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2500000021

第21章

四别对者。想对富楼那。以其想数偏强从想入道。是故弟子中说法第一。何者成论云。识得实法想得假名。其用想数分明。故能分别名相。辨才无滞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诸有乐说法者皆师满愿。何者佛德尊高无敢辄问。新学之徒各随所好师而事之。故二比丘不敢问佛。是故十人随用一数入道。于声闻中各称第一。对文一一随其义便。准想说之。如今世人随其三学各有所师。故云毗尼毗尼共等。是则发起如来枯荣入道之教。欲数对大迦叶。以其欲数偏强因此入道。何者一切善法欲为其本。迦叶绝荣志乐山谷。是则因善欲心舍世恶欲。其有乐头陀者即以师之。摄为眷属显发枯荣头陀入道之教。更乐数对迦旃延。以其此数偏强用之推获以为入道。何者问答往复无有滞碍此数力也。余如迦叶。慧数对身子。以其此数入道故为转法轮之大将也。余如迦叶。念数对波离。其用念数持律入道。何者造缘忆持名之为念。对缘诠量而无忘失。持律之上此数力也。余如迦叶。思数对罗云。以其思数偏利密行入道。何者行阴是思。思数若利修诸戒行。覆藏功德密行之上。余如迦叶。解脱数对善吉。以其此数偏利用为入道。故无诤三昧萧然独脱不与物竞。余如迦叶。作意数对那律。以其忆数偏利。因其失眼佛令起此数修天眼入道。何者夫修天眼。必须住心缘境取日月光明。方发天眼通也。余如迦叶。三摩提数对目连。以其定数偏利修此入道。何者凡夫皆有此数。若无定者平地颠坠。以众生不能修习故不得深定。余如迦叶。痛数对阿难。以其受数偏利以听受入道。何者受数四卷称之为痛。杂心为受。今通言受。受以领纳为义。故此数分明领持佛法。如完器盛水。余如迦叶。五明双树者。上虽明枯荣语少义隐。是十弟子共辅如来。庄严半满引物见性住大涅槃。即双树间涅槃义也。三藏无常破常四倒。庄严四枯引接众生。一一数中四悉摄物。随其善巧辅佛法王。成半字教利益一切。若一人四悉十人即有四十庄严。乃至五百即有二千庄严四枯也。问若十人对十数五百如何答。法王所说必有所以。今既未见五百所传不可妄拟。今寻义理聊为解释。一数有十十数即百。束对五根五百数。又大经五百各说身因皆是半字。四枯入道。次明对十数法门辅佛弘于满字四荣。众生不堪以方便力设四枯之教。是十弟子皆是法身内秘外现。如来既托生王宫弟子亦随缘应出。如来树下觉道。弟子皆聪明利智为外道师。故法华云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所以为其师者调伏为易。如来成道悉来归命受习四枯。师主既降学徒风靡。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是故净名呵诸二乘令欣大弃小。故示居不及之砧受弹呵之槌。共熟物器令成大事。显于如来方便。密教众生皆耻小慕大开佛知见。得常乐我净入满字法门。皆由弟子以十数法门助成佛事。五味之义委在法华。非此正意不具明也。又大经明庄严四荣。应具标十人。但取六者为对破六师毁坏双树故也。何者一切众生皆有王数。即三佛性义。王即正因慧即了因。余数缘因佛性宛然。烦恼数覆不能得发。是故如来共十弟子槌砧扣发成生熟苏。令入满字开佛知见显三佛性入秘密藏。今以弟子对数如来为王成半满益。其义冷然。自古及今不明此义。岂知命弟子意在扶成不思议解脱之教。六明生果报土者。十大弟子用此十门助严双树。若所化众生成就四枯入无余时生有余土。是人根钝以于佛道纡回。今对净名转入四荣。若至法华开佛知见得无生忍。舍报即生果报净土。为卢舍那眷属。唯闻圆教心心寂灭自然流入。七明净佛国土者。此十弟子用十法门庄严双树。即是成就众生净佛国土。至法华经为佛授记。后成佛时所化皆住十种法门修枯荣因净佛国土。成佛之时如是众生各生其国。若齐此教只是呵啧声闻。赞诸菩萨住不思议净佛国土。二乘永绝。根败无堪。是故迦叶声振三千。今取法华意望授身子等记。即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又言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理而推之净名呵折皆为二乘。展转皆成净国之因。是则弟子重述扶成佛国品。其意宛然。自古及今谁知之也。八明观心者。今案前解亦是观心。何以故。行人王数即是师资。但众生日夜常生无量邪正诸法皆由王数。是故行人须善此意。若勤修习思惟分别发半满智。自行化他即同身子庄严双树。如是一一皆约心数行成化物。行显由心。若能谛观心性即见佛性。住大涅槃即同如来庄严双树。若观行心明见于心。王即法王数即弟子。庄严双树犹如目前。观心语密疏岂尽心。九料简问疾前后。问如来何不先遣菩萨。答菩萨若各述不堪声闻望崖则失五百法门。若先命声闻声闻各述则五百法门皆印成经。次遣菩萨即得具述昔说法门。问若劣为始应前遣阿难。答互有所掌先遣无咎

尔时下三入文解释文为二。一净名默念二如来遣问。初为二。一自念寝疾二念佛垂旨。初文者净名位居等觉当有何疾。今自念者正欲托兹起教利生故也。自念是解脱知见法身。住等觉三德之位。寝表般若。疾表解脱。床表法身。此不纵不横如世伊字。所以然者。法身即是自性清净心。隐名如来藏显名法身。即是真性解脱。寝表般若。如人寝息息诸劳烦及诸事业。大经云谁得安稳眠。所谓诸佛是。常观空三昧身心寂不动。今以般若观空修因已圆诸行休息。本净理显故约寝明般若。即实慧解脱。疾表解脱者。般若与真性理合。即有无缘大悲不舍众生。慈悲熏身故能方便现疾。大经云调伏众生之处名为解脱。以众生疾故净名亦疾。善巧和光不同其尘。即是方便净解脱。问净名何以自念寝疾。答寝既是法身般若。大悲示同众生缘缚之疾。事既未彰内怀不畅。故寄自念

世尊大慈宁不垂愍者。二念佛垂问。我今居因尚悲众生欲拔三种缘集之苦。而自现疾。如来果地无缘大慈常欲与物大涅槃乐。复甚于我。宁不垂愍。若遣参问便得自述疾怀。此意若彰则三种缘集众生因果之患皆愈。此段众生疾愈净名又愈。岂非如来大慈普覆

佛知下二如来遣问文为二。一佛知心念二正遣问。初言佛知其意者。佛以寂照之智悬鉴托疾之怀。无缘大悲为众生疾。智人知智如蛇知蛇。告舍利下二佛遣问为二。初命十弟子次命五百。初命身子文为二。一佛命二奉辞。初先命者。身子是佛左面侍者。以声闻众中名高德重内外敬揖。净名虽复在家精通佛法。神解辨才难为酬对。故先命之。但身子因缘甚多难可具说。今略言之。托胎已来聪智过人。欲化一切聪明外道皆先为弟子。后值佛出家成罗汉者。引一切聪明外道为佛弟子显四枯之教。今为所呵默然不对者。欲令四枯之徒内心鄙折慕仰四荣智慧之教。至说摩诃般若前对身子说者。令诸声闻信解满字四荣之智。至法华中先对身子开佛知见。八部四众皆开佛知见欢喜称叹。而说偈曰。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是则悉悟四荣真解。故大经师子吼菩萨问佛。何人能庄严娑罗双树。佛答大智舍利弗即其人也。有云法华是无常之教。身子佛未涅槃三月已取灭度。既不闻涅槃双树之教。如何得云堪庄严双树。当知法华授八部四众记。即双树义显。此探取法华意耳。以是因缘佛遣问疾

舍利弗下二身子奉辞不堪文为四。一奉辞不堪二述不堪之由。三正述不堪之事。四结成不堪。初文者往昔被弹不识其言。故不堪奉命往问疾也

所以者何至树下二述不堪之由。由于林中宴坐树下。宴坐者有云缩止如龟藏六。缩止六识六尘魔不能恼故言缩止。今明宴之言安。安住根本净禅乃至灭定。息外劳累似涅槃。法安置心中身证想受灭故言宴坐

时维摩下三正述不堪文为三。初总呵二别示真宴坐三结成印定。初总呵。言不必是坐为宴坐者。此不全非欲。讥其僻处非究竟耳。身子作何等宴坐而为所呵。将下文望此。多是三藏半字诸禅灭尽定也。既不能趣满字宴坐。入诸禅灭定则有六失。故呵言不必。不必只是不了之言。若不思议即是必也。毗昙明。灭尽不相应行来。补处有十三种入灭定。成论明空心二处灭。今明三藏三乘入灭受想。五处不同。一者根本通明净禅。二依八背舍观禅。三依九次第定练禅。四依师子奋迅薰禅。五依超越修禅。初出大集。后四出大品。此是南岳所出。一依根本净禅者。通明观发得。初禅观色如沫二禅如云三禅如影四禅如镜像。次灭色取空一心缘空乃至非想。虽无粗烦恼而成就十种细法。犹是烦恼生死。佛弟子知非圣法即能灭之。亦灭能灭之心。心数法灭故言灭受想定。次明背舍者。观内外身不净白骨流光入初背舍。二胜处灭初禅惑入二禅。三四胜处二禅惑灭。尔时已来无沫云镜像之色也。但观净色入三禅。缘净故净。练八色流光灭三禅惑成四禅四胜处八一切处

若灭色缘空乃至非想。亦知非想犹有四阴十种细惑。深观离着进修灭受想。若皆灭受诸心数法身证受想灭。即是灭受想背舍在因名背舍。若发无漏非想惑尽。尔时背舍转名解脱。若因中说果亦名解脱。果中说因亦名背舍。而今不得名解脱者。阿那含人依八背舍得入九次第定。犹不得名解脱。若是解脱应是罗汉。何得犹是身证那含。约背舍入者小胜通明。三依九次第定者。前背舍虽入灭定作意要期。非是任运。今练背舍始从初禅次第而入。乃至非想。任运入于灭定则为易。但出时如睡觉耳。四依师子奋迅者。向依练禅但次第入。今明非但次第入至灭定。无间从灭定起次第出非想乃至初禅。定力愈胜。五依超越者。上虽入出自在无间。未能超入超出。今此超禅能于不用处超入灭定。乃至初禅超入灭定。具如大品。此如黄师子之所超也。是名善入出住出生百千三昧。此定功力最大。今约此五明五味者。净禅如乳.背舍如酪.九定如生苏.奋迅如熟苏.超越如醍醐。超禅能具愿智无诤三昧四辨三明六通十八变化等功德。于诸禅中最为极顶。乃至于诸禅中超越。出入皆名顶也。问何以根本净上更有四种之别。答如世治皮。通明如水渍。背舍如乱毛。九定如入恼。奋迅如火薰。超越如柔熟。此与数家解薰练不同料简(云云)。罗汉若得超越名摩诃那伽。心调柔软三乘事定齐此为极。身子林中游此诸禅息诸劳累。以不依佛慧起此诸禅。故呵言不必。所以然者身子所得非是满字九种大禅深禅定窟。故言不必

夫宴坐下二别示真宴坐。而不思议六种宴坐即有三双。一约体用.二约法心.三约因果。初中为二。初约体云。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身子不以趣佛慧入上诸禅。必静处端身敛念方得入定。则于欲界现身意相。身如木石即是现身。心如死灰要期出入即是现意。且复使物敬惊异。何灭之有。真宴坐者以趣佛慧。于九大禅及二乘定随意即入。是名不于三界现身意也。故下文云。在欲而行禅令魔心愦乱。不端身不运想名不现身意。身意同世不乖灭定。虽入灭定不妨威仪。即无出入动念之过。又免三界现相之失。即真宴坐。是不思议真宴坐也。复次法身菩萨于法性身入诸禅定。不于三界而现身意。是真宴坐。若理论众生皆是灭定。而身子不知。若就事明法性身中定无三界身入。身子犹有三界身意。岂得称真宴坐。故默然也。是讥不知真宴坐体。故示之耳。若修一心三观是趣佛慧起六种宴坐也

不起至宴坐次示不思议用。讥其灭定无用。以声闻入定不能现四威仪。如迦叶入定无所施用。至弥勒出方乃现变。故知二乘入定自他无益无用。由其无体。不思议定有体有用。故能不起灭定。现十界威仪。如修罗琴随人吐韵。菩萨随机十方现形出没自在。汝何不以誓愿薰定。使物机感现诸威仪。良由不见真性及无愿波罗蜜也。无用之定物所不重。故呵言不必。复次法性之身以趣佛慧入诸灭定。能于三界现十界四仪。一切诸法无不示现。是为究竟真宴坐也

不舍下二法心一双。呵其法心之拙。故言不必。初约法呵者。身子出真方同凡事。若不舍诸禅何得要期出定。即是舍道法方同凡法。应知二法不得相舍。何者但如菩萨。以趣佛慧二法无别。岂舍道法更入道法。行于非道通达佛道。若不能通达何谓为道。四教各有二行道法。现凡夫事者。谓三业善不善事。如言虽为白衣等二十九事及无量方便。法身常在三昧能遍同凡事。即于凡身入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以此引物入不思议解脱佛之净土即是究竟真宴坐也。以此讥其道法之拙。故呵云不必

心不至宴坐次约心为呵。言不住者身子入定住内出散在外。缘理禅住内缘净禅在外。入灭定住内出灭定在外。是则心依内外入出动散。何名宴寂。故呵云不必。菩萨以趣佛慧观中道法性。尚不见涅槃生死内外可住可在。何有灭定出散内外可住可在。有二边散非真宴坐。故言不必。今菩萨冥心法性不乱不味。即不思议真宴坐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

    一个充满权谋与诱惑的世界,一个三界平等而战火纷飞的世界,一个王者的家族通往巅峰的血色之路。
  • 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本书通过历史事实,不仅详细地阐述了开国帝王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而且更着重介绍了这些开国帝王在用人、纳谏、理政、变革、决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智慧。
  • 陈欧传: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陈欧传: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2014年5月16日,聚美优品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31岁的陈欧身价达到15.75亿美元,成为纽交所222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 异界动漫

    异界动漫

    一个宅男,到了异界之后继续为了宅而奋斗的故事。呃,本书无校园、无擂台、无争霸,只有一个蹩脚主角带着一帮性格古怪的人周游世界,在异世界艰苦传教的故事。说书漫画唱布袋戏,一切只为动漫。招兵买马建马戏团,我只为了动漫!
  • 寒界

    寒界

    被父母抛弃的冰清迷失在迷雾树林里,彷徨无措的时候遇到了神秘的少年上官皓。上官皓似乎无所不知,对迷雾树林了如指掌,却挡不住一波波的袭击。神秘的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她们有要如何突出重围,安全离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鹿青崖间

    白鹿青崖间

    年轻有为的君王、鞠躬尽瘁的大臣、风流倜傥的诗人、绚烂多姿的舞蹈、香醇可口的美酒……构成了盛唐最美的风景。天朝大国,四方来贺!物极必反,花盛必凋。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盛装登场,山河呜咽,生灵涂炭……面对安禄山的屠刀,封长清、张巡、李光弼、郭子仪等挺身而出,捍卫大唐江山……诗仙李白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曲折的人生经历见证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 学渣女友

    学渣女友

    自以为是而又臭屁的学霸,腹黑贪财且又霸道的学渣,从小开始的缘分终究是巧合吗?温柔如风的学生会会长对她动了情,无视条条框框只是为她。一夜出名的明星从没想过会栽在她手上,而你呢,青梅竹马,你这次回来,又是为了什么......
  • Cousin Maude

    Cousin Mau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神武大荒

    神武大荒

    无尽大荒,万古岁月,在诸神争霸的上古岁月,天才辈出.......如今上古时代已经逝去,众多家族也已归隐.....一个来自地球的少年,身负上古至宝太极图,来到无尽大荒,崛起于微末,且看他如何与那大荒之中的无尽天才,逐鹿于这无尽大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