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51300000008

第8章

初正明取舍。缓急重轻四义条别。初如受衣文。僧祇通夜多论无衣钵得戒等。并缓别也。二如僧祇转欲即失舍财入僧永弃等。名急别也。三如前所引境想不同。即重别也。四初篇无重犯等。谓轻别也。是非一句通收上四。互望为言。又引事释者足数中。古师以破戒和尚在十人外。今斥云不得辄用他部。又受日中云。不得秉四分羯磨用僧祇事讫等。余寻诸部篇。准论不取者即同意用也。故下二引证。言四说者本律增四中云。佛告诸比丘有四种广说。一若比丘作是语。长老我于某村某城。亲从佛闻受持不忘。此见法是毗足是佛所教。若闻彼说不应嫌疑亦不应呵。应审定文句已寻究法律。若相违者应语彼言。汝所说者非佛所说。或是长老不审佛语。不须复诵亦莫教余人。今应弃舍。若与法相应者应语彼言。是佛所说。应善诵习教诸比丘等(此名一广说也)。第二从僧中上座前闻。第三从知法众多比丘所闻。第四从知法一比丘所闻(并如上检校文同不引)。十诵墨印者即是四分四说故云亦同。但名异耳。四分约能说人。十诵据能证教。彼云。若言我从佛闻乃至一比丘闻。未应叹毁。应向三藏圣教印定是也。引此二文者由先世诸师随情引用。今约部类检勘可否。即同意用。若作此释方见所引四说墨印。颇符论意。次科初句蹑前。次二句明合教。心谓行心境即前事。心不昧教事非暗托。故云相照。规猷谓法则。即前四法四说四印也。方二句明合理。相关方引既无横评之繁。条别不取仍无阙事之略。前文所谓图度取中至此。方彰故非晦没。晦暗也。没隐也。三中初二句标其偏执。即同下文初师见也。隅即是角。涉下示其过失。上句即行事阙。下句谓检教阙。遂下明自三乖诤。如手持衣药之类。互下出乖诤之由。用他事者上科所引既号相关。乃是彼此相通之事。必若本律限齐分明。止可全取彼部。故云还用等。如僧中有缘自说欲。行僧祇事(四分止有受转说文。即有限故)。通结净地行五分事(四分止有别结)。不应量衣说净行多宗事(四分但明应量)。十三难中犍黄门得受。钞云。必须勘取依余部为受(四分自截灭摈)。别众食开缘后二(四分有七。士多论僧次五分衣时)。自然衣界后四(本宗十一洲并水道并出他部)。略示一二余寻钞中(旧记反作不得全依。以释请用上诸事质之)。两存中四分杨枝不受。僧祇咽汁须受。又如教授师坛外受衣(五分)。或在众中戒师受者(僧祇)。多论须请净主。五分但令漫标。僧祇净主三由旬内。多论若死若入异国更须别求(下并云随意用)。又善见三衣穿破失法。多论缘断等余自寻之。检阅中传闻者。或章疏所出。或口相传授。容有舛误不可辄凭。故皆亲检使后无疑。次用六师列见中初标。问所以此门之后明六师者。答此有多意。一彰引用三藏并有准据。二显诸计通局未融。三示今意总通六见。四明此钞所宗有归。问所以唯标六者。答前伐已来弘唱。虽多取其建立。不出六见故标六种。摄无不用。师资相传至唐不绝。故云世中也。列示中。问第二与第三阿异。答第二师但见缺文。直取外部第三不尔。先求本部之义后引他文。意显事出己宗不乖本趣。今钞所取意亦同之。问第四师意复有何别。答前虽取他不敢废本。此师不党以理为长。五藏者四阿含外加一杂藏(长增中杂是为四含。杂藏者分别功德经云。非人弟子诸天所说。或说宿世因缘三无数劫菩萨所生。文义非一故名杂藏。阿含此翻法归。谓众法所归也)。五辛者荤菜也(荤谓臭气。一葱二薤三韭四蒜五兴渠)。除初师外下五注释并见诸篇。第二师文见衣药两篇。第三见足数。第四见说戒四药。第五见沙弥。第六酒肉五辛见四药。八不净见释相。

并如后引。通结中上句总牒。次二句是纵。下二句即夺。谓在教皆正因人有殊。言通局者初约大小。前五局小。第六通大小。二约三藏。前四局律后言通经论。三就前四本异分别。第一局本宗后三通异部。四就后三取舍分别。第二第三取他成本故局。第四舍本从他。故通。五就二三。融隔分别第二缺文。直取则部类相隔故局。第三有义方求。则彼此相融故通。若约相兼明通局者。初不兼后故局。后得兼前故通。中间两望则含通局。显今中第三在律为当识宗旨故。第六于三藏为当知所归故。上明正宗二师。余下示参取余四。如结净地取第一师。业疏云。如钞序中小持律也。持衣加药直言说戒废试外道下并用之。然于余事有不取者故云参耳。得失谓考其可否。随机谓摘其时要。知时即祖师自谓。一取一舍皆合宜故闻。第六既是所宗。何以今钞不废净地。若尔合归参取。岂是正存耶思之

第五标举中。文义决通言通能所。所则有三。一文义俱阙。二文具义阙。三义具文阙。能则有二。一文二义。义复分三。兼理及例别开成四。舍别从总但云文义。然此一门从能为目因前三阙。学者疑壅。故以此二疏决令通。叙立教中初句示理体。言理有二。小乘有部唯说生空。四分假宗则兼法空。并名权理。大教则指常住真性名为实理。当分过限二意通之。然斯二理体唯真寂名字莫诠。言说叵及故云绝名。次句明立教。名即是教标示也。美于理体故云宗极。宗则万化之同归。极谓诸法之源底。通论名教咸诠真理。羯磨序云。大教膺期指归为显一理。故使高超轮梵之典。迥殊儒道之书。人天独尊良由于此。上明依理以立于教。下明教兴必从于事。事即世谛随世假名立教诠理。所谓如来说法常依二谛是也。斯文之言通含一化。所以下文别指律藏。问律文诠事应非显理。经论诠理应非随事。答统明佛教托缘而兴。无非对事皆为显理。但药病相对不无亲疏。故分三学对治有异耳。别明中初科。初二句叙教本具周。斯律藏者且据所弘。四分一部。言即能诠事谓所诠。但下正明遗缺有四意。初示正意。上二句明法圣时遥。次二句显法随时变。此约四分结集之时。即当佛灭一百年后故云渺邈。即遥远也。声谓言音彩谓好相。靡追犹言莫及也。五师相付百年已来如来在日。亲宣之事莫能反追。教逐时讹故有遗缺。如优波鞠多问尼佛在日事。及令魔现佛斯可证也。加以下三种并是兼意。故例标重增之语。捃居运反采掇也。前云随其乐欲成立己宗。故不乐者则舍而不存故有缺矣。上二并是西土结集之差。下二即明此方翻传之失。业疏云。觉明论主诵本东传至于翻时。随出便写。贵在一本无暇覆疏。寻复返西。此土行用故多缺耳。又结净地四句成白。疏云。此是结集缺文(同上二意)。或是觉明漏诵。又可竺念遗笔(同后二意)。此中欲显决通先明残阙。残阙之由不必一致。故以此四详而求之。然亦不须举事强配。显今中初文纷虑谓心想之乱。总会者以三种条例收一部遗缺后学披览不滞一端。故云通大见也。别示中初至前事。即第一俱阙例。前史有者一例二理。例中如律无解戒场法。例三小界翻结成解诺。律无受七日法。例半月众法白文立之。又无请二师文。例准请和尚法。此据作法释也。又如破白读羯磨举诵戒为例。忘不持衣往会不及。以长衣开忘为例。牒多缘受日以忏残多罪同法为例。恶心解界不成。疑界不得重结。并以净地为例。三种安居以三品钵为例(上是本宗下引也部)。明相会夏以僧祇护衣为例。

安居依闰以多论受雨衣为例。此约行事释也(余更寻之)。理决中言理有者。此谓无例道理合然如此界僧为别处三宝病缘及僧次请皆开受日。又当日出界遇难义判得夏。又十六遮中负债人准理得戒。此等并无文义及例故云理也。又说恣中前后梵呗偈词唱告。上座诫敕不出教文者。及受戒中开示境心威仪安慰。正羯磨时白告警策等亦名理有而成前事也。二文义具阙。如律盗四方僧物犯兰。决云此约暂碍僧用。故轻理须犯重。又云至二三人所。共作法成贼住难。决云此约众法对首为言。又得受布萨钱。决云准须付他。四分夏中和诤开直去不须受日。决云约缘而受不伤大理等。如是寻之。论言者古记云即是善见。寻文未获。此所谓不以文害意也。三义具文阙。如有难移夏。准摩夷不破安居。遇缘出界忘不受日。引五百问忆即悔者得。又四分不明重受日法。引五百明了二文决之。据义虽当恐谓师心。故云息谤也。问如上所引非无相滥。更请分之。答无文引事相比名为例决。又复无例号为理决。以意定文曰义决通。引文成事曰文决通。问义之与理如何分别。答通而为言理义不别。下义决云。以理为正别而为语非不如上。问上则单配有相兼否。答理决一种定无相兼。余三相兼略举一二。初明例得兼理不兼文义。以无文义方成例。故如依闰安居以雨衣为例。仍云夏是制教。理宜通护。二义决中三句。自有义决兼于例者。如四分边罪等二十二人。今师定自言不足数。义云。体既非僧。若僧同知故不足数。必不知者成足。又引不持戒和尚四句为例等。自有义决亦兼文者。如四分盗畜犯重。决云。此望鼠心未定从人判罪。仍引十诵多论等文盗畜物犯吉。复有兼文例二种者。如律令夏竟解界。决云此为诸界同受德衣。仍云文如十诵。又引安居未竟自恣不破夏为例。三文决通中亦三句。自有文兼例者。如移夏不破引摩夷文。又引十诵僧祇二处受衣为例。亦有文兼义者。四分但云尼开。受七日。引僧祇云尼无羯磨受法。仍云所以然者。以尼入俗生善义少故。又如引五分一一说欲又加义评等。自有兼义例者。如自然界无异界。定圆有则不定。此即义决。仍引了论三由旬界合角量取为例。又引十诵善见等文。问今言决通为决本宗为他部耶。答昔人不晓并云决通四分。今意不然但由时事。或昔所未行。或诸家异见学者疑壅故有决通。若尔何以前文叙律阙耶。答秖由律阙故令事暗更为明之。一自有本文还决本律。如受欲中释余处行。即以自恣中出界外决之。又此律宿欲不被所为事。还以四分明相欲出开略说戒决之。又如合河结界还以尼律界中渡河决之。如前所引恶心解界引净地等。皆本律事耳。二自有本律一文即自决通。如三小界不立相。还以三小羯磨决之。又如净地不得僧住。文云。除去比丘又立净地唱相。律云。应唱房名。还即本文以决本事(上二句属义决通)。三自有他部还决他律。如集僧中多论道行一俱卢。即以十诵六百步决之。又如僧祇七树中间不明两众半分。乃以多论比丘游行有纵广自然决之。四自有本宗反决他部。如十诵可分别聚落齐行来处。乃以四分村界院相决之。用此诸意遍寻一部无不通达。问文义俱阙。为局当部为通他部。答通该三藏。何止本异他部有文。即落后句由无文。故即无义也。问义决通中为通为局。答亦通他部。十诵伽论尼无舍戒再受之义。决云应得作下二众。又十诵令五众受日五众边受。决云准此当众相共作之。无者准前言告等。古多错解不觉。太繁略亦非难。但恐不解余亦未尽。学者更详。不能中初科上二句示难。前四决中文有取舍。义是意裁寡学浅知故非所及。对彼古解故云废立。下云决判是非。意亦同此。自下二句拣非显是。律相言通开遮语别。开遮二法在律尤难。故别举之。不下二句显过。不然者反上非深明等。累谓疑滞。或可约罪。二释俱通。他境即前事。以不明教旨皆是妄施。行不成持故云无益。此约自行。或可他境即指余人。弘演化他。并非正教故无益也。引证中引律第六十卷末。佛在跋阇国池水边。教诸比丘修行圣道莫相斗诤。彼云。于阿毗昙中种种诤语应语言。诸长老所说文义相应。不应共诤(初句)。复作是言长老所说文异义同。此是小事。莫共斗诤(二句)。复作是言。长者所说文同义异。莫共斗诤(三句)。复作是言。长老所说文义俱异。莫共斗诤(四句)。下二句指律广文。彼云。应作如是观察。若共斗诤于沙门法作留难否。复问是可呵否。复问能进善根得沙门果否(诸比丘皆一一答之。此谓进也)。又云若作如是诤事。灭者应语彼比丘言。汝为我等灭此诤事。彼比丘答。我从世尊所闻如是法今为汝说。若彼比丘闻已便舍诤事(此名止也)。佛说如是诸比丘闻信乐受持。今引此文以明佛世。尚恐文义相诤。特此训之证上决通难为废立则非虚矣。示堪能中初句牒其能者。必下示其博赡。上二句明学通三藏。下二句明解总六师。吾祖律师即其人也。圣人出现为物垂范谓之教迹。虽言通三藏而别指律宗。故云斯也。引十诵律五十九卷。初列示三事。一即缘起。二即戒本。三即重结(如初戒乃至共畜等)。应下劝筹量又为三。初总列一部律文。大为三节。二部戒律即初僧尼戒本。义解即随戒下广解之文。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权谋之军师天下

    权谋之军师天下

    穿越异世,莫名其妙的成了王府军师;混入王府,他用前世经历辅弼贤王;天下分崩在即,谋神勇将不知凡几,他能否成为这个乱世最强军师?杨浩然:我只是一个穿越者而已。
  • 邪魅太子无良妃

    邪魅太子无良妃

    杨梦儿,花痴护士一名,不明不白穿越到了安陵梦身上,但是她的花痴本性难改。一纸诏书将她许给太子,为了安陵一家,无奈的和那个素未谋面的太子成婚!花痴依旧,见了美男,口水照流!
  •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本书介绍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概论、西方社会发展的注意历史阶段、主要文化成就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特点
  • 末世猎魔师

    末世猎魔师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末世,一人,一枪,一刀。面对数万丧尸我没惧过,面对数万魔物我亦也没惧过,我面对72魔神也亦无惧!因为我是,猎魔师!专为狩猎魔物而生!刘飒站在数十万魔物面前,用刀划下一道线,敢于越过这条线者,杀!----------------------------------------------------------------------------------新书开坑,请多多支持。
  • 我眼中的父亲

    我眼中的父亲

    这是养育了我一辈子的父亲,本来想大一再写的,既然机会来了,就写吧12
  • 毒医凰妃

    毒医凰妃

    不就是穿越吗?唐门毒女怕过谁?夫君病弱又短命?看我如何扭转乾坤!莫名消失的记忆,阴谋不断的皇子……咦,王爷夫君也来添乱,胆敢给我挖个坑?“王爷呐,咱来玩玩?”白幽兰手拿新研制的毒粉。“王妃,你确定要玩?”王爷悠然一笑。转过身来,王爷瞬间变身修罗:“谁敢惹王妃,杀无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神宗宝训

    明神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妃路繁华

    妃路繁华

    她只是一个人造人,造出来后被训练成一个没有喜怒哀乐的杀手。为活命冒险乘坐时光机架空到史上不存在的国家,成为当时世上国家争夺的天女。一朝穿越记忆全失,率千军挽大局。天女之命不可违,护雨雾,步步为营一统天下。
  • 长叹歌

    长叹歌

    一个普通人穿越到修真的大陆,以找到回家的路为目的开始的一段旅程
  • 糖尿病非药物疗法

    糖尿病非药物疗法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终身性疾病,祖国医学称之为“消渴病”。据统计,全世界有1.2亿糖尿病患者,我国已近两千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表明,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癌症这后的第三大疾病,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