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1600000039

第39章

师子吼品之二

起卷是第二劝修。初劝修后论义。上云十住闻见至佛眼见。若欲闻见眼见。应当受持十二部经。故有劝修。师子吼言下。第二论义。六番问答。初一番明见义。中间四番明能见之行。后一结成。初文者先问次答。初问文者。上云如来妙绝凡夫。云何见闻是故兴问。次善男子下答中二。初明实不可知。次若欲观察下。明亦有可知。上就究竟证为眼见。分证为闻见。今约凡夫修习中取闻见。得道力强眼见。色身则弱。上德王品说。见佛初生出家不达妙本。悉是曲见。今睹如来生行七步。知是方便则得见佛。各有所据不得一槩。于中三。先标章。次解释三结。初标如文。就解释文有六番。初身口二业。次形声两胜。三身通心通。四受身说。法五身口忍。六身形声说。前五可见。第六文中。于闻见文末。云为梵王说中道者。约显露教。说四谛五人得初果。约密教。说中道无量菩萨。得无生忍乃至补处。又钝根闻生灭四谛。中根闻无生四谛。则不闻说中道。利根闻说无量无作四谛。即说中道。明中道有五番。或双舍论中道。或相成论中道。或双照论中道。私云。两舍是两教。相成是别教双照是圆教。在文可寻。如来心相下第三结成如文。尔时师子吼下。第二有四番问答。明能见之行。初番先问次答。问又二。先举僧宝问。次举佛说难。初文者即四依人问。心是内本行是外迹。言初二种者。以初二滥后二故不可知。如佛所说下。第二正举佛难。直置僧宝尚已难知。况乃如来。但见色身闻说法。云何依此二事知是如来。佛答又二。先答僧次答佛。初答僧为三。一结问。以难知下。次以四缘故知。具足四事下。三结成可知。戒有二种下。第二答佛问。复有六番。初番持戒究竟不究竟。复有二种下。第二番为利不为利。后四番悉如文可寻。师子吼言下。是次番问答。前云持菩萨戒得见佛性。为作要求。为不要求。要求者是市易法。若不要求行而无愿。未知云何故有此问。佛答有两。初发起十四句。法性自尔而相邻接。任运法尔非作要求。若心不悔持戒不浅。次持戒下。心任运成得见佛性。住大涅槃(云云)。第三番问答。问中又三。先领旨。次作难。三结。初如文。次难中。初难戒是众行之本。有果而无因。应是真是常。涅槃居在诸行之末。有因而无果。应是无常。后偏结一边可见(云云)。佛答先叹。次答。叹中为三。一叹因深。二叹持力。三诫听。初如文。次文中善得时长释迦日短者。以缘宜故也。例如日月灯明。六十小劫此间食顷(云云)。二佛答。初答持戒无因之问。有法譬合。法中为二。一唱有因。二遮无尽。初有因者。以听法善友等。为作戒因。从信心因于听法下。二遮恐无穷之难。故指二法互为因果。次譬如下凡举三譬。初为遮无穷作譬。诸师多言。尼干净行不以瓶着地。三木为拒以支一瓶。瓶由拒立拒藉瓶成。二梁武云。尼干口啖牛粪身裸秽根。有何净行而可称耶。拒者。今之渴乌取水者是。亦名辘轳。井上施之更互上下。即是互为因果之义。而言尼乾者。指其家有此拒。次举十二因缘譬。若克定三世譬。此不便取轮回不穷。更互义成。三举小乘中八相为譬。大生直名为生。小生言生生。成论人破毗昙大小生义。解此文云。一期之寿是大生。念念生灭是小生。由一期有念念。由念念有一期。解文不了。而复不许用毗昙义。此不应然。破立适时借譬何爽。私谓。古人以一期与念念更互相生。何以不得然不及刹那。八相只一刹那。是生是生生。故一刹那中。大相是因小相是因因。小相是果大相是果果。是则更互为因更互为果。如一信心。即此信心是听法心。即听法心是于信心。虽同一念而更互相因。既互相因即互成果。信心听法下合譬。答前初难。明戒有因。从是果非因下答后难。明涅槃是果而无因答。后又三。初唱两章门。一是果。二非因。次何故名果下。释是果章门。是出世果故言上果。是习果故故是沙门。婆罗门果是佛果故。故言断生死是绝待果故故言无烦恼。烦恼名过过者。体是死因。一过复得苦果。故言过过。又无明能迷理。复能障智故是过过从涅槃无因下。二释非因章门。无生灭者无世间因。无所作者无报因。非有为者无生因。常不变等三句。是无相待因。三善男子下。结无因义。次第四番问答。问为三。初领旨仰非。次举六无为难。三结。次毕竟无但是语势。非是正意。正取有时无故为难。言有因者。有习因了因。言无因者。无生因报因。故举有时无以之为难。如池沼之雨旱。如日月之笼散。因之有无。似同于此。少无者。以少故无非是全无。不受无者。只是不受为无。非无彼法不受恶亦如是。不对亦尔。后之三无。俱是互无之意。三结如文。佛答为二。先明无因。次明有因。初答无因为三。先非五就一。次六喻并非。三结无因。初非五就一者。汝以毕竟无以为正难。尚不全是有少分是。是故就之。况以五喻宁得会耶。次并非六喻。六是世法。不可对于出世之法。而复重非毕竟无者。以其堕断无我无我所。故与涅槃乖。涅槃有我故重说之。三善男子下。结意如文。是因非果下。二答涅槃是因而非于果。文为二。初标章次释。标者。明涅槃是因以佛性为因。即是了因。复简出非因即非生因。标其非果非沙门小果。前云沙门果者。指佛果为沙门婆罗门果。因有二种下。释文为三。一明有生了二因。二举三譬譬之。三三番举法门合之。合中悉用亲为生因疏为了因。此虽明不可思议之法。略须分别。前一番事理相对。六度是事为生因。佛性是理为了因。次定散相对。后横竖相对(云云)。而初文中云菩提者。此欲明因取果。又举果成因。问涅槃无因而义说生因了因。亦应义说生了二果。答了因所成即是了果。生因所出即是生果。何不得并别有二果。生果即是无常。了果即是于常。世人谓屈。此并此乃不思议法门。何所不得。且用首楞严通之譬如术人于众前死。得财物已而复还生。今经二鸟双游即是其义。近是下。文云佛身二种一常二无常(云云)。师子吼下。第三有一番问答。结成本宗。此问从前眼见闻见如来佛性生。夫佛性之性绝色非色。云何可见。佛答此为二者。皆悉再答悉开两意。故有可见不可见。如文。佛性非内非外下。是品中第二大段。前作佛性说。此作中道说。文为三。一略标中道。二广破边执。三结叹佛性。初标中道有三句。初句云非内非外者旧解云。不定在众生身内。故言非内。复不离众生。即此识神而得成佛。故言非外。观师解云。非在众生身内故言非内。亦不在众生身外故言非外。今皆不然。旧说取舍如步屈虫。次说如鸟除二翅。何者。众生五阴是因缘生法。即是空不在俗谛故非外。此法即假不在真谛故非内。此法即中故不俱在二谛。此法遍一切处故不独在中道谛。此法不可思议。不纵不横不并不别。岂作单能说之。上文云。一切觉者名为佛性。诸师单说。非一切觉则非佛性。不名中道。三点具足名一切觉。是名佛性乃是中道。只以即空非外不在俗谛。只依此意任运破诸师所说。标第二句。云虽非内外而不失坏。此还成上意。旧云。非外故不失。非内故不坏。若定在外应东西散失。若定在内应同于死身有臭坏。故言非失非坏。观师云。其本无成所以不坏。其本无得所以非失。今明。二师解初句未成。释后句无托。此句释成上非内非外。而复即中故言不坏。而复双照故言不失。标第三句。云故名众生悉有者。观师云。虽非内外亦不有无。而假名为有。今相。释上不失不坏。即遍一切处故名悉有。师子吼言下。第二广破边执文为二。先破因中有果执成上非内。次破因中无果执成上非外。此执若除不失不坏。佛性中道悉皆可解。就破因中有果更为四。一据佛教。二据世情。三据缘因。四据正因。初据教者。近据前文。故名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远据前品贫女宝藏力士额珠。此皆内有宁言非内。世情者。世人求酪取乳求油取麻。若无油酪人何故取。举缘因者。内若无正何须外缘。如谷无芽不须水土。举正因者。由外有缘使正得生。此皆据于因中有果。显众生中悉有佛性。性应在内。就初据教有六番问答。初引品初及如来性品为问。佛答明乳即是空故不定说有。但言酪从乳生。乳即是假故从因缘有。如文。第二番问答。问一切法各有时节。乳中有酪待时而生。如谷有芽春来方出。佛答为三。初作即空夺破。故言乳时无酪。二作纵答。如其有者何故不得二种名字。如文。三从因有二种下。更示乳即是假。是故言有。第三番问答。若乳无酪何不从角而生。此举非因作难。佛一往纵答角亦生酪。第四番问答。即取此为难。求酪之人何不取角。佛答乳是正因是故取之。角是缘因是故不取。第五番举非果为难。佛先纵答。乳亦生树如文。次则夺答。若一因生者可得如难。须两因乃生乳。非树之正因。因缘各异何得生树。寻文可见。第六番问答。直问众生佛性复有几因。佛答亦具二因。正谓众生。缘谓六度。庄严家据此文。明假名是正因佛性。观师不用云缘因。不但唯有六度。复有境界及道品等。皆是缘因。正因何得但是假名。亦有五阴及心神等。今明。庄严览阴成众生此据外。观师取五阴此即据内。岂可然耶。上文云。佛性非内非外不失不坏。今谓众生是正因时。众生假名。为定在内为定在外。内外求不可得。还是非内非外。虽非内外而有六度。生其阴躯则不失不坏。一切众生悉有于阴。还是向义不应余解。虽作此消文可更思之。师子吼言我今定知下。二据世情执有为难。佛答为二。初正破执。次示正义。初文二。初作三番。次更重破。初三番者。初番问取乳不取水据乳有酪为问。佛答为二。先非问。次并难。初如文。次难中云汝言求酪取乳不取水者。并云如人求面而取于刀。不举镜者欲作横竖并之。又镜亦得为刀。仙人孙博。屈刀为镜伸镜为刀(云云)。第二番即执刀有面为问。佛答。若定有面何故颠倒竖长横短。若有己面何故狭长。实不狭长而见狭长。若因己面见他面者。何故不见驴马面。第三番仍并通。佛并眼光到刀中则见己面像。不见驴马面像。又眼光到刀中。同刀竖而长。同刀之横阔。是故见之。佛答为三。一夺破光实不到。二纵破假到则多过。三结夺。初夺如文。光若到下。纵破有四过。一若光到火火应烧眼。眼既不烧知光不到火。二若光到远那忽生疑。三光若到者不应见水精中物。水精阂眼不见外物。渊中鱼石水应阂眼。眼何得到。四光若不到能见者。何故不见壁外。若见壁外应见外物。是故下第三结夺。善男子下二重破。上未委悉故更重破。文亦为三。一纵二夺三结诃。初纵为三。一应责酪驹。二应坏子孙。三应含五丈。其既举世情为执。佛亦用世情破之。若乳有酪。卖乳之人应责酪直。纵若有酪亦应五味一时。若无醍醐那独有酪。卖草马者应责驹直。驹复有驹驹驹无己。如其不然知马无驹。世人为子骋妻。妻若有子不得名女。女则无子有子非女。若女有子子复有孙。孙孙无穷。一腹所生并是兄弟。世岂然乎。如其不然知女无子。子中有树应具五丈。已是亭亭云外交柯接叶布濩八方。如其不然知子无树。乳色味异下二是夺破。色异者乳白酪黄。味异者乳甜酪酢。果异者乳治热酪治冷。既无此等云何有酪。譬如服酥下。第三结诃。明当服酥今已患臭。亦当明当醪渜今已饱饫得酪食。用何有是事。譬如有人下。第二示正义文为四。一举譬示正义。二引偈证。三下约众生。四高推佛境。初举三譬又二。先譬次合。初譬中示于无性假缘而有。譬如文。一切诸法下合譬。以是义故下。第二引偈证成。但取初二句证无性足。若定有性不应本无而今有。亦不应本有而今无。本有应常有。本无应常无。既其不定。云何而言乳有酪性。下二句相仍而来。此偈是第四出。以证今义。若诸众生下。第三约众生。身空以示正义。自有法譬合。重譬如文。众生佛性诸佛境界下。第四高推在佛如文观上经文。纵夺破竟明佛性即空。次举三譬明佛性是假。次引偈证佛性即空即假。次明众生身空。譬于佛性遍一切处。引诸佛境界明佛性即中。观文甚会。亦与上文佛性名为第一义空。空名智慧等。义甚相应。私谓。章安依经具知佛性遍一切处。而未肯彰言。以为时人尚未信。有安示其遍。佛性既具空等三义即三谛。是则一切诸法无非三谛。无非佛性。若不尔者。如何得云众生身中有于虚空。众生既有余处岂无。余处若无不名虚空。思之思之。师子吼下。第三据缘能发因中之果。若都无者何用缘耶。又有五番问答。初番问意。若乳无酪性何用缘因。虚空无性不俟二因。答如文。第二番转缘因作了因名。问中有三譬。次引乳譬合如文。佛答为四。一明性即是了因。二明了应自了。三应能两了。四举正因为决。初言性即是了者了本了。其令出若己有性。性自是了何须他了。乳已有酪性性自是了。何须酵渜而了出之。次若是了因下。正言酵渜为了。应能自了。若不自了何能为乳而作了因。初若自了者。应能自了而出于酪。不须了乳令乳出酪。若言了因有二下。第三应能两了。只酵渜自能了出于酪。复能了乳出酪。若有二者下。第四举正为决。欲明酵渜能两了者。乳亦应能作于两正。自作酪正复为酵渜作正。第三番问意。前虽四难正执。第三自了了他故。言我共八人者。如数他为七己足为八。此是自数他数。他亦如是自了了他。佛答为二。先破执二示正义。初破又二。初破若尔则非了因。次何以故下释。夫智能自数己色。复数他色。色不能自数数他。了因如色何能自了复能了他。别有一法自了了他故言了因即非了因。一切众生下。第二示正义。欲明非本定有藉缘能有。第四番更复转难还引佛言。明有乳有酪故知是有。佛答为二。先泛举三答。转答即随问答。默答即置答。疑答即不定答。后正用转答如文。师子吼下。第五番不许当有之说。故设此难问为二。先仰非次正问为三。法譬合。佛答为二。先譬次合。譬为四。一明过去有。二明未来有。三重明过去有。四重明未来有。未来有即是当有。答问即足。而复更明过去者。当由异部不同众计非一。萨婆多计三世皆有。曾有当有正有。昙无德计过去未来是无。唯现在为有。已上破有竟。今若用之。但是假名随俗之用。且法王所为。岂可以人情测。前云种橘芽甜熟酢。后之酢味本在前甜。证过去有。今时此橘初酢后甜者。或是国土物异。或是取烂熟时为后。此时味酢。众生佛性下合譬。正明当有即众生当得。师子吼下。第四据正因执有。凡四问答。初番又四。一法二譬三合四结。初法中言正因佛性者。即中道正性。尼拘陀下举譬又四。一正举譬。二旁举瞿昙姓。三合譬。四犹如下。以譬帖姓为难。难意。若尼拘陀子无树性者。云何得名尼拘陀子。应名佉陀罗子。乳无酪性亦不名乳。应别生余事。佛性亦复下。合佛答为二。初举八事不可见。尼拘陀子若有树性何故不见。次若言细障下。更破二事又二。先总非。次何以故下正破。破中又二。先破细次破障。初破细者。夫树相甚粗何得不见。若本细者后不应大。后若大者初亦应大。次破障者。若尼拘陀子障尼拘陀树不可见者。障常应障常不可见。第二番问答。问中还举两因。了因了无正云何无耶。良以了细成大所以可见。佛答有五重。一明本有本无皆不须了。若尼拘陀下。二举非果为难。难于本无。尼拘陀子本无尼拘陀树粗相者。亦无佉陀罗之粗相。何故不生佉陀罗树。若细下三难粗应可见。四举烧相为并。若树树本有性后生树者。亦应本有烧相后时可烧。子性被烧不应生树。五更取意破其先生后灭。文举一切法生灭一时。且就尼拘陀子生灭一时者。云何先生而后方灭。既生灭一时。遂得先生后灭。亦应先灭后生。第三番问答。举非因为问。等是无性何不出油。次佛云。亦得出油。压子汁出汁即是油。第四更问。亦应得称为胡麻油。佛答随缘各异受名不同。不得名麻油。得名尼拘陀油。众生佛性亦尔。众生中有佛性。草木中无佛性。而有草木等性。师子吼言下。第二破因中无果执既非外义。唯一番问答问为三。一领旨二正难三结叹。领旨仰非者。领无果之旨不复致疑。因中既其不得有果。众生之中亦无佛性。此义可信。众生即执定无为实。既其定无不复得言一切有性。故云是义不然。不然者岂非执无。何以故下。第二正难又二。先难次答。初文凡作七番。一据业行。二据断善。三据发心。四据退转不退转。五据修万行六度。六据退万行。七据僧宝。初就行业为难者。人天无性但有业缘。五戒得人十善得天。天得作人人得作天。菩萨亦尔。但以业缘而得成佛。非谓佛性。次就断善作难者。若众生有性善。不可断堕于地狱。以佛性力应止地狱。夫佛性是常。常何可断。既断于善即知无常。若无常者则无佛性。三据初发心难者。若本有性应本发心。心既始发知本无性。又佛性无发发则非性。四据退不退为难者。若本有性不应毗跋致。只应阿毗跋致。唯应不退不应有退。既其有退知无佛性。五据万行难者。若本有性何须万行。修万行者知无佛性。六据退万行为难者。佛性是常何得有退。既见三恶而有退者。知无佛性。七据三宝为难者。如佛所说三宝是常。僧既是常只应常住。何得进修令后成佛。进修则无常无常故无性。何故云一切众生悉有。次佛言下正答七难。但不次第。第一答第一业行问。第二答第三发心问。第三答第六退转万行问。第四答第二断善问。第五答第五万行问。第六答第七僧宝问。第七答第四退不退问。此答第一问。止有八字具答。问意举人天由业不关佛性。亦应由业致佛不关佛性佛答。人天不须佛性。只由于业致有往反。不关佛性。佛性常故作佛亦常。知有佛性。汝言下第二超答第三发心。先牒问次正答。汝言何故有退下。第三超答第六退转万行。明实无退只是迟得谓之为退。而不答万行。为下答可酬之。此菩提心实非佛性下。第四追答第二断善问明菩提心非佛性。阐提不发菩提心。而佛性不断。善男子汝言下。第五答第五万行之问为二。一正答二更取意难。前无此言。一解云。前应有此问翻者脱落。二解云。本无此问直是取意。善男子汝言僧宝下。第六答第七问有四。复次初有二种和合。次十二部经和合。三十二因缘和合。四诸佛和合。皆明僧常。乃是一体之僧非今事僧。善男子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下。第七追答第四退不退问。文为二。先牒问诫听。次正答其难。云若有佛性。岂合跋致阿跋致异。答文为四。一明退转行。二明不退愿。三双明退不退两人。四重明不退行。佛答意者。不关佛性有退不退。只由志愿强弱不同致退不退。虽退非失迟得名退。初论退行又为四。一明十三法。二明六法。三明五法。四明二法。初十三法如文。次六法中有营世务者。出家学道经营俗法巨有所妨。言俗法者。真修之外皆名为俗。春秋中。臧文仲有三不仁。使妾编蒲席卖为外邦所弹。曰汝国之大夫失德。与百姓争利。俗人尚诫贪。况驱驰耕贩。必应休道。设使弹诃何足以言。又句句应论观慧。文烦不书得意自在。夫观解者。非但执来运斤名为俗务。坐驰五尘六欲即是世务。又专念空无相愿亦是世务。又念苍生涂炭慈悲慰拔亦是世务。若能无念念于无念。非念非无念。一心中觉方非世务。私谓。如大师释经。句句之中依文消竟。即句句观解于文非要。但为法行者随语起观。故处处明。二云何下第二明不退之愿。愿作心师有二解。一云。只是前后两心。前心起恶后心随流者。此非心师。前心起恶后心能止。是则心师。二解。以假人制心不随心作。所作假人人是心师。今明太近。上文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心缘于法法为心师。深浅自在。善男子不可以下。第三双明退不退。两人正酬其问。有譬有合如文。师子吼下。第四重明不退之行。先问次答。通论六度皆是不退之行。今趣举三十二相业。约求佛心。便上文明百福成一相。今文或一业成一相。或多业得多相。此就相似因果为语。一业一相多业多相。示因果不差。佛实有四牙。而文但二牙者。二牙大二牙白。两白为一两大为一。故言二牙。又一解。若论牙则有四。若论边则有二。今明二边牙故言二牙。善男子一切众生下。第三结叹佛性。此文具五种佛性。众生即正因。诸佛境界即果性果果性。业果即了因佛性。即境界性。又一解。众生是正因。诸佛境界是境界性。业是了因性。果是果性。果果性后佛性是总结章耳。又一解。一切众生明凡夫。诸佛明圣人。业即是因性因因性。果即是果性果果性。佛性即正因性。下总结四法即指此为四。皆称不可思议者。不可以定相取。即一性是五性。五性即一性。非一五性而一五性。不纵横不并别。如是乃名不可思议。若得此意望上两番破义。无性即有性。有性即无性。非有性非无性。而有性而无性。即是非内非外。虽非内外而不失坏。名诸众生悉有佛性。若失此意全非秘藏之宗。文理抗行焉释涅槃。文云四法者。众生诸佛境界业果是为四法。文云众生烦恼覆障故常者。只名此为常。以其烦恼起故是常。又一解云。只众生中有佛性之理。是故名常。今谓此解浅近常义亦不成。众生烦恼障覆即是常者。众生是生死。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既言即是宁不是常。问果果了因万善如何是常。一解云。能了佛性故云是常。今谓此不然皆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故常。明文在兹何劳余解。不可思议故常。此是圆义。无常覆障破无常已得受乐故。此是别义(云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大隐仙尘

    大隐仙尘

    大梁白云起,隐士颜应改。仙人垂两足,尘土抛书卷。
  • 微管理:用人的智慧

    微管理:用人的智慧

    本书从选人、定岗、协作、激励、授权、培训、留人等方面,选取了用人管理中的76个典型行为,按“问题界定 案例解析 实践指南 管理提升”四个模块,深入浅出地对管理者在用人过程中的管理行为进行了解析,并辅以漫画、情境、案例等表现形式,让管理者学会如何更好地选人用人、励人管人。本书适合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工作者、培训师、管理咨询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 死亡谷迷雾

    死亡谷迷雾

    北纬三十度线上,有许多神秘的地带。一系列神奇莫测、无法解释的事件时常在这些地区发生,使人望而生畏,谈虎色变。在中国的四川省境内,也有这么一片土地,那就是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死亡之谷“黑竹沟”。一支由十三人组成的考察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这片神秘的无人区,进行考察与探险。在谷中,一系列神奇而诡异的事件在身边发生。考察队能否从这片充满险境的死亡谷中全身而退呢?还是请读者跟随考察队自已去体验吧!
  •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 苦逼80后——我这半辈子

    苦逼80后——我这半辈子

    故事背景:中国合伙人,中国第一部创业传奇巨制,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内地三大小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讲述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该片场景在国内和纽约拍摄。2013年5月17日全球公映。正当这部电影热映的时候,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正在一个三线城市上演。
  • 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颜劫:丑王野妻(免费全本)

    红颜劫:丑王野妻(免费全本)

    程乐乐,一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千金,因故被打回千年。千年之前的她,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婢女。面对残暴专制的君主,尔虞我诈的后宫纷争。她,心力交瘁。皇帝,受万人拥护的明君,后宫佳丽三千,却也对一个婢女溺爱有加。只是,身为天子的他爱得残暴专制,认为即便是一个婢女,身心也该专属于他!昱王,皇帝的双胞胎弟弟,因为跟天子长了一模一样的容貌。也因皇太后认为他是个不祥之人,从小受尽家族的冷漠相待。更因爱上不该爱的人而遭受到皇帝冷酷惩罚,不仅容貌尽毁,还成了一废人。面对这样两份似海深情,程乐乐该何去何从……——推荐天琴其他作品:杀手总裁的出逃妻(全本)http://novel.hongxiu.com/a/89992/出逃妻2:错拐妈咪(全本)http://novel.hongxiu.com/a/105089/嗜血老公1:错嫁豪门新娘(全本)http://novel.hongxiu.com/a/137174/嗜血老公2:老婆,有种别逃跑!http://novel.hongxiu.com/a/265437/报复游戏:绑来的女佣(全本)http://novel.hongxiu.com/a/118210/错嫁暴君:别惹面具皇妃(全本)ttp://novel.hongxiu.com/a/217772/总裁的恨妻(全本)http://novel.hongxiu.com/a/96601/酷总裁的枕边冷妻(全本)http://novel.hongxiu.com/a/84658/
  • 神医相师

    神医相师

    救了特种兵王一命的楚南选择低调生活,高科技的东西,咱不懂,咱只发扬华夏的传统国粹。一盒妙手银针,一部风水相书,一手失传古武,且看楚南如何纵横都市,光耀华夏!
  • 一品侯妃

    一品侯妃

    她是他娶来的妻子,聪明俊慧。知道他狼子野心,却仍旧是为他的温柔体贴而折服。踏马山河,他步步紧逼;以身葬爱,她毫无退路。那年隶属棠亭中,有人袖手折花赠与她,嗓音浅淡,温凉如风。这一段缘,却是折在了半路,再无声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雄兵漫道

    雄兵漫道

    三年兵杜超进入了神秘的“战狼”大队,历尽最严酷的考验。在全封闭的特警学院,在荒蛮的异域山地,从惊险围捕、垂降突袭、生死狙击,直到世界兵王的终极PK,血与火的淬炼使他成长为真正的特警兵王。铿锵军旅中,美丽女记者马稚婷对铁血战士情有独钟,可梦想与爱的携手却总有重重障碍。当年约定同进退的好兄弟,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路。脱下军装的他们,行走在繁华都市的边缘。误入黑道、兄弟反目,辛酸北漂、艰难创业,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以各种形式不断升级,挑战着他们曾有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