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47900000072

第72章

前中亦二。先觀有為過。後菩薩爾時下明起慈悲。前中虗妄者。觀內五蘊妄想常等不相似無故虗。此明所取非實常非我想慢事故。為此顯能取不真是妄是偽。謂於前虗相。妄取為我等。詐為誑惑等者。觀外六塵。謂世法盡壞故誑。此明所取不實。但是虗誑世法似續似。若有利而實速滅無可得。而言有者。但虗誑爾。世法牽引愚癡凡夫故詐。此顯能取迷真。謂由妄取。令彼世法隱虗詐實。令世貪取。誑惑愚夫者。總結內外不實。就人彰過。謂妄境引心名為誑。心迷前境稱為惑。於前有為內外之中各境為誑。心為惑。論文牒釋可知。凡夫者。依止彼正取我慢身。餘處有譯為異生。下明正起慈悲。於中悲者。憐愍彼眾生故。大者勝地前悲故。轉勝者不住道行勝故。慈者勝利益示現故。光明者救眾生方便知成就故。

後別辨中二。先牒前起後。後常求佛智慧下正顯。

前中云得如是智力。是牒前知有為過也。不捨等。是牒前慈悲轉勝也。

後正顯中。常求佛智慧者。是救一切眾生義。於中二。先明大悲觀。後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此諸眾生下。明大慈觀。

前中悲有二相。一觀苦因緣集。二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是念此諸凡夫下。明觀深重苦。

前中云觀一切有為行前際後際者。總觀先際因後際果也。知從下別觀也。別中先觀前際。後如前際下類顯後際。前中二。初觀流轉。後無我下顯無我我所。前中但言無明有愛者。顯流轉因。是凡非聖。理實亦有業等諸緣。何不說者。以無明與愛是發潤生之本。故偏舉爾。生者有三種眾生生。謂欲求。妄梵行求。有求等。此明先際果也。生死流轉者。是欲求眾生也。於諸蘊宅等者。是妄梵行求眾生。此是外道。非是小乘故。云妄也。言不能動出者。梵本云。無求出意增長苦聚者。是有求眾生。後顯無我中二。先四句明無我。後一句明無我所。前中初一句依總義立名。餘約別義云稱。總云無我者。謂諸蘊中推求假者不可得故。別中無壽者者。謂推求和合現存活者不可得故。無養育者者。謂推求許有我人假藉衣食得增長者不可得故。無更數取後趣身者者。謂推求數數往所諸趣無厭者不可得故。後一句明無我所者。謂我尚不可得。何況有我所。後類顯後際中。謂如前際以何因牒彼癡愛也。隨所有眾生牒前果故。隨所有苦行牒前無我。謂但有苦果及苦因行而本無我我所故。云後際亦如是。皆無所有虗妄者。苦果貪著者集因。斷盡者滅果。出離者道因也。若有若無皆如實知者。滅道真實故有也。苦集虗妄故無也。於此有無境。皆稱順而知。離顛倒也。

後明觀深重苦大悲者。謂無量世隨逐是深苦。種種苦事是重苦。初觀眾生可愍。後如是盡滅下牒前呵後。明種種苦。前中二。先明可愍。後有無數下顯可愍所由。云可愍者有二義。一受苦不知厭離。二於無所有中而生貪著故。云愚癡無智。後可愍所由。謂以無明癡故。受無數生死身。已今當滅者。是無量世隨逐苦也。後明受種種苦者。謂於苦不能生厭。已是可愍。況更造集令苦增長。機關苦事者喻顯。無實受苦者。如彼木人。隨生死流等者。集愛也。於諸蘊等者。愛樂苦蔭。違離滅道。不知憂畏等者。明有病苦因。四大乖違火熱水冷風輕地重。如四蛇同穴相違相螫。不能拔出等者。明具集因故。此有四句。一妄梵行求眾生不能拔出憍慢見箭。二欲求眾生受欲者不能亦滅貪恚癡火。三欲求眾生行惡行者不能破壞無明黑闇。謂為見少利。行大惡行。後受大苦。名為黑闇。其破壞兩字。梵本中除滅字。四有求眾生不能乾竭愛欲大海不求十力等者。遠離滅諦。謂大般涅槃故。入魔意等者。明離道諦失道緣故。於生死海等者。乖道因故。由不善尋伺淨出離故。上來二悲觀了。

後明大慈觀中二。初明愍物脩善。後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如是下明發願益生。

前中二。先牒苦眾生處在孤獨無救等明愍物。後我今下明脩善。前中十句。初一句總標其苦。餘九句別顯苦狀。一孤窮困迫者。有二義。一於彼逼迫中。無救拔故。二於已受未受苦中。無救扶故。又世間有眷屬財物能為救苦。若孤若貧即苦無救者。無救者無有能令脫煩惱故。無有令得大安隱故。三無依者。離善知識故。四無洲者。離寂靜思惟故。五無舍者。離聞正法故。(論經此句是第四句)六無導者。離善知正道者故。論經云無究竟者。謂離正見故。七無目者。彼障諸舊煩惱及客塵煩惱常起邪念不聞正法等故。八無明覆翳者。內雖先有無師自然智。然為黑闇纏裹不得顯現。後為物脩善中二。初牒前所為苦眾生。後脩行下正顯脩行。於中三。一正明脩行。二獨一下脩行勇志。不待儔伴。而獨救法界眾生。三以是下脩為所求。求中初令成人天因。後乃至下成涅槃因。畢竟清淨者。勝世間清淨故。得十力者。降魔怨故。得無礙智慧者。得勝聲聞辟支佛淨智故後明發願益生中二。初總。後皆為下別。前中謂牒前於苦無救眾生。菩薩以正觀察智迴自善根盡皆與之為救護故。後別中十一句。一救護者。拔一切苦惱故。此救護有十種。一利益者。住不善眾生令住善法故。二安樂者。住善法眾生令得樂果故。三哀愍者。住貧之眾生與一切資生具故。四成就者。住脩行多障礙眾生令得具足故。五解脫者。世間禁閉眾生令得出離故。六攝受者。令諸外道信解正法故。七離諸等者。住病苦及諸外緣所惱眾生皆令除斷故。(論經此句是第四句)八令普得等者。疑惑眾生善決定斷疑故。九令調伏等。已住決定眾生勸脩三學故。十令入般涅槃等者。已住三學眾生得涅槃故。上來初二句為救未來苦。餘句救現在亦救未來。上來總明不住道脩行勝竟。

自下第三大段。明不住道脩行勝果中。有四種勝。一攝功德勝。二名為無厭足者下脩行勝。三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勸脩下教化眾生勝。四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為利益下起隨順世間智緣。前二種勝是自利。是前所知法中智清淨果。初自分。後勝進。後二種勝是利他。是前勤方便果。初化他行。後化他智。

就初中。初三句。論作二釋。先配三慧。可知。次配二巧。謂初句總舉。二別知法。三別知義。亦是文義二持。以總攝別。是故論中名攝聞勝也。次二句明戒攝勝。初於微犯能悔。後能堅持不犯。前中雖為他舉過。以柔和故。能忍其辱。即生慚愧。悔責受罸。由此自罪滅故。自護也。令他得成無相覆故。護他也。後中由無微缺名堅心不捨也。下五句攝智勝。一因緣集智。謂由果因名是處。反此名非處。此治無因。又善因樂果惡因苦果名是處。反此名非處。此治倒因。達此之智。名為覺者。二證理智。謂理外分別名為魔事。證智能治名不隨他。三知義智。謂知正義非正義及正不正相雜。簡邪得正。名為隨慧。此曰知義。論云說教有斯差別。四神通智。能治邪歸令向正故。五化眾生智。謂隨所宜方便攝故。

第二脩行勝中。有十一種。一集福無厭故。二求慧不休故。三悲化無倦故。四為物勸脩涅槃行故。五勸求大菩提故。六莊嚴佛土行心具能化法所化生故。七勸脩正報相嚴行故。八勸脩佛三業作用因故。九敬法重人親近供養故。十不染三有樂生三有故。十一遠自利樂化生故。

第三教化眾生勝中有九段。初一總明四攝攝生。二示現下明同事應物。三演說下別顯愛語。四於菩提不知脩方便示脩菩薩行。五示佛果大用令樂脩因。六為欲求有。求者示世過患。令不樂求。七為小乘正梵行求不信大乘者。讚佛大智利生。八為外道無智邪梵行求者。示身通語業。令捨邪入正。九總結行成四句。一勤方便者結前四攝攝生。二心恒等為化眾生求佛勝力。三所作等所得福智皆不退失。四常勤等。彼所脩行。欲令增勝勤行也。

第四明隨順世智勝中二。先總。後所謂下別。別中七段。一文字等十種。二療病中五種。三文筆等八種。四國城等十六種。五金銀等藏八種。六日月等十種。七持戒行處禪定神通四無量四無色定等五種。總計有六十二。論攝為十句。一知經書等。二金石等。三治病等。四伎樂等。五日月等。六施戒等。此六正是隨世間智。七不惱事。八安生事。九哀愍令出。十令入佛法。此四結意。此與論經。次第前後。雖少有異。多分無別。但於義無違。會釋即得。不可改動其文。就前六中。初五是障治。後一是染治。以戒等離染故。就前中。初句內治四種障。一書治所作事中忘障取與等事中障也。聞法等中解障作不作等行業中障。一作不作者。善作惡不作。二於善於中。有已作未作。三於未作中隨時益生應作不應作。二經者論經名論。因論治邪見。以格量正理故。聲論治耎智。以解了文章聲字。生勝智故。三論經印者。印記分明不假守護故治彼障。又技藝當印。又是六藝等文章亦是聲論。四以數知多少算記其位令不生疑故治彼障。上總是因聲二論也。二金石等者。是工巧論能治貧也。三治病下是毉方論。病有三種。謂乾消等內四大不調相。鬼著等是外眾生相。蟲毒等通內外。亦四大草毒故亦眾生相是蛇毒故。此等或但成病。或令致死。故為因也。呪藥二種通別治也。四技樂等治憂惱障。國土等治不喜樂障。金銀等世間繫閇等障。五日月等能治報分過作惡因障。謂覩灾相脩善排惡。故說治也。曜等攝者。謂日月五星為七曜也。五星謂東方歲星等二十八宿。謂角亢等。日月五星於中宿故。論云入八業果者。一日。二月。三星。四宿。五鳥鳴。六地動。七夢吉凶。八身相休咎。身相者愛不愛果行故。謂由過去愛不愛果之因。令此世有好相惡相。六布施等是內明。是染對治有六句。一施治慳染。二戒治破戒染。三禪治貪欲染。四神通治邪歸染。五四無量心治妄行功德染。謂殺生祭祠求福名妄行功德。六四無色定治妄脩解脫染。謂有外道妄計。無色為解脫故。下明後四。此起世間智。有四種相。一諸不惱等是異障中無障。謂無捕獵等惱眾生障。二安眾生是與無過樂。不生罪故。名無過。三哀愍等發起清淨。雖令眾生無苦有樂。而著欲放逸。是故愍彼令離放逸。四令入等是所用清淨。謂雖不放逸。不求出道。是故令入佛法受用淨也。又釋此四句。從後向前。結前六句。謂此令入佛結前第六施戒。二哀愍等結前第五以示日等灾祥。令離放逸。三安眾生事結初四門以同與樂。四諸不惱眾生事。結前六中初三後二。以此五門。即五明所攝。能除闇障。俱能生智故。論釋前三句。超舉後二。其第四但為與樂。而非生智故。非此結。

自下第二明位果中。有調柔攝報願智等三果科。釋同前。能練中云。既出家已。又更聞法。得陀羅尼。為聞持法師者。此障非得義持。對後顯劣也。教智淨中云。以車渠摩瑩金器等者。喻依淨教增長智慧光明轉勝前地也。以方便慧思惟觀察。故慧轉勝。以方便智成就功德。故福轉勝。方便之言。皆是真俗合觀。而脩行故。即是不住道行勝報中。所作自在等者。由善五明故也。餘皆准前。

第三重頌分中。二十二頌分五。初五頌半頌前勝慢對治。於中初一頌頌前十平等。次一頌頌前道品。次一頌頌勝行為嚴喻。次一定等功德為身說法為師子吼。後一頌前初住地同念不退心。論名如道行。第二佛力所加下七頌。頌不住道行勝。於中。初二頌半頌所知中智清淨。後四頌半頌教化眾生勤方便。於中初三句頌總觀虗偽生慈悲二心。次一頌三句頌前悲中觀緣集苦。次一頌半頌觀深重苦。後半頌頌大悲觀。第三名為有念下五頌頌不住道脩行勝果。於中初一頌頌攝功德勝。次一頌頌脩行勝。次一頌頌教化眾生勝。後二頌頌起世智勝。第四如以下三頌半頌地果。初一頌半調柔。二次半頌頌攝報果。三後一頌半頌願智果。第五末後一頌結說究竟。難勝地了。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超级百变歌王

    超级百变歌王

    雒(luo)东辉重生了,重生到了一个平行世界。在这里,没有刘德华,没有李克勤,没有张学友,更没有陈奕迅。可以说在这里,前世所有的著名歌星都消失了。唯一有的便是他雒(luo)东辉。一个不入流的选秀歌手。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雒(luo)东辉拥有前世的记忆,以及一个神奇的大歌星系统。
  • 重生末世模式

    重生末世模式

    简历篇:中文名:尚萝--------身高:173---------体重:45公斤--------口头禅:等着看好戏吧------爱好:种菜虐小怪,升级护队友不良嗜好:喜欢直接爆头(听说被她杀过的丧尸没有一个有头的)经历篇:作为一个在末世成功挣扎了两年的人来说,被自己最信任的两个人:闺蜜和未婚夫给over了,重活一世,只为自己而活,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上!挡我者,死!叔可忍,婶不可忍!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ollekity呢!
  • 大众美味小炒

    大众美味小炒

    《大众美味小炒》是专门为普通老百姓设计的一套家常食谱,这些食谱选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烹制而成,一般读者都能学会和制作成功。书中附有烹调方法、食材的选购处理及营养功效的介绍。有的菜只需更换食材、调料或烹调方法,即能变成一道新菜的“新口味”,一菜变多菜。该书内容更丰富,轻松易学。
  • 小狗仔过来

    小狗仔过来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巧合,万年难得一遇的事情居然被女主给撞见了,作为楚元晴的资深粉丝,本该默默的陪在他身边支持他,而她居然被公司派去挖楚元晴的新闻,自己是幸运还是倒霉呢?最惨的是她还被当事人当场逮住,只因他身旁的其他同僚将她推出去做了替死鬼。(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宅男工程师重生

    宅男工程师重生

    在当时功成名就的工程师因为拒绝了上司关于矿产实际储量隐瞒的意图,而被他人陷害致死,却竟然重生在自己的从前,回到了小时候的他,拥有前世记忆,还这么默默无谓吗,看他一个小屌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废柴重生:倾城杀手妃

    废柴重生:倾城杀手妃

    【本文已改名重发,请搜〔医笑倾城:邪帝强娶小毒妃〕】大婚之日,他竟与皇妹攻入皇城,借她之手杀了皇帝;皇妹一把寒冰弓射穿她的胸膛,嫣然浅笑,“姐姐,西潭国的太子妃只能是我!”他静立于城墙之上,目送她坠落城墙灰飞烟灭。重生回到十五岁那年被人下毒手的前夜,拦住来人纤指中夹着的化功散,她清冷一笑,既然想置她于死地,那就全都不要活了罢。
  • 莲舞倾城,妃你莫属

    莲舞倾城,妃你莫属

    自古男子多薄幸,九五至尊的帝王是否会有真爱?李从珂,位尊权贵、玉树临风的皇子。第一次进青楼,一出“英雄救美”,他与莲上起舞的花魁刘莲溪相知相惜。身份地位上的悬殊,阻隔不了两个倾心相爱的人,力排万难,终成眷属。然而,一场宫廷政变,李从珂生命中注定出现另一个女子——石傲冰,这位巾帼将军相助他成为了坐拥天下的皇帝。一个是自己至真至爱的妃子,一个是患难与共的皇后,李从珂却无法将心分成两半。三个人的情感纠葛,注定有人会受伤。当繁花落尽,是继续勉强强求,还是放手成全?
  • 龙与少女

    龙与少女

    少女的”黑历史“始于某个逗比的节日,从此在二和吐槽的道路上一路撒腿狂奔
  • 果敢刚毅:司马炎

    果敢刚毅:司马炎

    司马炎在位25年,结束三国时期国家的动乱状态,复兴了西晋的经济。他是继秦皇、汉祖、光武帝之后第四位统一全国的皇帝,他在位的太康年间全国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本书将为您再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您更深刻地了解晋朝历史、了解果敢刚毅的晋武帝司马炎。
  • 抢个相公同修仙

    抢个相公同修仙

    修真太寂寞,想找个帅小伙当老公双修小伙不能光帅而且还要修为高强还等什么下山去找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