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22300000007

第7章

問。何故二禪已去。漸無尋伺。

答。尋乃發言之麤法。是所厭故。欲生上者。厭下苦麤障。忻上淨妙離。即其意也。愚疑借識。乖唯識乎。敢問之云。上地無識。便言借識。上地無色。何不借色。彼答之云。色是所厭。不云借色。

例云。識亦所厭。何偏言借。

答。色是隔界。不得言借。識是同界。何妨言借。

難云。色是隔界。不得言借。識亦隔界。何偏得借。

答。識是同界。色是異界。不應相例。

問。既是同界。何故有識無識渾不同也。

答。由尋伺有無。故渾不同。

愚云。既無尋伺。所厭明矣。何用借為。

答。識強經厭。境不經厭。故借識緣。何不得乎。

例無色界識不經厭。有識無色。亦應借色。令識緣之。不亦可乎。

答。色既所厭。緣他則麼。

難云。識既所厭。借他則麼。

彼救之云。雖上下地有識無識有少不同。同一界故。是故下地之識得緣上地之境。何以故。所托之質是一第八親相分故。

難云。恁麼則上地下地應得互緣。何須說借。既說借識。明不互緣。

又質雖是一。能托是別。何以故。下地識相非上地識相。故不互相緣。其理明矣。

又問。彼心心所法四分合成。上借下識。唯借內三。甚違此理。

彼例之云。如無色界亦唯內三。應違此理。今答之云。無色色經厭。所以唯內三。色界色法不經厭。何由色不起。汝今借下識。生時下識自有相相隨。何成下識緣上相。

又問彼云。識是所厭。仍說借識。色是所厭。亦說借色。有何不可。

答。色屬下界。識屬上界。理乖唯識。故不借色。

難云。識屬下地。境屬上地。乖唯識麼。真可謂貪觀天上月。失却手中橈。

外云。古來說借識。敢違古人乎。向道今人不敢違古人。古人敢違唯識乎。有云。借識力不可判故。愚聞五力不可判。謂佛法定通業。未聞借識力不可判。雖云五力不可判。未聞有乖唯識者。愚情短拙。再問英賢。

八具心所

問。六位心所。

答。有五十一。

問。八識各與幾所相應。

答。前五識三十四所。第六識全五十一所。第七與十八相應。八唯五所相應。

問。前五何三十四。

答。頌云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嗔痴。

問。七何十八。

答。頌云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痴我見慢相隨。

問。八何五。

答。謂遍行五。

問。果位八識。各與幾俱。

答。八識皆與二十一俱。

問。何二十一。

答。遍行五。別境五。善十一。

八能所熏

問。能所熏中八識。誰能誰所。

答。前七皆能熏。八獨所熏。

問。前七三性皆能熏邪。有不能者。

答。除無記。闕有勝用。不能熏種。其餘善惡。及有覆性。盡皆能熏。

問。何故第八獨為所熏。

答。所熏四義。唯第八具。所以八獨為所熏。

問。何名所熏四義。

答。一堅住性。二無記性。三可熏性。四與能熏和合。

問。堅住何義。

答。從無始之始。至究竟之終。一類相續。為堅住性。

問。第七亦爾何非所熏。

答。有第二義。惡無記性。七亦有覆。故非所熏。

問。何故無記偏為所熏。

答。如中庸物。自非香臭。可受餘熏也。

問。八俱五所。具前二義。應為所熏。

答。第三義揀要可熏性。

問。可熏何義。

答自在之義。五所非自在。不可受其熏。

問。他人第八具前三義。應受其熏。

答。有第四義。要與能熏和合。他八望自既不和合。不受其熏。

問。和合何義。

答。能熏所熏。同時同處。故名和合。已上四義。唯第八具。所以八王。獨為所熏也。

問。何故前七皆是能熏。

答。亦具四義。故皆能熏。

問。何名四義。

答。一有生滅。二有勝用。三有增減。四與所熏和合。

問。有生滅何便能熏。

答。有能生長之作用故。是為能熏。

問。無記色心皆有生滅。應皆能熏。

答。有第二義。要有勝用。

問。何者勝用。

答。善惡有覆強勝之力。名為勝用。

問。佛位善法既是強勝。何非能熏。

答。有第三義。要有增減。

問。有增減者。何等義也。

答。損益之義。佛無損益。故非能熏。疏喻說云。應剛即剛。合柔即柔。能成辦事。

問。他身前七。具前三義。應能熏自。

答。第四要與所熏和合。

問。能熏前七皆有王所。莫同第八唯王非所麼。

答。王所皆能。

問。前七心所何故同王亦能熏也。

答。四義具故。

問。第八心所何不同王亦所熏邪。

答。適來已揀。闕自在義。所以非所。

難曰。心所不自在。心所非所熏。心所不自在。心所非能熏。答已具義不具義故。何煩再問。我問前義豈可重繁。

答。為因據有力。心所亦能熏。心所有力故。受熏須報主。心所非能熏。所非報主故。

難曰。為因言有力。心所便能熏。為果應有力。心所亦所熏。

答。為果無力。又過失多。所以心所非是所熏。

問。何知無力及有過失。

答。既有過失。知是無力。

問。過失者何。

答。頓生六果。是為過失。

問。何故便能頓生六果。

答。若第八識王所一聚。六皆受熏。凡一能熏。熏六箇種。後遇緣時。六種頓生六箇現行。

問。設生六果。何便是過。

答。如一有情。頓生六箇第八現行。成六有情。故是大過。

問。一設成六何成大過。

答。聖教所說。其眾生界無有增減。既違聖教。又無此理。故成大過也。

難。能熏第七一聚王所有十八法。緣第八時齊熏一十八箇質種。何無頓生十八果失。

答。能熏雖多。一處受熏。唯生一果。如一麥中有多麵塵。共生一芽。此亦如彼。應法合云。麥殼一而麵塵眾。共生一芽。持處一而種子多。同生一果。其或麥粒成多。目繫而藂苞竟秀。若也受熏非一。何疑而眾果齊生。

得種子名

問。能熏所熏。皆具四義。熏成種子。具幾義也。

答。論云。然種子義。略有六種。

問。六者何。

答。一剎那滅。二果俱有。三恒隨轉。四性決定。五待眾緣。六引自果。

問。剎那滅者何也。

答。顯是有為有轉變義。於轉變位能取與果。方成種子。

問。剎義揀去何法。不得名種。

答。揀無為法。及長時四相。并外道常我。

難。若剎那滅為種子者。應前念種。望後念現。或曰一念。自他相望。皆與為種。

答。第二義揀。要果俱有。

問。果俱有何義。

答。與自現果。俱時現有。方成種子。即與果俱。即揀前後。及相離法。

問。種因生現。要與現果俱時而有。方得名種。現因熏種。亦與種果俱時而有。應亦名種。

答。有第三義。要恒隨轉。

問。恒是何義。

答。謂要長時相續。其性一類。方名種子。遮彼轉識現熏種時。雖一念與種果俱有。非恒隨轉。

問。其能熏現。與所熏種。何非恒隨。

答。間斷之識。三性互起。非長相續。一類而轉。故能熏現不得名種。

難曰。若爾。第七不間。應得名種。

答。漏無漏間。不得名種。

難。若云一類。如何說有有壽盡相。

答。約生果有限名有壽盡相。種體非斷。

問。若恒隨轉。得名種子。應善等種。生染等現。

答。四性決定。遮彼異性為自類因。

問。性決何義能遮彼也。

答。謂隨能熏善惡無記。決定無雜。生各性果。名性決定。

難。若異性因不名種子。如何說有因通善惡。果唯無記也。

答。增上緣。此說因緣。

問。若自性因生自性果。應此性因一時頓生此性多果。

答。五待眾緣。遮彼頓生多此性果。

問。待緣何意。

答。要須等待眾緣和合。方起現行。始成種子。

問。眾緣者何。

答。親因緣。增上緣。等無間緣。所緣緣。此名眾緣。

問。何種待何緣。

答。心種待四緣。色種待二緣。謂因緣。增上緣。

問。誰說一因頓生多果。

答。謂有外道執自然等頓生多果。

問。若同性待緣生一性果。應善色種。生善心果。餘性準難。

答。六引自果。謂要別色及別心等。各自引生自色心果。方成種子。

問。色心互生是誰所執。

答。謂有外道計一因能生一切諸果。是故遮之。

問。無性第七具前五義。應名種子。

答。闕果俱有。第八現識雖具恒隨。亦闕果俱。

難云。種子生現行。因種與果俱。種子引種子。因應與果俱。何理不同也。

答。種望現果是異類。體不相違。許同時。種望種果是同類。自體相違時須異。

問。何理同類便說相違。異類不違耶。

答。如子望母。子不是母。是異類故。同時俱有。母自望母。名為同類。故於一時無二身並。

問。穀麥等子。亦能生莖。名種子否。

答。依世俗說。假名種子。實是現行。

問。何故非種。

答。色種無質礙。麥種有質礙。故非種子。若種引種。是自體故不同時。

難云。見分緣於見。自體同時緣。種子生於種。自體同時生。

答。見分緣於見。二用得同時。種子生於種。二體不得並。

問。並生何失。

答。有無窮失。

問。無窮理。

答。如一種子。同念並生自一種子。所生種子當念又生。如是展轉同念並生無窮種子。豈有此理。

問。教他無窮。何須障他。

答。不是障他。實無此理。如父果必以能生子。豈有同念父自生父也。

問。種引種。現引現。不同時。種生現。現熏種。却同時。請細敷演有異之理。

答。種引種。現引現。約剎那四相前後相引。乃橫說故不同也。種生現。現熏種。約頭上脚下生莖結子。乃竪說故。却同時也。是故不同。

問。種生現。現生種。如父生子。子復生孫。是親因緣。殊無疑滯。其種引種。何理說為親因緣也。

答。前念既滅。後念已生。即前念體親引後念。知是親因緣。譬如輥彈。前輥至後。後彈即是前彈之體。豈不親也。其種現相生。別辦體者。尚說為親。此種引種。前念後念。即是一體。豈不至親也。

問。其現引現亦是前念親引後念。應是因緣。何故却說為真等流也。

答。疏出已有種子生故。

問。疏意如何。

答。前念種子。生起頭上前念現行。其種輥至第二念時。還生頭上第二念現。故知後念現行。不是前念現行親生。如戴華人向前行時。其華不曾自向前行。隨人向前也。思之思之。

問。三類親因緣。四類真等流。請以喻釋不同之理。

答。種生現。如炷生焰。現熏種。如焰生燋炷。種引種。如炷前後自相引生。現引現。如燄前後自家相引。其義稍難。

又復問云。何故前三名親因緣。第四只名真等流也。

答。炷親生焰。焰親生燋。此之易見。炷引炷者。其炷脚下。更無有物能生炷者。即知前炷親引後炷。此亦名親。其焰引焰。脚下已有前後燈炷而生焰故。即知後焰非前親引。故非因緣。只是等流。止是相似名真流。不是親生。故非因緣。翻云。若前後焰自親引生。何故炷盡焰便隨滅。固是前焰不能親生也。

八緣假實

問。因位八識於假實境。何識緣假。何識緣實。

答。五八唯緣實。第七唯緣假。第六緣假實。

問。五八唯緣實理。

答。五八識唯因緣變。無分別變。唯現量。唯性境。故所緣境是實非假。

問。第七境唯假所以。

答。唯帶質境。唯是非量。故所緣境唯假非實。

問。第六識假實之由。

答。通二變。通三量三境。是故所緣境。通其假實也。

問。佛果位。

答。八識通緣假之與實。何以故。一法不知。非遍知故。

新熏本有

問。一言種子。有差別否。

答。有新熏種。有本有種。

問。有異說否。

答有。難陀唯新。護月唯本。護法正義。新本合論。

問。上品無漏。唯本無新。如何合論是正義也。

答。有則理有。無則理無。故為正義。若約轉齊轉滅。亦有新本合論之理。仍所齊中上皆是本有。

問。難陀護月。各有理教。胡為不正。

答。互為不盡理。故為不正。

問。互為不盡處。

答。若唯新熏無本有者。上品無漏。無記第八。此上二類無新熏理。又無本有。從何種生。唯新熏者。不盡此理。若唯本有無新熏者。前七王所具能熏義。何緣不熏。舉例難云。如水既濕。何不潤物。若不潤者。恁麼則火應不燒。地應不載。風應不動。此例無邊。為大失也。是故新本合論即知正也。

八識五受

問。受有五種。苦樂憂喜捨。八識各與何受相應。

答。七八唯捨受。前五唯苦樂。第六二師異。若意地有苦師。第六通五受。若意地無苦師。第六唯三受。憂喜捨為三。除苦樂二也。

問。五受義。

答。逼悅身者。名苦樂受。逼悅心者。名憂喜受。不逼不悅。名為捨受。

問。第六二師。何師為正。

答。若約極苦樂處。心亦苦樂。意地有苦。頗為盡理。

問。何處名為極苦處也。

答。無間地獄也。

問。極樂何處。

答。是第三禪。名離喜妙樂地故。若意無苦樂。可名極樂。

八識所依

問。八識各有幾重所依。

答。五四六有二。七八一俱依。

問五四。

答。一五色根為同境依。二第六識為分別依。三第七識為染淨依。四第八識為根本依。

問。六有二。

答。一第七為俱有依。二第八為根本依。

問。七八一俱依。

答。七八更互為俱有依。

問。八識止此。復有依否。

答。八識生時復各三依。一因緣依。二增上緣依。三等無間緣依。

問。八識生時。何須直用因緣依也。

答。離因緣種必不生故。所以生時須用此依。

問。增上緣依。

答。離俱有根心等不轉。故須此也。

問。等無間。

答。離開導依必不得轉。故亦須用。

問。因緣依。取體是何。

答。謂色心等諸法種子。論云。諸有為法皆托此依。離此因緣必不生故。

問。俱有依體。

答。謂內六根六處是也。

問。開導依體。

答。謂前滅意。此等無間名為意也。

因緣差別

問。因緣依有差別否。

答有。小乘經部。因果異時。何以故。種壞芽生故。若大乘正義。因果同時。

問。定同時也。

答。有少不同。若種生現。現熏種。因果同時。若種引種。現引現。因果異時。

問。種引種。憑何得知異時。

答。瑜伽論說。亦與後念自性為因緣故。知是異時也。

問。種引種異時之理。

答。約細四相念念遷滅。前滅為因。後生為果。如前已說。

同类推荐
  • 金箓斋忏方仪

    金箓斋忏方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寒门

    寒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碑传选集

    碑传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Bird Neighbors

    Bird Neighbo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Deserted Woman

    The Deserted Wo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一切重来:爱是否依然存在

    一切重来:爱是否依然存在

    “你根本不爱我,为什么还要如此珍惜我?”花落高声的质问,却没有回答的声音。有的只有冷漠转身的背影!泪,再也止不住的掉下来,那么冷漠的背影……“……”因为我不能给你安全感,不能用随时结束的生命,去让你担惊受怕,所以,只能,不爱你,如果可以,我只是不想让你为了我掉眼泪,因为,我会心疼……
  • 假道士

    假道士

    一个贫民窟出身的穷苦屌丝,得到一块神秘的玉佩,从而玩转都市,成为都市至尊的故事。
  • 妖孽战兵

    妖孽战兵

    林山,从战场归隐,一个绝代兵王就此回到都市。他是归来的王者,其神秘的身份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千金小姐冷艳女王,纷纷爱上他。随处而来的敌人,不断涌现出来的对手,再掀血雨腥风。无奈之下,林山重出江湖。一双铁拳,打遍五湖四海。满腔热血,融化美女芳心。
  • 儿童营养大全

    儿童营养大全

    儿童是父母的寄托,是祖国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培养好下一代,是关系到“适应二十一世纪来自各方面挑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培养人才,应从儿童开始,首先必须培养儿童强健的体魄,而“营养是健康之本”。目前不少家长还缺乏营养方面的基本知识,甚至还有误区,容易跟某些不正确的广告走,花了不少的经济代价。但收效甚微,甚至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上海市少年儿童营养基金会和上海市学生营养促进会,针对目前的状况,组织了上海市有关儿童营养、保健方面的专家和著名教授以及专业人员,共同编写了这本《少年儿童营养大全》。
  • 无间杀阵

    无间杀阵

    无尽的时空,无穷的强者,一个朝不保夕的小人物的乱入,又会给本就纷乱的无限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我,关骏!要靠手中的拳头,砸出一片天来!”
  • 危险恋爱:误惹双面黑道教父

    危险恋爱:误惹双面黑道教父

    她,父母早逝所幸被父亲的至交好友收养,却是养母讨厌,姐姐不喜,哥哥暧昧,即使养父宠爱有加她还是独立门户。好不容易存了点钱付了首付买了辆二手车,她不应该得瑟的,这是她的坏毛病,看吧,撞到了美男怎么办,逃逸?弃尸?最后她想了个最好的方法,带回家。什么!你无家可归,身无分文,关我P事,我撞的你要负责,好吧,看在你听话又一手好厨艺的份上,姐姐也赶回潮流养一回小白脸吧。小白脸摇身一变成黑道教父,对自己的好友下毒,用沈爸的性命威胁,父母的车祸竟然还是跟他有关,温柔的他,狠厉的他到底哪一面才是真的,是隐瞒是欺骗,何去何从。
  • 墨黑蔷薇:强吻999次
  • 帝懿宠妃

    帝懿宠妃

    她是大汉皇朝将军府的嫡女慕澜雪,亦是当今天子的亲妹,已逝惠元太后的长女承缘长公主,也是唯一能跟灵水阁阁主言懿相对抗的“平凡”女子。他是朝堂之上唯一顶撞天子,算计天子之人。精明睿智,攻于心计,冷血狠辣的校尉,软榻之上执手棋盘,乾坤在握。“宁负天下人,也绝不负月儿一人!”“此生此世唯月儿一人妻!”终一日背负诺言,后宫弱水三千,独失了她的身影。“为你,我可拱手让出江山,只愿陪你走遍天涯。”“今日本宫愿放你走,可若一日,你想回来,本宫定会为你毁了整个天下,也绝不让你受尽闲言。”她是容朝第一位皇贵妃,却身系三国君王恩宠,决策天下兴亡。四位给她一生荣宠的男人,一个凤逆天下,一个血沫皇都,一个无翅雄鹰,一个将她囚于深宫多年。真相大白,两难为继,情爱能否高于帝王霸业,帝后并肩,执手江山。精彩片段欣赏外头兵哥铁马,战火萧萧。八百里丰川行宫,紧隔一座小山坡。一位水蓝织锦玉兰罗烟迤逦拖地长裙女子,高云挽发髻,九鸾凤凰金钗戴于头顶,雪白的手指握着南竹云扇,醉卧在美人榻上,看着眼前的屋子中烟香袅袅,薄雾浓浓,一阵梅花的凌冽气息拂过鼻尖,她猛的抬起头,眉眼带笑,唇角更是合不拢,“你怎么来了?”“我为何不能来?我的女人为他的哥哥出兵打仗,受这份苦,遭这份罪,我能不来吗?”白衣如雪,傲如清风,修长的身躯,一身锦衣玉袍,如玉冠盖。他缓步轻走,痴笑:“九环山,我必帮你攻下,我帮我的女人打下。”“好,帮我攻下九环山,我定好好谢你。”女子爽口答应,媚眼含笑,魅惑迷人。男子走到美人榻前,将那女子轻轻拦腰抱起,放在他腿上,手指玩弄怀里娇美女子的鼻尖,宠溺的笑,“感谢我,不过有件事确实是你的功劳。”女子挑眉不惑。男子手指轻轻滑上她光洁的额头,点点流连,暧昧道:“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行军打仗,太过辛苦,所以嘛!九环山,就交给我。你呢!就好好的待在金屋里,做你应该做的事。”“好吧!你自动请缨,确实累的苦,本小姐就让给你。”女子温润的笑着倒在他怀里。男子眉锋一皱,眼睛一冷一热,嘴角一嘟,微冷却带着宠溺道:“我可记得,我早已帮你改掉这个称号,难不成,你想再深刻的清楚一番?”女子微抬下颚,娇羞的瞪着他。“看在你这么辛苦的份上,我再送给你一份礼。”一阵天翻地覆后,男子将那绝世倾城女子紧压身下,火辣辣的目光相对,两只大掌禁锢她的小手放于头顶,缠缠绵绵道:“你也该有孩子了,没有我,你哪来的孩子?这功劳,我白白给你,你觉得怎样?”
  • 吸血鬼大人的宠爱

    吸血鬼大人的宠爱

    一条项链,她成了他的未婚妻,“放了我吧,放人一命圣造七级浮屠啊,额...你说,对吗?”“不对,为了成就你,七级浮屠什么的就不必了。”当呆萌少女安烁月撞见高冷吸血鬼王子韩千叶,误会与玩笑,还能被谅解么?只凭一纸王者与使者的契约,只是爱情吗?
  • 嘟噜萌

    嘟噜萌

    我把我所有的风华铺垫在你的脚下,亲爱的,不是因为你有多尊贵,是因为我不舍得你的光芒因为我的存在暗淡一丝光泽。这是一个心理闷骚,思想暗骚,行为明骚的姑娘好不容易叼回一枚腹黑美男的曲折史,这也是一个大神哥哥开始欺压一个小禽兽最后被反压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