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800000028

第28章 《朱子语类》比较句研究(5)

“美恶有间矣”,是用来说明比较双方的不同的,属于异比,而异比与表示比较结果的功能的“比”字在语义上不具有兼容性。这就清楚表明,在这个句子中,前面“比”字已经彻底丧失了表示比较结果的功能,它就只能被看作比字句了,从而导致整个句式语法意义的扩大(由同比而异比而高下比)。例如:

(3)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庄子》卷六下)

(4)夫世愚学之人,比有术之士也,犹蚁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远矣。(周·韩非《韩非子·奸劫拭臣》)

(5)故厉虽痈肿疕疡,上比于春秋,未至于绞颈射股也,下比于近世,未至饿死擢筋也。(《韩非子·奸劫弑臣》)

(6)天下,大利也,比之身则小;身之重也,比之义则轻。(《淮南子》卷二十)

(7)(樊)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史记》卷九五)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演变环节都是渐进的,非跳跃式的。而从R的语义性质来看,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同比(双指)—异比(双指)—异比(单指)—高下比(单指)。

史佩信认为:“这一演变又可看作是‘X比(于)Y’与‘W’由两个独立分离的小整合为一个偏正复句的过程,即原先独立的比动句‘X比(于)Y’降格为一个依附于后面表比较结果的分句‘R’的从句。这样一个过程,显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

五、“是”字句、“去”字句、“较之”句

“去”字句在比较项之后加“不远”“近”等表示比较结果;“是”字句在比较项之后加“相似”“一般”表示比较结果;“较之”来比较的结果“不同”位于比较项之后。

(一)“是”字句

“是”一般直接做比较词和比较结果,构成“X是Y”句式,例如:

(1)仁是根,爱是苗,不可便唤苗做根。(《朱》卷二十)

“是”常与“相似”和“一般”搭配构成“X是Y相似”句式和“X是Y一般”句式,例如:

(2)义是一柄刀相似,才见事到面前,便与他割制了。(《朱》卷五十六)

(3)某之心,便是公之心一般!(《朱》卷二十一)

按,“X是Y一般”句式近代汉语始见用例:

(4)又丧公姑,恰便是我的女孩儿一般。(《琵琶记》第三十九出)

(二)“去”字句

(1)至如《抑》诗是他自警之诗,后人不知,遂以为戒厉王。毕竟周之卿士去圣人近,气象自是不同。(《朱》卷八十一)

(2)人大体本清,故异于禽兽;亦有浊者,则去禽兽不远矣。(《朱》卷四)

《汉语大词典》释“去”为“距离;离开”。

最初,“去”表示实在距离,如:

(3)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春秋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

近代汉语里“去”可以用来表示虚拟意义上的距离,如:

(4)彭祖与颜回,相去犹瞬息。(宋·梅尧臣《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之一)

(5)是虽为人,去犬羊不远,性命朝夕不保。(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主要是由“去”承担比较词,比较结果有“近”和“远”,组成句式“X去Y近”和“X去Y不远”。

(三)“较之”句

(1)某看人也须是刚,虽则是偏,然较之柔不同。(《朱》卷十三)

(2)论来简已是好资禀,较之繁苛琐细,使人难事,亦煞不同。(《朱》卷三十)

《汉语大字典》释“较”为“比较;较量”。《六书故·工事三》:“较,比较也。”《老子》第二章:“长短相较,高下相顷。”示例如:

(3)羡及光并少工骑射,其父每日令其出畋,还即较所获禽兽。(《北齐书》卷十七)

(4)长怀但惊顾,得与前事较。(宋·梅尧臣《吴冲卿示和韩持国诗一卷辄以为谢》)

(5)较当初,瘦比东阳守,今来恐不如。(明·沈仕《桂枝香·春闺怨》)

(6)天气仍暖和,但静极,与上海较,真如两个世界。(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

六、XRY的其他应用形式

(一)表肯定意义的句式

此类句式,直接用表示比较结果如“近”“类”“同”“犹(由)”“譬犹”等的动词来作比较词。

(1)“X近Y”式

1)张子房近黄老,而隐晦不露。诸葛孔明近申韩。(《朱》卷一百三十七)

该式上古已见:

2)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礼记·表记》)

(2)“X类Y”式

1)后康侯问人才于定夫,首以会之为对,云:“其人类荀文若。”(《朱》卷一百三十一)

2)文帝不欲天下居三年丧,不欲以此勤民,所为大纲类墨子。(《朱》卷一百三十五)

《汉语大字典》释“类”为“象;似”。《广雅·释诂四》:“类,象也。”《集韵·术韵》:“类,似也。”《正字通·页部》:“类,肖似也。”示例如:

3)成都石笋,其状与笋不类,乃累迭数石成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4)余见火光闪闪,大类秋萤堕草丛中。(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

“X类Y”式上古已见:

5)状类龙蛇,文彩生光。(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

(3)“X同Y”式

1)如“衔”字或为衔恨,或为衔恩,亦同此义。(《朱》卷十六)

2)使孔子论此,肯如此否?尚可谓其好恶同圣人哉!(《朱》卷一百二十三)

该式早见于中古:

3)王导以骠骑将军,仪同三司,领太子太傅。(南齐·臧荣绪等著、汤球辑《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五)

(4)“X犹(由)Y”式

1)性犹太极也,心犹阴阳也。(《朱》卷五)

2)问:“人有强弱,由气有刚柔,若人有技艺之类,如何?”(《朱》卷四)

该式上古已见:

3)明主犹羿也,平和其法,审其废置而坚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举而多当。(《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4)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国语》卷十五)

“犹”还可与“相似”搭配构成“X犹Y相似”句式,如:

5)故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犹催迫天下之人,勉之为善相似。(《朱》卷七十五)

比较后项之后,还可用“然”加强表达效果,如:

6)义利也未消说得如此重。义利犹头尾然。(《朱》卷二十七)

(5)“X譬犹Y”式

1)且意未诚时,譬犹人之犯私罪也;意既诚而心犹动,譬犹人之犯公罪也,亦甚有间矣。(《朱》卷十八)

《汉语大词典》释“譬犹”为“譬如”,示例如:

2)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礼记·仲尼燕居》)

3)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酖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刘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

4)故观其所余,可以知其所积,譬犹见落叶而知天下之秋,察葭飞而知四海之春也。(明·庄元臣《叔苴子》卷一)

(二)表否定意义的句式

主要形式为否定副词“不”和表示比较结果的词语“类”“异”构成。

(1)“X不类Y”式

1)大抵《论语》后数篇间不类以前诸篇。(《朱》卷四十七)

2)《尚书》注并序,某疑非孔安国所作。盖文字善困,不类西汉人文章,亦非后汉之文。(《朱》卷七十八)

该式上古已见:

3)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史记》卷四十三)

(2)“X不异X”式

1)所谓下学人事者,又不异常人,而无所得知,至上达天理处,而人又不能知。(《朱》卷四十四)

该式上古已见:

2)圣人不异众人,特物不能拘尔。(周·尹喜《关尹子·三极》)

七、XYR形式

(一)表肯定意义的句式

(1)“XYR”基本句式

表示比较结果的有“一”“相似”“相似而不同”“相近”“一般”“相若”“一样”“同”等,例如:

1)治己治人,其理一也。(《朱》卷五十)

2)定、静、安颇相似。(《朱》卷十四)

3)曰:“尽、知、存、养,吾儒、释氏相似而不同。”(《朱》卷六十)

4)兴、比相近,却不同。(《朱》卷八十)

5)“知至”是知得到处,“知终”是终其到处。“至之”是须着行去到那处,“终之”是定要守到那处。上两个“知”字却一般。(《朱》卷六十九)

6)以太守言之,泉州太守、漳州太守,都是一般太守,但福州较大耳。(《朱》卷二十)

7)玉声先后一般,初打恁地响,到作时也恁地响。(《朱》卷五十八)

8)范氏曰:“齐一变可使如鲁之治时。”其意谓齐鲁相若,故以谓治时。(《朱》卷三十三)

9)“神”字、“用”字一样。(《朱》卷七十四)

10)只缘本来都是天地所生,共这根蒂,所以大率多同。(《朱》卷十四)

在比较项之后直接出现“相似”,魏培泉先生指出“这种形式在语义上和‘X如Y相似’是相当的,我们因此可视它为‘如Y相似’省略‘如’的结果。由于在语义上‘相似’和‘如’近乎无别,加上有时要配合节律,‘如’就有被省略的可能”。他认为这种语言现象在中古时期就已出现,他示例如:

11)彼地狱处,有热焰石,金刚相似。(元魏·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十五,17/87a)

“一样”具有比较功能始于唐五代,相关的用例多见于诗歌类文学作品中。“一样”的后续成分原来是名词性成分,宋代则增加了形容词性成分。元时,“一样”的后续成分又扩展到动词性短语,与此同时,“一样”的语用功能发生变化,作比喻或比拟的用法趋于多见,其句法格局多表现为“如……一样”式。由否定词“不”和“一样”构成的否定结构大约出现在明代。清时,该句式的连接词已不限于“与”,“和”“同”“合”等词也得到普遍运用。此时的“一样”句还出现了“(是)一样的……”的形式,“一样”在句中作状语或定语。“一样”作状语或定语时,其后续成分比较复杂,既可是体词性成分,也可是谓词性成分。例如

唐五代:

12)几番新弟子,一样旧威仪。(唐·齐己《寄怀江西征岷二律师》)

宋代:

13)曰:“事他人之亲,如己之亲,则是两个一样重了,如一本有两根也。”(《朱》卷五十五)

元代:

14)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传心事:两下里都一样害相思。(《西厢记·张君瑞害相思杂剧》第一折)

明代:

15)两条棒,不一样,说将起来有形状:一条短软佛家兵,一条坚硬藏海藏。都有随心变化功,今番相遇争强壮。(《西游记》第六十五回)

清代:

16)你家姓一个人可的“何”字,同我一样,都是正黄旗汉军旗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宋代,还出现了否定之否定表示肯定意义的比较句式“XY无不同”,例如:

17)伊川又说:“颜子博约,与此不同。”亦似大过。博文约礼,本无不同。(《朱》卷三十三)

18)然则虽有彼此之间,其为欲明之德,则彼此无不同也。(《朱》卷十五)

(2)特殊短语

主要有“相去不远”、“相似而少异”“不相上下”“均P同P”“安得不同”等。

1)“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亦相去不远,但有深浅耳。与中庸动、变、化相类,皆不甚相远。(《朱》卷十四)

2)《集注》中有两说相似而少异者,亦要相资。有说全别者,是未定也。(《朱》卷十九)

3)曰:“自二程外,诸说恐不相上下。”(《朱》卷十九)

4)自家知得万物均气同体,“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非其时不伐一木,不杀一兽,“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此便是合内外之理。(《朱》卷十五)

5)曰:“毕竟博只是这博,约只是这约,文只是这文,礼只是这礼,安得不同!”(《朱》卷三十三)

(二)表否定意义的句式

(1)“XY不同”式

1)深玩二说,微似不同。(《朱》卷四十七)

2)大抵为学老少不同:年少精力有余,须用无书不读,无不究竟其义。(《朱》卷十)

3)犬牛禀气不同,其性亦不同。(《朱》卷五十九)

(2)“XY不相同”式

1)以名义言之,仁自是爱之体,觉自是智之用,本不相同。(《朱》卷六)

大约宋时,在“相同”前直接加“不”的否定式出现。至明代,“不相同”句又有了新发展,否定词前出现了表程度的成分“大”等。清代,“不相同”句在形式上也有了新变化,否定成分“不”可置于连接词“与”前,“不”还可位于表程度的“大”之前。例如:

明代:

2)今郎君十分慷慨撒漫,与先尚书苦挣之意,大不相同了。(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清代:

3)贾母因说:“这甄家又不与别家相同,上等赏封赏男人,只怕展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下尺头。”(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在程度上,“不大”要小于“大不”。表程度的成分的位置可视表意的需要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改变语义的作用。

$平比句

马建忠认为:“平比者,凡象静字以比两端无轩轾而适相等也。等之之字,为‘如’‘若’‘犹’‘由’诸字,参照所比两端以准其平。”所谓“平比”,即将两种事物的状态、性质等拿来比较,表明它们的程度是相等的。

一、“如/似/若”字句

(一)肯定式,表肯定意义的句式。

1.“XR如Y”式:

表示比较结果(R)的成分由一些形容词性成分来承担,如“炳、明、冷、热、大、坚、长、白、茫然、广大、虚明、旷然、块然、完备”等。

(1)故当时门人弟子布在海内,炳如日星,自今观之,皆不满人意。(《朱》卷九十三)

(2)因求讲学言论传之,答曰:“圣贤之言,明如日月。”(《朱》卷十一)

(3)看此一书,且须专此一书。便待此边冷如水,那边热如火,亦不可舍此而观彼。(《朱》卷十九)

(4)如说吃枣,固是有大如瓜者。(《朱》卷七十九)

(5)纯灰恐不实,须杂以筛过沙,久之沙灰相乳入,其坚如石。(《朱》卷八十九)

(6)“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朱》卷九十三)

(7)后事发,文及甫下狱,供称“司马昭”是说刘挚,“粉”是说王岩叟,以其面白如粉。(《朱》卷一百三十)

(8)但见烟霞在下,茫然如大洋海,众山仅露峰尖,烟云环绕往来,山如移动,天下之奇观也!(《朱》卷二)

(9)心广大如天地,虚明如日月。(《朱》卷十二)

(10)如夫子则无此等了,旷然如太空,更无些滞碍。(《朱》卷二十九)

(11)吕与叔集中有与张天骥书。是天骥得一书与他云:“我心广大如天地,视其形体之身,但如蝼蚁。”(《朱》卷一百一)

(12)恻隐羞恶,喜怒哀乐,固是心之发,晓然易见处。如未恻隐羞恶,喜怒哀乐之前,便是寂然而静时,然岂得皆块然如槁木!(《朱》卷五)

(13)礼书如《仪礼》,尚完备如他书。(《朱》卷八十五)

在唐代很多形容词都可以出现在该型句中了。据张赪先生(2006)的考察,“仅《全唐诗》中就有44个形容词,都是很常用的形容词,如:好、深、明、长、白、平、贫、甜、远、红、瘦等,不过都是单音形容词,未见双音形容词作结果项的用例”。魏培泉先生(2001)指出“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在魏晋时期还很少,常见于结果项是形容词‘大’的句子中”。

2.“X(R)似Y”式:

(1)问读史。曰:“只是以自家义理断之。大概自汉以来,只是私意,其间有偶合处尔。只如此看他,已得大概。范唐鉴亦是此法,然稍疏。更看得密如他,尤好。然得似他,亦得了。”(《朱》卷十一)

比较结果(R)“密”承前省略。

这类句型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比较词在先秦时是“若”或“如”,中古时“如”最常见。贝罗贝先生描述了汉语平比句式的发展变化: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平比格式主要是“X十形容词+如/若/似+Y”,这一平比格式中的“如、若、似”是动词:

(2)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周·庄周《庄子》卷七上)

(3)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汉·司马迁《史记》卷七)

(4)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唐·杜甫《病橘》)

张赪先生指出“唐宋时期‘似’的使用逐渐超过了‘如’。从先秦至唐该类型平比句占绝对优势,但到了宋代,情况有很大改变。该类型平比句既可表示比较,也可表示比喻,唐代以后又发展出表示差比的用法,因此使用中极易出现歧义。担负的功能较多,特别是比喻对比较形成干扰是其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3.“XR如Y相似”式

表示比较结果(R)的形容词如“谆谆”“清明”,例如:

(1)近诸孙将《旅獒》来读。是时武王已八十余岁矣。太保此书谆谆如教小儿相似。(《朱》卷七十九)

(2)到那夜气涵养得好时,清明如一个宝珠相似,在清水里,转明彻;若顿在浊水中,寻不见了。(《朱》卷五十九)

4.“X如Y之R”式

构成比较结果(R)的形容词有“迅、烈、速、决、大、空、平”,他们的语义都指向比较后项(Y),如:

(1)某看来,只是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迁善如风之迅,改过如雷之烈。(《朱》卷七十二)

(2)先生云:“此说得好。如‘风雷,益’,则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朱》卷六十六)

(3)问:“‘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是说圣人如天地之大否?”(《朱》卷六十四)

(4)此心之体,寂然不动,如镜之空,如衡之平,何不得其正之有!(《朱》卷十八)

对于词句式,魏培泉考察了上古的用例:

(5)周颂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周·墨翟《墨子》卷二)

魏培泉认为“这种句式使用得很有限制,而且不仅用于指出X项和Y项程度之相似,还具有描写性”。谢仁友指出:表白指的名词化标记“之”的消失从先秦时开始,西汉加剧,首先从否定式开始,再扩展到肯定式。

5.“X如YR”式

表示比较结果(R)的形容词有“细”“大”,比较结果R的语义指向比较后项(Y)。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江山红颜

    重生之江山红颜

    一个年轻的销售员,因为一次意外,灵魂穿越到异界天启帝国军方重臣,一等侯爵之子的身上。本想就此富贵一生,混吃等死。不料,天下崩裂,乾坤倾覆。小销售员无奈,振衣而起,从此后,江山如画,美人如玉
  • 天波府

    天波府

    爱与恨的洗礼,冰与火的不容,人与魔的分别。
  • 穿越在1628年

    穿越在1628年

    有的想当国王有的想要征服世界有的想要成为世界最富的人一群不得志的现代人来到1628年的明朝他们带来了领先整个世界有400年的科技————感谢起点美工组gogoigo制作封面。要想看到他们是如何改变世界的童鞋请点击、收藏、推荐
  • 清朝绝对很有趣

    清朝绝对很有趣

    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其前期入关,扬州七日、嘉定三屠,汉人纷纷抗争,历经三朝方才平息;其后期,外敌入侵、丧权辱国,将中国带进了一个多世纪的屈辱黑暗期……清朝又是一个神秘的时代。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乾隆身世,这四大清宫谜案悬疑数百年,至今仍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 大宋太子党

    大宋太子党

    一个普通小人物不小心传到《水浒传》中的宋朝,成为有名的“花花太岁”高衙内,还没享受两天,却因与宋徽宗抢马子而逼上梁山,是干好山大王这份有前途的职业,还是如书中一样接受招安,或者是走出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还有林冲的老婆、李师师、潘金莲、扈三娘这些难得一见的女人……其实,为难的并不仅仅是选择。
热门推荐
  • 十三福晋失踪之谜

    十三福晋失踪之谜

    大婚之际,准福晋不翼而飞。三阿哥临危受命,帮助十三弟找寻未来老婆。关键证人接连失踪,精巧绣帕暗藏玄机。福晋身世之谜难解,贴身丫鬟敌友莫辨。一桩普通寻人案竟牵扯出多桩大案……
  • 谋忍之侧妃天下

    谋忍之侧妃天下

    堂堂护国将军府嫡女,却沦落至性命难保、卑微求存的地步。新婚夜独守空房,夫君心仪之人竟是异母嫡妹。隐忍退让换来的是一纸休书,备受嘲讽狼狈回府得知生母死因真相。无力还击欲投空门青灯为伴,不想竟成为把持朝政狂肆阴邪的摄政王云思安之侧妃。“谁不让你好过,你就以牙还牙反击为上,让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妖孽般的声音在耳边缭绕,深深触动她蠢蠢欲动的心。以己为代价,从此在他的帮扶下她步步为营显露猖狂本色,大仇得报登上权欲顶端。
  • 男配的逆袭

    男配的逆袭

    冷落静静地站在蒲公英海中望着天空。“月,你看见了吗?这一片蒲公英海是我对你许的承诺,是我想对你说的话。可是,你却听不见了。”
  • 再见以后

    再见以后

    她的命运到底由谁来掌控?记得迷失了方向后,不要再回头。
  • 全能教练员

    全能教练员

    他是全能教练员。他叫李一航,在天才最多的那一年,他的十几个弟子们,统统成了世界冠军。
  • 三国十八扯

    三国十八扯

    本书选读了《后汉书》和《晋书》中部分与三国人物相关的文字,从十八个方面诠释三国历史的思路大纲,包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从卖草鞋到做皇帝;生子当如孙仲谋;文人自贱始无行等。
  • 痞王逼婚:绝世小农女

    痞王逼婚:绝世小农女

    上一世被亲人逼婚而惨死,穿越而来她默默耕耘因刺绣闻名,才子佳人趋之如鹜,却被纨绔官宦子弟、甚至是皇亲国戚死缠不休来逼婚。遇到了中意的痞王,从此他宠她杀人放火,爱她挥刀斩破千百城,护她江山不换,直到生死白头。
  • 我家是个垃圾堆

    我家是个垃圾堆

    他叫林总,林林总总的林总,不是林总经理的林总。他有一天发现他自己的家变成了外星人的垃圾堆....一堆莫名的黑暗高科技来袭.....在这个不靠谱的宇宙中,垃圾堆成为了唯一的宝藏山。靠着垃圾,武装自己,吹吹牛逼,宇宙无敌!
  • 孤海狂啸

    孤海狂啸

    一个悲剧的人生。一个祖辈的诅咒影响了我们主角第一生。是平凡还是雄起。还是落寞的堕落。两位女性使他成长,但却逃不了死亡的命运。是孤星转世,还是命中注定?他说:“我命不由天。”一夜白了头。人说他是白发罗刹。本人新人作家起步。望大家多给点意见
  • 安如年少初如梦

    安如年少初如梦

    安如少年初如梦,肆似流年终若雨。窗外是熟悉而陌生的冷漠城市,只是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