的强烈反响。而川妮的反应很不热烈。但恰恰是通过这件事,我第一次听到了她对小说创作发表的郑重看法。她对我的大声疾呼表示理解,但又认为没有必要。她说,于她而言,小说只是一种内心需要。在这里,她窜改了古巴作家阿来霍.卡彭铁尔的名言。阿来霍卡彭铁尔的原话是:

“在拉丁美洲,小说是一种需要。”川妮还进一步说明,在她看来,小说这种内心需要,是不会被外部世界摧毁的,恰恰相反,小说是抗拒外部生活的一种内心力量。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这种内心需要,有则成,无则废。

川妮的这番见解让我刮目相看且将信将疑:川妮自己有这种内心需要吗?她是一种“做秀”呢,还是为自己过于散淡的文学状态的一种自我辩白?

同类推荐
  • 希腊神话故事(三)

    希腊神话故事(三)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 时间的弧度

    时间的弧度

    他用诗行圈起了一道道的生活藩篱而蒙养着自己高尚的品格,他的诗情充满一种自然的力量,渐渐地在这沉寂之中喷溅而出,格外引人注目。
  • 浪漫星云(中国当代诗歌札记)

    浪漫星云(中国当代诗歌札记)

    当代诗歌是在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的直接号召下诞生和发展的。诗歌寻求自己的直接领地,那就是人们的感情世界。在新的时代里,诗歌表现新的感情,而且实践着新的抒发感情的方式。
  • 戴望舒作品集(四)(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戴望舒作品集(四)(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戴望舒作品集(4)》本书分为小小的死亡之歌、呜咽、关于迦尔西亚·洛尔迦等部分。
  • 灵魂里的铁

    灵魂里的铁

    本书为李克的首部个人诗集。收录作者创作、发表的140首新诗,分为《说出那个词》、《事物的内部》、《光芒涌入》三个专辑。
热门推荐
  • 新健康生活(上)

    新健康生活(上)

    本书内容包括:健康时尚精论、走出健康误区、健康温馨家园、养生保健经典、就医用药指南能内容。
  •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星空剑舞

    星空剑舞

    灾难,灭世的灾难!地球即将面临毁灭,为了一线生机,特战兵江山笑背负起寻找新界的重任!不一样的星域,不一样的传承!超强的武者,高深的法师,释.儒.道.魔.鬼.巫.妖七道并立,七煞大陆为棋盘,万千诸侯为棋子,看江山笑如何剑闯天下,为地球人挣得七煞星域一席之地......
  • 《暴君独宠:血飞天侠》

    《暴君独宠:血飞天侠》

    弃坑!勿入!“绝然,呵呵。冷漠决然,真想不到,本王从小养大的人居然到最后也会背叛本王。难道真如以前娘亲说的,什么人都不可信么?”女子紫衣飘飘,三千秀发散于脑后。“绝然没有背叛你。”她抬起头:“除非你不信我!”男子轻瞄了眼女子。“你永远都是这么一封泰山压顶去不改容颜的性格。你可以对着巫情,可以对着即墨景笑,为什么对本王却这么难?”女子低头不语。“呵,又是这样!”男子粗鲁的挑起她的下巴。“然儿,你可曾爱过本王?心里到底有没都过本王?”
  • 宿世之遗梦无痕

    宿世之遗梦无痕

    她,是女娲后人,肩负不朽使命;他,是王朝后裔,背负血海深仇;他,是魔界至尊,愿为她屠尽天下;而她的心,今生今世只为他敞开,他的笑只因她而温暖。
  • 婚久情深,老婆变幻莫测!

    婚久情深,老婆变幻莫测!

    世间有两种男人惹不得,深不可测的男人和想上你的男人。三年前,程欢惹了前一种男人;三年后,程欢又惹到后一种男人。巧的是,他们刚好是同一个男人。霍景之。惹到他,从此她的名字诠释了她的一生——是程欢,也是承欢。*之初,听闻——那个叫程欢的女人,上午结束六个月的牢狱之灾下午就隐婚而嫁,成为财阀霍家的长媳有人说,她是为了复仇才嫁给霍景之也有人说,她爱他成执,为了嫁给他,才甘愿替罪入狱-后来,这场一败涂地的婚事,程欢溃不成军,只能节节败退“霍景之,我们离婚吧。”曾经为了嫁给他处心积虑,如今却为了和他离婚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向法院起诉:他需求太旺盛,我受不了了于是,为了帮程欢向法院证明诉状属实,霍景之每天深夜敲门低声引.诱,“你的身体,我想造访。”-直到后来,她拿刀抵在他挚爱之人的脖子,“要么她死,要么,和我离婚。”最后,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里,她一纸罪状,将他送入牢狱新婚1001夜后,这场惊心动魄的豪门情事——原来一个人的偏执,只是一场无妄之灾她曾爱到走火入魔,全无矜持,最后失了孩子,丢了丈夫。从此不见其踪。*经年已过,霍景之从美国带回来一个叫做南湘的女人。见过她的人都说,她和霍先生的前妻长得几乎一样。他宠她成狂,哪怕她和别的男人在宴席上当着他的面跳舞,他也只是蹲下身,替她换下高跟鞋,“跳得久了,脚会疼的。”他爱她成痴,哪怕她已经再婚,婚事往事都成谜。他依旧在媒体朋友,摄像头面前揽着她,眉梢轻弄,一字一句地维护她,“是我勾.引她。”更深露重,是谁在谁身边夜夜耳鬓厮磨,“纵使你不再叫程欢又能如何,你永远只能在我身下承欢。”-后来,听说是这样的男人,爱南湘,爱到走火入魔。欢爱时,霍景之会说,“虽然我没经验,但是我学习能力强,可以直接和你实战积累经验。”看电影,霍景之会说,“这种事太无聊,但如果你天天肉.偿,我愿意天天陪你做无聊的事。”情人节,霍景之会送5131朵玫瑰,“送玫瑰花没什么意思,但如果是5131,我愿意身体力行。”-只有霍景之知道,这世间始终有一个人的存在,怦然惊醒他全身所有的感觉。*暖恋、小虐后宠、轻欢喜、霍景之&程欢(南湘)
  • 精灵的心跳

    精灵的心跳

    精灵的心跳是一个公会的名字,这个公会创建的时间不是很长,也没有什么精彩的传奇,不过自从易臻来了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 龙神战歌

    龙神战歌

    这是一片平静了千载的大陆,这是一个祥和之下暗流涌动的时代,当懵懂少年遭遇了上古强者残魂,命运的齿轮飞速转动,数万年前的预言,传说中的乱世,正义即将倾覆!面对亲情、爱情、友情,面对忠诚与背叛,少年又该何去何从?烽火将起,且看他如何奏响一曲《龙神战歌》。
  • 米格飞机的传奇:米格风云

    米格飞机的传奇:米格风云

    米格系列战斗机是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著名的战斗机,本书主要从型号入手,讲述了米格设计局从诞生至今的基本情况。从型号的研制背景、型号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介绍,在讲述型号研制生产的同时,还侧面讲述了世界政治和社会的演变,是了解米格战斗机较为理想的参考读物。本书适合军事和航空爱好者阅读,也可以作为从事飞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专业人员的参考读物。
  • 海洋解密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海洋解密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