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89900000007

第7章 情愫暗生

1.祭拜父亲哀自己

归汉队伍进入中原大地后,平坦的官道让众人的行路速度更加迅疾。一路之上,蔡文姬总是闷闷不乐,心中仍旧怀念着草原的一切。行走了几日,依旧不见一丝笑容,董祀看在眼里也是不住地焦急,便在路上时刻关注着蔡文姬,对她关爱有加。蔡文姬知道董祀的想法,也是感激不尽,只是心中实在是因离别而悲痛不已,实在提不起精神说其他。两个人就这样彼此明了着心中的想法,却依然无法打破这事实带来的尴尬。

沉默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因为感同身受,可能是因为漠不关心,可能是因为不善言辞,可能是因为心有灵犀。在现在文姬这样的心绪下,董祀是完全可以体会到的,只是世间感情,能够流畅表达出来的,大概都有隔岸观火的冷漠嫌疑。不能够言说出口的,似乎才是情到深处无语凝噎的真心。

这世间情事,有多少是真正能被人参悟透彻的呢?答案不说,我们也是心若明镜,自然是少之又少。

一日,他们走到一处小山林处歇脚,蔡文姬在河水边静静地向远方眺望出神,董祀望着近日因悲伤和旅途劳顿而显得面色苍白的蔡文姬,心中不禁又是一阵愧疚,便来到蔡文姬身旁想找些话题说说。望着这河水远去的方向,正是即将要路过的长安城,于是便对蔡文姬提起,到了长安城之后便可以好好歇息,谁知蔡文姬听到长安这两个字之后,泪水竟然“唰”地一下流了出来,这下可慌了董祀,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话,一直忙着赔不是。

蔡文姬看董祀如此慌张,一时间竟也不知所措,待情绪微稳,便对董祀说了自己哭泣落泪的原因。原来当年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在长安任职,死后就葬在了长安,而自己只有在离开中原去匈奴大草原之前去过一次祭拜父亲,如今已经相隔十二年,想比父亲的坟冢现在早已经是荒芜一片,而正是想到这里,她才才不禁伤心落泪。因为她在父亲生前就未曾尽孝,父亲死后竟然也是无法尽孝,这一切,都让蔡文姬伤心不已。

董祀明白原因之后,便向蔡文姬承诺,等到了长安,一定随文姬一同去蔡邕墓去扫墓。并劝文姬说道:“文姬妹妹,我还记得当年去令尊那里求学,你还只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如今竟然已经身为人母,真是沧海桑田一般的改变。我知道这次让你离开草原回归中原,舍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实在是一个很难为人的决定。可是,我知道妹妹虽然身为女儿身,但是却一向胸怀大志。蔡邕老师含冤而死,留下的遗愿亦只有你才能完成。

“我相信你就算身在大漠这十二年来,也应该是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件事情吧。"董祀又补充道。

蔡文姬听到董祀这么说,心中蓦然升起一股甚是强烈的责任感。“董祀哥哥,你说得对。这么多年来,我没有一日忘记过自己对父亲的承诺。“

见蔡文姬有了些许高昂的情绪,董祀趁热打铁地继续劝导,“你看,这些年来你不在中原。不知道如今的洛阳早已不是当年的一片战乱。曹丞相在军事上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现在让百姓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但是你也知道,治理国家,必须文治武功结合。但谈到文治,就必须以修缮史料为基础。更何况,曹丞相对有才之人,求贤若渴。这才派我不远万里,把你从匈奴那里接回来。这对于你来说,不是一个完成心愿的绝好时机吗?所以,你现在一定要保重身体,并且乐观地继续生活啊!”

听了董祀的一番诚心诚意的规劝,蔡文姬的心里宽慰了许多。想到不久之后就能回到长安,去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也生出了一些喜悦。

继续行路的这几日,蔡文姬的话有些增加,董祀看出去长安祭拜父亲,让文姬那心中的重负能够有所减轻。华美壮丽的长安城已经映入眼帘,这座古城,经历过无数次的战火洗礼,现在却如同浴火重生般的倔强地屹立在这片中原的土地上。

进入长安城,街市内熙熙攘攘的人们走在路上,或行色匆匆,或漫步闲逛。一片繁荣的景象,让人们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那血流成河的战场。集市之内,叫卖声不绝于耳,小商小贩,豪商富集于此新奇的物件叫卖满街。只是蔡文姬无心于这些事物,只是一心想着去祭拜那独自在此十二年的老父亲蔡邕之墓。蔡文姬神情紧张,急步走在这前往墓地的路上,再没有说过一句话。董祀也是安静地跟在后面。

长安郊外,那陵墓群坐落于此,松柏涛涛古树嶙峋,青烟袅袅雾霭弥漫,蔡文姬和董祀径直来到了一座墓前,只见墓碑上书大字“左中郎将蔡邕之墓”。

阔别十二年之久,蔡文姬站在了这个地方,如今的蔡邕墓上,因为久未有人照料,上面已经杂草丛生。蔡文姬看着眼前父亲的墓如此的凄凉杂乱,心中又是一阵悲痛,再也不能抑制住自己悲伤的感情,向前扑在父亲的墓上,大哭起来。她想起父亲那曾经结实温暖的臂膀,而如今自己只能感觉到这青石黄土的凄凉。泪水便更加汹涌起来。

父亲当年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学富五车,博学多才名震朝野,只是生不逢时,作了这乱世的牺牲品,而这乱世也让文姬自己饱受人间苦暖,相思煎熬,生离死别。

……

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

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

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覃。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

蔡文姬跪在墓前,祭拜着父亲。一张一张地烧着纸钱,看着眼前舞动的火花,泪水朦胧了双眼,文姬想起了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父亲曾对自己寄予厚望,希望可以让蔡家的文化继续传承,可是颠沛动荡的生活让这一愿望始终不能实现。

自己初尝新婚的甜蜜,还没来得及记住幸福的味道,没过多久就因疾病失去了丈夫,只能独自返回家中。继而又因战乱险些丧命,流落匈奴异乡,幸得左贤王的关心和照顾自己才能在那北方大草原上生活下去,如今曹丞相委以重任,不惜千金把她赎回,才有今日重归中原的机会。只是这机会,却也让自己在这草原十二年的感情全部断绝,离开共同生活十几年的夫君,撇下年龄尚小的孩童,分别时孩子的一声声啼哭,如同一把把利刃,深深地插入文姬的内心。这离别之痛和内心的煎熬有谁能够体会?所谓的感同身受,如若不加之于身,又有谁能够真的知道那内心的痛楚到底有多痛。

文姬这些多年以来积累的委屈,承受的痛苦,都在父亲的坟墓前,得到了一次彻底的宣泄。她没有丝毫控制与掩饰,那悲痛的哭声,让任何人听了都无法不为之心疼。

如今她终于重回故土,可以有机会完成父亲当年的遗作《后汉书》,完成父亲未了的心愿,让父亲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文姬跪拜着父亲,董祀则在一旁为自己的老师清理着杂草,添新土。看见文姬在那嘤嘤落泪,心中也是不免一阵伤心。便规劝道:“文姬妹妹,如今已经回到中原,一切都是新的开始,眼下虽伤心难过,但终究不能一辈子总这样,还要提起精神,即使是蔡先生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总这样悲伤低迷下去。况且你的孝心九泉之下的蔡先生是可以感受到的,他老人家也瞑目了。你就不要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了,尽快调整状态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吧!”

董祀的这一席肺腑之言,较之先前的那一番话,更是让蔡文姬恍然惊醒。她想到,自己已经沉浸在这已成定局的悲伤之中太久了。她抬头看着蓝天和白云,还是和记忆之中的一样,依旧那样的美丽纯净,亲和自然。在这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逝去的过往,已经成为回忆,痛苦也好,伤心也罢,就放过这痛苦的心吧,还有明天和希望在不远处等待着。其实阴云和阳光并存,而差别就在于自己的选择。

蔡文姬望向董祀,流露出坚定的眼神,往日的愁云密布一扫而空。虽然眼泪还在眼中打转,但是董祀可以看出来,蔡文姬已经下定决心从苦痛之中走出来,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了。

痛苦永远不是生活的主旋律,蔡文姬从小就一直处于动荡的漂泊生活中。这次的告别漠南之所以特别艰难,是因为那里有自己的爱人,更有着她这一生都难得的一段安定的生活。大漠给予她的除了慈爱,更是坚强的性格。她现在既然人已经回到中原,就必然会打起精神来,去做她应该做的事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归汉路上话知己

在祭拜完父亲,蔡文姬带着深深的思念继续行走在这中原的土地之上,还有一段路程才能到达建邺,一路上,董祀寸步不离地照看着身体娇弱的文姬,和她说着一些趣事来排解蔡文姬心中的抑郁。

董祀也是擅长于赋诗咏句之人,因此两人在路上常常一起吟诗作赋,这样的贴心陪伴也排解了许多蔡文姬心中的悲苦。

人都说在苦难的时候,才能见到真情。一个人遭受磨难的时候,心里是非常脆弱的,并且按常理来讲,通常会对关心自己的人产生依赖。也许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蔡文姬对于董祀的那种不知不觉的依赖就开始生根了。

自从离开大草原以后,文姬就不见笑颜,脸上终日凝着一抹愁云,时刻挂念着自己的孩子,对于蔡文姬而言,这分别,就好似那彻骨的凄寒,让文姬几乎感觉不到生命的火热。

幸亏董祀是一个细心的人,他每日找话题与文姬交流讨论,转移蔡文姬的悲伤情绪。蔡文姬心中自是明白董祀的用意,心中也是无限感激,两人天南海北地说着各种奇闻异事。董祀和蔡文姬每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甚至两人都已经形成了习惯,一日不说便觉得缺少些什么。而且,说到动情处,还会回忆起当年两个人都还尚小之时的初次相见。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许也是一种青梅竹马的相识相知的情感。

董祀每每和蔡文姬谈话,心中更是久久不能平静。看着这样一个弱女子,独自一人在这乱世之中沉浮,历尽波折苦难,心中尽是无限的爱怜与疼惜。不禁暗暗感叹这命运对待蔡文姬的不公正,难道这是因为嫉妒蔡文姬的才华?才将这苦难不断地加之于其身吗?自古天妒英才,磨难对于这样一个娇弱的女子而言,也是不肯轻易地放过啊,董祀总是这样感叹着。

对于文姬而言,归汉的路是晴朗的。就像是生命得到了复生,一切又可以重新开始,文姬想到了父亲曾对自己的期望,想到了自己年幼时曾想过的美好生活。凤凰涅槃,浴火而重生。而文姬经历的,则是这内心之中,无法言喻的苦痛煎熬。命运的转换,总是让人感觉猝不及防,那自己生活了十二年之久的广袤草原上,有着自己太多的情感羁绊。有了太多的刻骨记忆。如今归汉,这羁绊,这回忆便成了对文姬最残酷的折磨。

苦痛之中,没有人自甘忍受,文姬苦苦地挣扎着,想要挣脱这内心之中那刻骨铭心的苦痛煎熬

在这归汉的路途上,董祀不断地激励鼓舞着蔡文姬,希望她可以尽快振作起来,重拾生活的希望。无助的迷茫,如同绳索一样,捆缚着蔡文姬这饱受苦痛折磨的心。董祀的出现,无疑是蔡文姬这归汉路上逃离悲伤的救命稻草。

而蔡文姬也逐渐把董祀当作了这返乡途中的依靠,乱世浮萍,随波沉浮,董祀对于此时的文姬而言,便是那沉稳的大地。董祀虽自认不及蔡文姬这般才华横溢,但也是出口成章,思维敏捷,每每与蔡文姬交谈,总是能说到蔡文姬的心里去,因此,文姬对董祀的好感也是与日俱增。

而且,自从离开了大漠,文姬对于左贤王的怀念便是一日日的越来越深切。毕竟十二年的夫妻生活怎能做得到,说抛之脑后就抛之脑后。但是,眼下陪在自己身边的却不是心爱的夫君,而是自小相识的董祀。

自从一次董祀发自肺腑地诚心相劝,她正恰巧抬起头来,看到董祀的侧脸,眉眼之间的那份儒雅和英气并存的感觉和气息,是那么像自己大漠里的夫君。是的,从侧面看,董祀实在是太像左贤王了。难怪在他前往大漠去接自己回归中原之时,看到他的第一眼除了儿时的记忆之外,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之前还尚未发觉,可是这几日逐渐远离大漠,远离自己的丈夫,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身边的男人竟然始终都没有改变模样!

为什么总是要提醒我,自己残忍地离开了左贤王!

为什么就算我都离开了,你的样子还是始终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董祀不仅侧脸和那个风流倜傥,温柔多情的夫君--左贤王极其相似,甚至连有时候温柔起来的口吻都那么像,像到只要文姬闭上双眼,就如同听到了丈夫的耳语,就如同已经睡在了草原的毡房之中。

但是,闭上双眼心中人是谁,眼睛睁开身边竟是谁。这样的期盼一次次落空,这样的爱意渐渐失浓。

爱,若难以放进手里,何不将它放到心底。

而且,蔡文姬深知董祀对于自己的帮助和开解。他是一个细心体贴的男人,而且,他那么像自己爱的人啊。这样的想法,让她在不知不觉间,对董祀的感情添加了很多莫名的信赖和依恋。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常常也是在郁闷之时,促膝谈心,谈到动情处,颇觉话语投机,大有俞伯牙与钟子期那高山流水的知己情怀。也许命运也动了恻隐之心,再加之苦难与蔡文姬的时候,也给了蔡文姬希望的曙光,如今,这曙光,便是董祀。

董祀也是发自真心地怜惜这命运悲苦的女人,自打他第一次在老师家中见到这位小妹妹,就不曾忘记过。而且她又是一位那么风采超俗的才女。人人爱才,董祀也不例外,更何况眼前的蔡文姬是这乱世之中少有的绝世女才人。

两人在这归汉的路途之中相互勉励鼓舞,相互照顾着。文姬在董祀的帮助之下,逐渐摆脱了这离别的痛楚,只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尽快完成父业,继续撰写《后汉书》,希望自己还有机会母子团聚。

而董祀则在蔡文姬眼中看到了无比坚毅的心境。也许是蔡文姬的才情感染了董祀,每每和蔡文姬交流,也总是让自己受益匪浅。这让董祀更加的佩服蔡文姬的学识和这看似弱女子的蔡文姬心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路途之中,文姬的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话语有了朝气,因为这个绝世才女,已经重塑了心中的信念。正如董祀曾和文姬说的一样,“克制住自己的悲哀,吧身心都投入到撰写《后汉书》的伟业当中,让父亲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如果说当年左贤王的及时出现救了蔡文姬的性命,那么这次,董祀的出现,则是拯救了蔡文姬的心田。扶持起了蔡文姬那已经接近崩溃的精神。

灵魂的拯救,让蔡文姬得以重拾生活的希望。在她内心阴云笼罩的天空,送来一片阳光。这久旱逢甘霖的灵魂救赎,让文姬重新看到这中原美不胜收的高山大川,麦浪无边。

。在董祀的帮助之下,蔡文姬在这归汉之路上战胜了离别苦楚,虽然心中仍旧隐隐作痛,但是,这悲痛已经化作了无限的动力,激励催促着蔡文姬向生命的高峰攀登。对于文姬而言,这次归汉的旅程,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历练,她经过了磨难的洗礼,获得新生,也必将要有一番大作为。

再坚毅的心,蔡文姬依旧是一个弱女子,乱世之中,这样一个女子仅凭一颗坚毅的心是不够的,还需要董祀这样的安稳依靠。蔡文姬获得了犹如新生一般的无限动力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同时,也找到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心灵交流的知己--董祀。文姬找到可以让自己倾诉内心抑郁苦闷的聆听者。董祀像是那深沉的海洋,容纳着蔡文姬无尽的哀愁,这给蔡文姬以安全感。

也许生命的戏剧化,让人们都无法相信这今后的发展,是人们一点一滴的积累所形成的后果,而使人们宁愿相信这是神明安排一切,而不是人为所能达到的情节。

归汉的队伍在连续行了数日之后,终于到达了建业城。董祀看着那邺城之内巍峨耸立的楼影重重,喧闹之声逐渐入耳,心中一阵喜悦。这熟悉的景象,这记忆之中的情景,不禁感叹道:“邺城啊,我们终于回来了。从匈奴大草原上千里迢迢,带回了汉室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看见董祀如此高兴,知道前面的那繁荣的城池一定就是邺城了。只是,蔡文姬的感觉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这一梦就是十二年,如今梦初醒,一切还是最初的景象。官道四通八达,四边树木繁盛蝶花共舞,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却有着些许疼痛,蔡文姬苦笑了一下,望向那已经斜下的太阳。余晖依旧金灿,映得这中原大地一片金光。

入城之后,已经几近傍晚,董祀安顿好了蔡文姬,便赶去丞相府去拜见曹操。曹操听说去往匈奴的队伍回来了,而且真的找回了蔡文姬,心中更是无比喜悦,早已在府上等待着董祀和蔡文姬的到来。

曹操爱才,当晚便打算召见蔡文姬。当曹操看到董祀一人独来的时候,便有些吃惊,忙问蔡文姬现在何处。听罢董祀的叙述,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这才注意到此时已经到了休息的时间了。董祀回复了曹丞相后,还特别兴奋地拿出一份书稿。曹操更是十分好奇地询问道:“这是什么?快快说来!”

董祀答说:“微臣知道,丞相爱才如命。更是特别地期盼能早日见到蔡文姬,所以,臣整理了蔡文姬在归汉途中所作的共十八首诗,以慰丞相之心。”

曹操听到董祀如此言语,便更是迫不及待地说:“快快拿来。”

捧到手中后,曹操立刻翻开书页,仔细滴欣赏起来。完全忘记了董祀也是刚刚风尘仆仆的从匈奴那里赶回来,且还没有休息。直到他读完了前三首,情难自禁,拍手叫好时,看到董祀已经坐在茶桌旁,打起了瞌睡。才不觉哈哈大笑,把董祀喊醒。

董祀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礼,连忙谢罪。曹操说道,“你替我从匈奴那里寻回蔡文姬,这是个宝藏!绝世宝藏!我要赏你!”

董祀看到曹操如此开怀,知道定是文姬妹妹这诗,作得极为上乘。

于是,借机说道:“丞相如果想要赏赐微臣,不如就让我为这本十八首诗的合集,取个名字吧。”

曹操一想,这份诗集正是因为有了董祀这么细致有心的人,才会得以保留并且集结成册,送到自己眼前。如果没有他,那么自己也就不能看到这么好的诗集了啊!

便欣然允诺:“好啊!就由你来取。”

董祀想了想说道,“这十八首诗,字字句句都是出自蔡文姬的真情实感,可谓是句句泣血,字字含情。而且每首诗歌,都与大漠有关。想来,若与胡笳相和,肯定是动人至深。所以,我想给它取名《胡笳十八拍》”

这个名字已乐器和数字相结合而成,简单明了又不失新奇。曹操听了之后,也是非常满意,“好,就这个名字!时间不早了,你也回去休息吧,明日和蔡文姬一同前来!”

翌日清晨,蔡文姬在休息调整好了之后,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虽然已在大漠里生活了十二年之久,但是汉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她早已经植根心中,从来不曾忘记过。于是她早早起床,换上素色的汉服,将头发高高绾起。看着铜镜里的自己,虽然豆蔻年华之时的青春早已经一去不返,但是生活丰富的经历和安定喜乐的生活,让她即便年过三十,依旧风姿绰约,顾盼生辉。不一会儿,董祀就来扣蔡文姬的门了,“文姬妹妹,我们要去丞相府了。”

“好的,我们这就前去。”蔡文姬推门而出,这一次又着实让董祀惊到了。因为先前的数月车马劳顿生活,再加之她离别亲人的悲痛,使她的风采被遮掩了不少。可今早的样貌神态,整洁大方,端庄华贵,任是任何人大概也猜测不到,鼎鼎大名的蔡文姬居然三十出头了。因为她看上去依然保养得当水嫩,犹如双十年华的姑娘。这可是让董祀心中的小鹿来来回回冲撞得不轻。

不多时,蔡文姬和董就来到了丞相府。蔡文姬来到这一朴素而又不失优雅别致的庭院内,山环水绕,泉水叮咚,好一处读书养性的好去处。文姬不免对这院落的主人产生一种敬意。绕过亭台楼阁,没有走太远。就远远望见“松涛馆”三个大字,遒劲有力。蔡文姬便向董祀询问道,“这可是曹丞相的笔墨?”董祀点头称是。

蔡文姬在心里便对这位从未谋面的丞相又多了一份好感与钦佩。不时,两个人就进入了松涛馆的厅堂。

这时候,曹操从内室走出来,只见他身材魁梧,眉目坚毅,目光灼灼。

蔡文姬赶忙行礼:“蔡邕之女蔡文姬,拜见曹丞相。感谢曹丞相不远万里接我回乡。”

见到蔡文姬的来临,曹操心中甚是欢喜,马上奉为上宾,礼待有加并亲自送上茶水。说道:“何来客气,我本是汉朝之臣。一直敬仰家父的品格才学。当年一直想着有机会亲自登门拜访求学,未成想家父含冤离世,而我当初忙军事于外,未能有所帮助,实在抱憾至今。今日你与董祀一同归来,实在是让我大喜过望啊!”

蔡文姬被曹操的礼待弄得面红耳赤,董祀在一旁看得也是一怔,从来没有见过曹丞相如此高兴,高兴到亲自为人端茶,可见蔡文姬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之高。

一阵攀谈过后,曹操直接进入主题,她讲自己的想法尽数将给蔡文姬,他表示想要兴以文治,必得先兴文学,而这一项艰巨的任务,非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不可。这一切所需要的前期准备,曹操早已经准备好,万事俱备,只等蔡文姬的回归。如今归来,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切便都齐了。

于是,当万事俱备,东风已齐之后,蔡文姬便又开始了她的另一段人生之旅。

每个人想要达成己愿,都少不了需要他人的帮助,或者提携。如果两个人的愿望不谋而合,那便是上天恩赐的机遇。当曹操在军事上有了些许所成之后,对于文治的渴望,使他想到了蔡文姬。而这样的愿望,又何尝不是蔡文姬的所愿呢。所以,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人,那么你离做成对的事情也就不会再那么遥远了。

3.蔡文姬勇救董祀

当中原的风尘,再也很少吹起蔡文姬的回忆,她便开始走向了崭新的生活。

蔡文姬开始着手恢复文学典籍,曹操为了让这一工作更顺利地进行,便让和蔡文姬一道回来的董祀也去专门帮助蔡文姬一起工作。一开始,蔡文姬是不同意有人来帮忙的。因为对于重述父亲的《后汉书》,除了自己背诵的四百篇文章,别人亦没有其他可靠有用的史料,所以还不如自己得一个清静,也好安心背诵和誊写出来。但是,当曹操告诉蔡文姬,这个前来帮忙的人是董祀,蔡文姬略加思索之后,便同意了。因为,两人在归汉的路上便已经有了深厚的友谊,曹操的这个安排,也算是合理。毕竟从大漠重新返回中原,初期的水土不服还是给蔡文姬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有董祀这个可靠的人在身边,也还可以帮忙的。

就这样,修缮编纂史书的工作就开始了。

几乎每日,董祀都早早地来到蔡文姬的府上,两人专心作着古书典籍的恢复工作。因为只有蔡文姬能够背诵出对于恢复《后汉书》极为重要的四百篇文章,所以,董祀所要做的就是给文姬妹妹一个安静的氛围,能让她在这样的环境里,潜心修学。同时,将她已经背诵出来的篇章自己亲自动笔记录下来。

董祀有着曾经求学于蔡邕的经历,所以文笔才学自然也是高出常人的,而且他为人细心幽默,能够在疲惫怠惰的时候,给予蔡文姬最及时最有效果的开导。

一日,风和日丽。两个人在书斋里已经笔耕不辍地工作了很久。这时候,董祀建议说,“文姬妹妹,在这样工作下去,恐怕我们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

蔡文姬闻言,莞尔一笑。于是放下手中的毛笔,决定和董祀出去走走。两个人走着没多久,见到眼前这姹紫嫣红开遍的一片春光,不禁想起,孔子和学生春游的那篇文章。

于是,两个人相视一笑,便默契地同时吟诵出来;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样舒适惬意,有书为伴,有友为音,不正是蔡文姬当下的生活吗。

建安十八年,曹操在邺城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书自封晋爵为魏国公,进一步架空了在朝皇帝的政权。实际上,汉献帝的存在已经可有可无了,因为当朝完事,皆是曹操说了算。

要说曹操,不得不说是雄才伟略的一个人,就单凭他不惜千金,不辞辛苦地将蔡文姬从匈奴人那里接回来,就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而且,虽然他在东汉即将倾颓之时,创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伟业。但是他如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和董卓时期的那是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他本人虽也是一介武夫出身,但却不曾像董卓一样,只知道打打杀杀。他以武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然后便开始用心于整理国家的文化史料。这些都充分地证明了他头脑清晰规划合理。

政治上的得意,让曹操有些飘飘然,觉得自己虽然名义上还只是魏国公,但实际上早就已经取代汉献帝,相当于魏王了。只是,曹操这个人多少是心存敬畏的,而且自己本身身为大汉朝的臣子,所以,他是绝对不会作出废汉立魏的这等愚蠢又遗臭万年的事情来的。尽管底下的人,曾多次觐言,希望他废了汉朝的皇帝,自立为王。但曹操每每听到这样的话,都会勃然大怒。一次,他被气急了,对着那个人厉声喝道:“你这是要把我架到火上烤嘛!”

自从那次以后,曹操下令,从今开始,不许再有任何人提起废帝之事,自己也绝对不会自称为帝,就算以后真的统一了全国,也是由子孙后代来进行改朝换代的事情!

所以,这件事也就自此没了讨论的必要,并渐渐消失于人们议论的范围之中。但是,虽然不会废帝。可是曹操这些年,南北征战的丰功伟绩还是需要有人来特别记录一下的,所以这些大臣们还是在努力劝说曹操为自己立传。

很多时候,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们,都纷纷向魏国公进言:“魏公,您已经为我大汉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而这样的丰功伟绩是一定要流芳百世,让后人铭记,让后世瞻仰的。而今,正好有如此多的文人才子在您身边,为何不趁此良机,让他们为您著书立传呢?我想他们每一个人都会求之不得,定然会尽心尽力的。”

听闻大臣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都这么说,曹操在心底也有了一丝松动。其实,他本来在召见蔡文姬回来编纂史书的时候,这一份为自己立传的想法就曾经在心底略过。只是后来政事缠身,而且自己仍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很多事情还在发展之中,过早的标榜自己也实在是无益于魏。况且,还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但是今天大家把这个话题又提了出来,便勾起了曹操的心事。

也好,便顺了大家吧。看看自己在史书里会是一个什么模样。

但是谋士如雨,选何人来担此重任为好呢?既要博学多才,又要是自己信得过的亲近之人。正在搜索思考之中,只见董祀从门外走了进来,正要求见曹丞相。

一下了,灵光乍现。立传的任选便定了下来,那就是董祀和蔡文姬了!

于是,曹操将此事说与了董祀,并希望他回去之后立刻转告蔡文姬。董祀听了之后,也是特别感恩戴德,没想过丞相居然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和文姬二人。

于是,拜别丞相之后,董祀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了蔡文姬的住处,去通知她这个消息。

“文姬妹妹,文姬妹妹。”

听到了董祀的喊声,蔡文姬心里一股诧异,到底是发生了何事,让他这般匆忙。

“我在,什么事情这般急迫呢?”蔡文姬起身问道

董祀笑笑,说了一句,“你猜猜看呢?”

文姬没想到,董祀在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人生遭遇,他居然还能有这般孩子气的时刻,刚才的话语,甚至让文姬产生一种错觉,他和她还是当年初次相识。

“都是为人父母的年龄了,怎么还这般活泼不安分呢。”文姬假装嗔怪道。

董祀一看,也就不再表演。说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曹丞相准备让我们替他立传!”

蔡文姬听到这里,终于理解了为何董祀刚才如此活力散发的样子,再想到自己能有今天的得偿所愿,也多半是多亏了有曹丞相的知遇和提点之恩,便欣然允诺了此事。并让董祀再次面见丞相的时候,代她表示感谢以及决心。

但是蔡文姬每日对于古书典籍的恢复积极耗费精力,因此曹操立传的事情便大多数落在了董祀身上,蔡文姬则主要是负责检查校对的工作。而董祀一边帮助蔡文姬,一面也应曹操之命,为丞相立着传。

这可真是忙坏了董祀,他又是一个做事一板一眼的人,什么事情都要求认真校对,尊重史实。这样的董祀,让蔡文姬看在眼里,心里都有一些心疼。

但是,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董祀和蔡文姬如此尽心尽力地忙于文化的整理修葺,竟然还会有危险在暗中走来。

谁都不曾料想,立传的这一个工作,竟险些让董祀丧命。

原来,近一年,魏公曹操借汉献帝的名义东征西战,与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你争我夺着领土,一日曹操回到邺城,召见董祀,此时的董祀已经将曹操的传记截稿,便交由曹操过目。

历时一年的曹操传记已经完毕,完成一项任务的董祀和蔡文姬顿时觉得轻松不已。难得的空闲时光,已经许久不出府门的蔡文姬建议去城郊游玩,在大自然中长大的蔡文姬对于亲近自然是无尽的渴求。

两人静静地走在垂柳树荫之下,微风吹来,湖水泛起波纹,荡漾着岸边额树影,清澈见底的湖水中,鱼儿畅游,偶有鱼儿跃出水面,溅起水花,如晶莹的宝珠霎时洒向四周围,大家都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之中,蝉鸣吱吱,鸟鸣啾啾,这一份宁静和谐的景象,暖暖而又略带微香的空气,让蔡文姬笑容不自禁地浮现在脸上。

这是多么美的时节啊,幸福是时光总是不知不觉地就流逝掉了。日光垂暮,两人分别,约明日继续编撰古书典籍。

可是第二天,董祀却没有如期赴约,蔡文姬不免一阵惊慌,以致晌午,仍然没来,蔡文姬心中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果不其然,有消息传来,董祀被曹丞相下令抓捕起来,理由是言语中伤魏公。后来才知道,原来曹操见自己的传记已经完成,心中十分高兴,于是夜归之后,便读起了传记,顺风顺水的曹操早已经听惯了别人的奉承,在读到自己武平天下,让百姓黎民安居乐业,爱才兴文的时候,内心不仅是欢喜不已。但是,当读到写他在前期残暴的屠杀起义农民的时候,则心生不满,再一想到这传记若是流传百世,后人岂不是皆知自己所做过的残暴之事。

这曹操想到这一点之后,甚是愤怒。但转念一想,似乎董祀说得也是事实,毕竟不是他信口雌黄,胡诌八扯出来的。可是,这世界上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心胸宽广呢。都说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是,战国时期的廉颇蔺相如之典故,说得容易做得难。这小子仗着自己让他为我著书立传,竟然胆敢如此中伤自己的形象!

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想。在房间中来回踱步,到最后,翻开书,竟然把它一页一页都撕成了雪花般的碎片。更是立即传令将董祀下狱,要严加惩治。于是,便有了之前的蔡文姬苦等董祀,却无人前来的事情。

蔡文姬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心中焦急不已,曹操治了董祀以不敬之罪入狱,这大不敬的罪,是要砍头的。

然而,董祀所写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自己亲自审核过的。如果是今天董祀因为这个被魏国公治罪,那么自己必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她觉得这都是自己的责任,而与董祀毫无关联。

于是在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文姬更是无法平静下来,她便没有任何修饰地直接奔往曹府。

刚到曹府门口,就听见庭院里面热闹的讨论之声,蔡文姬心想:“想来是很多人在和魏国公商讨国事,这正是个好时机。如果能有为董祀说情的人,那么他活下来的机会就会增加很多了。”

这么想着,蔡文姬加快了脚步。

迈进松涛馆的门槛后,蔡文姬的装扮让正在座中央挥斥方遒大声谈论的曹操为之一惊,只见蔡文姬披头散发,不做梳理,而且还赤着足,隐约可见足下血迹,可见这蔡文姬是徒步走来丞相府的。曹操见此情景,忙问:“蔡文姬为何这样?如此匆忙?”蔡文姬旁敲侧击指出所恢复的文学典籍还需要改正,曹操一下明白了蔡文姬原是来给董祀求情的。只是,他对董祀的怒气尚未消退,而且当着众多谋士的面,曹操也不好将自己刚刚发落的命令收回。于是,便也没有太多热情,只是冷漠地问她:“文姬,董祀他捏造史实,罪该如此,你就不要自轻自贱,为他求情了!”

听到曹操这么说,蔡文姬心里竟然多了一丝把握。因为,如果董祀没有犯下其他的错误或者说是罪过,那么立传一事尚还不至于罪当处死,应该还会有挽回的余地。

只是现在曹操还在起头上,而且玲珑剔透的蔡文姬也明白,大庭广众之下,是绝对不能够给魏国公难堪的。于是开口说道:“魏国公对文姬有知遇之恩和提点之爱,并委以重任,续写《后汉书》和为您立传。只是,这两项任务里都有文姬的责任在,今天董祀因此获罪。我实在于心不安,更于心不忍。若董祀真的被治罪,臣也宁肯与之共同承担!”

曹操听了蔡文姬这一番情真意切,又掷地有声的话之后,当即也没有了底气。只是碍于面子,不肯承认是因为传记有的地方写得有损自己的形象。便看向远方,表情凝重,没有言语。

蔡文姬猜到了曹操心里,大概是转过了些许道理,只是还需要一些思考时间,和一个合适的借口。她便再走一步上前,说道:“魏公,为史学者。只有一条原则不可不遵守,那就是尊重历史,还原本真。任何一个人,都必然会有优缺点。正是因为不完整,这个人才更加鲜活。而且,英雄的气质也更加突出。董祀是一个追求真实的文人,更是处于对您的忠心,才如此呕心沥血的编写啊!再者,如果传记中何处让魏国公您不满,我们重新编改就好,您实在无需动怒,甚至将一个忠臣下狱治罪啊!”

蔡文姬的这一番话,让曹操有些无地自容,也是发自心底地钦佩。想着不愧是大学者蔡邕的女儿,骨气奇崛啊!

下面的其他人,也是本来就觉得董祀此次获罪实在是冤枉,看到一介女子都能如此仗义执言,据理力争。便向曹操建言道:“魏公,蔡文姬说的有道理啊!”

这一席话,说的曹操心中也是矛盾不已,仔细一想,也觉得对待董祀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当即曹操便吩咐下人赐蔡文姬鞋袜,但是依旧不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只对文姬说,自己虽然对董祀惩罚过于严重,但是之罪的文书已经下发了出去,没有办法改变了。

蔡文姬见曹操这样说,便明白曹操这是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在给自己找借口,于是说:“魏公帐下良驹无数,武将成群,何必吝惜一匹快马,一名士兵去追回那文书,而不肯救一位忠心耿耿的垂死之人呢”

这下,曹操的气势更加弱了,见蔡文姬一脸的义正词严,和当年的蔡邕简直一样,知道这事情是躲不过去了,可依据曹操的脾气秉性,在如此众多的人面前收回命令,那是万万做不到的。只见曹操对蔡文姬说道:“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蔡文姬听到曹操这样的答复,知道不可以再贸然的继续顶撞下去了。于是便退出了门口,落寞又不安地低下头,准备回去,另做打算。

这时候,一个清脆温婉的声音说道:“蔡夫人,魏公和卞夫人的感情一向很好,他又很听夫人的规劝,您不妨去拜见一下卞夫人,和她说明情况,”

文姬抬头看了看说话的这个人,是个很年轻的姑娘,但是打扮得十分大方得体,猜着应该是卞夫人的贴身丫鬟,否则不会对曹操和卞夫人的生活如此熟悉,和了若指掌。“也许,跟卞夫人说了可以更快的救出董祀呢。”想到这里,文姬连忙对姑娘道了声感谢,便快步去往卞夫人那里。

见到卞夫人之后,文姬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实地告诉了卞夫人。而卞夫人也果真如大家所传闻的一样,端庄大方,温柔得体。她知道蔡文姬是个才女,更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女人。于是,便宽慰她说:“文姬妹妹,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劝说魏公放了董祀的。你看你奔波了许久,还是先回去歇歇吧。”

“也好,文姬谢过卞夫人。”说着,行了一个叩拜大礼,便退出了卞夫人的住处。

回去梳洗过后,却依然心里惦念难安。靠在床边,也实在是没有食欲下咽任何东西,不知不觉,竟然坐在那里睡着了。

等到蔡文姬,朦朦胧胧之中感觉到晨光穿过竹窗,进入屋里的时候。睁开眼,已经是第二日了。

她穿好衣服,正要去梳洗之时,却看见一个人向门口走来,她努力地睁大双眼,去确认那个人就是董祀。不过是两三日不曾相见,董祀竟徒然沧桑了许多。

蔡文姬顾不得形象,连忙向董祀跑去,几个莲花健步,就扑到了董祀怀里。

董祀也是无比激动,身体不住地抖动,当他知道是蔡文姬在曹操面前赤足散发,力争给自己洗脱了罪名,心中甚是感激。

而今日之所以能回来重新见到蔡文姬妹妹,他才发觉,自己在这许久以来的朝夕相处中,对她的牵念已经有多深重了。

对于董祀的感激,蔡文姬却受之有愧。蔡文姬知道,这些年来一直是董祀陪伴在自己左右,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董祀即是工作上的好助手,也是蔡文姬心理情感的倾听者,而两个人的感情随着长期的交流,而相互怜惜,相互帮助。每每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文姬对董祀的依靠,已经日益加深。

对于这样一个知己,蔡文姬内心很是感激,是董祀,在自己迷茫伤心笼照着自己的心神之时,给予了指明灯一样的引导,这帮助,就仿佛是在狂风巨浪之中的扶持,雨后甘霖般的滋润着文姬的心。让这满腹经纶的才女重拾信心,重新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脱离了精神的苦难。

如果这次若是失去了董祀这一个知己,没有了董祀这个自己的心灵支柱,那么恐怕蔡文姬也对将这世界失去了信心。蔡文姬奋力觐见救董祀,甚至不惜惹怒曹操,实际上也是在拯救着自己,拯救自己的心田。

当两个人再次相聚的时候,这种难后重逢的心境,是如此的刻骨铭心,隐藏的对对方的依恋瞬间爆发出来。此刻他们才明白,原来,对于彼此而言,对方是那么的重要,重要到不惜舍命营救。

蔡文姬虽然身处故乡中原,但是在这中原已经没有亲人,也许只有自归汉路上,以及恢复典籍的过程之中,一直陪伴自己的董祀,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了。蔡文姬把董祀当作自己的依靠,作为自己在中原的唯一亲人,这种依赖,这种知己的情怀,可以让蔡文姬不惜一切去营救董祀。

蔡文姬也是女子,当会见曹操的时候,也是有一些恐惧,自己虽据理力争,但是对于掌管朝政的曹操来说,能够做到在众人面前坦承自己的错误就已经显示了曹操是一个知情达理的人,不过这官场的阿谀奉承,让曹操有些失去了为事之准则。蔡文姬在和曹操对话时,心中也是焦急不已,恨不得用什么方法逼迫曹操马上放人,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性命去交换董祀。

曹操被蔡文姬的真性情所打动,事后,曹操对众人说,蔡文姬真乃蔡邕蔡博士之女,一姿一举,皆蔡邕之所能为之。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这件事情上,蔡文姬所表现的出来的淡定和从容大气,不仅让董祀感恩,让曹操钦佩,更是被当日在场的诸位臣子所传颂。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蔡文姬的名声再次被邺城百姓街闻巷议。人们都感到欣慰,虽然蔡邕不在了,但是这个女儿却是光宗耀祖胜过男儿。她既有女儿家的柔情万种,更具备了很多男子都没有的才学和知识,这样的结合使她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而化险为夷,可以让她走入一段美好的生活。

在蔡文姬身上,三分柔情,七分英气,酿在一起,就是一个传奇。

4.推心置腹曹丞相

经过了这件事之后,曹操是当真更加的欣赏蔡文姬,被蔡文姬正义凛然,坚持信念的品格所感动。对待蔡文姬更是尊敬有加。知道文姬是一个大才女。因此甚至有什么决策也会和蔡文姬一并商量。

曹操求贤若渴,一门心思地希望一统中原,对天下广招人才。把自己比作周公吐脯般,甚至不惜一切手段把人才弄到自己身边。自己就曾作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样言辞恳切的诗歌,正是曹操求贤的佐证啊!

一日,蔡文姬前往曹操住处去共同商讨事宜,却隐约之间听闻一老人哭泣,循声来到一个房间,内坐着一位老妇人在那哭泣,只见这老妇人坐在桌旁,饭菜摆在这桌子上已经凉透,她却一口都没有动过。文姬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会让这老妇人如此痛苦不思茶饭。文姬看见这一场景,顿生怜悯。想到如果自己的父母尚在这世上,应该也是这般年纪了。她不禁疑惑,这到底这是谁家的母亲,孩子们竟忍心让其如此哭泣伤心。文姬最见不得谁难过,于是便进屋询问情况。

文姬进入房中,询问老妇人为何伤心,竟然以至于茶不思饭不想,这老妇人见蔡文姬面带关切,一脸同情,便向蔡文姬说了悲伤的理由。

原来,这老妇人不是别人,正是曹操一直渴求的贤才徐庶的老母亲。曹操希望徐庶可以归于自己帐下辅佐自己一统霸业,只可惜当年徐庶曾目睹曹操大开杀戒,曹操斩杀黄巾农民起义的农民丝毫没有手软,哪怕是手无寸铁的降兵。徐庶心知曹操心狠手辣,可以为了目的不惜牺牲一切,他也深知曹操所说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话,曹操绝不是信口开河。

所以,尽管曹操多次诚心邀请,但徐庶仍旧不为所动。后来,通过好友的介绍,徐庶被邀请之刘备帐下,为刘备效力,这让曹操大为恼火。

这徐庶不出山也罢了,怎还和自己的敌人刘备为伍。这让曹操无法接受,便想了一个法子,先下手为强,把徐庶的母亲从乡下接到了邺城,妄图以此威胁徐庶归来。自古百善孝为先,当时世人都知道,这徐庶是有名的大孝子,母亲若在邺城,徐庶必然会弃刘备而来到邺城服侍母亲,可徐庶的母亲担心儿子的安危,害怕儿子来了之后,因为事前辅佐刘备而遭到曹操的迫害,所以才如此忧愁。

可曹操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想到那个时候,徐庶就会不得不为己所用了。于是曹操热情款待着徐庶的母亲,把她安置在了这个驿站住下,每日有人伺候,同时向外散布消息,希望以此刺激到徐庶,好让他速速归来自己麾下,他时刻等待着徐庶的反应。就在曹操还在为自己有这个计策而沾沾自喜坐等徐庶归还的时候,曹操不知道这件事背后的来龙去脉已经被蔡文姬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蔡文姬是性情中人,听罢了叙述母亲的哭诉,心中也是一阵悲伤,不由得怪怨曹操怎能用此方法招纳贤才。于是便在第二天天一大亮就早早地去曹操的府中求见,曹操心中自然生疑,但是还不知道蔡文姬是因为什么事儿这么早就登门拜访。

曹操见到蔡文姬,心中自知有事,平日里蔡文姬因为整理书籍几乎不出院门,如今登门造访,必有所求,于是便开门见山地询问蔡文姬有什么要求。

蔡文姬见曹操如此直接,便询问了徐老夫人和徐庶的事情,曹操这才想起来,原来蔡文姬和徐庶的母亲是住在同和一个驿站。便解释道:“徐庶乃当今贤士,能力仅次于卧龙、凤雏,在当今战乱军阀割据的时期,拥有这样的贤士,可为如虎添翼。只因当年在朝廷冲撞董卓而被迫离开朝廷,过起了隐居生活,如今我已扫平北方叛乱,一统中江山指日可待,可是那徐庶我三番五次诚心邀请,都不答应出山,总是借故推脱。谁知后来竟然投靠了刘备,这分明是没有把我曹操看在眼里。”曹操说着,怒气就涌上心头。

蔡文姬见曹操生气,也不惧怕,便对曹操说:“君子爱才,以德招之,要以德服天下,这样,天下贤才能人才会追随着你而毫不动摇。用这种手段是不能收服人心的,即使你把徐庶困在你身边,他的心也不在你这一边,那你招纳来的贤才即使再多,也是没有一点作用的。”

蔡文姬的话句句敲击着曹操的心,就如同山间寺庙里传出来的钟声,虽然文弱隐约,却声声入耳进心,激策提醒着迷途之中的人们,看清方向,选对方法。

蔡文姬对着曹操字字忠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叙说着,曹操说不过蔡文姬,只好转移话题,说道这是政治上的事情,一个女子家不要过多干涉,便开始询问起撰写《后汉书》以及恢复典籍的事情了。

蔡文姬知道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心软了,便和曹操商议起编撰书籍的事情,蔡文姬对曹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驿站虽然舒适,但是人来人往好不安静,不是撰写诗书的好地方,希望曹丞相能够在自己的父母合葬的墓旁修几间屋子,自己打算为父母守孝,并能安静地完成父亲的遗愿。曹操听闻此事,想到编纂史书的确是一件需要静心研究的事情,而且如果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也是大有裨益。况且,自己始终是蔡文姬敬佩有加,只要是她提出的要求,自己又能够做到,那便是除了一口答应,绝对没有犹豫的。于是,简单的交谈几句之后,蔡文姬便回去了。

蔡文姬找过曹操之后,不多久,徐庶果然离开刘备,来到邺城寻找母亲。曹操心中甚是高兴,当下便安排母子俩相见,并马上任命徐庶为尚书仆射一职。只是不想徐庶对此并无任何表态,见到母亲便叩头大拜,母亲见到自己的儿子也已是老泪纵横。徐庶见曹操并没有难为自己的母亲,心中安稳了不少,只是对于曹操的邀请仍然不愿出山,苦于母亲在此,于是便服食哑药,口不能言,立誓终身不为曹操出一谋。

这样的孝子,使得曹操也没有办法。但是求贤若渴的名声已经在外,就算如今徐庶真的只是单享俸禄,而不出一计,曹操也不可能得才而诛之。那样的话,恐怕普天之下,再也不会有贤人赶来投奔曹操。天下三分的争斗,岂不是在一开始人才的储备上,曹操就将败阵给川蜀的刘备和江东的孙权。

所以,曹操对于徐庶的所为并没有过于愤怒,而是仍然给予徐庶官职,并提前发放俸禄以便于徐庶侍奉父母。

曹操这一不符合他平时作为的处理方法,让当时曹操身边的人大为惊讶,人们当初都推测曹操可能会在愤怒之下,将徐庶杀掉,可是他却没有这样做。也许,是因为蔡文姬的话,他真的能够明白。即使不愿接受,曹操依旧能够感受到蔡文姬当时的推心置腹的话语,那一句句话语,无不证明着蔡文姬对于自己的真诚之心。而曹操并没有太多的表态。但在心中大家都能明白,身为一世奸雄的曹操,眼中能够容得下别人如此说教自己的人,也许只有蔡文姬能够做到吧。

自古忠孝难两全,对于徐庶这件事来讲。他服食哑药,不献一策。是为对先前主人刘备的忠义,而自己宁肯伤害自己,也不要母亲伤心,放弃远大前程和政治抱负,陪伴年迈的母亲,这是孝。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久弥新的美好道德品质,也许随着历史发展,我们不再需要那种自残似的卧冰求鲤的愚孝,但是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父母对自己的生养之恩。

正如徐庶的妥协,正如蔡文姬对于父亲遗愿的毕生坚持。而且,孝更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品行之一。或许我们不能一直做得到不退步,但是即便是退步我们也要有原则。只有做到坚持自己的原则,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当初蔡文姬没有勇敢坚持地去救董祀,那么她便不会有今天董祀的全心全意的爱戴与陪伴,更不会有曹操如此推心置腹的信任。

坚持原则就犹如登山一样,也许每走一步,都会碰到碎石咯脚,但是只有一往无前地继续向上前行,才会最终到达壮美秀丽的巅峰,才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才会毫不遗憾地感觉到前进路上的每一滴血汗都没有白流。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10年前,80后作为新兴名词,在青少年坊间流传;10年后的今天,80后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要力量——他们将决定这个国家未来50年,或者更久远的命运。而80后作家和诗人,则是这个群体的灵魂。本书讲述了80后这代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80后作家群用笔尖描绘的青春之舞。
  •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两个人在一起,相爱容易相处难,当激情褪去,怎样留住爱情与浪漫?长久的爱情,要的不是惊天动地、海誓山盟,而是柴米油盐点滴生活里的用心。用创意把两个人的平淡生活点石成金,让生活处处有惊喜:一起收集自然,收藏生活的点滴的美好;一起制作手工:首饰、瓷器、布偶、爱的礼物;一起养宠物,照顾它,给它爱;一起做个吃货,吃遍天下美食;一起去旅行,手牵手走遍各个角落;一起拍照,发现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美丽......
  • 刘殿学中短篇小说精选本

    刘殿学中短篇小说精选本

    本书收录作者的诗歌作品有:《船与帆》、《笛声》、《心中的花》、《种子》、《一句话》等,及部分古典诗歌创作。
  • 文乾义作品选(随笔卷)

    文乾义作品选(随笔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返回故乡、短暂者、雪里的树干、帽子、别处的雨声、今天将过去、小木屋、大理石情结、倾听、人类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幽魂恋人之若水复仇

    幽魂恋人之若水复仇

    一个幽魂的恋人,为了爱情,从一个弱女子,变成了一个强悍的独裁者。
  • 侠盗列车

    侠盗列车

    这是一个偶然发生在列车上让人触目惊心的故事
  • 明伦汇编宫闱典宫女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宫女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前妻,让我宠

    前妻,让我宠

    许颖被赌徒父亲卖给地下组织,在拍卖当晚逃离魔爪,意外遇到执行任务受伤的赵启杰,无奈之下,他救下她,却意外陷入爱的纠缠之中。一场闹剧的婚姻,让两个陌生人走到了一起,就在他们想要向对方交出真心的时候,却发现,当初的相遇却是一场骗局。“呵,当年我们的相遇,全在你的算计当中,对吗?”他满身血渍,嘴角带着嘲讽,手里的枪却坚定地指向她。“对,从头到尾,我都在骗你。”她闭上眼,扳动手枪,听到耳边传来的闷哼声,泪流满面。这一生,我辜负了你,请下辈子让我补偿你,好吗?
  • 老公求放过:错嫁999日

    老公求放过:错嫁999日

    她只想借五千块救命钱,却惨遭神秘男子恣意折磨,香消玉殒!一夜重生,她变成人人嘲笑的泼妇大小姐,即将走入神圣礼堂!而厮守终生的,竟然是那黑暗中冷冰冰,令她生不如死的男人,给她戴上婚戒的,竟是那折辱了她的手!……他冷冷丢给她一纸契约:“嫁我999天,少一天都不行!”999天?好,不长不短,足够我慢慢玩死你……可是,不对,到底是谁设计了谁,谁又沦陷了谁?——冷司寒总裁,你TM再假装爱我,我可要当真了!
  •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有两句重要的格言: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至今仍有重要警示意义。后一句做官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皇帝和上级,不怕得“公罪”,但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之类。本传系统叙述范仲淹生平,赞扬其高尚人格,又细致分析《岳阳楼记》等文学成就,文字也较为生动。——文史专家王曾瑜作者在颇具把控力的激情叙述下,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精神境界给予真实深入的文学再现。为避免写成“资料开会”,作者追寻传主一生的踪迹,历9省市29地现场采访,力求穿越时空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独特感受与深切认知尽在字里行间。
  • 腹黑首席的偷心小丫头

    腹黑首席的偷心小丫头

    他冷酷无情,用铁血手段将她囚在身边无度索求,并亲手将她送入别人的怀抱。失去腹中胎儿,她伤心欲绝,对他心灰意冷,决定接受唾手可得的幸福与温暖;他却像恶梦再度降临,禁锢她的人生。这一次她绝不会再妥协,更要将他加诸在她身上的痛苦一一还给他!
  • 缘中劫

    缘中劫

    龙和屠龙师就像仙和魔一样,爱情是永远的禁忌,可是冥冥之中的一次出手相助,让他们相识相知,相信一见钟情吗?他们相爱了,尽管爱情于他们是禁忌,是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她以为他是普通的凡人,她说:“我会一直陪着你,见证世间繁芜。”他笑着点头,但是知道真相的那一刻,依旧哭得撕心裂肺。他们代表的是两个家族的未来,为了龙族和屠龙家族,他们该何去何从,是否应该用生命的热血换来一段爱情的绝唱?是缘?是劫?终归都是宿命。
  • 我的天堂

    我的天堂

    来自现实的苏州的文学报告,它密集而动情地传递报告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文学地表现了苏州人在现代生活中勇于革新创造的精神和聪明务实的性格力量,是现实苏州的很好文学读本。
  • 神兽变

    神兽变

    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是个实力为尊的世界。弱者在这个世界没资格说爱,没资格过好日子。为了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站稳脚跟,为了保护心爱的人。只有不断变强,变得更强。你说中级神兽觉醒者天赋不够?那我就进化!中级不够,那就高级!高级不够,就天级!=====================新人新书,您的每一个收藏和推荐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是来求各种票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