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18600000110

第110章 针刺类(15)

治此者,如脉胀满,则尽刺之以出其血。如脉不满,则灸足太阳经挟项之天柱、大杼穴,又灸足少阳经之带脉穴,此穴相去于腰计三寸许。诸分肉本输,谓诸经分肉之间及四肢之输,凡胀纵之所,皆当取也。若呕沫泄气者,亦不必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癫病发于阴,狂病发于阳。故二十难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也。然阳多有余,故狂发无时,其状疾而暴;阴多不足,故癫发有期,其状静而徐。此癫狂之辨也。今以癫疾而如狂者,阳邪盛极而阴之竭也,故死不治。)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此下六节,皆言狂病也。神不足则悲,魂伤则狂忘不精,志伤则善忘其前言,肝乘脾则苦怒,血不足则善恐,皆得之忧而且饥,致伤脏气也。取手太阴之太渊、列缺,手阳明之偏历、温溜,足太阴之隐白、公孙,足阳明之三里、解溪等穴,并可治之,必俟其血色变而止针也。)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上节言始生,病生之初也。此节言始发,病成而发也。其为少卧不饥等候,狂病之发,大概如此。手阳明、太阳、太阴经穴俱如前。舌下者,任脉之廉泉也。少阴者,心经之神门、少冲也。于此诸经,必视其盛者皆取之,若其不盛则当释之无论也。诸治皆然。)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恐伤志,故为惊为笑为歌乐妄行也。手阳明、太阳、太阴穴,俱见前第二节。)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 。(气衰则神怯,所以妄见妄闻而惊呼也。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经穴,俱见前二节四节。头两 ,义亦如前。)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多食见鬼善暗笑者,以大喜伤神所致。《难经》曰∶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也。足太阴、太阳、阳明穴,如前四节。手太阴、太阳、阳明穴,如前二节。)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 二十壮。(未应如此者,谓狂病新起,未有如上文五节之见证也。宜先取足厥阴肝经之曲泉穴,左右皆刺之,及诸经之脉有盛者皆出其血,有顷病当自已,如不已则当照前五节求法以取之,仍灸督脉之长强穴二十壮。)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素问·长刺节论》。阳胜则为狂病,凡病在诸阳分,而经脉分肉之间且寒且热者,皆阳邪乱其血气,热极则生寒也,故病为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刺之虚脉,谓泻其盛者使之虚也。然必视针下诸分尽热,则气至邪退,其病已而止针也。)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阴胜则为癫病。岁一发、月一发者,气深道远,有宿本也,故不易治。月四五发者,暴疾耳,其来速其去亦速,此为可治者也。)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止。(诸分诸脉,刺法如前。若其无寒者,则癫疾亦有阳邪,或泻或补,当用针调之也。按∶《甲乙经》曰∶刺诸分其脉尤寒者,以针补之。是仍言为阴证。)刺痫惊脉五(《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脉如下文。痫音闲,癫病。)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刺手太阴之经,经渠穴也。各五,以左右手各五 也。下亦然。)太阳五,(亦以手太阳经穴言,当是阳谷穴。)刺手少阴经络旁者一,(手少阴之经穴,灵台也,在络穴通里之旁,故曰络旁者一。)足阳明一,(亦言经穴解溪也。)上踝五寸刺三针。(足少阳胆经之络,光明穴也。

三针,即三 。)

三十八、肾主水水俞五十七穴

(《素问·水热穴论》《灵枢·四时气篇》)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素问·水热穴论》。肾应北方之气,其脏居下,故曰至阴也。水王于冬而肾主之,故曰盛水也。肺为手太阴经,其脏属金。肾为足少阴经,其脏属水。少阴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所以肾邪上逆,则水客于肺。故凡病水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亦以金水相生,母子同气,故皆能积水。)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关者,门户要会之处,所以司启闭出入也。肾主下焦,开窍于二阴,水谷入胃,清者由前阴而出,浊者由后阴而出,肾气化则二阴通,肾气不化则二阴闭,肾气壮则二阴调,肾气虚则二阴不禁,故曰肾者胃之关也。

关闭则气停,气停则水积,水之不行,气从乎肾,所谓从其类也。愚按∶本节云关门不利、则聚水而从其类者,言关之不通也。《脉要精微论》曰∶仓廪不藏,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言关之不固也。

不通则癃闭而 肿,不固则滑泄而脱元,职此之由,总因肾败。夫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而关则在肾,关之为义,操北门锁钥之柄,凡一身元气消长,约束攸赖。故许知可云∶补脾不若补肾者,谓救本之道,莫先乎此也。诚万古不易之良法。)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 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肌肤浮肿曰 肿。脾主肌肉,足太阴也,寒水侮之,故反聚水而生病。)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岐伯曰∶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牝,阴也。地气上者,阴气升也。以阴从阴而生水液,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勇而劳甚者,汗自阴分深处而发,故曰肾汗。汗出逢风则腠理闭,内已离于脏腑,外不得泄于皮肤,故客于玄府而为 肿。此则因水因风,故名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空,孔同。)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凡此五十七穴者,皆积阴之所聚,水所从出入者也。肾主水,故皆曰肾俞。)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尻上五行者,中行督脉也。旁四行,足太阳膀胱经脉也。行五者,中行五穴∶长强、腰俞、命门、悬枢、脊中也。次二行各五穴∶白环俞、中膂内俞、膀胱俞、小肠俞、大肠俞也。又次二行各五穴∶秩边、胞肓、志室、肓门、胃仓也。五行共二十五穴,皆在下焦而主水,故皆曰肾俞。)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水之本在肾,标在肺,标本俱病,故在下则为 肿大腹,在上则为喘呼不得卧。)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肺主气,水在上则气不化,故肺为喘呼。肾主水,水在下则湿不分,故肾为水肿。然病水者必自下而升,上及于肺,其病剧矣,故肺为逆不得卧也。)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言水能分行诸气,相为输应而俱受病者,正以水气同类,水病则气应,气病则水应,留而不行,俱为病也。)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伏菟,足阳明经穴。伏菟之上,即腹部也。腹部之脉,任居中行,左右各二,夹脐旁两行者,足少阴并冲脉气所发,行各五穴,则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是也。次外二行者,足阳明经所行,行各五穴,则气冲、归来、水道、大巨、五陵是也。左右共二十穴,此皆水气往来之道路,故为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穴,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三阴,肝脾肾三经也。三阴所交俱结于脚,故足太阴有三阴交穴。踝上各一行,独指足少阴肾经而言。行六穴,则大钟、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是也,左右共十二穴。

肾之大络,并冲脉下行于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右共五十七穴。皆藏之阴络,为阴气之所行,故治水者当察而取之。)风 肤胀,为五十七 ,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

(《灵枢·四时气篇》。 ,水同。风水肤胀、五十七 ,义俱如前。若皮肤之有血络者,亦当尽取去之。)徒 ,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 ,必坚,来缓则烦 ,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 尽乃止。(此泄水之法也。徒,但也。有水无风,故曰徒水。环谷,义无所考,或即足少阳之环跳穴。其下三寸许,垂手着股,中指尽处,惟奇穴中有风市一穴,或者即此,明者察之。铍针,第五针也。筒,箭室也。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 ,谓用针如箭之归筒,出入频复,开通其道,以尽其 也。然 在肤中,其候必坚。

若针后水来迟缓,则必烦闷;若来急速,则必安静矣。仍须间日一刺,以水尽而止。按∶《针要》曰∶凡水气惟得针水沟,若针余穴,水尽即死。是又不可不知也。铍音披。筒音勇。)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凡患水病者,小便多不利,既已刺治如前,仍须饮通闭之药以拔其本,即方刺之时,亦但饮无碍也。)方饮无食,方食无饮,(药食不宜相混,混则难于取效。)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水肿既消,当忌伤脾发湿等物,至一百三十五日之外,方保其不复矣。)

三十九、热病五十九俞

(《素问·水热穴论》)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治热之法,本有不同,故欲并闻其意。)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头上五行者,督脉在中,旁四行,足太阳经也。中行五穴∶上星、囟会、前项、百会、后顶也。次两旁二行各五穴∶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也。又次两旁二行各五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也。五行共二十五穴,俱在巅顶之上,故可散越诸阳热气之逆于上者。)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大杼,足太阳经穴。膺俞,中府也,手太阴经穴。缺盆,足阳明经穴。背俞,风门也,一名热府。此八穴皆在胸之前后,故可泻胸中之热。)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气冲、三里、巨虚上廉、下廉,此八者俱足阳明经穴,故可泻胃中之热。)云门、 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

(云门,手太阴经穴。 骨即肩 ,手阳明经穴。委中,足太阳经穴。髓空,即腰俞,督脉穴。云门、 骨连手,委中、髓空连足,故此八穴可泻四肢之热。空,孔同。五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五脏俞旁五穴∶肺俞之旁,魄户也;心俞之旁,神堂也;肝俞之旁,魂门也;脾俞之旁,意舍也;肾俞之旁,志室也。皆足太阳经穴。凡五脏之系,咸附于背,故此十者,可泻五脏之热。)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又五十九穴,详后篇。)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寒邪外束,则阳气内郁,故传而为热,所以寒盛则生热也。然则外感发热者,因伤于寒也,散其寒则阳气泄而热自除矣。今有不知标本者,但见发热,辄用苦寒。夫阴寒沉滞,焉能解表?表不解则热愈甚,所以轻者致重,重者致危,是不知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之戒也。详义见运气类二十,并当详究。)

四十、诸热病死生刺法

(《灵枢·热病篇》)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此下所言热病,即伤寒时疫也。热病三日,邪犹居表,若气口静而人迎躁者,正病在三阳而未入阴分,故当取诸阳经为五十九刺,以泻阳邪之实,仍补三阴之不足也。五十九刺法如下文。人迎脉口一盛二盛三盛,当补当泻详义,出终始篇,见本类前二十八。)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身热甚而阴阳之脉皆静者,阳证得阴脉也,故不宜刺。若察其可刺者当急取之,虽不汗出,则邪亦从而泄矣。此言勿刺者,以其脉证相反,有死征也。

同类推荐
  • 理门论述记

    理门论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宗睿僧正于唐国师所口受

    宗睿僧正于唐国师所口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石公素书注

    黄石公素书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问魔

    问魔

    神州大地浩瀚无边,但北方荒原无尽,林木稀少,更时有沙暴肆虐,人们只能集于仅有的几条河之边以部落形式而存;南方古木丛生,危险遍布,各种蛮兽多不胜数,已至今天也没有人能够深入古林,只能止步于南方神树之下;唯中原地方平坦广阔,气候适宜,人口昌盛不知凡几。传说,世间有仙人,只要能够成为仙人便能翻云蹈海,无所不能。无数年来,世人不断追寻仙道,倒也少有成就,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也就有了正魔之分。正魔斗了无数年,最后演化为了四大门派:西北昆仑山上的昆仑派,西南阴山的阴宗以及中原逸山上的剑门和九阳谷内的浩阳宫。
  • 鸿蒙天玉

    鸿蒙天玉

    血染长锋,生死与共,只为宏图霸业,主宰天下云散风流间,谁能只手擎天伫立,执剑落定传说!正魔争锋,太古混沌势力觉醒,三界六道的宿命将由谁来改写!天下生灵的命运将由谁来主宰,一切的一切尽在鸿蒙天玉。
  • 祸种

    祸种

    我是从母亲尸体里爬出来的孩子,天生贱命,对我好的人都要死……
  • 枕上国师耍威风

    枕上国师耍威风

    她为他谋得太子之位,却落得万箭穿心。再次醒来,她要让太子死无葬身之地!一个小小的病弱侯府嫡女,自然要拉虎皮扯大旗。“国师大人,小女愿意付出一切!”她虔诚地说着!“做本国师的宠物就好!陪吃陪喝陪玩带暖床!”几年后,“小东西,本国师娶你可好?”“我们已经解除合约了,国师大人,本小姐的夫婿,你当不起!”
  • 墓录

    墓录

    人有言,物有言,墓亦有言。古墓之中,没有过去的绝色女子。到底是人是尸?三个身怀绝技的盗墓贼究竟身负怎样的使命?四个人能否纵横地下世界?一切尽在墓录。---新人新书,多多支持。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男宠毒医只手遮天
  • 极品渔民

    极品渔民

    钓鱼,摸虾,抓螃蟹。苏眉,石斑,大黄鱼。渔村生活乐无边!
  • 星空创奇

    星空创奇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终于找到了宇宙外的其他生命,却不想一场灾难才刚刚开始。
  • 王阳明心学使用手册

    王阳明心学使用手册

    由鹤阑珊编著的《王阳明心学使用手册》根据王阳明心学实用性的特点,总结其在社会生存中的几大法则,从而指导我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其实这一方法无非是一个字,那就是用“心”。首先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具备洞悉人性的心学方法,培养淡定的心力,用王阳明提倡的方式祛除我们的负面性格,使自己拥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