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56200000012

第12章

七揀別觀智亦即以法界無障礙心為智。但迷時名本覺智悟時名始覺智證時名圓覺智此三位中復有三智察事名無量方便智照理名一道真實智理事渾融名權實無礙智體亦現前知見不離知見起觀智故。

華嚴疏云所入者法界緣起能入者有總有別。

總即普賢行願願是大菩提心為行本故行是信解智等隨行起故若別說者略有五重一身二智三存四泯五圓入樓觀而還合身證也鑒無邊之理事智證也量同普賢而周遍俱存也身智相即而兩亡雙泯也一異存亡而無礙自在圓融也若以能對所一身入法法界二智入人法界三身智俱存入人法相在法界四身智雙泯入人法兩亡法界五身智圓融入無障礙法界然身由心證次廣辯心入心入有三一者正信二者正解三者正行此三無礙謂於此行門深忍樂欲淨信不逾於斯行門曉了性相依之起行若能一一信實解行相扶則無分別智行自然成就今且略明無分別智證理法界以為五門一能所歷然謂以無分別智證無差別理心與境冥智與神會成能證智證所證理如日合空雖不可分而日光非空空非日光二能所無二以知一切法即心自性以即體之智還照心體舉一全收無有二相舉理收智智非理外舉智收理智體即寂如一明珠珠自有光還照珠矣三能所俱泯由智即理故智非智以全同理無自體故由理即智故理非理以全同智無自立故如波即水動相便虗水即波故靜相亦隱動靜兩亡性相齊離。

四存泯無礙以前三門說有前後體無二故離相離性則能所雙泯不壞性相則能所歷然正離性相即不壞故存亡無礙如波與水雖動靜兩亡不壞波濕五舉一全收上列四門欲彰義異理既融攝曾何二源如海一滴具百川味上但約無分別智證於真理有此五門若以無障礙智證無障礙境境智圓融難可言盡。

大經亦云不起一切妄想分別以清淨智普入法界又云以無著無縛解脫心入普賢菩薩行門得無量法界甚微細智演說一切法界甚微細智入廣大法界甚微細智分別不思議法界甚微細智分別一切法界甚微細智一念遍一切法界甚微細智普入一切法界甚微細智知一切法界無所得甚微細智觀一切法界無所礙甚微細智知一切法界無有生甚微細智於一切法界現神變甚微細智如是等一切法界甚微細以廣大智皆如實知。

既智與境一多無礙若對揀之義有四句一一智證一切境二一切智證一境三一智證一境四一切智證一切境智照境既爾境發智亦然。

所以現前一念知見心中亦具百萬法界性相即空即即即遍心中了無邊之境境上顯難思之心心境重重帝網無盡。

此以修緣境觀契彼性有境觀故即立此法界智以為能觀心也。

問此法界知見心與上有何揀別。

答法界知見心雖總是一約能所境智不無二別上所觀境中是性起法界靈知真見自心或名理實法界寂知靜見本心此能觀智中是緣起法界了知明見妙心或名離垢法界照知觀見覺心開雖如此合無二也。

問為何不用六識觀耶。

答凡小用六識權乘兼慧所若圓頓實教唯以智慧觀。

問智識何別。

答分別為識無分別為智生滅為識不生滅為智積集為識無積集為智著境為識不著境為智得相為識無得相為智。

問法界知見心與智識在當人觀如何分析。

答心是名知見是體法界是總相真如性如來藏真空性唯識性偏空理是別相智識是用識則背覺合塵棄淨取染分別妄想重故智則捨妄求真返迷歸悟覺照光明利故法界知見心等真妄染淨俱通。

問此之境智與下何別。

答此通能所境是所如萬象智是能如圓鏡兩相對待下唯局所以境智等十對俱為所觀照境如人望當臺鏡中影象又此別揀華嚴圓教一宗境智為初修入門方便下則通明十界五教一切境智為正修所依事體。

八辨析止觀境智若明止觀當悉葢三門中一一皆含止觀。

如真空門即名真空止真空觀止則安住真空而不散亂觀則鑒察真空而不昏迷次無礙門亦名無礙止無礙觀止則停止無礙而離過惡觀則覺觀無礙而成德善三周遍門亦名周遍止周遍觀止則止息周遍而空我法觀則觀照周遍而證真俗今不言止者攝在於觀故華嚴云如金翅鳥以左右翅鼓揚海水令其兩闢觀諸龍眾命將盡者而搏取之如來出世亦復如是以大止觀鼓揚眾生大愛水海使其兩闢觀諸眾生根成熟者而度脫之起信云若修止者對治凡夫住著世間能捨二乘怯弱之見若修觀者對治二乘不起大悲狹劣之過遠離凡夫不修善根是故止觀相成不離。

又此三止觀中復分性起緣起一法界性全體起為三重止觀名為性起隨諸淨緣互相發起三重止觀名為緣起。

修此止觀然有二時一者靜坐一心復有入住出三

初入時心則從麤至細境則自動及靜當麤動間應修三止以破除之修真空止心無心相境無境相心境相無麤動緣息初止不破進無礙止心境無性依理成立離真理外無心境得次止不破進周遍止一一心境如性融通遂令圓遍無妄麤動止若不破即應修觀修真空觀麤動心境悉因緣生因緣無性相即寂滅初觀不除進無礙觀心境空無生性之理即是真如平等法界次觀不除進周遍觀全法界理為心境事法界無礙心境亦融修此三止觀後麤動心境自然銷滅矣。

中住時有二義先明對治麤動心境既息細靜心境自現見此細淨生快樂想爾時應修三止止之雖修三止猶起見愛應當增上三觀觀之止觀方法並同於前此明對治細靜心境法也。

若坐久時心或浮動念外境界身亦覺得輕躁不安爾時應修三止止之。

心若沉暗昏瞢無記頭首亦覺低垂不起爾時應修三觀觀之。

設此相對用之一一不得其利亦當隨便不得凝滯如為浮故而修於止心猶散亂無有法利當轉修觀若於觀中覺心寂靜即宜用觀安心如為沉故而修於觀心猶昏暗無有法利當轉修止若於止中覺心明朗即宜用止安心止觀方法亦同於前此明對治心浮沉病法也。

後辨修法於中先辨漸頓不定謂動靜二相了然不

生浮沉二病寂爾不起當此之際應觀法界法界境約心明心之意言曰教心之法相曰義心之一如曰理心之萬別曰事心之所緣曰境心之能照曰智心之遊履曰行心之階級曰位心之初作曰因心之終成曰果心之歸托曰依心之主持曰正心之自性曰體心之幹能曰用心之荷負曰人心之軌則曰法心之違背曰逆心之和合曰順心之招致曰感心之酬還曰應心瞋恚是地獄心慳貪是餓鬼心愚癡是畜生心貢高是修羅心戒善是人道心禪定是天道心證滅是聲聞心獨覺是辟支心覺他是菩薩心圓覺是如來故修止觀但觀自心不須心外推窮尋逐心內境若明心外境盡徹。

欲達此境有二止觀一者行布二者圓融行布者先真空次無礙後周遍圓融者三觀一心中得十對境法從緣所生空無性相名為真空觀空心不息名真空觀妄想念不起名真空止緣起境法無自性故舉體即真名為無礙觀無礙顯現名無礙觀分別情歇滅名無礙止真理容遍境如法界亦相容遍名為周遍觀周遍圓明名周遍觀生滅心無生名周遍止一而常三三而常一一三即離圓融自在。

然此漸次一念觀中有定不定定者空即遍三先後淺深決定不移故不定者遍與即空隨便改轉初後不定故。

良以決定觀中不斷見愛不得法利即轉為不定觀不定觀中不成寂定不發觀慧即轉為決定觀皆隨行者宜便修之。

次辨止觀均齊謂因修三止故而心寂然安靜禪定顯現若少觀慧心則昏沉是為癡定不能斷諸結使證諸法門如覆盂水光影不現爾時應速修觀破析即發真慧除煩惱成菩提矣如澄江水則能載物現諸影像或因修三觀故而心豁然開悟智慧分明若無禪定心則散動是為狂慧不能遠離有為安住寂滅如風中燈照物不了爾時應速修止破析即得大定出生死入涅槃矣如室內燈則能除暗照物分明後出時心則從細至麤境則自靜及動亦當隨便修三止觀若善調治必得心神明淨身體輕快執著空結業息也。

二者歷緣對境緣有四一語二默三動四靜該通三業也境有六一見二聞三齅四甞五覺六知都攝六根也。

若語言時應作念言由心覺觀鼓動氣息衝於咽喉唇舌齒齶故出一切音聲語言問答訊誥略說廣說喻說直說因此語故則有讚毀善惡染淨等法此語語業連帶緣起同時具足互相攝入(周遍止)即語顯心即心顯語(無礙止)理實語心及語中一切煩惱功德等法皆不可得(真空止)則妄想息滅正念停住是名修法界止又觀未語欲語正語已語皆無有相語心亦爾不從內出不從外來既無內外何有中間處所尚無體自空寂乃至語者及語中一切善不善法皆從緣生空無自性(真空觀)雖無自性由心覺觀因緣力故而有語言或為毀戒或為誑他或為眷屬或為勝彼或為義讓或為善禪或為涅槃或為無生或為慈悲或為大覺我今為何事故而語若是煩惱所使及為不善無記之事即不應語若非煩惱所使及為善德如法之事即應當語一一語業攬法界成一一法界依語業顯(無礙觀)是故吐納抑縱高低清濁觸處遍周真言俗語顯談密說隨時無盡(周遍觀)則慧光貫穿智心通達是名修法界觀餘三止觀例語思之此歷四緣修止觀也。

若見色時應作念言由於見精發眼根中名之為見

因此見故則有眼識意識心生見識形已即有明暗二種色相對待眼根令彼見識趣外奔逸吸習中歸以是緣故根塵識三同時具足交涉無礙(周遍止)葢此圓融從法界得離法界性事事相礙理能成事事能顯理(無礙止)理真空故事亦絕相故見色時如水月空華如夢像鏡影無有定實(真空止)若見順情之色不起貪愛若見違情之色不起瞋惱若見非違非順之色不起無明及諸亂想是名修法界止又觀未見欲見正見已見皆不可得以根塵空明中各無所見故見識亦爾不從內出不從外來設從內出奚待因緣設從外來與我何涉內外既無中間亦空處所莫尋體相豈有乃至見者及見中一切善不善法並屬緣起畢竟無性(真空觀)性雖空寂因緣和會不妨有生由於眼根發起見精轉生眼識意識即能了別諸色因此則有一切善惡染淨等法或見違情之色起諸瞋恚而造上惡或見順情之色起諸貪愛而造中惡或見中庸之色起諸癡迷而造下惡或見違情之色不起瞋恚生勝負心而作下善或見順情之色不起貪愛生歸戒心而作中善或見中庸之色不起癡迷生禪定心而作上善或見色塵能招苦集而慕滅修道或見色塵因緣流轉而觀緣悟道或見色塵能生業識無明煩惱即起慈悲而行六度或見色塵唯自心現不從外得即轉二依而證二果我今為何而見於色若煩惱使不善之事即不應見非煩惱使利益之事即應當見如是緣起體本自空畢竟一空中而具足十緣具足十緣中而畢竟一空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無礙觀)空有性緣同時具足眼眼色色相即相入識識見見[牙-(必-心)+?]容[牙-(必-心)+?]遍主伴交參廣狹自在(周遍觀)境既普融無盡智亦周圓無礙是名修法界觀。

餘五止觀例見思之此對六境修止觀也。

以此坐行二時修緣止觀念念相續心心無間自然與彼一真法界性起止觀疾得相應。

此名觀察法界三昧亦名知一切法界所安立悉住心念際三昧亦名入一切法界無源底三昧又依十界修三止觀亦名海印三昧若依四大修三止觀亦名塵含三昧若依十度修三止觀亦名華嚴三昧若依四攝修三止觀亦名攝生三昧如是名義隨德用立非離法界別有體相故此法界三昧名為一行以依是三時故則知法界一相謂諸佛身心與眾生身心平等無二又法界三昧是一切三昧根本若人修行則能出生無量三昧以此三昧轉化眾生即名之為普照法界修多羅教若人於此止觀能如是一切時處中自行化他則於世出世間最尊最上無與等者。

九識治魔病止觀境智雖知仍須善識魔病若不覺悟被其惱亂若不對治無能破滅魔病事銷止觀道就

於中先辨魔又三初舉名數魔有多種法華明三一煩惱二五陰三生死大論開四於上三中加一天魔罵意經出五名一天二罪三行四惱五死華嚴分十類一蘊二煩惱三業四心五死六天七善根八三昧九善知識十菩提法智楞嚴於五陰中各開十種共有五十色陰十者一出礙二內徹三離合四化佛五現土六暗見七無覺八遍觀九遙聞十變形。

受陰十者一悲愍二狂妄三沉憶四下劣五憂愁六喜樂七我慢八輕清九斷空十愛欲想陰十者一怪鬼二魃鬼三魑魅四魘蠱五疫厲六大力七神祇八妖精九靈物十天眷。

行陰十者一無因二圓常三二分四四邊五矯亂六有相七無相八俱非九斷滅十涅槃識陰十者一冥諦二慢天三自在四倒知五事火六無想七長壽八魔天九趣寂十獨倫具足論之魔有八萬四千乃至恒沙無盡今總束之分為二類一界內魔有十一精靈二惡鬼三邪神四老仙五魔天六陰處七生死八業障九煩惱十心念二界外魔亦十一三昧二智慧三師友四化導五修諦六觀緣七行度八報身九依土十果位。

次釋魔境先界內魔境初精靈即木石禽獸多年受天地日月精氣所成者或作美女或變惡鬼現種種形像令可愛可畏惑亂行人退失定心楞嚴云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石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二三鬼神者即大力鬼堆剔鬼蠱毒魘勝魑魅魍魎諸鬼神等或作蟲蝎攢刺頭面或作怨賊捶擊腰腋或抱持或喧怒或現諸惡禽獸或變眾善天仙令人迷惑成其伴侶楞嚴云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婬破佛戒律或有精進純食草木無定行事惱亂是人四五仙天者即九十五種外道所依婆羅門仙及自在天摩醯首羅吒枳迦羅諸天仙等或作違情境界如夜叉羅剎師子虎狼等令人驚怖或作順情境界如諸佛菩薩美貌男女等令人愛著或作非違非順境界則平常情境來破定心令壞善法又或化作三種五塵境相一作違情事是可畏五塵令心恐懼二作順情事是可愛五塵令心貪戀三作非違非順事是平等五塵令心搖動楞嚴云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或壽終仙再活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起信云或有眾生無善根力則為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亂若於坐中現形恐怖或現端正男女等相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若說陀羅尼施戒忍進禪智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親無因果畢竟寂滅是真涅槃或令人知過未之事得他心智辨才無礙能令眾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又令使人數瞋數喜性無常準或多慈愛多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進後便休廢生於不信多疑多慮或捨本勝行更修雜業若著世事種種牽纏亦能使人得諸三昧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非真三昧或復令人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住於定中得自然香美飲食身心適悅不饑不渴使人愛著或令人食無分齊乍多乍少顏色變異六陰七死者是生死果八業九惱者是生死因十心魔者隨一念起即一魔生因果本也。

此五種皆是世間之常事亦隨人自心所生今且置之不論以易知故。

次界外魔境三昧所緣智慧能緣中修也師友上求也化導下化也此四凡聖因果俱通諦是聲聞境緣是辟支境度是菩薩境三乘聖人所修因也身土果三乘聖人所得果也。

若爾何為魔境但於此貪愛不捨功行不進善根不增法性不顯即名之為魔事楞嚴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羣邪華嚴云善根魔恒執取故三昧魔久躭味故菩提智魔不願捨故善知識魔起著心故又云自說為是餘說悉非或以妙義授非其人是為魔業樂求二乘志尚涅槃是為魔業惡心布施瞋心持戒是為魔業以懈怠故志意狹劣不求無上大菩提法是為魔業又云少行生足魔所攝持受一非餘魔所攝持不發大願魔所攝持樂處寂滅魔所攝持。

後明識治開為六門一覺悟無惑謂知彼是魔事不被其所惑也楞嚴云成就破亂由汝心主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若不明悟被魔所迷則為魔人破佛律儀。

問如現佛菩薩像說甚深法或是宿世善根所發云何揀別定其邪正答應以三法驗之一以定研磨謂定中境相邪正難知者當深入定心於彼境中不取不捨但平等住定若是善根發者定力逾深善根彌發若是魔所為者不久自壞。

二依本修治如本修不淨觀今則還依本不淨觀若如是修境界增明者則非偽也若以本修治漸漸滅去者當知是邪也三智慧觀察觀所發相推驗根源不見生處深知空寂心不住著邪當自滅正當自現如燒真金益其光色若是偽金即自焦壞。

故經說言欲知真金三法試之謂燒打磨定譬於磨本治猶打觀智類燒以此三驗邪正自知也二善識訶責三先精靈二初約時識知即十二時獸變種種形來惱行人然亦各當其時而來子時來者多是鼠等丑時來者多是牛等寅是虎豹卯是兔鹿辰是龍鼈巳是蛇蟒午是驢馬未是羝羊申多猿猴酉多鷄烏戌多狗狼亥多豬彘等行者若見常用此時而來即知其獸精說其名字而訶責之自當謝滅也。

二約心識知即十習因獸此則隨心樂欲而來心愛怪異而來魔者多是土梟破獍等類心愛咎徵而來魔者多是[商*鳥]鶴鳩鵲等類淴合狐狸降伏蛇蝎冥感蟯蛔食供鷄豬服事牛馬顯應鴻燕休徵麟鳳傳習猫犬乃至心愛神通種種變化而來魔者多是山海風土精類心愛斷滅種種空寂而來魔者多是金玉草木精類行者若見常因此心而來即知彼精靈稱名訶責也。

次鬼神若見堆剔鬼等來惱亂者應即閉目一心陰而罵言我今識汝汝是閻浮提中食火齅香偷臘吉支喜破戒律我今持戒終不畏汝鬼便却行匍匐而去又三摩中心愛圓明貪求善巧魔得其便來說經法此名怪鬼心愛遊蕩貪求經歷魔得其便來說經法此名魃鬼心愛綿淴貪求契合魔來說經此名魅鬼心愛懸應貪求冥感魔來說經此名厲鬼心愛根本貪求辨析魔來說法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心愛知見貪求宿命魔來說法此名山川林嶽邪神心愛深入貪求靜謐魔現未然說陰寂法此名為大力鬼心愛長壽貪求永歲魔現生年說常住法此名為自在天行者若見現形說經隨我定心之所施設禪觀增勝即名為正非破律儀即名為邪便當舉其名號以誡勸焉。

後陰魔心生憐愍則有悲魔入其心腑心生猛利則有狂魔入其心腑沉憶憶魔憂愁愁魔歡喜喜魔我慢慢魔少足知足魔輕安輕清魔心生斷滅則有空魔心生貪愛則有欲魔此等陰魔起於自心心念不起魔事銷歇設有魔來但當責心如經頌云欲是汝初軍憂愁為第二饑渴第三軍渴愛為第四睡眠第五軍怖畏為第六疑悔第七軍瞋恚為第八利養虗稱九自高慢人十如是等眾軍壓沒出家人我以禪智力破汝此諸軍得成佛道已度脫一切人陰魔若識餘自易知楞嚴云此是先佛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魎無復出生。

三止觀破除謂於定中雖悟無迷稱名責之猶不隱滅應修止觀二法却之。

一修止却者凡見一切邪魔境界悉知虗誑空無生性定中所緣一真法界方為真實究竟堅固是故一心停住法界雖見魔境不喜不怒不取不捨亦不分別寂然不動彼即自滅二修觀却者若見用止不去即當反觀能見身心無體無處清淨本然就我所緣一真法界亦無形相圓常周遍彼向何者能為惱亂如是觀時尋當謝絕設或不去切勿生懼唯自深觀法界而已。

故大品云菩薩成就二法魔不能壞一者觀一切法空二者不捨諸眾生華嚴云若具聖智無上道則能超出四魔境涅槃云天魔波旬若更來者當以五繫繫縛於汝釋曰五繫者即五停心觀治彼五種魔大集云知苦壞陰魔斷集離惱魔證滅壞死魔修道離天魔起信云行者常應智慧觀察勿令此心墮於邪網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為惱。

四經呪加持謂見如上說諸魔境雖用止觀遲遲不去亦不須驚惶憂怖若出家者即當一心默誦諸大乘經如華嚴梵行行願等品法華安樂囑累等品或誦諸般神呪如楞嚴隨求尊勝大悲等或用瑜伽教中遣魔印呪或但觀想唵啞吽[口*紇]哩等字種加持身心脫體便成毗盧彌陀阿閦觀音等身放赤色光照觸諸魔如火焚草灰燼無餘或誦戒本或念三寶若在家者隨其常所誦習而默持之如金剛藥師觀音彌陀心經消灾如意準提往生六字一字呪等或誦三歸五戒十善或念諸佛菩薩名號如彌陀藥師釋迦彌勒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等魔便隱去惡境歇滅以正能治邪邪不干正故若出禪觀亦當誦持經呪自防慙愧懺悔楞嚴云末世眾生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呪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

五永固正念謂雖默持經呪佛名魔境不謝亦不須憂但當一心住於定中正念不亂令觀增明乃至經年累月不去我亦端心正念堅固動靜不移憶忘如一古謂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是也當知魔境皆是幻化何者未曾見有於坐禪中魔來化作豺狼虎豹噉食人也亦未曾見魔來化作男女為夫婦也愚人不了或喜或憂因是心亂失定發狂皆自成患非魔所為今則不惜軀命住於禪觀正念不動當處湛然如暗夜人處大明中彼幽隱魔無奈我何楞嚴云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火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氷煖氣漸隣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又經頌云若分別憶想即是魔羅網不動不分別是則為法印起信云當勤正念不取不著則能遠離是諸業障應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能見愛我慢之心貪著世間名利恭敬故真如三昧者不住見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無懈慢所有煩惱漸漸微薄。

六增進功行謂雖多時正念魔境猶現此由禪觀不深功行未至應當奮身努力加功用行於止觀中研究至極圓滿妙明逈無翳障到此之際唯是一片性天慧日有何魔霧為迷漫耶華嚴云於佛深法信解不謗捨離魔業未曾忘失一切智心捨離魔業勤修妙行恒不放逸捨離魔業常求一切菩薩藏法捨離魔業楞嚴云色受想破天魔潛形行識陰除心見魔滅況復魔界如即佛界如無有二如今則精進法界止觀於魔界無所取佛界無所捨無取無捨魔境自然消滅佛法自然現前故釋論云除諸法實相餘皆是魔事。

以上六門或漸次用而銷或一時用而滅或少分用而止或全分用而破如是不遭邪慮發明圓定方名之為善修止觀者矣。

次辯病亦二先心病又二初明病行相病有二種一麤謂巧偽修行於中又二一內實破戒而外現威儀求名利故狡猾故護短故二假全不破而多有闕漏為他知故伺狎故不直故二細謂存見趣理於中亦二一雖具直心而執我修行我見不破故二雖不執我而計有實法法見不破故。

二治病藥方亦有二種一麤謂真實修行亦二一於諸過非並不覆藏而深懷慚愧懺悔往罪不敢復作二於所修行不雜巧偽皆質直柔輭作下下意不顯己德。

二細謂不存執見亦二一修諸行時知無我人盡未來際不計疲苦二觀察諸法平等不二一相無相入理究竟二通說者但住於法界深觀諸法平等之時於上諸病無不治盡。

後身病亦二初明病發相病有三種。

一四大五藏得病又二先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則痰癊脹滿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若火大增者則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口氣大小便利不通等百一患生若風大增者則身體虗懸戰掉疼痛肺悶肚脹嘔逆氣急等百一患生故經云一大不調百一病起四大不調四百四病一時俱生次五藏所生病相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頭痛口燥等心主口故從腎生患者咽喉噎塞腹脹耳聾等腎主耳故從肺生患者身體脹滿四肢煩痛心悶鼻塞等肺主鼻故從肝生患者多無喜心悲思瞋恚頭痛眼昏等肝主眼故從脾生患者身中面上遊風遍體[病-丙+習]癢疼痛舌甞飲食無有滋味等脾主舌故葢此二種病起通因內外發動若外感寒暑風雨濕熱飲食不消而病從二處發者當知因外發動若由用心不善調適身心息三內外有所違犯或觀行乖僻乃至勞傷而成病患或因定法發時不知取與致此患生當知因內發動若四大有病因由今用觀心息鼓擊發動本病此則通因內外而有二鬼神所作得病三業報所感得病如是等病初起即治甚易得差經久結成雖治難愈。

二治病藥方法有二種。

先正治法三初治大藏病三一修止治病有一師言但安定心止在病處即能治病所以者何心是一期果報之主譬如王所到處羣賊迸散又有師言臍下一寸名憂陀那此云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經久即能多有所治復有師言常止心在足下莫問行住坐臥即能治病所以者何皆由心識上緣故令四大不調多諸疾患今則安心在下四大自調眾患除矣更有師言但知諸法空無所有不取病相寂然止住多有所治所以者何由心憶想鼓動四大故有病生息心法界百骸適悅眾病即差故淨名云何為病本所謂攀緣云何斷攀緣謂心無所得如是等說皆用止治。

二作觀治病有一師言但觀心想用六種氣以治病者即是觀能治病謂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噓六呬此六種息皆於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轉側而作綿微而用頌曰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呬聖皆知肝藏熱來噓字至三焦壅處但言嘻次有師言若能善用觀想運作十二種息能治眾患一上息二下息三滿息四焦息五增長息六滅壞息七煖息八冷息九衝息十持息十一和息十二補息此十二息皆從觀想心生云何對治眾患上息治沉重下息治虗懸滿息治枯瘠焦息治腫滿增長息治羸損滅壞息治增盛煖息治寒冷息治熱衝息治壅塞不通持息治戰動不安和息通治四大不和補息資補四大衰耗善用此息諸患遍治又有師言善用假想觀可以治眾病如人患冷想身中火氣起即能治冷等此如雜阿含經七十二種治病祕法中說復有師言但用真空法界觀想檢析身中四大病不可得心內五藏病亦非有經久修持眾患自差如是等說皆用觀治。

三藥石治病謂上所說止觀二法若善其意無病不治若不得意則草木金石之藥與病相應亦可服餌息諸患也。

次治鬼神病當用大強威德力心加諸靈呪大經佛號以助治之。

後治業報病當用慚愧大懺悔心加諸念佛發願修福以助治之。

二助治法謂坐中用心治病仍須兼具十法一者信謂信此法必能治病二者用謂隨時常用三者勤勤用不息取差為度四者常住緣中謂細心念念依法而不異緣五者別病因起如上所說六者方便謂吐納氣中運心緣想善巧成就不失其宜七者久行謂若用之未即有益不計年月常習不廢八者知取捨謂知益即勤有損即捨亦須微細轉心調治九者護持謂善識異緣不令觸犯十者遮禁謂得益不向外說失損不生疑謗若依此十法行所治必有効也。

十顯示果相謂止觀中一切魔病所不能動於大菩提涅槃妙果自可成證有因有果法爾然故略開二義一先示善根發相於中初明發相謂能如是善修真空觀者則於坐中身心寂靜爾時當有無量善根開發今略明之相有二種一者外善根發相所謂不殺盜婬妄言綺語不貪色聲香味觸法不求三界報不樂五欲樂身口七支恒沙煩惱皆能止息二者內善根發相所謂不貪瞋癡慢疑惡見不起喜怒哀樂等心不隨六情根不執七識我意地一切見愛無明皆悉絕滅華嚴云以智神通現身清淨無所依止無有攀緣住奢摩他最極寂靜恒住一相所謂無相又云以心為本心若清淨則能圓滿一切善根於佛菩提隨意即成。

若能善修無礙觀者則於坐中身心通徹爾時亦有諸善根相一者外善根開發所謂放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習學法門供養諸三寶孝敬於二尊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皆能具足二者內善根開發所謂慈悲仁讓柔順和雅信念慚愧智慧等心常修四無量常懷於六念無數恒河沙性功德悉願圓成華嚴云菩薩勤求最勝道動息不捨方便慧一一回向佛菩提念念成就波羅蜜發心回向是布施滅惑為戒不害忍求善無厭斯進策於道不動即修禪忍受無生名般若回向方便希求願無能摧力善了智如是一切皆成滿。

若能善修周遍觀者則於坐中身心遍融爾時亦有諸善根相一者外善根開發所謂四攝十度百萬行中隨一一行具足眾行皆不取相稱性遍周如離世間品說五逆十惡百萬業中隨一一斷具足眾斷亦不取相稱性遍周如普賢行品說二者內善根開發所謂三心十念百萬德中隨一一德具足眾德皆不取相稱性圓融二障十惱百萬惑中隨一一治具足眾治亦不取相稱性圓融華嚴云觀諸因緣實義空不壞假名和合用無作無受無思念諸行如雲遍興起不取眾相而行施本絕諸惡堅持戒解法無礙常堪忍知法性離具精進已盡煩惱入諸禪善達性空分別法具足智力能博濟滅除眾惡稱大士。

問何義證知。

答不淨因緣慈心念佛尚有無量善根開起況觀法界無發相耶。

二辯真偽先明邪偽禪所發相謂發如上諸境界時隨因所發之法或身重如物鎮壓或身輕如毛翻飛或不定如束縛如坐鐵床如飲毒藥或適悅如觀妓如遊華園如食珍饈或搔動虗懸或沉滯下墜或煎寒或壯熱或頭疼或腦悶或如越牖透垣或似火燒刀斫或同虗空豁達或像大地障礙或睡或行或進或懈或不禮塔廟摧毀經像或手執刀劍割裂自身或路傍歌舞或入山避人或見日月蓮華或見山河深險或鼻齅異香或食噉酒肉或得香美飲食數日不饑不渴或聞微妙法音歸向無因無果或瞋或喜或慧或癡或生大枯渴沉憶不散或發無窮悲流淚不休或心意暗蔽或動諸惡覺或起大我慢志齊諸佛或生無盡憂不耐見人或憶惡觸身毛驚竪或想樂境昏醉不醒或思內幽閒諸妙好事或念外散亂諸雜惡事或起輕安意或生知足想如是種種無量形境與善俱發皆名邪偽此邪定法若生愛著即與天魔鬼神外道之法相應由是失心狂迷顛倒。

或時諸邪魔等知彼念著其法即加勢力令發邪境。

或發邪定或得邪智或辯才無礙或相好端嚴或說陀羅尼或入三三昧或令傍見佛土或令遠聞經聲或令知過去善惡或令知未來禍福或觀天宮或瞻地獄或神力或無畏此皆魔力惑人非有真實行者愚迷謂得道果由是顛倒惑亂世間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陷於王難命終之後還墮魔道輪轉三途永不值佛。

是故行者若發善時有此邪相當即却之。

一者止却謂此諸邪偽境虗誑不實唯自正心住於法界不受不著不憂不喜二者觀却自以智慧明觀諸法實相離法界心外別無境可得如是止觀時境自謝滅矣。

次明真正禪所發相若於觀中發諸善時無有如上諸邪法相一一皆與自定相應定心顯現觀智分明身體輕利安隱快樂意地柔和寂靜明朗自覺功德巍峩法喜充滿無有覆葢亦無障惱破諸執見得大解脫厭患世間無常苦空唯求出世佛涅槃樂普度眾生同成正覺是為正禪相也譬與惡人共事始美終惡若與善人同謀久則愈妙邪正發相亦然邪則正受漸失妄想漸興正則煩惱漸滅觀智漸增也。

三示長養謂於定中若有一切善根發時應用止觀二法修令增長若宜用止則以止修之若宜用觀則以觀修之善根得長障葢自除矣。

次正顯妙果成相二先初心證境謂能如是精進修時即能證知一切諸法空無自性皆從心生離此心外無一切法然心無相法亦無相即有法相亦如影響以知心法皆空寂故即不得一切名相所謂非心非境非色非空非時非處非身非方無自無他無一無多無大無小無染無淨離修離證絕教絕理由此斷煩惱滅生死悟入理性無礙法界是名真空止觀證成境也。

又知心性雖然空寂因緣和合亦能生法以事無別體要攬理成真理隨緣能成事法是故色聲香味發於性空猶如空花起滅見聞覺知生於覺心宛同夢像隱現以知心法皆無礙故即得一切融通所謂即真即俗即性即相即心即色即一即異亦常亦變亦滅亦生亦空亦有亦智亦境是實是權而體而用由此起萬行度眾生悟入理事無礙法界是名無礙止觀證成境也。

又知心性本來周遍法界含吐十虗隨諸緣起成一切法亦如心住遍容無礙以諸大小法相無非一法界心是故於一小器出生一切飲食資具佛宮殿中頓現眾生居處屋宅毛端容剎塵裏轉輪一多即入廣狹隱顯以知心法皆包遍故即得一切周圓所謂教義遍容智斷遍容行位遍容因果遍容依正遍容方隅遍容時劫遍容感應遍容逆順遍容人法遍容由此圓融斷普遍修悟入事事無礙法界是名周遍止觀證成境也。

次後心證境謂能如是證知一切諸法空即遍容即是自心空即遍容於止觀中重加功行修令滿足猶如鍊金斷惑證真超凡入聖由修止以成定轉生死依而證涅槃斷果號曰善逝為福足尊由修觀以成慧轉煩惱依而證菩提智果號正遍知為慧足尊故華嚴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華云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

次正修中開為二門先明所依事體總為十對一教義二理事三境智四行位五因果六依正七體用八人法九逆順十感應。

初教義者教則地獄畜生餓鬼修羅四惡趣聲人乘天乘小乘聲聞中乘緣覺大乘菩薩初教終教一乘頓教圓教最上佛教義則三途上中下五逆十惡三道下中上五戒十善二乘七十五法始教立相八識十如五位百法破相四見三空八十一法終教四位六染三大九相頓教一百八句四十一門一一離言唯談真性圓教二智十如六相十玄如來三身四智五眼十力法等。

二理事者理則六道本覺性二乘偏空法性始教二空法性終教中道妙真如性頓教離言真如第一義空真勝義性圓教法界圓融無障礙性佛界一乘佛性事則六道有漏五蘊四聖無漏五蘊小教亦有漏亦無漏五蘊身土始教有為無漏五蘊終教無為無漏五蘊頓教非有漏非無漏五蘊身土圓教法界圓融無盡五蘊如來報應法性身土。

三境智者境則三途上中下惡逆果報逼迫之苦三道下中上禪善果報適悅之樂小教四諦偏真涅槃始教二諦終教三諦頓教第一義諦圓教圓融無盡法界如來具四涅槃智則三途惡業習心觀三道有漏善心觀聲聞四諦觀無漏慧緣覺因緣觀自然慧始教二空觀加行根本後得智終教三諦觀權實無障礙智頓教真性觀第一義空離言之智圓教法界觀十無盡智如來二三四五智等。

四行位者行則地獄作五逆阿鼻純情無想無間九情一想有間八情二想餓鬼造十惡至七情三想畜生起三毒至六情四想人道修戒善至五情五想想明斯聰情幽斯鈍修羅行福施地行羅剎等類六想四情飛行夜叉等類七想三情大力鬼王等類八想二情仙天修禪觀仙則休止山海存想固形超至九想一情天則六事行觀四禪八定直至純想無情二乘略則戒定慧廣則三十七品始教六度萬行終教四信五行頓教三自性俱空二無我並遣圓教無盡一攝一切一切入一如來覺他位則地獄八寒八熱餓鬼三財三障畜生四類四生人道四洲四姓夜叉品在三行修羅階攝四趣仙列十種天分三界小始教歷資加見修究竟五位但有我空法空差別終頓圓超信住行向地等六位亦有漸頓圓融不同佛唯妙覺。

五因果者因則三途造上中下十習惡業三道造下中上十習善業二乘七方便始終頓圓三賢四加佛界等覺已還種種定慧福智莊嚴果則地獄阿鼻無間受六交報苦痛割鋸凍冽煎燒餓鬼遇蟲畜等受蠱魅形口中烟燄饑渴逼迫畜生為服食類酬償宿債乘騎鞭杖刀砧烹煑修羅等三道受下中上本愛習果酬善業報小教見修證中須陀洹等四果始終頓圓歡喜等十地如來即一念相應大覺朗然無上菩提為習果大般涅槃禪定三昧一切具足是報果也。

六依正者依則三途黑業變化土三道白業變化土二乘淨變化土始教劣受用土終教勝受用土頓教法性土圓教無障礙法界土如來五土正則三途惡業變化身三道善業變化身二乘淨變化身始教劣受用身終教勝受用身頓教法性身圓教無障礙法界身如來四身。

同类推荐
  • 五蕴皆空经

    五蕴皆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亨利四世上篇

    亨利四世上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夏官司马

    夏官司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禅林宝训音义

    禅林宝训音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寄四明山子

    寄四明山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绝世狂后

    绝世狂后

    简介:前世的她,是万人敬仰的杀手之王。她有至高无上的光环与荣耀,可只有她才明白,这条道路是用无数的鲜血铺成的。一朝穿越,她成为宰相之女,享尽荣华富贵,本以为可就此无忧无虑过此生,奈何天不遂人愿。为了保护所爱之人,她不得不再一次执起手中的刀。人若犯我,我必除人;天若负我,我必逆天!这一世,看她如何平天下,主沉浮!
  • 诗经里的植物

    诗经里的植物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能够让人不经意间想象出中华文明曾经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 经相隔两千多年,伴随这样的心路历程,让我对生活于其中的家乡土地、山、河流,比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缥缈,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更真实一些。
  • 望君莫相念

    望君莫相念

    她的母亲是风尘女子,父亲是王爷,于是从小她便被众人嫌弃。八岁被赶出王府,直到奄奄一息之际才被人所救,签了卖身契“从此以后,我会让你不愁吃穿,但你也必须助我儿登上巅峰,你可愿意?”“我愿意!”她与他从小一起长大,终究在最美的年华里动了凡心,可那张纸早已决定了她只能是为一个他除尽荆棘,助他登上最高位的工具。“你莫忘了你的身份”“卑职从未忘记。”她和他,看似理所当然,却终都败给了命运,只因为这无情而矛盾的年代。
  • 青之帝国的夕阳

    青之帝国的夕阳

    已经有两百多年的青之帝国从强盛到衰弱,各地的诸侯开始群雄割据起来
  • 网游之守护骑士

    网游之守护骑士

    “来30级+的TTT...枫叶岭任务啦!”“求牧师MM啦……云浮塔二层”“20级极品紫色弓,只卖100G啦”“求去西凤山的队,25级风系剑士”……耳边不停地响起各种各样的声音。周围熙熙攘攘的全是人。穿着一身紧身劲装腰别匕首,眼睛猥琐地东顾西瞅的盗贼;背上一把锋芒毕露,线条流畅的巨剑,身负两件泛着些蓝色光茫的重甲的当是20多级的二流狂战高手了。那边守着地摊不言语的30岁样子的大叔,沉默的作派和那一身看起来有些高贵的法师袍表明他是一个法师,恩一个强大的法师。至少,在普通玩家眼里是这样,那背上的风语法杖可是30级才能装备的高级货。要知道现在游戏里30级的玩家可不是很多的,在这样的小城里就更显得鹤立鸡群了。
  • 秦时明月之鬼谷旧事

    秦时明月之鬼谷旧事

    黑白棋局,纵横之争,苍龙七宿,所有的秘密,伴随着鬼谷的那些爱与恨的旧事,最终湮没于无情的岁月之中。
  • 扁鹊难经

    扁鹊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靓丽清风似晓月

    靓丽清风似晓月

    姚丽清与丰锶亮因误会分手,经人介绍出国与李晓峰结婚,后因李晓峰组织偷渡,致偷渡客死亡,并因敲诈勒索,被捕入狱,判终身监禁。姚丽清生下艾米丽,靠经营花店来维持生计,并照顾公公婆婆,生活窘迫。十年以后,丰锶亮事业有成,与陈雨露结婚,丰灵出生,但一直在暗中照顾着姚丽清的母亲。姚母临终时将姚丽清的真实情况告知,丰锶亮借出国考察之际,出国找到姚丽清。。。。。。
  • 龙血冰帝

    龙血冰帝

    水是生命之源,冰是极致之水,萧云融合一滴狂暴的龙血,所有的战技居然都能升级,萧云这才发现哪怕是最低阶的武者战技冰球术他也能将其进阶十级,秒杀地武师后期高手不成问题。要换做其他的招式,萧云自己都不敢想象。一个病秧子、一滴龙血、一段逆天改命之途就此开启。
  • 都市狂王

    都市狂王

    我本平凡,却是被迫失踪四年之久,我本普通,却踏上一条逆天之路。我本善良,珍贵之人却被残忍迫害。我本低调,却不得不踏足所有人的躯体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