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丞相穰侯上奏秦王,要求率兵攻打齐国的刚城和寿城,秦昭襄王暗暗留意:“爱卿所奏,寡人还须三思,不日回复丞相。”
回到后宫,有宫女递过一封信,信是一个叫张禄的魏国人写来的,说有重要的话禀告。秦昭襄王决定在离宫召见他。
去离宫的路上,秦昭襄王突然听见前面一阵喧哗。有武士过来禀报说有人捣乱。秦昭襄王决定下车看个究竟。只听有人嚷嚷:“秦国只有太后、穰侯,哪有什么大王?”说这话的人正是张禄。这句话正说在秦昭襄王的心坎儿上,他立刻毕恭毕敬地把张禄请上车,一起来到离宫。
秦昭襄王叫左右退下,说道:“先生只管直说,上至太后,下至朝中大臣,我愿听教一番。”
张禄侃侃而谈:“秦国兵强马壮,地势优越,但时至今日,却不见有大的作为。我近日听说大王又要发兵去打齐国?”
“是丞相穰侯上奏的,还没决定。但这有什么不对吗?”
张禄接着说:“齐国离秦国这么远,中间又隔着韩国和魏国,出兵太少,可能会被齐国战败;出兵太多,后方又空虚,即使打胜了,大王能将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吗?想当初,魏国隔着赵国把中山国打败,后来中山国却被赵国兼并,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中山离赵国近、离魏国远吗?我建议大王最好是一面跟齐国、楚国交好,一面向韩国和魏国进攻。齐国、楚国这些离我们较远的国家既然跟我们相互往来,就不会来干预与他们不相干的事。把邻近国家打下来,不断扩张秦国的地盘,齐国和楚国早晚也会被我们收人囊中。”
秦昭襄王听得拍手叫好,激动地说:“秦国要真能兼并六国,统一中原,全在于先生的远交近攻之策了!”
秦昭襄王当即就拜张禄为客卿,并依照他的计策,取消攻齐的想法,把攻击目标定为韩国和魏国。同时,他想方设法削弱太后和穰侯的地位。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收回穰侯相印,又逼着太后赋闲养老。
后来,秦昭襄王拜张禄为相,君臣经常一起讨论朝廷大事。
历史经验与智慧:
张禄的一句话正中秦昭襄王的软肋,点出了他的心病,这让他有遇知音的感觉,一下就佩服得五体投地,进而提出的对策头头是道,切中要害,更让秦昭襄王视为知己。
苏秦合纵抗秦——晓之以理,动之以利
光说理是不行的,还得陈述利害关系让对方感觉到危机的存在,才能使对方警醒、突破,去寻找新的出路。
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有个叫苏秦的人。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纵横之术游说各国,希望达成自己的理想。最初他到秦国游说秦惠王,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还差点被秦王杀掉。
苏秦狼狈地回到家中,父母见他用尽钱财,却没一点成就,竟出言责骂。他的妻子也不愿意看见他。家中的亲属都尽量地躲避他。一次,苏秦饿极了,向他嫂子讨饭吃,他嫂子也以冷言相讥。但苏秦并没有放弃他的游说计划,他又一次出去游说了。
苏秦知道秦国没有希望,便决定改向东游说其他六国。在燕国,苏泰的游说终于被燕文公所重视。燕文公资助苏秦,到赵国游说,向赵肃侯游说合纵的计划,赵肃侯也接受了苏秦的游说,拜他为相国,又派他为“纵约长”,去游说其余各国,合纵以抗秦。之后,苏秦来到韩国,游说韩宣惠王抗秦。
苏秦对宣惠王说道:“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国土方圆千里,甲兵达数十万之多。天下的强弓劲弩,大多出于你们韩国,一些著名的弩机,射程都在六百步之外,兵士脚踏发射,可连射上百发,杀伤力非常强。韩国如此强盛,大王这样贤明,却准备向西面的秦国称臣屈服。这样做,不但国家蒙受耻辱,天下人都会笑话您。”
苏秦从宣惠王的脸色上看出,他已经被自己说动了,于是继续说道:“臣听说有个俗语:宁可当鸡的嘴,也不要当牛的肛门。鸡的嘴巴虽然小,但比较干净;而牛的肛门虽然大,却很臭。如今大王向秦称臣,跟当牛的肛门有什么区别?大王如此贤明,要是留下一个臭名,臣私下也为大王感到羞耻啊!”宣惠王听到这里,勃然作色,按剑仰天叹息:“我虽然没有什么出息,可也不能向秦国臣服。愿意听从先生指点迷津。”
经苏秦游说,赵、楚、齐、魏、韩、燕六国订立了合纵条约,苏秦也成为六国共同的宰相,开始自己辉煌的人生。
历史经验与智慧:
利害关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秘密武器,一般当局者迷,很难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旁观者以清醒的头脑有条理地加以分析并拨开云雾,为当局者指点迷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冯谖巧捧孟尝君——善于对比,变被动为主动
在一个凸显自我价值的时代,借助各种力量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战国时,齐王听信谗言认为孟尝君的名望高过于自己,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就罢免了孟尝君的职位。孟尝君的门客知道这个消息,纷纷散去,只剩冯谖一个人。
冯谖对孟尝君说:“请派我到魏国去,我一定有办法让你重新受到国君的重用,增加封地。”
孟尝君于是准备好礼物,派他去魏国。
冯谖对魏国梁惠王说:“天下的游士驱车入魏,都想使魏国强盛,使齐国削弱;而驱车入齐的却都想使齐国强盛,使魏国削弱。这是因为魏、齐两国势不两立,谁能称雄谁就能拥有天下。”
梁惠王听了,就问:“怎样才能使魏国称雄呢?”
冯谖反问道:“大王知道齐国罢免孟尝君的事吗?”
梁惠王答:“知道。”
冯谖说:“辅佐齐国使之在天下举足轻重,都是孟尝君的功劳。现在齐王听信别人的诽谤,罢免孟尝君。孟尝君心中怨恨,一定会背叛齐国。如果他能投奔魏国,齐国的人心自然随之倒向魏国,齐国的国土就在您的掌握之中了,岂止是称雄而已?大王应该赶快派使者带着厚礼,去迎聘孟尝君,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否则,如果齐国醒悟过来,再次重用孟尝君,那么魏、齐两国谁能称雄天下,就未可预料了。”
梁惠王听了很高兴,当即派出十辆车,载着百镒黄金去齐国迎聘孟尝君。
冯谖辞别梁惠王,先行赶回齐国,游说齐王:“天下的游士驱车入齐的,都想使齐国强盛,使魏国削弱;驱车入魏的,则想使魏国强盛,使齐国削弱。这是因为齐、魏两国势不两立,一旦魏国强盛,齐国就会因此削弱。现在我听说魏国派遣专使,带十辆车,载着黄金百镒来迎聘孟尝君。孟尝君不去魏国就罢了,一旦他去辅佐魏王,天下人都会去归附他。到那时魏国强盛,齐国削弱,齐国的临淄、即墨地区就危险了。大王何不在魏国使者到来之前,恢复孟尝君的职位,增加他的封邑,向他表示道歉呢?这样做,孟尝君一定会欣然接受。魏国再强大,又怎么能强请别国臣子去当丞相呢?”
齐王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他当即召见孟尝君,恢复原来的相国职位和封地,还增加1000户封邑。魏国使者恰好在这时来到齐国,听说此事,只好无功返回。
历史经验与智慧:
冯谖不愧为辩才,他先说服魏王派人去会晤孟尝君,接着又给齐王施加压力,认识到孟尝君的价值,在这两者之间让孟尝君成了一个抢手货。只要有竞争才有存在的价值,这种炒作策略确实高明,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人做事能够领悟到这一点,必会受益匪浅。
谋臣之道——迂回出击,最佳选择
绕远路的会先抵达终点。英国军事家哈利曾说过:“在战略上,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公元前265年,赵太后刚执政不久,秦国便发兵前来进攻,于是赵国求救于齐国。但齐国提出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人质,才肯发兵相救。赵太后舍不得小儿子,坚决不允:“从今日起,有谁再提用长安君作人质,我就往他脸上吐唾沫!”
有一天,左师触龙要面见赵太后,赵太后知道触龙一定是为了劝谏此事而来,于是她便准备痛骂他一顿。不想触龙慢条斯理地走上前,见了太后才说:“老臣的脚有毛病,行走不便,因此好久未能来见您,我担心太后的玉体违和,今天特地来看望。最近您过得如何?饭量没有减少吧?”
太后答道:“我每天都吃粥。”
触龙又说:“我近来食欲不振,但我每天坚持散步,饭量才有所增加,身体才渐渐好转。”赵太后听触龙不提人质的事,怒气渐渐消了。两人于是亲切地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