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25800000011

第11章

什曰。无常坏法。所以苦也。若无常粗则坏之亦粗。坏之亦粗则非苦之极也。今妙无常则无法不坏。无法不坏则法不可坏苦之甚也。法不可得空之至也。自无而观则不坏不苦。自有而之散苦义所以生也。肇曰。有漏五阴爱染生死名受阴也。小乘以受阴起则众苦生为苦义。大乘通达受阴内外常空本自无起谁生苦者此真苦义也。生曰。夫苦之为事会所成也。会所成者岂得有哉是以言五受阴空是苦义也。五受阴苦之宗也。无常推生及灭事不在一。又通在有漏无漏故言诸法。苦即体是无义起于内。又得无漏者不以失受致苦。故唯受阴而已也。洞达者。无常以据终验之云毕竟耳。苦以空为其体故洞达也。无所起者。无常明无本之变理在于生。苦言假会之法。所以配其起也。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什曰。本言空欲以遣有。非有去而存空。若有去存空非空之谓也。二法俱尽乃空义也。肇曰。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空义也。生曰。惑者皆以诸法为我之有也。理既为苦则事不从己。己苟不从则非我所保。保之非我彼必非有也。有是有矣。而曰非有。无则无也。岂可有哉。此为无有无无究竟都尽。乃所以是空之义也。

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

什曰。若去我而有无我。犹未免于我也。何以知之。凡言我即主也。经云有二十二根。二十二根亦即二十二主也。虽云无真宰。而有事用之主。是犹废主而立主也。故于我无我而不二乃无我耳。肇曰。小乘以封我为累。故尊于无我。无我既尊则于我为二。大乘是非齐旨。二者不殊为无我义也。生曰。理既不从我为空。岂有我能制之哉。则无我矣。无我本无生死中我。非不有佛性我也。

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

什曰。明泥洹义也。由生死然尽故有灭。生死即不然。无泥洹灭。泥洹灭真寂灭也。肇曰。小乘以三界炽然故灭之以求无为。夫炽然既形故灭名以生。大乘观法本自不然。今何所灭。不然不灭乃真寂灭也。生曰。法既无常苦空。悟之则永尽泥洹。泥洹者不复然也。不然者事之靖也。夫终得寂灭者。以其本无实然。然既不实。灭独实乎。

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阿那律。

什曰。天眼第一也。肇曰。阿那律秦言如意。刹利种也。弟子中天眼第一。

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

肇曰。梵王闻阿那律天眼第一故问所见远近。

我即答言仁者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

肇曰。庵摩勒果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冷。时手执此果。故即以为喻也。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

什曰。色无定相。若见色有远近精粗。即是为色。为色则是邪惑颠倒之眼。故同于外道。若不为色作相。色则无为。无为则不应见有远近。而言远见三千。则进退无可。故失会于梵天。受屈于二难也。肇曰。三界报身六情诸根从结业起名为有作相也。法身出三界六情诸根不由结业生名为无作相。夫以有作故有所不作。以法身无作故无所不作也。

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

肇曰。外道修俗禅得五通。然不能出凡夫见闻之境。此有作相也。欲等之哉。

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

肇曰。若无作相即是法身无为之相。岂容见闻近远之言。

世尊我时默然。

肇曰。欲言作相则同彼外道。欲言无作则违前见意。故不知所答也。

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孰有真天眼者。

什曰。以阿那律天眼为色作相非真天眼。若不作相则是真眼。未知谁有。故问言孰耶。肇曰。诸梵谓天眼正以彻视远见为理。而净名致诘殊违本涂。疑有真异故致斯问。

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

什曰。言不为色作精粗二相也。肇曰。真天眼谓如来法身无相之目也。幽烛微形巨细兼睹万色弥广。有若目前。未尝不见而未尝有见。故无眼色之二相也。二乘在定则见。出定不见。如来未尝不定未尝不见故常在三昧也。

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

肇曰。其所发明成立若此。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优波离。

什曰。长夜誓愿世世常作持律。故于今持律第一也。肇曰。优波离秦言上首。弟子中持律第一。

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

生曰。犯律者必有惧罪之惑也。原其为怀非唯畏苦困。已交耻所为也。

不敢问佛。

什曰。以佛尊重惭愧深故。亦于众中大恐怖故。复次将以如来明见法相。决定我罪陷于无浅。则永出清众望绝真路也。生曰。既违圣禁。加所为愚鄙。故不敢以斥问佛也。

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肇曰。愧其所犯不敢问佛。以优波离持律第一故从问也。疑其所犯不知轻重。悔其既往废乱道行。故请持律解免斯咎也。生曰。违禁诚重。能改为贵。是以许有改法也。优波离解律第一故以问焉。疑者恐罪及己而犹有不至之异也。悔者既已惧之必自悔所为也。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肇曰。如法谓依戒律决其罪之轻重。示其悔过法也。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

生曰。未知罪相犹封以致惧。既明所属而改之。法重封惧之情愈致深也。深乎惑者罪弥重矣。

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什曰。犯律之人心常战惧。若定其罪相复加以切之。则可谓心扰而罪增也。若闻实相则心玄无寄。罪累自消。故言当直除灭也。肇曰。二比丘既犯律行疑悔情深。方重结其罪则封、累、弥、厚。封累既厚则罪垢弥增。当直说法空令悟罪不实。悟罪不实则封累情除。封累情除则罪垢斯灭矣。曷为不察其根为之决罪。扰乱其心重增累乎。生曰。除罪用术。于理既迂。又应病则是其方。乖之更增其病矣。

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肇曰。覆释所以直除之意也。夫罪累之生因缘所成。求其实性不在三处。如杀因彼我。彼我即内外也。自我即非杀。自彼亦非杀。彼我既非。岂在中间众缘所成。寻之悉虚也。生曰。封惑本出人耳。彼罪岂当有哉。苟能体之。不复自缚于罪也。既不复缚罪。便是出其境矣。已出罪境者罪能得之乎。不在内者不在我心也。若在我心者不应待外也。不在外者不在彼事也。若在彼事者不应罪我也。不在中间者合我之与事也。罪为一矣。岂得两在哉。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什曰。以罪为罪则心自然生垢。心自然生垢则垢能累之。垢能累之则是罪垢众生。不以罪为罪此即净心。心净则是净众生也。生曰。引佛语为证也。心垢者封惑之情也。众生垢者心既有垢罪必及之也。若能无封则为净矣。其心既净其罪亦除也。

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生曰。罪虽由心垢而致。悟之必得除也。向已明罪不在内外中间。故言心亦不在三处。

如其心然罪垢亦然。

肇曰。寻知其本也。夫执本以知其末。守母以见其子。佛言众生垢净皆由心起。求心之本不在三处。心既不在。罪垢可知也。

诸法亦然不出于如。

肇曰。万法云云。皆由心起。岂独垢净之然哉。故诸法亦然。不离于如。如谓如本相也。生曰。心既不在三处。罪垢亦然也。反覆皆不得异诸法岂容有殊耶。则无不如也。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什曰。心相谓罗汉亦观众生、心实相得解脱也。今问其成道时。第九解脱道中观实相时。宁见此中有垢不。生曰。以优波离验之也。心相者无内外中间也。得解脱者不复缚在心也。以心相得解脱者无垢可见。

我言不也。

肇曰。得解脱时谓其初成阿罗汉。第九解脱。尔时心冥一义无复心相。欲以其心类明众心故先定其言也。

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肇曰。群生心相如心解相。生曰。众生心相无垢。理不得异。但见与不见为殊耳。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什曰。罪本无相而横为生相。是为妄想。妄想自生垢耳。非理之咎也。肇曰。优波离分别罪相欲以除垢。罪本无相而妄生罪相。乃更增尘垢也。其言虽泛意在于是。生曰。垢实无也。在妄想中是垢耳。若无妄想垢即净也。妄想者妄分别之想也。

颠倒是垢。

生曰。见正转也。见转于内则妄分别外事也。

无颠倒是净。

肇曰。无罪而见罪颠倒也。

取我是垢。

生曰。取我相者不能废己从理也。既取我相见便转也。

不取我是净。

肇曰。见罪即存我也。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

什曰。此已下释罪所以不可得也。生曰。诸法皆从妄想而有。悉如此也。

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什曰。前心不待后心生竟然后灭也。肇曰。成前无相常净义也。诸法如电新新不停。一起一灭不相待也。弹指顷有六十念过。诸法乃无一念顷住。况欲久停。无住则如幻。如幻则不实。不实则为空。空则常净。然则物物斯净。何有罪累于我哉。

诸法皆妄见。

什曰。皆由妄见故谓其有耳。

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肇曰。上明外法不住。此明内心妄见。俱辩空义。内外为异耳。夫以见妄故所见不实。所见不实则实存于所见之外。实存于所见之外则所见不能见。见所不能见故无相常净也。上二喻取其速灭。此四喻取其妄想。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什曰。奉律梵本云毗尼。毗尼秦言善治。谓自治淫怒痴亦能治众生恶也。生曰。作如此知无复犯律之咎也。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肇曰。若能知法如此乃名善解。奉法律耳。不知此法而称持律第一者何耶。令知优波离谬教意也。生曰。善解律为理也。

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

肇曰。二比丘悟罪常净无复疑悔。故致斯叹。

我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说之辩。

肇曰。内有乐说智生则说法无穷名乐说辩也。此辩一起乃是补处之所叹。而况声闻乎。

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

肇曰。其明达若此。吾岂能及。

时二比丘疑悔即除。

什曰。有罪则忧怖自生。罪无则疑悔自灭也。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罗睺罗。

什曰。阿修罗食月时名罗睺罗。罗睺罗秦言覆障。谓障月明也。罗睺罗六年处母胎所覆障。故因以为名。明声闻法中密行第一。菩萨出家之日诸相师言。若今夜不出家。明日七宝自至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王即于其夜更增伎乐以悦其心。于时菩萨欲心内发。罗睺罗即时处胎。耶输陀罗其夜有身。于时净居诸天相与悲而言曰。菩萨为欲所缠。迷于女色。众生可愍。谁当度者。即时变诸妓女皆如死人。甚可怖畏。令菩萨心厌。即劝出家。车匿牵马四天王接足踰域而去。到菩提树下思惟。苦行六年已夜成佛。时罗睺罗乃生生已佛乳母问言。悉达出家于是六年。汝今何从有身。若六年怀妊世所未闻。诸释闻之相与议言。此是不祥。毁辱释门。必是私窃。欲依法杀之。耶输曰。愿见大王尔乃就死。王于是隔慢与语。具以事诘问其所由。耶输如实自陈。我非私窃。是太子之胤耳。自太子出家我常愁毒寝卧冷地。故此儿不时成就耳。语王言。自看此儿颜貌色相为是孙子不。王即抱而观之。见其色相与太子相似。王乃流泪而言曰。真是吾孙子也。佛欲证明化作梵志。来入王宫见儿问言。汝名何等。答言。我名罗睺罗。梵志赞言。善哉汝以业因缘故处胎六年。所覆障故应名此也。王问何业因缘。答曰。我知业因缘。不知何业。佛后还国。罗睺罗见佛身相庄严。敬心内发愿欲出家。其母语言。此人出家得成圣道。道非汝分。何用出家。罗睺罗言。若令一人得道。我要当得使人剔发。发已垂尽唯有顶上少许。复言。若发都尽则与死人无异。决定汝心无从后悔。答言。国位宝珍无量妙乐我能弃之。况惜少发耶。道心坚固遂弃国出家。以舍利弗为和尚罗睺罗因缘及出家事以声闻法略说也。肇曰。罗睺罗秦言覆障。六年为母胎所障因以为名。弟子中密行第一。

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毗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唯罗睺罗汝佛之子。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暗夜豪门

    暗夜豪门

    暗夜下,她亲眼目睹他吸食人血。他,轩辕集团幕后掌权人,人称爵爷。A市三大集团之首,世界第一强。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危险身份。美得不像话的面具下,他那颗早已沉沦黑暗的心脏是否会为她重新跳动。“你会不会离开我。”伯爵般的风度撩拨着所有女人的心房。单茗雨没有想过会爱上这个‘表里不一’的男人却也没有想到这个心狠手辣,嗜血成性的男人同样视她如命。
  • 辛白

    辛白

    一条冗长荒乱的巷道,两个悲伤无果的年轻人,三段纠结不死的感情。短小的故事,漫长的悲伤。有结尾的是故事,没有结尾的也是故事。永远有多远?是不是和我爱你一样的远,可是,我爱你又有多远。人不是慢慢长大的,人是一瞬间长大的。
  • 子弹上膛之龙牙

    子弹上膛之龙牙

    刀锋入骨不得不战背水争雄不胜则亡侵我山河一步者虽远必诛!!
  • 山海修真

    山海修真

    少年遭遇磨难,立志修仙。资质出色,苦无导师。历经种种,最终是否能够笑傲群仙?
  • 极品妖女游天下

    极品妖女游天下

    她,神出鬼没的顶尖国际大盗,却因食物中毒死亡。他,神之子,却因为一次误会,她就此纠缠上了他。某天,某男不耐烦的说:“你有完没完!都说了,不是我弄的!”某女啃着苹果,坐在树枝上,瞧着二郎腿口齿不清的说道:“你说不是你就真的不是你?傻子才信!”渐渐地,他习惯了她的纠缠,且看这位“龙女”是怎么被骗到手。
  • 青莲主宰

    青莲主宰

    混沌深处开青莲以武入道修仙缘败尽三界强敌手才知青莲道通天
  • 最强潜龙

    最强潜龙

    一个神秘世界的王者,带着一身王八之气悄然降临都市,开启了风sao无极限的王霸生活,踏上了一次次的护花妖孽任务,对女人温柔如水,对敌人残酷如虎,于洋将自己的女人抱在怀中,脚踩在敌人的身上,说道,“你死,或是不死,都要被我踩!”
  • 吃货大陆

    吃货大陆

    来自地球的美食家穿越到一个遍地美食的世界,我大吃货万岁万万岁,看范大同吃遍天下。
  • 虚凰假凤:扑倒娇嫩小王妃

    虚凰假凤:扑倒娇嫩小王妃

    一朝重生异世,成为太子身边最为纨绔的伴读‘书童’。朝着胸上裹绷带,怀中抱着俏美人,如此富家公子却还是躲不过太子殿下的纠缠。“太子殿下,你看我这身段,没有大咪咪也没有翘屁屁,实在无趣的紧。”看着如狼似虎的邪魅太子,小伴读拍胸说道。“放心好了,就算你真是个女人,如此身材,也只会让本宫扫兴。”俊美太子依旧笑容满面,温润无双。可不等她恢复女儿身,太子殿下便开始阴奉阳违,以行动宣布主权。“哎哎哎,你这人怎么说话不算,说好的扫兴呢!”被压墙角,小伴读拼死怒吼。“良宵苦短,用你将就将就也不是不可以。”褪下完美伪装,太子殿下邪笑阵阵。假扮男儿身却依旧躲不过腹黑一匹狼,伴读咬牙揉腰,痛骂一声“去你妹的童养媳!”
  • 中国历代战神

    中国历代战神

    本书就是在这种亮剑精神的鼓舞下,以人物为线索,在写法上融真实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文笔流畅生动。使读者仿佛听到昨日沙场的战马嘶鸣,感到英雄历历在目,纵马跃然纸上。在内容上通过对精心挑选的十二位战神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人物性格、奋斗历程及所表现出的各具特色俱进、残月如钩的大漠的悲壮;体味那山河日下、国家将倾时战神们那种义无返顾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更体味那民族危亡、硝烟战火中英雄们的一往无前和舍生忘死……从而再次唤起中华儿女对我们民族的热爱,让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