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于1864年消灭太平军之后,各省纷纷办洋务,大造战舰,特别是沿海诸省。像福建就建造了福建船政厂,专门用来生产作战用的军舰。而浙江作为一个沿海大省,也想办厂造船,但是浙江省却因为财政空虚,无力建厂购船,于是打算向外国购买炮舰。
但是购买炮舰的事却事关重大,因为一笔交易动辄数十万两银子,按照清朝官场的潜规则,与外国人做生意是可以从中提取回扣的。一笔数十万两花费的交易可以从中提取回扣不下十万两,所以,这是一件油水丰厚的事。这次藩台的麟大人购买炮舰的事没有向巡抚黄大人汇报,拿了这么多的回扣,麟大人觉得有点心虚,尽管朝中有自己的老师做靠山,但这毕竟是巡抚黄大人的治下,于是麟大人决定拉拢黄大人的表亲周道台入伙。一则周道台能言善辩,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则他是黄巡抚的表亲,万一事发,不怕巡抚大人翻脸。
周道台本来就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看到现在又有油水捞了,自然十二分地愿意帮助刘大人。于是他瞒着巡抚大人帮刘大人同洋人洽谈,这事本来做得机密,不巧却被巡抚大人手下的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因为跟胡雪岩是好朋友,加之他平时对周道台也十分看不惯,于是就把这件事对胡雪岩说了。
而胡雪岩又把这件事对自己的好友王有龄说了。时任湖州知府的王有龄听到这件事后非常高兴,因为周道台对王有龄使过一回手段,在巡抚大人面前打过他的小报告,让他的仕途差点就断了,也影响了胡雪岩的生意,王有龄现在觉得是报复的时候了。他主张原原本本地把事情告诉黄巡抚,让他去处理。但胡雪岩却认为此事万万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如果强要断了别人的生意,得罪的可不是周道台一个人。
最后两人决定由何师爷出面解决这件事情。带着胡雪岩和王有龄的嘱托,当天夜里,何师爷就去找周道台。何师爷敲开周道台家的门,二话不说,就把两封信交给周道台,周道台打开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因为信上明明白白写着他与洋人做生意购买炮舰的事情。这可是让他丢掉乌纱帽的事情。何师爷看到周道台这种反映,于是趁机说,今天下午,他在巡抚院中经过,看见有人扔进来两封信。他捡起来一看,原来上面写着告发周道台同洋人购买船只的事情,他觉得大事不妙,出于同僚之情,才来通知他的。周道台听何师爷这么一说,早吓得魂飞魄散了。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周道台自己也知道,平时自己与别人结怨太深,这一次肯定是有人报复,于是他拉着何师爷的衣袖求他出谋划策给指条明路。
何师爷故意沉吟了很久,才对周道台说,这件事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已经同洋人谈好了,不买也是不行的。但是要买的话,却需要一笔巨款,这么多的钱自己一时又拿不出来,只能叫一位巨商提供资助,弄妥当之后,再向巡抚大人汇报。这下可把周道台给难倒了,以周道台的人际关系,在江浙一带,哪里有什么巨商大贾的朋友,周道台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看到周道台的这种情形,何师爷按照计划又给周道台指明了一条路。他说湖州知府王有龄有一个结拜兄弟胡雪岩,他是江浙大贾,可以向他求救。但是周道台一听到王有龄的名字,心里就有难言之隐。
而何师爷也知道周道台此时的心思,于是又对他讲明其中的厉害关系,听得周道台又惊又怕,想想确实无路可走,只有厚着脸皮向王有龄求助了。于是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去拜访王有龄。王有龄也早就做好了准备迎接周道台的到来,双方坐定之后,周道台道明了来意,王有龄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兄弟我原不该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愿意协助,只是所获的回扣,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应,兄弟立即着手去办。”周道台一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哪有办事不要钱的?以为王有龄觉得自己在开玩笑,不是真心相求,于是赶紧声明自己是一片真心。最后,两人推辞了半天,推辞来推辞去,王有龄就是不要回扣,周道台无奈,只得应允了。于是王有龄到巡抚衙门,对黄巡抚说自己的朋友胡雪岩愿意借资给浙江购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办。巡抚一听又有油水可捞,立即应允。
周道台见王有龄做事如此厚道大方,自己觉得对不住王有龄。办完了这件事后,亲自到王府负荆请罪,两人于是成了莫逆之交。
有了周道台这层关系,以后胡雪岩的生意就更好做了,因为通过这一件事,胡雪岩把周道台变成了对自己有利的朋友,以前在巡抚大人面前进谗言的人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位生意上的最牢靠的伙伴。
做生意与人为善,胡雪岩很清楚这一点,“积恩则昌,积怨则亡。”所以他特别注重运用人情,时常体察人情,关心他人的难处,对人讲义气,帮人排忧解难。与胡雪岩交往的人,大都佩服他的这种侠义之举,愿意和他做生意。他们不仅把胡雪岩看作生意人,更多的是作为朋友,甚至知己。所以,胡雪岩四处与人为善积累的恩德,就像随手撒下的种子,为他带来了许多的商机和回报。
一日一心得:
商人做生意就是想赚钱,但是赚钱之外,还要与人为善,因为与人为善就是为自己积累恩德。只有自己与人为善把别人当朋友了,别人才会把自己当朋友,自己的朋友多了,才能成就大事。
做人就要讲求信用
胡雪岩语录: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到临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等成语,都是古人讲求信用的典范。在古人的世界观里,诚信是他们立身处世的根本,有时候甚至比生命都重要。就像我国古代的尾生一样,与恋人相约于桥下,等了很久,女子都没有来,而这时候又涨水了,但是尾声却一直不肯离去,抱着柱子最后淹死在了河里。
像这样的讲求信用的例子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献里,举不胜举,据某史料记载:
北宋词人晏殊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所以,在我国,讲求信用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传统品德。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不守信用,背弃诚信的事例。我们总能在新闻报道中见到或听到某某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某某公司坑蒙拐骗、某某奶粉喝了得结石……企业的这种种行为,都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这些不守信誉的行为最终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据报道,某地有家很有名的食品厂制造伪劣月饼的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一夜之间,这家食品厂的产品在全国各大商场销声匿迹。他们花数年的时间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创立起来的知名品牌毁于一旦,这家企业也濒临倒闭的境地。所以诚信一旦失去,就难以挽回了。
胡雪岩深知这一点,他说:“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到临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所以,他的经商的一生,也就是讲求信用的一生。
左宗棠剿灭了捻军、镇压了回族起义、收复了新疆之后,他回到朝廷。由于他的功劳,皇帝提拔他直入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掌管兵部。此时,由于中国的江南沿海一直都受到列强的骚扰,清政府为了抵抗这种骚扰,增强自己的实力,于是就派左宗棠筹办南洋实务,训练新兵。左宗棠就派遣王德榜去自己的家乡湖南招募兵勇组成新军。几个月下来,王德榜在湖南招募到六千人马。因为招募来的新军需要用火枪来装备,又要给每个人发军饷,同时,还要一笔开拔费,这些钱粗略算起来就要二十几万两银子。这尽管是国家的事,这笔钱应该由国家来出,但是,现在的清政府腐败已经到了极限,贪污腐化成风,就算清政府把这一笔钱拨下来了,那也肯定是还没有到士兵的手上就被各级官员给贪污掉了。左宗棠对这种事情一清二楚,所以他也没有对政府的拨款抱又多大的希望。那么谁来给他出这么多钱呢?这时候他想到的自然又是胡雪岩。
左宗棠自从和胡雪岩相交以来,胡雪岩就一直为左宗棠的事业提供资金,而左宗棠也为胡雪岩的生意提供靠山。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互相依靠的关系,但是又很紧密。
这一次,左宗棠也给胡雪岩写了一封信请求胡雪岩提供资金,胡雪岩满口就答应了。尽管胡雪岩答是答应了,但是胡雪岩自己却有点为难了。因为中国和法国在上海发生纠纷,导致上海的市面极其萧条,不管是生丝还是药材市场,都不怎么景气,胡雪岩在这两方面都没有赚到什么钱。同时,胡雪岩为了能够控制生丝市场,他投入了两千万两银子用于囤积生丝,导致阜康钱庄的现金流量不足了。同时,因为李鸿章和左宗棠向来就是政敌,此时李鸿章为了排挤左宗棠,不让他在东南地区插足,已经定计叫盛宣怀在上海挤掉胡雪岩,授意上海道台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协饷。这一部分协饷,原是用来归还胡雪岩为左宗棠经手的最后一笔洋行贷款的。这一笔洋行贷款的第一期五十万还款期限已经到了。这里有五十万银子妖还,再加上左宗棠需要的资助款,再加上要购买几千只洋枪,总共不下一百万银子。一百万银子对于以前的胡雪岩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现在的胡雪岩把阜康钱庄的资本都压在了生丝上了,是在抽不出资金。
尽管这样,但是胡雪岩还是满口答应了左宗棠,为他提供资助。因为自从结识左宗棠以来,胡雪岩在左宗棠面前说话从来没有打过折扣,很有信用,因而深得左宗棠的信任。现在左宗棠已经老迈年高,且身体又多病,在朝廷的时日也许不会太多了。如果他现在不帮助左宗棠了,别人就会认为他是因为左宗棠快要退出权利层了,就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了,于是就把左宗棠丢一边了,自己也就可以不为他办事了。
并且胡雪岩也不是一个过河拆桥的人,他决不愿意一生注重信用而到最后为一件事使这种靠一生积累起来的信用付之东流,因此,即使到了真正是勉力支撑,而且岌岌可危的时候,宁可支撑到最后一败涂地,也要保持自己的信誉、形象。所以哪怕现在的他再艰难,他也满口答应左宗棠的请求,正像他自己说的,“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到临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
一日一心得:
有信用的人才值得别人去相信,这是一句真理。我们要想拥有更多的朋友,在生意场上一帆风顺,那么,讲求信用则是根本,一个过河拆桥的人是没有信义可言的,这样的人在别人心里也是不值得相信的。
做生意也要重感情
胡雪岩语录:一个真正的商人,应该是一个有信之人。生意做完之后,该亏则亏。亏的是银子,赚的是感情。
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中,那个琵琶女由于年老色衰嫁给了一个商人做妻子,但那个商人却只看重钱财而不看重感情。有一天,那个琵琶女去买茶,等她回来的时候,商人独自走了,把她一个人抛弃在了船上。
在阿拉伯的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奸商的故事,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
城里有一个奸商卖肉总是缺斤短两的。一天,阿凡提又来买肉,他又少给了阿凡提半斤多肉。阿凡提气得来找他质问:“喂!你怎么又少给了我半斤肉?”
“不可能,我这杆秤是独一无二的准星秤。”奸商争辩道。
“那好,就请你用这杆独一无二的准星秤称一称你的良心吧!”阿凡提说。
又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
阿凡提到一位奸商的店铺来买黄油,对奸商说:“我想买与上次一样的黄油,如果没有那种黄油我就不买了。”
奸商高兴地说:“太好了,您对我的黄油评价如此之高,我真荣幸。”
“不是这样,有位巴依老爷要到我家来做客,我不愿意他再来,因此我才要买你卖的黄油。”阿凡提回答说。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商人就没有什么好印象,“无商不奸”,这是人们对商人的看法,认为商人为了钱,什么奸恶的手段都能使出来,就像发阿凡提的故事中一样,那些奸商不是缺斤短两,就是所售货物质量很差,或者几个人一起合伙做生意赚了钱,为了分红不均而打得头破血流,一点感情也不讲。
但胡雪岩却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胡雪岩的意识里,朋友之间一起做生意,可以自己亏银子,但是不能亏感情。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发展起来了之后,他开始把眼光瞄准了生丝市场。因为当时中国的生丝很受洋人的喜欢,出口量很大。于是,胡雪岩从阜康钱庄调出几万两银子,和南浔镇上的生丝大户又是自己的朋友的庞二合伙做起了生丝生意,同时入股的还有漕帮首领尤五、洋商买办古应春、湖州“户书”郁四。
经过一番千辛万苦之后,这笔生意做成功了。胡雪岩他们把生丝从浙江等地收购回来,运到上海,再转手出售给洋人,赚了十八万两银子。钱尽管是赚了不少,但是,过程也不简单。胡雪岩为了做成这一笔买卖,与洋人讨价还价,同时,在收买人心、拉拢同业、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上也可谓绞尽脑汁、精心筹划。更有甚者,胡雪岩他们的生意正做得好好的时候,却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庞二的一个大伙计朱福年想搞垮胡雪岩,从中作梗,破坏他与洋人的关系。为了对付朱福年,胡雪岩、尤五、古应春、郁四、庞二等人一起出动,大费一番周章才把朱福年收服了。
赚了钱之后,大家就一起分红,按照胡雪岩的原定计划,大家一起分红之后,他能分得一大笔钱,这就可以还清他当初开钱庄时欠下的债务了。本来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好的,但是朱福年一跳出来,他的希望就落空了。因为他们这次做生意,合伙关系太复杂了,有漕帮,有洋商买办,每个地方都要去打点送礼,开销太大了。为了收服朱福年,涉及到了很多的人和方面,这些也都是要分红的,因为人家为了你的生意也出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