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0700000013

第13章

二答外問中二。初問中二。初上書致意。

劉公致問

致立也。遠法師傳云。劉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漢楚元王之裔。承積慶之沖粹。體方外之虗心。百家淵談靡不遊目。精研佛理以盡斯玅。晉文帝義熈中。曾宰江州柴桑縣。後棄宦林藪高尚隱趣。即居廬阜。朋親遠師十有二年卒。因生上人入關從學回。乃以般若無知論示之。劉公歎曰。不意方袍復有平叔。因呈之遠師。乃撫机歎曰。未甞有也。今致問者。下云但暗者難以頓曉。猶有餘疑一兩。此亦叩擊玄微。欲自他無昧於真旨耳。因先有書敘通問意。今此四字為題。乃後人節段於後。亦猶譯者品分於經段焉。

遺民。

未見傳文。疑其隱山自稱之名。必然矣。

和南(致敬之辭)頃[(歹*又)/食]徽聞。

去呼。徽美也。釆于盛德。故曰徽聞。

有懷遙竚。

遙有佇望之懷。

歲末寒嚴(十二月書)體中如何。音寄雍隔(秦晉不通故)增用抱蘊。

用者樊仰也。懷抱蘊積於思詠。

弟子沉痾艸澤。常有弊瘵耳。

痾瘵皆病。病時故也。

因慧明道人北遊。

廬阜望長安。曰北。

裁通其情。

作書通意也。

古人不以形踈致淡。悟涉則親。

古人如此。今何不然。下云。

是以雖復江山悠邈不面當年。(形疎)至於企懷風味。

企望也。君子之德如風。教有義故曰味。

鏡心象迹。

心向師之教迹。如鏡對於物象。

佇悅之勤。良以深矣。緬(遠也)然無因。

秦晉遠隔。無因相見。

瞻霞永歎。

瞻嚮如在雲霞。永歎不息。

順時愛敬。冀因行李。

履同古時字少。

數有承問。

人來望音。欲承其問。

伏願。

此下伸意譯場高德。

彼大眾(逍遙園眾)康和外國法師常休納。

丘慈羅什。北竺跋陀等。尋常納休美。

上人(指論主)以悟發之器。而遘(遇也)茲淵對。

對羅什深談。

想開究之功。

開解研究於般若義也。

足以盡過半之思。

繫詞云。智者觀其彖詞思過半矣。解已過半也。

故以每惟乖闊。(隔遠也)憤愧(恨也)何深。

深歎恨也。

此山僧(敘廬嶽勝事)清常道戒彌厲。

彌多也。厲筞也。戒行多筞勤。

禪隱之餘。則惟研(究至理)惟講。(論教義)恂恂穆穆。

王肅注論語云。恂恂恭貌也。穆穆和也。行謹而同六和。故曰恂恂穆穆。

故可樂(落音)矣。

悅服其事故。

弟子既以遂宿心。

昔有林泉之心。今已遂遁。

而覩茲上軌(又見蓮社清節)感寄之誠。(寄託有感)日月銘至。

銘記也。至極也。心誠不昧。以日月為銘故。

遠法師頃恒履宜。思業精詣。乾乾宵夕。

易云。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乾健也。進趣不息。

自非道用潛流。理為神御(心神詣至理)孰以過順之年。

孰何也。孔子云。六十而耳順。

湛氣若茲之勤。

神氣不疲。蓋資道德。

所以憑慰。(愛也)既深仰謝逾絕。(謝之不已)去年夏末始見生上人。示無知論。才運清儁。旨中沈尤。(深契至理)推涉聖文。婉而有歸(援引諸經各有所詣)披味殷勤不能釋(捨也)手。真可謂浴心方等之淵。

歎此教義是大乘方等真乘如淵流。可以浴滌心塵。使除染著。

而悟懷絕冥之肆者矣。

又如市肆。可以觀鑒虗實。破三乘冥昧。決乎權疑。

若令此辯遂通。則般若眾流。

般若有八部。大品。小品。放光。光讚。道行。文殊問。金剛。實相。故曰眾流。

殆(且也)不言而會。可不欣乎。可不欣乎。

且不待言議而可解。會重言者。欣之至也。

然夫理微者。辭險。

高峻曰險。詮旨深故辭高。

唱獨者。應希。

少也。事出文選。陽春白雪之詞唱高而和寡。

苟非絕言象之表者。

者人也。自非得意之人。焉契言象之外。

將以存象。而致乖乎。

存言象。則乖意趣也。

意謂。答以緣求智之章。婉轉(美而連環)窮盡。極為精巧。

義盡精詣。文竝巧美。

無所間然矣。但暗者。

敘問意也。自謙曰暗昧之者。

難以頓曉。猶有餘疑一兩。

一兩條疑。向下伸述。

今輙題之。如別。(別紙)想從容之暇。(閑也)復能麤(略也)為釋之。

二正致疑問三。初牒疑文。

論序云。

劉公指前標宗已下問答之前。為論序云也。

般若之體非有非無。虗不失照。照不失虗。故曰。不動等覺而建立諸法。

前云。其為物也。實而不有等文。

下章云。(前十八章問答中云)異乎人者。神明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

答體用中文也。

又云。(第十八章中文)用即寂寂。即用(實也)神彌靜。應逾動。

權也。此上文義。如前已釋。劉公見文理相違。故牒此為問端也。

二陳疑問二。初通致問。二別致問者。然通別二問。即康法師科。或有云。前是從來疑。後是當論疑。文中云。常所彌昧。故曰從來。書無明文。又似疑者之過越。劉公乃遠法師之座賓。豈不能開決所疑。不遠於千里而求悟也。蓋抑揚論旨。窮詰幽微。以曉於未來。此如先佛會中本高迹下諸大士也。今既先牒本論疑文。次開通別二問。文義連續。理必如此。常所彌昧。亦疑者自謙之通語。就通致問中二。初敘所疑。文二。初總。

夫聖心冥寂。理極同無。

此下總問前般若體用。今敘述之文皆順正理。但後有所疑之辭。今先明體。言聖心者。標權實也。冥寂者。顯體也。冥暗也。六合冥然千差都泯。權實歸體寂而虗焉。故曰冥寂。理者道理也。同無者。似太虗也。虗空略有二義。一平等而住。二體無生滅。故智體道理窮極亦爾。此即敘前般若之體非有非無等也。

不疾而疾。不徐而徐。

此疑用也。疾速也。徐緩也。南華云。不徐不疾。得之於手。應之於心。口不能言也。今敘全體智用。言其體則不徐不疾。語其用乃而徐而疾。有感則應故疾。未感未應故徐。不可測故。

二別。

是以知不廢寂。寂不廢知。未始不寂。未始不知。

此敘實智體用廢險也。知即用也。寂即體也。上二句明體用不相失。下二句明相即。知時即寂。故未始不寂。寂時即知。故未始不知。此疑前用即寂寂即用文也。

故其運物成功。化世之道。雖處有名之中。而遠與無名同。

此敘權智體用也。運物成功者。先明其用。聖人運悲願以拯物為功業。為成此業故。化世令進獲出世之益。此行利他之因。故名曰道。雖處有名之中者。牒上用也。佛具十號。百億垂形。現同類之名相。演同類之言音。種種差別一一不同。即處有名而能應之。體本寂故。與無名無相同也。此疑前應逾動。

二陳能疑。

斯理之玄。固常所彌昧者矣。

斯理者。指上所敘體用道理也。玄者深也。理深難曉。固與故同。即所以也。彌甚也。由寂用難同有無不竝。此理難曉。所以常有昧心。若觀前敘疑之文。豈不知體用深旨。此乃假設疑詞。以開未悟也。

二別致問中二。初呈疑。

但今談者所疑。於高論之旨。欲求聖心之異。

但語詞也。談者即劉公指談論之人也。疑論中所說聖心權實體用有無有異。故致下三問。

二致問三。初體用必有何無問三。初敘述疑意二。初敘體。

為謂窮靈極數玅盡冥符耶。

此初問因前所說體非有無。用寂相即。動靜同時。理既幽玄。故今先敘定而問也。此先定體。言為謂者。審定之辭。先即極也。靈知即智數也。妙盡者。智體無知也。冥符者。智體無知。即與無相理冥合也。耶疑詞也。疑意云。為當窮極智數妙盡知照之相。冥符虗無之理。故曰體無知耶。

二敘用。

為將心體自然靈怕獨感耶。

次定用也。為將亦審定之辭。心體靈怕竝智也。自然者。無所作為也。獨感者。常途說。感屬生。應屬聖。今明聖心唯自感悟。無所應化。曰獨感。意謂。為當心體無所作為智用獨自感悟。乃曰用無應耶。據此所敘。般若無知為體。無作為用。甚得玄旨。但向下別有疑情耳。

二牒問體用。文二。初難體屬定慧。

若窮靈極數玅盡冥符。(牒上智體同無)則寂照之名。故是定慧之體耳。

劉公意謂。冥符體上。必有靈照不昧。故欲立寂照定慧之名。而詮召之由。此故情解未亡。即乖法體。故論主向下不許也。

二難用當息應。

若心體自然靈怕獨感。(牒上無為之用)則羣數之應。固以幾乎息矣。

羣數者。隨機不一之智為能應。幾者將近也。息止也。劉公雖知靈照無心。未達無心普應。故疑寂怕自然。則應化之心。近於止息矣。此乃錯謂無心為不應。故論主向下不許。

三牒上請答。

夫心數既玄而孤運其照。

此牒上敘體。雖心體虗玄。而靈照孤運。故欲召之為寂照。

神淳(智用自然)化表。(獨感不化曰化表)而慧明獨存。

既無心應用慧明自悟。故曰獨存。此牒上敘用也。然據劉公已達般若寂照為體。無作為用。深得玄旨。但不合立寂照之名為體。用中以無心為不應。此乃故問以為將來下請答。

當有深證。可試為辨之。

請意云。論主一向以無知為體。無應為用。必當深有證見。且為辨析之。

二照用空有不同問四。初呈疑。

疑者。當以撫會應機覩變之知。不可謂之不有矣。

此因前云俯仰順化應接無窮而無照功。疑云。既撫會應機必有知照。何謂而無照功。故曰不可謂之不有。不有即無知也。

二引論。

而論旨云本無惑取之知。而未釋所以不取之理。

前第一問答中。所說本無惑取之知之義。今劉公牒文為疑。若為本無惑取。故曰無知者。而論主未釋不取之理。有何所以。

三正難二。初開兩關。

謂。宜先定聖心所以應會之道。

欲定聖心知有知無。方可明應會之所以。

為當唯照無相耶。

一向照理。即知無也。

為當咸覩其變耶。

變即萬變事法。一向達事。故即照有也。

二明互違。

若覩其變則異乎無相。

照事則事有相。與無相之理有異。

若唯照無相。則無會可撫。

照理則理空寂。故無應會撫接眾生。故下論主答云。豈復真偽殊。心空有異照耶。

既無會可撫。而有撫會之功。

既無心接物。何以前明聖心有撫接應會之功。前所謂俯仰順化等。則必須有知。不可云無知。

四請答。

意有未悟。幸復誨之。

悟曉也。未曉應而無知之旨。幸乞訓誨開示也。

三是當是非悟惑問四。初牒前論。

論云無當則物無不當。無是則物無不是。物無不是故。是而無是。物無不當故。當而無當。

此文已釋。今先牒之。

二敘所解。

夫無當而物無不當。乃所以為至當。

劉公已知真境無相之相。為至極當對也。

無是而物無不是。乃所以為真是。

又知真智無知之知。此為真實是當之智。此上皆領悟也。但不曉拂迹云是而無是當而無當。故有疑也。今先敘所解。然後致疑。

三致疑問。文二。初是非問。

豈有真是而非是。至當而非當。而云當而無當是而無是耶。

疑云。論主對至當說非當。故云當而無當。又對真是立非是。故云是而無是。耶之一字即疑辭也。

二悟惑問。

若謂至當非常當。真是非常是。此蓋悟惑之言本異耳。

常是常當者。汎常境智也。本者從來義。劉公又疑論中約悟達者。說前至當真是。約迷惑者。說今常是常當。既悟惑有異。乃云是而無是。當而無當。若然者。則一悟一惑從來自異。何必言之。

四求示誨。

固論旨所以不明也。

固者。承上之詞。雖以是非悟惑。疑其所說如此。尚未明決定之義。故曰不明。

願復重喻。以祛其惑矣。

喻明也。祛遣也。願論主再為明之。遣迷惑之心也。

三總結問二。初敘宗乘結問。

論至日(至廬山日也)即與遠法師詳省之。

劉公在白蓮社。故與遠法師同見此論。詳而尋省。

法師亦好(句去呼)相領得意。

遠師亦好尚此文。兼領得意趣。此上明解同。下明疑異。

但標位似各有本。

標位者。標指師承之位也。各有本者。宗各有本。然般若論最為先作。劉公未見前五名一義之宗。故自云。論主師羅什以一音為宗。劉公師遠法師以法性為宗。宗本各別。故有所疑也。

或當(平)不必理盡同矣。

連為一句讀。或當者。恐也。即疑辭意謂師承各別。或恐見理不必盡同。故有所不曉。乃致前問也。

二敘同友結問。

頃兼以班諸有懷(句)屢有擊其節者。而恨不得與斯人同時也。

頃者向也。非唯遠法師同問。兼諸友人疑意亦然也。班分布也。有懷者懷道同人也。擊節者扣擊節要也。者即人也。斯人者。彼指論主也。謂得此論日。又分布示諸同人。屢有扣擊節要之者。皆有所恨。不得與論主同處一時而決所疑也。

二釋答文。二。初回書敘答。

法師釋答

論主釋答前問。亦先有書敘答意。此亦後人題之耳。

不面在昔。佇想用勞。慧明道人至。得去年十二月疏。

疎也。疎通情意。即前書也。

并問。披尋返覆。欣若暫對。(如暫面對)涼風屆節。頃常如何。

爾雅云。北風曰涼。秋風多北。

貧道。

自謙也。乏道德曰貧道。

勞疾。

勤勞未息。患不知道故。

多不佳耳。(佳勝也)信(書也)南返。不悉。

不備悉也。返復南方故。

八月十五日。釋僧肇疏答。

古者書有廣略。此上略陳。下廣云。

服像雖殊。

雖僧俗像異。服飾亦殊。

妙期不二。

微玅為期。彼此不二。

江山雖緬。(遠也)理契即鄰。(近也)所以望途致想。虗[怡-台+禁](心也虗自心致想)有寄。(如有所託)君既遂嘉遁之志。(遁隱也)標越俗之美。獨恬(心靜曰恬)事外。歡足方寸。

塵外之歡。足悅於心。心曰方寸。

每一言集。(聚也)何甞不遠。

指彼聚集言論。何有不遠。

喻林下之雅詠。高致悠然。

喻比也。悠然遠也。晉有七賢。即劉靈向秀等。俱隱山陽竹林。高遠雅詠。劉君比之亦然。

清散未期。(未期相見)厚自保愛。每因行李數有承問。願彼山僧(祝頌廬山清眾)無恙。(爾雅云。恙憂也安曰無恙)道俗通佳。

遠師領徒七百。於時周續之靁次宗等入蓮社。故曰道俗。佳者勝也。

同类推荐
  • 自喜

    自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Foundations of Personality

    The Foundations of Personal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士翼

    士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老图诗

    九老图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塾教学法

    家塾教学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歌坛传奇

    重生之歌坛传奇

    一场车祸,让他拥有了另外一个世界自己的记忆,脑海中多了无数经典的歌曲。“他因‘新锐女生’而崛起,但‘新锐女生’却因他而传世,他是唯一一个因为女生选秀节目而成名的男生!”“这是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人能做到他这种地步!”“他就是传奇,流行乐坛因为有他而无限精彩!”“自从他声名鹊起后,不仅国内的金曲奖没了悬念,就连欧美的格莱美也没了悬念!”“他是歌手的金手指,可以让任何人成为歌王或者歌后!”“其实,我只是音乐的一个传播者。”面对荣誉,叶落如是说。
  • 我在道上那些年

    我在道上那些年

    不知何时胆小懦弱的我也会拿起砍刀捍卫自己的权利,不知何日生性冷漠的我也会对爱情辗转反侧,不知何月狡诈多疑的我也会揣测别人的内心,不知何年伤痕累累的我也会成为道上大哥,当年华逐渐退去,剩下的只是内心沧桑,当往日已成云烟,留给的只有兄弟情义....
  • 紫陌泪

    紫陌泪

    刚开始的时候是一往情深,可是到了最后却只能是匆匆那年,我们究竟是在不懂爱的年龄错遇到了那个自以为对的人,还是在爱情面前我们最终中的最终只是那个别人眼中的戏子只能演着别人的故事留着知己的泪,多年以后时过境迁,我们猛然发现故事在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那个在错误的时间教会我们懂得爱情的人却早已不在我们身边。我最终成了你插在花瓶的一株哭泣的百合花,错误的时间遇到你我究竟是对是错,曾今那些自以为快乐浪漫的事没想到在多年以后却成为泪水的源泉。曾为你我努力的让自己变强,努力的改变自己,去做一个优秀的人可是最后的最后我还是输了,输给时间和距离。一部属于学霸也是学渣的爱情故事,再现原版校园爱情故事。
  • 豁达:做人之道

    豁达:做人之道

    人生,往往因为想不开、看不破,所以烦恼重重。一间房子,没有门出去,长久关闭在里面,怎么会快乐呢?住在一座古城里,多时不能出城,你也会感觉到自己的世界太狭小了。我们好名,被名枷给捆绑了;我们好利,被利锁给缚住了。不能豁达的人生,被圈圈圈住,被框框框住;所谓“坐井观天”,哪里能看到广大无边的天地呢?
  • 大乘入道次

    大乘入道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达尔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达尔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 樱花树下直到永源

    樱花树下直到永源

    樱花树下。“我就知道你还活着。”温玥双眸通红,看着那熟悉的侧脸。没想到她会走到这,也没想到王源也在这...王源侧过脸,嘴角微扬道:“对你的承诺还未兑现,我又怎么会死。”
  • 醉黄粱

    醉黄粱

    一个绝不是高帅富的机油男,追求一个生活优渥,品味高雅的文青女。好吧,我承认自己有点胡言乱语,那就看看他们怎么折腾出个未来吧。建了个书友群,群号164404540,欢迎前来指点、指导、吐槽。
  • 未来科技狂人在地球

    未来科技狂人在地球

    3088年,宇宙著名科技狂人陆风离奇死亡,就在全宇宙为之震惊的同时,他却“降临”到了2009年的地球,开始了他的新传奇……
  • 千山万水:拯救心情的治愈系深情力作

    千山万水:拯救心情的治愈系深情力作

    “反反复复才发现最好的原来一直在身边”,这是卓男情窦初开时最喜欢的一句广告词。历经家庭惨变,爱人抛弃后,卓男以为命运拿走了她的全部,却没想到最好的那个人原来真的一直在自己身边。邵亦峰,尘世间再无一人如他般爱她至深:只有他肯为她守候十年,非卿不娶;只有他肯飞过整个太平洋,悄悄地看她一眼……然而,门第的阻力、商战里的陷阱、致人死地的阴谋,使这段倾城之恋变得难容于世。被逼入绝境的二人,究竟是会为一瞬的刻骨铭心奋不顾身,还是会在万念俱灰之际滞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