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9600000012

第12章 兴学与育人(1)

13.母校之恋

范仲淹可能不曾想到,自己以学子身份离开母校十二年之后,再以“掌府学”的资格走进应天书院,“冒哀上书”的同时,又“冒哀”办学且史功厥伟,开一代教学新风。“范公堤”、《上执政书》、应天书院兴学,这三件非常事功让他声动朝野,名满天下,由一名地方小官员一举登上中央政坛。真可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应邀回母校应天书院做事,范仲淹是非常乐意的。一个人如果“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范仲淹是非常看不上的;“问大旨”就得以国事为念,不拘小礼小节,以丁忧守制之身勇赴教职又有何妨!更重要的是,走出母校这十多年来,宦游数处,四方交结,深感母校教恩厚重,怀有一种难舍的眷恋;而应天书院之名头,在全国实在是最为响亮,一提出自“正素先生”和“睢阳学派”门下,身价立增,谁不仰慕?如今有机会回归母校,去继承正素先生和睢阳学派的衣钵,真是天赐良机!

关于应天书院,前文书中已有提及,但无碍再述。

北宋最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岳麓、嵩阳、应天,若论开办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所育人才最盛,在宋代教育史上占有地位最突出,则数应天书院第一。《宋元学案》及《宋史·儒林列传》皆称:“庆历之前虽有……诸儒,称‘学统’者惟有睢阳。”

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早称睢阳学舍。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后晋。《玉海·应天府书院》载,当时邑人杨悫“乐为教育”,聚徒讲学,受到赵直将军支持,遂使这所私学成型。五代末北宋初,出了个名儒戚同文,字文约,宋州楚丘人,少拜杨悫为师,受五经。据《宋史·戚同文传》赞誉,此公苦读苦学到“累年不解带”;而且“绝意禄仕”,对当官不感兴趣,但对国家前途、百姓命运却非常关心,特改名同文,取“书同文”之意。杨悫死后,他继承恩师衣钵,将应天书院做大做强。据《宋史·戚同文传》称,“远近学者皆归之”,“请益之人,不远千里而至。登第者五十六人,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滕涉,皆践台阁”。睢阳门下人才之盛,当时显见突出于其他书院之上。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应天府民曹诚(有人说他也是戚同文的学生),家资雄厚,慨然有复戚同文旧学之志。据曾巩《元丰类稿·戚元鲁墓志铭》说,他出资三百万,招募匠人,在同文“旧学之地,造书舍”,为屋一百五十间,聚书一千五百卷,“博延生徒,讲习甚盛”。他还愿意以学舍入官,这让真宗皇帝听了龙颜大悦,“面可其奏”,命端明殿学士盛度“文其记”,前参预政事陈尧佐“题其榜”,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商丘乃睢阳旧地,世称戚同文为“睢阳先生”,门人则追号“正素先生”,《宋史·戚同文传》又称其追号为“坚素先生”。在宋代的儒学中,同文之学即被称为“睢阳学统”。世谓睢阳学统于复兴宋学有首创之功。

在此,不妨将应天书院的后续沿革顺便交代一下。

景祐元年(1034),应天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学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庆历三年(1043),应天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学,与东京(汴京)西京(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靖康二年(1127),靖康之变,金人南下,赵构建南宋于应天府,不久迁往临安(今杭州),书院遂毁于兵火,久废近二百五十年。元初虽建有归德府学和文庙,但规模大减。其后,应天书院屡建屡废,名称也不断更改。明弘治十五年(1502),黄河泛滥,归德府城淤积地下,应天书院也随之被埋。明正德六年(1511),知州杨泰有在旧城北筑新城。同年,知州周冕继修,始告竣工,归德府迁入新城(今商丘古城),应天书院也随迁城内,现存有明伦堂、大成殿、月芽池等建筑。明嘉靖十年(1531),巡按御史蔡瑷将社学改建,沿用旧称“应天书院”。宰相张居正于万历七年(1579),下令拆毁天下所有书院,应天书院难逃此劫。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归德知府郑三俊重建“范文正公讲院”,位置在归德府学东。他效法范仲淹的精神,亲自执书讲学,一时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诸如官至户部尚书的侯恂,南京国子监祭酒侯恪,兵部侍郎叶廷桂、练国事等。范文正公讲院又名文正书院,明代中后期睢阳没于黄河,城址北迁,原讲院故址已无存。清顺治八年(1651),重建书院,侯方域撰有《重修书院碑记》。顺治十五年(1658),符应琦重建讲堂,集诸士而课之。康熙十三年(1674),知府闵子奇又修书院,请来名师执教,“下帷讲学,有醇儒之风,学者翕然宗之”。康熙四十年(1701)书院改为郡义学。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府陈锡格重修应天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科举,兴学校,诏令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书院改为小学堂。一九〇五年八月,范文正公讲院改为“归德府中学堂”(简称归德中学),从此,“书院”铸就的千年辉煌,终于沉寂于历史长河。

且说范仲淹面对这样一座全国数一数二的著名学府,怀着一腔眷恋之情回到母校,看到故园风光,思接先师灵魂,想必倍感荣幸又庆幸,兴奋又振奋,觉得肩负重大,充满热情和干劲,决心不负重托,干出一番业绩。再说,这么好的地利之外,天时与人和也都不错呀。

14.天时与人和

上面提到,范仲淹重回母校“掌府学”,是应邀为之。那么,是谁邀请了他呢?这一命运大转折,得力于一个小他两岁的江西人——晏殊。是这个晏殊特邀了他。人称晏殊一生为官,“富贵优游五十年”。他虽然官至宰相,日后却未能像范仲淹一样跻身历朝历代名相之列,所以知之者较少。不过,一提传世佳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世人必定耳熟能详。它就出自晏殊的一首《浣溪沙》。有人知道“抚州八晏”吧?晏殊即为“八晏”之首,下面才依次是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晏殊五岁会作诗,十四岁成进士。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也工,尤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是北宋前期婉约派代表词人,而且相当高产。《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二百四十卷,《中兴书目》作九十四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三十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三卷,汲古阁并为一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一百三十一首,清人辑有《晏文献遗文》,收入《宋四人集》中。不过,此公最珍贵处更在于他胸襟宽阔,不但不嫉贤妒能,反而热心于唯贤是举,范仲淹之外,诸如欧阳修、王安石、孔道辅、韩琦、富弼等一大批北宋贤相名将,均出自其门下或经他栽培、荐引而显达于世。所以《宋史·晏殊传》夸他:“平居好贤……及为相,益务进贤材。”更评价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可见他在这方面的历史功绩,绝不限于“遂请公(范仲淹)掌府学”了。

那么,晏殊何时认识范仲淹的?史无详载。汪藻在《广德军范文正公祠堂记》中写范仲淹初历官场,“以进士释褐,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数以盛怒临之,公未尝少挠。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非明于所养者能如是乎?”接下来“迁文林郎,权集庆军节度推官”。三十岁调任谯郡从事。作文自叹曰:“余岁三十兮,从事于谯,独栖难安兮,孤植易摇。”(《祭龙图杨给事文》)一直到三年后“监泰州西溪镇盐仓”,上书张纶请重修捍海大堤。这期间,范仲淹进过《皇储资圣颂》,吟过《西溪见牡丹》《西溪书事》两首诗,写过《上张知白右丞书》,还为宰相寇准被诬事上书鸣不平。有意思的是,晏殊和另一位宰相吕夷简都曾在西溪镇做过盐官。特别是后来成为范仲淹政敌的吕夷简居此时,手植牡丹,留有诗刻,范仲淹的《西溪见牡丹》正是为此而作:“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另一首《西溪书事》也与此时的心境相通:“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瞳眬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据说范仲淹在西溪还写过一首小诗:“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此诗真伪无考。以上这些言行诗作,是否引起过晏殊关注,也史无详载了。那么,晏殊得闻范仲淹大名并惜才倚重,或在兴修范公堤以后吧?这也不去细究。

且说天圣五年(1027),晏殊身为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获罪,贬出京城任南京留守,来到应天府,大力扶持应天书院,慕名力邀范仲淹到书院任事。这对范仲淹来说,真是“人和”之首也。

另外,还有两个人也很给力:蔡齐和戚舜宾。楼钥在《范文正公年谱》中所说“登蔡齐榜”的蔡齐,就是时任应天知府的这个蔡齐。他比范仲淹大一岁,山东胶州人,胶东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人长得“仪状俊伟,举止端重”,宋真宗一见就对宰相寇准道:“得人矣!”诏令金吾卫士七人,“清道传呼以宠之”。后世状元“跨马游街”之殊荣,就是从蔡齐开始的。蔡齐为人刚正,任翰林学士时,手握实权的刘太后派太监罗崇勋主持营建景德寺,命蔡齐写一篇记事颂德的文章。罗崇勋告诉蔡齐说,这篇文章写好了,可望升任参知政事。蔡齐却故意迟迟不写,被罢免了翰林官职,赶出京城。蔡齐后来升任宰相,因与权臣意见不合,辞去宰相职务,以户部侍郎的虚衔,出知颖州,两年后死于任所,年仅五十一岁。范仲淹为他写墓表:“浩然示至公于内外,以进贤为乐,以天下为忧。见佞色则疾,闻善言必谢。”欧阳修为他写行状:“在大位,临事不回,无所牵畏,而恭谨谦退,未尝自伐,缙绅倚以为重。”史称蔡齐“精学博文”,平生所著诗文甚多,可惜都散佚无存,仅留《小孤山》七律一首,有“月生西海初三夜,潮到东吴第一关”之句,亦可略见其文采。想见当年蔡齐,与范仲淹有同榜之谊,对晏殊邀范之议肯定举双手赞同,是不是他向晏殊推荐范仲淹也说不定。这段史料简略马虎,留待细查。

戚舜宾者,乃戚同文之孙。范仲淹当年在南都就学时,书院便由戚舜宾主理。他严守祖制,“制为学规,凡课试讲肄,劝督封赏,莫不有法;宁亲休沐与亲戚还往莫不有时;而皆曲尽人情,故土尤乐从。”那时,书院执教者多是戚同文的再传弟子,授以儒家经典,以六经为教材,使范仲淹获益终生。戚舜宾眼中的范仲淹,勤学多思,品学兼优,得祖父真传,无出范仲淹之右者。如今由他归来“掌府学”,戚舜宾当然是最高兴、最欢迎啦!

其实,要笔者说,范仲淹在此得到的最大“人和”,应是恩师戚同文,虽然只是一位人品道德上的“精神恩师”,因为范仲淹求学南都时,戚同文先生已然过世二十多年了。

《宋史·戚同文传》说:老先生幼年失去父母,由祖母携带他到娘家养育,同文奉养祖母以孝著称。祖母去世,日夜悲哀号哭,几天不吃饭,乡里人为之感动。这样的身世让范仲淹感同身受。

又说:老先生纯正质直崇尚信义,人家有丧事尽力赈救接济,宗族乡里贫困的人也予以周济。十二月的时候,多次脱下自己的棉衣给贫寒的人。他不积聚钱财,不营建住房,有人劝说他,他则回答:“人生以行义为贵,安用是义一字!”由是,深为乡里推重佩服。这样的品德让范仲淹顶礼膜拜。

史家说:老先生所创立的睢阳学统,具有宋学兴起的最基本特点。为矫正五代以来文教风俗之浇薄,老先生坚苦励行,力求恢复先儒修己治人的道德仁义精神,重内圣而不弃经世,以人格立师道,而生根于社会。这个基本的存在形态和儒学最基本的特点,为睢阳学统所展现,成其学脉所在。这样的道德学问让范仲淹受益良深,一生行谊实根基于睢阳之学。

今天,范仲淹虽然已不是当年学子,但重返母校,精神恩师戚同文老先生的高大形象,一如在眼,一如在心,是他最广大最牢靠的人文依托。他在《南京书院题名记》中回顾既往说:“乃有睢阳先生赠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以奋于丘园,教育为乐。……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与鲁堂,章甫如星,缝掖如云。讲议乎经,咏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有着这样的前辈,有着这样的睢阳家底,人和如此,范仲淹能不底气十足吗?

同类推荐
  • 长征领导人5

    长征领导人5

    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所经历的故事,在这漫长的艰辛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的种种英雄气概,记载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打过的一个个漂亮胜战的精彩片段,记叙了他们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为开国帝王的呢?《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就会告诉你答案。他既见利忘义又胸达大度,他既冷漠无情又惜才爱才。时势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权权谋与智慧,成王败寇后人评!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 混搭

    混搭

    20世纪90年代初,李静还是个普通的专科毕业生。而戴军则是个初中就逃出校园的社会小青年,做过民工,当过驯兽师,后来在深圳夜总会做夜场歌手。就是这样两个混社会混得跌跌撞撞的年轻人,因为对梦想着迷般的坚持,一步一步向未来、向彼此靠近。李静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央视又离开央视,成为中国首批电视制片人,并一手缔造了《超级访问》。戴军也因为这个节目和李静站在了一起。他们不是夫妻,却在12年的时光里培养了比夫妻更深的默契。他们相得益彰地混搭在一起,成为彼此最真实的励志书。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热门推荐
  • 孽皇

    孽皇

    他是史上最残暴的君王。从冷宫孽障,到大兴新君,他踩着父兄尸骨、踏出一条通天血路。她是天下最狠毒的女人。从浣衣宫女,到大兴皇后,她笑看十指染血、终成一代蛇蝎毒后。……那一年,他尚是腹中胎儿,她是襁褓女婴。圣旨之下,他连同母妃被打入冷宫,自生自灭;她全家遭祸,入宫为婢。那一年,他是冷宫孽障,她是濒死女童。寂静深夜,冷宫之中,第二十八座坟茔前,她啜泣,他叹息。那一年,他是皇后嫡子,她是太后侍婢。宫墙之下,两不相见,多少相思盼白头。那一年,他是挂帅出征的大将军,她是女扮男装的俏副官。沙场征战,与子同袍,不破楼兰终不还。那一年,他是天理不容的逆臣贼子,她是臭名昭著的祸水妖姬。兵临城下,铁血无情,终将父皇拉下马。……斗后宫、争前朝。杀手足、囚帝后。平敌国、定天下。……“阿许,终于等到这一天。”多年之后,城楼之上,皇城之巅,他拥她入怀,诉尽此生温柔。她眉眼如画,一袭凤袍,傲立风中。
  •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新书《完美神话世界》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书友群:只收学徒以上的书友,群号:65876452喜欢本书的朋友,都可以入群:253282177ps:已经完本三本书《重生在白蛇的世界里》、《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世间自在仙》。
  • 称霸球场之绝对无敌

    称霸球场之绝对无敌

    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没有绝对无敌。但如果你的球技远远超过场上的五个对手,再拥有四名可信的队友,或许你能够绝对无敌!“我现在只想认真打篮球,至于恋爱,我不打算在这方面浪费多少时间!”——林浩辰
  • 白雪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白雪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喧嚣过后、浮华散尽,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也终未逃脱王朝兴替的历史铁律。大臣权争、家奴作乱。煌煌大唐由一个无赖瘪三划下了休止符。百年的明丽华美之间,有着怎样难以破解的隐秘与奇诡?中晚唐的团团迷雾之中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度解读中晚唐的绝密隐私揭秘唐朝灭亡的历史真相。让我们拨开中晚唐的神秘面纱,重新阅视阴谋与背叛,一究大唐沦亡的细节。
  • 玄灵逆天录

    玄灵逆天录

    腰悬切菜刀,头顶五彩环跨虎行千里,豪气吞八荒纵横三界内,唯我肌肉男。人人头顶有玄灵,葛大少只有一把菜刀;灵修士灵符法宝在手,葛大少只有一身腱子肉;强者呼风唤雨,移山填海,葛大少只会打木人桩。但是,葛大少就是能抽丫的!
  • 萌妻来袭:首席老公不许动

    萌妻来袭:首席老公不许动

    麦萌气炸:“莫易寒,你瞎吗?看清楚我不是你老婆!”男人的话却让她吐血:“灯一关,都一样。”合法共枕遥遥无期,男人无耐心,“我要合法同你盖一床被。”麦萌摇头道:“我们不适合,我要找实用男人。”“一晚七次还不够实用?”麦萌抓狂,“你能好好说话吗?”男人勾唇一笑,眉眼荡漾着风情:“能,领了证一切好说。”
  • 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六度分隔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指的是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因而可以说,其实我们与美国总统以及与任何一个我们想……
  • 尖子班语录

    尖子班语录

    尖子班,是学校培养的重点对象。由于上一届的全军覆没,校方砸的毛爷爷越来越多。在半数人客观理念里尖子班的人都是学习机器,冷冷的。但是似乎这个重点班却没正常过,大概就是这样的小说吧
  • 朱颜不改长相忆

    朱颜不改长相忆

    她——祭璃颜,神奥大陆祭璃家的耻辱,一生痴痴傻傻,浑浑噩噩。她——祭璃颜,民国年间的天才特工,却在一次刺杀任务中死去,继而来到神奥大陆。她成为了她,她们一样却又不一样!在这黑暗的年代,没有火光,那就让她成为点亮夜空的光明之火。既然世人都已麻木,那就让她用热血去唤醒一切!他说:“既然天下所有人都背叛了你,那就别怪我背弃这个世界!”她说:“神若不公,天若不义,为了你,我逆天而行又如何?!”一场异世大陆的盛会,就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