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6400000017

第17章 观念篇(1)

人们行事之时,必须心存一种良好的观念,才有助于成功。但往往一些人非常固执,总是在两个极端处徘徊。殊不知,只要一转身,成功的大门就敞开在他们身后。

概念的误区

白隐禅师身为一代名师,他将毕生精力都用于参禅上,在禅学方面颇有造诣,并且广收门徒,以自身传教人们参悟禅道。

在他年老的时候,有一次,他在禅院里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见了,感到十分惊讶,都以为这些杂事应该让他的弟子去干,何况他有那么多的弟子。而禅师作为老年人,应该去修行才是。于是,他们便带着个疑问去请示禅师。

禅师听后,非常不满意,说道:“如果处理杂务不是修行,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与煎药,又算是什么呀?”

信徒听完,当下就开悟了。

只要有心,在生活中处处都能修行。而一般人往往是将做事和修行分开来看了。而修行就寓含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可以这样说,修行源自于生活,一旦能在此基础上再回归到生活,定可造福于人类和自然。

不拘一格

似乎在人们心中均有这样一种定性思维:参禅一定要打坐,参禅打坐必须入定,眼观鼻,鼻观心。

可是身为一代名僧的六祖禅师并不这么认为。

当时,有人就曾特意问过他:“如今京城里诸多神宗禅师都推崇觉悟必须坐禅习定,倒想听一下大师的高见。”

禅师听后,立即以八字作答,“道由心语,岂在坐也?”

坐无非是一种形式罢了,流于形式的打坐入定难以觉知高深莫测的禅学。必须寓禅于行住坐卧之中,才能有所觉悟。不应拘泥于坐禅入定,实际上,一举一动中都体现着禅的境界。让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参悟禅学。

食无忧,睡无虑

一日,小沙弥带着问题去请教慧源禅师。

“禅师,请问在修道中是否存在高超的秘诀呢?”

“有的,那便是肚子饿时吃饭,身体困时睡觉。”

沙弥疑惑了,心想:秘诀就这么简单?常人也莫不如此,禅师又有什么两样么。一下子陷入了沉思。

禅师从那小沙弥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不解,于是继续解惑道:“一般人吃饭总是百般挑剔,挑肥拣瘦的;睡觉也不安分,喜欢四处瞎想。而禅者对此一切却能保持一颗常心。”

是的,这就是常人与禅者最大的不同,禅者也只有以平常心去修练,一切顺其自然,才能修成正果。吃饭睡觉之事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值得人们深思。

多捡一些

深秋的一天,觉真禅师和沙弥走在寺内的庭院里,随着一阵风过,地上落了好多树叶。禅师立即弯腰拾了起来,一片一片地放进口袋。

旁边的沙弥却认为反正明天会打扫的,劝禅师不要再捡了。

觉真禅师发话了:“打扫就一定会干净么?多拾一片就能增加一分地面的清洁。”

但你拾它落,数目庞大的落叶如何拾完的问题又在困扰着沙弥,觉真禅师边拾边说:“其实,落叶也落在我们心上,我是在拾落叶的同时除去心中的不快,如此将有拾完之时。”

作为禅者,每拾一片落叶时,都能将心中的妄想烦恼逐渐去除。实际上,觉真禅师是用心在拾落叶,他是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心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

无言

从前,在一座藏经阁里,一位禅者在里面参禅,每天只是打坐,却从不看经。

管理藏经阁的藏主见状十分不解,为何他从不看经呢?于是,带着这份困惑去请示禅者。

“我不识字。”禅者回答得异常坦诚。

藏主又问他为何不请教别人,并且还说自己就可以给予他帮助。

禅者立即起身作礼,向藏主合掌问道:“请问这是什么?”

藏主却无言作答。

那藏经阁的藏主博学而且慈悲,但迷昧了本心;而那位禅者虽不识字,却能明晰自心。殊不知,心灵的最深层面是没有语言和文字的,全在乎自己那颗心去领会和觉知。

宜默不宜喧

慧可禅师是五代后汉时期的一位著名高僧,悟道颇深,如此声名远播,甚至在朝廷中都有名气。

一年夏天,刘王特意来请禅师及阖寺大众,全到王宫里避暑。并要求各位法师在宫内讲授佛法,宫女们也潜心学习,刘王自己更是虔诚重法,因而寺中僧侣均乐于向宫中人说法。

出人意料的是,云门禅师一人却在一旁默默的坐禅。宫中人见状十分不解,刘王也特地上前去请示法要,但得来的却是禅师的沉默不语。

但是,刘王反而更为敬重云门了,并亲笔写了一首诗,贴于碧玉殿上。读道:“大智修行始是禅,禅门宜默不宜喧,万般巧说争如实,输却禅门总不言。”

佛法因物而成形,并无一定之主见。宫里人为了讨好刘王,均请慕佛语。云门对于此求不以为然,并以沉默对之,为的是要让大家明白,佛法是高于王权的。

何必在意小事

洲山禅师与仰山禅师是师徒。两人一年没见面了,彼此十分想念。于是,仰山便去看望洲山禅师。

禅师一见到弟子,便问他这一年都干了些什么。仰山就把开荒、种地之事一一例举出来,也得到了禅师的赞许。

接着,仰山便问师父这一年的作为。禅师却笑着答道:“我过了白天就过晚上。”

“那这一年也十分充实啊!”仰山随意说了一句。但说完之后异常懊悔,觉得自己说得太欠妥当,继而涨红了脸。

禅师马上就看破了他的窘态,对着弟子说道:“你怎么把一句玩笑看得那么严重呢?”

禅师的一席话终于让弟子开悟了。

世间之事本很平常,何必过于在意偶然的小疏忽和无意的小过失呢?那样只会增加自己莫名的烦恼。让自己活得轻松快乐些,就不要让一些芝麻小事充斥自己的内心。放下心中的包狱,一切随它自去。不为小事烦心,定会发觉天地原来也如此澄明。

感悟

唐代的灵佑禅师道行高深,非常受人们的尊敬。

有一次,他给一个弟子提了个问题,问他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情。

弟子听后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便向禅师请教,但却遭到了禅师的拒绝。

于是,他只好回去查阅经典,但从中毫无所获。本以为饱读诗书即可体味佛法、参透人生哲理的心也碎了。继而便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都烧掉了,并发誓以后再也不学佛法。

然后,他就辞别了灵佑禅师,下山去了。禅师也没有挽留和安慰他,任他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那个弟子去了一家破寺庙,整日参禅度日,但心中总在思虑着那个问题。

一日,他随便抛出一片碎瓦块,瓦块打到一颗钉子上,“哐啷”一声脆响,顿时,他从中感到一种从未经历过的颤抖和喜悦,体验到了禅悟的境界。原来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有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此时他十分感激当时师父没有说破题意。

感悟的魅力就在于——长久地追寻和执著的探索之后有所发现。这也就不自觉便增加了自己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当你真能有些觉悟的时候,心中会备感畅快。真正达到悟知的那一刻也是无比珍贵和幸福的。

磨砖成镜

马祖道一禅师是一位著名的高僧,在他没修成正果之前,曾跟随过怀让禅师。其间,马祖特别注意坐禅修行,但少有成就。

一日,马祖又在打坐,怀让便去问他整日坐禅,到底图甚。

“成佛。”马祖回答得非常干脆。

怀让听后不语了,随手从旁边捡了一块砖头放在一块石头上就磨了起来。马祖见状十分不解,便问怀让禅师。怀让回答说他想把砖头磨成镜子。这下,马祖更不明白了,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子呢?

怀让禅师马上就看破了马祖的心思,随即意味深长地说道:“砖头不能磨成镜,那每日打坐就能成佛么?譬如牛拉车,车不走,还是该打牛啊!”

马祖听了猛然醒悟。

神宗反对单纯的静坐思考的修习方式,那样过于死板,失去了禅的本义。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观照自身才能修练而成。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一味地教条主义,必定难以学有所成,更谈不上有所突破了,甚至可能会徒劳无功。

好事不如无事

赵州禅师是一代名僧,他经常提起一句禅话道:“佛是烦恼,烦恼是佛。”

他的众多弟子听了,冥思苦想,还是十分不解,佛到底是在为谁烦恼呢?于是,他们纷纷去请示禅师。

一次,禅师便将所有弟子叫到身边,说道:“佛的烦恼是为了一切众生。”

弟子们听完,又进一步问禅师如何才能免除这些烦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得到的却是禅师严肃的责问:“免除烦恼做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禅师看到一位弟子正在礼佛,便用柱杖打了他一下,并问他在干什么。

“师父,我在礼佛!”他回答得十分得意。

“佛是用来礼的吗?”禅师斥责道。

那弟子迷惑了,继而说道:“礼佛是好事啊!”

赵师听完,沉默了一会,意味深长地说道:“好事不如无事。”

礼佛虽是好事,但不要执著于“好事”。佛为众生烦恼,这是觉悟,无须免除。如果不能明心见性,无非是浪费时间。殊不知,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道生于心,一切形式都是虚的。

大小不二

一次,唐朝的刺史李渤去参悟佛经时,对上面的一句话怎么也弄不明白。“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芥子如此之小,它怎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未免太过于离奇了。

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特意去请示智常禅师。

禅师听后并没有从正面回答问题,而是笑着问他,“人家都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此事。”

李渤得意洋洋地点了点头。

禅师继续问道:“那你所读的万卷书如今何在?”李渤没有作答,而是抬手指着自己的脑门。

禅师沉默了一会,意味深长地说道:“奇怪,你的头颅只有椰子一般大,又怎能装下万卷书,你也是在骗人吧!”

李渤听后,顿然彻悟。

其实,芥子虽小,可它与须弥山皆由法理所造,因而彼此自然可以相互包容。与头颅同质,才可能人脑容下万卷书。空间本有多种,它也无比广阔,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与利用。

坚强的意志

从前,一个弟子对于如何才能成佛十分困惑,于是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智通禅师。

禅师却厉声喝道:“你外出云游,在庙宇与丛林之间奔走,可曾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处?如果只会攀山涉水来来去去,必然是白白踏破草鞋,毫无益处可言的!”

弟子听完,还是不解,继续问道:“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哈哈大笑一声,说道:“意志坚定之人,会将破草鞋扔掉,光脚继续行路,心里没有了束缚和烦恼;而意志不坚定的人,内心都被挂念和忧虑所充斥,安身立命之事又何从谈起!”

弟子望着自己的草鞋,一下子,恍然大悟。

说什么安身立命,修练成佛,自身拥有坚强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在修养身心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具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坦然面对困境,并想方设法去克服。遇到逆境便表现出过多的担心和不安,定将难以达到修心养性,更不用说成就事业了。

苦瓜的味道

德胜禅师德高望重,座下弟子众多。

有一次,他的一群弟子要去朝圣,在送别的时候,禅师并没有祝福的语言送给弟子,却拿出了一个苦瓜,递给弟子,接着说道:“你们随身带着这个苦瓜,每当你们经过圣河时,记得将它置于其中浸泡,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桌上供奉,并朝拜它。”

弟子们听后牢记于心,在朝圣过程中,都照师父的话一一做到了。回来后,又把那苦瓜交回给了师父。师父立即吩咐伙房将其煮了,以供大家品尝。

过了一会,禅师便将众多弟子叫到面前,苦瓜也已经煮熟端上来了,禅师吃了一口,然后意味深长地说道:“真是奇怪!怎么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的苦瓜一点也没变甜。”

众弟子听后,当下心开意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苦瓜味本苦,无论如何,其性不变。我们的心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管我们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应保持自己的清灵之性和明空的本质。

通身是眼

一个学僧心想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于是便带着问题去请教师父道吾禅师。

“师父,请问你的哪一只眼睛才是正眼啊?”

禅师并没有作出回答,而是反问道:“当你晚上睡觉时,枕头掉到了床下,但你没睁开眼睛,手往地下一抓就抓起枕头继续睡觉。请问你是用什么眼去抓的?”

学僧听后,有所醒悟,便对着师父点了点头。

禅师便问他到底懂得了什么,学僧仅以四字作答:“遍身是眼。”

禅师听了,面露嘉许之色,接着却说他只懂得了八成。学僧一下子陷入了沉思,可仍然不解。

过了不久,禅师笃定地说道:“通身是眼!”

我们每人都有一个通身是眼的真心,因而便能观望一切。生活中何尝不需要这种真心,只有它才能让我们明了事理,并且可以观照和守望世间万物。

佛祖论美

从前,有个大财主,他有个花容月貌、美艳无比的女儿。每当家里来了宾客,财主总要把女儿叫出来展示一番,以获得客人的赞叹声。实际上他的女儿也的确很美。

一日,财主家里又来了个客人,他照常叫出自己的女儿,继而问人家自己的女儿是否漂亮。

那个人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和财主下了个赌局,让财主将女儿披上盛装,去各地行走。如果每个人都说她美,那人便输给财主800两黄金;一旦有一个人说不美,财主就要掏出800两黄金给那个人。

于是,财主便带着女儿四处游走,众人都说他的女儿漂亮,800两黄金似乎就在眼前了。但是,当他带着女儿见到佛祖后,佛祖却不屑地说她并不漂亮。

财主听后十分不悦,却备感无奈,只好输给了那人800两黄金。

美不只在面貌,还在灵魂。但常人看重的往往是面容,而不是心灵。面容乃天生,难以改变,但却可以通过不断地修养身心来净化自己的心灵,美化灵魂。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巧妙结合才算是人世间真善美。

同类推荐
  • 修身读老子

    修身读老子

    《读老子学处世之道》主要讲述了: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日明,守柔日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社会如江湖,混迹江湖之中,既不能做人皆如韦小宝那样圆滑善辩,过于张扬;亦不可做事都似郭靖般敦厚呆板,不懂变通。若想为人称道,又事有所成,惟有学习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热门推荐
  • 晋后略

    晋后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诛杀记

    诛杀记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你活着是否自在?是否潇洒?是否痛快?是否曾有人打破你宁静的生活,让你不得安生?然后你学着忍耐?后来你是否已习惯了沉默?再后来是否就变成了懦弱?蓝天白云总是好。安安稳稳总是真。可是!总有人不懂规矩!总有人仗势欺人!黑夜仿佛已沉睡了千年,不曾苏醒,墨色天空,宣告着这片世界的无情无欲无望。只是仍有人不断地飞蛾扑火,不断地冲击着这铁一般的规律。
  • 天龙之吼

    天龙之吼

    东京梦华,烟消云散!一美倾国,半壁江山……
  • 冷面总裁的专宠娇妻

    冷面总裁的专宠娇妻

    她自幼在孤儿院长大,受尽冷暖,却也在他的庇佑下快乐成长,她以为他就是自己王子,她以为这辈子她一定会嫁给他,当她的新娘,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当推开房门的那一刻,看着生命中的王子与那个公主身体缠绕时,她知道了,原来她一直都只是灰姑娘,却不知,真正的王子正悄无声息的向她走来。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护道者

    护道者

    神魔乱,三千世界转逝水;一粒沙,人世间,遗珠尤闯封禁难!几度轮回,念世悲观,遥望宙宇,众神蒙难!尽英雄泪,谈笑王神翻手间;一方骤歇,昔日上古开天;古神浴火,失智对抗天地间。密隐何处?我自清白留一线!爽文!蒙难天神降世间。我本无敌,奈何封印难消。只为他人护道,寻觅世间真相!请朋友们尽情收藏点评!!!
  • 现世江湖之儿女情仇

    现世江湖之儿女情仇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自从古时开始便有习武这一说。在以前,更是有各大门派纷争,江湖乱世等。而在高科技时代的现在,我们几乎没看到有人施展“武功”了。难道这些东西真的消失了吗?前辈流传下来的那些武功秘籍到底去了哪里?难道现在没有了“武林门派”这一说吗?如果有,他们去哪了呢?古时的少林寺,峨眉山,在现代也是存在的,那他们真的是“武林门派”吗?还是只是普通的寺庙?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现代人中的“江湖人士”,那在这枪械的时代,武功究竟还管不管用呢?故事还得从几个还在上学少年开始说起……
  • 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远古历史的神秘文化,神奇的远古帝王,历史的足迹。
  • 想入妃扉:邪王的宠姬

    想入妃扉:邪王的宠姬

    不是吧!救人反被人从六楼拽着一起掉了下来!那还不死?结果……没死!一觉醒来成了相府千金!出去玩,结果遇上邪魅王爷,逼迫自己嫁给他!我逃……我逃……看古代邪魅王爷和现代鬼灵精丫头的你追我逃爱情游戏……
  • 《妖妃一笑醉千秋》

    《妖妃一笑醉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