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16000000044

第44章 治體一原治上(4)

嗟乎。世道降而風俗衰。士不知名節之可貴久矣。天下之氣靡然澌滅。不鼓舞激勸之。猶藉口明季之失。以言為忌。不可痛哉。彼亦思天下之氣。則何以靡然澌滅哉。當其初。美言小數以牢籠天下。而巧文曲法以扞之。顧天下之豪傑不可以盡縛。急之則將起而與吾競也。故常優容寬假以柔其氣。調停委曲以平其心。然後徐示之抑揚。陰用其予奪。要使天下知吾意之所嚮而止。故士未嘗蒙顯戮絓重罪。而已頫首結氣而不得出聲。不待雷霆之威碪斧之加。而天下已相率望風廢然返矣。夫以雷霆之威。碪斧之刑。戮辱天下之士。天下莫不傷心。然而士乃愈奮而愈烈。不足以沮天下之氣也。夫惟馭之以機權。日朘月削。於恍惚暗昧之中。而無囗之可指。然後天下之氣。可以消亡而至於盡。故惡天下之士。而用機權以折之者。賢於戮辱。其實酷於戮辱。而人不知也。夫氣猶水也。瀦而節宣之。則渟泓奫淪。挹之而不盡。積土石障之。則鬱怒薄射。潰決而為患。患其潰決。知障之無益而益害也。易其術而殺之。水患平而水亦旋竭矣。是何異於防疾而絕穀哉。穀者。人所資以為元氣者也。士者。國所資以為元氣者也。吾為絕穀者危。是以著其利害。釋論者之惑焉。

說治上

俞樾

治天下者。先審所求而已矣。獵者得獸。漁者得魚。其所得者。皆其所求也。治天下者豈異是歟。求王而王。求霸而霸。所求在是。所得在是。故所求不可不審也。蓋嘗論之。古之治天下者。求其無亂。天下既已安矣。既已治矣。以為未也。懼其猶可以危猶可以亂焉。日夜求而去之。有一之存。則皇皇焉以為大憂。後之治天下者。求其無事。異日之天下。治歟亂歟。安歟危歟。吾不得而知焉。饑饉之未臻。盜賊之未作。諸侯之未叛。夷狄之未侵。及吾之世。猶可以無事則已矣。古之治天下者。若農夫之治田。有害吾田者。則務去之而後即安。後之治天下者。若其在逆旅之中。苟不至乎覆壓斯已矣。雖塵囂湫隘而亦安之。嗚呼。此非古今治亂之故歟。天下何時可以云無亂。天下何時不可以云無事。故治天下而惟無事之求。其不至乎亂者。未之有也。吾讀書至公劉太王之詩。而歎其於流離遷徙之餘。有子孫萬世之慮也。公劉之詩曰。既溥既長。既景迺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太王之詩曰。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又曰。迺立皋門。皋門有伉。迺立應門。應門將將。迺立冢土。戎醜攸行。且夫詩人之詞。固但言其略。而使人推之以知其詳也。故其歌文王也。不言其它。而靈臺靈沼之作。則侈言之。其歌宣王也。不言其它。而斯干者。其考室之詩也。無羊者。其考牧之詩也。車攻吉日者。皆其田獵之詩也。豈詩人之意。舍其大而言其小者哉。將使人以此而推之也。公劉太王之事。見於詩者寡矣。然即其詩觀之。其規制之宏遠。經理之微密如此。則其施之於政事者。可得而見也。夫公劉太王。豈逆知其子孫之將王。而為之刱造百度。以成一代之制歟。要在乎不可亂也。周由方百里起。而有天下。成康之世。刑措而不用。可謂極盛矣。而昭王南征。遂有膠舟之難。是亦天下一大變也。為周嗣王者。發師以逆昭王之喪。而問其罪。雖罪無所歸。然所在之國。六師移之。豈不足以張王室而懾諸侯之心哉。周之君臣。竟置不問。天下遂有以窺周之不足忌。故雖以穆天子之彊。而徐且南面稱王。宣王發憤中興。而王師之敗於夷狄者屢矣。平王東遷。周益不競。然其始。王命猶行於諸侯也。繻葛一戰。王夷師熸。周竟不復以一矢加鄭。於是天下愈不忌周。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霸者興而周遂衰矣。

嗚呼。夏商之亡也。吾無怪焉。桀紂之無道。固有以取之也。周之子孫。則豈有如桀紂之無道者歟。不過因循苟且。以無事為安。日復一日。天下之權因而去之。而不自知也。然則有天下而惟求其無事。信不可也。今夫漢之文帝。宋之仁宗。豈非三代下所謂賢君哉。當文帝時。諸侯彊盛。賈誼固嘗以為言。而文帝不能用。至景帝之世。囗錯謀削七國。竟發大難。而漢幾亡。宋仁宗時。吏治因循。百事廢弛。文彥博嘗以琴瑟不調必更張之為言。而仁宗不能用。至神宗之世。王安石為相。改易法度天下騷然。卒以亡宋。夫使文帝能用賈誼之謀。則囗錯之策不行。仁宗能用文彥博之言。則王安石之說不作。是故二君之治天下。亦惟求其無事而已。夫以漢文帝宋仁宗之賢。而惟無事之求。此後世之天下。所以多亂而少治也。澶淵之役。寇準欲使契丹稱臣。若少持之。議且定矣。而真宗厭兵。不能盡用其謀。遽許之和而還。由是契丹益驕。終為子孫之患。其後高宗南渡。偏安於杭。韓岳之流。皆中興名將。而高宗晏然無恢復之志。及至孝宗。雖欲有為。而舊臣宿將皆盡。所恃惟一張浚。苻離一敗。不可復振。俯首而就和議。乃歎高宗時可以有為而不為。是可惜也。且夫人主上承祖宗之重。下為萬世之計。而曰吾姑求其無事。如何可哉。易曰。其亡其亡。求無亂者歟。書曰。今日囗樂。求無事者歟。吾故曰治天下先審所求。若治天下而惟無事之求。其不至乎亂者。未之有也。

說治下

俞樾

天下之物。同類者相濟也。異類者相制也。物之白者。投之黑則黑矣。物之黑者。投之白則白矣。若白雪之白。與白玉之白。白玉之白。與白羽之白。則安能以相變。故天下之物。未有同類而相制者也。今夫醫之用藥。必察其品之孰為溫。孰為涼。又察人之疾孰為熱。孰為寒。有熱疾者投之以涼。有寒疾者投之以溫。故隨其所用。而無弗效焉。若熱而益之熱。寒而益之寒。其不至於殺人者幾希。是故良醫不反其性。不足以治疾。聖人不反其道。不足以制人。昔項羽既破秦兵於鉅鹿。遂鼓行而西入關。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分建諸侯王。而王漢高帝於漢中。當是時。羽挾百戰百勝之鋒。諸侯相顧。莫敢枝梧。高帝雖有良平之善謀。韓彭之善戰。不能與之爭。於是逡巡引去。俯首而入漢中。燒絕棧道。示天下不復出。然而數年之閒。天下卒歸於漢。蓋高帝之能勝項羽者。以柔制剛也。及漢之衰。三國並立。諸葛亮以王佐之才。善用其民。既定南蠻之地。整師而出。北伐中原。其勢不可當。然以轉餉之艱。利在速戰。司馬宣王知之。與之相持。而不與之決戰。受其巾幗之辱而亦安之。人謂司馬懿畏蜀如虎。而亮固已坐困矣。蓋司馬宣王所以能勝諸葛亮者。以鈍制利也。夫剛與利。天下至美之名也。柔與鈍。天下至不美之名也。使漢高帝司馬宣王恥其名之不美。而欲以己之剛。勝人之剛。以己之利。勝人之利。則終歸於敗而已。故夫名無論美惡。取足以相制而止。柔與剛反。則柔雖不美之名。而制剛者必柔也。鈍與利反。則鈍雖不美之名。而制利者必鈍也。吾故曰。凡異類者相制也。方今天下所與吾為難者誰歟。其人無多也。其地至遠也。以大小之形言之。我大而彼小也。以主客之勢言之。我主而彼客也。徒以其人心計之巧。技術之工。遂足抗衡乎中國。而與我為難。於是吾士大夫相與謀曰。吾安得亦如其人心計之巧。技術之工乎。日夜思所以及之。甚者奉其人以為師。嗟乎。彼以巧勝我。而我亦欲以巧勝彼。則非吾向者之說矣。況學人之巧。以求勝人之巧歟。

秦青。天下之善謳者也。有從之學謳者。三年。自以為盡其妙矣。將辭而歸。秦青曰。子今將歸。吾為子謳。於是抗聲而謳。聲振梁欐。學謳者大驚。終身不言歸。甘蠅。古之善射者也。有從而學射者。三年。自以為天下莫己若矣。乃謀殺甘蠅。弓于弓而射之。甘蠅張口而承之。嘻曰。子從我三年。未教子囓鏃也。學射者大驚。播弓矢而謝之。是故學於人者。未有能盡其人之技者也。而望以勝其人乎。羿之盡其技以授逄蒙也。不知其將殺己也。今明告之曰。吾將以爾為羿。而求其盡術以予我。必不可得之數也。是故學人以求勝人。大惑之道也。然則勝之將奈何。曰吾固言之矣。兩剛不能以相制。制剛者柔也。兩利不能以相制。制利者鈍也。然則兩巧不能以相制。制巧者拙也。今使朝廷之上屏棄繁文。刪除縟節。凡鋪張粉飾。以為耳目之觀者。悉置不用。罷不急之官。廢無實之事。賞必副其功。罰必當其罪。內與外不相遁。上與下不相蒙。然後封疆之吏。誠於察吏安民。而不文飾於章奏。郡縣之官。誠於興利除害。而不諉諈於簿書。將帥之臣。誠於殺敵致果。而不以冒濫為功。學校之師。誠於敦品勵行。而不以速化為教。然後士信而民敦。工樸而商愨。然後田野闢而衣食足。廉恥重而禮讓行。若是者。皆拙之效也。彼挾其心計之巧。技術之工。以眩吾之耳目。而吾不為之動。則彼固索然而返矣。即或決命於疆場。彼之利器。足以傷我者。不過數百人耳。數十人耳。吾賞罰信必。號令嚴明。千百為朋。如牆而進。彼奈我何。故曰。惟拙可以制巧。以大拙制大巧。必勝之術也。吾願世之士大夫。但求其可以相制。而無恥乎名之不美。以囗中國而撫四夷。其諸。猶運之掌歟。

原亂

徐子苓

亂之所生。天耶。曰。非也。天命善。不命惡。命君子。不命小人。烏在其命亂也。然則抑人耶。曰。亦非也。天下之亂。非一人之力之所能為。古之亂天下者。無論其在上在下。必其人有造亂之才。而又適丁夫天下囗思亂之時焉。故其亂一發而不能制。夫才與時。非人之所能為焉者也。然則果孰為之。曰。為之者天與君與相。而眾人不與焉。君相者。立人之統。繼天之事。君失其為君。相失其為相。人變於下。則天變於上。於是乎亂人生焉。而假之以其才。予之以其時。然則天之好生者非與。夫大亂之世。賊虐囗於無辜。君與相尸其囗。而天乃降其罰於眾人。豈理也哉。曰。鄰老父有逆子日忤其父。其父日譙呵垂涕泣以從其後。久之不改。於是乎其父悲思憤懣。又久之而有昏暝狂易之疾。遂乃日鞭撻其雞狗。撞擊其甑釜。驅逐其婦若孫。蚤夜叫號。不安於室。夫雞狗甑釜與其婦若孫。皆無罪也。然其若是焉者。子失其為子。則父失其為父。君失其為君。相失其為相。則天失其為天。故亂。

原災

管同

古初之天如嬰孩。虞周如少壯。自漢迄今為衰。後此為耄。何由知之。由災異知之。何由災異知之。由災異之多寡知之也。古者聖人在位。囗災異之來。其德加修。其刑加慎。撤音樂而裁膳食。玉帛犧牲。祈禱相望。儒者之說曰。國有失道。則天出災異以譴告之。聖人知夫災不虛生。而欲以弭其變也。是以兢兢深自省爾。然以吾考之。春秋時二百四十二年。山崩者二。漢文帝時。同日崩者二十有九。春秋大水者九。東漢一月之間。郡國大水者八。春秋日食三十有六。唐三百年而日食過百。夫漢唐之禍亂。豈能有甚於春秋哉。何在春秋則亂已極而災少。而在漢唐則亂未極而災多。古之天。嬰孩少壯也。其氣龐。其力厚。其筋骨堅凝而豐潤。聲色寒暑之交傷。未足以成劇病。漢以後衰矣。其氣微而力薄。其筋緩而骨虛。盡調劑以輔之。猶慮不勝。稍不謹焉。則百病叢生。而不可復治。聖人曰。天之病。衰為之也。天之衰。人致之也。世不有耄耋期頤康強而無疾病者乎。當吾世而使天至於斯。誰之咎也。是故值天之衰。愈恐懼修省而不敢失道。夫豈敢曰。此定數也。於我無關與。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愿为杀人剑

    愿为杀人剑

    她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小丫头,心比男人还野,胆子比天还大;他是一个不得宠的丑陋皇子,虽有绝世武功,可孤寂阴森的皇陵他一守就是六年,终究磨钝了心,冷了血性。可他还是爱她啊,纵然知道她的心思全不在他这里她不需要他的爱,她说她不愿成为谁人匣中珍藏的玉璧,她宁愿成为君王手中杀人的利剑……~~~~~~~~~~~~~~~~~~~~~~~~~~~~~~~~~~~~【女频一组C班签约作品】
  • 城霜

    城霜

    因为一个奇怪的梦境,她开玩笑般的许下承诺,却不想一睁开眼,古香古色古人。她以孟蝶苒的身份踏入陌生的明朝,与兵马俑一般年代久远的人纠缠。本以为能顺顺利利渡过一生,却无奈途中生变。而那历史洪流中惊天事件——土木堡之战,将明代宗朱祁钰推向权利巅峰的同时,也使她重新又获得一个身份。莫品缘、孟蝶苒、唐灵薇,她到底是谁?——————————————————————————————本书女主不是万能,也不是喜欢装傻充愣的小白。而是一个在古代宫廷中懂得隐忍,小心翼翼保护着自己的女孩。她冲动过,也后悔过,爱过,也被人宠爱过,亦伤过爱她的人……喜欢的朋友们请静心感受那份生活的不易,不喜的朋友谢谢路过~~
  • 妃逃不可:坏心王爷不好惹

    妃逃不可:坏心王爷不好惹

    邪魅王爷夜承绝半路劫持一个假小子带回府中压榨。“脏儿,若是帮本王完成了心愿,本王可以满足你的一个愿望哦……以身相许都可以……”“都说了我不叫脏儿!”她气的跳脚。“呵呵,脏儿你又调皮了……罚你今晚不许吃饭。”络梵顿时垮下了脸。“不过呢……今晚特许脏儿你,来品尝本王哦……”“……夜承绝你的节操呢?”络梵黑着脸,嘴角抽搐着询问。他淡然一笑,眼内满是宠溺。“如果节操能让脏儿品尝我,我愿双手奉上……”
  • 永恒至尊

    永恒至尊

    少年吴争从蛮荒山村中走出,一步一步开启了热血沸腾的传奇之路!
  • 独步天下(林峯、唐艺昕主演)

    独步天下(林峯、唐艺昕主演)

    林峯、唐艺昕主演同名电视剧《独步天下》10月30日开播!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之旅中离奇穿越,成为历史上传奇的女真第一美女东哥。这位自出生便被预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女子,究竟兴的是谁家天下,亡的又是谁家天下?拥有着现代灵魂的她,该如何面对在“可兴天下,可亡天下”这一谶语的利益驱逐下,那一段段趋之若鹜的情感纠葛?这注定不凡的传奇人生为她带来的是幸运,还是灾难?大清王朝建立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历史的走向,会因为她的介入发生怎样的改变?当一切尘埃落定时,那抹跨越四百年时空的灵魂,又将何去何从?
  • 极品小厨子

    极品小厨子

    贞观十年,十八岁五星级大厨带着鬼斧神工般的厨艺落户京城赛家,神秘的空间厨房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于是一夜之间,各式各样的新奇菜品被大唐的才子佳人津津乐道,超越时空的作物被大臣当做治国安邦的神物。无论是土豆、洋葱、番茄、木瓜、生姜、绿豆、辣椒……还是葡萄、草莓、西瓜、菠萝、橄榄、石榴……又或是调味盐、味精、鸡精、老抽、生抽、花生油、芝麻油……空间厨房都有。任何时代都挡不住小厨子大展厨艺。小厨子的菜可让李世民长居宫外,还可让武媚娘不入宫为妃。为此群臣激愤:“这才是真正的太白妖星!恐为祸大唐江山。必除之而后快!”夏商:“各位爷,有话好说,能不能商量。”“可以!给我等再来一次大唐全席。”
  • 最强女丧尸

    最强女丧尸

    灵魂重生,感染丧尸病毒的楚迪魂穿星空平行世界当他变成了她却依旧无法摆脱病毒的苦恼既然这样,便用我的最强天赋来改造自己!就算变成丧尸,我也要做最强……女丧尸!等等……你以为丧尸都是那种又丑又可怕的东东么?那就大错特错了喂!非嫁人变身文,喜欢请收藏哦!
  • 如果你曾爱过我

    如果你曾爱过我

    他抛弃了她,他找到她时,她已投入别人的怀抱,她的心,她的人,不再属于他~~~(本人第一次写,写的不好不要拍我!!可以加我qq2589241823
  • 生天经颂解

    生天经颂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命丧谁手

    命丧谁手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