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3200000007

第7章 军旅诗(2)

下阙主要写红军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推进土地运动,扩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龙岩在汀江东部,而上杭在汀江的西岸,两个地方隔江相对,所以无论是攻打龙岩还是上杭,都需要跃过汀江,在这里作者很传神地描绘了这一关键环节。先是“跃过”,然后“直上”,形象地描写出红军迅速地突破汀江,成功地开辟了龙岩、上杭等闽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情景,反应了人民革命战争所向披靡的现实。因为这种人民革命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是为了“收拾”被军阀们割据得支离破碎的祖国大好山河,是为了推翻几千年来的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因而红军所到之处,就会出现“分田分地真忙”的热闹繁忙的景象。词的尾句虽然是一句粗浅的白话,但是用在这里却显得简单明了,畅快淋漓。

这首词中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战争所造成的两种不同的景象:一种是军阀混战造成国家分裂,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一种是红军对军阀发起进攻,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人民欢天喜地,充满了希望。通过这两种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歌颂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另外,这首词的用典也十分成功、自然,其中“一枕黄粱”和“金瓯”的典故如同信手拈来,但是又十分贴切,从而增强了全词的艺术感染力。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博览群书,特别是对史书有着广泛研究的伟人。

初稿对照

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宁桂大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军阀好混蛋。

红旗插向汀江,直指龙岩上杭。收拾张卢残部,分田分地真忙。

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①·重阳②》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③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

题解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清平乐·蒋桂战争》相同。1929年6月下旬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闽西龙岩召开,毛泽东未能继续当选红四军前委书记,被迫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后来又大病了一场,于是他只好在闽西一边养病,一边指导地方工作。1929年10月10日(第二天就是当年的重阳节),毛泽东坐着担架来到刚刚解放的上杭县城,沿途是满山遍野的野菊,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秋色,因此作者感慨无限,填写了这首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词。

注释

①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共44字,唐代教坊曲中有《采桑》,又有《杨下采桑》,因此而得名。

②重阳:阴历九月初九,我国有重阳登高赏菊的传统。

③战地黄花:战地,指战场,这里专指上杭一代。1929年秋天,红四军在长汀一带歼灭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县。黄花,这里指野菊,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赏析

重阳节这个古老的民间习俗曾引起过无数诗人、词人的咏叹,例如:岑参的“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望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这些诗章词或描述身在异乡孤寂清冷,或寄寓忧国忧民的凄怆痛楚,或倾吐壮志难酬的抑郁苦闷,无一例外地都充满了惆怅、忧伤的感情;而毛泽东的这首词却一扫这些诗章词的衰颓萧瑟之气,以浓郁的诗情画意来表现自己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使我们读后顿生活力,备受鼓舞。

词的上阕以富有哲理,大气磅礴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从虚处着眼,概括了人生、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人生短暂,很容易衰老,但是大自然却很难衰老。接着作者转到重阳的本题,从实处落笔,具体阐述“天难老”的道理。开篇两句看似充满悲叹的情调,给人一种要“及时行乐”的感觉,其实作者的本意是在强调“人生易老”,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宝贵而有限的人生,努力进取,建立一番流传千古的功绩。

俗话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写出了当年重阳独特的感受和不平常的意义。而这不同之处就在于“战地黄花分外香”,这是作者的独特感受,因为这“黄花”既不是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也不是让悲客病夫“感伤怀”的庭院盆景,而是在战火中绽放、灌溉着烈士鲜血的野菊花,它是那些经过炮火的洗礼,在艰苦的战斗中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战士的象征。因此,这两句可以说是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升华,从而也使全词的基调变得更加昂扬。

词的下阙紧接上阕之意,通过赞美秋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使词的境界变得更加辽阔。“一年一度”呼应上阕的“岁岁”,年年的秋天都伴随着重阳节而到来,虽然秋天不像春天那样百花盛开、和煦宜人,但是放眼望去,却是“寥廓江天万里霜”,江水与云天经过秋霜的洗礼,变得天高气爽,江天一色,这样美好的景致,难道不值得热爱与赞美吗?而且秋天是收敛的季节,迅猛、肃杀的秋风可以扫除一切腐朽、过时的事物,在作者的眼中,秋天就象征着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因此他才发出秋天“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的慨叹。

虽然这首词是毛泽东在养病期间所作,但是综观全词,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吟唱并非是“病中吟”,而是“壮士行”,全词紧扣“重阳”词题,反复咏叹“重阳”,通篇都洋溢着高昂、乐观的情调,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豪气如旧。

初稿对照

采桑子·重阳

人生有老天无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无限江天万里霜。

风展红旗如画——《如梦令①·元旦②》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③,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④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这首词最早见于1956年8月出版的《中学生》杂志上,是谢觉哉在《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的文章中提供的,词题为《宁化途中》,1957年1月号《诗刊》发表时改为《元旦》。

题解

1929年11月,毛泽东闽西地方工作岗位重新回到红四军,并担任主要领导,同年12月。在上杭的古田镇召开了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古田会议”。在会上,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决议,总结了建军初期的丰富经验,为我军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建军路线。革命力量的壮大引起了蒋介石极大的恐慌,为了阻止革命的发展,在会议期间他就纠集了江西的金汉鼎、福建的刘和鼎、广东的陈维远部组织“三省会剿”,向闽西根据地进逼。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决定在避开敌人主力,进行战略转移。把部队开到敌人的后方去。于是,会议结束后,红四军的四个纵队从古田出发,向北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西越武夷山脉,去江西打游击战。1930年11月24日,红军在广昌西部的东韶胜利会师,这次成功的军事转移,使敌人的“围剿”惨遭失败。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对红四军一个多月急行军的回顾。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又名《宴桃园》、《如意令》等,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宋代苏轼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中的“如梦”,改名为《如梦令》。

②元旦:指阴历正月初一,也就是1930年的阳历1月30日。

③宁化、清流、归化:都是福建省西部的县名,归化现改名为明溪县。

④武夷山:在福建北部与江西省的交界处,是赣江和闽江的分水岭,其主峰在福建省崇安县境内,海拔1000余米。

赏析

这是一首小令,全词仅6句,33个字,但是却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途行军的路线、方向和目的,讴歌了红军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顽强斗志,同时也抒发了毛泽东复出后愉悦的心情。

首句“宁化、清流、归化”,表明了红军在战略转移时途径的三个地点,不仅写出了红军这次行军的区域,而且一气呵成,从而表现出红军进军的神速。其实,红军当时是由上杭县的古田北进,沿途还经过了龙岩、连成等县,但作者为了音律的和谐,就只写了在闽西最后经过的三个县城。

接着作者用“路隘林深苔滑”这三个主谓短语突出描写了闽西山区险恶的自然环境。这句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地点了一下,但是我们读后却能深刻地感受到红军在行军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也能体味到红军将士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克服重重困难的顽强战斗精神。

开篇两句都是六字,并且都是两字一拍,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词题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冬季行军,但读完前两句之后我们却能产生一种如沐春风、如享春雨的感觉,毫无冬日的萧索和寒冷。

接着作者采用设问的形式,一问一答,告诉我们红军这次的行军目的地是要到武夷山下。既然是问句,那为什么“今日向何方”后面不用问号而用逗号呢?这主要是因为此次战略转移的方向和目标已经确定,不需要思考或向别人询问,如果用问号就有些说不通,而用逗号却恰到好处。“直指武夷山下”中的“直指”二字,语气果决,有力地表现了红军战士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词的末尾两句尤为精彩,“山下山下”是承接上句进行的重复,表达出作者对战略转移胜利后欢愉的心情;而“风展红旗如画”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写出了红军成功完成战略转移之后,山下红旗招展的壮丽景色以及全军上下一片欢腾的动人场面。这场面就像图画般一样美丽,它展现出红军战士必胜的信念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预示着新的革命浪潮即将到来的大好形势。

总体上看,毛泽东的这首词里没有用一个典故,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却以轻快活泼的旋律和明朗乐观的情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红军山地行军图。他用神奇的画笔将红军在险隘的闽西山区中行军的雄姿传神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词的开头连用三个地名,可谓是前无古人的创造,“山下山下”的重叠也用得极其自然,和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因此这首词算得上是一篇千古绝唱。

初稿对照

如梦令·宁化途中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众志已成城,风卷红旗如画。如画如画,直指武夷山下。

雪里行军话广昌——《减字木兰花①·广昌②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③。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④。

此行何去?

赣江⑤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⑥。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

题解

1930年1月24日,红军在东韶胜利会师后,为了迅速推进“争取江西”以促进全国红色运动高潮的战略,由毛泽东提议,红军与地方党委在1930年2月7日召开联席会议。会议上确定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取得胜利,夺取全省政权,军事上是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攻打吉安。2月14日,前委发布了关于攻打吉安的通告,各路红军革命向吉安推进,这首词就是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吉安进发时所作。

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木兰花》、《玉楼春》、《偷声木兰花》等。

②广昌:位于江西省东部南,地处武夷山西麓。

③情更迫:1962年5月号《人民文学》最初发表时是“无翠柏”,然后改为“情更切”。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时,再次改为“情更迫”。原意是大雪把翠柏覆盖住了,形容雪大,改后则突出红军的行军,加深了词意。

③大关:这里指广昌路上的险要关隘。

④赣江:也叫南江,江西省的主要河流,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由章水、贡水流到赣州市汇合而成,向北流经吉安、清江、丰城和南昌,最后注入鄱阳湖。

⑤吉安:江西中部的重要城市,位于赣江中游西,距离井冈山约90公里。

赏析

毛泽东作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通常先对美丽的大自然进行描绘,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中去,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这首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描写与叙述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红军受命前去攻打吉安,路过广昌时的情形,在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雪景图的同时,也赞扬了红军战士在风雪弥漫的恶劣自然环境中高昂的战斗激情和行军的雄壮气势。

词的上阕把雪作为背景,描写了红军在风雪交加的广昌一代的险峻山地里行军的情景,高度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行军夺关的英雄气概。首句“漫天皆白”,只用了四个字,就把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我们带进一个雄浑壮阔的意象中,同时也突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非常恶劣。接着作者用“雪里行军情更迫”点出红军战士们行军心情的急迫,使人感受到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同时也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而且这句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什么红军还要急迫地行军呢?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
  • 产后营养瘦身餐280例

    产后营养瘦身餐280例

    本书根据高营养、低热量的饮食原则,编写了280道营养食谱,每道食谱都计算出了营养成分的含量和能量总值,让产后妈妈安心补身,轻松瘦身。
  • 人生智慧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人生智慧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北路

    北路

    文中的女孩林夕,喜欢现实喜欢孤独。她外表冷淡内心却容易受伤,她有失有得付出又失去过,然而在她已经不相信世间所有之后,一个人出现了,他会改变她让她重新相信爱情吗?
  • 红尘几万里

    红尘几万里

    看不透的人生,看不透的红尘,红尘里我们的人生都是红尘客栈里的过客。
  • 中国私营公司十大生存危机

    中国私营公司十大生存危机

    本书为私营公司老板们指出了经营危机存在的形式与可能,分析了可供采取的行动与策略,提供了应对危机的技巧与方案。
  • 互相折磨到白头悲伤坚决不放手

    互相折磨到白头悲伤坚决不放手

    不喜勿喷简介过段时间我在补,要不然一定会跑题。。。。。。
  • 见贤集

    见贤集

    该书收录的21篇文章,按“解读书味”、“品读书画”和“点读书章”分类。
  • 傲后

    傲后

    这世界上真的有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吗?“记住今天能从这里走出去的只有一个人哦!”戏虐含着残忍的声音,久久的回荡在空旷的废旧仓库。两个人只能活一个……好像很好玩的游戏,可惜却是真的。“我数一二三,若是你们还不开始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开枪哦!”阎,我爱你……心儿,对不起……两个人,一男,一女,同时捡起地上的匕首,眼里有着决绝,有着不舍。“哧”两个人似乎有默契般,一起举起匕首,但不同的是,男人选择刺向女人,而女人却将匕首没入了自己心口……曾经的海誓山盟顷刻间灰飞烟灭。死了吗?她以为她死了。然而醒来后……从此,开启的是她的纵横之路。黑衣,墨发,花落额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此风华,试问天下,何以挡之……
  • 我当鸟人的那几年

    我当鸟人的那几年

    俗话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不也怕变成鸟,只要能飞就行。这貌似是废话,二十多岁的张是非这般想想到,此刻的他正望着自己这身花里胡哨的羽毛无语凝噎,他无比的抱怨自己变啥不好为啥要变成鸟。而且还不咋大。也许他并不知道,正当他慷慨激昂昂首骂街时,一场名为命运的悲喜剧,已经再一次悄悄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