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9600000005

第5章 朱说种种(4)

西汉四川资阳人王褒,“工歌诗,善辞赋”。一篇《洞箫赋》,音调和美,形象鲜明,使汉代音乐赋的创作模式得以完成,且动摇了儒家政治教化的乐教观点,使音乐固有的娱乐特性凸现出来。这是后世人的评价,而在当时,王褒因此赋跻身朝班,官至谏议大夫。

《鹪鹩赋》呢?乃西晋文坛领袖张华所作,推为晋赋名篇。张华,字茂先,少孤贫,自牧羊,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其《序》云:“鹪鹩,小鸟也。生於蒿莱之间,长於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阮籍见《鹪鹩赋》,叹曰:“此王佐才也!”得阮籍赏识,渐为时人所重。当时门阀世族势力方兴,标榜门第阀阅的风气日强。张华因家族势力单薄,自幼孤贫,虽才华横溢,德行严谨,却一时未能见知于世。

颜回,即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这会儿的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

晋大夫俞伯牙善抚琴,高山流水觅知音,终于在山野间寻到钟子期。这个故事就更大众化了。

范仲淹身在睢阳学舍,神驰于名人名典,能不刻苦用功、自励有为吗?能不发出“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的自信、自许与自期吗?

用来诠注这种“自信、自许与自期”的事不少,这里略陈两例。

第一例:不吃留守饭。多数史料是这么记载的:南京留守的儿子将范仲淹吃粥苦读的事,回家告诉了父亲。这位留守还是爱才惜才的,就让儿子带上自家府里厨师做的饭菜送给范仲淹。过了几天,留守儿子发现他送的饭菜,范仲淹居然一点没动,都发了霉,就有点不解了:我老爸特意送来饭菜招待你,你竟然不吃,你什么个意思呀?范仲淹先表示歉意,再解释说:“蒙令尊大人抬爱,我是十分感动。可你想想,我艰苦惯了,猛一下吃了美味佳肴,过后怎么办呢?还能忍受天天吃白粥的日子吗?”留守儿子听罢,感佩不已。

这让笔者联想到关于造成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困苦生活的原因,聚讼已久。有一种观点是,因为范仲淹非朱门嫡子,故而一直受到不公正待遇。持相反观点的学者则力辩非是。而史实凭据呢,则双方都展示无多且乏力。笔者以为,争辩双方有一个共同缺憾,未能从范仲淹本身着眼思考问题。对于一个志向远大的有为青年来说,家里真穷也罢,受到不公正待遇也罢,都不会成为左右他选择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的主因。比如范仲淹,“公少有大节,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只要他化孔孟之道为灵魂,尤其对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奉为圭臬,“以天下为己任”作为展现自我价值的终极奋斗目标,即便是个富家子,即便各种世俗待遇无不优渥,他也会选择困苦与磨难,情愿像苦行僧一般生活,作为磨励自我、实现自我的不二法门。数数古来多少成功人士,都是因为穷得没饭吃吗?都是困为受到外界不公正待遇吗?范仲淹的伟大,正是超脱了世俗束缚,早就凭借自己独立强大的人文性格闯荡天下!

第二例:独不见皇帝。范仲淹就读应天书院的第四个年头,应天府地面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来了皇上宋真宗的御驾。怎么回事呢?他继位以后,在“江南第一宰相”王钦若等人密谋策划下,大搞“降天书”“封禅泰山”等迷信活动,四处巡游祭祀扰民。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宋真宗到亳州太清宫去拜谒老子庙,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紧接着就来到应天府,要拜谒他赵家祖庙——圣祖殿,并再搞降天书。天书降处,瑞霭绕庙,彩云腾空,还有黄云覆辇,紫气护幄,百官朝贺,万民山呼。一时间,应天府城内,万人空巷,都来一睹皇上风采。皇上一高兴,下诏曰:应天府升格为南京,施行特赦,广大臣民可在“重熙颁庆楼”大吃宴席三天,无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能吃的都来吃吧,吃的是“太平盛世”!应天书院也沸腾了,老师与学子们倾校而出,以能看到皇上为奇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此时此刻,有一个人例外,对这桩天大好事犹如不闻,不惊不乍,静若处子,独守书斋,潜心读书。此人就是范仲淹。据说那位南京留守的儿子,深为不解:我的天!能亲眼见到当今圣上,这机会多难得!你就觉得不如读书重要?范仲淹怎样作答的?据范敬宜题签、杨德堂著作的《范仲淹的故事》记载,范仲淹说:“书念不好,看到皇帝也没用;书念好了,将来再见也不迟。”

前文书中笔者提过,“必须”要将“独不见皇帝”这事,与“拜见姜遵”那事,两相对照一下。目的何在?当然自有说道。你看,范仲淹拜见姜遵时,是那么热切,那么急不可耐,邀上学友,步行上路,谦谦有礼。为什么?因为姜遵是老大的京官吗?那么请问,姜遵有皇帝的官大吗?这边见皇上又不用你跑远路,还能白白地海吃海喝一顿,范仲淹为什么反倒不去?只能有一个解释:他见谁不见谁,完全是冲着学识去的,你有学识,我怎么都得去拜见,否则,请我都不去。可以断定:假如姜遵在范仲淹心目中不过一平庸官僚,住在对门也未必会去竭诚拜见;假如宋真宗专程来应天书院为学子们开大课,做一场“君轻民重”的学术报告,第一个跑去听课的没准就是范仲淹。请特别留意这一点,这中间背后大有讲究,有一种文化追求在,有一种价值取向在,有一种人生定位在,用现代话说——有一种人生观在!说明范仲淹从安乡启蒙到青阳“读山”,从秋口发“良相良医”之问到澧泉寺“划粥断齑”,再到应天书院接受“正规教育”五年,这二十年来一路向学苦读,确实学到了许多,学懂了许多,学通了许多,可以说此时的青年范仲淹,已然心中有自我,自我中见大道了。

笔者在前文书中曾留下话头:“要问青年范仲淹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到底都学得什么学问,身负何种文武艺?此前似乎深究无多。笔者试图在后面设专节予以揣摩,先扔出一块砖头。”好,现在笔者就应诺抛砖了。

7.所学者何

范仲淹青春苦读二十年,究竟学到了什么,使他成为一代名相、万代楷模?这个问题太重要。不然你想,苦读的饱学之士多到数不清,何以没有变成张仲淹、王仲淹?这读书之中肯定有大名堂。

《宋史·范仲淹传》说:“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

知己欧阳修在《范文正公神道碑铭》中说,范仲淹在应天书院“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

笔者涉猎有限,记载范仲淹学成的“原始资料”,所见稀缺。如无博学者见教,笔者就斗胆放言说,这也太简略而肤浅了。“六经之旨”的“旨”是什么?怎么个“泛”法、怎么个“通”法?“长于《易》”又“长”在哪里、“长”到何种境界?

就先说“泛通六经”。

何谓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曰:《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春秋》,共六部儒家经典。其中的《乐经》后来失传,所以通常又称为五经。再,《礼经》在汉代是指《仪礼》,宋以后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遂更名为《礼记》。公元1949年之前,对读书人来说,这些都属于常识问题。新中国将其视作“封建主义文化”,梦想连根拔掉,可辛苦了几十年,到底没能拔得掉,改革开放以后又“文艺复兴”起来,安了个新称谓叫“国学经典”。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孔子,说他删《诗》《书》,定《礼》《乐》,述《周易》,作《春秋》。也许不完全是这么回事。龚自珍《六经正名》说:“仲尼未生,已有六经;仲尼之生,不作一经。”章学诚《校雠通议》说:“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尊太卜,《书》藏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太师,《春秋》存于国史。”不过,也不能不记孔子好处,老人家本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的原则,对这六部古书确实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功不可没。

回到要害处。若问这一大套儒学经典之“旨”究竟是什么?远迄三代,我们的老祖宗就认为,政治原理必须是为社会人群着想,为天下所有人服务的,要顺天理,从人情,此之谓“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一言以蔽之,即《礼记·礼运》篇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以,远在帝王文化[16]还未能生根发芽之际,这种以仁和仁爱为核心的“天下为公”思想,即弥漫于社会各阶层,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特别在新崛起的士阶层形成后,他们以“仁为己任”,以传承光大这种仁的原生态、原教旨[17]为天职,以“五亩之宅”作为构建自己独立人格的物质基础,带剑远行,游走天下,在民间公开讲学布道,设馆授徒,行侠仗义,以嘉言懿行传播当时最先进的思想……最后由孔子集其大成,创立了儒家学派。所以,林鹏先生说:“若问春秋时期除了儒家还有哪家?没有。”是后来的“儒分八派”,才造就了“百家争鸣”的热闹局面。所以,“春秋儒”是中国士君子文化的肥壮母体,丰沛源头,美丽而强大,比刚刚滋生的帝王文化要威风、强势得多。连刚上台的秦始皇,面对如此道统也多有忌惮,不得不搞一搞“博士官”什么的。他一旦恶迹暴露,便立刻遭遇士君子文化的强力狙击,鲁仲连“义不帝秦”,燕人卢敖祭出“亡秦者胡”,这是“文攻”;还要“武卫”呢,荆轲先刺你一下,紧接着张良再给你一椎,高渐离又铅筑一击,最后还有“兰池盗”收拾你。什么盗不盗,那就是“以直报怨”、舍生取义的带剑大侠。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图,司马公才怀着无限崇敬之心,在《史记》中专设了《游侠列传》《刺客列传》。这是士君子文化的巅峰时期。也许可以这样说,到春秋末期,士君子群体已然整齐地排成战阵,张扬王道,为天下苍生考虑,为社会、历史的走向考虑,不独为一家一姓一国一地考虑了。这种“士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他们所代表的士君子文化的核心价值。他们的社会人格已明确定型,其特色大致就是:信守个人尊严与自由,独立思考,大胆批判,安贫乐道,重义轻利,要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做不朽之人,指点江山、著书立说、“腰无半文,心忧天下”,“大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重友情,重然诺,“士为知己者死”,不惜以性命相许,等等。这种成型的士君子文化是很强大的,强大到足可战胜“前帝王文化”。林鹏先生举过一个例子:曾发生过秦昭王称西帝,齐湣王称东帝的事情,但不久都又去掉帝号,偃旗息鼓。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遭到了普遍的非议,首先是士君子群体,认为秦昭王和齐湣王根本就没有资格称帝。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当时的孟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秦昭王和齐湣王你们得了什么民心?秦昭王实行商鞅的政策,弃礼义,尚首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怎么能得民心?齐湣王更不值得一提,最后被抽筋而死。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岁月里,新生的士君子文化不可小觑,不容挑战。一直到出了个秦始皇,士人的日子才变得不好过起来,士君子文化才遇到了强硬的对手——成型的帝王文化。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历史陷进一个悲剧性大漩涡,无论如何不能自拔……不过即便如此,照林鹏先生的说法,士君子文化和帝王文化也是“强烈的对立着,对抗着,僵持着,时好时坏,时起时伏,有时相让,有时不让,该杀头时尽管杀,该顶的时候尽力顶。所谓立殿陛之下与天子争是非,所谓廷争面折(《平旦札》)”。秦汉以降,随着皇权“治统”的日臻成熟完善,承载儒家原教旨的“道统”,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制约和腐蚀,力道不断“被缓释”。尽管如此,一代一代的士君子们,依然“人还在,心不死”,面对帝王文化的两大魔法“世民彀”和“文字狱”,软硬不吃,坚守初衷,其思想抗争持久不绝。“东海牧豕奴”公孙弘奋力组建“士人政府”,开办国立太学,在五经博士指导下受业领教。郑玄讲学乡里,不受征召,人敬呼为“征君”,成为两汉经学冠冕。……至宋,范仲淹学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源远流长的伟大的六经之旨。这从他日后的为文、为人、为官的一贯经历中看得很明白。关于这方面的细况,笔者将在后文书中一一求证。

这里,笔者还想多说一点君臣之道,因为这是封建专制社会里一种核心关系,信奉什么样的君臣之道,最能体现是否背离六经之旨。

同类推荐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 元朝那些人

    元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
  •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热门推荐
  • 混蛋小子闯天下

    混蛋小子闯天下

    “生命可贵,爱情价高,天下美女,小爷全要,谁若不服,过来单挑。”丁小浩,一个彻彻底底的小混蛋,他从覆灭的九龙山庄中走出,踏入江湖,勇闯天下,一段可笑、可歌、可泣的人生旅程就此拉开序幕。
  • 攻图

    攻图

    “我要破天独立,摆脱一切规则之束缚,成为傲视天地之神......。”石天门——一个耸立在宗月大陆门派顶峰的超级大门派,被毁灭了。而薛元这位石天门门主也在大喊着这句话后,被毁灭,但是他的灵魂却没有死,他挣脱出已死去的躯壳,融入了一滴雨水之中,逃窜而去。在慌不择路之下,这滴雨水打在了武道门一个傻子的眉心中,选择了这具身体。这样一具傻子的身体加上薛元这样一位超级强势的灵魂,两者的融合,将会产生怎样的一个效果?《攻图》将会展开这样的一个开始。
  • tfboys之十二星座的秘密

    tfboys之十二星座的秘密

    三位公主来到地球她们都是公主都有神奇的魔力,她们是星座公主她们自己都不知道她们是守护十二星神的当然还有九位星座使者和她们走散了……
  •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青少版名著)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青少版名著)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讲述了英国绅士福克先生以两万英镑为赌注同朋友们打赌,只用80天的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小说以打赌开头,中间穿插探险故事、异域风情、爱情故事等。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作品形象而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开创了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
  • 军密逮捕潜逃妻

    军密逮捕潜逃妻

    一场小市井间的混混格斗,让毫不相关的两个人莫名的被月老搭上了红线。“你竟然用了潜逃令!”一道中性的声音响起,语气中满是不可置信。“我有,我用。”另一道磁性冰冷的声音响起,简单粗暴的四个字,无端透露出主人的霸道。“你,你–”男子上前一步,低头凑近被自己强大影子遮住的人影的耳朵,声音低沉性感:“该走了,小蛮牛,你觉得我该用什么方法好好~”“处罚,你呢?”这是一个霸道冰冷闷骚的少校与一个粗鲁野蛮EQ低的蛮牛在特种部队里发生的生死厮杀。本文一切军物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幸运草的夏天

    幸运草的夏天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看似美好未必是幸福,看似平凡也未必就是暗淡。女主生活在家暴环境里,对人对事都极为冷漠。遇见桀骜不驯的富家少爷后,她的命运自此改写。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虽浪漫,却也会遭遇种种磨难。父亲入狱,母亲患病。刻意的误会、不得已的叛变、友情的牵绊、长辈的刁难。两个同样是守着伤却又明媚的人,在幸运草生长的夏天里,他们在误会中分离、在牵挂中等待、在七月的烈阳下再次相遇。
  • 特工弃妇誓翻天

    特工弃妇誓翻天

    穿越竟成了花家三小姐?还是个不能修炼灵力,人人都可以欺负的主?现代特工王者花骨香,一手出神入化的炼香术收割了多少人的性命,一朝穿越,未婚夫出墙,嫡姐欺压,一个个都把她当傻子似的耍!她向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偏偏花家人就爱在太岁头上动土!哎呀呀,既然挤破头的上门求虐,如此盛情相邀她再拒绝就太不人道了……也好,就当消遣娱乐,一个个当蚂蚁似的踩着玩儿吧!修灵者很了不起吗?她身兼两条灵脉,又有神秘师傅指导,突破瓶颈无压力,灵气修炼三级蹦!炼香师很了不起吗?上一世她被人尊称为香神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侠客情

    侠客情

    秘密,是什么样的一个秘密,牵扯无数人的命运交错?人性,染指在丑陋的真相之前。若世上有侠客,面对丑恶的人心,他的心是否也会被腐蚀,变得生无可恋?还是能活之洒脱?无牵无挂?
  • 无限之异能独舞

    无限之异能独舞

    这是一个绝望的世界,却有着一些相当逆天的人类活得精彩万分。而一介普通研究员如何在这无限恐怖的世界里挣扎求存,又如何在这拥有无限可能的世界里与这些强者争锋?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