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90600000040

第40章

与五识中更取一识起无记。可知或第七即是。二无次第缘家者。乃至等流五识亦无相续。有二说。一无一念中三性并起。此中据事究竟语名一刹那。非一念中三性并起。二即如前眼善识起至等流心时。耳识率尔心起。乃至耳不善等流心生。眼识亦生。故此一时善不善并。问若五识起善恶。必意识引。如耳识起。意引不善生。眼识无能引。应不起善。义曰。初起善恶必由意引。若已引者更不须引。故于后时眼还生善。问若境平等。可眼耳二识要隔三刹那方起惑。或于境贪爱。何妨隔一二刹那即起。若尔眼耳即不并生。义曰要须隔三刹那。五识类等故。虽于境贪爱以五识类等故。不得隔一二念即生。又义。隔一二刹那亦有起恶。若尔无三性并。义曰。容有此义。故于平等境时起三性心。如前说。自下第二释疑难。文分有四。初明赖耶与转识俱起而不相应。二明与转识俱起而不相违。三明诸识取境总别。四辨末那诸地恒起不与善等相违。于此四文各通疑难。初难云。如一行故心起。起多心所而得相应。今一行者身。八识三受一时俱起。应得相应。故今为通云。虽与转识俱转。亦与容受容善等心法俱转者。此约前识俱受俱性俱门为有法。然不应说与彼相应为法。即合为宗。何以故不与同缘转故。立因。如眼识下。出同法喻。凡相应法必须四义等。今经俱起而不同依一根及不同缘。故不相应。略不辨根不同。三藏云。眼根眼识得言同境不名同缘。缘是心法有所缘虑。眼根是色但是对境不得名缘境。如杂心说。五根但是境界有对非缘有对。泰云。外人作量难汝赖耶识应与转识三性三受相应。俱时转故。犹如心法。今通此难。作二过失。一决定相违。赖耶识不与转识三性三受得有相应。不同缘故。如眼识眼根等。二不定过。为如心法俱时转故诸识相应。为如眼根眼识俱时转故不得相应耶。喻不可全同其法。故云依小分。若全同其法即是其法。不可为喻。问何故转识不云其容受性二种而有容名。答转识之名自别赖耶受性名滥故以容别。问舍受无记滥故云容善恶苦乐名有何滥。答又别三数非无此妨。总合性受故标容名。故此中云亦与容受。不云苦乐。虽三性别题准受应合。故无此过。基又云。犹以容言简之。其转识名中自简。故不言容等。第二难云。一行者身应唯一识。既有多识岂不相违。则是经部萨婆多难。为通此难先引例证。基云应立量云。第八及诸识依一身中俱转方相违此宗。因云相各异故。喻云如彼心所法一身俱转。次引二喻。景云。同喻一事。俱起无违。亦可同。昔人解。初明水与波浪不异。揽水或成波。明不离义。喻七转识揽赖耶为体。后镜面喻喻不即义。不揽镜面以成影像故。泰云。外人难云。一身八识应互相违不得俱转。以是主故。犹如一国多王不并。论主作决定相违过云。一身心识互不相违。以相异故。心法等立宗中互不相违者。即俱转义。基云。此据于第八识非一异故有种子故得有诸识并生。今量云。第八识上容有诸识并生(宗)。不一异故(因)。喻云如水波镜像。此中因果道理。若约用别不得名一。如心所性虽无差别。然相异故。若言体殊。波浪虽多体唯一水。故六八识不得言异。因果用别不得言一。如一种子。不自成因果。终望尘等方成故。体即一性。异即不成因果。故不得言异。如水不生火是性异故。今道理亦尔。即如摄论无著等说。以六识等为别有体。又有法即是一体。此二义别。今此中依中道说。二偏俱非。二处总取并是。第三疑云。如何诸识取境各别而不乖异。为释此疑。初明眼识取境总别。二类三识。三明身识取境。四例意识。五结显不违。泰云。大乘中如眼识于一念时取青黄等多色境界。有青黄等多种行解。取相各异互不相违。广说乃至意识亦尔。当知本识与诸识俱亦不相违。备云。婆沙第三师义当此论。谓如彼论说眼识取色有四师解。一解别缘。二解不了总缘。了别缘。三解同色总缘。别色别缘。当成实义。四解众色聚集多色生于一色。若不聚集即缘一色生于一识。第四疑云。如何赖耶性是无记。通与定散三性识并。并不乖异。为释此疑。故引前说为证。末那性是隐没散心。通与定位善等并。而无乖异。赖耶与转识并生互不相违。何怪之有。基云。末那以诸门分别如诸德章可解。缘八为我我所。有二说。一即缘五为我。缘所为我所。此非正义。各别缘故。二说。即直缘我是我见。为我家之我是我所。问何以得一念中起二心解耶。义曰。第六尚起一切境解。末那何妨。此义为正。又缘见分为我。缘相分为所。诸余二数有论文相应。或准与十九数相应等。第三果何时断。世间道伏不伏。如隽师末那章解。此末那又即胜前诸识俱转中文。彼未了者此亦重决。彼前准云。若与有心无心。不解定不定地。不违善不善故。今时云重决定。即解六识缘自他前文故。故论云又前说也。第五明越流还灭相。中初问次解后结。中有三。初明建立越流。二明趣入通达修习作意。三明建立转依。建立越流中。初略立宗。谓是一切越流。所以者何已下问答分别。有其七句。至下牒结但牒五句。不牒第三第四。言七句者。一有情根本。二器世间本。三是有情互起根本。一切有情相望互为增上缘故等故。景云。此文即顺护月自身赖耶于他根尘处亦变亦缘而不执持。若不变起他根尘等。云何名见他身生苦乐等。此用自身共相种子于他身处变他身根尘生心自取。其实但是彼器世界摄。而相貌于有情摄也。基云西方二说。一云护月第八上变为他身。二护法不然。谓第八为二变谓根等令身见等。此是不共相业感。二亦共相感。令他见等。故名增上缘。若护月云亦变为他身者。其他身五根识所依者亦从自身种子而生。即依之识何非自种生耶。应同于根。于立量云。他身眼识应从自身种子生。他身眼根眼眼识之中随一故。如他身眼根。若他身识所依根自不亲生者与我何异。他为增上缘而第八变故。然变为他身是即外器所摄非说变他实根识。托变彼扶根尘。第六识可计为有情等。此中有二业。谓共不共。然共中有二。谓共中共。共中不共。如一外器世界。他共缘受用故。名共中共。如衣物等。唯自所用。他虽有用义名共。然自受用业胜名共中不共。不共中亦二。谓不共中不共。不共中共。谓如自眼根。他识不依唯自识依。名不共中不共。其扶根尘等自不共业招。然亦他第八变。即不共中共。问如自身中眼识所变亦非意等所见者。何况他人。如何名共中共不共中共。叙曰。然以理唯无共者。皆自第八所变。他即不受用。今据相似。如彼唯自受用义。他无用。名不共中不共。其外器世间虽自变者非他用。然受用中有相似义。谓言共用故名共业。余之二句准此应释。今现亦即变他身实根等义。又有云。二师义者。一云变。第八托他身而变。第二云。眼识依彼第八所变而更变之。若尔。何者不然。岂以眼重依之而便说异。如此等理有识详之。四者能持一切种子。五于现世是苦谛体者。酬前因故。六亦是未来苦谛生因者。持种牵当故。七是现在集谛生因者。由迷现识起烦恼业名现集因。第二明趣入通达修习作意。中初明趣入通达。后明修习作意。前中又二。初趣入通达。后释通疑难。前中五句。初云赖耶摄解脱决择分等善法种子非集谛因与流转相违者。景云。七方便前发心求解脱。是解脱分。前三方便名随顺决择分。暖等四正是决择分。此二善根由厌生死趣求圣道。故非集谛。故本地分明十二支。一向是非学非无学。随流轮故。解脱分等论名为学。与流转相违。非是有支。故非集谛。然于余处有说未知欲知等。知等三根一向无漏是其道谛。如见道已前七种方便及与见道是未知欲知根体。又别处文说解脱分善。通三界系及与不系。决择分善色无色系及不系。岂不相违与有此妨。西国有解。三乘无漏种子法尔性成发心已后八解脱分位及顺决择位。即就此位说此种子亦名顺解脱分等。此二善根即是未知当知根体。故言三无漏根一向无漏道谛所摄。又言顺解脱分通三界系及不系者。体是有漏是三界系。由厌生死不定招感。名为不系。顺决择分通色无色系及不系。义亦如前。问解脱分若是有漏。系乐界地即应招感入十二支。若是有支。则十二支亦有是学。何故定言非学无学耶。解云。若是有漏通感总别二报。入十二支。解脱分等。由厌生死不能牵总。体是有漏犹招别根。有斯进退非十二支。故十二支不得名学。基云。今解五停心等三加行正是解脱分体。并是决择分前故。名随顺顺决择分。其解脱分亦然。从闻慧以去名解脱分。已前据持十二部经等是生得善故。是彼解脱分加行体。非解脱分。解脱界通九地系。自有文。决择分。三藏云通七地。四色三无色。若尔如何下说六现观中云三依五依生。故知决择分是色界五地系。前三方便是决择分故。五停心观等。是散心即欲界系等故。故通七地。暖等四善根。唯在色界故。三依五依亦无违也。此中言非集谛因等者。若胜军云。此解脱分亦善根。虽体有漏方便善摄。令福分善等种子增长感异熟果。而随顺无漏。正不能感生死总根苦果。言非集谛。如护月等。即由无漏种力。令现行方便有漏善法。福分善根等。二法增长。第二句云。所余世间所有善根由此生故。转更明盛者。景云。世间福分善根。由解胜分等所资导故。转更明盛。基云。以数习加行善故了达因果。故明也。若护月等亦今加行有漏善及福分等明了。第三云。由此因缘乃至速得成立者。景云。此明福分善种。由此解脱分等资导。转明盛缘。即能摄养自福分种增长成立。基云。此中由解脱等为因缘故。今世间福分善等种子名言无记种转有功能。善业等种转有势力。自解脱分善根种子速得成立。成立者能增胜生果也。又即令福分善等种子速成立。此中边新熏本有二义。第四云复由此种子故彼诸善法转明盛生者。景云。此明福分种能生现行等流果胜。谓由福分自类种增长故。令现起福分转明盛生。基云。能由解脱分等种故。后自现行善法转明盛生。又云即福分善现行也。若尔与前转更明盛何异。述曰胜于前念念增故。第五云又次能感乃至诸异熟果者。景云此明牵异熟果胜。谓即前福分种子非直能生现在等流果。亦感当来所受异熟果。基云此正明福分善业义。非解脱分等善。然非不别感报。下通伏难。难意。论主前说赖耶为杂染因。云何复说为还灭因。于一识中障治并有。岂不相违。论主下引二经成答。初引种子经。若一识中现起解惑。两法相违。清净种子依一识中。理便无损。故言薄伽梵说有十八界。由于赖耶有种种界。界是种子亦是因义。又如经说恶叉。乖离故。引第二经。三藏云。西国中见恶叉子。欲似此间染靴无食子也。西国取之将染或押取油。此间无名可翻。故存恶叉。第二明修习作意。中初标后释。释中先明三乘未见谛人在见道前但缘转识为境作四谛观。修习作意。未能通达阿赖耶识道理。观苦谛时亦总观者。阿赖耶识以未知故。但言缘转识为境。次明已入道即能通达阿赖耶识。言或入声闻正性离生等者。景云。旧言圣性名为正性。凡夫性名为邪性。令入见道舍邪得正。当受无边生死。令入见道唯除七生。余生得灭超升离生。今西国解念真如理。名为正性。言离生故即见为共。共为生死本。犹如生食在腹不消为诸病本。将喻名法即名见惑为生。今即见惑故名离生。此中既言菩萨达一切法真如已通达赖耶。即问二乘。二乘见道但观人无我所显真如。即不得言达一切法真如法界通达赖耶。以彼菩萨通达二空真如。出观后复心中了了见赖耶是诸法本。声闻已见谛者观苦集时名总通达。以彼赖耶是苦集故。泰云。此文既辨还灭。灭赖耶识名为还灭。今此中言复能通达阿赖耶者。即阿种子赖耶名为还灭。三乘俱即能种子赖耶故名通达。若菩萨通达二无我真已。后得智中即能通达阿赖耶识。当于尔时能总观察自识内所有一切杂染。亦能了知自赖耶见分自身。或可转识亦名自身了别。此中身外为相分相缚所缚。内为一切种缘种子度量所缚。基云。此由泛解。示言入独觉见道者。略而不论。又观行同故。唯即人执相似。若说声闻已说独觉。此中言缘转识为境者违摄论文。彼云菩萨初学应先学如实因缘。如实因缘故。即阿赖耶识。故相违也。一解云。其实菩萨地前作阿赖耶唯识。如摄论说。然通三乘前见道行故。名唯观转识。转识中有离法。故皆缘之。非菩萨不缘第八。又皆缘第八作唯识。然入见谛已后即缘本质第八。若能作唯识观。此约后得起。若未入见谛。缘本质不若。无后得智故。缘自第六之影。故名缘转识。非谓本质中不缘第八。摄论约本质。此间约影像。说无过。声闻等人影。菩萨双观。入见谛已去后得起。方实缘阿赖耶。不然不缘。若前不缘第八。后如何得缘。问何声闻起此观说。述曰。若不定声闻根已熟。要得入见谛已方趣大乘。即容可作此观得有。其根未熟决定人入见道即不然。此文约根已熟不定说。又约种子体说。三乘俱依一切苦集二谛。若有一法未达未遍知。我终示说得漏尽。得体观已。三乘同观。若约名随义别。是依缘者唯双观菩萨有二我。即摄论等约体。此亦如是。故有一切皆达。若约名中义随故。当无二我唯观人我。故除一切烦恼护菩萨变除二我。观别如前说。观故达阿赖耶。如前说无异。又正解。菩萨能知第八非二乘人。二乘人此中见道。依缘转识观。后入见谛。了知一切离缘及诸缚等。菩萨地前实缘第八。未缘者故。名缘转识。后入见谛缘阿赖耶。阿赖耶非二乘缘。自下第三明建立转依。于中有三。初明转依。二明转依与彼赖耶相违。三明已转依相。初云修观。何故乃至当言已断一切杂染者。景云。转依有三。一转依了因。即十地圣道。二是所转。即是赖耶杂染种子。三是转依之体。即是断惑所离择灭。此中由前通达真如法界已。故于后起出观之位彼见断。说是诸戏论因起根本。界是因义故。初观有为一切诸行皆由本识因缘集起。是将言推事入理。作真如观断诸妄相。先于事中举本摄末故。收果入因。一切有为皆悉是识。识外无法。是故经言三界虚妄皆一心作。故言略彼诸法于本识中总为一团一积一聚。此为远方便。但由入习取执不舍。后见受体。有其相貌。为除此相次修空观。观此识聚性相皆空无我我所。由此空观为方便问得证真如。故言为一聚已由缘真如境起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此即金刚无碍道断惑显真如理。言转依缘无间当言已阿赖耶者。即在佛地。是解脱道。由此断故当言已断杂染者。赖耶持种。由断赖耶。当知已断一切缘种之根。基云此言转依。故有三种。一心转依。谓真如转作所依也。二道转。即无分别智。此是能转也。三灭性。即择灭无为。此之所缘即择灭。由此缘之智缘真如所得故而建立。非作是实法。次明相违有五句。当知转依由相违故永治赖耶识者。赖耶若在转依不显。转依若显赖耶即灭。是故相违。此总句也。下有四句。释相违义。又赖耶有取受性等者。景云。赖耶从取所生复生于取。基云。有取受性。即取共果也。又赖耶恒为一切粗重所随等者。备景同云。此文似顺金刚心生。赖耶随种已住灭相以为粗重恒随逐故。又赖耶乃至非生因性者。景云赖耶是生烦恼因。圣道为不生因。转依亦为不生生因。翻前可解。转依望圣道但为增上缘及所缘缘。建立圣道非是因缘。故云应知但是建立因性非生因性。又赖耶乃至得大自在者。景云由有杂染障于定故。于善法及彼禅果。变化无记不得自在。基云得转依已。取舍三性法得自在。不然取舍不自在。第三明已转依相中。景云。又赖耶乃至舍二种取。是一业。问其身虽住犹如变化。是第二业。前辨转依正显大乘转依。今时所说唯小乘转依。如阿罗汉虽断诸取残报仍在犹如变化。变化有相而无烦恼。无学惑尽身净如化。大乘实受用身由染赖耶随因已灭。则不得言其身犹住等。亦可约彼大乘化佛得顺此解。化相得言十九出家三十成道。断烦恼尽。五十年中残报犹住犹如变化。此立宗竟。所以者何下。问答解前二章。所以舍二种取其身犹住者何。当来后有苦因断故便舍后有身之取者。不造现在十支因故。名舍后有之取。即舍十二支中取支。于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永断故便舍现法一切离缘所依之取者。由即现在一切惑种。便舍现法所依之所。此释初义。唯有命缘暂时得住者。释第二义。下引经证可知。基云又此约回心向大乘语。谓以愿通力令住千劫。此住命即由愿通力生。如变化亦以通化力生故也。若佛即不如是。下牒结可知。上来决择心意识义中初问次答竟。自下第三释已总结。谓此大乘所立道理。胜彼二乘。故言胜义。非胜义谛也。上来大义总辨赖耶心义。然以前云末那四惑相应。若有心无心位恒行。又辨六识取境总别。故今总结云建立心意识。若有经论总三界等清净心意识者。应随决了。当赖耶义者入心。当末那义者入意。当六识者入识。此是劝人修学。上结别体心意识义。自下结彼一一识上同体义说心意识义。故言余处所显但随所化等。谓六识名识生后名意即此识意集起名心。上来就初心意识一有三中第二文讫。自下第二约成就四句通塞。景云初句无心睡眠闷绝。据凡夫学人在欲界中暂无六识。入无想定通欲色界。灭定通三界。入生无想天五百劫中并无六识。此等据不起现以名不成就。问如无心睡眠等暂时转识不行即说不成转识。如前七地中或有多时入观不起彼爱。云何不说不成赖耶。解云。无心睡眠等虽经时少。然以不成转识则定。故论家说。七地来实有多时不起彼爱。然转处所时节不定。为在何地为于何时。故论家不说。今弹此释犹未逃难。何者入观不起爱则定故。若以处时不定故不说者。睡眠闷绝后何有定处时耶。今解释。识名通诸位。故随体不起名不成就。赖耶名有永舍位。故据舍名名不成就。据义不同。故不为例。泰云道理一切无漏观中爱既不行即非赖耶。今四句等中从多取也。备云上辨转依云依于金刚时始灭赖耶。故知八九十地并名赖耶。今此第二句中罗汉等三各灭一种赖耶名。故并名不成。谓罗汉独觉断爱种名不成。不退菩萨永伏现以名不成。诸佛如来种习俱尽名不成。基云。此如对法第二云。阿赖耶者谓能摄藏诸法种子。又诸有情取为我故。即我爱之所取处。名阿赖耶。今取后义。故八地等舍名不舍体。第一偏句中言灭定者。此谓第三果人非余。余成第四句故。若生死念中无意识家他难云。何故此中不论生死缚者。即闷绝中摄。第二偏句中有三位。一惑现爱尽故舍。名非细法执。谓二乘人第二位谓永伏现行。入八地以去。人爱现行永伏不起非法爱。此非留惑。以趣法空故。第三变除惑细习气入法二执。谓如来八地以去。此中名不退者。以未得不退故。念恒增进善法。初地名不退名已得不退。非不得时有起烦恼有漏心等故。转识名通漏无漏皆得。阿赖耶名种唯圣有学二乘大乘八地。异熟识等即宽乃至大乘金刚二乘无学。若入无余界。二乘毕竟。如来示相。此中第四句通灭定等论故言及如来等。非不退菩萨及如来实亦入无余依涅槃。此约六转识。不约第七识。亦庵末罗识。此云无垢识。唯在佛果。即第八异名也。自下第三问答遣妨。如本地分说五识意识地皆云自性等五义。今因彼处六识自性以兴问答。意若自性而言。即十八界皆是自性。何因缘故唯六识界自性建立。除之根尘。约彼六识所依所缘而建立耶。答中有二复次。初约六识有了别自性。以彼六识其性轻利。迅速转变。依托根境助伴等力。无量百千不可随缘土有多种。以同是一眼识类。乃至一定识类。故名自性建立。此由彼彼依得彼彼名。如苎火等虽复依众缘多生起。以自性类不过六识故。然从所依立六识名。以不共故。所缘即共通生二识等故。如失眼根眼识不生。虽失一色更有余色能生眼识故也。余之根境自相续起更无所滥。但就六识所依所缘而建立之。第二复次。总就一识自性建立。又一识类藉彼彼缘种种差别自性生起等者。此中无著师徒解。八体虽别。一识漏类依缘各别随依立名。若如摄论异无著学徒云。八种体是一识。依根别故遂立八名。其体无别。则以此文为证。上来十门中第一心意识门竟。自下第二辨识身遍知。初先师说第二正辨。辨中初有一问答开列三业。次依业辨。后结说胜利。释初相中先问次解后结。解中初解贪与离贪。第二类嗔等余九对心。谓嗔离嗔。痴离痴。下劣非下劣。掉举非掉举。寂静不寂静。散乱非散乱。应修不应修。解脱不解脱。放逸不放逸。第二相中先牒前起后。第二正辨。于中先辨过患。后明由有过患故有疫等。景云由贪现被杀缚名现法罪。由贪堕恶道名后法罪。有疫者现法罪。有横者后法罪。有灾者现后法罪。有恼者身心忧苦。基云有疫等四者。此如三藏云。初三是三害。后一是心忧苦。又前三是罪。后一是心忧苦。今更别即八四相次配之。又初一是三害下三是三罪。又初三是三害后一是三罪。第三相可解。由此因缘已下结其胜利。言无譬喻性者。明心速疾难可喻知。第三辨二善巧差别。于中有四。初明二种善巧。二明净心修绝染心有失。第三问答通难。第四引经解释。前中景云以如理心了知遍计所执本来无相证彼真如。名心善巧。以如量智了知依他染净等法从因缘转。名知心转善巧差别。基云。依遍计所执无来无去自性涅槃。缘证无时证真如法性之心能如实知者名善巧。非依他起等故名差别。缘三性之心。此依他法非是无法。观知是心依他而起。名为心转。能实知者不生遍计之执名为善巧。异前之观名为差别。又解。依他起法非有似有假施设有。断此法时证得真如。名心转善巧。转之言灭。证真如心。灭依他起。遍计所执。性体是无。法观唯有。心所执不可断。不证真如但名心善巧。次明清净得失。一于果安乐者。得菩提涅槃。于因自在者。令心乐已不贪放逸。又即由前熏修心故。于果时得究竟故安乐。因中制御三性自在也。第三通难。中景云。此中难意。论主向辨善修于心善巧差别。如世尊言唯当于心深善勇猛如理观察此言相顺。又依余经念住中说。要当于身住身修观乃至于法住法修观。是则通观身受心法。与前所说岂不相违。故道此何密意。答为显四念住唯观心者。总答前经。虽通举身受心法。然意唯观心。下别分别。谓观心执受者。观彼色身能执受心。故名观身。观心领纳者。观彼心王能领纳义。即名观心王了别。名观于心。观心染净者观彼心王染净之义。即名观法。唯为观察已下结通经旨。基云此唯断乐净常我之心。于境法起实不净等故。有言观心念住得境。此中前言识身遍心。今言唯当于心深善勇猛。故有此难又四倒如前。第八云戒取是乐倒。见取是净倒。边见小分为常倒。我见为我倒。显扬云。四倒皆总见倒故皆心为除此故。第四引经解释。即引二经。住三种住行六正行于大师教多有所作者。此引初经。谓住已下解释也。景云。住解脱住者。三乘菩提涅槃离系名为解脱。智证得时名住解脱住。解脱门住者。即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若约安立谛门辨三解脱。即空无我行名空解脱。苦无常二行集道各四名为无愿。灭下四行名为无相。若约非安立谛立一真如具有三义。如离人法即是空门。如离十相名为无相。如离分别希求境界名为无愿。一念证智证真如时。义别则名具三解脱。基云如显扬第二。若言空等不空修等者。即通闻思修三慧。通漏无漏。若唯言空等三摩地者。即唯修所生慧。通漏无漏。若言空等解脱门。即唯无漏修慧。今三解脱门唯入见谛无漏者。下六正行相摄中见修二道摄此也。及住能引解脱门法住者。即十方便见道前也。又解脱住。住涅槃灭谛。解脱门住。即道谛。涅槃依之得显。故谓之门。能引解脱门法住者。即地前有漏三慧引生见谛等中道灭谛也。次释行六正行。景云行无间行者。是闻慧。闻慧亲由教起。名无间行。行善受思惟行者。是思慧行。行修所引善根生起行者。有漏修慧行也。此三慧行。即摄向前乃住能引解脱门法住。以同是三乘见道已前方便行故。行离诸爱味简择谛行者。谓在三乘无相及相二种见道。离诸爱味简择安立非安立谛故。行即于此无增上慢行者。通是习学三乘修道。前得见道。今得修道。即除未得谓得增上慢也。此之二行即摄向前住解脱门住。以其同在见修二道故。行正清净受用行者。即是三乘无学之行。离染尽故名为清净。证涅槃乐名为受用。即摄向前住解脱住。以同体故。基云初解大同。又解无间行。即七方便中无间修。善受思惟。即见道无间修已。今得无漏。故言善受。修所引善起谓修道。依修善根起故。于修道中离三界欲。此即是离下界欲时。离色欲界名简择谛行。缘谛理而简择。离无色界欲名无增上慢如增上慢比丘得第四禅谓是罗汉果。此离无色欲得无漏不起增上慢。亦于已得离色界欲不起增上慢。此皆修道。然约一界中增胜得名。不如前解。后得无学果时名正净行。得六恒住法故。前解脱亦可次第配。上第一是前第三。中四是前第二。约增时语。第六是前第一。或此后五总通前二。次引第二经解。景云一受者舍施。如大迦叶次第行乞食。福利贫穷。此即舍身为田。受他饮食。名受者施。亦可见有受者即便施与。名受者施。二施者舍施。即则施主行施可知。施果亦二。一得大财富。是初施果。舍身为田。名受者施财。则于现在得大财富。得施物故。若言见有受者即便施与。此于未来得大财富。二得此等流受用胜解者。是施者施果。由舍财故未来还得多财。名得等流。因此后能自用施他。名受用胜解。基云述三藏二释。一云如乞食者。即同景师初解。二云受得他财而行舍施。即转施。法施者施可知。又破自悭。故自受用财。受者自舍与己身。名受者舍施。即与自己童仆。亦是皆以施心故。此当来得财。还自受用为等流胜解果。二施与他者。得大财富。又前二施如前解。皆得大财为异熟果。于中悭还能受用名等流果。第四证成道理。决择因缘。先总陈说然后正辨。正辨中初明证成道理立过未无。后制度决择因缘。前中有三。初明过未无。二辨三世相。三对难释通。前中初明未来无。后于过去无。此中释文多基抄。此破去来实有论。为欲明三世自法先破于彼因决择前寻伺地第六答。非正决择。此依他等决择故。下难中何以故。总征。非无力处有从异方转趣异方义者。此破第一。应立量云。未来世色应有方所。有转异故。如现在色。又未来世法不能移转至现在世。无方所故。如兔角等。亦非未生未已生法等者。此破第二谓汝未生法定无有死。以无生故。如虚空等如兔角等。若彼为缘而得生者便异法生等者。此破第三。谓未来法自住不坏用此为缘现在别法生。此法未来无故便违宗过。如何言一切法未来本有。应立量云。此现在生法非未来见有。以离生故。如住灭等相用。又一切法第一义中无作用等者。此破业用师第四义。业用离体必不可得。体有方起故。如体自体。设许异者。未来亦应有业用。依体生故。如现在在业。又此业用便应本无而今得生。即符顺他宗。然违自宗。彼宗一切法未来有故。不尔即亦应立量云。一切体相未来非有。不离业故。犹如现业等。又与世尊言相违下。破未来体有。应立量云。未来世体体应是常。本有今有故。如虚空等。于一相若相异分得是有者等者。此破第五未来相未满现在相满。此中云。若未满一分未来有者。此圆满之分未来何故不有。应立量云。现在一分圆满之相未来还有。有彼不同一一分故。如现在相景补阙云。未来诸法相应圆满。以与现法同一体故。如现在相。又现在之相应不圆满。与未来法同一体故。如未来相。又相异分本无今有者等。应破未来不圆非本有量。云。未来一分不圆满相应本无今有。相一分故。如现在一分圆满相。又离色等一切行相余未来分等者。此破第六未来别有分不是色等现在亦尔故三世别者。应立量云。汝所言离色等外有未来分决定是无。现比二量不可得故。如兔角等。补阙云。离色等行余未来分必不可得。以与色等性无异故。犹如色等。又应未来无有果相现在方有等者。此果相亦本无今有。如何言一切皆未来有。应立量云。未来世时应有果相。有世分故。如现在世。世分者即未来分等是。此中有六师。前第六本地有七计。即有两释。一云彼第六七。合是此中第六。故此为六。又解。彼第七即此第六。此中无彼第六。次辨三世相。前本地第三。即已解有三种三世。一神通三世。二唯识三世。三法相三世。法相三世者。且如于现在种子有当曾等义说三世法。即前第三于种子建立。此同现行。然种子恒故说非现行。下第二即云现在有三相。一是过去果相。二者未来因相。三现在自种。法相即是。唯识三世者。先识上有曾当境等故。如凡夫等缘过未境。此境当心现。以识上妄有功能影像相生与识无别种似三世法生。此实现在皆托曾缘种子。当缘种子而生此影像。此由唯识妄故。名唯识故。前第三本地。若任运散乱意识名缘现在境。以境恒现在故。问心不孤起。托本质境识而生。此若缘过未境而生。既识无本质者。境如何生。如极微虚空等。以教为本质。如前以种子为本质。又如缘兔角以何为本质。此皆寻名。名本质故影生。故唯识也。此兔角等不生者。由现在无生因。若如过去既非兔角果。故兔角不同过去。神通三世者。此即禅定他心通。若凡夫及圣缘过去为境。以起有功能似若于时现。若起有强弱缘境有宽狭。此与前别。或执心非量境。若不执心比度而知。或以现过曾见比未来当此事生。或以现在为比比曾有此事比量而知。若神通及禅定此皆证解。虽心上功能而生证定。故与前别。论文过去中应有果。现在又准未来因有故。此中但论因故其相已舍。不论果故不言现有。又显过未无体。约现法云过去。不言果有言自性故言已无。显未来生相亦无体。未来说因现有。于现在因上有当生果义显于现在法亦立。明知过去因相体已灭。于现在果有此因曾有非今正有。即于现法而立过去。故此显文同。若彼诸行已下第三对难释通。如文可解。自下第二决择因缘。即决择意地第三卷云。又有四缘等。于中有二。初正决择四缘。后辨缘无生心义。前中有三。初标次释后对二因十因四缘相摄通塞。释因缘中有二。初依未建立赖耶已前佛教以说因缘。后明依从赖耶教已后立因缘相。前中有三。初正辨因缘。二明伏断退不退义。三明三受等位种子随逐。前中先正辨因缘。二反难外人。前中初问次解后结。言诸色根根依及识此二略说能持一切诸法种子等者。景云色根谓眼等五根。根依者则符根尘。大与根合一。心为第二。此中略不辨心所。但持自心所种。言除大种色等者。此据内尘大小为论。当知外山河等下分别持种。但由内识内根持外种生。基云。三藏言根依者扶根尘。若尔何故下摄一切种子中不言扶根尘。及次下文云当知所余色法唯自种子之所随逐。今此理文违故释之。根依者即违根之四大。故第二复次释所以中云。若诸色根及自大种非心心法种子随逐者等。若尔何故论云随遂色根有诸色根种子等不言四大中有诸色法种子等。解云。此略不说。又上总文言根依及所以中云自四大。以明四大造根者有诸法种子。此中解根已解造根四大。论当知所余色法唯自种子之所随逐者。此谓根尘。非外器色。以此唯即心所法中亦应有自种子。此中但言识者。略而不论。又心所不同扶根尘。所以故何扶根尘根无之时容可有心所。即不然。岂得王无之时有耶。故不为例。此中如若有色别有心时种子在何处。为一一色法心法皆有一切种子。为不然有心时在心无心时在色。若闻中有。即有无量种子。又生无色界时色中种子并在何处。若有心在心等者。即如有色界有心时在何处。若在心中者。何故不在色中。复次已下第二返难外人不立种子在于色心。便有过失。初明色不持种过。三明心不持种过。此等论文。下云皆依未立阿赖耶圣教等者。此随顺理门经部师义。次明伏断退不退义。初明世间道伏。二明出世道断。前中有二。初略后广。欲界诸法染法者。烦恼种子。及余诸法种子者。善无记种子。广明损伏有三。一远离损伏。谓出家受戒。远离断尘。舍伏烦恼。此生得慧也。二厌患损伏。谓戒。由过患相。观五妙欲能为自害他害俱害等。名过患相。或唯不净观厌伏贪断。此通三慧。三奢摩他损伏。谓伏欲色二界烦恼。虽亦伏除无所有处已还烦恼。以约欲界故。不言离无色也。第二明圣道永断。中先明入有余时断除染种。二明入无余时损伏善无记种。言准不生互非不种子者。喻有漏道伏而不断。若火所损喻无漏断即金刚心时永害三界一切种子证无余也。将入无余界时所有一切善无记种皆被损伏者。依毗婆沙。欲界罗汉断入无余时。除若五若六心外。悉得非择灭。此文人种种解。一解此据欲界八心次第。一方便善心。二生得善心。三不善心。四隐没心。五抑生心。六威仪心。七工巧心。八变化心。尔时作意欲入无余。或唯除第五抑生心。或唯除第六威仪心。此二心是命终心。除此二外悉得非择灭。或有解云。此罗汉欲入无余。先在第四边际定力。唯除四静四念心。除第五欲界善心。第六不隐没心。是命终心。除此六心外悉得非择灭。何意如此。尔时行者从边际定逆入四定欲善无记至第六心方命终故。今此不尔。下文中说要入灭定灭六识心。住灭定内阿赖耶心而命终故。言由染污法种子灭故乃至亦不复能生自类果者。由金刚心时断染等种故。令善种子不生异熟。无记种子不生自类果。是名第四损伏等者。染种未断。能助善无记种子得果。由永害染种。即是永害助伴。故能损伏善无记种不能生果。故名永害助伴损伏。言第四者。此有二释。一云离三界染即开为三。永害助伴名为第四。二云前说远离等三。今说永害助伴。即名第四。准次下卷云。问前已说损伏染法种子。善法种子损伏等何。答若常殷熏习善相违诸染污法是初损伏。若执取耶见多习耶见如诸外道是第二损伏。若多唯习邪见诽谤如断善根者是第三损伏。若能永害染法种子。如前已说。是第四损伏。自下第三明于三受等位种子皆随。初随三受法心。次随三性心。次随学位心。次随无学位。学人无漏心起亦为烦恼种子之所随逐。自下第二依真实理门建立因缘。分之为二。初结前生后正立因缘。后通经异说。言当知尔时断退故退者。伏断故退。亦是住退者。由退起下。或有漏禅定不现前住。名为住退。即习行退。泰云无学者下退灭定。不顺此文也

同类推荐
  • 重订曲海总目

    重订曲海总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还丹复命篇

    还丹复命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湖集

    南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宿吉祥寺寄庐山隐者

    宿吉祥寺寄庐山隐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家范典出继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出继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俏皮农女发家:大叔求带走

    俏皮农女发家:大叔求带走

    一场飞机事故让身为农业科研员的明玉魂穿了。天呀!这是哪?破败的茅草屋,下雨能漏成筛子,有没搞错!家里居然还有两小萝卜头,明玉刚想利用自己的技术发家致富,想着缺点地,包子爹爹居然告诉自己,家有大山几十方里地。哇!看我如何大展身手吧。可是……好像人手不足,咋办,咋办?啥?北边洪涝?来了好多难民?哈哈哈!人手呀!人手呀!还是免费的。太好了!天助我也。看我如何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吧..
  • 武命苍穹

    武命苍穹

    昔者建来崩于穹,燃万物矣,众生巅!夫天地万物以灵也,苍有三穷,以将碎!人有三巅,以将尽,万法寂灭,一切归一。地有三极,以将裂,悠悠苍天兮,彼怒.…何斯?此一生,走的是苍穹道,踏的封神路。不信天命所归,我只信我命由我。我辈,顶天!
  • 默君心

    默君心

    这是斗罗大陆的同人耽美文,如有侵权,我在此向三少道歉,并尽快处理。请各位轻喷,我的小心脏受不了。文案:这其实就是一个悲催的雇佣兵执行任务的时候被杀了,之后穿到斗罗大陆的故事。PS:兄弟文可能全民BL向保证不坑可能短篇还有本人专注1V1一百年PPS:虽说是原创,但是还是有很多是照搬的。因为我没那个能力。而且这篇文我只是在制造基情而已。另,没有八怪,只有七怪
  • 蜜爱成婚,男神带回家

    蜜爱成婚,男神带回家

    一夜荒唐,十亿合同,何言希就这样将自己嫁给了那个初次见面的洛一寒。他曾是传闻中那个不择手段不近女色的冷面总裁,而她却不过是顾家收养的一个下人,当灰姑娘真的嫁给了王子,所有人都在等着她被扫地出门的那一天却不想,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却将她宠上了天。她开心的时候,他陪她一起笑;她不开心的时候,他逗她笑。她胡闹的时候,他随她闹;她犯傻的时候,他陪她一起傻。当众求婚,公开秀恩爱,帮她斗渣男,洛一寒就这样让何言希以为自己要幸福了,却又在她再也离不开自己的时候,亲手逼着她说出了离婚两个字。
  • 扮猪吃老虎:弑神天尊

    扮猪吃老虎:弑神天尊

    漫漫修真路!终登临神界,但是真的就是永生的起点了吗?凄凄人族抗争异族侵略史,弱肉强食胜者为王。主角扮猪吃老虎,在残酷的修行路上与女神同居,和魔王痛饮!大人物:尔等蝼蚁,敢与天争……李龙:尔等垃圾,自许为天,经过我同意吗……【望读者多多收藏推荐!绝对完本,请放心阅读。】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 我是丐帮帮主

    我是丐帮帮主

    现代著名女星穿越到古代,立志“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嫌弃她是乞丐?对不起,让本帮主的小弟赏你几脚。骂她和青楼有关系?不好意思,以后别想见姑娘们了,青楼是本尊的私人产业。诅咒她嫁不出去?真不愿意说,门口的帅哥们都排队等着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情梦柝

    情梦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虚拟侵袭

    虚拟侵袭

    《光之梦》开服第三天,等级排行前一万名的玩家被莫名地选为天选者,现实中的身体穿入游戏。遵守天选者的游戏规则,他们要不断完成任务才能活下去!一场死亡游戏拉开帷幕……是谁隐藏在幕后操纵着他们的命运?且看初辰初心不改,一路前行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