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47900000103

第103章

二有十種決定解。於諸善行。起決定勝解故也。一樂勝善。二樂異嚴三樂廣大。四樂甚深。五樂普遍。六堪受加持。七樂慈忍。八明了業果。九隨應現通。十受記莂。

三有十種決定解知諸世界者。既內心解了決定故。亦知外器互入無礙也。於中。一知多入一。二知一入多。三知一佛華座遍諸剎。四知諸剎如空。五知諸剎具佛嚴。六知諸剎菩薩滿。七知諸剎入一毛孔。八知諸利入一眾生身。九知一樹王一道場遍諸剎。十知一音遍諸剎皆令物解了。

第二有十種決定解知眾生界。晉名入眾生性下三十句。明慈悲勤脩中。初十明無緣悲深解物性故。名決定解知眾生界之者性也。謂即無性。於中。一知物性以無實為性。二諸性入一身。三知諸染之性入淨因身。四知諸染之性入本淨性。五知一染身入諸染之性。六知諸染之性堪佛法器。七知諸染之性能隨根欲現釋梵身。八知諸染之性能隨現二乘身。九知諸染之性能隨現菩薩身。十知諸染之性現如來身。

二有十種習氣者。解染淨人法之實性積行慣習氣分故也。於中。初二自利。謂習大心故。習諸善行故。三化利他故。四自曾慣觀察故。五曾數於淨剎中受身故。六慣多脩施等故。七慣多發願故。八慣淨三輪。九慣數思惟一性之法。十於諸境界各別慣習故。

三有十種取者。前明慣習氣分。今顯前彼增故。此慣習之智。於境增明顯了。如緣生中愛增名取故。晉名熾燃。熾燃即是增盛之義。於中。初二攝生嚴土。次二依緣成善。次二悲慈。次一亡相。次一示相。次一得無所得智。後一總結。於諸法取由慧。於境分明照了故。三有十種脩下三十句。明悲智圓滿行。於中。初十修者。脩行各至究竟故。晉名趣者。所趣向處。與所至。略同也。於中。初一諸度亡相。二持犯學所。三決擇。四所詮境。五能詮教。六治淨。七現通。八策進。九成佛。十說法。二有十種成就者。令諸佛法悉圓滿故。晉云為事。於中。初二依人教。次二信法迴向。次二知境界。次二念理遠耶。後二念佛求智。三有十種退失佛法應當遠離者。既於佛法。悉令圓滿。便能脩道。在勝不退故也。於中。初四失利他行。後六失自利行。勸令遠離。

下第三有十種離生道下九十句。明四地已上至七地來出世間行。於中分三。初三十句因行體廣。二從十種大丈夫名號下二十句。明行用殊勝。三從十種無量道下三十句。顯行德成就。

初中。初離生道者。離過患故。謂見等惑未調。如生食在腹。惱亂故。對治道起已。惑滅心柔。名離生。離生即道。名離生道。或是見道。見道之離生。依主也。今此中。非唯離惑之離。亦有離慧等。緣用之生澀故。總名離生。於中。一真俗雙緣純熟故。二自他見離俱時成就故。三不念不著俱時故。四起過復在中熟故。五離惑與惑者居故。六離欲與欲者居故。七樂靜與眷屬居故。八離界繫業而現死此生彼故。九不染世不斷世故。十得果不捨因行故。

二有十種決定法者。由離生強澀剛等。得決定當成故也。於中。初五自分。後五勝進。前中一生佛種中。二住佛境界。三知所應作。四住亡相。五預佛會。後中。一顯佛種性。二住佛力。三入佛所證法。四與諸佛同一身。五與諸佛同止。

三有十種出生佛法道者。於法決定故。能從緣出生聖道故也。於中。初二順人信法。次二願善不虗。忍謂勝解。次二時處廣長。次二悲增及慈等念遍空界。後二本行堅樂發心。

第二有十大丈夫名號下二十句。顯行用殊勝中。初十以實德內充喜名外著故云也。菩提是所求果法。薩埵是能求有情。於中。初一通約所求能求以立名。後九唯依能求以標稱。就後九中。一簡非小宗菩薩。二首故。三尊故。四尊極故。五超下故。六上極故。七知十力故。八無近偶故。九心言到故。又喻伽第四十六云。一切菩薩。隨德假名。有十六種。所謂名為菩提薩埵摩訶薩埵。乃至十六名為法師。顯揚第八莊嚴十二。皆同此說。然莊嚴云。此十六種。皆名依義立。一切菩薩總有此名。又商主天子經。有義名。一於菩提分住持入故。故名菩薩。二入大乘故。滿大智故。故名摩訶薩。三不可求法智德入故。故名最勝薩埵。四不與煩惱共住。為諸眾生滅煩惱故。發精進故。故名淨薩埵。五令諸眾生行淨道故。故名遊淨薩埵。

二有十種道者。既名德稱實。乃成菩提之道。道即因行故也。於中十句。約增數以辨。初句有三義。一約行本。以菩提心為菩薩萬行本故。二約願力。謂願得佛果一平等智境。如初地第十願云。以一三菩提。知一切法界。即涅槃相。梵本中云。以一正覺智。普證一切法界故。三約無儔伴。大悲行故。如上文云。唯我一人志獨無侶。是也。二中是二智德。然有兩說。一云正體智。名真實智。緣實境故。即此出生。是也。從此出生後得智故。二後所得智。名為方便。善巧方便化眾生故。一云正體後得名為真實。能緣真俗二實境故。加行智名為方便。由能引生正體智故。此即正助二智行也。三約三空定。出三界行。故道也。四約四行除四障故。一業障。二嫉妬障。三謗法障。四樂世障。亦是異求障。大智度云。行是悔過等四行。疾至阿[鞥-合+(白-日+田)]跋地故。五約五根。六約六通。七約七念。於六念上加念眾生。是大悲心也。八約八正道。九次第定者。並是菩薩寂用脩。又行行始從初定。乃至想受滅定。聖者依此。次第起諸功德。二利定法。故名也。

於中。初云離欲恚害等者。謂此中覺觀。即是菩薩無分別淨覺。對治欲界恚害等。顯此地有覺觀故。云說無礙也。二滅除覺觀等者。謂前定能治覺觀。為此內淨所治。內淨即捨念正知。由此對治前覺觀故。令不發生眼耳身三麤動之識。此中雖無麤動分別。然以無分別智覺觀為說因也。三捨離喜愛者。愛亦名樂。此喜樂是前地利益支。乃是此地所治。由以此中捨念正知。治彼令離故。捨離喜樂受。無所受相應故。一切佛心喜也。四離世間樂等者。世間極樂唯第三禪。然是變異有易耶故。今此以捨念清淨。為此能治。治前地所有樂受。為得清淨不苦不樂故。云離也。隨順出世樂者。謂寂滅法樂也。第五無邊處定者。瑜伽三十三婆沙八十四等大同此說。云但由加行。而立此名。謂初業者。先應思惟樹舍等上諸空空相。後以假想勝解觀察照了無邊空相。由此加行。起初無邊定。故。說此名空無邊處。復次法爾初解脫色故。地名空無邊處。從定出為起相似空想現前。曾聞苾芻出定已。便兩手捫摸虗空。有聞者言。汝何所覓。答曰。我覓自身。彼言汝身即在林上。如何餘處覓耶。從此出已起虗空想。此想即是定之等流故。名空無邊處。第六識無邊處者。婆沙云。但由加行而立此名。謂初業者。無應思惟清淨眼等六種識相。取此相已。假想勝解脫觀照了無邊識相。以先思此加行故。展轉引起第二無邊空故。名識無邊處。復次依等流故。說此定。名識無邊處。謂瑜伽師。從此定出。必起相似識想現前。謂於識相歡悅而住故。第七無所有處者。婆沙云。問何故名為無所有處。答此中無我無所故。問一切地中。無我我所。何獨此名無所有處。答無有餘地能令我執及我所執羸劣穿薄勢力減少如此地者。故此獨名也。乃至廣說。第八非想非非想處。答此地中無。明了想相。亦無無想相故。名非想非非想處。無明了想相者。非如七地有想定故。無想相者。非如無想及滅定故。由此地想闇鈍羸劣不明了不決定。故名也第九滅盡定者。此有二種。一依權教大乘。二依實教大乘。前中定加行以止息想作意。為先滅不恒行諸心心法及第七識染汙一分。由此止息身心勞逼。安和名定。又由偏厭受想滅故。亦名想受滅定。依非想地微微心時厭心種上。假立非實。又得人多少等諸門分別。廣說如章。後教中加行。以悲智利樂一切有請作意。為先滅恒不恒行諸心心法。然不滅盡。無分別心為佛事。未曾暫息。菩薩從現前地已去。能入此定。以其初得無生忍故。至遠行地。能念念入出。然不作證。住此定時。隨心住劫。至不可說不可說身不變異。雖於有無悉無所作。而能成辨諸菩薩事。所謂恒不捨離一切眾生。教化調伏。未曾失時。神通變化無有休息。譬如光影普現一切。而於三昧。寂然不動。乃至廣說。十力道中知欲樂。先知後為說法現身等。餘並可知。

第三有十種無量道下四十句。明行德成就於中二。先標列四名。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道下。依標名顯。

初中。一事空。二理事無礙。三正報。四依報。五劫量。六語法。後四是佛三業力。謂十力一切智智者。通根本後得。

二助道者。以前門十道並為菩薩道所依緣故。前所緣既廣大無際等故。合顯能依六爾。故皆言如也。

三脩道者。對緣脩行故。初三別約三無性脩。一無相觀中不見所執法來去相。二於無生觀中。不見染分可滅淨分可增。以無生理實故。三於無性性觀中。不見前二性為有。不見為無。又真如相非有。體非無。上約正體智。四約後得智中。別就依他性。以成脩行。觀唯識如幻等。成不顛倒行。五作三空觀。不離三界。為欲處中長善根故。六於教法不著。七於理法恒沙功德不壞。八於真體平等。九起行勇猛。十於佛德平等不疑。

四莊嚴道者。謂脩行互相發起為莊嚴故也。於中。初五自行無際。一在亂常定。次二處小常大。次二在欲行禪。次三隨有攝化。一化行樂世。二化耶道。三化犯戒救苦。九自行成滿。於中三。初得法滿。二為一切眾生下巧便示現。三何以故下釋成善巧。十因圓果滿。於中三。先因圓得果。二而亦不斷下。明得果不捨因。三何以故下釋成行相。可知。

下第四從十足下二百門。明八地已上報德純熟行。於中分五。初二十句明手足外用。二從十腹下三十句。明內德盈滿行。三從十莊嚴下二十句。外用脩行。四從十頭下七十句。明六根業用行。五從十行下六十句。明四威儀動止行。

就初中。十足行用進涉表其脚足。從下為初。是故先辨。於中。初二約行。一戒一進。次二約通。一總二別。次二約心。一願一誓。次二約法。一教一聞。後二約德。一說一行。

二有十手者。行用取與表其身手。於中。初四自行。一取。二與。三敬。四養。次四利他。一除疑惑。二拔欲泥。三濟四流。四授正法。後二行滿。一除惑病。二破無明。

第二有十腹下三十句。內德盈滿中。初腹者。含容一切淨法故喻名也。於中。初三約戒淨。一離諂。二離偽。三離佞。次一離貪。次一離癡。次一離垢穢。次一觀法味。次一觀離作性。次一樂善行立。次一離有無見。後一一念包容法界。

二有十藏者。前總明腹。今別顯藏。其猶五藏故。次明爾。此亦取其攝藏之義。於中。初六下攝眾生。後四上攝佛果。前中。初三總攝。一授解。二令行。三成德入不退法輪故。後三別攝。三聚眾生信根已定者。赴感同時不增減。於一念令其成就。未決定者使信心相續堅固不退。於耶定者。起悲為作未來生信因緣。涅槃眾生。雖無菩提之心。法聲光明入毛孔故。而能為作菩提因緣。後四上攝中。一攝佛十力。二攝四無畏。三攝不共法。四攝佛了知四種境智。

三有十念者。道通顯腹內諸藏。今別明心藏為最勝故。於中。初二攝善心。一勤策心。二滅惡心。一摧耶。一除惑。次二成行心堅。一不退。一無著。上六自行。次二攝生心。一令悟。一慈救等。大梵住心者。梵住即是四無量也。後二成德心。一深定。一告相。梵本云。室利[革*未]搓相。

第三從十種被甲下二十句。明身持甲仗。初十句被身以甲。防敵傷故。表慈悲等以自防護不令惑賊傷害。於中。初二慈悲甲。次二被願求甲。次三被攝生甲。後三被攝德甲。二有十種器仗者。兵刃通稱表施戒等用摧慳等。於中。初五順仗破垢。次三違仗破垢。如用賊器仗還以害賊。後二成德建功仗可知。

第四有十種首下七十句。明六根業用行。先明首者。以身之上故。於中。初一斷德。次一敬德。次一解德。次一福德。次一悲德。次一尊德。後四智慧德。

二有十眼者。行德淨勝照了所緣故。同眼也。於中。初五名同權教。大乘體用全別。如別章。後五中智眼分別事法無礙眼者。見理事無礙法界故。一切智眼者。見帝網境界故。餘可知。

三有十耳者。初二聞順遠音。離於愛恚。次二捨小欣大。次二愍虗苦離妄樂。次二德圓行。後二了俗皆真。

四有十種鼻者。領嗅行香依鼻增故云也。於中。初四聞香體不隨境轉。次三非但不隨境轉。乃復善了知。知身及資具等并轉。知彼惑者此道力也。知有頂香者。此香准此類菩薩聞也。後三各隨所益。一令小住佛智。二令因入果地。三無障礙願香得果不捨因行。

五有十種舌者。明語業自在。依之增善根故也。於中。初五約辨說顯德。後五約順用顯德。

六有十身者。明身業自在應物現形故。於中。初三現凡夫。次五現三乘身。後二現體用身一用一體。

七有十種意者。明意業自在。於中。一福。二信。三解。四知樂。五不離。六離塵。七應時。八釋處。九調伏。十無我我所。

第五有十種行下六十門。明四威儀動止行中。初十行者。謂發動遊行故。於中。初二能聞能說。次一自調。次二化物。二界各一故。次一成慧。次二化物供養。後二得果存因行。一涅槃即生死故。故不斷生死是涅槃行。一佛功德滿仍不捨菩薩行。

同类推荐
  • 念佛三昧宝王论

    念佛三昧宝王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Life and Letters

    The Life and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rayers Written At Vailima

    Prayers Written At Vailim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六道伽陀经

    佛说六道伽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天武战圣

    天武战圣

    神秘吊坠中隐藏着无上仙法,融入少年身体凤凰涅槃,金蛇化龙少年自泥泞中崛起,从此踏出一条堂皇大道放不下的执念,支撑他冲进死亡与毁灭的战场屠戮深渊,踏遍九州,鏖战群雄终有一日他驻足而望,茫茫不见敌手原来,曾经的巍峨山峰,已经踩在脚下!
  • 一玺明静

    一玺明静

    这是属于阿玺和明静的故事。他们从小是青梅竹马可却因为种种原因阿玺离开了明静。十多年过去了。明静再次遇见易烊千玺,两人该如何面对?
  • 女权至上之相恋第三眼

    女权至上之相恋第三眼

    “我要去一个不一样的空间生活!”当她对着天空大喊时,她真的花了双眸!为什么这里的人都男不男女不女的,那个男人竟然长着三只眼,拍西游记吗?男人也会生孩子?那不是高科技吗?这些男人都想生孩子,当我是机器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回高三

    重回高三

    毕了业交了首付,新家里的床还没暖热,夏今就莫名其妙的挂了。一觉醒来回到八年前,身高一米六八,体重……不说也罢。理化生依旧抓瞎,重要的是还有八个月就要高考了。夏今表示不怕:重活一次,好歹也开着外挂,她的目标考上清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问生价

    问生价

    杀业、罪恶、冤孽、不屈......包含着对万千大世界无尽的憎恨,少年逐步踏上自己的修罗之路。生命的价值?别开玩笑了,你的小命能有多少价值。存在的本身,可就是为了被毁灭!
  •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是每个青年人的梦想,但是当真正要开始的时候,却往往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创业,有太多“迷思”困扰大家。《MBA教不了的创富课:我在30岁之前赚到1000万的经验谈》凝结了作者老雕在30岁之前赚到1000万元的成功之道。语言锐利、诙谐,直达商业本质。它告诉年轻人必须具备创业的激情,以及如下的经验:1000万元是比较靠谱的初次创业目标;打游击时,必须存着“建立根据地”的心态和嗅觉;草创时宜专制,壮大后宜开明。战略上宜专制,战术上宜开明;要拿着“批判的眼光”去听课、读书!否则“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真实的创富过程,琐碎、枯燥、乏味、重复……
  • 邪道子

    邪道子

    你见过地心引力的反作用力么?他见过。你相信霉运可以转化为幸运么?他相信。他,一个被人称之为扫把星的少年,在决定跳崖的一刻,命运却发生了奇迹般的转折。“他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可以打败修真者。”“他什么都不行,但是他可以笑傲三界,将无数强者玩弄于股掌之下。”仙魔劫难,谁主沉浮?紫金星耀,且看他万剑笑苍穹!!!
  • 思想大师谈天才的激情(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思想大师谈天才的激情(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讲述了人生不仅仅是活着、爱是种理性、生命的召唤、人生的意义、真正的幸福、人的品质、关于罪恶、论经验、论哲理、论青春、论友谊、论爱情等等。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