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仰山偉。律身甚嚴。燕坐忘夜旦。占一室。謝絕交道。有過者。虗己座以延之。躬起炷香叉手而立。南公聞之。以為太絕物。非和光同塵義。面誡之。偉曰。道業未辦。歲月如流。大根器。如雲門。趙州。猶曰。我惟粥飯二時。是雜用心。又曰。豈有工夫閒處用。矧行偉。根器日刼相倍者。寧暇囿世情。事清談。諛悅人。增我相乎。南賢之。
石屋結制小參。佛祖門風將委地。說著令人心膽碎。扶持全在我兒孫。不料兒孫先作弊。紛紛走北向奔南。昧却正因營雜事。滿目風埃滿目塵。業識茫茫本無據。縱饒掛搭在僧堂。直待板鳴歸本位。聚頭寮舍鼓是非。收足蒲團便瞌睡。癡雲靉靆性天昏。石火交煎心鼎沸。暫時寂寂滯輕安。一向冥冥墮無記。百丈清規不肯行。外道經書勤講議。因果分明當等閒。罪福昭然渾不懼。或遷一榻一間房。放逸縱由身口意。頭上瓦。脚下磚。身上衣。口中味。一一皆從信心檀越人家施。未成道業若為消。捫心幾箇知慚愧。今日三。明日四。閒處光陰盡虗棄。一朝老病來相尋。閻羅催請死符至。從前所作業不忘。三途七趣從茲墮。袈裟失却復再難。鱗甲羽毛披則易。看他古之學道流。直忘人世輕名利。煑黃精。煨紫芋。飯一團。水一器。為療形枯聊接氣。石爛松枯竟不知。洗心更作累生計。物外清間一未高。世上黃金何足貴。刼空田地佛花開。香風觸破娘生鼻。選佛傷中及第歸。圓覺伽藍恣遊戲。茲因結制夜小參。不覺所言成此偈。
更相問訊。須知大小。
【箋】行護。若有得失言語。即須乞歡喜。不經宿。結其罪業。應互相讚美。不得背相毀說。互相譏諷。
欲持燈火入。預告房內知云。火入。欲滅火。預問同房人。更用燈否。
【箋】燈入預告者。恭敬供養心也。燈息預問者。取同房人之便。不敢自便也。
滅燈火。不得口吹。念誦不得高聲。
【箋】息燈不口吹有二義。一。燈上有微細虫。飛聚燄上。吾人不見。若口吹。則墮燄中而死。失慈悲故。二。燈乃火神所司。人之生也。莫不仗此破暗開明。成熟活命。若口吹。穢氣。不恭敬故。
有人睡。不得打物作響。及高聲語笑。
【箋】彼方睡時。當存愛敬。凡有舉動。心必沉靜。笑語高聲。擊物作橫。令彼不眠動彼嗔病。疊障無明。遮却真性。
不得無故入他房院。
【箋】先天山老人。嘗於寮舍門上。大書莫來合三字。深有意焉。四威儀中。是衲僧巴鼻。正好向自家一片閒田地上著力。切莫東觸西觸驀然被他繫在枯棒。暮暮朝朝。受他鞭逼。
看病第十七
【箋】梵網。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若父母師僧弟子病。諸根不具。百種病苦惱。皆供養令差。而菩薩以瞋心。恨心。不看。乃至僧坊城邑。曠野山林道路中。見病不救濟者。犯輕垢罪。
僧祇。有比丘。久病。佛因見之。躬與阿難為其洗身。及衣。又為說法。問云。汝曾看病否。答云。不曾。佛言。汝既不看。誰當看汝。佛乃制戒。自今以後。令諸弟子。應看。比丘若欲供養我。應供養病人。故說瞻病。有五德。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謂供給病人飲食所須。當看其可食者與之。不可食者則不與也。二。不惡賤病人大小便利唾吐。謂若看病人所。有大小便利唾吐臭穢。但盡心親近。為其洗滌。無起惡賤之心也。三。有慈愍心。不為衣食。謂或有病比丘死。佛令常視病者。受其衣物。時有略曾瞻病者。亦取衣物。佛言。不應如是。故看病人。但當以慈愍為心。不可為衣食也。四。能經理湯藥物等。謂病人若喜服藥。及別所需。當如實語之。應服與服。不應服。則不應與也。五。能為病人說法。謂看病之人。當為說法。能令病者歡喜。亦令自己善法有所增益也。
高菴勸安老病僧文。貧道常聞藏教。諦審佛意。不許比丘坐受無功之食。生懶惰心。起我我見。每至晨朝。佛及弟子。持鉢乞食。不擇貴賤。心無高下。使得福者。一切均普。後所稱常住者。本為老病比丘不能行乞者設。非少壯之徒。可得而食。逮佛滅後。正法世中。亦復如是。像季以來。中國禪林不廢乞食。但推能者為之。所得利養。聚為招提。以安廣眾。遂輒逐日行乞之規。今聞數剎住持。不識因果。不安老僧。背戾佛旨。削弱法門。苟不住院。老將安歸。更不思常住財物。本為誰置。當推何心。以合佛心。推何行。以合佛行。昔佛在日。或不赴請。留身精舍。徧巡僧房。看視老病一一致問。一一辨置。仍勸請諸比丘。遞相恭敬。隨順方便。去其嗔嫌。此調御統理大眾之楷模也。今之當代。資用常住。資給口體。結托權貴。仍隔絕老病眾僧之物。掩為己有。佛心佛行。渾無一也。悲夫。古德云。老僧。乃山門之標榜。今禪林百僧之中。無一老者。老而不納。益知壽者之無補。反不如夭死。願今當代。各遵佛語。紹龍祖位。安撫老病。住持有無。隨宜供給。無使愚昧。專權。滅裂。致招來世短促之報。切宜加察。
寶訓。高菴住雲居。聞衲子病。移延壽堂。咨嗟歎息。如出諸己。朝夕問候。以至躬自煎煑。不嘗不與食。或遇天氣稍寒。拊其背曰。衣不單乎。或值時暑。察其色曰。莫太熱乎。不幸不救。不問彼之有無。常住盡禮津送。知事或他辭。師吒之曰。昔百丈。為老病者立常住。爾不病死也。四方識者高其為人。及退雲居。過天台。衲子相從者。僅五十輩。間有不能往者。涕泣而別。葢其德感人如此。
冥禪記。晉康法朗。學於中山。永嘉中與四比丘。回入天竺。過流沙。千餘里。道邊敗壞佛圖。無復堂殿。蓬蒿沒人。朗等下拜。見二僧各居。一人讀經。一人患痢。穢垢盈房。其讀經。日不營視。朗等。惻然為之浣濯。至六日。病者注痢如泉。料理不倦。其夜並謂。病者必不移旦。明晨往視。容色光恍。屋中穢物。皆是花香。並悟得道冥士試人也。病者曰。隔房比丘。是我和尚。久得道慧。可往禮覲。朗等先厭讀經者。無慈心。聞已。敬禮悔過。讀經者曰。諸君并至。同當入道。朗宿學業淺。此世未得願也。謂伴云。慧此居植根深。當現世得願。因留之。朗後還中山。為大法師。道俗宗之。
南嶽法輪寺省行堂記。超然居士趙令矜撰。常謂諸苦之中。病苦為深。作福之中。省病為最。是故古人。以有病為善知識。曉人。以看病為福田。所以叢林為老病者設。今叢林聚眾。凡有病。使歸省行堂。不惟修省改行。以退病。亦欲人散夜靜孤燈獨照之際。究索大事。豈徒然哉。既命知堂。以司藥餌。又戒常住以足供須。此先佛之規制。近世不然。堂名延壽。鄙俚不經。病者不自省咎補躬。乖方湯藥妄投。反成沈痼。至有酷疾不參堂。以務疎逸者。大失建堂命名之意也。知堂名存實廢。或同路人。常住急以日用。殊不存撫。又復失優波待老病之意也。由是病人呻吟痛楚。日益增極。過在彼此。非如來咎。縱有親故問病。率皆鄉曲故舊。心既不普。事恐有差。今法輪病所。煥然一新。葢有本分人。事事色色成辦。無可論者。惟有病人。宜如何哉。省躬念罪。世之有識者。皆能遠此。衲僧分上直截機緣。當於頭痛額熱之時。薦取掉動底。於聲冤呌苦之際。領略徹困心。密密究思。是誰受病。人既不見。病從何來。人病雙亡。復是何物。直饒見得分明。正好為他將息。
五燈。苕溪道行。嘗曰。我有大病。非世所醫。僧問曹山。古人云。我有大病。非世所醫。是甚麼病。山曰。攢簇不得底病。曰。一切眾生。還有此病也無。山曰。人人盡有。曰。和尚還有此病也無。山曰。正覓起處不得。曰。一切眾生為甚麼不病。山曰。一切眾生若病。即非一切眾生。曰。未審諸佛還病也無。山曰。有。曰。既有。為甚麼不病。山曰。謂伊惺惺。
上封佛心才上堂。一法有形該動植。百川湍激競朝宗。昭琴不鼓雲天淡。想像毗耶老病翁。維摩病則上封病。上封病則柱杖子病。拄杖子病則森羅萬像病。森羅萬像病。則凡之與聖病。諸人還知病本起處麼。若也覺去。情與無情同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其或未然。甜爪徹蒂甜。苦瓜連根苦。
道悟真。臥病。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師曰。粥飯頭不得氣力。良久曰。會麼。曰。不會。師曰。老鼠尾上帶研推。
雲巖不安。道吾謂曰。離此殼漏子。向甚處相見。巖曰。不生不滅處相見。曰。何不道。非不生不滅處。亦不求相見。
慧日禪師。生削[髟/采]於譚空禪師。不納戒。所衣以雜綵挂身。常[打-丁+隻]小青竹謁西院陞其堂。院見笑曰。入涅槃堂裏去。師應諾輪竹杖而入。時有僧五百染時疾。師以杖次第點之。隨點而起。
警訓。省病。訪舊論懷實可傷。經年獨臥涅槃堂。門無過客窓無紙。爐有寒灰蓆有霜。病後始知身是苦。徤時都為別人忙。老僧自有安閒法。八苦交煎總不妨。
看病偈 見疾病人。當願眾生。知身空寂。離乖諍法。
【箋】疏。乖違成病。知空則永無乖 菩薩見一切病人。作自己想。不啻以草根樹皮之藥而治。兼以柔軟語。安慰其心。勝一服清涼散。當此願者。謂眾生各執情見。以成痼疾。故其病不一。而藥亦不一。菩薩見病人來。隨其病源。破其情執。因病發藥。斷其病苦。復其本元。故當願下兩句。便是對病之藥案也。夫人之於病者。患有此身。殊不知此身本無。緣以地水火風四大而成。若一大不到。不能成其身。若一大增減些子。則諸根違和。故曰乖諍。然當云何。是離乖諍之法藥也。你纔起一離念。便是乖諍起處。當知此身。生而無生。無生而生。生既無生。病從何起。起處不得。是真空寂矣。
若有病人。當慈心始終看之。
【箋】徑山具德禮禪師。能料諸方禪病。晨起。凡事必以看病為先。而病人所需藥物。毋論貴重。必給之。以待病愈為快。如是三十餘年。未嘗少倦。故四方衲子。感恩。從者如雲 昔文殊菩薩。命善財童子採藥。善財云採甚麼藥。文殊曰。是藥採將來。時善財拾一莖草。度與文殊。殊曰。這一莖草。亦能生人。亦能殺人。法昌曰。善財拾得一莖草來。已被文殊瞞過。如文殊道是藥採將來。善財道何處不是藥。豈文殊又揀道。何處是藥耶。法昌且代善財問。有一種藥。生長無陰陽山谷之地。形之不可求。味之不可得。雖使神農再世。亦不能形而味之。且道這一種藥。是甚麼藥。作麼生採。有能代文殊轉一語否。若能轉。其人當於形味之外。一言之下。可以除眾之病。茲藥谷善醫從予問道。有年。於癸巳冬薙髮。意將棄醫參禪。噫。禪豈別有耶。祗消明盡醫理。佛法自然現前。所以迦文名三界醫王。何不依而行之。余故於子未薙髮前。命名上藥。既薙髮後。示號藥谷。此名。此號。即善財拾一莖草處。即我所謂無陰陽山谷之地也。於斯見得。可以見文殊命善財採藥之意。可以見善財拾藥之意。可以見法昌代善財之一問。可以見將來代文殊之一答。乃至不妨以向上。更向上。秖向未開口處。未拈藥時。直見第一義諦也。向上事。未能頓悟。且以向下事。為子道破。向下事者。六度齊修。亦可以漸及向上事。梵網云。八福田中。看病是第一福田。病且貧者。或以藥施。或以方施。病且富者。或不受其謝。而勸之齋僧。或一。以至百千萬計。或受其謝。不為己用。為飯僧功德。即檀波羅蜜也。病之苦者。穢不堪近。而弗懼却。秪以好心看之。即忍辱波羅蜜也。夫病之起。莫不由於貪嗔痴而成痼疾。當以尊重口戒之。勿貪。勿嗔。勿癡。凡藥石之忌者。戒之勿食。即戒波羅蜜也。看人之病。作自己想。忙也看。閑也看。看之不倦。直待人病愈。而我心方安。即精進波羅蜜也。人之患病不一。非多讀書。不能盡人之性。然讀書多。而議論不一。苟非確見。則以書而廢人。故曰。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症多。望聞問切之外。當深體察。如向病人身中走過一徧。洞見臟腑。始知其受病之源。從何經絡。楞嚴云。知賊所在。然後發兵討除。知賊所在。則伐兵不亂。而除賊不難。知病所在。則用藥不謬而除病亦易。知病之源。而不謬看者。即智波羅蜜也。既知病之受處。而收功在用藥。夫病。賊也。藥。兵也。用藥如用兵。不得已而用之。勿使兵亂而為賊。藥亂為病。如砒鴆之毒。不可用也。而猶有可用。參芩之補。可用也。而猶有不可用。當辨其病之損益何如。所以拈一味藥。照用隨時。臨機變化。生之以殺。殺之以生。惟在掌握中運之。所謂醍醐毒藥。一道而行。即禪波羅蜜也。此看病之六度齊修。則身等醫王。阿難代文殊之一答。而何有於善財之一莖。
到尼寺第十八
【箋】沙彌尼。亦云沙彌離。亦云勤女囗佛告諸弟子。汝慎莫妄度沙彌離。女人恣態難保。悅在須臾。更生惡意。譬如水泡一起。一滅。無有常定。能見人根。觀其大行。見其宿罪。今以盡度便得道者。急當度之。自非菩薩羅漢。不可度尼 比丘到尼寺。除僧差羯磨。說戒。外數數入者。非梵行也。澄觀大師十事自勵云。體不捐沙門之表。心不違如來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經。性不染情礙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塵。脇不觸居士之榻。目不視非儀之綵。舌不味過午之餚。手不釋圓明之珠。宿不離衣鉢之側。今人不顧佛祖明訓。不避世人嫌疑。數數入尼寺之門。為佛法王法之所呵棄者。廉耻殆盡。
有異坐。方坐。無異坐。不得坐。
【箋】異坐者。別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