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47900000039

第39章

第九觀僧十事。破中前八約名體破。後二約德用破。前中敘四向及果。諸說雖異。大意略同雜集婆沙。恐繁不述。今依瑜伽聲聞地。略顯其相。約般若以會觀。謂意無所入。名入流等。於中。先約名。後約體。前中初預流向者。謂見道位有二種。一真見道。謂世第一法無間。彼惑滅增上。引無分別智生。絕諸戲論。證人無我。所顯真性。依出世智也。二相見道。謂由前證真如已。欲差別說自所證處。即復擬議。彼真見道。作十六種。謂苦法忍。乃至道類智。總斷見道所斷一百一十二根本煩惱。謂迷欲界四諦。各十隨眠。色無色界各三十六。各除嗔故。此前十五心。皆為趣向所求果故。名之為向。徵破云。真見道中。絕諸戲論。不可名言。何有向邪。相見道中所斷迷諦惑之品數。皆是擬議。非如實故。亦無有向。又能所斷相對。及前後相望。皆從緣合。無一獨立。故無一法名為向者。既無有向。以誰為僧。既無有僧。梵行何託。二云預流果者。謂第十六心道類智。緣道諦故。得預聖流。名為預流。道類智生。得預流果。入脩道也。徵破云。果不自果。因向成果。向既不立。果何有邪。有因道類智生方制此果。又能所斷等眾緣合故。立此果名。故非有也。果既非有。說誰為僧。既無有僧。梵行何寄而得立邪。三云一來向者。謂脩道中已斷欲界五品煩惱。安住彼道。即第六品無[得-彳]道。二義徵破。一斷惑五品合共成故。二住第六品無[得-彳]道。相望成故。結破如前。四云一來果者。謂已斷欲第六品惑安住彼道。即第六品解脫道。二義徵破。一約能所因故。二約能所住道。緣成離作。無有此果。結如前說。五云不還向者。謂脩道中已斷欲界七八品惑安住彼道。即第九品無[得-彳]道。二義徵破。准前向中。結亦准之。六云不還果者。謂於脩道已斷欲界第九品惑。安住勝道。即第九品解脫道。二義徵破。准前果中。結亦准之。云阿羅漢向者。謂前不還果中有五人。一中般。二生般。三有行般。四無行般。五阿羅漢向。斷色界并有頂地前八品惑盡。及第九品無[得-彳]道。皆名阿羅漢向。能所斷惑。及能所住道。二義徵破。准前可知。結亦准前。五人具釋。如雜集第十三說。八云阿羅漢果者。此有二種。一盡智。二無生智。謂有頂地第九品解脫道。有此二智。乃至未般無餘涅槃已來。所有無漏聖慧。皆名阿羅漢果。斷惑住道。二義徵破。亦並准前。阿羅漢既非有。誰名為僧。僧既無矣。戒依誰有。戒既不有。梵行何從。上來約名破訖。

二約體破者。謂有為無為二種果體。無為體者。謂初預流中。斷欲界四諦下見道惑盡。四品無為斷色無色界四諦下見道惑盡。四品無為。總有八品。向人七品。果人具八也。言有為者。取道類智俱生無漏五蘊二十九法。以為其體。謂善大地十種。即嗔。貪。無愧。信輕安。不放逸。不害。精進。捨等。通大地有十。謂想。欲。觸。慧。念。思解脫。憶。定。受等。覺觀心。五無表色四相及得也。二一來中無為體。向人斷欲脩五品惑。有五品無為。果人六品惑盡及各通。前見道八品。有十二十四等有為。同前二十九法。三不還中無為體向人斷欲脩七八二品。果人斷第九品惑盡。又各通前見道所斷。有十五十七品無為也。有為同前二十九法。四阿羅漢中無為體。向人斷四禪三空各九品脩惑盡。及有頂地前八品惑盡。果人斷第九品惑盡。并前總有一百四品無為也。有為體者。非想脩惑。向人第九品無[得-彳]道。果人第九品解脫道。數皆同前二十九法。俱生無漏五蘊為體。徵破云。向果所有有為無為為體。皆約數量。數量一一。誰是其體。若一是者。應待約餘。既待他。則無自。餘亦爾。推體既無。僧則非有。無僧故無戒。無戒故。無梵行。如是推無。方真梵行。

後二約德用。破中初云三明者。一宿命明。亦名宿住隨念智證明。通達解了前際法故。二天眼明。亦名死生智證明。通達解了後際法故。三漏盡明。亦名漏盡智證明。通達解了涅槃性故。如次對治過未現愚故。徵破云。慧對治愚。方名為明。此則明非明也。明無故無德。無德用。德用既無。將何為僧。僧既非有。依誰有戒。戒無故無梵行也。五云六通者。一神境智證。二天眼智證。三天耳智證。四他心智證。五宿住隨念智證。六漏盡智證。皆名通者。於自所緣。無倒了達。妙用無[得-彳]故。徵破云。於六通中。依慧。依境。或依等持。緣合成用。用無自體。假為立名。德用既無。將何為僧。僧既是無。從何有戒。戒既非有。梵行何憑也。上來九門約梵行疎所依緣。徵顯梵行訖。

自下第十據梵行親所依緣。徵顯梵行中二。初牒。後為壇場下徵破。於中十事。皆通聲聞菩薩戒緣。前八約受。後二據隨。前中初云壇場者。謂別結界二藏。各自有文。可知。二問清淨者。聲聞問十三難百遮等。菩薩問七逆等。三教威儀者。菩薩八萬。如梵網經說。聲聞三千如別行本及眾學等。四三說羯磨者。謂聲聞戒白四羯磨。受菩薩戒如善戒經及玄弉三藏所譯彌勒菩薩造菩薩受戒羯磨說。五和上者。聲聞戒。比丘為和上。菩薩戒。佛為和上。六阿闍梨者。聲聞有二。謂羯磨威儀也。菩薩戒唯一羯磨師。善戒云。大師者十方諸佛是。小師者我身是也。師有二種。一可見。二不可見。不可見者。十方諸佛菩薩僧是。可見者我是。今於可見不可見師邊。是人得菩薩戒。七剃髮八。著袈裟衣者。由是出家菩薩受戒故。後二隨戒內。初是四聖種中一也。後是離四五等邪命。四邪命。謂仰口。下口。方口。遣口活命故。五邪命。謂為利故。誑現奇特。為利故自說功德。為利故占相吉凶。高聲現威。望他敬畏。為利故講說經典。上來明對緣脩梵行觀訖。問上來十觀。為約受聲聞戒者起見破邪。為約受菩薩戒者起聲聞見破邪。若依前破。便乖本問亦違初答。若依後破僧謂中何故破四向果耶。

答此中大意。通前二種。所以者何。善戒經云。受菩薩戒。要先具前三戒。方得與授。問遮難中先問此事。廣如彼說。

自下第二辨成觀利益中二。初牒前推徵成觀。後如是觀察下正顯得益。前中二十一句分二。初十句牒成觀。後十一句牒推徵。前十句中分四。初三句明淨三輪觀。不取能持戒故。不著所污法故。不住戒法故。次戒三句明三世相盡觀。次兩句因果盡觀。作者受者不可得故。後兩句明法不至法觀。後牒推徵十一句中。初一總。後十別。別中分六。初一徵所從。次一徵所屬。次一徵體性。次一徵所由。次一徵有無。後五徵五蘊。後顯得益中十一句。初十別說。後一總結。前中初一句總。謂如是之言。牒前成觀推徵兩段文。即是答相。答相即是清淨梵行。言梵行法不可得者。即前十問一百事徵皆非梵行故。三世法空者。前依三世中求相盡故。二意無取著者。前離不取能持戒及脩行故。三心無障[得-彳]者。不住戒法故。四所行無二者。於一切所行境。皆照無性故。五方便自在者。善巧觀心常現前故。六受無相法者。於相盡言教深忍樂故。七觀無相法者。隨所見聞。皆觀無相故。八知佛法平等者。知佛自證此平等故。九由此梵行觀智。能具證得一切諸佛所證之法。後一句總結可知。上來自分行竟。

自下第二明勝進行者。此即勝進行中之勝進也。文中三。初標。次徵。後列。初中以自分已成。仍須更進故。曰復應進門不出三慧。故云脩習仰學智力。故依十法。二徵可知。三列中四。一列名十力名義。如前分別。二於如來下觀十力名義。諮問勝已成於聞慧。於中二。先聞。後依教觀境。前中一一力有無量義者。謂諸智境。後觀境聞中。謂眾生不知處非處等理起悲不捨。三思惟下成於思慧。四行無上業下成於脩慧。於中二。先標。後釋。標云行無上業者。佛以力智。度生為業。今此菩薩亦依佛智力。度所緣境故。不求果報者有二種。一由智。謂了因果如幻等故無所求。二由悲。謂見眾生迷淪。理合救度故。不求後報。釋云。了知境界等者。謂了所度生也。身緣集無我我所如幻。受如夢中領納境界。想取境相分齊如影。行雖如響暫相應用然速遷流。心雖變現種種境界。如變化人。自尚非實。況有所作。或此五喻不別配屬。通譬人法。上來總辨自分勝進行。答前云何得梵行情淨問訖。

自下第二答前從因至果問中二。先牒前起後。後一切佛法下正答前問。前中云能與如是觀相應者。指前十問觀察梵行。於諸法不二解者。即還是彼觀相應心。謂於一百事中。一一推徵悉無所有。差別見盡故。云不生二解。

後正答中三。先總標。次初發下別釋。後知一切下出因。初中云一切佛法者。謂若如前脩梵行。得佛果所有理智法故。疾得現前者。現論在即故。次別釋。云初發心等者。前云疾得菩提。未定何時為疾故。此別明初發心時。謂十住中初發心住。創得成位故。云初發心時。此約因脩法性位上下相即觀說。三出因中二。先正顯。謂以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故。離自心性更無別佛。乃至一切。後成就下結成。謂一切法既不離自心故。即是佛成就無師自然智。心外無他故。云不由他悟。上來二。初答得梵行清淨問。後答從菩薩位到菩提果問。雖兩段不同。總答問竟。上來有二。初正念天子問。後法慧菩薩答。兩段雖殊。共明一品經也。梵行品釋竟。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將釋此品。四門同前。

初釋名中二。先得名。後釋名。前中。按梵本。名初發心菩薩功德藏品。初者十住中第一住故。發心者。起三種心。增上脩諸行故。此即三發心中解行發心也。起信云。發心有三種。一信成就。二解行。三證。解行發心者。當知轉勝。以是菩薩從初正信已來於第一阿僧祇劫將欲滿故。於真如法中。深解現前。所脩離相。乃至廣說。順法性。脩諸波羅蜜。餘二發心。具說如彼。菩薩者。約位以顯人故。功德者。約人以顯德故。即此脩行力用圓滿饒益。己得在己故。藏者謂此菩薩。初發心中。蘊積無邊勝功德故。

後釋名者。初住之發心。依主釋。以此發心通三賢故。初發心之菩薩。初發心菩薩之功德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皆依主釋。

二來意中二義。一由前二品。明住自分勝進行。今此顯彼行之功德故來也。二由前品末云。初發心時。即得阿耨菩提。彼中雖有言。未釋其義。今此解彼。是故來也。

三宗趣者。以辨初發心具攝普真法界因果為宗。令種性菩薩皆增勇銳為趣。

四釋文中二。初長行。後爾時法慧下偈頌。前中二。初明此界所說。後如此娑婆下結通十方。前中四。一請段分。二法慧菩薩下解釋分。三爾時佛神力下現瑞分。四是時十方下證成分。

初中。何故天帝問者。在彼宮故。聞前所說。生疑念故。疑云。初心有幾功德。前說初心即得佛耶。

第二解釋分中三。初歎所問深難。二雖然下法喻廣顯。三發是心已下直就法說。

初中何不即辨。先且歎者。有二義故。一約說深玄理合先讚故。二欲令聞者用心異常故。文中十一句分二。初一總歎。言此義者。義謂境義。功德分量智所知故。甚深者。且理玄叵測。數廣難量。雖深非甚也。今乃即少而多。即事而理。深之至極。故曰甚深。後十句別難者。開總成別。皆帶總句。謂彼甚深功德之量。一非言說境故。二非生滅識所知故。三非妄想心能分別故。四非依次第門起信解境故。五非有所得境故。六非有無相行境故。七非有終極故。八非籌量境故。九非分量得故。十無路無門可趣可入故。或前總句為標。後別句為釋。釋是能成。標是所成。謂由十難顯甚深故。

第二法喻廣顯中。先牒前起後。後佛子假使下正顯。前中。云雖然者。牒前十句雖依身力難說等也。我常下起後。謂承佛力可得說也。

後正顯中有十一大喻。顯功德量。一供生及益喻。二者法多剎喻。三知劫成壞喻。四者他勝解喻。五者他諸根喻。六知欲樂喻。七者他方便喻。八者他心行喻。九者他業行喻。十者他煩惱喻。十一知供佛功德喻。

初中三。先校量顯勝。二何以故徵。三佛子一切下釋勝所由。初中有十重校量。初一廣說。餘九略顯。初中四。一舉廣事。二佛子於意下徵問。三天帝下答。四法慧下辨超過。初中有四事廣。一供具。謂一切樂具。二供田。謂阿僧剎中眾生。三供時。謂一劫。四利益。謂令修五戒。後九略顯中。供及供田並同。云一切樂具十阿僧剎中眾生。而供及益各別。謂百劫千劫百千劫億劫百億劫千億百千億那由他億百千那由億劫。此中數劫。次百千後。即對億者。以百千為百萬為億故。此百百變數名也。下並准知。益謂十善四禪四無量四無色定四果辟支果。

同类推荐
  • The Silver Box

    The Silver Bo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丹阳记

    丹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God The Invisible King

    God The Invisible K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Iphigenia at Aulis

    Iphigenia at Aul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效秘传

    医效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冤家路窄:恶魔未婚夫

    冤家路窄:恶魔未婚夫

    萝莉PK面瘫校草?家族相亲?靠,冤家路窄,竟然是指腹为婚的小两口?易飛阳,你这个混蛋,我要把你送到非洲去当难民!呵呵,木西,你就认命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本少爷要是去了非洲,你也得跟着去!呜呜,我不要跟易飛阳这个禽兽在同一个屋檐下!——木西可怜兮兮的眨巴着大眼睛。嘿嘿,我可是奉了木伯父的命令,好好的照顾你!——易飛阳在心里暗自贼笑。
  • 大修行时代

    大修行时代

    末法时代最后一名金丹修士,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之下自爆金丹,灵魂重生在了两千年后。两千年的时间,数场巨变让人类开始了科技与修行相结合的大修行时代,修行成了全民运动。为什么会出现末法时代?为什么修行会在两千年后成了普遍现象?一切尽在本书之中。书友建了个群22648975
  • 魔鬼妖怪的故事

    魔鬼妖怪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网游之一代传奇

    网游之一代传奇

    新书《暴枪》,豆豆流浪三年,无颜面对各位兄弟,再给豆豆一次机会吧!
  •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点人情世故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点人情世故

    20几岁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年代,而是女孩人生的交叉口,你该承担起你应负的工作压力,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你一定要明白:到了这个年龄,你已经不需要浪漫的童话故事,而需要童话故事背后的现实;你不再需要某个男人在自己耳边的海誓山盟,只需要他发自心底的对自己的呵护,给予自己的安全。你也不需要为了某个入而放弃自己的一生,就算是流行歌曲或电视剧里总会有这样一些美丽而痛苦的女人,但是你最好不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女人。其实,女孩的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自己的老公,一份让自己才智可以发挥的工作……
  • 神武极变

    神武极变

    杨上的灵魂携带着一滴水穿越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所有生灵皆天赋异能!其中,人族天生九魂,每一道魂都能融合一道灵兽之魂,从而可以变化为灵兽,获得灵兽的天赋异能,称之为‘变化之力’。变化成鸟,就可以飞上蓝天,变化成鱼,就可以遨游水底,变化成龙,就可以行云布雨在这个世界,武道才刚刚开始兴起。因为这滴水,杨上可以千变万化,因为这滴水,杨上可以血耀星空,因为这滴水,他的传奇之路就此展开……
  • 十六季光年

    十六季光年

    本书由如水的青涩、如画的执着、如风的洒脱、如光的绽放四个章节组成,前两章讲述作者在大学期间的青涩蜕变与做事的执着;后两章讲述旅行故事,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看看这个世界,将旅行作为自己的收获,和往后前行路上的扎实动力。
  • 甲骨、牙角及偶像的收藏艺术

    甲骨、牙角及偶像的收藏艺术

    甲骨,即龟甲兽骨旷但古玩中所讲的甲骨是特指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所出土的甲骨。它们之所以为收藏家、研究家所青睐,也并非是甲骨本身,而是在它们上面所刻画的各种符号——甲骨文。
  • 时光漫漫吾静待汝伴

    时光漫漫吾静待汝伴

    十年的等待,别离的伤痛。“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拥有你。”他失声痛哭,却无奈搂不住如风一般虚幻的她悲鸣响彻天空,他和她又何去何从?“晞,别了。”玻璃心再次破碎,残缺的爱支撑着他的等待。十年又十年,无数个春秋走过时光漫漫,吾静待汝伴
  • 商人经商手册

    商人经商手册

    本书精心浓缩了中国21个地方商人的性格特征、经商理念、经营风格,为你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