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8100000020

第20章

总集群经录上之七

宋刘氏都建业

自初帝永初元年庚申。至顺帝升明三年己未。凡八主六十年。缁素共有二十二人。所出经论等并新集失译诸经。总四百六十五部七百一十七卷(于中九十三部二百四十三卷见在三百七十三部四百七十四卷阙本)

宋沙门佛陀什(三部三十二卷律戒羯磨)

沙门畺良耶舍(二部二卷经)

沙门昙摩蜜多(一十二部一十七卷)

沙门释智严(一十部三十一卷经)

沙门释宝云(四部一十七卷经)

沙门伊业波罗(一部一十三卷论)

沙门求那跋摩(一十部一十八卷律集)

沙门僧伽跋摩(五部二十四卷律论集)

沙门求那跋陀罗(五十二部一百三十四卷经论集)

沙门释昙无竭(一部一卷经)

居士沮渠京声(二十八部二十八卷经律)

沙门释慧简(一十部一十卷经集)

沙门功德直(二部七卷经)

沙门释僧璩(一部一卷羯磨)

沙门释法颖(一部一卷尼戒)

沙门竺法眷(六部二十九卷经)

沙门释翔公(一部二卷经)

沙门释道严(二部三卷经律)

沙门释勇公(三部三卷经)

沙门释法海(二部二卷经律)

沙门释先公(一部一卷经)

沙门僧伽跋弥(一部一卷律抄)

新集失译诸经三百七部三百四十卷 五分律三十卷(亦云弥沙塞律戒三十四卷别录云二十四卷恐误见道慧宋齐录及僧祐录) 五分比丘戒本一卷(亦云弥沙塞戒本见竺道祖录及僧祐录) 弥沙塞羯磨一卷(见竺道祖录及僧祐录)

右三部三十二卷(律戒见在羯磨本阙)

沙门佛陀什。宋言觉寿。罽宾国人。少受业于弥沙塞部。专精律品兼达禅要。以废帝义符景平元年癸亥七月届于杨都。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末及翻译而显迁化。建业诸僧闻什既善此学。于是请令出焉。即以其年冬十一月集龙光寺译。称为五分律。付执梵文。于填沙门智胜传语。龙光沙门竺道生东安沙门释慧严共执笔参正。宋侍中琅琊王练为檀越。至来年十二月方讫。仍出戒心及羯磨文等。并行于世。后不知所终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亦云无量寿观经初出见道慧录及高僧传)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第二出见宋齐录及高僧传)

右二部二卷其本见在

沙门畺良耶舍。宋云持称。西域人。性刚直寡嗜欲。善诵阿毗昙博涉律部。其余诸经多所该综。虽三藏兼明而以禅门专业。每一游观或七日不起。常以三昧正受传化诸国。以元嘉元年甲子远冒沙河萃于建业。文帝义隆深加叹异

敕止钟山道林精舍。沙门宝志崇其禅法。沙门僧含请译观无量寿及药王药上。观含即笔受。以此二经是净土之洪因转鄣之秘术。故沉吟嗟味流通宋国。平昌孟顗承风钦敬资给丰厚。顗出守会稽固请不去。后移憩江陵。元嘉十九年西游岷蜀。处处弘道禅学成群。后还卒于江陵。春秋六十矣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第三出与姚秦耶舍虚空藏及隋崛多虚空孕经等同本见李廓魏世录) 观虚空藏菩萨经一卷(亦名虚空藏观经亦直云虚空藏菩萨经见道惠宋齐录及僧祐录) 象腋经一卷(第四出与无所希望经等同本见李廓录) 诸法勇王经一卷(第二出与一切法高王经等同本见李廓录) 转女身经一卷(第四出与无垢贤女经等同本见李廓录)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下注云出深功德经中或无行法字亦云普贤观经第三出见僧祐录) 五门禅经要用法一卷(第二出与安高出者同本见僧祐录及宝唱录) 新无量寿经二卷(第十出与世高无量寿经及宝积无量寿会等同本见真寂寺录) 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第六出与安法镜经及宝积郁伽长者会等同本见李廓录)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一卷(第三出与法护佛升忉利天经等同本见李廓录)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第二出与畺良耶舍出者同本见宝唱录) 禅秘要经五卷(或无经字一名禅法要元嘉十八年于祇洹寺或三卷见僧祐录第三出有今禅秘要经五卷文极交错不可流行如删繁录中述)

右一十二部一十七卷(五门禅经上七部七卷见在无量寿经下五部十卷阙本)

沙门昙摩蜜多。宋言法秀。罽宾人也。年六七岁神明澄正每见法事。辄自然欣跃。其亲爱而异之遂令出家。罽宾多出圣达。屡值明师。博好群经持深禅法。所得之要极其微奥。为人沉邃有慧解仪轨详整。生而连眉故世称连眉禅师焉。少好游方誓志宣化。周历诸国遂适龟兹。未至一日王梦。神告曰。有大福德人明当入国汝应供养。明旦即敕外司。若有异人入境必驰闻奏。俄而蜜多果至。王自出郊迎延请入宫。遂从禀戒尽四事之供。蜜多安而能迁不滞利养。居数年蜜有去志。神又降梦曰。福德人舍王去矣。王惕然惊觉。既而君臣固留莫之能止。遂度流沙进到炖煌。于旷野之地建立精舍。植奈千株开园百亩。房阁池林极为严净。顷之复适凉州。仍于公府旧寺更营堂宇。学徒济济禅业甚盛。常以江左多民志欲传法。以元嘉元年展转至蜀。俄而出峡停止荆州。于长沙寺造立禅馆。翘诚恳恻祈请舍利。旬有余日遂感一枚。冲器出声放光满室。门徒道俗莫不更增勇猛。人百其心。居顷之沿流东下至于建业。初止中兴寺晚憩祇洹。其道声素着倾都礼谒。自宋文袁皇后及王子公主。莫不设斋桂宫请戒椒掖。参候之使旬日相属。蜜从元嘉元年甲子至十八年辛巳。译虚空藏神咒等经一十二部。常以禅道教授学徒。凡所归投不远千里。四辈远近皆号大禅师焉。会稽太守孟顗深信真谛。以三宝为己任。素好禅味敬心殷重。及临浙河请与同游。乃以鄮县之山建立塔寺。东境旧俗多趣巫祝。及妙化所移比屋归正。自西徂东无思不服。后还建业憩定林下寺。禅师天性凝静雅爱山水。以为钟山镇岳将美嵩华。常叹下寺基构未穷形胜。于是乘高相地揆卜山势。斩石刊木营建上寺。殿房禅室肃然深远。实依俙鹫岩仿佛祇树矣。于是息心之众万里来集。讽诵肃邕望风成化。爰自西域至于南土。凡所游履靡不兴造檀会敷陈教法。初禅师之发罽宾也。有迦毗罗神卫送。遂至龟兹于中路欲返。乃现形告辞。禅师曰。汝神力通变自在。游处将不相随共往南方。语毕即收影不见。遂远从至于杨都。故仍于上寺图像着壁。迄至于今犹有声影之验。洁诚祈福莫不享愿。以元嘉十九年七月六日卒于上寺。春秋八十有七。道俗四部行哭相趋。仍葬于钟山宋熙寺前 无尽意菩萨经六卷(初题云大集经中无尽意所说不可尽义品第三十二亦直云无尽意经亦名阿差末经第四出与法护阿差末等同本见李廓录) 法华三昧经一卷(法华支派见长房录)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第三出或六卷或直云广博严净经亦直云不退转法轮经与法护阿惟越致遮经等本元嘉四年出见宋齐录及僧祐录) 四天王经一卷(见僧祐录及高僧传) 普曜经八卷(第三出或六卷或四卷与蜀普曜竺法护普曜及唐录方广等并同本见宋齐录及僧祐录高僧传等) 净度三昧经一卷(初出见长房录)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第二出见房录) 生经五卷(第二出与法护出者同本房云见别录) 善德优婆塞经一卷(见长房录) 阿那含经二卷(见长房录)

右一十部三十一卷(四天王经上四部一十二卷见在普曜经下六部一十九卷阙本)

沙门释智严。西凉州人。弱冠出家便以精勤著称。纳衣宴坐蔬食永年。每欲博事名师广求经论。遂周流西国进到罽宾。入摩天陀罗精舍从佛驮先比丘咨受禅法。渐染三年功踰十载。佛驮先见其禅思有绪持深器异。彼诸道俗闻而叹曰。秦地乃有求道沙门矣。始不轻秦类敬接远人。时有佛驮跋陀罗比丘。亦是彼国禅匠。严乃要请东归欲传法中土。跋陀嘉其恳至遂共东行。踰越岁时达于关内。恒相依附共止长安。顷之跋陀横为秦僧所摈。严与西来徒众并分散。出关仍憩山东精舍坐禅诵经力精修学。晋义熙十三年宋武西代姚泓。克捷旋旆涂出山东。时始兴公王恢从驾游观山川至严精舍。见其同志三僧各坐绳床禅思湛然。恢乃弹指三人开目。俄而还闭不与交言。恢心敬其奇访诸耆老皆云。隐居积岁未尝轻出。恢即启宋武延请还都莫肯行者。屡请既至三人推严随行。恢道怀素旧礼事甚备。还都即住始兴寺。严性虚静志避嚣尘。恢乃于东郊之际更起精舍。即枳园寺也。严前还于西域所得梵本众经未及译写。到元嘉四年丁卯。乃共沙门宝云译出无尽意等经十部。严在寺不受别请分卫自资。道化所被幽显咸服。严清素寡欲随受随施。少而游方无所滞着。禀性冲邈不自陈叙。故虽多美行世无得而尽传。严昔未出家时尝受五戒有所亏犯。后入道受具足。常疑不得戒每以为惧。积年禅观而不能自了。遂更泛海重到天竺咨诸明达。值罗汉比丘具以事问。罗汉不敢判决。乃为严入定往兜率宫咨启弥勒。弥勒答云。得戒。严大喜跃。于是步归行至罽宾。无疾而卒。时年七十八。彼国凡圣烧身各处。严虽戒操高明而实行未办。始移尸向凡僧墓地而尸重不起。改向圣墓则飘然自轻。严弟子智羽智远故从西来。报此征瑞俱还外国。以此推严信是得道人也。但未知果向中间若深浅耳 调伏众生业经(出大集经) 一音显正法经(或云一音演正法出悲华经) 善德婆罗门问提婆达多经(出大云经) 毗罗三昧经二卷(祐等诸录皆注为疑大周录中刊之为正今寻文言浅鄙义理疏遗故入疑科用除稗秽)

调伏众生等四部五卷。长房等录皆云严译。今以前三别生后一疑伪。今为实录故并删之 佛本行经七卷(或云佛本行赞传于六合山寺出或云五卷见僧祐宝唱内典等录高传云佛本行赞经) 新无量寿经二卷(永初二年于道场寺出一录云于六合山寺出第九译与宝积无量寿会等同本见道惠僧祐等录) 净度三昧经二卷(第二出见竺道祖杂录) 付法藏经六卷(初出见李廓录)

右四部一十七卷(前一部七卷见在后三部十卷阙本)

沙门释宝云。凉州人也。弱年出家精勤有学行。志韵刚洁不偶于世。故少以直方纯业为名。而求法恳恻忘身徇道。誓欲躬睹灵迹广寻经教。以晋隆安之初远适西域。与法显智严先后相随。涉履流沙登输雪岭。勤苦艰至不以为难。遂历于填天竺诸国备睹灵异。乃经罗刹之野闻天鼓之音。释迦影迹多所瞻礼。云在外域遍学梵书。天竺诸国音字诂训悉皆贯练。后还长安随禅师佛陀跋陀受业。修学禅门孜孜不怠。及禅师横为秦僧所摈云亦奔亡。会庐山远公解其摈事。共归杨都安止道场寺。僧众以云志力坚猛弘道绝域。莫不披衿咨问敬而爱焉。初共智严同出诸经。严既迁化云独宣译。以元嘉年中译佛本行经等四部。云手执梵本口自宣译。华戎兼通音训元正。云之所定众咸信服。初关中沙门竺佛念善于宣译。于符姚二代翻出众经。江左莫踰于云。故于晋宋之际弘通法藏。沙门慧观等咸友而善之。云性好幽居以保闲寂。遂适六合山寺。山多荒民俗好草窃。云说法教诱多有改恶。礼事供养十室而九。顷之道场慧观临卒请云还都总理寺任。云不得已而还居道场。遂许复还六合。以元嘉二十六年终于山寺。春秋七十有四。其游履外国别有记传 杂阿毗昙心十三卷(第三出见高僧传及僧祐录或十四卷)

右一部一十三卷阙本

沙门伊叶波罗。宋云自在西域人。妙通三藏明解四含。以元嘉三年景寅游于彭城。为北徐州刺史太原王仲德译杂阿毗昙心。译至择品缘碍未竟。遂辍但成十卷。刺史亲自笔受。至八年辛未更请求那跋摩续译。都成十三卷 菩萨善戒经九卷(一名菩萨地或十卷于祇洹寺出见竺道祖僧祐二录及高僧传长房等录并云善戒经二十卷又云弟子更出二品成二十卷并非也) 菩萨善戒经一卷(优波离问菩萨戒法见宝唱录若唯祐记将此为初卷兼前九卷共成十卷然北地经本杂之已久不可合之且依旧定) 菩萨内戒经一卷(见宝上录) 优婆塞五戒仪经一卷(见宝唱录) 沙弥威仪一卷(或云沙弥威仪经见长房录)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祐云昙无德羯磨亦云杂羯磨元嘉八年于祇洹寺出见僧祐宝唱二录及高僧传等亦直云四分羯磨) 优婆塞五戒相经一卷(一名优婆塞五戒略论元嘉八年于祇洹寺出第一译见僧祐宝唱二录及高僧传)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一卷(见唐旧录) 善信二十二戒一卷(亦云离欲优婆夷具行二十二戒文亦云优婆塞戒祐云三归及优婆塞三十二戒或云优婆塞戒见高僧传及僧祐录) 经律分异记一卷(见长房录)

右一十部一十八卷(龙树说法要偈上八部一十六卷见在善信二十二戒下二部二卷阙本)

同类推荐
  • 汉学商兑重序

    汉学商兑重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国记

    佛国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送卢郎中赴金州

    送卢郎中赴金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锦屏破石卓禅师杂着

    锦屏破石卓禅师杂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祥记

    冥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问道地冥

    问道地冥

    天为尊,地为始,万劫横生,地界绫云;在这强者如云的世界,且看如何争出个“尊”
  • 动灵之心

    动灵之心

    这是一个拥有灵气的世界,叫做“动灵大陆”这个世界有这许多的奇异的“灵兽”和“灵师”。还有许多强大的势力,它们主宰着这块大陆。一位天才在这块大陆崛起,这颗“新星”会成为这块大陆的“主宰”还是会像一颗颗星辰一样陨落?!
  • 妖娆田心

    妖娆田心

    一朝重生,天生红颜,各种羡慕嫉妒恨。前有村里胖墩挑衅,后有城里混混招惹,还有不知来历的腹黑男设下绊脚石......姐只想说,别看姐是一村姑,姐也是有脾气的。信不信,姐毁了这红颜!
  • 帝祖记

    帝祖记

    灵,万物之母。灵,力量之源。“灵”创世,各种族相继诞生,生灵族,死灵族,本源族……最后为了平衡,“灵”则化为永恒一族,守护着大千世界,其后,各种族日渐强大起来……一片“被”隔离封闭的大陆,一颗“被”毁灭半块“星辰之灵”的星球,盛极而衰乃变化常态,大时代应运而来,少年应运而生,在大时代中武动着自己的人生,大陆的外面是毁灭还是新生?真相的背后是光明还是黑暗?当破灭囚禁人们的那层壳时……大时代则真正到来……
  • 狂尊

    狂尊

    联邦头号特工意外重生,变成魂兮大陆废柴如意师,被人杀了也就算了,居然还出现一对女配虐她?此花熙非彼花熙,敢虐我?必万倍还之!当身世之谜被揭开,当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出现在她面前,她又会如何抉择,是风华四射,还是扮猪吃虎?一切精彩尽在其中!
  • 天价私宠:帝少的重生辣妻

    天价私宠:帝少的重生辣妻

    "前生萧安宁被情敌轻飘飘一句话,便死无葬身之地。意外重生,回到特工生涯关键晋级时刻。她挑眉含笑:既然一切重来,自然要有债还债,有仇报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一只白手套

    一只白手套

    是谁?亦正亦邪。既惩治奸贼、铲锄恶暴,又吞没赃款、没人看到过,看到过的只是一只白手套。
  • 初恋那些事

    初恋那些事

    初恋在你看来是什么样的呢?美好的?刻骨铭心的?痛苦的?一起来看看小丹的初恋吧......
  •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