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0300000006

第6章 独坐灯花闲敲琴

1.谁将情送

一颗心究竟能承载一生之中多少情感,一个人又能独自承担多少离合悲欢,得与失只在一念之间,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中,得到即意味着失去,在一次次的选择间,也许我们早已经错过了许多擦身而过的瞬间,人生之中该如何取舍?其实,答案只在心间。

从前未入官场之时,白居易或许可以自诩自己风流倜傥,但官场沉浮多年,好似身陷牢笼,让他渐渐褪去了豪放荡然之气,如今再回山林之中,又好似鸟归山林,虽然外貌上已如垂暮之人,但思想上早已自由,灵魂上早已解脱。

山林中的归隐生活日日粗茶淡饭,年年粗布衣裳,但确是十分适意的,即心灵上的安稳,好过一切荣华加身。他的心中没有争斗,没有担忧,更没有愧疚。

到头来,他才明白,他一生追求的,其实就是最初拥有的。他此生所做一切不都是为了追求适意而为,所作一切只为问心无愧。当他归隐之时,便是真正的求而所得之时。

白居易因寄居寺庙多日,在佛学的感悟下,心情也平复了很多,身体自然也好了不少。白居易想到这些年在官场中,忙于公务,使得自己有家不能归,有山水也不能游玩,有酒更没有办法尽情畅饮。而自己豪放不羁,刚正不阿的性格,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朝中的权贵,被多少人视为眼中钉了。现在既然有机会退隐,自己自然不能放过任何游玩的机会。于是身体有所好转的白居易在家中坐立难安,在听说了蓝田县有个著名的蓝田山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游览。

蓝田山坐落于县城的东南三十里处,也被当地的人形象地称为“覆车山”。此山较为低矮,无法与今日还闻名于世的三山五岳相提并论,因此并不为多少世人所知。但四季景色宜人,山峰虽不算高,但挺拔俊俏,又因此时正值夏季,山中百花争芳斗艳,景色如画,他不由得心生向往。愿望驱使他的脚步,很快到达了蓝田山的脚下。

那山间群芳的幽香正如一曲洞箫之声,悠扬而婉转地在白居易的思绪中久久缠绕不断。几天后,白居易就带着一名当地的向导去往蓝田山了,但由于身体常年多病,刚到山脚下,白居易就觉得身体虚弱,无力爬山了。见此情况,白居易就不得不在山脚下住下来了,并在此地留下了一首诗《游蓝田山卜居》“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朝蹋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

那正是当时的情境与心境的完美表述。脱下了腰间的丝带,拨落心间的尘埃。放声高歌地向山间而去,那种意境好似一个归乡之人,心中独有那份享乐与幸福。他首先向玉峰前进,暮色时寻着蓝水之滨的源头走了回去。他将自己所有的情绪都放逐在此地,这里,不就是他梦中曾无数次回眸的那个优雅僻静之地。

在蓝田山游玩的时候,他也曾听向导提起当地也有个较为庞大的寺庙。此寺庙名为悟真寺,白居易自然不会放过游览寺庙的机会,因为这也是他近距离接触他所痴迷的佛学的机会。但白居易虚弱的身体却成了他去拜访悟真寺的阻碍,在距离悟真寺还有一段山路的地方,白居易就因身体不适而无法前行了,向导只好搀扶着他回到了家中休养。

回到家中的白居易又开始愁眉不展,游览蓝田山所带给他的喜悦,随着生活的逼迫而烟消云散了。虽然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但迫于生计,白居易不得不亲自下田种地而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亲自耕种,虽然是自食其力,但在那时,却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很容易遭到世人的非议。

有人不禁要问,回归山林,亲自耕种,这种行为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陶渊明,那时的陶渊明也并没有被世人鄙视,而是相当欣赏其恬适自在的生活。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此时的白居易与陶渊明在身份上有着天壤之别。

陶渊明只是县城的一个县官,而白居易在朝为官时,却是内臣,而且是皇上身边较为信任的重臣,曾经这样风光无限的一个文人雅士,如今却要为了生计亲自耕作,这未免让世人有些非议。

但白居易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他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反而觉得种田是件快乐的事,既可以享受耕作中的乐趣,也可以通过这件平凡的事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总好过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不用每天担惊受怕,曲意逢迎,也可以维持自己一家的生计。因此他也效仿赋闲在家的陶渊明,在田间耕种期间,写下了三首著名的诗作《归田三首》

“(其一)人生何所欲,所欲唯两端。中人爱富贵,高士慕神仙。神仙须有籍,富贵亦在天。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金门不可入,琪树何由攀?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

白居易所作的田园诗与陶渊明不同的是,诗中既有对安逸生活的憧憬向往,也有对朝廷和世事不公的感叹。

生活中不免充斥着奔波与操劳,平淡和无奈,浮沉之间,会有一些情感长存心间。一些孤独,独自承受。在看惯了世事变迁后,就再谈不上什么结局,想不起什么初衷,只在一切散去后,体会岁月静好。

元和八年,朝中各集团的矛盾再次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进士派的几位关键人员也再一次成为了牺牲品。进士出身的权德舆被罢免宰相等职位。但宪宗为了平衡各集团的势力,也不得不免除了代表旧氏贵族的于鈾和其子驸马于季友的一切官职。

这是一场新老集团之间的斗争,一场注定了两败俱伤的争斗。他们都忘了,任何斗争的受益者,都将是当朝的君主,官场之外的白居易此时更能清楚地参透这一点。曾经深陷斗争无法自拔的他,有了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白居易听闻了朝中的这一变故,没有感到惊讶,只是无奈与惋惜,他惋惜这些人为什么不能及早地醒悟,为何不像自己一样,在沟壑纵横的田间做一个平凡的农夫。意志坚定的白居易不止是嘴上说说,即使身体虚弱,自幼娇生惯养,但如今干起农活来,却是像模像样,若是不说,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就是农民出身。但他也十分乐得这务农的差事。在与老友袁相的书信中,曾有一段这样的叙述“谷苗深处一农夫,面黑头斑手把锄。何意使人犹识我,就田来送相公书。”

袁相是指袁滋,本是白居易的老朋友,这几年在仕途中一路顺风顺水,但始终没有忘却老朋友,时常派人送来书信问候,当信使到达田间的时候却发现,他根本认不出哪个是曾经在政坛为人尊敬,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诗人白居易了,若不是有人指引,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远处那个白发苍苍正在田间卖力耕作的老人就是白居易。

时间,只是静静地流淌而过,没有更多的欲望与奢求,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烦恼,直到苍白了头发,衰老了容颜,也会一直相守到永久。不知不觉间,时光已经流转到了六月,夏季繁花灿烂,明媚鲜活,但有时候白居易还是会怪这夏季是个多余的季节,因为有时候窗外的雨下个不停,也延缓了白居易田间干农活的脚步。

于是他就整日研读陶渊明的旧作,躬耕田间的经历让他对陶公的诗作感同身受,诸多体悟汇聚于心,便作《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序言及诗文,洋洒的诗文随着心绪流淌而出。虽然这些诗都不过是慨叹生命短暂,要及时行乐。但这时的白居易却已经将陶渊明视为自己当时的偶像,更对他曾经在田间的悠闲自在有了更深的体会。

夏季农忙的日子终将过去,这年的秋天,白居易的守孝期已满,但由于朝廷中此时没有空余的官职,所以白居易还要在田间继续过着农民的生活,然而此时的生活状况却是早已入不敷出。

幸好白居易还有多位挚友在朝为官,纷纷向他伸出援手,就连被贬官在江陵的元稹,也十分惦念白居易。多年的友谊是不会因贫富的差距而有任何变化,二人即使相隔千里,心中那份情谊也是割舍不断。在白居易得知元稹得了疟疾之后,同样也是千里送药给他,让元稹为之感动不已。这段相持一生的友谊,成为彼此心中永久的温暖光辉。

此时白居易虽然常说自己已经厌倦了官场的争斗,不想再涉足官场,但当他得知朝中又一位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薛存诚离世后,他又不得不担忧日后朝廷的安危,政治的波动。

薛存诚曾是个恪尽职守,做事一丝不苟,为人刚正不阿的人,如今朝中这样的人一点点地被排挤出去,或者因病离世,这怎能让白居易不动摇自己清静无为的理念。

这一年的冬天,数九寒天,作物本就收成不好,贫苦的百姓还要向贪官污吏缴税。饥寒交迫的农民们早已无力抗争了,只好拿出自己微薄的税款,白居易非常庆幸,自己相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富裕的,但也为百姓们的痛苦而愁上心头。一种矛盾的情绪,缠绕在心头。

和着岁月留下的悠扬琴声,他只能在黑暗中放逐自己,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一步步走来的黎明。

快乐与烦恼必将有一个会与自己结伴走在旅途中,谁又能在路上蹁跹起舞呢。他无所畏惧,甚至无所顾忌,因为此时的沉默也许会化作明日的呐喊,今日的孤独是缺憾也是他日的另一种完美。

2.兰若信步

岁月在一个浅浅的回眸间留下了一味淡淡的余香,也留给自己一份从容和微笑。时光如水的流年中,我们曾看遍人间四月天的春风送暖,层林尽染,让满园的花香浸满了我们的心灵,通透了我们的灵魂。也曾见识过隆冬腊月的瑞雪冰寒,银装素裹,让漫天的冰雪盈满新房,冰冻了我们的生命。在冷暖交叠间,就完成了这一世的生命的成长。

一世有多长,长到历经了生离死别后亦可以笑看人生悲欢。长到了面对山穷水尽时亦可以坐等峰回路转。而这一次,白居易却不再等待峰回路转,他已经决绝地转身,径直地走向了山林,走向宁静无边的佛海。

白居易对于佛寺的痴迷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在朝为官,也不改自己本就喜爱游山玩水的本色。每到一地,白居易都会饶有兴趣地向当地的百姓打听是否有修行之地,能让他感受片刻的安宁。

早在白居易还在朝为官的时候,对于像白居易及其好友钱徽这种公务缠身的人来说,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真正地悠闲起来,将更多的时间寄托山水佛寺间,在佛寺中寻找精神食粮。那年夏天,他们终于在百忙之中抽出了时间,来到了当地的一个寺庙,名为青龙寺。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现在位于陕西西安市城东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唐时为长安城延兴门内新昌坊。青龙寺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也是我国著名的入唐八家,其中六家的受法之地。青龙寺地处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极盛于唐代中期。

白居易与钱徽一早就兴奋地到达了青龙寺,亲眼目睹了导师通过传法仪式亲自为弟子传法,并且亲身体会了两部密宗根本大法,这与他平日里钻研的南宗禅大相径庭。

其实,人心即佛心,每一个人在烦乱的生活中做任何事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因此,白居易所钻研的南宗禅倡导僧人可以不礼佛,不念经,不打坐,不持戒,一切随缘而社,只做精神上真正的富贵之人就可以了。而在青龙寺中,他们亲身感悟到的洪州禅,却有不同的理念。

洪州禅在当时是受到佛教中其他宗派的排挤的,因为其主张在世俗的社会中,就应该混世随俗。并且其思想也屡次大谈空想主义,这也迎合了许多自以为豪放不羁的士大夫的口味。而密宗的特色是充满神秘色彩,重视神通、鬼神、及神秘体验,并以秘密教典作为修行的主要依据,在师徒间秘密传授。而与之不同的密宗极其注重传承仪式的规范。

但各宗教之间的不同与分歧都与白居易无关,因为他并不是佛门弟子,他在乎的只是在各个教派之间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而为己所用。

游览完青龙寺出来后,正巧赶上天降小雨。小雨细密如沙,短时间内在青龙寺的门前升起了一团薄雾,顷刻间使这古刹宛如屹立在仙境之中,在烟雨中遗世独立。似一朵幽莲,沐着烟雨,静静绽放。的待到雨过天晴,湛蓝的天空中突现极多洁白的祥云,似乎昭示着佛门圣地的独一无二,遗世而独立。

此景浮现在白居易眼前的瞬间,就使他感觉到文思如泉涌,于是写下了这首《青龙寺早夏》“尘埃经小雨,地高倚长坡。日西寺门外,景气含清和。闲有老僧立,静无凡客过。残莺意思尽,新叶阴凉多。春去来几日,夏云忽嵯峨。朝朝感时节,年鬓暗蹉跎。胡为恋朝市,不去归烟萝。青山寸步地,自问心如何。”

春去秋来,时光易逝,蹉跎了岁月,耗尽了生命。他由衷地感叹着,为何要在双鬓斑白的时候感慨时光的悄悄流逝,而不是尽早地远离尘世,去做一个隐居之人。青山还是红尘,只是自己内心的选择。

这次游览青龙寺的经历,让白居易与钱徽都觉得意犹未尽。天青色的烟雨,宁静的古寺。这是红尘中难得的梦境。于是几天之后两人又结伴来故地重游了,重温旧梦。这次重游他们并没有在寺庙中做过多停留,而是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游览乐游原高岗上了。两人从寺庙出来后,径直登上了乐游原高岗,俯瞰山下景色。

这是当地文人的一个习惯,凡是到青龙寺游览后的人,都要登上这乐游原,面对美景,随即赋诗一首。白居易亦是如此。作诗《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此诗中巧妙地借用了《北山移文》的典故,《北山移文》中,作者孔稚珪讽刺了那位声称自己要远离官场,想退居山林,但事实上却对官场的名利相当的看重,不愿放手的假隐君子周子。白居易这里并不是运用典故讽刺钱徽也是如此的假隐之人,而是再次说明,自己与钱徽一样,确有归隐知心,但也有言不由衷的原因。

生命中几番波折让白居易拥有了无所畏惧的坚强,历经风雨后的懂得和走过千山万水后的洒脱。

白居易深陷在与钱徽共游的美好回忆中,转而,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位挚友——元稹。

自老友元稹被贬官江陵后,对老友的思念只能寄托在书信往来中。久而久之,书信也渐渐成为了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和诗的途径,在与元稹和诗的过程中,白居易的写诗风格和形式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篇五言长篇叙事诗,诗中主要讲唐宪宗元和年二月,元稹任监察御史,三月奉命赴东川按狱,劾节度使严砺违法加税,为八十八家冤事平反,为执政者所忌,还京后贬为分司东都。次年春,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的白居易上疏论元稹不当贬,未被采纳。白居易写这首五言长篇讽喻诗,为元稹鸣不平。“简威霜凛冽,衣彩绣葳蕤。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下鞲惊燕雀,当道慑狐狸。南国人无怨,东台吏不欺。理冤多定国,切谏甚辛毗。造次行于是,平生志在兹。道将心共直,言与行兼危。水暗波翻覆,山藏路险巇。未为明主识,已被幸臣疑。木秀遭风折,兰芳遇霰萎。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元和年间,这种诗体广为流传并被争相模仿,后来就形成了“元和体”。

3.别离青山

静谧的岁月中,时光悄悄地带走了我们绚丽的年华,蓬勃的青春,留下了暗淡而深邃的孤独。生活中许多动人的瞬间也被岁月斑驳成记忆的碎片,随季节的变换而被尘埃覆盖,渐渐退去原有的本色,模糊了深情的双眸,在光与影之间烟消云散。

田间的贫苦生活还在继续着,虽然受到朝中朋友的多方帮助,但也不是长远之计,这时的白居易眼疾更加严重,真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病痛对白居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本就为家中的经济状况而日夜愁眉不展,现在自己的身体再遭疾病,怎能让人不郁闷。

白居易心中十分清楚,这眼疾是因为自己看到几位至亲相继离世后,哭干了眼泪造成的。而要想治愈眼疾,寻医问药是无用的。他知道只有在佛法中闭目养神,沉淀自我,做到了六根清净,无欲无求,眼疾才会自然痊愈。

静默无声的泪水如雨后的潮湿轻轻抚平了白居易不安的思绪,纯澈了一段缓缓而过的流年。

在朝为官的钱徽听闻了在田间务农的白居易生活日见拮据,同时又不幸染上眼疾,除了金钱上的帮助,钱徽更亲自写了一封书信。在白居易看来,这书信比任何灵丹妙药对他的病都有效,更让他感觉到了与钱徽之间这份情义的真挚。内心有感而发,于是又赋诗一首。《得钱舍人书问眼疾》“春来眼暗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唯得君书胜得药,开缄未读眼先明。”

从朋友们的书信中,白居易得到了心灵上的安慰,伟大的友谊为他拨开了眼前的迷雾。顿时也觉得眼前明亮了许多。

转眼间到了转年的开春,又是一年的希望之际。白居易的人生已经经历了几十个春秋,而这一年的春回大地,他却没有看到希望。此时家中的积蓄已经无法满足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了,他也落到了不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窘境。

弟弟行简看到家中如此的窘境,作为家中的男人,自然也要负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他决定远走他乡,应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卢坦的邀请,去往梓州担任他的幕僚。

白居易送走弟弟的那天,本就有眼疾未愈,面对兄弟的离别,他再次潸然流泪,视线模糊了弟弟远去的身影,也让他看见了心中漫出的痛。

想到弟弟是因为家中的潦倒而不得不远行外出工作,做哥哥的总是内疚不已。行简离开后,白居易在思念与内疚中度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他多次想要动身去找弟弟,但却因身体条件不允许而被迫放弃了这个念头,只能任由这种情绪缠绕心头。

他将这份兄弟之情也投射在佛学中,他终于明白,自己虽追随佛教多年,但始终没有做到真正的六根清净,真正的忘我。他还是时常因尘世的喜怒哀乐,被悲欢离合牵绊着自己的情绪,因此并不是佛学无用,而是这诸多的牵绊让他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到佛教中。

“远水解不了近渴”行简背井离乡去做官,也并没有彻底解决家中经济上的困难,当时形势下,白居易也只好自己想办法了。此时他只好求助于现在还在朝中做官的几位朋友,希望能够通过他们来为自己在朝中疏通一下关系,谋个一官半职。

白居易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是突发奇想,他选择别离青山,重返仕途,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家中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那颗本就不安稳的为官之心,又在蠢蠢欲动了。

虽然退隐多年,但对于朝中的情况还是有所耳闻的,这些年朝中所发生的人事变动,利益争斗,他都略知一二。

白居易想要重返仕途并不是单纯对名利的追逐,也是为朝廷的安危而担忧。虽然他口中曾说着自己想要归隐山林的决心,也说过十分享受田间耕作的悠闲自在,但一个曾被君主寄予厚望,被百姓赞赏有加的文人雅士怎能就此甘于平凡的生活,他明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

百般思量之后,白居易给好友钱徽和崔群写了一首诗《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朝野分伦序,贤愚定否臧。重文疏卜式,尚少弃冯唐。由是推天运,从兹乐性场。笼禽放高翥,雾豹得深藏。世虑休相扰,身谋且自强。犹须务衣食,未免事农桑。薙草通三径,开田占一坊。昼扉扃白版,夜碓扫黄粱。隙地治场圃,闲时粪土疆……”

诗中记录了几人的情义,从最初的共同游历佛寺,探访名山,到当年在朝为官时,几人也曾为了共同的理想拼尽了全力。诗中也不忘感谢在自己贫困潦倒之际,还依然关心自己的两位挚友,他们之间的情义早已超越了世俗的界限,更不能以金钱衡量。

这份友情是如今的人们无法企及的,即使他们的人生来去匆匆,却也有着“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的别情,虽然长别离,短相聚,可心中的友情却柳色长青,洋溢着那般洒脱和清新。

最重要的是,这诗中表达了白居易想要重回官场的意愿,他希望崔、钱二人能够为此事在朝中出一份力。不过白居易与一般的文人雅士不同的是他的这种时刻关心朝廷动态,伺机而动的那份心态,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为之。

白居易在诗中暗示了友人要在朝中为了援引自己而尽一份力。但他又担心如今朝中奸佞横行,政治集团之间争斗不断,选择这个朝中风云变幻多端的时候重返仕途,无疑是困难与危险的。珠宝只有沉入水中才是宝藏,金子容易得到却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吉祥。渐渐与亲友疏远了,是因为有病在身需要寻医问药。平息生活中的纷乱与烦恼,需要参禅入定,保存神气而入坐忘。断除了愚痴为了求智慧之剑,救济了人间的苦难才能得到智慧之船。不动摇他的志向,无欲无求,才是他想依靠的故乡。自己的身心与世间的烦恼,都将随着远离尘世而被抛之脑后,忘于尘世间了。

这首诗并不是白居易在刻意的自诩自己清高,而是倾诉了他心中此时的那种矛盾与纠结。一个苦读多年在官场上打拼了多年的文人雅士,怎能就因一次丁忧守孝而就此远离官场,放弃他所追求的一切。

这一次,一颗曾单纯如水的心,在历经了浮沉与变换而变得更加执着。即使心碎也要装作无所谓,即使洒脱也会有无言以对,这颗执着的心承载了太多的泪水,太多的疲惫。

收到了白居易的书信后,钱徽和崔群立刻开始为白居易为官之事奔走。此时这二人在朝中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了,崔群在本年的六月从翰林院调往礼部,拜为礼部侍郎。钱徽也从翰林院迁出,封为中书舍人。有了这两个人为自己铺平朝中的道路,白居易是算是安心了。

白居易将自己的心事向友人倾诉了之后,顿时觉得心中豁然开朗,眼疾也逐渐好转。那边友人在为自己的积极奔走,这边的白居易却觉得如果自己此时不好好游历一下当地的山水风景,再次重返仕途之后,恐怕就鲜有机会了。况且上次游览蓝田山,因为自己的体力不支,没有尽兴,这次更要弥补当初的遗憾。

此时恰逢好友张殷衡来访,于是八月初的一天,白居易就与好友结伴前往蓝田山了。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县城距西安35公里。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蓝田县中的山峦起伏不定,境内还有著名的景区,燕国义士荆轲墓,汉代才女蔡文姬墓,隋唐水陆庵、竹窥寺,唐诗人王维辋川别墅故居,王顺山,辋川溶洞,以及汤峪。

纵然有这些美景,白居易仍然不忘此地王川山上有个悟真寺,悟真寺在长安东南部约五十公里的蓝田县境内,是闻名中外的净土宗祖庭;寺依终南山北麓,岩崖峻峭,曲水回环,茂林幽篁,流云飞瀑,自古即有“圣坊仙居”之称。在颠簸的山路中白居易被友人搀扶着,蹒跚地走向自己心中的圣地。

道路虽崎岖难行,但山路两旁的风景却是那样的迷人,或许是鲜有人至此,因此这风景竟有一种遗世独立的孤美,仿佛时刻在等待着他日能有执着的有心人会来欣赏它的美。

终于走到寺庙的门前,白居易长舒一口气,抬头望着头上湛蓝的天空,此刻云雾尽散,留下的只有一片碧蓝如洗的纯净。

再次回眸忘去,自己好似置身云端,飘飘欲仙,回首身后群山围绕,一座座似拱手作揖,仿佛全都拜倒在这悟真寺强大的气场之下。转身踏入悟真寺,寺内寂静幽暗,大殿内竟无一人,白居易此时才真正地感受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心静如水,那份静谧与祥和是他在任何一个寺庙中不曾感受到的,这时的白居易或许该后悔自己要重返仕途的打算了,他更想留在这里,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本就是个“山林”之人。

白居易与友人在悟真寺一住就是五天,每日在这里听僧人传授佛法,讲述这山间的奇闻异事,欣赏着寺庙中珍藏的艺术珍品。

几日之后,白居易感觉自己仿佛与这寺庙融为了一体,他觉得自己与这里的僧人并无区别了。

转眼间,到了离别的时候,纵使寺中氛围如此优雅宁静,但他最终还是无法真正从凡尘中抽离,现实无奈,白居易还是要回到家中,还是要面对政治走向朝堂。

白居易将他多日来的感受写为《游悟真寺诗》“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离开了悟真寺,白居易也要与好友张殷衡分别了,多日的游历让两人都不忍割舍这美景良宵,但张殷衡要赶去江东赴任,不得不与白居易暂时作别。临行前,张殷衡向白居易求诗一首,希望以此来作为纪念。白居易听到好友只有如此简单的要求,自然是责无旁贷,于是满怀不舍之情,写下了《游悟真寺回山下别张殷衡》“世缘未了治不得,孤负青山心共知。愁君又入都门去,即是红尘满眼时。”

虽然两人都想终身留在这佛门的清修之地,怎奈尘缘未了,只能白白辜负这美景了。

送走了友人,白居易也没有回家,而是又去游览当地的另外一个寺庙。此庙名为感化寺,寺庙本身虽不出名,但寺中有一僧人,相传他自入方丈室以来,二十年来都不曾出室,这僧人名叫义福,后来他的故事被人们传为一段佳话。

来到感化寺后,白居易无意间在墙上看到老友元稹和刘敦质所题写的诗作。也曾了解到王维在此题过一首《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于是百感交集,诗兴大发,也在此写下了那首《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微之谪去千余里,太白无来十一年。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一诗。

“微之”是元稹的字,元稹被贬去江陵,如今距离自己千余里。“太白”是刘敦质的字,刘敦质在贞元二十年就英年早逝了,距今正好有十一年了。今日见到他二人的题名,心中翻腾着万千感慨,悲伤不已。白居易与元、刘二人都是早年在长安就相识的,谁知多年后几人却各自分离,甚至天人永隔。回忆起这些,就立于满是灰尘的破窗之前,痛哭了一番。

那些逝去的苍白岁月,湮灭了灿烂如火的青春。多年后他回首跋涉过的足迹,匆匆而来,只是孤独的一个人,那曾经的脚步声却始终温暖着岁月,沉寂在梦中。

4.重返仕途

春去秋来,仰望苍茫大地,白居易就仿佛是那大唐秋日里的一只蝉,孤独地放声歌唱,不理世间繁华,不睬虚荣与喧嚣。用尽今生的最后一丝气力,书写一个生命的传奇。

朝廷中政治又起波澜,淮西章义军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了,他的儿子吴元济想利用手中的兵权借机谋反,于是向朝廷隐瞒父亲去世的消息。

一个月后,带着军队背叛了朝廷。朝廷得知此事后,立刻派兵征讨,荆南节度使严绶率领申、光、蔡等州兵马前去征讨。而白居易的挚友元稹也随之出征了。

得知了此消息的白居易十分为好友担心,但谁知此时元稹家中又传出不幸的消息,元稹的妾室安氏因病离世。

白居易觉得,元稹的遭遇确实是值得世人同情的,他本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书生,才华横溢,不知有多少女孩曾为他动心,但他却无缘与心爱之人白头偕老。从初恋崔莺莺到爱妻韦丛,再到现在的安氏,全都离他而去,这一切都只能说是天意难违,世事无常吧。

宪宗一边派军征讨着叛变的吴元济,一边平衡着朝中的势力。因为在这个时候,旧氏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李吉甫病逝,旧氏贵族一派顿时群龙无首。然而进士一派却是甚感欣慰,大家欢欣雀跃。

远在山林的白居易此时也听到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他也为之兴奋,这样一来,自己的复官之路顿时变得光明了起来。可是等待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朝廷下旨,心中忐忑难安的白居易写下了一首《夜坐》“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此情不语何人会,时复长吁一两声。”以此表达心境。

白天的时候,即使整日躺在床上,也不觉得有丝毫困意,夜晚又时常在灯下独坐到天明。这其中的感情要是不说出来,又有谁会理解,想到这些又不禁长叹两声。

不久,朝中终于传出了好消息,至少对于白居易来说,这是个意外的惊喜。这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曾代表进士派掀起一股改革之风,但当年的“科举案”却让作为主审官的韦贯之遭到了贬谪。如今复出,重新成为进士派的领导人物,并且白居易与韦贯之的私交不错,当年“科举案”爆发之时,白居易也曾上书劝谏,为韦贯之等人鸣不平。

几日后,经过崔群,钱徽,韦贯之在朝中的操纵与运作,召白居易回朝任职太子左赞善大夫的诏书终于下达。接到诏书的那一刻,白居易百感交集,经过了四年的田间贫苦的生活,四年的沉淀,让白居易再也压抑不住内心深处的寂寞,他终于又可以回到了朝廷。

白居易曾是一个不时流露出退隐之意,并明确表态不想再回官场的文人士大夫。而现在的喜悦又好似一种无声的嘲讽。但事实上,受当时的社会影响,不少文人士大夫都有着同样的心态,这在当时被称为一种“双遣”的思想。

白居易接到诏书后,一刻也没敢耽搁,当即就启程,雇了一头毛驴,带着自己行李,踏上了赴任之路。

数九寒天的冰天雪地间,只见一个头发半白,牙齿稀疏的老人,孤独地赶着一头毛驴,迎着寒风消失在了乡间小路的尽头。

也许此时的白居易心中是欢喜的,因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官职上虽不及翰林院学士,只是正五品而已,平日里主要是规劝太子的言行举止,未经允许,不得过问朝政。这样的官职正是白居易所期盼的,他很怕此官职会被人顶替或是撤销,于是满怀信心的向长安奔去。

来到长安的白居易似乎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初到长安的白居易由于没有足够的金钱,无法在皇城周边租到房子。只好暂时租住在曲江边一个距离皇城较远的院落里。

由于距离皇城较远,白居易每天上朝就很不方便,天气不好的时候,尤为困难。但这些问题比起他在乡间的这些年所历经的苦难已经不算什么了。因为他有足够的勇气凝望寒冬的尽头,只待那独立枝头的傲雪寒梅。就好似白居易曾经在回复好友李绅的书信中说过的那样:“莫叹学官贫冷落,犹胜村客病支离”。

上朝途中的艰苦和生活上暂时的贫困都是命运为他插播的序曲,他早已看淡了一切。元和十年正月刚过,老友元稹就回到了长安,好消息接连不断,元稹回来没多久,当初随着王叔文一党一起被贬官的刘禹锡、柳宗元此时也都被重新召回了京城。

朝廷的政坛之上,一改往日沉闷的氛围,忽然变得热闹起来。从此长安又多了一伙思想激进,放荡不羁,全心致力于改革的年轻人。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都曾因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仍然不改初心。

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相聚在一起,除了讨论当前的政治情况,就是结伴同去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他们还都对佛教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经常往来于长安的各大寺庙。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安国寺,荐福寺,大兴善寺等。

白居易虽然居住在一个远离皇城的郊外,但地方较为宽敞,无拘无束,可以时常邀请朋友来家中做客,喝酒享乐,生活的自在舒适。在《朝归书寄元八》中就记录了这一闲适的生活状态。

“进入阁前拜,退就廊下餐。归来昭国里,人卧马歇鞍。却睡至日午,起坐心浩然。况当好时节,雨后清和天。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瓶中户县酒,墙上终南山。独眠仍独坐,开衿当风前。禅僧与诗客,次第来相看。要语连夜语,须眠终日眠。除非奉朝谒,此外无别牵。年长身且健,官贫心甚安。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唯应静者信,难为动者言。台中元侍御,早晚作郎官。未作郎官际,无人相伴闲。”

离开官场已是几载光阴,与朋友们分别的时间更是长久,这些年来虽说生活清贫,但自在的生活状态却让他感觉到思想是富足的。如今朋友欢聚一堂,除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也有许多佛教中人,大家妙语连珠,彻夜畅谈,即使生活清贫,却落得惬意自在。

可是,好景不长,还沉浸在团聚在喜悦中他们,由于狂放不羁的性格,每日饮酒作诗,开怀畅饮,经常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朝中。

树大招风,他们很快引起了朝中旧氏贵族以及宦官集团的注意,这朝中的两大集团,本就将进士派视为异己,现在他们纷纷回朝,必定会触及他们集团的利益,因此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散播谣言,污蔑进士派的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结果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在重回长安的一个月后,再次被贬。

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别放逐的地方最远,他被贬至播州为刺史,那里人烟稀少,极为荒凉。幸好与刘禹锡交情甚好的裴度此时担任御史中丞,他以刘禹锡家中有年迈的老母亲需要刘禹锡来尽孝心不宜远放为由,将刘禹锡放逐到了连州。

而此时的白居易因为在朝中的官职无关紧要,还未曾威胁到两大集团的利益,因此这次他并未被列为主要排挤对象,但他们也知道,白居易这样的人在朝为官,就是他们永久无形的压力。

白居易就这样看着朋友们离开了自己,刚刚平复的心情,此刻又变得焦躁不安,前几日还一片欢声笑语,如今却只剩自己孤单一人,这巨大的反差,让他怎样经受得住。

辗转难眠的白居易只好将自己放逐在书海之中,谁知刚翻了两页书,眼疾就突然发作,疼痛难耐,于是敷上了药,闭目养神了,不知不觉间竟进入了睡梦之中。

他梦到了曾经的挚友裴垍,梦中浮现了两人曾经的许多画面,共同在朝为官,互相勉励,也曾举杯畅饮,共叙心中理想。梦中的白居易正在为能有这样一位知己而兴奋不已,醒来却知那只是南柯一梦。于是在空虚与失望之际写下了这首《梦裴相公》“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

梦中如往日,同直金銮宫。仿佛金紫色,分明冰玉容。勤勤相眷意,亦与平生同。既寤知是梦,悯然情未终。追想当时事,何殊昨夜中?自我学心法,万缘成一空。今朝为君子,流涕一沾胸。”

梦中的情景曾是那样的真实,真实得让人伸手可及,逝者的音容笑貌全都浮现在眼前,梦中的回忆仿佛都如昨日发生的一切,虽然已将生死和生命中的缘起缘灭看得淡泊了,但面对挚友的离世,如今的窘境,白居易还是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水,如果枯竭,就会只剩结冰后的风平浪静。泪,一旦流干,就会只剩坚定后的决心。而这颗心一旦沉寂下去,就会只剩万物皆空的淡泊,而白居易正是如此。

5.红楼寻禅

璀璨的星空中那一轮明亮的弯月透过沁人心脾的寒光,照进心中,似一首舒缓的乐曲,令人放缓暂时的忧愁。那声音虽轻微却深刻,依稀陪伴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个瞬间,勾起过往的无尽怀念。

真实的梦境让白居易不忍相信那唾手可得的却不是真实的,醒来后那失声痛哭中,又不止有失望,还有对于刘禹锡等人再次被贬的无奈。

痛苦中的他只能如法炮制,再次在佛教中找寻解脱的方式,当时的长安有所寺庙叫安国寺,在安国寺的红楼院中,有位广宣和尚,是白居易与刘禹锡等人多年的朋友,他们多次互相唱和诗歌,后因名声大噪而被招至内廷侍奉,皇上赐居安国寺的红楼院。

一日,白居易闲游到安国寺,广宣和尚看到他的到来,兴奋不已,让他在大堂坐定,沏上一壶从故乡四川带来的香茗,拿出近日所做的一组应制诗,让白居易品鉴。这组应制诗内容包含十首内容详尽,语言优美的诗篇。

所谓应制诗,只不过是应皇上的要求,将佛教中的道理写进诗篇中,或者是借助事物来隐喻一些道理,让人们每当读到这些诗的时候,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由于唐朝曾出现人类社会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因此文化在鼎盛时期也体现在诗歌上,诗歌可以算是唐朝的一种标志,这时的社会上又出现了一些擅长写诗的僧人。这些僧人将佛法蕴藏在诗歌中,并且经常在社会中通过诗歌与当时著名的诗人相互应和,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一种风潮,以广宣为首的一群善于写诗,有济世思想的僧人。

本来佛教主张六根清净,是不允许僧人写诗的,但若真能通过此方法,将佛法传播给民众,这岂不是迎合了佛家的那种普世的理念。白居易读着他的诗,不自觉地将目光停留在了这样一首诗上,《寺中赏花应制》“东风万里送香来,上界千花向日开。却笑霞楼紫芝侣,桃源深洞访僊才”上界的花朵盛开的时刻,万里飘香,让人瞬间感觉到无需再去追寻桃花源的虚幻不实,而应留在这安国寺中欣赏。此诗正是赞颂了寺中的美景。

的确如此,在踏入安国寺的那一瞬间,能感觉到的,只有安静和祥和,外界的浮躁和喧嚣都被抛至凡间,而这里,就却宛若仙境一般。他可以将红尘事一一放下。功名利禄,家国天下,都与他无关,在这里,他只是自己。

白居易读过这首诗之后,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了许多,于是要求广宣和尚将这首诗赠与自己。广宣和尚欣然答应,但也要求白居易回赠一诗。《广宣上人以应制诗见示因以赠之诏》“道林谈论惠休诗,一到人天便作师。香积筵承紫泥诏,昭阳歌唱碧云词。红楼许住请银钥,翠辇陪行蹋玉墀。惆怅甘泉曾侍从,与君前后不同时。”

这里的“道林”“惠休”都是当时较有文采的诗僧。“惠休”本名为汤惠休,南朝宋诗人,字茂远,生卒年不详,早年为僧,人称“惠休上人”。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钟嵘《诗品》作“齐惠休上人”,可能卒于南齐初。惠休和尚也是史上第一位以男女之情来为众生论述佛教道理的。

白居易这首诗的大意是:闻名遐迩的广宣和尚被皇上拜为佛学老师,多次出席皇上的宴席,也曾应制作诗。皇上非常喜爱他,赐他入住安国寺红楼院,时常乘坐皇上的辇车出行于皇宫内外。白居易感慨自己与广宣和尚都曾是皇上身边的近臣,但却不能同时侍奉皇上。

广宣和尚看后欣喜万分,命人好好珍藏,并提笔为皇太子赋诗一首。诗中也不忘称赞白居易几句,他说太子身边能有这等能人贤士可谓人才济济。

就在白居易还徜徉在佛海之际,朝廷中的纷争故事仍在不断上演,白居易却没有想到,此次的事件将导致自己重蹈朋友们的覆辙。

前文中提到,彰义军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隐瞒父亲死讯,带兵背叛了朝廷,宪宗听后,立即派人去征讨,但多月之后并无胜利回朝的迹象,因为那边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又在暗中帮助吴元济烧毁了朝廷军队的粮草。但宪宗并未因此而停手,两军处于焦灼状态。

李师道与吴元济看到偷袭并未成功,转而又派杀手潜进长安城内,暗杀主持用兵的宰相武元衡及御史中丞裴度。

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宰相武元衡在处理公务的时候,被杀手暗杀,中毒箭身亡。裴度也遭到偷袭,但因头戴毡帽较厚,因此只是头部受到重创,并无生命危险。

白居易在听闻了在皇城之内,竟有如此恶劣的行径,气愤不已。尽管宰相武元衡是旧贵族的代表,刘禹锡等人遭到贬谪也与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就算如此,天子脚下发生如此重案,也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白居易上书劝谏宪宗,要求皇上严惩凶手,以示国威。白居易这一举动很快又为自己招来了不小的祸患。

旧贵族和宦官集团不时有人提出,白居易此时并不是谏官,越级上书应当受到严惩。宪宗本没有在意这些言论,但无奈旧贵族的压力,因此不得不采纳旧贵族的上书。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旧贵族中又有人将白居易当年所作的《赏花》《新井》两首诗与母亲坠井而亡的事捏造在一起,说白居易有大不孝的行为。这样的人,有何资格留在太子身边任职。

时任宰相的韦贯之迫于朝中各方的压力,不得不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其实这也是为了保全白居易。

白居易早就预想到,终究会有一天,自己也逃不过被贬的命运。只是没有想到,母亲竟成了降罪于他的导火索,这让他心中十分不安。

白居易的那两首诗,并非写于母亲去世期间,但现在说这些又有何用。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许早日远离这是非之地,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吧。虽然自己还不想真正的放下官场的一切,但现实无奈,只好随遇而安。

世事无常,缘起缘灭都有其的定数,过分地追求反而会适得其反,既然无力改变眼前的一切,只能顺其自然。我们眼中看到的只是一段情绪的表达,而无法听到这静默背后的轻泣似在诉诸内心的悲哀,这是一种命运的烙痕,总是念及,只怕辜负。

同类推荐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跟毛泽东学口才

    跟毛泽东学口才

    本书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语言艺术阐释了口才的基本内容。包括:说话要看对象、初次见面热谈姓名、诚恳致歉意等。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礼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做讲道德有良知的人。一起来翻阅《狄更斯》吧!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热门推荐
  • 药跃龙门

    药跃龙门

    小时候的一次邂逅,让司徒药药深深地铭记住了那块刻着杜若的翡玉以及它的主人......当药药为再一次看到它,见到它的主人而狂喜不已时,它的主人龙石延却始终如一的否认他曾经帮助过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爱】——向前冲......药药得到了龙石延的奶奶龙老夫人的全力支持,却遭到了他胞妹龙凤娴的竭力阻挠,给她设下了层层富有刁难性,意欲使她知难而退的关卡......药药能否闯过龙凤娴设置的种种关卡,继续她爱的追逐呢......【爱】——向前冲......正当药药自以为龙石延快要喜欢上并爱上她而欣喜难当时,龙石延的未婚妻杜水苋出现了......从未听说过龙石延已经订亲了,也没有人告诉过她龙石延有未婚妻了,就连最宠爱她的奶奶龙老夫人在内......这是为什么?药药究竟会怎么做呢?是全身而退?还是......且看全文,精彩竟在其中!!!您休息了吗?把《药跃龙门》放进藏书夹吧,方便您下次阅读。如果您认为紫衣的文文写的还不错的话,点动您的金手指吧,点一点——收藏,点一点——推荐。
  • 震灵

    震灵

    愿引长弓,射万里箭,洞穿苍穹;愿执长剑,锋芒毕露,尽斩妖邪。安于浮生,何以问道?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一代人的故事。他们都是凡人,比凡人又多了些勇气与运气。他们在命运的指引下相遇,又在混沌的时代向命运奏鸣不屈乐章。他们是被后世成为传奇一代的人。这个我自认为漫长且宏大的故事不知不觉已经构思了整整十年,我将我全部的热血与情怀倾注其中,今天突然很想说与你听。希望你喜欢。
  • 夫君个个太绝色

    夫君个个太绝色

    突然的一夜之间穿越到架空的古代,居然是女尊朝代!女尊也就罢了,可这形形色色的极品没男的纠缠是要闹哪样?随着极品美男们身份一一水落石出,魔君、妖王、医仙传人等这事要统治天下的节奏?还有一夜之间的穿越之谜究竟有何阴谋?看女主带领我们怎么将这谜团一一解开。
  • 碎仙道

    碎仙道

    道自天地初开便存于世间,修者逆天夺命。一时间,修道成为人们最热衷的话题。一个打小在不起眼的小镇中生活的少年,灵脉低下,却悟性极高。被命运的丝线牵引,向着寻仙问道而前进。黑蛋之中出生的小兽,到头来竟是来头惊人。想要逆天改命,必先洗去铅华,取其精髓。
  • 蜀燹死事者略传

    蜀燹死事者略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夜奈良

    一夜奈良

    18岁,奈良的错误邂逅,她一夜承欢换来他一张天价支票。21岁,电梯间的意外重逢,她一朝失足换来他一纸卖身契约。她说:“纪总裁,办公室作案有难度,实施操作需谨慎。”他说:“杜老师,潜规则技术我在行,业界良心有保障。”当她捧着热腾的爱心便当苦等他两小时,换来的却是他拂过袖口的褶皱,任妖冶女子挽着,冷得透彻心扉。当他拿出鲜红的国家认证静候她大半夜,看到的却是她牵着可爱的稚子,在帅气男子怀中,笑得花枝乱颤。傲娇女老师PK腹黑大总裁,薄荷迷情,一见侵心。
  • 瞳恐

    瞳恐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下,一双明目流露出的不只是悲喜、欢郁,还会是恐惧、惊悸……一个普通的女高中学生在一天清晨遇上一件毛骨悚然的事情,偶然的机遇下认识秘密侦探社的六个成员,并和他们一起探索案件的真相。指节、尸体、游戏、魔术、绑架……事情在稍微有些转机的时候又变得扑朔迷离,在这些年轻的生命中,缠绕着她们的是一条条透明的情感线。然而,是生命的音符早已谱写好未来发展的曲目,还是最终他们可以用手中的笔改写命运交响曲……
  • 戏点红妆

    戏点红妆

    满肚子‘子乎者也伦理五纲’的落魄迂腐女才子赵落落,碰上最粗野彪悍的悍匪吴擎苍,也只能哭丧着脸躲避那上下其手,“孔子…孔子曰,君子动口不动手…”一句话简介:身娇体弱易推倒的小才女被凶悍霸道的土匪头子扛回窝里吃抹干净的故事。扫雷:男主微异能
  • 冥婚哑嫁

    冥婚哑嫁

    古有冥婚,生者契,死者祭,死生有约,无可逃避!要说我荆可长这么大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上学结婚生子,过个普通女人的生活就挺好,可偏偏有人半夜缠上我,那双冰冷的手不安分的很,事后还邪魅的告诉我说不可以!什么?不可以?我堂堂二十一世纪大学生,不信鬼神不信天地你告诉我不可以?娃娃亲,开什么玩笑,这是犯法的知道不?拗不过金钱诱惑,好吧,娃娃亲就娃娃亲吧,听说那家挺有钱的,可结婚之后才告诉我,这是阴亲!
  • 女总裁的妖孽高手

    女总裁的妖孽高手

    精英特种兵王叶川回归都市,娶了个美女CEO却风波不断,见识了所谓富家千金的刁蛮,漂亮警花的火爆,美丽女教师的性感,温柔御姐的狂野,昔日兄弟争相跟随,掀起一场场酣畅淋漓的都市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