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06500000027

第27章

二化法四教分二。初總標。

自下明化法四教。

【註】妙玄十(廿八)云。問。四教名義出何經。答。長阿含行品。佛在負彌城北。尸舍婆林。說四大教者。從佛聞。從和合眾聞。從多比丘聞。從一比丘聞。是名四大教。(文)釋籤(三十一)云。但同有四。非即藏等。亦一往語耳。然教定體。與今不同。(文)妙玄十(廿九)云。月燈三昧經第六。明四種修多羅。謂諸行。訶責。煩惱。清淨。私釋會之。諸行。是因緣生法。即三藏義也。訶責。是體知過罪。即通教義也。煩惱者。若無煩惱。即無智慧。即別教義也。清淨者。既舉一淨當名。任運有常樂我等。即圓教也。然則四教。在小乘中。有名無義。在大乘中。有義無名。是故今家。影傍經論。立此藏通別圓。則名義備矣。

【記】此釋自下化法四教。妙玄問中。總問四教名義。出自何經。若名若義。應有所憑。不然。則出臆見耶。故先總問。答中舉長阿含示四教之名者。謂從四聖人邊聞。即佛。菩薩。聲聞。緣覺。四聖邊聞。故名四大教也。釋籤下。揀名同體異可解。次妙玄舉月燈示四教之義者。月燈三昧經云。復有四種修多羅。一。諸行修多羅不可思議。二。訶責有為修多羅不可思議。三。煩惱修多羅不可思議。四。清淨修多羅不可思議。私釋會者。

【補】章安言。以己意解釋月燈四名。會對今家四教。故曰釋會。諸行是因緣者。謂諸行乃二十五有也。即一念無明心為因。善惡業行為緣。因緣和合。所生六道。正因緣法。此即藏意者。

【記】以藏詮生滅。明正因緣生法也。既諸行是因緣生法。則緣聚有生。緣散有滅。故是三藏義也。通教體法即空。謂訶責。

【補】是體知過罪者。過罪。即苦集二諦。集。為能報因。是過。苦。為所感果。是罪。既是體達自他過罪。當體無生。如幻如化。是通義也。別教。乃是無量觀慧。以破無量見思煩惱。有一切智。破無量塵沙煩惱。有道種智。破無量無明煩惱。有一切種智。故無煩惱。即無智慧。是別義也。

【記】圓教。四德性備。三身體圓。舉一即三。言三即一。如舉一常德。必具樂我淨三。蓋法身。必具般若解脫故也。光明記曰。法身配常我。解脫配樂。般若配淨。又涅槃疏云。法身配常樂。般若配我。解脫配淨。又涅槃四。法身配常。般若配樂。解脫配淨我。而經舉一清淨。任運具常樂我等。是圓義也。是故下。正明天台四教之所由立。名義俱備。如四教義引證。有總有別。別證四教者。如引我心論云。應學修多羅。毗尼。阿毗曇。是佛世時三藏之教。故成論云。我今正欲論三藏中實義是也。證通者。淨名為迦旃延解說五義。二百比丘心得解脫。大品經三慧品。明薩婆若智。三乘同得。中論諸法實相。三人共入是也。證別者。淨名明以無所受。而受諸受。乃至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取證也。無量義經。明佛說般若華嚴海空。菩薩歷劫修行。即是別文。涅槃明五行。正別教意。智論云。結使有二種。一者。共二乘斷。二者。不共二乘斷。不共斷者。不共般若斷於別惑是也。證圓者。華嚴云。為說圓滿修多羅。淨名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大品云。欲以一切種智。知一切法。當學般若。法華。多寶嘆言。釋迦如來。乃以平等大慧。為大眾說。涅槃云。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所謂大乘大般涅槃。智論云。三智一心中得。如是尋經討論。四教義文。處處有之。是為別證四教也。總證者。今家影傍經論。立四教名義。如涅槃。明四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四種之說。以化前緣。是也。又四種轉四諦法輪。亦是四教意也。又法華明三草二木。稟澤不同。譬方便說。即三教也。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譬說最實事。即圓教也。又中論。因緣所生法一偈。通佛四說。如是等四說。隨機化物。即四教之異名也。

【備】釋籤云。但同有四。非即藏等者。但同是四教名。非藏等義。故曰一往語耳。定體與今不同者。以阿含。但真為體。故非引用正意。今家影傍經論句。出四教義。即指總別二證文。辨訛曰。今人謂。今家立四教名。是傍影阿含。月燈。二經而立。此但見文中所引。不見文中所判耳。今家立名。是依大經四種四諦。生生等四句。法華三草二木等文。及中論因緣所生法等偈以立耳。如此。則名義俱備矣。又妙玄復引地論云。一念心具四家釋。謂諦家。般若家。捨煩惱家。苦清淨家。私釋云。約苦諦為初門。修道品令苦清淨。即藏意。捨煩惱家者。無相體達為捨。如色是空。以空捨無相而論道品。即通意。般若家者。般若智照諸法明了。恒沙法門皆悉通達。而修道品。即別義。諦家者。諦。即實相理。即圓教約實相修道品也。記中以阿含四大教。分貼佛菩薩聲緣說。存以備考。或以梵語畢勒支底迦。此云各各獨行。故以貼一比丘名。

二別列四。初藏教三。初列三藏名三。初標列。

第一三藏教者。一。修多羅藏。四阿含等經。二。阿毗曇藏。俱舍婆沙等論。三。毗尼藏。五部律。

【註】四教義一初云。此教明因緣生滅四聖諦理。正教小乘。傍教菩薩(文)。

【記】此明三藏詮被。三藏。以析法觀。觀因緣生法。皆由惑業所招。終歸磨滅。於是修道。證取寂滅。此理為教所詮。正教二乘。斷惑證理。傍教菩薩。留惑度生也。四教義問。佛於三藏初開三乘。大乘最勝。何不以大乘為正。小乘為傍耶。答。鹿苑初轉法輪。拘鄰五人見諦成道。八萬諸天得法眼淨。但有小乘得道。未有大乘。故以小乘為正也。又大論云。佛於阿含中。雖為彌勒受記。亦不說種種菩薩行。故以大乘為傍也。

【備】辨訛曰。三藏。皆佛自說。俱舍。婆沙。後人所造。五部律。後人所分。似不應引。然出八教大意。以後人所造。不離佛說。故舉此以略為準的也。

【註】修多羅。此云法本。出世善法言教之本也。又翻契經。契理契機也。契理合於二諦。契機符彼三根。觀經疏初云。經者訓法訓常。(文)凡聖之所軌則。曰法。魔外不能改壞。曰常。此釋訓。經者。由也。經由聖人金口。故言經也。此釋義。

【記】法本者。據玄文。世界悉檀說。為教本。為人對治二悉檀。為行本。第一義悉檀。為義本。教本者。金口所說。一言為本。派出無量言教。若人不解。菩薩則以佛教為本。造論通經。令人得道也。行本者。示人無諍法。如教起行。修行入清涼池也。義本者。一句詮無量義。無量句詮一義也。今雖曰言教之本。其實亦含行義二本。以行義不離言教故也。又教本。即聞慧。行本。即修慧。義本。即思慧。故三種為法門之本也。今依四教義曰。修多羅。翻法本。謂出世善法言教之本也。又翻契經者。謂修多羅。共有五譯。一翻經。二翻論。三翻法本。四翻線。五翻善語教。智者定曰。且據一名以為正翻。此方儒道之書。皆稱為經。遂借彼席經。以目聖教。則雙含二義。俱順兩方。借義助名。更加契字。謂契機契理也。摭華曰。契理合於二諦。契機符彼三根。二諦實俗偏真也。觀經疏下。釋法常二義。如妙玄曰。天魔外道。不能改壞。名教常。真正不雜。無能逾過。名行常。湛然不動。決無異趣。名理常。又訓法者。法可軌。行可軌。理可執也。經由下正釋經義。教中明有三由。謂教由。行由。理由。教由者。一切經論疏記。皆由聖人金口故也。行由者。一切契理行。相似行。信行。法行等。亦由金口故也。理由者。一切世間。出世間義等。亦由金口故也。今是教由。淨名玄云。悉檀致教。由如來心口。故言經也。

【註】阿含。如前。阿毗曇。翻無比法。聖人智慧分別法義。不可比故。

【記】阿含如初卷別列五時中解。無比法者。分別功德論曰。八智十慧。無漏正見。越三界礙。無與等也。

【註】俱舍。翻藏。即包含攝持之義。婆沙。翻廣說。亦名五百說。

【記】俱舍論云。由彼對法論中勝義。入此攝故。此得藏名。或此依彼。從彼引生。是彼所藏。亦名為藏。包含攝持者。攝論云。何名為藏。由能攝故。謂攝一切所應知義。無令分散也。翻譯名義云。毗婆沙。此云廣解。總有三義。謂廣說。勝說。異說也。毗尼。此翻為滅。佛說作。無作戒。能滅身口之惡故。即八十誦律也。(文)南山云。毗尼。翻滅。從功能為名。非正譯也。正翻為律。律。法也。從教為名。斷割輕重。開遮持犯。非法不定(文)。

【記】毗尼翻滅者。如母論云。滅諸惡法。名毗尼。華嚴玄曰。滅有三義。一。滅業非。即斷殺盜淫妄。乃以不犯為毗尼。及滅諍為毗尼也。二。滅煩惱。謂煩惱是發業之本。今為調伏貪等令盡。故世尊制增戒學也。三。得滅果。即無為果。戒經云。戒淨有智慧。便得第一道。即持戒之因果也。今明持戒力用為滅者。謂作戒。即戒相。無作戒。即戒體。如三業恭謹。翹勤禮拜。發言求乞。依戒精持。故名曰作。戒體若發。任運滅惡行善。然所發善業。惟天眼能見。不同戒相之有作。故曰無作。能滅身口七支之惡。即戒之力用也。優波離尊者。一夏八十度。升座誦出。故曰八十誦律。南山。指道宣律師。翻律者。刊定記曰。若敵對翻。正稱為律。爾雅言。律。法也。故律有二意。一者。詮量輕重。二者。遮制。南山言。斷割重輕。即詮量輕重義。開遮持犯。即遮制義。

【補】斷。即處斷。割。即分割。乃剖決義。如前人犯律。師審其犯緣。前為剖決重輕。犯不犯等。重輕者。五篇戒中前二篇重。後三為輕。開遮者。五篇戒中唯一制者。多分屬遮。有二制。三制。多制者。乃如來善應物機。隨宜不定。性罪但遮無開。或原情故開。如路行踏殺生草等。無損害心。故不犯。或遇難故開。如命難梵行難等。或是作法故開。如長衣說淨得畜。結淨地開內煑內宿等。但作法開處多。原情開處少也。持犯者。有作止不同。五篇戒相多屬止。則止持作犯。一百羯磨多屬作。則作持止犯。毗尼一法。如世典型。故云非法不定。

【備】五篇。即僧殘突吉羅等。二制者。即一制後。復再制也。

【註】五部律。如來滅後。上座大迦葉等五百聖人。於畢鉢羅窟內。命優婆離結集。名上座部。大眾婆尸迦等。一千凡聖。窟外結集。名大眾部。此二通稱僧祇。即根本也。迦葉。阿難。末田地。商那和修。優波毱多五師。體權通道。故不分教。後毱多有五弟子。各執一見。遂分律藏為五部焉。

【記】準禪書。佛以正法眼藏付迦葉。迦葉付阿難。阿難付商那和修。而為末田底迦言。昔佛記曰。佛滅後。五百年中。汝於罽賓國敷宣大法。則末田地。商那和修。應皆是阿難弟子也。商那和修付優波毱多。毱多已前傳法者。皆具禪法律三藏。自後律教別行。橫分五部。傳法者。唯傳禪門及經論。則知迦葉等五師。但體權行道。而不分律也。妙樂云。佛滅度後一百年間。諸祖持法。所化眾生不相是非。但為一部大毗尼藏。即八十誦。一百年後。毱多有五弟子。各執一見不融。遂分律藏為五。如析金杖不失金用也。然五部之分。佛在世時。羅雲洗鉢失手。[打-丁+暴]為五片。佛言。表我滅後。初五百年。諸惡比丘。分毗尼藏為五部也。[打-丁+暴]音樸。擊也。

【備】辨訛曰。命優波離命字。應改推字。此二通稱僧祇。乃後人和融之語。因如來經中。偏美僧祇故。又曰。既分上座大眾二部。則不可云不分教矣。私謂此二通稱。分而猶合也。若五部則不可合矣。

同类推荐
  • 病榻寤言

    病榻寤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Robbery Under Arms

    Robbery Under Ar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才定位图

    三才定位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菩萨十住行道品

    菩萨十住行道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暇卮言

    医暇卮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择日再亡

    择日再亡

    苏晨意外来到二十年之后,却发现这个时代的地球已处于末世废土。上海和东京等大型都市都已沉入海底,人们依靠打捞海底废弃的物资为生,真正主宰着地球的变成了那些变异怪物。更令他意外的是自己昔日的诸多同学已成了一方霸主,连以前温柔胆小的妹妹也成了绝世高手。“二十年后的我……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 圣瞳之魔盒

    圣瞳之魔盒

    N次元故事,脑洞很大,喜欢吐槽的朋友多提意见。
  • 大话养生

    大话养生

    五行是生命演化的一个永恒的演化密码,是生命演化总的设计框架。作者不是用常规的大科学来证实或证伪中医理论,而是从中医理论内蕴的生命演化观入手,从阴阳五行等中医传统理论出发,揭示了生命演化的奥秘。在现代发生学与进化论的科学领域里,诠释中医理论,藉以反馈中医理论的构建与演进,其研究意义是显然的。
  • 感悟父爱故事

    感悟父爱故事

    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更是一双手,抚摸着我们走过春夏秋冬;而父爱更是一滴泪,一滴饱含温度的泪水。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内心震颤。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 Lover我的爱人

    Lover我的爱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上了他。。我们的缘分也开始了
  • 驭宋

    驭宋

    一不小心穿越了,居然回到的是水浒时代的宋朝。那还不赶紧上京师,去泡泡李师师?当然,还得顺便再救救落难的林教头,结交一下鲁提辖,再教训教训仗势欺人的高衙内。得罪权贵?跑路吧,水泊梁山有大好的地盘等着呢。新人,努力更新,求票求收藏。各位读者大大,既然来了,就顺手点一下左边的推荐吧。努力更新。本书一切背景以120回本《水浒传》为主参考资料,其他资料为辅。若是遇到与其他资料有冲突的地方,会以《水浒传》中出现的人物事迹为准。
  • 往圣记

    往圣记

    上古奇书《往圣遗记》千年未曾现世,留下诸多传说……孤儿洛冲,为了娶心爱的女子,踏上成为天下第一的道路,结交诸多好友,开启踏上修行界巅峰的道路,去寻找那千年以来未曾一人入圣飞升的秘密……天地有道,是为大道!人间亦有道,亦是大道!
  • 神鬼奇谈

    神鬼奇谈

    唐乐在一次奇遇中得到一套道门奇书,从此认识到陆离神奇的鬼怪世界。在道门奇书的指引下,开始一段惊险的寻宝之路……
  •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辨证性、科学性。
  • 不想做人便成神

    不想做人便成神

    他曾是某位坐台小姐的私生子,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当他踏入战武大陆的那一刻起,他便大声地向整个世界宣布:“我,必将成为王者!”金钱,女人,权利……啊哈哈,那些是何物?太多了,他自然不会稀罕!【修练等级:初武境,武者,武师,武宗,武君,武王,武皇,武帝,武圣,武仙,武神,神君,神王,神皇,神帝,至尊神圣】作者群:36635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