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16000000017

第17章 學術三儒行(1)

士論

柯培元

自古人材之盛。俗化之隆。莫如成周之世。周之所以造士者。何其詳也。自鄉射飲酒合樂養老。以至勞農訊獄。飲至獻馘。皆在於學。士皆與於其事。其術則順四時。而使之弦歌蹈舞。讀誦辨說。習其筋骨於節度之中。一其耳目於聲容之地。閑之盡其物。而究之有以達其材。防之充其途。而養之有以全其性。士之行脩德成而可以為世用。非獨其質。亦先王之所以教之。有其具也。今之為士者。惟讀誦之存焉耳。而使之作為文詞。以徇程式。而求合有司之尺寸。有司亦以操進退之權。以為畢吾職守。宜乎古之君子。有感於古今成材之難易也。匪獨此也。其習於誦讀。而騁於文詞。汲汲然以求合於有司。不得不謂之士。其猶有三代之遺也。蓋自漢魏而降。不專經師。率由異途以見事業立功名。豈獨三代以下無全人哉。先王之教寖廢也。亦已久矣。蓋余聞之。士。事也。此孟子之旨也。許氏本之以著說文。數始于一。終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此聞一知二聞一知十之義也。其立之也微。其行之也著。微者立於不可知之表。嘗託於著者以行。而著者所以行其所立。故雖煩且密。而皆有以達人之材。盡人之性。先王之立教也。凡以禁過禦淫。去昏徹蔽。使人自得其心。是以由其道者誦說諷詠。則渙然博其義理之趣。戛擊拊奏。升降俯仰。莫不油然暢其心。而樂於所學。夫道德之為天下國家。守之必本於行誼。行之必濟於材能。立之必厲於氣節。三者皆士之所以自見於世而自立。以符道德之實者也。今之為士者。行誼既不見稱於時。材能又無所施於用。氣節遂為見諸空談。而詡詡然負道德之名。不亦足為當世羞耶。嗟乎。先王之教之寖廢也亦已久矣。誠使今日探本溯源。而講三代立學之義。俾為士者少而習焉。長而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即使講習讀誦之用於訓詁。而詞章之拘於格法體製者。其言亦皆有物有倫。不病於繁文縟節。雕繪藻飾。而皆可以謂之道德之文章。以是教之。以是取之。自可以得為天下國家之成材。夫脩其身以為天下國家者。士之事。而先王之教出於此也。養之使可用。而後用之。以其素所養。則士之出而任天下國家之事。宜無不能為者。此育材選賢之方。而道德之一。治化之隆。其術亦由乎是。是其為法。亦何以異於成周賓興之良。惟其所以教而取之。視夫司徒之所掌。閭胥族師之所書。大司馬之所論。古今同不同可知也。唐裴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嗟乎。器識者。道德治化之所由明也。先王之養之以此也夫。

名節篇

湯成烈

為政者。欲救風俗之敝。莫如端人心之趨向。欲端人心之趨向。莫如崇名節之士。表揚之。尊顯之。以動下士愛慕之心。以示齊民禮敬之式。凡人心驕矜而護前。故勵之以名。人心詭隨而放佚。故閑之以節。是名節者。士君子之大防也。聖人論士。曰行己有恥。勵其節也。曰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是欲附君子之林。必有介然不易之節矣。子臧曰。聖達節。次守節。尚論古人。達節者。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敝屣其國。甘心窮餓。皎焉上與日月爭光。聞其風者。仰而思。惄而慕。孟子所以稱為百世之師也。後世梅福嚴光郭泰黃憲申屠蟠管幼安陶潛謝枋得諸人。或逃名匿跡。或槁餓沒世。追前徽。庶乎無間。下此硜硜絕俗。秉節不回。漢宋之世。更僕難數。良繇講學風盛。士束其身。民新其俗。當時儒者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言。善教入人。舍生取義。君上以風臣下。父老以誡子弟。雖鄉曲里巷。婦人女子。亦知貞潔之可慕。而懼名節之墜。則庠序之士。有不白圭其躬。而慮青蠅之是集哉。故必兢持於平日。斯能取決於臨時。蓋平日愛名。不敢放縱於禮法之外。以貽父母之戚。與不令之名。則其人為世儀表。不待臨時立節。而後起人之愛敬矣。平日放縱妄為。敗禮敗度。不顧貽父母之憂。妻子之累。加之惡名而不恤。則為人不齒。而不必問其末節矣。是名者。實之所歸。實不副名。其名必敗。惟君子不患名之不立。而患名之不副。故聞過情則恥之。沒世不稱則疾之。聞人之毀。兢兢惕勵。返躬自修。聞人之譽。內省不疚。不敢自居。闇然日章。久而彌光。風聲之樹。式於鄉閭。一行一言。應乎千里。處約則泊乎寡營。達道則毅然難犯。有確乎不可拔之志。斯有凜乎不可奪之節。夫然後得成君子之名也。然此士大夫之行。而非凡民之所能也。蓋凡民必有待而興。非上有激勸之。風勵之。不識不知。少成習慣。未有不日趨下流者。矧澆侈之風盛。懷利之心錮。冒卑污而不羞。安鄙吝而不覺。敗類日多。名節埽地。當此而欲變化人心蕩滌污俗。為治者果何術之操乎。顧氏曰。惟以名為治。乃可以勝之。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清廉潔者顯。名之所去。上之所擯。而怙侈貪得者廢。於是彰癉嚴而善惡著。貞邪別而榮辱異。人有不動其心者哉。南史言。漢世士務修身。故忠孝成俗。乘軒服冕。非此莫由。晉宋以來。風衰義缺。其治亂之跡。相去亦遠矣。蓋不能使天下之人盡喻於義。而能使之知慕乎名。操是以進退人才而鼓舞之。篤信好學之儒。升之清要。潔己愛民之庶尹。賜之田宅。上行崇學興廉之政。下守難進易退之義。徇名急於趨利。守志所以全身。則賞清節而禮名賢。豈不可端人之趨向。以救風俗之敝乎。

示慶藩論人品

郭崑燾

從古小人之情狀。千變萬化。大要一私字盡之。凡可以自快其私欲者。非獨惻隱慈愛是非羞惡辭讓之心。可盡歸於泯滅。即禍福利害。亦非其所暇計。所謂小人而無忌憚者也。趨避之見。君子弗取。然小人而尚知趨避。則猶未為小人之尤。今之小人所以萬無可救藥也。至於號為君子者。又惟務以自了為事。於舉世之利病休戚。漠然無所動於其心。功名可居則居之。嫌怨不必避而亦避之。用是安享榮華。身名俱泰。究其本原。則亦均之自私而已。合天下之君子小人而一出於私。天下事尚可為乎哉。

朱建論

戴鈞衡

小人之於君子也。必多方交之。一與之交。則其勢不能中絕。交之既深。則有事或且為小人用。此其道在嚴之於先。不可稍有苟且之心。而又能持之艱難困苦之中。小人之計乃不得間而入。漢平原君朱建。史稱其刻廉剛直。行不苟合。義不取容。辟陽侯欲知建。建不肯見。其氣節亦可謂卓卓者矣。及居母喪。貧不能備服具。辟陽侯奉百金裞。受之不辭。夫受人之德。必有以報。受不義之恩。其報之也亦必將出於不義。以不義為小人謀。則不至於自殺其身不已。建既受金。故遇辟陽之難。不得不求為之脫。既為辟陽之客。聞文帝追案。不得不自刎。嗚呼。以百金之故。喪名失節。遂殺其身。士君子取與之間宜何如哉。不惟是也。孔子曰。喪事稱家之有無。有。無過禮。無。則歛手足形懸棺而窆。建果貧也。服具不備可也。受金治喪。賢者不為也。然則建即終不為辟陽之客。而受不義之金以營喪。是污其親以不義也。不惟不廉亦不孝實甚。且辟陽侯之奉裞於建也。誰使之哉。建之友陸生也。君子之於友也。曲成其美。不陷以惡。辟陽奉裞。陸生當為辭而卻之。不然。於其受也責而歸之。而乃教辟陽故陷建於不義。何哉。吾意建平日所稱廉直不苟者。皆飾行欺世。賈欲有以嘗之。故藉辟陽以驗其真偽。否則知其偽而故以敗之。不然則欲藉以成其名。而不意建之果受之也。夫人惟無名於世。世亦無所短長。苟孑孑自好著聲稱於時。則人所以嘗試之者百端。稍有不誠。未有不敗者也。建之初不見辟陽也。知其為小人不可近也。既裞以金。亦知其不可受。而特困於貧窘不得已。且以為受之有名。未必遽傷義也。不知天下之貌為君子。著行立節。一旦敗塗地不可贖者。皆此不得已之情。與未必遽傷於義之念誤之。夫苟以義衡之。亦烏在其不得已也。

閽者論

鄧瑤

鄧子端居無事。一日有客排闥入。悻悻然告曰。適詣顯者門。為閽者拒。懊甚。故退而就子斗室。鄧子肅客對曰。君子窮而在下。則視其所與。其人為龐儒碩學。蓄道德而能文章。足以生吾嚴憚憤厲之心。資吾身心性命之益。而因以發名成業者。吾必執弟子禮請見之。雖屢踵其門不為辱。其次博洽多聞。足以祛吾固陋。而擴充其耳目。增益其知識者。吾必因緣求見而友之。其次喜任俠。尚氣節。一與結識。足以共患難託死生者。吾必陰求得之。引為昆弟之好。若皆無足取。而與其人有鄉里之故。親串之雅。彼雖位尊祿厚。而我之姓名家世。度其未遂遺忘。則亦可以持刺謁之。何則。羈旅之人。遠來異域。或冀其能館我飲食我。而藉以弛其擔負。亦窶人子必不得已之苦衷。識者亦不得遽相訾誚也。今子之所詣者。果足當吾師吾友。與為吾昆弟之好者乎。抑果為子鄉里之故。親串之雅。素知姓名家世。而足以通有無時緩急者乎。既皆無之。而子顧貿貿然造門請謁。其不見納於豪奴固宜。隋珠趙璧。至重也。而急於求售。則市魁牙儈。得而低昂之矣。吳娃越姬。至美也。而輕於自媒。則囗養輿臺。得而戲謔之矣。何則。自炫其寶與自呈其身。實有自取侮辱之道焉。禮曰君子不失足於人。今君此行。不可謂非失足矣。尚嘵嘵然蓄怒於某氏之閽乎。雖然。達官顯宦。巍然坐廊廟。秉節麾。號稱奔走天下士。其亦當求古人禮賢下士之風耶。武王之門銘曰。敬遇賓客。貴賤無二。周公為家相。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以接白屋之士。蓋古聖人之不敢失禮於人如此。史記鄭當時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晉黃門侍郎裴之禮號善待士。凡閽寺無禮者。輒對客杖之。是皆有古人之餘風焉。故善處貧賤者。不可輕詣人以失己。善居貴顯者。不敢輕慢士以失人。

書劉海峰續難言後

熊少牧

劉子海峰難元許魯齋儒者以治生為急之說。以謂儒者所志何事。治生豈其所宜。且鄙魯齋以學道博天下之虛名。以治生收天下之厚利。其言甚明辨矣。然遂謂儒者絕不宜治生。是又不然。諸葛孔明。三代下具儒之體用者也。顧其言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有餘。臣身在外。不別治生以長尺寸。繇是觀之。使孔明並無田桑之業。未必不為子孫衣食計。孔子曰。君子憂道不憂貧。謂貧不必憂。非謂謀道者必宜貧也。孟子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亦謂士可以無恆產。非謂士不宜有恆產也。然則治生亦儒者事。特不當以為急務耳。劉子所云。或一時有激之論與。獨其謂魯齋為講學之徒所尊信。後之偽儒幸其說出自魯齋。將假之以濟其貪污。則直窮流弊。其言最為沈痛。何也。鄉曲庸鄙者流。及市井鬻販之子。巧析錙銖。惟日不足。固然其無足怪。乃冠儒冠。服儒服。進退於搢紳先生之閒。焦心疲力。謀良田美宅。以肥其身。以利其後人。稍不快意。輒假聲勢恫喝。搖動官吏。人莫敢誰何。私相詬病。避之如鬼蜮。而彼若罔聞知。深詭自飾。遇貧而黠者啗以小惠。俾為之延譽。割產之不毛者為族義莊。復託諸詩文以見志。若介如伊尹。清如伯夷。可當之而無慚。吁。此鄉曲庸鄙者流。市井鬻販之子之所不為。而儒者悍然為之。是則魯齋之說誤之也。雖然。世道人心之變。儒者且不自好若此。又豈魯齋所忍料及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纵横天下

    纵横天下

    杨少伟,一名大学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仙女月儿,从而在月儿的帮助下,练就了一身异能。
  • 明朝官宦

    明朝官宦

    只不过睡一觉,图书馆管理员助理徐默就穿越了五百多年,来到了大明朝穿越的身份还不赖,是个小官二代。什么!有人想霸占自己家的良田,让自己没肉吃?打扁他。什么!做生意有人想黑吃黑,让自己没钱赚?干掉他。什么!有人想调戏我看中的美女,还是皇帝?不怕,我是忠于太上皇的。“土木堡之变”之后,武将功勋阶层损失殆尽,文官集团开始崛起,文臣武将政治斗争严重,作为明朝官宦子弟的徐默会做出什么选择?是顺着历史惯性前进,还是权倾天下,塑造出一个朗朗乾坤,万国来朝的新大明朝。ps:新人新书,一天一更,请大家支持!已经签约,大家放心收藏!
  • 罗素的幸福之路(相约在微博)

    罗素的幸福之路(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充满了哲理的语言和丰富的思辨。为了使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比较容易地读懂《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并能够从中汲取幸福的智慧,《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特采用“与罗素相约在微博”的这种当代流行的文化形式来拉近读者与罗素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距离,通过“微博式”方法,将罗素的精辟话语进行深刻阐述、剖示和拓展,让读者对幸福这个概念以及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实在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 你是我的竹马大人

    你是我的竹马大人

    多少浅浅淡淡的转身,是旁人看不懂的情深。如果有一天,你能走进我心里,你一定会流泪,因为那里都是你给的伤悲;如果有一天,我能走进你心里,我也一定会流泪,因为里面都是你的无所谓。我接受了你喜欢小硕的事实。随后接受了你暗恋黄娅三年的事实。最后也接受了你最爱的人其实是事实。我没有想过,我最后的最后还要学会接受你从来没有爱过我,以后也不会爱上我的事实。彼年豆蔻,青梅竹马,竟是一句玩笑话。
  • 运气调节器

    运气调节器

    “目标已锁定,运气调节器安装完成,进入测试阶段。”“测试产品,运气调节器Ⅲ型。”毕业即失业的落魄青年洛凡,从此转运!唯一遗憾的是,这款测试产品的功能貌似极不稳定……
  • 亿万追妻,冷情总裁慢点追

    亿万追妻,冷情总裁慢点追

    她是普通白领一枚,他是高高在上的集团总裁。一次意外,让她和他的生活有了交集。当他以顶头上司的身份横空降临她的世界,当他步步紧逼,步步靠近,她又该何去何从?当她难逃他设计的温柔陷阱,沦陷在他的爱情中,却得知,他早已有未婚妻……。
  • 七月的鞭炮声

    七月的鞭炮声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青魂之雾锁云烟

    青魂之雾锁云烟

    一段失落的感情,一曲曾经的回忆,一个无法忘记的人。神前三叩首,不为再续前缘,只为今生不相见。两个帮派四个家族的恩怨,三个人的爱怨情仇。爱,即便是错过,依然那样执着。
  • The Path of the Law

    The Path of the La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绯色维纳斯

    绯色维纳斯

    在古老的圣格莱斯有一个神秘的城堡,传说它是吸血鬼居住的地方,也有人说,这里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