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陰之相。即是起作。起作之想。喻若石沙。可穿可壞。佛性者。喻若不可沮壞。以是義故。壞五陰者。名為殺生。
梵網。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賢愚經。戲笑殺他命。悲號入地獄。臭穢與洋銅。灌注連相續。奔刀赴火焰。劈裂碎楚毒。億載苦萬端。傷心不可錄。
習報經。殺生入四趣。受苦三塗畢。得生人道中。短命多憂疾。疫病嬰難苦。壽短長沉沒。若有智黠人。殺心寧放逸。
八師經。殺者心不仁。強弱相傷殘。殺生當過去。結積累結怨。受辜短命死。驚怛遭暴惡。我用畏是故。慈心伏魔宮。
維摩。人生長壽。得不殺報。
筆飡。佛言。一切眾生。實本清淨。因彼妄見。妄習遂生。因彼妄習。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純想即飛生天上。情想均等。不飛不墜。復生人中。想明思聰。情幽斯鈍。情想流入橫生。重為毛羣。輕為羽類。今為異類。未必不前生曾受人身。今受人身。未必不前生曾為異類。是以諸佛菩薩常切教人。使知生死路頭。昔密婆私詫阿羅漢。往世曾作獼猴。驕梵波提。往世曾受牛身。
宗鏡。一不殺者。害命名事殺。不害命名事不殺。法門解者。析法名理殺。體法名理不殺。若作意防護。如馬著勒。如牧牛執杖者。報在人道。百二十年。惟得肉眼。若任運性成。如河注海者。報在六天。極長者九百二十六億七千萬歲。惟得天眼。若加修定戒。無常苦空。無我等慧者。報在變易。壽七百阿僧祇唯得慧眼。若加修常無常等慧。報在蓮華藏海。受法性身。分得五眼。分得常壽。比佛猶是諸根不具。壽命損減。若圓教人。持事不殺戒。又持理不殺戒。不壞身因。常隨一相。不斷癡愛。起於明脫。體陰界入。無所傷毀。若子若果。不生不滅。成就智慧。居寂光土。常壽湛然。五眼具足。得根自在。得命自在。修短自在。是則名為究竟持戒。諸根具足。命不損減。圓人何但持是之戒。唯殺惟慈。亦作事殺。亦作理殺。如預仙大王。殺五百婆羅門。與其見佛之眼。與其十劫之壽。又作法門殺者。析蕩塵累。淨諸煩惱。如樹神折樹。不受怨鳥。如劫火燒木。灰炭雙亡。故楞伽云。殺無明父。害貪愛母。斷隨眠怨。懷陰和合。斷七識身。若有作者。現證法身。此逆即順。鴦崛云。我誓斷陰界入。不能持不殺戒。一切塵勞是如來經。斷此種盡。乃名為佛。成就金剛微妙法身。湛然應一切。隨形九道。隨其所宜。示長短命。任其所見。用缺具根。而化度之。若佛子。無慈孝故肆意殺他物命。充我肥甘。乃不知而殺而食之物。愛命同於我之愛命也。梵網云。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痛為勸戒。云何不信。若此生不戒殺而肆殺業。如預置利刀。亦殺自己未來法身。非但故身及父母也。君不見。刀頭血滴滴。從法身中流出。口裏肉塊塊。向報體上割來。且道喫的是。不喫的是。
解曰。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
【箋】此梵網七逆之罪。不通懺悔也。諸佛。即十方諸佛。聖人。即菩薩羅漢等。師僧。乃法身父母。及生身父母。皆當終身奉事。孝順無違。且不得逆於聲色。豈忍加害。故不通懺悔。
下至蜎飛蠕動。微細昆蟲。但有命者。不得故殺。
【箋】蜎飛。空類化生。蠕動。濕類化生。昆蟲。諸蟲總名。言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故不可傷殺也。有曰昆蟲。[民/虫]也。江南有吐蚊之鳥。塞北有蚊母之草。南中有產蚊之木。一名白鳥。
爾雅。顛。蚊母鳥也。
或自殺或教他殺。或見殺隨喜。廣如律中。文繁不錄。
【箋】自殺者。身心所造殺業也。教他者。自不行殺。使他行殺。即心口殺業也。讚嘆者。謂彼不行殺。由我贊嘆成殺業也。隨喜者。謂見他行殺。即從順以悅其意。即意地殺業也。
戒疏。殺心為因。助成為緣。造作為業。然其所殺。有親有疎。治罪有輕有重。故犯上。則同七逆。千佛不通懺悔。犯下。微細等。或通懺悔。亦由世律。為主為從也。廣如律者。謂殺業微細。而戒相千條。所以雲棲尚未全錄。總之殺機起於一念。尋常善自護持。
發隱。但有生氣。且不忍殺。如結草護戒。折柳諫君。況有命者乎。
諸經集要。有富長者惟一子。娶方七日。墮樹而死。長者問佛。佛言昔有一兒挾弓射雀。傍有三人。曰。汝若中雀。乃世間健兒。兒即射中雀墮樹。三人歡喜而去。此兒乃射雀之人。今日父母妻。乃前世喜助射雀之人也。今世會集涕泣。以見殺助喜之報。
經載冬月生虱。取放竹筒中。煖以綿絮。養以膩物。恐其饑凍而死也。
【箋】涅槃。釋迦昔為白虱。提婆達多為黑蚤。同處比丘褲中。比丘愍之。謂曰。吾入定時。勿嚙我血肉。出定時隨意食之。時比丘入定。白虱受教。黑虱不聽。復嚙之。比丘嗔發。將火焚褲。黑蚤跳去。白虱受殃。佛曰。我不獨一生受提婆達多之害矣。
四分律。有老病比丘拾虱棄地。佛言不爾。應以器盛綿。拾著中。若虱走出。應作竹筒盛之。隨其寒暑。加以膩物。而將養之。
正鋒。虱之嚙人。固不可忍。當於春暖之時。送之草樹間。令彼謀活。然冬月寒凍。送之草間。即死。故佛置竹筒以安之。諸方講至此。不過虗說余謹遵佛制。作虱筒式。要使學者佩之。序曰。虱者。本名俗呼半風。以美稱之。字曰丹鴻。有夫有婦。子孫繁叢。春暖常遊相鬚。而經御覽。歲寒曾赴客劒。以報恩功。未能學查道。藏垢而不棄衣外。亦將訪江泌。褁綿以置壁中。儒者尚然。釋門安可不置斯筒。銘曰。古人捫虱。而談天下。我獨無捫。談且不暇。嗟爾微形。生長變化。唼人血肉。不捨晝夜。血肉所生。父母遺愛。若專爾供。孝行不逮。爾家安甜。彼常不寐。人瘦爾肥。情理何在。以慈毀身。失殺犯戒。彼此無傷。別營世界。垢膩可飡。絮綿可佩。蠢蠢天地。逍遙無礙。
鄭棨傳記。無畏三藏。飲酒食肉。言行麤易。律師不說。常令宿於戶外。律師中夜。捫虱投床下。無畏即呼曰。撲殺佛子。律師異之。
。酉陽雜爼。取病者虱子。病人前可以卜病。虱行向病者則生。背則死。
國老閑談。查道。性淳古。少寓狼山寺。躬辦薪水。以給僧眾。衲衣不洗濯蝨。後仕至龍圖閣侍制。魏生禁殺錄。薛暠。性慈戒殺。即微蝨亦不害之。一夕夢被上虱甚多。漸變寸許。虱謂暠曰。受君之貺。非一日。今君有難。正吾儕救命之秋。遂列行。被上有絲血痕。橫廣尺餘。乃死虱也。暠惜久之。不知其故。蓋是夜。有刺客來害暠。其人有利劒。見血立死是夜其人劒下見血。以為死。報其主歡甚。明日瞰之無恙。訪得虱事。始知其夢。
淮南子。湯沐具而蟣虱相弔。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別也。韓昭俟搔庠而亡一虱。求之甚急。左右因取其蚤虱殺之。昭侯以察左右不誠也。
乃至濾水。覆燈。不畜猫狸等。皆慈悲之道也。
【箋】濾水者。謂水中有微細蟲。食水即飡其肉。故作囊。濾過方用。即梵網十八種物之一也。覆燈。恐飛蟲投火。故作籠覆於燈外。
律。波離瑟吒護生草。一切眾生除煩惱。凡燃燈時。驀拈一莖草。默念七遍。一切飛蟲不投燈上。
筆飡。雲棲與雪嶠談次。雲曰。昨夜鼠咬牀頭唧唧聲。分明講演華嚴八十一卷經。嶠曰。忽遇猫來時如何。雲曰。走却法師。留下經案。
孟子。有率獸而食人句。畜猫狸。猶率猫而捕鼠也。
微類尚然。大者可知矣。今人不能如是行慈復加傷害可乎。
【箋】微類佛性。如焦螟巢於蚊睫。自道土曠人稀。相逢者少。乃不知蛤蜊觀音。薄荷祖師。一時落節。誰管淳于為螘。莊周為蝶。咦虗空釘楔。
徵。律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昔世尊成道。商怨終舒於鐵杙。陀夷證聖。羊瞋卒洩於兇銘。
水懺云。業報至時。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惟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是以火頭索報於隱峰。翻微濟拔。野雉求償於法喜。為神所喝。兩者同歟否歟。
訓。譬加巨石梗塞陂池。有大力者。推墮此石。令彼陂池。與昔無異。懺力滅罪。亦復如是。若業力大。懺力微。如令嬰兒推轉巨石。終不得動。若以殷重心懺除罪業。懺力過於業力。業自消滅。無有遺餘。故云。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償宿債。
徵。佛與尊者豈云不了。而見酬償耶。
訓。所云了者。隨犯隨懺。罪性既空。冤對何有。若現生未得懺滅。怨結終存。故雖成道證聖。終不得免。但重報輕受。所謂將頭臨白刃。一似斬春風。斯則異於凡夫耳。
徵。律言誤殺無害心者。不犯。據朝野僉。載梁武帝。素敬信榼頭師。時遣使召之。帝方與人下[其/水]。欲殺一段。聲曰殺却。使遂斬師。帝[其/水]罷。喚師。使言尚者陛下令臣殺却也。帝問。師臨終有何言。使曰。師云。貧道前劫為沙彌時。以鍬剗地。誤斷一曲[(乏-之+虫)*善]。今帝是也。此報固宜。由是觀之。則誤殺仍以誤償。何云不犯乎。
訓。沙門掘土墾田。私營口腹。謂之邪命自活。律所不許。若實緣供眾。念佛持呪。口不暫停。憂傷物命。慈弗內缺。雖加害於物。而物無怨心。則誤殺無犯。苟漠然無矜憫之心。或小有觸忤。而忿戾滋起。酬償實所不免。葢讎嫉之來。不緣事感。凶咎所集。匪由形求。惟在心耳。乃至行步掃除。且不視地。夏月燃燈。尠加籠罩。動搖竹樹。失憶傾巢。畜養雞猫。恣心啄噬。牽拽木石。念無防護。瀉湯地上。瀰滿蟻穴。斫燒腐柴。倦於揀視。浣濯衣被。忘拾蟣蝨。水中有蟲。濾囊弗具。如此類者。世人據跡而論。咸云誤傷。而報同故殺。復何疑哉。
故經云(即沙彌經)施恩濟乏。使其得安。
【箋】釋迦佛。投厓飼虎。割肉餵鷹。
若見殺者。當起慈心。噫。可不戒歟。
【箋】菩薩見殺一切眾生。即贖其命。謂之施恩。見貧乏者。以財賑濟。謂之濟乏。或不能施。識當起慈心。默念呪護。令脫苦惱。往生善道。使其得安。
維摩注。施有三種。一。財施。二。心施。三。法施。以財施人。名布施。慈心與樂。名心施。說法利人。名法施。見殺起慈。惻隱之心也。謂力雖不能救。當起慈心憐念也。
未曾有經。天帝。問野干曰。施食法食。有何功德。答曰。布施飲食。濟一日之命。施珍寶財物。濟一世之乏增益繫縛。說法教化。名為法食。能令眾生。出世間道。
施食獲五福報經。一。施命。謂七日不得食則死。以食施之。即謂施命。其施命者。得世長壽。財富無量報。二。施色。謂人不食。顏色憔悴。以食施之。即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見歡喜報。三。施力。謂人不食。身羸力弱。以食施之。即為施力。其施力者。得世世多力。終無耗減報。四。施安。謂人不得食。心愁身危。不自安穩。以食施之。即謂施安。其施安者。世世安穩。不遇災患報。五。施辯。謂人不得食。困不能言。以食施之。即為施辯。其施辯者。辯慧通達。聞者喜悅報。
釋論。持戒為皮。禪定為血。智慧為骨。微妙善心為髓。為他說戒。能遮罪修福。無相最上。非持非犯。尸波羅蜜者。是施己皮也。說諸禪定。神通變化。不起滅定。是施己骨也。檀忍等應。是施己肉也。說甚深法相。諸佛行處。不一不二。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微妙中道者。是施己髓也。
大丈夫論。財施。人道中有。法施大悲中有。財施除眾生身苦。法施除眾生心苦。
淮南子。令人放燒。或操火益之。或接火益之。兩者。皆未有功。而怨德相去遠矣。若見漁獵網捕生靈。力不能救。當起慈心默念。寶勝如來名號。生靈即得解脫。
論。睠彼往哲風規。聳峻邁越。凡俗難以計量。如駕山之患不除。委身弗惜。
【箋】高僧傳。彭城駕山多虎患。釋曇稱告村人曰。虎若食我。災必當消。即夜坐草中祝曰。我以身充汝饑渴。令汝從今息怨害意。常來得無上法食。村人苦諫不息。泣拜而去。至四更聞虎噉稱。村人逐至南山。瞰身都盡。惟有頭存。因葬而起塔。後虎遂息。
安周之倉未發。割肉是甘。
【箋】高僧傳。涼土饑。道進從王安周乞賑。國蓄稍竭。進即自割身。以飼餓者。舉國聞之。號呌奔赴。王乃舉之還宮。發庫廩以濟貧民。明晨師乃絕。闍維七日始盡。唯舌後灰。
良由憫惻情深。惟覺羣生可貴。乃若沙彌之名。既以息慈為義。息則禁戒堅持。內嚴己行。慈則悲心普潤。外衛他生。豈謂矜全之情熾。嚴行之心微矣。安存之慮深。衛生之恩薄矣。觀夫失珠忍苦。患切刲鸚。
【箋】雜譬喻經。外國有沙門。行乞到買珠家。其家為設食。時有大珠。價值億數。主人持置沙門邊。時有鸚鵡便出吞之。主不見珠。問沙門。門言。我不取。復問有他人耶。曰無。主嗔曰。既無他人。珠今何在。便撾沙門。血流於地。鸚鵡飲血。與杖相遇。鸚鵡即死。主復舉手。門止之曰。鸚鵡吞之。主乃破鸚得珠。謂沙門曰。何不早說。門曰。我持佛戒。不得殺生。我若說之。恐殺鸚鵡。卿撾我死。我終不說。鸚鵡既死。我今說之。主人聞已。剋責悔謝。
伏地待終。念傷斷草。
【箋】大莊嚴論。有諸比丘。曠野中行。為賊劫掠。剝脫衣裳。懼比丘往告聚落。盡欲殺之。內一賊云。比丘之法。不得傷草。以草繫之。彼畏傷故。終不能往。即以草縛捨之而去。諸比丘為日所炙。蚊蝱唼嬈。不敢動轉。恐傷草命。唯當護戒。時有國王[狂-王+田]獵。見而解縛。贊歎歸命。
以及罷汲而全折翅之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