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0200000003

第3章 他方远游

1.匡山求道

匡山大明寺,四外群峦环绕,远处的淡墨痕迹,近景的浓墨重彩。寺内钟声回荡,殿宇就像是矗立在高山中的仙境,处处透着幽静。寺前的古树上蹲坐着一只古猿,青苔壁虎也渐渐爬上了木制的建筑,有一种古朴的宁静。

寺中有一条明镜清凉的泉水,每当望着那汩汩的生命之源,就会荡涤心中的杂质,就连丹顶鹤饮了水之后也不愿离开这里。如此境地,恍如人间仙境。

暮鼓声声响,朝阳还未出现,黎明前的寂静和黑暗总让人带着希望。每当这时,便会看见一个青年手提一柄宝剑来到院中与众多道士一同学习。直到夜晚也已经深了,道士们都入睡后,还能从房中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此人正是李白,白天在寺里是很少见到他,只能见到书童进进出出的拿饭,提水。他一旦出来就要带上书童和他心爱的大黑狗一起去深山。这山中的风景,他已经见识过了,如今前往深山,李白只是想访道求仙。

说是求仙,其实是追梦。我们都曾是追梦人,却无数次在现实里流着泪醒来。他翻山越岭,甚至绝壁他都没放过,但是却一直没有拜访到他心中的梦。匡山峭壁陡长,故又被人称为“戴天”。李白听闻戴山深处有一处名曰:“戴天观”的地方,那里住着一个老神仙,已经有百岁有余。

古时候的人们因为医学没有现代这样的先进,总会因为一些病状减少些寿命,所以那时候的百岁老人真是少之又少。

李白听闻这位老人活过百岁,心中喜悦,他想终于有了些讯息可以让他见到神仙了。但是没见到老神仙,却只见到一位小道士。这个小道士大约也就与他同龄。失望之情渐渐升上心头,与小道士相处些日子,他却发现这个小道士风清骨峻,言语风趣,让李白心生羡慕。

小道士姓元,名林宗,号丹丘。本是北魏的后裔。自幼时就一心向道。仿佛是三生三世的缘分,李白和元丹丘一见如故。从此后,两个人就常常见面,成为挚友。当时的李白,是无比快乐的,也是痛苦的。在当时,人人都说李客的儿子是个怪人,都已经二十多岁了,既不娶妻也不考功名。居住在匡山天天与道士为伍,数月回一次家。他成为乡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都猜测他到底想做什么。

有人猜测他是因为干谒不成已经丧失了信心,也有人说他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再追求功名利禄,打算归于诗酒田园。李白的人生故事,在邻里相亲的舌尖上翻滚着,然而,人生真味,唯有他一人心知。

生命的每一段旅程都会留给他不空的味道,之前接连的打击,让李白消沉过,超然尘世的想法他的确有过,那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有些人性是共通的,纵然千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个霓虹闪烁,车马喧嚣的欲望都市里,我们每一个都是只一次地渴望着一个宁静的远离凡尘的世界。

风雨挫折,是生命的必经路,每一种成长,都必然带着伤痛,李白的人生也并不会就此消沉下去。一次父子畅谈之后,李白的心情慢慢地转好了。

父亲李客,将李家的历史告知李白。陇西的李氏远祖就是汉代的名将李广,而近祖就是隋唐之际建都酒泉的梁武昭王李暠。在西凉国家覆灭之后,他们一家人便逃到边远的碎叶,依靠经商过生计。

李白还没听父亲讲完就已经兴奋不已“那我们岂不是陇西李氏的子孙吗?那我们就是王孙贵胄!而非工商贱民!”

祖辈的荣光照亮了李白昏暗的心事。门第,是他渴望挣脱,又渴望拥有的。

虽然父亲重重的嘱咐李白不要说出去,否则朝廷降下冒充宗室的罪名他们担待不起,而且时间这么久了,到底是不是事实已经不能确定。

李白的心中充斥着一种华光,已经听不进父亲的劝告。想到拜见苏蕤的时候那个小吏说自己是工商贱民之子,自己非常气愤却无法争辩,而现在即使不能当面对那小吏理论,也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

古时候的文人非常重视出身,那是他们争夺权势的一个很坚实的精神支柱。李白渐渐地认为这就是一个暗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预兆。他坚信自己绝非池中之物,他日一定翱翔九天。

宿命,是愿望的投影,也许,正是李白对于自己天降大任的心理暗示,才促使他拥有今后卓越不凡的成就。

随后他就搬到匡山的大明寺下居住了。他决心要在学业上下功夫,然后出三峡、游长江、渡黄河,攀登所有著名的高山名川,访遍圣人居士。他也相信一定会有伯乐识得这匹千里马,而他也对这段时间也做了非常乐观的预算,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

为江山社稷做出更多努力后,他便会带着一身的成就归隐匡山,就像那些隐士一样过着与大自然亲近的日子。就这样,只有二十四岁的李白踏上了为自己规划的未来之旅。

岁月划过,辗转几轮,就是他的一生,也是他为自己规划的最好的生命之路。然而,命运之轮,是否能够安然地在岁月中按照他规划的轨迹前行?为了奔赴一场命运之旅,李白启程了。开始一段旅程,开启一段闪光的人生。

李白虽然不是潇洒倜傥,但是也英姿勃发,虽说身材不算魁梧,但是也潇洒出落。身佩宝剑,后有书童。就这样走在路上,慢慢地远离了壮美的匡山。

十八岁的书童丹砂走在李白身后,轻轻地询问李白要不要作首诗纪念一番,而李白洒脱的语气显得很有兴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岂能无诗?”诗是他的魂,又是他的知己,所以,李白习惯以诗,纪念生命故事,就如同今天的我们执迷于各种拍摄。

感慨之情激荡于心,于是便有了那一首荡气回肠的《别匡山》。“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望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饲鹤池。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晨光中的大匡山峰峦起伏,美得像是从天界倾泻而来,那风中摇曳的藤萝,轻抚栏杆。山路间崎岖蹒跚,偶尔能闻听狗吠声。人们在暮色中背着樵木而归,僧侣们在喂养仙鹤的水池旁清洗着钵盂。身靠大树,悠闲地看着云散云聚。

墨笔一落,便成了秀美的唐朝山水墨画,其中超然的意境,更是在亘古的时光里,永远鲜活。以至于今天的我们,依旧能窥见那片唐时秀美的山水时光。在书童丹砂的心中,李白取得功名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在拜别匡山的时候也非常高兴地说道:“等公子功成名就一定会再见的。”

主仆二人就这样轻松愉快地走在桐乡成都的路上。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沐浴在和暖的阳光之下,五彩缤纷的各色花朵和树丛争相开放。新抽生的柳枝就像是绿色的云彩一样凌乱缭绕,斑斓丛生。芳草萋萋,野花点点,宛如锦绣一般铺附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

浪漫的人,到处都能看得到绝美的风景,李白立刻想到了王勃的《春思赋》。“澹荡春色,悠扬怀抱。思万里之佳期,忆三春之远道。”他觉得这样的风景用这几句来表述,真的是太恰当不过了。

在岁月里的每一段时光中,他怜惜着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在去蜀的途中,李白重游了峨眉,却没想到会在这里盘桓了数月。因为这里有一位叫做怀一的高僧,他本姓史。曾经是陈子昂的刎颈之交。

当年两个人都是凌云壮志、胸有大志,但是陈子昂却命途多舛,冤死在了狱中。死的时候只有四十二岁。

怀一高僧怀着梦想想要及第后大展宏图,但是却屡次名落孙山。他一时灰心便出家做了和尚,在青灯古佛下参禅悟道。对于陈子昂,李白非常了解。陈子昂,梓州射洪县人,字伯玉,是蜀中人杰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他的才学得到一致的肯定。初任麟台正字,后又任右拾遗。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了权贵,不得已辞官回乡,却始终没能逃脱,终于被悲剧的命运所绑缚,被迫害致死。

虽然如此,他却作为一个豪情壮志的精神领袖,永远地活在了李白的心中。李白曾经为求得陈子昂的诗文集而到处奔波,但都没有结果。命运机缘,他今天却遇到了怀一长老。得知怀一长老是陈子昂的挚友,心中的敬佩之情不禁表露言表。怀一见李白的才气不凡,也非常欣赏。

这一天,怀一长老郑重其事地请李白到房中来喝茶,并说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他商谈。李白隐隐觉得这一定与众不同,就正襟危坐的面对这位慈祥的老人。只见长老面前的几案上放着一个黄色锦缎的包裹,那样精美,没有折痕,却有着岁月的痕迹。李白想要询问,却又不敢造次。只得静静地陪着长老品香茗,抬眼望去,长老似乎在做着重大的决定,也似乎在消化从前的悲伤情绪。

茶香蔓延开来,长老这才慢慢地说道:“我唐自开国以来,诗文承六朝余风,骈丽有余,风骨未振。无补社稷苍生,徒供宫廷行乐之用。吾友伯玉,崛起于蜀中,振名于都下,始挽数百年之颓风,初复风骚之正传。然惜其年不永,其志未竟。”

说着,长老低下头来摸索着包袱,似是决定后的愉悦,脸上露出一种从容和淡然。缓缓说起:“希望你能继吾友未竟之志,开我唐百代之风。”李白怔怔地看着这位须眉斑白的老人,迫切地打开了包裹,只《陈拾遗集》四字而已。这却让李白雀跃不已。这正是陈子昂的遗集,正是李白百寻无果的至宝。老和尚欣慰地说,李白是他等待了这么多年的最合适的人,他和陈子昂年轻的时候非常相像,都是同样的年少轻狂,洒脱豪放。

老和尚就这样目送李白离开了房间,没有什么多余的话,李白只说了一句,像是承诺:“晚辈定不负所托!”简单的承诺,却用尽了一生来实现。李白用万丈豪情,走出了锦绣一生。

自此,李白便开始研读陈子昂的诗集。诗文中没有过多的华美之词,但是却让人读过之后联想到了很多意境,这是诗文的又一境界,虽然朴实,却处处透着高深。《登幽州台歌》的那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得是那样地绝望和孤独,李白完全融入了这篇诗文的世界,并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其中一篇《修竹篇》和诗前的《与东方虬书》中写到了:“今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 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这段文字突然让李白想起了关于“风骨”的问题。什么是文章之道,什么是“风骨”,什么又是“兴寄”。读陈子昂的文章,或是感怀身世,或是直言讥讽,或是忧伤时事,像是有什么在支撑着文章的慷慨郁勃之气。

这就是所谓的风骨吧!现在却只是感受而已。思来想去,李白发现陈子昂的这些诗篇里写的事物都不是什么具象的表层,而是借用这个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这样写来的文章会让人有一种读上去很舒服、不做作的感觉,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写了人物也有心情,写了景色也写了感受。这些不仅仅成为了借喻的喻体,更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充斥在字里行间,而又不突兀。

所谓风骨,就像人的骨骼,支撑着人不倒下,支撑着一篇文章的傲骨。反观自己在故乡写的那几篇引以为傲的沈宋体,不知不觉地有些汗颜。直称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一个人审视过去,看到自己的卑微之时,便是成长。万千感慨汇聚于心,于是李白大笔一挥,在诗笺上挥手就是八个字:“将复古道,舍我其谁!”他也将这几个字送给了怀一大师。

转眼秋时已至,秋风裹挟着愁思,将叶子吹落,草木衰亡,是一场静默而盛大的告别礼。此时的李白,将要离开峨眉山。

怀一长老送他到江边,依依不舍,他不仅仅是对这个晚辈的关心,更多的是寄予在他身上的厚望让他有些感怀。他望着李白远去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落叶埋了满眼。

几十载的人生沧桑过后,怀一长老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他知道,现在送走的年轻人,将走出一条不凡路。

2.仗剑去国

青衫江边,透着淡淡的离别思绪,途中的夜里,看见半轮秋月倒映在静静的江水中,这带给李白无限的眷恋和亲切感。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夜里清溪出发向往三峡,而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渝州。峨眉山上的月亮,不知道见不到你的日子,会有多么难熬,多么寂寞啊!这就是李白在途中感慨而发写下的《峨眉山月歌》。在峨眉山,他找到了太多疑问的答案,找到了太多的坚定和兴趣,找到了太多的使命和理想。

人生起起伏伏,辗转各处,这让他对生命百感交集,心情无比的舒畅,因为他找到了生命前进的方向,他不再是曾经那个豪情万丈的迷茫青年。如今,豪情不减,方向已明,经过了岁月沉淀之后,也更多了几分理性。

李白乘舟继续游走。他腰佩宝剑,站在船头,川流不息的河水此时就像是他的心情一样,狂奔不止。“愿为弼辅,使襄区大定,海县清一”带着这样美好的理想,随着水流走向他美丽的世界。经过了纳溪、渝州出了三峡。一只轻便的小舟,却一日千里。

诗文中将三峡水势湍急和附近山川地险恶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那份激动也正是李白站在船头的心情。

李白毫不惧怕高耸险峻,水流涌进的三峡山川,他将那些会造成威胁的危险并不放在眼中。那并不是他停止脚步的原因,反而是他前进的动力。江水滔滔,撞击着他心中的豪情。此时的李白心中溢满了兴奋,他自信这个朝代有他的立足之地,有他挥斥方遒的机会。他和每一个青年一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越是艰难险阻,越是兴奋难抑。这就好像最想得到的东西,简单得到不如历尽万难得来的印象更加深刻。

自信,赋予李白更加洒脱的光环。古代的很多文人都有政治理想,李白也是其中之一,虽然他们的梦想大多数时候是破灭的,但是李白的梦想却比别人的都要自信而坚决。

其实现在看来,李白的理想是有些不被理解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辉煌的朝代。而就在那个文艺繁荣、疆域辽阔、思想积极开放、物质极度丰富的朝代,李白拥有属于他自己的梦想。唐朝是个思想开放的朝代,仅仅从能让女人当皇帝这点来看,就可以看得出来。有人说唐朝是个爱做梦的朝代,在那个朝代,许多梦想都可以走进现实。在这个极度具有浪漫色彩的朝代,谁会没有具有浪漫色彩的梦呢。

在那个文艺时代,与李白同龄的王维,小李白十二岁的杜甫。他们也都拥有伟大的政治梦想,并为之努力。没有梦想的人是没有生活的,但是梦想过于强烈,如果无法实现就会带来更多的焦急、失望和绝望。

不让李白的梦想变成现实,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历史上的名相并不少,那些或是让江山归属、或是让社稷牢固的名人拥有的不仅仅只有才华,也是有着一定的运气的。李白没有成为政治上的佼佼者,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上人人为之骄傲的诗仙。他用诗文,描绘了一个繁华锦绣的唐朝。曾经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随着那江水,消失得无影无踪。转眼间,李白来到了荆楚,即使豪情万丈,说到底还是第一次离开家乡,那思乡的情绪与日俱增,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就有了那首《荆门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舆太平。逶迤巴山尽,遥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早春三月的江水虽没有汛期那样猛烈,却也是汹涌澎湃得很,江面上船只上飘荡,眼观前方,江面上的桃花就那样漂浮纷飞,就像家乡锦江一样春意盎然。

江水明亮碧绿、浩浩汤汤的已于天际平齐。两岸的巴山逶迤护水而来,在荆州地界已经和地平线平齐了,楚地的水汽袅袅,倒也模糊了界限,结出巍峨摇曳的云山。

岸边的沙滩上有很多正在用沙来沐浴的大雁,他们颜色雪白,出入山谷觅食的黄莺鸟在在用它独特的舞姿来炫耀它美丽的色彩。翠绿色的沙洲仿佛就在围绕着船转动着,轴上的绿树叶在热情地招手。

放眼远眺,江浦上水汽氤氲,海上明月和白帆一同冉冉升起。看到江陵城上的灯火,就知道渚宫城就要到了。这时,李白想到了成都的峨眉山,想到了蜀山上的僧侣,想到了过往遇到的一切。不禁忧伤慢慢徐来。而那川蜀的江水,也像是舍不得他一般,一浪接着一浪地拍打着岸边,演奏着离别的乐符,为他践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是一个第一次离家在外的游子的心声,那样的委婉低回,悲伤的情绪在胸腔中回荡,仿佛是一渠江水,那样地缓慢,不甚猛烈。

正因为有人认定了这时候的心情是悲伤地,所以他们会认为《早发白帝城》是他被流放遇赦的时候写的,因为那首诗的心情是那样地轻松愉快。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李白在经历政治失败、刚刚被贬谪的情况下,又怎么能有那样轻松的心情呢?在《荆门浮舟望蜀江》中表达出的感觉就像是每个人在第一次出门远游的心情一样。又兴奋和激动,也有思乡的怅然若失。

每一个生命在萌发的时候,便被嵌入了思乡情结。思乡的情结在李白的心中悸动,但是他依然会迈出向前的脚步,去寻找心中的伊甸园。每个人都是恋家的,家的感觉很温馨,在家里就像是永远不会担心任何事情,总会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安全感。外面的世界那样充满诱惑,就像是蒙着面纱的绝世美人,正等待着你去揭开面纱,等着你去惊艳,等着你去发现美丽。

江陵是李白出了川山后的第一站,在某些程度上象征着他就这样正式的成为一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带着理想去实现的成年人了。李白到达江陵大约是春季,四处的春意盎然渲染了着到处散发的春的气息。

古时候的江陵就是现在的荆州,是唐代山南东道的第一大洲的首府。一千多年前这里叫做郢城,是楚国的首都,有着一种古朴的繁华与壮美。繁华在岁月里沉淀出历史的陈香,让这座城沉淀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

汉末年代,这里是蜀国的重镇,这些历史足以让它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古都。郢城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民风淳朴,处处透着传统文化的气息。

李白在江陵这座古城里探寻了那些名胜古迹,也在前前后后拜访了很多好友。不仅在江陵城内,在乡下也留下了李白的足迹。他游历地方之多每个典籍记录的都不一样,也就无法查证。他在历史的书卷里,来回穿梭,时光将真相轻轻埋起,就成了一个永恒之谜。

在一个晴好的天气里,李白偶遇了在蜀中游玩时结识的好友元丹丘。元丹丘告诉他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要前往南岳,而现在正路过江陵。司马承祯字子微,号白云子,是唐朝很有名气的道士。他曾经受到武后、睿宗和玄宗的召见,而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更是尊他为师父,想让其教导休养生息之道。

李白早就久仰司马承祯的大名,之前李白一心向道,如今有机会能见到本人,当然不会放掉这个机会。司马承祯见到李白后也是发自肺腑道:“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一心向道,曾经在蜀中就曾经寻仙问道,而得到这样的评价自然是兴奋得不能自已,一连几日的相处,李白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到了《神异经》里的“希有鸟”,还有《庄子·逍遥游》里的鲲鹏。

长夜漫漫却不得寐,幽深的暗夜里,他看到灵感火花在跃动。欣然起笔,一首《大鹏遇希有鸟赋》就这样一气呵成。这首诗中,李白将自己比作是大鹏,将司马承祯比作是希有鸟。他嘲讽黄鹄、玄凤、精卫、天鸡之类。又用夸张的手法说到大鹏“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恢宏气魄。

大鹏鸟始终是李白的最爱。他羡慕大鹏鸟的心胸体魄,也羡慕它可以自由地在天空自由的翱翔。人的一生会因为时过境迁喜欢和讨厌着不同的事物,但是一旦有一个真正喜欢的事物,便会义无反顾地喜欢下去。或许大鹏鸟在他人眼中并不是那么的好,但是在他心中却是唯一。李白这一生都在追求大鹏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凌云壮志,就算折了翅膀也丝毫不影响他那悲壮豪气的风度。即使晚年卧病在床,一贫如洗,他仍旧在《临终歌》中以大鹏自况。

《庄子》、《离骚》这些书真的是对李白的影响极大。李白那样的不羁脱俗、那样的豪爽独立,虽是他本性如此,但是这些书也多多少少对李白的诗文风格、精神气质甚至为人性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像苏蕤对李白的肯定,司马承祯对李白的赞扬也对李白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他开始慢慢偏离原来为自己定下的人生轨迹,向着求仙问道的道路走了过去。那时道教早就被唐王奉为国教,道行高深的道师也是能出入皇宫,就像司马承祯这样。当时李白渴望悟道却和谋求仕途没什么关系,他并不想以一届道士的身份来出入皇宫。

不管是求仙问道,还是追求功名,李白都以自己的方式,坦荡地追寻。这是李白的骄傲。这一股骄傲的气魄,被注入到了中华民族的魂里,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梦想这种东西太过于冷暖自知,太多时候会觉得自己只是在钢索上孤单地前行着,所以才更加明白一句鼓励是多么重要,才更加明白那些愿意陪着你一起做梦的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3.侠游长江

梦回盛世唐朝,李白的一生是一番如梦之旅,辗转、漂泊,历尽风雨。大唐的每一处山水,都承载着他繁华的记忆,被他用笔墨记录,更被后世传唱。李白到江陵后的第一次远游,是与蜀中的好友吴指南结伴而行的。良友相聚,共享湖光山色,是人生难得的悠然时光,亦是古今人的挚爱。

他们沿着江水而上,然后在苍梧山,也就是现在的九嶷折返而归。游走一段旅途,载满丰盈的心情,带着好友相聚的欢快之情,留下快乐的音符。

苍梧是个美丽静谧的地方,据说这里是虞舜安葬的地方,神话传说为这片风景更添了神秘之色,而这里的风景却着实令人着迷,湘水两岸的秀色就像是为了仙山而发,浓墨重彩的线条勾勒出美轮美奂的仙境。

峻山、秀水、清风、骄阳……每一首诗都离不开美景,这样的风景总会激发诗人的兴致,李白也曾说过这次游历算是“南穷苍梧”。他将美好的光阴,镌刻在心中,化作美好的回忆,涤荡灵魂,浸润生命。

从苍梧归来后,两个人又驻足岳阳、畅游了八百里洞庭湖,甚是欢畅。从前都是自己游玩欣赏,现在有了随行的朋友,就会有一种得到至宝有人分享的感觉,一种默契感萦绕在心中,充实而快乐。山水美景也更增色不少。所有美好总是悄然易逝,不久后的悲剧却蔓延了李白的心情。那些美好故事,只能永远地活在回不去的回忆里,等不到的渴盼里。

悲伤,在那美丽的画面上,晕染了一笔哀愁,每每想起,他的眉头都会锁住,心中凛凛一疼。吴指南突然暴病而故,李白为此事备受打击,“炎月伏尸,泣尽继之以血。行人闻者,悉皆伤心”(《上安州裴长史书》)。据说守尸期间,李白就在旁边一动不动,等到下葬的时候,他们将吴指南的尸首葬在他们一同游历谈心过的湖边,之后经过江夏前往金陵。

人们都说,时间能冲淡伤痛,然而。悲痛,从李白心中涌出,化在血液里,和他的生命一般,长生。三年后李白重游故地想要拜访故友的时候,发现吴的尸骸还没有完全腐烂,他将那些尸骨用清水涤净,然后亲自背着走到鄂城,也就是今日的武汉市武昌,借了钱将好友后葬在城东。

光阴辗转三载之后,悲痛依然清晰可闻。这就是李白,侠骨柔情的李白。豪放不羁、不受世俗所困扰,而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寻自由的人,他们是那样地重视感情。不管生命里烙刻的是什么颜色,光阴转动,人生依旧要继续。

古代的诗人大都有辞亲远游的不成文规定,因为那时候的通讯不发达,也许你才华横溢,但是如果不为众人所知,或许就会埋没在为人所不知的地方,一生默默无闻。无人赏识的寂寞和孤独,是天下怀才人的最深的痛。

所以,古今人都渴望舞台,不管大小,能展示自己就好。作为一个潇洒的才子,李白同样也选择了辞亲远游这样的方式。李白远游的途中不仅要给大家留下他对文章政治的看法和理解,还要给人留下他的名声。让人们了解他,了解他的才华。和那些唐朝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他诗人相比,李白的骨子里的确多出了些蛮族的强悍和大气。

其实解释起来也不难,从遗传学的角度来分析,李白的家族本就在西域居住过一段时间。从精神影响的角度来说,李白在《侠客行》中讲述了他所欣赏喜欢的为人之道,就是不仅要宽厚待人,更要用心去助人。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足以见得,“存交重义、轻财好施”已经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信条,他早就将其融入血液中,不是什么现用现拿出来的知识性物质,而是下意识的精神层面。

离开了洞庭湖,李白经过江夏,登上了庐山,庐山的风景不仅仅用壮观可以形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上的香炉峰在阳光直射的地方,紫气蒸腾,烟云缭绕,交相辉映成一幅灵动磅礴的美景。那陡峭迅疾的山峰,那远崖峭壁上绝美的流畅,让人怀疑那山峰是不是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一首《望庐山瀑布》成了李白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一,也让后世之人都难以忘怀那庐山胜景。不管他们是否到访过庐山,那片风景都成了一个民族的永恒记忆。后世人凭借他的诗句回忆唐朝,追寻那片风景。

走在旅途中的人是幸福的。一路上李白经奇山,拦江河。那样的行情壮志让人不得不生出羡慕之情。而《望庐山瀑布》也是那时初入庐山再次见到庐山瀑布时的有感而发。

这两首七言绝句到后来几乎是目不识丁的妇孺都人尽皆知,然而庐山瀑布的壮观并却并不是夸大其词,苏轼在《初入庐山》中也曾说过:“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每一个诗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他们在现实里生活,在精神世界经历真正的人生。或婉转、或豪情、或快意、或潇洒……

李白的精神世界已经得到后人的一致肯定,清新率直,带着些许的童稚。经他的描述,庐山的瀑布真的就如它的大气磅礴一般带着袅袅仙气。他笔下的风景,都是有生命的。

在李白赶赴金陵的途中曾经所作的《望天门山》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远一近,一动一静便表现出了那山色青黛,落日红火的苍茫壮景。毫不夸张,也毫不做作,却将所见到的物景渲染的淋漓尽致。

一支笔,墨色轻染,就成了一首壮美的诗,而每一首诗,描摹的不仅仅时一片风景,而是他的一段人生。在金陵(今南京)他写过一首《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这一生重情重义,朋友离别的诗篇真是数不胜数,其真情可见一斑。他的真情如流水,滔滔流水和离别的情绪交错而生,诗里没有离别的凄美与感伤,而是洋溢着酒宴上的浓重气氛。

在苏州的那段时间里,他所做的乐府诗《乌栖曲》也是带给世人极大的震撼。“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评说历史,感慨兴衰一字一句都是真知灼见,远见卓识。在不久后发生的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恋惊艳世人,这对处于万丈红尘巅峰的比翼鸟,不就是活生生的一幕吴越历史的重演?

对于风景、政治、人生李白总有着敏锐的触角。贺知章在长安度过这篇文章后所出感慨:“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在山川壮美的吴越大地之上,李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也因此得了较有名气的诗名,他却在作诗之余,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用在了饮酒歌舞、结交豪雄。

繁华盛世里,游宴夜场,琵琶轻弹,一场场盛世笙歌。觥筹交错,靡靡之音绕梁……如此画面总是会给人一种颓靡之感。而李白却在其中挥洒豪情,追寻快意人生。李白到达一处州县就会于当地的官员做些交往。与那些所谓的“落魄公子”相互交往。他待他们像是朋友,总是仗义疏财,以至于:“不逾一年,散金三千余万” (《上安州裴长史书》)。不仅仅是救济钱财,就连仗义杀人,李白也是做过的。在他的诗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这就是《兄襄阳少府皓》。

这种壮举不仅仅震撼了一方江湖,更是惊动了当地的地方官吏。仗剑天涯,一直是李白的梦想,当然也是想借以结交些朋友成就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梦想的花朵,还未及灿烂,就遭受了狠狠地打击,在冷遇中荼靡。

开元十六年的秋天,枝头枯黄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拉扯着瑟瑟的愁思。一场场秋雨浇熄了浓情火热的夏,也浇灌了人们满心的凉愁。

如同一场完美的剧目,在这愁情和凉意渐浓的秋华里,在这个举目无亲的维扬小城,李白生了一场大病。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那个时代生病是最痛苦的事情,因为如果不及时救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那时候的李白已经将钱财挥霍一空,曾经那些朋友对他趋之若鹜,在他病中却是不知所踪。所以夜宴欢场里的深情厚谊,在眼前越发的缥缈、朦胧,唯有那身体的病痛和心中的凄冷之感,越发清晰。

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如今,他又读懂了一个人生真味。“黄金散尽交不成”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如是说道。他忽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究竟是哪里错了?

李白陷入了一种深深地思考。病痛中,人们的神经会变得敏感。痛会更深,思念也会更加绵长。病中李白脆弱多思,他开始想念故友。若一切回归旧时,故人仍在左右,自己的处境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模样。于是他写了第一首抒发对于人生失意的感怀的诗篇,那就是《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冠怀锺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历史就如同碧蓝的天空,无边无际,而人生却太匆匆,如今的李白正像那会稽吴县的一朵浮云一般,是一位漂浮不定的他乡客,随着命运的风雨辗转。干谒没有任何的成果,然而时运不济,却没有任何事能挡得住时光的步履。以前心中壮美的蓝图怕是难以实现了,它就如海市蜃楼一般,只能活在飘远的梦中。

如今疾病缠身,又越拖越重,心事也越来越多了,如今漂浮的命运和疾病让李白的心染上了浓浓的乡愁。他思念着他的故乡,想念家乡的一切美好。

秋风吹入房中,让心头寒意更浓,古松清朗,却只能在梦中苍翠。也请这鸿雁带着书信交给故人,以解相思之情。李白这一次大病拖了很久才得以治愈。沉浮岁月里,难免经历诸多磨难,而磨难却是天使的翅膀,可以带着人,飞向梦想。经过这次的磨难,李白意识到,自己这种太过放纵的任侠方式对于自己的政治理想没有任何的好处,他似乎成长了许多。

侠义心肠早已在李白身体里扎根,长在他的灵魂里,并不会轻易改变,所以,对于那些真正推心置腹朋友,他还是会毫不吝惜自己的所有。

就是这样,他归去八百洞庭安葬吴指南。后又义救郭子仪,对于权贵他绝不低头。一直以来,他的身上一直存在政治傲骨,宁折不屈的作风,让我们见识到他的正直以及愤世嫉俗的性格。

梦想是雪后那抹阳光,温暖一颗心。梦想如五彩的气泡,美丽又易逝。把梦想装在心中,用行动舞蹈。把握梦想,不让青春虚度。

4.入赘许家

总有片晚霞,让你萌生别样的情愫,总有一片绿叶,撩拨起你心头的渴望,总有一段岁月,让你的生命变得柔暖。

关于情感,每个人都有一个让人难以忘却的曾经。安州和扬州都属于准南道,但是不同的是扬州在它的冬眠,而安州却在它的西头。安州的州治虽然不及成都那般灵动,但是却也秀丽。金陵、扬州的繁华却是也能安置的下一处中都督府的。

安州的首府安陆有一家许姓人家,是世代的名门望族。远一些的曾祖许绍是唐高宗的同学,而祖父许圉师也是唐高宗时代的宰相。不幸的是相爷早已去世,许员外也早已经辞官不问朝廷事。

许员外膝下只有一女,可是因为这女孩子择偶标准太高,而耽误了结婚的年龄,现在都已经二十五岁了,仍旧待字闺中。员外只好托人寻找合适的人选,而被看中的,恰恰就是李白。

李白也到了试婚年龄了,但是总是以“大丈夫功业未立,何以家为?”为借口拒绝,经不住朋友们的再三相劝,更何况自己也是走投无路了,也只好答应。之后,李白带上丹砂离开了扬州,想要前往安州。半路,他绕路去了襄州首府襄阳,去拜访了他已仰慕已久的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虽生逢盛世,但是却没有退而结网之术,虽然临渊羡鱼也只能作罢。年近四十的孟浩然虽然隐居在这深山之中,但是对于李白的豪爽和洒脱,他还是有所耳闻的。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为了莫逆之交。

做人就像是一家客栈,每个早晨,都是一位新来的客人。……无论谁来,都要感激。因为每一位都是由世外派来指引你的向导。李白笑称孟浩然就像是当代的陶渊明,两个人促膝长谈也是那般的酣畅。孟浩然称赞李白的诗就像是清水出芙蓉,那样的清新自然,又妙趣横生。

李白在孟浩然这里盘桓了数日,孟浩然也待李白如亲兄弟一样,毫不忌讳地说出了自己的事情,孟浩然也给出了最中肯的意见。只见浩然沉吟一阵,慢慢说道,如今从事干谒,寻知己访名官,必定会耗资无数,甚至自己会弄得没有身价也未可知,不如就此去许家入赘,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李白转念一想,许家是名望贵族,又世代簪缨。许员外待人也算宽厚,这样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将来借着许家进行干谒对自己也是很有益处的。说着便感慨的说起从前吟过的诗句“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依谁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当今天子广开才路,但是没有什么凭证却往往不得而行,所以,思前想后,倒也不觉得入赘是什么不可以的事情。想着自己就像游萍一般漂浮不定这么久,的确到了该扎根的年纪,也只能换了个心情,接受了这桩婚姻。

终于来到了安州首府安陆,没想到会遇见故友元丹丘。原来在李白去蜀国后的第二年,戴天观的老和尚就驾鹤西去了。元丹丘在别处游历了两年正准备回到河南的时候,因与安州的都督马公家私交甚好,便想前来拜会一番,就这样巧遇李白。

听说李白想要拜会马公,元丹丘自然乐意引荐。就这样,李白成了马公家中的座上客。而此时推荐李白为许家乘龙快婿的专函也已经到了许员外的手中,再加上里外的撮合,时年二十七岁的李白成了亲,入赘了许家。

夫人是位才貌双全,贤淑温柔的女子,只是身体不甚康健。丈人许员外对女婿也是期望极高,给了女儿很多金银珠宝作为嫁妆,以作为李白为仕途奋斗的必要花销之用。

许员外的已故亡兄留有一子,虽是书香门第出身,但是却是天生的纨绔子弟,横行不法。这位大舅哥许大郎对这位妹夫还真是不待见,总是一副不理睬的模样。

一次,许大郎在郊外狩猎,却践踏了别人的庄稼。人家要他赔偿,他就是不肯,双方就这样争执不下,一怒之下,许大郎就将那人射杀了。

许大郎完全没有继承许家的优良家风,却学会了专横霸道。见叔父膝下无子,早就有了不法之心,而现在招赘的女婿李白也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总觉得不除不快。原想着等叔父死后便将家产独吞,然后将堂妹嫁了就不再顾及。李白的入赘却将他的计划生生打乱了。李白不屑与他计较,本想着过几年有了出路便和许氏自立门户,不再管那大郎。这位大舅哥却不知收敛,不仅神色上露出鄙夷之色,连言语上也有些攻击和讽刺。

李白决定“敬鬼神而远之”,便和夫人商量着搬出去静心读书。夫人跟他说起,他们家在城西北六十里地的地方有一处别业,是当时祖父许圉师用来读书的,但是年就没有修葺过了,也不知道夫君愿不愿意去委屈。

李白对地方从不挑剔,只要有地方住,便也管不得其他,修葺什么的就等以后吧。收拾了一些简单的物什携着家眷出发了。从安陆出发到北寿山只消半日。

李白环顾四周,山峰不大,但是却也是林木葱葱,曲径通幽。老宰相的读书堂就在半山腰。虽是破旧,但是却只要稍加整理就会干净整洁,也没有误了休息读书。动手收拾一番,便在天黑前收拾出了个大致的样子。从此后,李白便在这里潜心学习。

李白的岳父想让女婿快些成龙,便四处找寻州县的权贵官吏。马都督见是许家的乘龙快婿,知道李白的确是个人才,还有元丹丘的面子,,便也有了举荐他的意愿。

在一次宴会上,安州的各路财主权贵都聚在一处欢聚一堂。元丹丘也恰逢有空便也一同去了。马公在这次宴会上正式的向大家介绍了李白,并且让李白以这次宴会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的序,留作纪念。

李白思索了片刻,待他人将将把墨汁磨好,便提笔书写。只字未停,洋洋洒洒就是一篇让人拍案称绝的文章。待马公细细品读后,便兴奋地赞不绝口。

马公坐下后对他下首的长史李京说,他看好李白的文章清新脱俗、妙趣横生,让人读着不胜欢喜。李白的文章不像他人的文章那般了无生趣、枯燥无味。李长史点头称是,但是却是皮笑肉不笑。

暗地中,许大郎与李长史眼神交替。原来两个人有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在进行着。那就是李长史受过许大郎的托付,准备举荐他的。而贡献出的礼金就是在去年李长史生日那日许大郎送的一席紫貂。最近几日,又借着他的孙子周岁送了一锭金锁。可是最令人头疼的是,这个许大郎一无是处,文不得武不得。李白出现以后,这件事情要想顺利那更是难上加难。

李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才华横溢在李长史看来是那样的刺眼。这天夜里,李白和友人畅饮的痛快,不知不觉地喝得多了些,也就有些失去些正常判断事物的能力了。

第二天醒来却发现自己骑在马上,宿醉未醒的李白完全搞不懂昨晚自己做了什么事。头昏沉沉的,再加上这天大雾,更是觉得迷茫。听见前方有车轮声,正想下马问问怎么回事,却发现来人好像正是都督府的主簿魏洽。

本想礼貌地打招呼,去被他大声的呵斥了一番,原来他一马冲到了长史李大人的行车前面。按照当时的规矩,他原应该在十丈外回避让路的,这样的事情被李长史看在眼里却十分欢喜。这样的规矩在老百姓是足够吃一顿鞭子的了。而读书人要想处罚的话,轻则是赔礼道歉,重则就应该负荆请罪了。

其实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就看李长史怎么处理了。逮到这个机会,李长史又怎会善罢甘休。硬说李白目无尊长,有意冲撞他。还加了些莫须有的罪名,比如将自己的车险些撞翻了等等。还让李白呈上认罪书,听候发落。

李白也只得低眉顺眼的收敛脾性,写了人生第一篇不随自己心意的文章,那样连篇累牍毫无特色。在李长史那里却勉强过了关,李白认为这件事已经没什么再追究的时候,没想到李长史将那篇认罪书呈到了马公那里,还加上了些批语。

马公原本相举荐李白的念头也就此熄灭,而后不久,李长史便升官了。对于李长史升职这件事情,李白觉得非常奇怪,但是却有一丝庆幸。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人会突然升职;庆幸的是总是找麻烦的人终于消失在他的视线中了。

一切都经过了,一切都走过了,一切都熬过了,生命的底色里,增了韧,添了柔。继任李长史的人姓裴,是一位豁达有才情的人。他是一个好客之人,还很珍惜人才,在他出现的地方总是宾客成市,在公事之余也常常会宴请宾客,还会拉人出门出去驰骋射箭。

那时候的人还传开了句顺口溜来形容他:“车如流水马如梭,裴公门下宾客多。只需裴公一句话,胜似大比登高科。”这次,李白对这位裴长史抱有极大的希望。

仕途之路渐次光明,他仿佛看见了梦想的光,照进他的人生。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假设,现实是一个一个真实的耳光,打在你的脸上,喊疼毫无疑义,唯有一往无前。

5.归来看取明镜前

盛世里的光景,总是别样的繁华,繁华里的故事,总是承载着满眼的欢喜。

这年八月初五,被下诏称为千秋节。是玄宗四十五岁的生日,举国欢庆。皇帝要在这天与民同乐,所以宴会必不可少。不仅在京城的花萼楼下宴请文武百官,而且下令各州各县宴乐三日。而安州都督府自然不能例外。从八月初一开始,就已经开始扎牌坊、搭戏台。

这是一个人的生日,亦是一朝人的节日。

李白进城后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一派盛世祥和的场景,也让他着实欢喜了不少。而更值得高兴的是,刚刚走进许家的大门,便收到了裴长史来自千秋节的赴宴请帖。

李白自然兴奋不已,这对于他来说并不仅仅是一场繁华的宴会,而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这世界,最需要付出代价的事,不是别的,就是好好做自己。每一个带着期盼的日子,总是格外地美好。到了宴会当日,裴长史果然欣赏李白的才气风情,当听说李白还会舞剑,就给他斟了一大碗酒让他当众表演。

李白豪饮,一饮而光后便走下台来准备舞剑。众人皆是好奇和看好戏的神色。只见李白不急不慌地脱下了外套长袍,露出了玄色的束腰短装。这样的颜色衬托李白更加英姿飒爽。

李白手握龙泉宝剑,先是屏息以待,后又举目环顾。将剑拿在右手开始了平时烂熟于心的招式,那样的凌厉和洒脱的姿势像是传统,又像是李白独自创出一般,那样的行云流水,点到即止,这样大量的活动竟也没有喘息疲累之意,稳如泰山般像是一颗屹立不倒的松柏。

李白剑技惊人,像一道闪光经过所有人的眼睛,众人也已经分不清到底是被那精彩的舞剑吸引了,还是被这位英姿勃发的少年征服了。

随着裴长史一声叫好,堂上堂下就已经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裴长史看着这位少年,本就爱惜人才的他折服了,连着给李白敬酒三杯,就连上下这些官员豪绅也都纷纷给这位英年才俊敬酒。

酒,浓香而甘醇,心,却是万缕千丝。众人的脸上具是敬佩,可看得李白心中不觉得有丝怅然,因为他难以揣测不知道这其中所少是真多少是假呢?

千秋节之后,李白将自己的那些行卷整理了一下,亲自送到了裴长史的府上。这次他还特地将三篇大赋放在了卷首。裴长史见到后大喜,觉得李白这还真是个人才。不管怎么说,在这安州决是找不出第二位的。而皇帝已经下旨很多次要求推举才俊,安州还没有推荐过谁。现在看来,还有比李白更加适合的了吗?出乎意料的是,就在这关键的时候,居然有“犯夜”之事发生在他身上。

犯夜就是在禁止的时间出入,也就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那夜李白只是到城郊去散步,顺便游历一下当地的佛寺,梵音袅袅,沉醉了他的心,李白与那和尚僧人谈天论道忘记了时间,等他从佛道中抽身时,竟已经夜深。

李白急忙赶回家,却在家门前被兵卒拦住了去路。其中一位兵卒眼尖认出了这位宰相的孙女婿,也就没有给他为难。但是他半夜敲门却惊醒了许大郎,许大郎却从这小事开始做起了文章。第二日,便有了“李白在外聚众赌博花街柳巷到深夜”的传言。流言蜚语像是会飞的棉絮,飞舞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很快就传到了裴长史的耳朵里。流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沉重的,举荐这件事情就又被搁置下来了。李白几次三番的去往裴府,裴长史都以“欠安,谢客”来拒绝他。

李白只好再回到北寿山,远在扬州的孟少府不知所因,却只听说李白在北寿山隐居三年了。感慨李白怎么这样没出息了,也将一篇“移文”通过他人交给了李白。“移文”原本是属于在平行官署之间进行通信文书的称呼,但是从北寿山前经过也着实是故意的。文章开头就将李白骂了一通,说他:开始是鄙薄北寿山小而无名,不值得人盘桓留恋;继而又责怪北寿山把贤人才士隐藏起来,有负国家。

李白就此抒发了三年来的感慨,写成了《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篇书文开始是用北寿山的预期讲述自己是一个无名无德的小辈,但是也能够“攒霞吸雨,隐居灵仙”;更能 “产隋侯之珠,蓄卞氏之宝”。继而又说道:“天不秘宝,地不藏珍,贤才不出,乃是王德不广。”言外之意,自己又有什么罪过呢?接着还是用北寿山的语气描述:逸人李白从峨眉山来到这里,自己让他饱受日月之精华,感受自然之美,永葆青春活力,又有何不可呢?

虽然李白身居山中,但他仍然一心想念着“申管宴之谈, 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 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李白借着北寿山的形象将自己平生志愿和暂时隐居在这深山不得而出的原因陈述得明确也是风趣。其实信中,李白还想将李长史和许大郎对自己的敌意和不轨跟孟少府说明白,但是却不便直言上书,也就作罢了。

只是在书信中确有这样几句话:“虽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兽’我也会将他们赶得远远的,不会让他们再有机会来伤害和干扰自己。”那北寿山会令清风来为李白扫地、明月来为他做伴。会让他专心一致地将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做得很好,将来他日必定会一飞冲天惊艳他人的。

这一番陈述竟将那李长史比作是“猛兽”,那许大郎是“雄虺”。还说那些在背地里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是“山精木魅”。

李白屡次三番的遭人暗算,心中怎没有怨气,而现在自己已经是而立之年,还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心中又怎么能不万分感慨? 在写完给孟少府的回信之后,李白又次尝试了一次“干谒”。

在《上裴长史书》中,李白表明了心迹。他想再最后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真的还是只有闭门羹吃,他就会直接上京师,破釜沉舟也未尝不可。当朝天子屡次下书求贤若渴,又特令草泽有文武高才可诣阙自举,想想自己也是才华横溢,又怎么会走投无路呢?小小的一处都督府对我闭门不见,又何必这样介怀,长安的大门敞开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此其时矣!

于是李白就又写下了《上裴长史书》中的最后一段话:“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诚洞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 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李白所写的最后一段,的确是抒发了这几年来的很多怨气和不满。绝望是上天的礼物,因为绝望之外,便是更广阔的天地。这字字珠玑的文章就怕他是看不见,看见的话又会被自己的霸气所渲染。管他是否受理,自己心中总算是平衡了许多。适时天已经泛白,看着桌面上的几个大字《上安州裴长史书》,心中欣慰。

黎明前的黑暗往往带着危险和诱惑,而当太阳正常升起来的时候,其他的事情就都已经被阳光刺穿,无所遁形了。那道道阳光已然成了李白的希望,是迈向明天,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希望。

人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演员,只不过,有的人顺从自己,有的人取悦观众。

同类推荐
  • 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任正非

    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任正非

    狼是自然界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动物,狼凭借着它天生的本性在残酷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狼性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现代企业所缺少的东西。华为被认为是最具有狼性的公司,它像狼一样思考、像狼一样行动,并以狼的凶犯迅速膨胀了自己的努力。为了保持狼性,任正非敢于“顶风作案”。他是中国企业家的“带头大哥”和标杆。《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任正非:马钧品任正非》以大师的视角来圈点中国标杆的管理与决策。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 李自成第三卷:紫禁城内外

    李自成第三卷:紫禁城内外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 中国最生猛的男人:牛根生

    中国最生猛的男人:牛根生

    高举“兴农”大旗,地方政府纷纷无偿支援他;高举“大胜靠德”大旗,追捧着死心塌地追随他;高举“资本”大旗,顶级资本看好他;高举“央视”大旗,媒体宣传他,这个人就是牛根生,中国最生猛的男人,蒙派营销的一代宗师。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仙子的完美爱情

    穿越之仙子的完美爱情

    魔幻界的仙女法师紫墨与助手也就是闺蜜“歆语”做法,不料,黑暗系统的“千羽”为了不让紫墨的法力封住结界,特意捣乱,紫墨陷入黑漩涡,歆语去救紫墨,但还是卷进漩涡,歆语与紫墨一起穿越到了古代的驯龙世界,后来紫墨意外成了君主,歆语做了紫墨的女婢,最后紫墨向皇上求情,让歆语做君主,身份平等,友谊没有分离。。。。。。。。
  • 总裁的爱逃妻

    总裁的爱逃妻

    夏凡心的梦想很简单,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结婚,然后为他生儿育女。父辈的一场娃娃亲,却让她犹如困兽。律雨轩,传说中的单身钻石王老五,曾让多少的女人臣服在了他的西装裤下,本不愿接受安排的时候,却突然觉得这只张牙五爪的小猫格外有趣。于是乎,他逗她,与她拌嘴,却在不知不觉中沉沦深陷。当他知道自己所想的时候,却发现他的小可爱与意中人携手逃跑。这一场游戏,他没说结束,谁也不能离开。尤其是,这个被人利用的蠢女人,只能是他的。
  • 《桃花源的守护》

    《桃花源的守护》

    在哪里,有一个奇怪的地方。有一天,在那个奇怪的地方进入了一个奇怪的人,发生了一段奇怪的故事......
  • 黄泉魔君

    黄泉魔君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不记菟茴

    不记菟茴

    贪食菟茴草,我忘记了我的过去。我漠然,这些没有你的过去,记不记得又有何妨。
  • 穿越网王之音飘零

    穿越网王之音飘零

    猛然睁开双眸,她先是眨了几下眼睛,被两道眼镜片挡住了视线,面前的一切都像是在做梦一般,她回到了上学的时候,课桌,黑板,同学,还有讲台上正在讲课的老师。她浑浑噩噩,眼前一片朦胧,老师的声音传的很远,外语啊!原来,在梦中,她竟然能够听的懂。托起下巴,她看向窗外,好蓝的天,好白的云啊,只是什么时候,她的梦中,也有了颜色?
  • 颈肩腰腿痛奇效良方

    颈肩腰腿痛奇效良方

    本书是一本系统总结、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的临床参考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药方进行删改,增加了常用中草药,对常用中药加以解析。全书共有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良方近200首,包括中药内服方、中药外用方、针灸推拿疗法等。反映了近年来中医临床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临床、研究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参考学习,也可供广大患者及家属阅读。
  • 灵鼎记

    灵鼎记

    一个人们眼中的废才,意外得到了一个神奇的小鼎,从此在灵元大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绎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神话!什么?据说某神力拔九鼎,风光无限!咱唯有一鼎,照样玩的精彩,耍的逍遥!新书1群:75845882
  • 都市仙曲

    都市仙曲

    在都市中追求大道仙途,步步艰难红尘万丈,劫波滔滔,问谁又是过客手握金册,小女子自从容而行(新人新书,求推荐求点击求包养~)
  • 皇室学院俏公主

    皇室学院俏公主

    三名少女从英国重回中国,又因父母的原因重回校园,却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道。当甜美萝莉遇见傲娇正太,是两眼相看还是一见钟情?当两座移动冰山一朝碰撞,会擦出怎样的激烈火花?当花花大少看上古灵精怪,最后会是幸福一生还是?少年与少女在种种误会和一系列的挫折与困难之后,她们的爱情将何去何从?一起看少年和少女如何守卫美丽的爱情。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