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编排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潮流和风格,一定的编排风格,是一定的文化背景、审美观点的反映。
从实践的观点观察,我国报纸基本呈京派、海派、新派三大风格。京派。特点是传统规范、大方端庄。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首都主要大报为代表,影响着几乎全国所有的省、地、市机关报。这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普遍被人民群众接受的报纸面目。版面严肃、庄重,普遍采取横排为主格式,横竖相间,版块为主,长短结合。读来有一种稳重有力、扎实精确的感觉。尤其它来自首都,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多数中国人的审美趋向和接受能力,所以,许多人对京派报纸的编排方式、编排风格是接受的。
海派。特点为清新淡雅,精巧细致。以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为代表,影响了江浙等一些附近省市的报纸。海派报纸风格多“海味”,不追求刚健、雄浑的气势,而讲究清新、高雅、韵味十足的风格。海派报纸编排,一般喜欢淡妆,采用细线条多,标题多为轻色字,文字穿插编排较为多变与灵活。常常化整为零,曲折有致,显头藏尾,不显呆板。
新派。特点为新颖突出,富时代气息,有视觉冲击力。以《北京青年报》、《工商时报》、《新闻出版报》、《中国人口报》为代表。这类报纸在编排上大胆打破传统的格式,追求“跳出来”、“有变化”、“讲节奏”、吸引人、印象深的效果。在这类报纸中,为使版面鲜活、有动感,编者常常以大标题、大图片、长题短文、厚题薄文、黑线直线粗线、黑白反差强烈、底衬多而特别,创造出一种浓浓的氛围,直逼读者的视觉。新派这种版面的现代气息、奔放之势,乃20年改革开放的产物,乃吸收外来版式,特别是吸收欧美版式的结果。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寻求剌激的心理增强,在信息似洪水一般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之际,以这种强烈的形式吸引受众,确有其必要性。
京派、海派和新派乃至更多风格的编排方式,不应互相排斥、互相对立,而应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研究如何提高报纸质量、如何提高报纸编排技术,应时刻掌握这些原则。
2001年9月4日
读报的“艺术”
当我们面对一张张琳琅满目的报纸时,如何阅读它,如何欣赏它,确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读报并非一般人所说,看一下大标题,看一下亮图片,看一下有趣广告,便将报纸丢弃一边,或当包装纸,或进垃圾箱。
其实,对一位真正爱读报纸的人而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会将每一张报纸,每一次得到新报作为一次新的机会,作为一次欣赏和获得知识的机会。
一张报纸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大小,即多大开幅、多少个版面。然后便是报头,也称报眉。报头有着极有意义的研究价值,报头每每和书法与名人相联系。
报头往往能看出报纸的性质与级别,报头的位置也反映其特色。报纸的刊期有区别,大到日报,小到年报。报纸有试刊、创刊、休刊、复刊、停刊、终刊、专刊、号外等等。尤其试刊、休刊、终刊大有讲究。每张报纸还都有日期、公历、农历、星期、天气预报等。
报纸的品相如同人的模样各有不同,给人的感觉或轻松明快,或沉闷犹豫,或威严庄重,或轻浮花哨……
印刷质量也大有区别,天庭、地角、中缝、报眉、用图、用线、字号、图片、字体、留白、文字走向、节奏、规律变化各有区别。
读报首先要了解报纸,掌握报纸的基本常识、基本规律,学政治、学政策、学文化、学知识。根据报纸性质不同,版面、专刊、专栏分工不同,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充分捕捉知识和信息,用来为自己和他人服务,也可用来指导工作。
当然,报纸是综合性知识的集纳,即便是那些专业报、行业报,也绝不单单是就专业而专业。任何一家专业报,除去专业知识,其版面安排、报道内容布局,都会有其它信息和相关知识。因此,有心的读报人,只要认真阅读研究,掌握其规律,持久坚持,定能从中获益。
当然,对报人而言,不仅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欣赏者,也希望读报人对其品头论足,提出意见。甚至从字句到标点,找出毛病,写信给编辑部,好的编者定会欢迎,以体现共同办报、共同读报、共同爱报的良好风气。
总之,读报有规矩,有学问,也有“艺术”。
2001年8月31日
读报三则
报纸是人们的朋友,读报是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要使读报收益明显,必须掌握其规律。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方法之重要。读报方法多样,择其要者有三:
一则过滤法。当今时代,信息颇多,“知识爆炸”,各种报纸层出不穷。江水滔滔,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若不注意过滤,一味地接受,必然造成“过度”与“中毒”。认真选择,认真过滤成为一种必须的方法。加之,人的精力有限,爱好、需求各不相同,过滤后有选择地读之,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则吸收与借鉴。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与借鉴这个基本规律。用现代人的观点说,乃枇判与吸收的精神。离开占代文化之“源”、之“根”,离开批判与吸收精神,离开继承与借鉴的基本规律,文化就难以发展,更难形成新文化之流、之潮。所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同志早年就这样讲,正有其特殊而科学的道理。任何事物、任何文化、任何科学均在不断发展之中,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批判之,摒弃之,吸收之,发展之,才是科学的方法,读报也是如此。
三则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学来的知识用之于指导工作,用之于社会生活实践。这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有成就的人都遵循的一个规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毛泽东同志讲那些善于空谈、不重实践、做事肤浅的人。学以致用,读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应用知识。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应成为我的渎报人的座右铭。
2001年8月31日
从稿件源头上下功夫
今天编前会上出现的有关稿件标题和个别稿件质量不高的问题,说明我们从稿件源头上下功夫还不够,抓新闻角度不到位。我们一定要在新闻意识上下功夫,只有肯下功夫,稿件和标题的质量才会到位,否则就会经常出现退稿换稿的现象,造成无效劳动,会影响到报纸质量的不断提高。
目前,由于报社人员调整,总编室力量相对减弱,所以更要求各部门的编辑记者从稿件源头上下功夫,使送到总编室的稿件在新闻性和质量上有所保证。这也是对编辑记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大家的工作职责,必须各尽其责,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总编室作为报纸的合成部门,要尽可能提升稿件和标题的质量。除了要认真开好编前会,还可以通过开展作题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解决目前稿件、标题质量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集思广益,让稿件更具新闻性,标题做得更精;使老编辑从旧模式中跳出来,让新编辑学会做题,以弥补编辑力量不足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报纸质量。
同时,总编室要加强管理,对质量不到位的稿件要坚决打回去;编前会的会前会要准备得更充分些,认真讨论,消灭半成品。对于被编前会否决而更换的稿件,总编室要进行登记,要利用制约机制,按规定进行处罚。只有做到严格管理,稿件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要严格编辑程序,按制度办事,严肃纪律。对领导批办的稿件、向上送审的稿件,办完后要及时向领导反馈情况。
采访活动要归口管理,不要横插,各部门分工要明确,要遵守采访纪律。
编前会上的讲话2000年12月4日
专刊要办出特色
专刊要有新闻性,要有知识性和可读性。近几年,大家一直在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剖析目前的各专刊,有的基本到位了,有的还远远没有到位。当我们强调专刊的新闻性时,就注重即时新闻;当我们强调知识性与可读性时,就拼凑一些有关资料。这是目前专刊存在的两种误区。我们办的专刊是《中国人口报》的专刊,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今天,我们再次重申专刊要有新闻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以防步入两种误区。
关于各专刊的定位,几年前我们就已经明确了。然而,目前很多专刊编辑还不得法,不上路,不到位。针对目前的状况和发展的新形势,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如何办好专刊的研究。早在前几年,我们对各专刊就做过这样的定位:新闻要有深度。专刊的新闻不能等同于一版的新闻,而是新闻的深化和诠释,要围绕大人口的主题抓新闻,抓焦点,抓热点,抓亮点。要注重新闻的第二冲击力,融新闻性、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理论要有新闻性,就是要求我们的理论文章不是简单的概念与说教,而应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同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整张报纸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理论文章所研讨的必须是广大读者关注的,应知、欲知而未知的问题。言论应讲求简练之美,不蔓不枝,删繁就简,掷地有声,直指问题要害,以质取胜。科技要注重反馈、普及与服务,要深入浅出,生动简洁。副刊要有社会性,要开阔视野,内容广博,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要注重知识性,注重品位与趣味。
通联要围绕读者、作者、编者来办刊、设栏,要努力建立一支过硬的队伍,畅通报社与外界的联系,真正使通联专刊成为读者、作者和编者之家。
图片强调新闻图片要有艺术性,艺术图片要注重新闻性,并明确地提出文字与图片两翼齐飞的思想,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报业市场和满足不断增高的读者需求。希望各专刊编辑进一步把握各自专刊的定位。
现在,《基层》版的定位就比较准。所有话题都围绕基层计生工作来做,这就是它的定位。所以,《基层》版就办得比较到位。《苍生》版的定位也准确,围绕人口大文枕作,尽管信息量大而杂,但不失大人口的偏颇。《生与育》版是办得比较有特色的。虽然王金梅是报社目前最新的编辑,但近几期的版还是做得不错,紧紧地围绕生殖健康做文章。但这还不够,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家庭》版近年来是更换版面编辑最频繁的,要注意在如何体现“三性”上下功夫。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专刊要按专刊的规律来办,定位上要突出中国人口报的特色,围绕狭义和广义上的人口定位,在怎样做出特色上下功夫。《基层》的定位是县以下,突出“底”、“小”、“活”;《苍生》的定位,一是大文化的定位,二是艺术的定位。要有各种信息,信息量要大、要杂,要讲究时代感,讲究动态感,但不能只是阳春白雪,既有时尚的,也要有传统的。《生与育》就要在“生”与“育”上下功夫,围绕着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优教、优质服务等内容,这都是永恒的主题。同时要围绕工作需要,围绕读者的需要,在医学科学和生与育的结合上做文章。所以,第一叫“永恒”,第二叫“创新”。《理论》版也要注意多发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内容,注意点、线、面的组合,现在一版上有个“天天人均”的栏目,《理论》版上能否设个“点点”栏目,这样既有面上的东西,又有点上的东西,才会吸引更多的人看。通联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读者、作者、编者是这块版的办刊宗旨,为读者、作者、编者和发行者服务。通联版应在这三者中间起桥梁作用。通联版没有发行内容不行,但光搞发行也不行。
当前,各版都有了明确的办刊宗旨,重点是研究如何把专刊办出特色。
第一,要设计出能吸引读者的栏目,创出自己品牌。栏目决定专刊的特色,栏目架构决定专刊的格调。专刊除醒目的刊头外,重要的是要有特色的栏目,这样才可以吸引有特色的稿件。编辑在写稿、组稿和编稿时,都要有针对性。特色的栏目很重要,有了特色的栏目,才会有特色的专刊。
第二,要加大策划的力度。要围绕计划生育工作主旋律,围绕各专刊定位和专刊栏目的特点,广泛联系作者,组织有特色的稿件,再通过深度加工稿件,去形成每个专刊的特色。
第三,要有风格。每个专刊都必须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就没有特色;没有生命力,就没有读者。
此外,还要拓展专刊的特色空间,注意稿件的相互搭配,形成版面规模效应,扩大冲击力。
专刊的特色与新闻性怎么体现?大家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我们曾讲过,专刊要有新闻冲击力,这是没错的,但是,专刊上的新闻与要闻版上的新闻是有区别的,要体现出专刊的特色。怎样体现专刊的新闻性,“三八”节来了写妇女,“六一”节来了写儿童……这样去追着社会上的节日跑,不能算是专刊的新闻性,而且也赶不上要闻版的新闻性。专刊的新闻在于事件本身与栏目的设置,在于如何围绕新闻事件去做文章,去做新闻的注释与深化。专刊的新闻性更多地体现在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开发上。专刊要围绕一个时期的新闻热点,选取角度,进行二度、三度开发。去年,国际版上有些内容新闻性就比较强,读者就喜欢看。
总之,希望大家明确各自的办刊宗旨,去认真思考,去积极创造,真正把各自的专刊办成特色专刊。
对副刊、专刊编辑进行此务讲评200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