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02100000017

第17章 重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国际交往活动中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及其公众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国家之间在政治制度、民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的形成产生影响。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平程度、国家竞争力、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外交表现都对该国国家形象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国家名片”,它的定位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影响力,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利益关系。因此,当代社会各国都把提升国家形象作为国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追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十余年间,随着综合国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的看法日益多元化,中国的国家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当前中国需要构建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来减少发展中的阻力,促进和平发展?如何构建这种积极的国家形象?如何看待“负责任大国”与“文化中国”国家形象的关系?同时,对国际社会的多元观点,中国应当如何看待?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一、中国国际形象建构

对于文化中国的形象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冯惠玲、胡百精得到了以下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界一般将国家形象系统“切割”为七个主要范畴:政治(politics),包括政治体制、国家制度、政府信誉等;经济(economy),包括金融实力、财政实力、国民收入等;文化(culture),包括历史遗产、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社会(society),包括社会凝聚力、安全与稳定、国民素质等;科教(technology and education),包括科技实力、创新能力、教育水平等;外交(diplomacy),包括对外政策、外交能力等;军事(military),包括军事建设、国防能力、军队素质等。

这七个范畴几乎囊括了国家事务的全部内容。诚然,国家形象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但这种无所不包的开放性论断必然导致粗糙的“化约论”,即以“整体建构”之名忽略对国家形象目标导向的考察。在这七大范畴中,国家形象战略当以何者为重?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优先序列?是否可以指认出某一范畴,它能够承纳、统摄其他诸范畴?

胡百精通过大规模实证研究发现,文化范畴应成为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的优先范畴,“文化中国”应成为国家形象战略的目标导向。调研显示,海外意见领袖对中国国家形象构成维度的期待中,文化范畴获选率最高(77.8%),以显著优势位居第一;以下依次为社会(37.0%)、经济(34.3%)、政治(21.7%)、科教(21%)、外交(9.6%)和军事(6.9%)等。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在海外意见领袖的印象中,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是主打“经济牌”。调查发现,“经济迅猛发展”是目前中国留给海外意见领袖的第一印象(64.2%),而非前述的他们高度期待的文化范畴。这一结论客观地反映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在国际社会的现实投射。

统观两组数据,海外意见领袖的文化期待和我国的经济议题优先形成了显在的断裂。弥合断裂意味着国家形象系统的战略性调整:转换经济与文化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优先序列,以文化中国为国家形象战略的目标导向。导向调整意味着有“破”有“立”。破者,认清并规避既有导向——“经济中国”的缺陷和损害;立者,界定并规划预设导向——“文化中国”的内涵与属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最伟大的战略宏图和国策方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富国强民理想一以贯之的延展,历史意义自不待言,现实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众所周知的是,经济发展属于硬实力建设范畴,是于国内国外进行资源占有、机会拼抢的结果,归根到底服务、服从于国家主体“永恒的利益”。中国经济腾飞,以雄厚之实力崛起,必然促成全球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再造,“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炮制出来的。尽管我们对这些论调可以展开种种辩护、回击——譬如在“崛起”之前加上“和平”字样,但始终无法跳出一个悖论:以作为硬实力的经济话语主导作为软实力的国家形象。

出路在于构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以文化优先替代经济优先,是一个有关序列划分的问题,而非一个淘汰或放弃的问题。文化中国不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的否定、排拒和放弃,恰恰相反,它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经济建设而又超越经济建设的新型国家形象战略。正是文化战略而非其他选择能够同时向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国家形象范畴全面开放,并于统摄、融合中构建完整的国家形象。换言之,经济中国、政治中国等皆可能是片面的,而文化中国则同时拥抱了这些“单项表达”的全部意义。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以文化中国引领经济中国和其他选择。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可以对文化中国做出如下界定:文化中国即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它至少含纳了三个层次的“中国”概念:一是从纵向上讲,指作为一种绵延至今、弦歌未辍的文化体系存在的中国,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观念、元素、尺度及其构建与表达方式、文化载体和遗产;二是在横向上突破地缘边界,寻找广泛、深入地浸润了中国文化的华人共同体,甚至包括杜维明指称的离散族裔和关注、理解中国文化的非华裔人;三是指在社会系统内部,一个经济上日益现代化、政治上日益民主开明的国家形象在文化层面的现实投射,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体系中的文化维度。

实际上,在世界大国的崛起过程中,以文化维度为国家形象的目标导向是一条普遍经验。譬如,军事美国—经济美国—文化美国、军事德国—技术德国—文化德国、军事日本—经济日本—文化日本,英法则一直以文化国家形象跻身国际社会。那么,在国家形象的话语框架内,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具体到文化中国,它的核心理念和属性是什么?

从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看,国家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国际规范,其着眼点和落脚点皆在形塑认同;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将国家文化定义为“总体心理程序”,认为它是一个国家成员的身份认同。对此,温特(Alexander Wendt)进一步认为,国际政治中的文化模式是指“由国际社会中行动者的相互行动所造就成为共有观念之后,反过来塑造行动者的身份,并通过身份政治(politics of identity,或称认同政治)影响其利益和行为”的一种模式。二人分别论及了国家文化对内、对外的两种认同作用,却未能回答“认同何以成为可能”这一现实问题。

二、当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转折

以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为标志的重大的世界性“事件”,全面改变着当代世界的“国家间思维”和“文化地图”。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让世界来到中国,让中国向世界敞开。两次伟大的标志性事件,构成了西方文化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伟大握手,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雄伟交汇。它们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沟通、对话、交往的最好平台。作为巨型的展示会,它们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全球平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它们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国际姿态,重建文化中国的当代形象,展示和平崛起的强大中国的历史性转折点。

(一)北京奥运会,中国形象的集中展现

2008年,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重大机遇。世界来到了中国,北京触摸着世界,正是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让全世界各国朋友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北京奥运会成为一次中国与世界多元文化进行交流的盛会,它尽情展示了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展现了当今中国走向繁荣和崛起的勃勃生机。在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赞美了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上所做出的努力:“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也更加了解世界,这就是真正了不起的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是展示和平崛起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历史性转折点。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主题的提出恰逢文化在当代世界各国社会结构中地位的重大提升之际。它彪炳文化的伟力,呼唤中华文明的价值重构,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国融入世界”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全球平台,给予我们重建中国国际形象的极好机缘。2008北京奥运,对于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所具有的全民参与全民话题具有极为广泛的认同性,显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它成为展示中国国际姿态,重建文化中国的当代形象,展示和平崛起的盛大中国的舞台。

但是直到北京奥运会之前,据相关调查,有60%到70%关于中国奥运的西方报道都是不客观或是负面的。对于中国的空气质量、举办环境、食品问题颇多刁难,同时,他们借助“3·14”事件、人权问题,在火炬传递过程中制造事端,甚至阻挠攻击,横加指责。加上多年来西方政客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的广泛传播,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北京奥运会期间,65%的中国人表示最关注的是“中国人的风采,世界对中国的评价”。

正是北京奥运,开启了一扇文化的大门,让世界近距离地感受中国文化,开始了一个文化中国走向世界的新的历程——一个东风西渐的历史。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在过去百年多来的岁月里,西方与中国相互之间的交流是不对称的,我们对西方了解得很多,西方人对中国所知甚少。而借助于北京奥运的现代传播手段,全世界45亿以上的电视观众第一次用直观的视觉方式,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艺术,阅读北京,感受北京;几十万外国人来到北京,第一次直接亲历北京、触摸北京,特别是通过北京奥运的公共艺术来了解中国文化,通过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体验北京。所以北京奥运的开幕式不仅仅是奥运会开幕的一场演出,它还有一种很强烈的象征意义:它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隆重的揭幕礼。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80 多个国家的首脑及其代表团,204个国家的运动员、教练员和领队,3万多名注册与非注册记者,上百万的中外游客来到北京,创造了奥运史上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交融的宏伟图卷。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观众人数超过45亿,通过网络和手机等观看奥运会的人数也已创造历史新高。在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内,我们成功地向如此庞大而密集的人群展示了中国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展示了文化中国多姿多彩的辉煌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当代成就,展示了文化中国热爱和平、开放进取的大国风范,展示了文化中国自然与文化、环境与人类协调共处的人文生态景观,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和谐进步的社会面貌。英国广播公司总裁说出了他的感受:“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而开放的中国将会让世界更加亲近她。”

奥运会是世界不同文明的融汇,是各国文化进行交流的盛节。它是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也超越不同政治制度的人类的巨型狂欢节,它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对话、交流、沟通的巨大的现实平台。2008北京奥运会,真正成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成了世界各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雄伟交汇,成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一次激情对话。在这个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惠的现实平台上,多元创造、对话交往、和谐共存成为北京人文奥运的灵魂,也成为新世纪世界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理念。北京奥运会以完善的实践,推动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沟通,真正成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巨大的现实平台。2008北京奥运会创造了新世纪奥林匹克多元创造、对话交往、和谐共生、文明融会的新开端。

(二)上海世博会,中国形象的华丽现身

上海世博会是以世界文化为基础的一场文化的盛宴。在文化定位上,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一样,都是在建设和展示和平崛起的中国的历史性节点上举办,又恰逢文化在当代世界各国社会结构中地位的重大提升之际。它展现了当代文化创意的无穷魅力,展现了世界各国城市文明五彩斑斓的最新面貌,显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成果,推动了生态文明的新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亚洲都市“领跑者”的形象,一个“文化上海”、“世界城市”的新品牌。当然,世博会更是重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的最好平台:世博作为一个巨型的展示会,它所具有的宏大而高阶的全球平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它也成了展示中国新的国际姿态,重建“文化中国”的当代形象的世界舞台,它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相配合,为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持久的文化发展机遇。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隆重的开幕式,那么,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是中国现代文明、海派文化和当代中国形象走向全球的华丽现身。在这一场全球文明的精彩汇演中,中国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文化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借助这一舞台得到辉煌展示。

不少西方人看到了人类历史的新一页。美国学者柯兰齐克在《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如何改变世界》中,细致地描述了中国软实力如何对亚洲及整个世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实例。他总结了中国在近十年中如何利用援助、贸易、投资外交策略来打消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疑虑,并与这些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巩固彼此间的友好关系,尤其是同东南亚国家、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他一再提醒美国政府必须正视中国影响力提升的现实。柯兰齐克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的成功运用使其国际形象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民意测验和对中国的新闻报道都证明了中国软实力外交的成功。作为美国人,他告诫美国政府,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如鼓励国际交流、加大对外援助力度等,都是美国所欠缺的。

上海是参与当代世界城市文化竞争的“国家队”。作为我国第一大都市,上海曾被称为“东方巴黎”、“东方纽约”。面对世界格局的大变动,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上海将义不容辞地担当开拓国际空间的重任,参与当代世界国际化大都市之间激烈甚至残酷的顶级竞争。面对这一形势,上海摈弃了传统的地域文化和政治观念的束缚,构建了上海文化的大气魄、大视野、大策划、大手笔,选择高端发展新路径,实施全球竞争的大动作。这对于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英国《金融时报》帕提·沃德米尔在揶揄了上海世博会后,也有一点无可奈何地说:“对于一座能在午夜到拂晓的时间里,铺设一条完整的人行道,并在道上栽好枝繁叶茂大树的城市,人们不应低估它的能力。上海有资金、有决心,也有着无穷的抱负。它的幸运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

三、从西风东渐到东风西渐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七十余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向西方学习。一百七十余年,都是所谓的西风东渐。一百七十余年来,多少有识之士,从魏源、梁启超到鲁迅不都是向西方寻求中华复兴的思想动力?从孙中山到陈独秀到毛泽东,不都是向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与道路?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基本上处于“失语”状态,“文化中国”的形象是一个遥远的、模糊不清的、充满病态的、被歪曲的形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获得了全面高速的发展,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增长为2012年的51933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也得到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虽然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仍是一个“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在许多外国人眼中我们不过是个鞋子大国、帽子大国、小五金大国、廉价劳动力大国——一个汗水大国而已。而我们所拥有的深厚的五千年文化却少人问津,被抛却脑后。

2009年以来,在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问题上,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在西方媒体多年来冷战思维的框架下,他们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政治腐败、人权、对非洲投资等领域的抨击并没有减弱,这些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为了建构国家形象,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努力,如最近几年在CNN上播发“中国制造”的广告;在对外传播领域,积极建立孔子学院,加强汉语教学等。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党历史上文化建设的经验,首次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伟大战略部署,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四、重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

“文化中国”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概念,它蕴含着一个在经济上日益现代化的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博大浩瀚的文化蕴含、开放进取的文化品格、崇尚和平的文化理想的由衷愿望。作为中国形象在文化层面的投射,“文化中国”意味着在文化上全面传承自己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对话与交流,广采博纳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与时俱进,充满当代魅力与创新活力。

文化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一个被世界各国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文化中国”,将会展示中国国际形象的最具体、最亲切可感的一面。“文化中国”也意味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独特性在21世纪的再生,意味着中国文化对人类文化的创造性的不断开拓。

重建历史悠久的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文化是中国面对世界最为深厚的积淀。中国古老文化历经五千余年,是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绵延至今的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人类童年时代便已产生的、不可企及也无法再造的世界文明的辉煌成就之一。它弘浩博大,流丽万有;它克明峻德,修道以仁;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它阴阳相济,追求神人以和。它在几千年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政治文化、礼仪文化、伦理文化、管理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几乎在人类文化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儒家哲学中的人本、民本、刚健、自强、革新、崇德、仁义、爱众、人和、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价值观念,对于现代国家管理和社会秩序的和谐运转以及个体的人格养成等具有重要意义。又如道家和道教的道器、重生、贵生、自然、尊道贵德、齐同慈爱、性命双修等观念所表现出的人生智慧,也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佛教文化中的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容忍、圆融、解脱等一系列理念,对于当代社会中的人伦关系与个体心理的调适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观经过现代转换,对当代西方世界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中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充满魅力与活力的中国形象的愿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来说,博大精深的传统智慧、多样和谐的民族特色、气象万千的创新改革都是建构文化中国的宝贵资源。从文化交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民族性格,热情奔放、富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都应当是文化中国的重要内涵。只有在这些方面努力开拓,我们才能把一个真正的“文化中国”呈现给世界。

在当代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人与自然的严峻冲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自然灾害等时刻威胁着我们,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冲突中的平衡,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共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启迪。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以中和、和谐、协调为生命的最高境界,从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而是讲究“法天象地”,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

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一经提出立即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和共鸣。美丽中国首先是一个生态理念,经历了30多年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自然为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树立新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生态文明的实践,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古老中国恒久美丽的千年祈愿。

美丽中国不仅是一个生态理念,而且是更宏伟、更长远的文化—文明理念。生态问题绝不是孤立的自然和环境问题,而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文明形态。而在美丽中国的内涵中,除了美丽山川、美丽江河,还必然地包含着美丽社会、美丽文化、美丽人生和美丽心灵。

创新、创意和创造是文化的重要价值所在,它们可以激发人们革新生产方式和经济理念,革新人类的文明理念、生存方式和发展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更新发展,实现经济与文化、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21世纪是创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又是创意经济的时代。创意经济的乘势崛起和创意社会的应运而生,为我们的世纪带来新的文化视野。我们应该大力培养创意人才,积极发展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建构创意中国,实施科学发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伟大转变,展示当代中国的崭新精神面貌。这样一个文化中国,才是一个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文化中国。

中国文化是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文化,中国文化正是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不同地域的文化而逐步形成的。由于中国地域宽广,中国文化自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是本地域内不同文化融合的产物。历史上的“汉唐气象”正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开放博大的体现。那些富于创新、充满创造性的民族与国家无一不是胸襟开放、广采博纳,善于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停滞与衰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丧失了这种开放气度的结果。因此,建设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必须以开阔的胸怀,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中国分享世界,让世界参与中国。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文化中国国家形象的树立过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向世界展现出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风范。我们应该既保留传统礼仪中的亲切、和谐、敦厚、诚信等良好传统,又有发展中大国国民开明开放、自信进取的现代风范,用宽容、豁达、开放、开朗的心态包容世界。让中华民族的创造潜能竞相迸发,让全体国民都能得到全面、自由发展,让当代中国在不断的创新和超越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类推荐
  •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公务员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原则等,并提供了一些详细的调查、沟通等工作技巧,帮助公务员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 新民说

    新民说

    《梁启超:新民说》以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的《新民说》为原本,结合编者搜集甄选研究《新民说》问世百年来的影响的学术论文集、社会舆论关于梁启超于中国启蒙思想史上的贡献,依据全书20节文字,在体例上精心设计了发表背景、社会反响、原文赏析、今日看点四个栏目,以求在保留梁任公“笔端常带感情”、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的文字韵味的同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消化这些跨过百年,仍然具有强劲生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宝贵文化遗产。《新民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
  •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本书以中外学术界激烈争论的“政党衰落”问题为切人点,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政党模式的演变造成的影响,分析政党与选民、政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政党组织结构的相应变化,肯定政党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所发挥的表达和整合各种利益、政治动员、录用政治精英、维持政府运转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指出西方政党政治中存在着脱离选民、疏远社会等不利于政党长远发展的倾向。
  • 政风与政府建设

    政风与政府建设

    为贯彻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政风建设,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于2002年10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了政风建设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这次研讨会是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政风建设研究的指示精神召开的。年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接见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负责人,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作了主题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政风建设》的主题报告。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百余篇,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他们从政……
  • 源于实践的思考

    源于实践的思考

    本书收集的是作者近年来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宁夏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课题和一些自选课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的还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书中具体收录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浅谈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极品高手在都市

    极品高手在都市

    常在河边走,总能碰见洗澡的姑娘。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打破了血狼佣兵团零失败的记录。作为老大,他确实也遇见了洗澡的姑娘,还是个校花!什么?校花缺钱?缺男朋友?他知道,该是他回归都市的时候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拯救校花,刻不容缓!
  • 97度甜宠:限时秒杀小萌物

    97度甜宠:限时秒杀小萌物

    “主人,有人欺负我。”几分钟后,某渣男双手颤抖的送上五千万赔礼道歉;“主人,有人陷害我。”几小时后,某渣女被丢去娱乐圈当替身,虐到死。“主人,我要带着宝宝跑路,让你这辈子都找不到!”她包袱款款,一跑就是五年。他疯狂寻找,为见她步步谋划,甚至不惜假装和白莲花结婚引她现身。婚礼上,她高调出现,扯着他的领带淡然一笑:“嗨,贺少,这是我的律师函。”完结文《前妻来袭:薄情首席请接招》求包养~读者交流群:532654316,欢迎所有喜欢本文的美妞加入~
  • 昆仑奇异事件簿

    昆仑奇异事件簿

    我是一个出身于集训营的女孩,这里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过去。我们接受着严酷的训练和特殊的教育,为的是一个一旦实行就会震惊全球的计划。然而,与他时隔多年的相遇却渐渐改变了我本来已经预定好的人生走向。
  • 他与她胜者为王败者为后

    他与她胜者为王败者为后

    一朝穿越,前世她万人之上,今生她只想平平静静的生活.无奈,他出现,她被他抱在怀里.还定下了一个赌约:“胜者为王,败者为后.”她想逃,但他却紧紧抓住.她和他如此般配,她心中的冰早已融化她说:“我只想要一个平平淡的日子,你给不了我.”可惜,她的心出卖了她.她的萌宠早己征服天下,她的丹药早己富可敌国,她的一切却由他主宰.
  • 圣墓传说

    圣墓传说

    “师傅姐姐,你不要走,不要留下我一个人。”宁云泪眼婆娑的望着面前的绝美白衣女子,只见她轻然一笑,柔声道:“不会的,我不会走的,再也不会丢下你一个人了。”得到了女子肯定的回答,宁云才破涕为笑,眼里也只剩下了她的身影。九州大陆,以武为尊,身为被家族抛弃的少年宁云,又如何在这残酷的世界中一步步走向强者之路......
  • 梦想谜陆

    梦想谜陆

    一个虚拟的游戏,里面有现实的朋友,与自己最爱的人,但是,这却是之后的事情,曾经又发生过什么呢?奇幻过头的穿越剧是过去,这里,是回忆的开始。
  • 霸气侦案

    霸气侦案

    是否放弃复仇?是否继续我的破案之旅?是否放手,去爱她?我叫李敌,我的破案历史,就此展开!
  • 命运邀请函

    命运邀请函

    在龙蛇混杂的都市之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但是他们却因为一张邀请函而聚到了一起。一张古朴暗黑的邀请函,如同噬人深渊巨兽,众人面对着这一纸之邀,是去抑或留?而等待他们的将是…
  • 东方次物语

    东方次物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风见妖戈,花焚天苍。灵狐三啸,八云颜凉。西行蝶舞,三界魍魉。星莲绮心,魔佛言琅。半兽江山,白泽图乡。月宫贤者,竹取飞扬。半世仙人,鬼族称王。人魔之女,七曜之光。红魔之乱,辉针雪藏。神天妖地,云雨丰壤。残天之剑,比那鸣煌。稗田闻记,人里之乡。小小人偶,魔界女皇。是非黑白,四季阎王。地灵神殿,觉恋无双。幻想奇谭,原初东方。
  • 晋江县志道光本

    晋江县志道光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