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题亦称分题或小题。
插题是新闻用题中常用的一种标题形式,也是新闻标题的主要题种之一。
插题一般指穿插于文中的小标题,是文章某一段落内容与中心思想的概括。尤其长文时,编辑均很喜欢插题方式,插题运用得当,版面处理合理,会使版面效果、文章视觉效果更佳,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使文章更为醒目,中心更为突出,读者阅读更为方便。
在题与文的关系上,插题一般不必像主题、肩题和副题那样,要求极为严谨,文字极为严格。它既可以是内容提要式的,概括出段落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是画龙点睛式的,点出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或一点、两点;还可以是客观地表达;也可以是作者主观评论等等。
在题与文的结构上,一般插题就是文章的脉络,也是概括文章的纲目,各个插题之间内涵要相连,要能清晰地显示出新闻的思想脉络。
在题的制作上,插题通常为一行题,语言文字比起其它标题来,更为凝炼、简洁,更为言简意赅。一篇新闻稿件里,插题通常在两三个以上。制作上往往采取统一的格式、同样的字数、相同的句式、相同的装饰、相同的字号,或统一引用领袖、名人、专家、学者的名句、格言等。这样的插题形式整齐、醒目、美观、和谐。当然,插题既然是标题的一种,制作插题自然不能跳出标题制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即必须以事实、材料为依据,忠实地反映新闻的内容,文字则要求精确、凝练、易懂,爱憎必须分明,也需讲究辞章文采,起到生动、形象、引人之效果。
插题的制作,按教科书的要求和我们实践的体会,一般应遵循三大规律:
一是遵循新闻事件的演变过程,突出事件在演变过程中的个性特征。
二是遵循新闻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努力掌握准确无误这一根本原则。
三是遵循新闻内容中最集中、最突出、最闪光、最核心的内容、事迹或问题,努力给人们以启迪。
1985年作为特邀教授为函大新闻系毕业班授课时讲义
新闻提要题与栏目题
新闻提要题与新闻栏目题是新闻标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写作与版面编辑实践中经常应用的标题。
所谓提要题,也叫揭示题或纲要题。它的主要作用是提纲挈领地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原则、经验等,向读者扼要地介绍新闻的有关事实、做法及存在问题等。提要题一般都用在重要的新闻、重大的新闻或较长的稿件中,像出版书籍时那样,开头或第一页往往都有一个内容介绍或内容提要。提要题实际上在新闻中就起着内容提要和内容介绍的作用。
提要题在新闻稿件中的位置一般都放置在总标题的上方,有时也放在题后文前,起着近似副题或编者的话的作用。如:用以提示新闻的核心,用以提示读者思考的问题,用以提示新闻中最焦点的内容等等。
栏目题,也称专栏题,是新闻写作和稿件编排时常用的一种标题。栏目题一般指两篇以上稿件,或多篇内容相关或相同、或体裁相近的稿件编织成组,而每篇稿件又各自独立,将这些稿件集纳为一体,组成一个整体,冠之以一个或几个总的题目,这便是栏目题。栏目题在编辑做版时应用最多。如今的新闻讲究视觉冲击,讲究内涵深度,讲究规模效应、集束效应等。栏目题正是在这种新闻改革和发展中被强化的,尤其是板块报纸的出现,书刊性报纸的出现,更强化了这方面的功能。在生活节奏极快的当今社会,人们在茶余饭后,在上下班的途中,在旅游、休闲、出门的途中车上,每每用极短的时间去读报阅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习惯的改变,大部分人已没有了过去在办公室里喝茶读报的机会,更多的人则靠的是这匆匆来去的三五分钟。一张报纸翻来翻去,又要笔记,又要剪报,除去一些特殊部门、闲在部门,这样的形式基本不存在了。大多数人已习惯了来去匆匆、三五分钟,看标题、看提示、看提要、看内容介绍性的读报方法。正是在这种巨大的改变面前,栏目题进人了一个极为发达的时期。如今的记者,特别是一些跑新闻、走新闻、苦新闻、吃新闻的记者。每每为了完成任务,每每为了赢得市场、贏得读者,均忘不了应用这种栏目题,均忘不了和编辑合作进行这种规模报道、集束报道乃至规模流动报道。有人说,如今的新闻不能不讲规模,不能不讲深度,而这种规模和深度,既离不开栏目题制作、规模性编辑,也离不开提要题应用、纲要式提示。
或许,新闻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化、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组合和相互促进中,得到前所未有发展的吧。
1985年作为特邀教授为函大新闻系毕业班授课时讲义
新闻边题与尾题
新闻边题与尾题也属新闻标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这两种标题也常常使用。
新闻边题,也称边标题,也有人将其称为新闻标题的附带题,它是正文标题的一个从属部分。
新闻边题一般都在新闻正文的一侧。如新闻竖题时,它排在左侧;新闻横题时,它排在正文的一侧。边题的字号、字体往往不同于正文的字号和字体。它是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将新闻中的若干观点、原则、经验、做法、不足、问题鲜明地标示出来,或者用与副题相同或小于副题的字号把新闻中某一些重要观点、重要内容、重要事实摘引出来,或者和新闻极为相关的历史资料摘示出来,特殊处理或加框处理、突出处理。以引起读者的特殊注意,达到强化新闻的效果。
尾题,顾名思义,乃末尾题,也称文尾题。如同边题一样,是正文题的一个从属部分。
尾题一般都用在重要新闻和重大新闻方面,一般都有极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尤其在重大的政治新闻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尾题在文章和版面上通常个性比较鲜明。一般均用大于正文的异体字,主要标示文中重要的内容信息、重要的新思路、新观点、新原则。将其摘录集纳,用与字号相同的中圆点作标示,置于文末、文尾,与文章在版面上形成对角对称。通常文题为竖题,尾题也为竖题;文题为横题,尾题也为横题。
这样对称排版、和谐排列的效果,是使新闻最主要、最重要的一些内容,反复或多次地在读者的视觉中闪现,从而极大地增加新闻传播的强势,进而引发读者的思考、联想和共鸣,以实现新闻强烈感染人的效果。
尾题的制作不宜过长,同样应言简意赅,其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新闻的事实。不允许掺入作者的主观介入,应力求将新闻中最正确的思想观点、最先进的工作经验、最鲜明的爱憎、最理想且又最客观的事实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在新闻实践中,边题和尾题一般不同时应用。但特殊情况下,如稿件的含量过大,有时为了突出更多新闻事实和观点,有时为了达到上下、前后的呼应,为了传达新闻的更大强势,同时并用也是常有的。尤其对一些焦点问题、亮点问题、批评和监督中进行曝光的一些反面生动而引人,使读者“一见彳顷心”。言简意赅,让读者“一目了然”。新闻事实清楚,对新闻“一片真诚”。内容概括准确,“一语中的”。文笔犀利,“一针见血”。逻辑合理,“一言九鼎”。新闻信息丰富,“以一当十”。新闻内涵深刻,“一刻千金”。文笔流畅,文采飞扬,“一挥而就”。印象深刻,感染强烈,“曲终难忘”。问题,每每联合并用。
1985年作为特邀教授为函大新闻系毕业班授课时讲义
新闻标题的诸种题式
新闻标题的题式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写和编排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常言:“题好文一半”。新闻标题各种题式应用得当自如,新闻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新闻的实际效果。
新闻标题题式很多,诸如:警句式、比衬式、谐音式、借代式、引用式、比喻式等等,也有回环式、倒装式、对偶式、惊叹式、排比式、拟人式、对联式等等,还有联想式、夸张式、成语、谚语、歇后语式、双关式、讽刺幽默式、诗词式、口语式等等。其题式形式五彩缤纷,多种多样。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文化、新闻改革的深化,新闻标题的题式形式极度发展,极大地拓宽。许多新的题式方式诸如问题式、数字式、映衬式、事名式、绰号式、粘连式题式,这些闻之未闻的题式形式融人了新闻标题的题式,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新闻标题的题式方法,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新闻标题的改革,乃至整个新闻的改革。
愤语式、歌谣式、典故式、顺口溜式、规劝式、反差式、日历式、抒情式,如果将时针倒拨几年,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在如今新闻改革的大潮中,这百花齐放的局面出现了,伴之而来的是整个新闻工作的改革,新闻采写的改革,新闻编排的改革,新闻标题题式的改革。
我们为迎来这新闻的百花齐放而欣慰不已,我们为有这新闻的春色满园而万分高兴。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我们十倍、百倍的发奋与努力,用我们的实践,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闻事业的未来。
全国特约记者、通讯员新闻培训班开班式1997年11月
打造精品
在奔向未来的竞赛中,其实,所有的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读《世界战史通鉴》
报纸副刊的历史形成
我国报纸副刊问世于19世纪末期,最初乃版面补白的“混编”,后演变为随正报赠送的“附刊”,再以后定型为固定版面的“副刊”。它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的艰难而又漫长阶段,最终在报纸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并逐渐增强了自身的分量,与新闻、评论、广告一起被称为报纸的“四大件”。
在报纸上最早发表的文艺作品,是以“新闻不足小诗补”形式出现在新闻与评论之中的,是1883年德国籍传教士郭实腊在广州创办的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种情况延续了30年之久。而首次强调“要像对待新闻、评论、广告那样,把刊登文艺作品作为报纸的一项经常性的、固定的内容”,并广泛向社会征集文艺作品的,则是1872年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当时《申报》刊登的文艺作品,质量和内容都较低劣。如1872年5月7日《申报》上有这样一首《后竹枝词》:
苏州大姐眼如波,出门娘姨情更多。觅得姘头无处所,暂时相会野猫窝。
然而,文艺作品毕竟作为一项内容,被安排在每期报纸的最后一页,故当时人们称其为“报屁股”。
人们公认的我国报业史上第一个副刊是1897年11月20日出版的上海《字林沪报》的副刊《消闲报》,之所以承认它是报业史上第一个副刊,是因为它具有四大特点:副刊在整张报纸中确定了地位和作用;有了固定的副刊刊名;开始固定了刊斯;内容开始多样化、综合化。
自此,副刊便成了报纸的“四大件”之一。尽管它走过了漫长曲折的演变道路,也曾产生许多消极作用。然而,副刊的诞生为报纸发布新闻,传播新观念,繁荣文艺创作,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发挥了它自身特有的、不能被别的任何形式所替代的积极作用。
才艮紙副刊改刊的设想1990年5月
副刊的原本功能
长期以来,有人望文生义,认为副刊姓“副”,是正刊的“附属”。这是偏见。从副刊一问世,它就是报纸这个整体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地位,它发挥的历史能效,是新闻、评论都不能替代的。在报纸的演变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新闻改革的当今,副刊特有的优势日益突出,越显重要。这一切,是副刊的特性所决定了的。
刊登于副刊的文体大致是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故事、杂文、小品等,从中可以概括出新闻性、文学性、综合性这“三大特性”。新闻性是报纸的根本特性。作为报纸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副刊,无疑也具有并且应该具有新闻性。这亦是副刊文学作品区别于书刊文学作品的一个特性。从总体来说,副刊的新闻性是广义的、宏观的,是形象地、较全面再现新闻。它虽比不上新闻报道传播信息及时、迅速,但传播的信息在外延、内涵上,都比新闻报道扩大、深化,不仅仅告诉了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还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这件事”。副刊的文章往往同正刊的新闻密切配合,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各显其能,以满足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渴求。
去年,安徽发大水,解放军某排见习排长周丽平英勇献身,《丽水日报》发了消息,事隔一周,报告文学《一座不倒的丰碑》即见副刊,于是,一个英雄形象便在人民群众中立起来了,当日报纸成了“抢手”。
副刊的文艺性,决定了副刊作品是文艺作品而不是新闻作品,两者不能相互替代的根本特性。副刊作品不能像新闻作品一样抽象、概括,它必须具备文学性、艺术性。它是把新闻事实形象地再现给读者,以期达到读者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的作用。副刊的文艺性还得包含趣味性,才能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报紙副刊改刊的设想1990年5月
在新闻改革中副刊的优势和困境
副刊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之后的今天,在新闻改革中具备了比新闻报道更有利的优势,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