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68700000017

第17章

痰之源不一∶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热者,有因气而生者,有因风而生者,有因寒而有立五饮之名,而痰饮居其一。庞安常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准绳》云∶痰之生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淤以成者也,治痰宜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是无火之痰,痰清而稀。阴虚火动,又

二陈汤

(《局方》)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饮,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得火则结为痰,随气升降,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半夏(姜制,二钱) 陈皮(去白)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加姜煎(姜能制半夏之毒。陈皮、半夏贵其陈久,则无燥散之患,故名二陈)。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半夏、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栝蒌、杏仁,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或曰∶有痰而渴,宜去半夏,代以贝母、栝蒌。吴鹤皋曰∶渴而喜饮水者,易之;渴而不能饮水者,虽渴犹宜半夏也;此湿为本,热为标,湿极而兼胜己之化,非真象也。按∶贝母寒润,主肺家燥痰,半夏温燥主脾家湿痰;虽俱化痰,而寒温燥润各异,脱或误施,贻害非浅,用者宜审之。有血不足,阴火上逆,肺受火伤,整肃之令不得下行,由是津液混浊,生痰不生血者,名燥痰,当用润剂,如地黄、门冬、枸杞之类,滋阴降火,而痰自清,若投二陈,立见危殆;有痰饮流入四肢,肩背酸痛,手足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大凡痰饮变生诸证,当以治饮为先,饮消则诸证自愈。如头风眉棱骨痛,投以风药不效,投以痰药见功;又如眼赤羞明,与之凉药不瘳,畀以痰剂获愈;凡此之类,不一而足。有人坐处吐痰满地,不甚稠粘,只是沫多,此气虚不能摄涎,不可用利药,宜六君子加益智仁一钱以摄之)。

本方加人参、白术,名六君子汤∶治气虚有痰。本方去茯苓、甘草,名陈皮半夏汤;再加桔梗,名桔梗半夏汤;本方去陈皮、甘草,名半夏茯苓汤;再加生姜,名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并治水气呕恶。本方加黄芩,名茯苓半夏汤(《宣明》)∶治热痰。本方加黄连、栀子、生姜,名二陈加栀连生姜汤∶治膈上热痰,令人呕吐。去生姜,治嘈杂。本方加砂仁、枳壳,名砂枳二陈汤∶行痰利气。本方加胆星、枳实,名导痰汤∶治顽痰胶固,非二陈所能除者(加胆星以助半夏,加枳实以成冲墙倒壁之功)。再加菖蒲,治惊悸健忘,怔忡不寐。

导痰汤加木香、香附,名顺气导痰汤∶治痰结胸满,喘咳上气。本方加枳实、栝蒌、菔子、山楂、神曲∶治食积痰嗽发热。本方加苍术、枳壳、片子姜黄,名加味二陈汤仁斋∶治痰攻眼肿,并酒家手臂重痛麻木。本方除甘草,加干姜,姜汁糊丸,名温中化痰丸(《宝鉴》)∶治胸膈寒痰不快。本方除茯苓、甘草,加黄连,面糊丸,姜汤下,名三圣丸∶治痰火嘈杂,心悬如饥。单用陈皮、生姜,名橘皮汤《金匮》∶治干呕哕,及手足厥者。单用半夏、姜汁,名生姜半夏汤(《金匮》)∶治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无奈者。本方半夏醋煮,除陈

润下丸

(即二贤散)治膈中痰饮。

广陈皮(去白,八两,盐水浸洗) 甘草(二两,蜜炙。)蒸饼糊丸。或将陈皮盐水煮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陈皮燥湿而利气,湿去则痰涸,气顺则痰行;食盐润下而软坚,润下则痰

桂苓甘术汤

(《金匮》)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稀者为饮,稠者为痰。痰饮积于厥阴心包,则胸胁支满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此足太阴药也。喻嘉言曰∶茯苓治痰饮,伐肾邪,渗水道∶桂枝通阳气,开经络,和营卫;白术燥痰水,除胀满,治风眩;甘草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故《本草》曰∶甘草能下气当从

清气化痰丸

治痰热(热痰者,痰因火盛也。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变生诸证,不可纪极。火借气于五脏,痰借液于五味;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半夏(姜制) 胆星(半两) 橘红 枳实(麸炒) 杏仁(去皮尖) 栝蒌仁(去油)黄芩(此手足太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栝蒌楼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盖气之亢则为火,犹民之反而为贼,贼平则还为良民,而复其业矣,水退则还

顺气消食化痰丸

(《瑞竹堂》)治酒食生痰,胸膈膨闷,五更咳嗽(过饮则脾湿;多食辛热油腻之物,皆能生痰;壅于胸半夏(姜制) 胆星(一斤) 青皮 陈皮(去白) 莱菔子(生用) 苏子(沉水者,炒) 山一两。)姜汁和,蒸星无白点为度,去皂角、姜,切,同晒干用。

此手足太阴药也。痰由湿生,半夏、南星所以燥湿;痰由气升,苏子、菔子、杏仁所以降气麦芽燥脾逆者

清肺饮

治痰湿气逆而咳嗽(肺受火伤,则气逆而为咳;脾有停湿,则生痰而作嗽。病有五脏六腑之殊,而其要皆归于肺,以肺为五脏华盖,下通膀胱,外达皮毛,为气之主而出声也。大法新嗽以致五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有自外得者,肺主皮毛,风寒暑湿之邪,自皮毛入,内传脏腑而为咳也;有自内发者,七情饥饱,内有所伤,则邪气上逆,肺为气出入之道,故五脏之邪,上蒸于肺而为嗽也。然风寒暑湿有不为嗽者,盖所感者重,不留于皮毛,径伤脏腑,而成伤寒温热诸病;七情亦有不为嗽者,盖病尚浅,只在本脏,未传入肺;所以伤寒以有嗽为轻,而七情饥饱之嗽必久而后发也)。

杏仁(去皮尖) 贝母 茯苓(一钱)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橘红(五分。)加姜煎,食远清降,加桑皮、栀、芩;冬多风栝蒌、海石;食天冬;午前嗽地、知、柏子敛而降之久嗽肺虚此手太阴之药,治肺之通剂也。杏仁解肌散寒,降气润燥;贝母清火散结,润肺化痰;五味能开

金沸草散

(《活人》)治肺经伤风,头目昏痛,咳嗽多痰(风盛则气壅,气壅则痰生,故头目昏痛而咳嗽。《直指方》云∶咳嗽感风者,鼻塞声重;伤冷者,凄清怯寒;挟热为焦烦;受湿为缠滞;瘀血则膈间旋复花(即金沸草) 前胡 细辛(一钱) 荆芥(钱半) 赤茯苓(六分) 半夏(五分) 甘曰∶《局方》辛平,《活人》辛温)。如满闷,加枳壳、桔梗;有热加柴胡、黄芩;头痛加川芎。

此手太阴药也。风热上壅,荆芥辛轻发汗而散风;痰涎内结,前胡、旋复消痰而降气,半夏燥痰而散逆,甘草发散而缓中,茯苓行水,细辛温经,盖痰必挟火而兼湿,故下气利湿而证自平。茯苓用赤者,入血分而泻丙丁也(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三因方》云∶一妇人牙痛,治疗不效,口颊皆肿,以金沸草散大剂煎汤熏漱而愈)。

百花膏

(《济生》)治喘咳不已,或痰中有血,虚人尤宜。

百合 款冬花,等分。蜜丸,龙眼大。食后临卧姜汤下,或噙化。加紫菀、百部、乌梅,名加味百花膏∶治同。煎服亦可。

此手太阴药也。款冬泻热下气,清血除痰;百合润肺宁心,补中益气,并为理嗽要药。

三仙丹

(《百一方》)治中脘气滞,痰涎不利按∶气滞不通为气痰,走注攻刺亦曰气痰。

南星曲 半夏曲(四两) 香附(二两。)糊丸。姜汤下。

此足阳明、手足太阴药也。星夏以燥肺胃之痰,香附以快三焦之气,使气行则痰行也(《玉机痰自不分痰而宜也

半夏天麻白术汤

(东垣)治脾胃内伤,眼黑头眩,头痛如裂,身重如山,恶心烦闷,四肢厥冷,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痰厥者,湿痰厥逆而上也。痰逆则上实,故令头痛、目眩、眼前见黑色也。东垣曰∶太阴头痛,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足寒而气逆也;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中半夏(姜制) 麦芽(钱半) 神曲(炒) 白术(炒,一钱) 苍术(泔浸) 人参 黄(蜜服五钱。

此足太阴药也。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半夏燥痰而能和胃);头旋眼黑,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定(天麻有风不动,名定风草);黄 、人参甘温,可以泻火,亦可以补中;二术甘苦而温,可以除痰,亦可以益气(去湿故除痰,健脾故益气);苓、泻泻热导水;陈皮调气升阳;神曲消食,荡胃中滞气;麦芽化结,助戊己营运(胃为戊土,脾为己土);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寒,酒洗,以疗少火在泉发燥也(李东垣曰∶夫风从上受之,风寒伤上,邪从外入,令人头痛,身重恶寒,此伤寒头痛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痛也;心烦头痛者,病在手太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如气上不下,头痛巅疾者,下虚上实也,病在足太阳、少阴,甚则入肾,寒湿头痛也;如头半边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次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有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头痛每以风药治之者,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太阳头痛,恶风寒,脉浮紧,川芎、羌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黄芩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白芷、石膏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厥阴头顶痛,或吐涎沫,厥冷,脉沉缓,吴茱萸汤主之;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 为主;气血俱虚头痛,补中益气汤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清空膏,风湿头痛药也;白术半夏天麻汤,痰厥头痛药也;羌活附子汤,厥逆头痛药也。如湿气在头者,以苦吐之,不可执方而治。昂按∶以苦吐之,瓜蒂散

茯苓丸

(《指迷方》)治痰停中脘,两臂疼痛(饮伏于内,停滞中脘,脾主四肢,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

半夏曲(二两) 茯苓(一两,乳拌) 枳壳(五钱,麸炒) 风化硝(二钱半。如一时未易成,但以朴硝撒于盘中,少时成水,置当风处即干,如芒硝,刮取亦可用)。姜汁糊丸,姜汤下。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燥湿,茯苓渗水,枳壳行气,化硝软坚去坚痰,生姜制半夏之毒而除痰,使痰行气通,臂痛自止矣(喻嘉言曰∶痰药虽多,此方甚效。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各五分,轻者指迷茯苓丸

控涎丹

(一名妙应丸。《三因方》)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项筋骨牵引灼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误认瘫痪,非也。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等分。为末,糊丸。临卧姜汤服五七丸至十丸,痰甲、延胡索此手足太阳、太阴药也(十枣汤加减,行水例药,亦厉剂)。李时珍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灼痛,入皮肉则瘰 痈疽,陈无择《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大戟能泄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隧水湿(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唯善用者

三子养亲汤

(韩 )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痰不自动,因火而动。气有余便是火。气盛上涌故喘,痰火紫苏子(沉水者) 白芥子 莱菔子。各微炒、研,煎服。或等分,或看病所主为君。

此手足太阴药也。白芥子除痰,紫苏子降气,莱菔子消食,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吴鹤皋曰∶治痰先理气,此治标耳,终不若二陈能健脾去湿,有治本之功也。

李士气虚

涤痰汤

(严氏)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心在窍为舌,心别脉系舌根,脾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脉侠舌本,三脉虚则痰涎乘虚闭其脉道,故舌不能转运言语也;若三脉亡血,不能荣养而喑者,又当加补血药。风痰塞其经络,舌强不能言,其证为重;若壅热上攻,舌肿不能转者,其证为半夏(姜制) 胆星(三钱五分) 橘红 枳实 茯苓(二钱) 人参 菖蒲(一钱) 竹茹(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心脾不足,风邪乘之,而痰与火塞其经络,故舌本强而难语也。人枳实破痰利膈;竹茹清燥开郁,使痰消火降,则经通而舌柔矣(喻嘉言曰∶此证最急,此药最缓,有两不相当之势。审其属实,用此汤调下牛黄丸;审其属虚,用此汤调下二丹丸,庶足开痰(附∶二丹丸∶丹参 熟地 天冬(两半) 麦冬 茯神 甘草(一两) 丹砂 人参 菖蒲远志(五钱。蜜丸)。安神养血,清热息风,服之得睡。有风中心脾者,有痰塞心窍者,有风寒壅滞者,致舌本木强;又有气虚、血虚、肾虚,及老人暴不能言者,宜十全大补汤加菖蒲、远志)。

礞石滚痰丸

(王隐君)治实热老痰。怪证百病(风木太过,克制脾土,气不运化,积滞生痰,壅塞上中二焦,回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大黄(酒蒸) 黄芩(八两。)先将礞石打碎,用朴硝一两,服之,姜汤送下。服后仰卧,令药在胸膈之间,除逐上焦痰滞,不宜饮水行动(昂按∶凡药必先入胃,然后能分布于若云膈药必须在膈,将随下,故为利痰圣药。

此手足太阴、阳明药也。礞石剽悍之性,能攻陈积伏历之痰;大黄荡热去实,以开下行之路也。然乃峻剂,非体实者不可轻投(王隐君曰∶痰证古今未详,方书虽有五饮诸饮之异,而究莫知似疼咯或梦寐奇怪之状;或足腕酸软,腰背骨节卒痛;或四肢筋骨疼痛,难以名状,并无常处,以致手臂麻痛,状如风湿;或脊上一条如线之寒起者;或浑身习习如卧芒刺者;或眼粘湿痒,口糜、舌烂、喉痹等证;或绕项结核,状若瘰 ;或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噎息烦闷,有如烟火上冲,头面烘热;或为失志癫痫;或中风瘫痪;或劳瘵荏苒之疾;或风毒香港脚;或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或喘嗽呕吐;或呕冷涎绿水黑汁;甚为肺痈、肠毒,便脓、挛跛;内外为病百端,皆痰所致,其状不同,难以尽述,盖津液既凝为痰,不复周润三焦,故口燥咽干,大便闭结,面如枯骨,毛发焦槁,妇人则因此月水不通,若能逐去败痰,自然服饵有效,余用滚痰丸以愈诸疾,不可胜数,特相传于世云)。

本方加玄明粉一两,朱砂为衣∶治同。本方减大黄、黄芩各六两,加橘红、半夏各二两,甘名

牛黄丸

治风痫迷闷,涎潮抽掣(风痫,或因母腹中受惊,或因大惊而得。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神不守舍,舍空则痰涎归之,以致痰迷心窍。或感风寒暑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数日一发,或一日数发,发则眩仆倒地,昏不知人,螈抽掣,胆星 全蝎(去足,焙) 蝉蜕(二钱五分) 牛黄 白附子 僵蚕(洗、焙) 防风 天麻此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药也。牛黄清心解热,开窍利痰;天麻、防风、南星、全蝎辛散之味,僵蚕、蝉蜕清化之品,白附头面之药(去头面之游风),皆能搜肝风而散痰结;麝香通窍,水银劫痰,引以姜、芥者,亦以逐风而行痰也(按∶牛黄丸之方颇多,互有异同,然大要在于搜风化痰、宁心通窍,多用冰、麝、牛、雄、金、珠、犀、珀。若中脏者宜之,如中腑、中血脉者,反能引风入骨。此方药味颇简,故姑录之以概其余也。喻嘉言曰∶牛黄丸与苏合丸异治∶热阻关窍宜牛黄丸;寒阻关窍宜苏合丸。若手撒口开遗尿等死证,急用参附峻补,间

辰砂散

(《灵苑》)治风痰诸痫,癫狂心疾(诸痫因惊恐忧怒,火盛于心,痰塞心窍。发时卒倒,抽掣叫吼,吐涎难辰砂(光明者,一两) 乳香(光莹者) 枣仁(五钱,炒。)温酒调下,恣饮沉醉,听睡一此手少阴药也。辰砂镇心泻心火,乳香入心散瘀血,枣仁补肝胆而宁心。

本方加人参一两,蜜丸,弹丸大,名宁志膏(《本事》),每服一丸,薄荷汤下∶治同。

白金丸

治癫狂失心(癫多喜笑,尚知畏惧,证属不足;狂多忿怒,人不能制,证属有余。此病多因惊忧、痰血塞于心窍所致。《难经》曰∶诸阳为狂,诸阴为癫。喜属心,怒属肝,二经皆火有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薄荷糊丸。

此手太阴药也。白矾酸咸,能软顽痰;郁金苦辛,能去恶血;痰血去则心窍开而痰已矣

青州白丸子

治风痰涌盛,呕吐涎沫,口眼 斜,手足瘫痪,小儿惊风(皆风痰壅塞经络;及痰盛泄泻肥人滑泄,多属之痰;脉滑责之痰,不食不饥责之痰)。

白附子(生用) 南星(生用。二两) 半夏(水浸生衣,生用。七两)川乌(去皮脐,生暴夜露瘫痪,酒下;惊风,此足厥阴、太阴药也。痰之生也,由风由寒由湿,故用半夏、南星之辛温以燥湿散寒,川乌、白附子辛热以温经逐风,浸而暴之者,杀其毒也(喻嘉言曰∶此治风痰之上药也,然热痰迷

星香散

治中风痰盛,体肥不渴者。

胆星(八钱) 木香(二钱。)为末,服。或加全蝎。

此足厥阴药也。南星燥痰之品,制以牛胆,以杀其毒,且胆有益肝胆之功(肝胆之经属风木);佐以木香,取其行气以利痰也(木香能疏肝气,和脾气)。肥而不渴,宜燥可知。加全蝎者,以

常山饮

(《局方》)疟久不已者,用此截之(疟初起不宜 , 则邪气未尽,变生他证,发久则可截之)。

常山(烧酒炒。二钱) 草果(煨) 槟榔 知母 贝母(一钱) 乌梅(二个。)姜(三片)、枣(一枚),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时,面东空心温服。渣用酒浸煎,待疟将发时先服。一方有良姜、甘此足少阴、太阴药也。古云无痰不作疟,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槟榔下气破积,能消食行痰。阴阳不和则疟作(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知母滋阴,能治阳明独胜之火;草果辛热,能治太阴独胜之寒;贝母清火散结,泻热除痰;乌梅酸敛涩收,生津退热(敛阴故退热);合为截疟之剂也(赵以德曰∶尝究本草,知母、草果、常山、甘草、乌梅、槟榔、穿山甲皆云治疟。集以成方者,为知母性寒,入足阳明,治独胜之热,使退就太阴;草果温燥,治足太阴独胜之寒,使退就阳明,二经和则无阴阳交错之变,是为君药。常山主寒热疟,吐胸中痰结,是为臣药。甘草和诸药,乌梅去痰,槟榔除痰癖,破滞气,是为佐药。穿山甲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则是出入阴阳,贯穿经络于荥分,以破暑结之邪,为使药也。惟脾胃有郁痰者,用之收效。李士材曰∶常山生用多用则吐,与甘草同用亦必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钱许,每见奇功,未见其或吐也,世人泥于老人久病忌服之说,使良药见疑,沉 难起,抑何愚耶。李时珍曰∶常山、蜀漆劫痰截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得宜;得甘草则吐,得大黄则利,得乌梅、穿山甲则入肝,得小麦、竹叶则入心,得秫米、麻黄则入肺,得龙骨、附子则入肾,得草果、槟榔则入脾。盖无痰不作疟,一物之功,亦在驱逐痰水而已)。

截疟七宝饮

(《易简》)治实疟久发不止,寸口脉弦滑(浮大者脉弦为肝风,滑为痰,浮为在表,大为阳。若脉沉涩微细者禁用),不问鬼疟、食疟,并皆治之疟(有经疟、脏疟、寒疟、风疟、温疟、暑疟、湿疟、常山(酒炒) 草果(煨) 槟榔 青皮 浓朴 陈皮 甘草,等分。用酒水各一钟,煎熟,丝棉盖其已发,为其气发而服药,反能助寒助热)。

此足少阳、太阴药也。常山能吐老痰积饮,槟榔能下食积痰结,草果能消太阴膏梁之痰,陈痰也(《玉机微义》曰∶上方乃温脾燥烈之药,盖作脾寒治也。用之亦效者,值病患阴阳相并,脾气郁结,浊液凝痰,闭塞中脘,因得燥热,亦以暂开,所以气通而痰止;若中气虚弱,内有郁火之人,复用燥热,愈劫愈虚,咎将谁执。杨仁斋曰∶疟有水有血,惟水饮所以作寒热,惟瘀血所以憎寒热。常山能逐水固也,若是血证,当加五灵脂、桃仁为佐,入生姜、蜜同煎;苟无行血之品,何以收十全之功耶。《保命集》云,疟夜发者,乃邪气深远而入血分,为阴

同类推荐
  • 法华三昧经

    法华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Windsor Castle

    Windsor Cas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末藩镇演义

    唐末藩镇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麟台故事

    麟台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Lavengro

    Laveng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三国之妙手神偷

    三国之妙手神偷

    独行神偷刘苏最大的愿望就是集齐八国联军侵华时候抢走的十二兽首,并将他们全部送回国家,不想当他全部集全的时候,却无意中触动十二兽首的机关,将他带到战火纷飞的三国,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一个山寨的头目……第一次写书,认为写得好的帮忙吆喝两声,认为写得不好的可以扔砖头,欢迎给建议和意见。本书五万字以后热血场面不断,敬请留意。在这里求一下推荐、收藏和点击。本书每天中午12点更新,敬请留意。书友请进QQ群:37472112顺便在这里为自己求个票,好冲榜。万分感谢!!!!
  • 天生我为尊

    天生我为尊

    上古仙界高手为何一夜全部消失?当预言的救世主出现,却为何迎来了灭门之祸!流落人间的孤儿杨浩,又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剩我与狼舞,少年求道心。修真若无情,我便当自立。只为苍生福,不死战不休!天生我为尊,注定平阴阳。
  • 神龙之傲游天下

    神龙之傲游天下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个空间转换,一次王者战斗,额外技能:剑圣先知,锁定,杀神一刀斩,螺旋风暴,无限之刃,剑荡八方,超毁灭打击,魔灵掌控职业:魔剑,妖刀,召唤师,法师,星官,医者,筑器师,骑士,弓箭手,幻刺阶级:一至十阶,帝阶,准圣阶,圣阶,至尊阶,次神阶,神阶,
  • 神回

    神回

    鸿蒙之中曾经有两个至强者,一个是创世至尊,一个是灭世至尊。一个创世,一个灭世,两强者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终于爆发了两人的惊天之战。
  • 死刑白名单

    死刑白名单

    盘点近十年间警方极力侦破,最终却悬而未果的“非常式”冤案错案。性欲倒错的变态土豪,虐尸恋童的斯文大叔……独特的写作视角,将极度残忍的犯罪手法血淋淋剥给你看……还原法网之外的故事,让背后的事实震撼到你。杀人不偿命,飞雪六月天!死刑白名单,国内首部第一人称冤案错案类小说,带给你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一同走进那“疏而不漏”的边缘地带!
  • 江少的谋婚妻

    江少的谋婚妻

    都说在对的时间里遇上对的那个人,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而她遇到了他。疼她,爱她,她被江先生宠在骨子里,在她以为找到此生幸福时,才发现,他的宠有毒,对她的好也只不过是对另一个女人的愧疚。后来,他低下过头,放下过姿态,她走得依然潇洒决绝。经年过后,她站在年轮光阴里含笑说:“江先生,好久不见。”
  • 离婚未遂

    离婚未遂

    一场意外,我自昏迷中醒来,却发现自己丢了八年的记忆。从28岁的豪门阔太太,直接蹦回了20岁的校园青涩少女。没了考试,没了卷子,也没了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就连相依为命的妈妈也被我气的跑到国外旅游去了。有的,竟是黑脸帅老公,多金又独裁的程方霖。程方霖告诉我,我们是恩爱夫妻;程方霖告诉我,我们是一见钟情;程方霖告诉我……他说了很多,却在宿敌顾晓晓口中,变得越来越可疑。而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那场让我丢了八年记忆的意外事故,竟是一场蓄意谋杀!我的生活、我的婚姻究竟是什么样子,全然不记得这些年往事的我,该如何面对坎坷复杂的生活……
  • 冠心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冠心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造成心脑血管疾病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所导致的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因此,根据四时气候特点、社会生活环境、个人的体质、病情的不同阶段,选用一些具有保健和作用的食物,或在食物中配以适当的中,通过烹调,制成各种具有物和食物双重作用的膳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仙侠王朝

    仙侠王朝

    年幼丧父,天赋不显,大楚柱国之孙楚辰沦为一国笑谈。但既然已经踏上了修仙之路,楚辰就要修得至尊仙,在这个宗门林立、天才如云、王朝争霸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建立自己的仙侠王朝。书友群号:473069240热烈欢迎大家加入!
  • 银行行长

    银行行长

    《银行行长》是从微观角度切入,直击现代金融领域的小说。万福地产公司老总向银行贷款4个亿,在金明市机场附近的宋庄购买土地建贸易中心大厦和大型游乐场。宋庄村委克扣卖地款项,引起一些村民联名上告。上级展开逐层调查,责令银行立即停止对万福房地产公司贷款,并追回贷出去的款项。在复杂的局面下,银行行长刘茂林经历了一系列的人事纠葛和情感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