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70400000037

第37章 学科与人才:科学理论发展与学科建设(1)

[内容提要]学科和学科建设的涵义—常规科学时期单学科理论发展的两种模式—“科学革命时期”单一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特点—单一学科理论发展的特点对学科理论建设的启示—学科队伍发展的若干规律及其对学科队伍建设的启示—西方发达国家学科教育建设的六个特征—世界一流的学科基地建设的四个特点—多学科或跨学科导向型中,科学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基础的问题。

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规划科学研究即基础研究时指出,要“重视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全面协调地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往往导致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兴学科的产生,是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点部署”。这里涉及到科学理论的发展与学科和学科建设的关系。认清这个问题,对从事科学研究和规划发展科学事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们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科学研究,也称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科学研究以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何将我国科学研究工作搞好,这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重大话题。

学科的涵义与分类

如果从学科的角度来看,那么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开展在近代以后实际上是按学科领域进行的。在科学中,学科一词的使用,是人们对科学知识分门划界以及专门化的结果。它在科学中的使用,是从17世纪中叶“人们把自然科学细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才开始的。由于专门化的研究对科学知识生产的有效性,这就促进了科学在18世纪按学科发展的必然性。作为它的副产品,特别是到了19世纪之后科学家的角色也专门化,出现了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这就使得“学科”的内涵深化,即“学科首先是一个以具有正当资格的研究者为中心的研究社群。各个体为了利于互相交流和对他们的研究工作设立一定程度的权威标准,组成了这个社群”。也就是说,科学家共同体也分门划界,出现了物理学家共同体、化学家共同体和生物学家共同体等“学科共同体”。在学科共同体内,科学家有共同的、专门的“学科范式或研究传统”,赞助学科活动和颁布学科价值的专业组织,出版学科和专门研究的期刊,支持学科研究和教学的基金管理机构,以及评价学科内的研究成果的同行评论者。这就是说学科成了“科学社会建制”中的一种“亚建制”。美国科学哲学家T.库恩指出,“一门成熟科学(学科)的专业人员,是在一个具有传统理论以及工具、数学和语言技巧的复杂总体中受到训练的。结果,他们组成了某种特定的亚文化群,其成员是彼此著作的唯一读者和裁判。这些专家们研究的问题,不再由外部社会提出,而是产生于内部,为了扩大现存理论与自然界相互适应的范围并提高其精确度而提出的挑战。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概念,一般同以前专业训练中所提供的概念紧密有关。简而言之,与其他专业的创造性工作相比较,成熟科学的专业人员是从他们在其中过着特殊专业生活的文化环境中实际分离出来的。”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说,在自然科学中,学科是根据对自然现象研究角度的不同而形成各种专门化的“亚建制”。它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并与其他学科相区别,有自己专门化研究范式或研究传统,有自己专门化的认知主体或人才队伍及其学会,有自己专门化的学术杂志,有自己特定的培养人才的学科课程体系,等等。

技术中的学科也可有类似的界定。

鉴于学科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一种“亚建制”,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是靠学科共同体来完成的,因此学科建设这个概念就等价于“学科共同体的建设”的概念,它包括学科理论建设、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学科教育建设。

由于科学自古希腊时代以来发展了两千多年,其领域已经非常庞大,因此对科学的学科分类也愈来愈精细。您能介绍一下学科分类的情况吗?

分类是很人为的,对科学的学科分类也有多种方法。现在一些科技大国如美国的通常做法是,将整个科学技术区分三个层次:即领域、学科和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从属于领域,专业从属于学科。

首先,可将整个科学技术分为若干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数学、工程技术、临床医学等领域。其次,在一个领域中可再细分为若干一级学科,如将物质科学领域分为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将工程技术领域分为机器人、集成电路、电信、内燃机、钢铁等学科。再次,在一级学科中可再细分出若干二级学科(专业),如将物理学学科分为经典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声学、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等专业。

现在,科学人员一般来说是从属于某一学科的,其业务活动范围、研究工作甚至职称等等,都烙上了学科的印记。因此,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也具有学科的特点。如果您从这一个角度去看,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科学研究活动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单一学科导向型,即研究活动立足于单一学科;另一种是多学科或跨学科导向型,即研究活动立足于多学科。从17世纪起到19世纪中叶,科学研究活动的类型基本上是单一学科导向型。但是从19世纪中叶之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科学研究活动的类型除了有单一学科导向型外,还出现了多学科或跨学科导向型。

学科内科学理论发展的规律

那您先从单一学科导向型的科学研究活动谈起吧。

在这种类型的研究活动中,科学学科理论发展有什么规律?

对科学研究活动立足于单一学科的情况,现在学术界主流的观点是采取西方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最早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又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T.库恩和L.劳丹、英国的I.拉卡托斯等。他们的观点可概括如下:

(1)单一学科的科学研究(即基础研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在科学范式支配下解决问题的活动。一种成熟的科学范式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科学范式都有若干具体的“理论”;于每一个科学范式都包含一定的“自然观和哲学信条”。该自然观规定了存在于该领域或该科学范式所在领域基本实体的类型,该哲学信条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初始的理由;

盂每一个科学范式都包含一定的“方法论法则”,它们涉及到实验技术、理论检验和评价方式等等;榆每一个科学范式都包括着一些关于“科学目的或目标”的见解,它进而为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了许多价值标准。

(2)单一学科的科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时期,即常规科学时期和科学革命时期,其模式如下:常规科学时期寅科学革命时期寅新常规科学时期当一个学科的科学范式形成之后,科学家便在这个科学范式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于是科学理论的发展就开始进入常规科学时期。在这个时期,科学范式把科学工作者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一个团结一致的科学家共同体,而科学家共同体内的科学工作者都信奉这个科学范式,把它作为进行进一步研究即解决科学问题的基础。对物理学学科来说,在17世纪牛顿的物理学范式形成之后,物理学学科的发展便进入常规科学时期。

在常规科学后期,科学范式逐渐丧失了它对反常问题和其他概念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时,无论科学家们如何修改研究传统,甚至是特设性地修改科学范式,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反常问题和概念问题,于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对科学范式深感不安,常规科学便陷入“危机”。此时,理论的各种不同形式便流传出来,科学范式逐渐丧失了它的控制,一种多理论、多科学范式的多元化局面开始出现了。原来处于一个科学共同体中的不同成员开始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科学范式,于是科学共同体名存实亡。这种情况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后一段时期内或20世纪初都出现过。危机的后期,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科学范式共存的现象。如果人们开始普遍地抛弃原来的科学范式,转而接受另一种新的科学范式,这时便产生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科学史上客观存在的一类重要历史现象。

历史主义实际上是将科学研究分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两种不同的时期来考察,那么在常规科学时期,学科理论发展有什么特点?

在常规科学时期,学科理论发展呈“连续”“积累”“增生”的形式,这种形式一般可表现为“深化”和“分化”两种模式。下面我先介绍“深化”的模式。

在常规科学时期初期,由于科学范式的指导或规范作用,许多经验问题和概念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科理论得到不断地增长和扩展,这时科学理论的发展呈继承和积累式“深化”的模式。其论文发表数呈逻辑斯蒂(S型)曲线的变化规律(见第259页图)。

这种模式往往通过三种形式呈现出来。

一是“支流—江河汇并”深化模式,例如牛顿力学理论在18世纪初的发展就是如此。当时人们是在牛顿科学范式的指导下对万有引力理论进行检验与确证,如对哈雷慧星的轨道计算、预言和验证,对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对地球形状的判明,对行星摄动的确认,等等。这些研究成果的汇积使牛顿力学理论在内容上不断增生、不断丰富。

又譬如,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导致了90年代初结构基因组学的产生,它主要研究人体基因组的结构,如DNA序列测定、基因定位,以此来破译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能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自我。到90年代后期,生物学家又在此基础上将基因组研究的重点由基因组的结构转向基因的功能,以尽快读懂人类35万个基因,弄清它们各自的功能以及基因表达的规律,以及进一步研究生物基因组的多样性与进化规律、基因组的表达及其调控、模式生物体基因研究等,由此产生了功能基因组学的系列成果。与此同时,生物学家还把研究拓展到蛋白质组——因为蛋白质是基因的物质表达——以从动态的角度来进一步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所以,分子生物学中,从结构基因组学到功能基因组学,再到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发展过程,显现了学科理论发展的“支流—江河汇并”深化模式。

支流汇并成江河的比喻很形象,据说最早提出这个比喻的是英国19世纪下半叶著名的化学家W.惠威尔,他也是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

是的。下面我谈谈在常规科学时期,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二种“深化”模式,科学家称之为“中国套箱归化”

深化模式,即后继理论比先前理论框架大,把先前理论作为一部分包含进来。例如,18世纪欧拉建立的分析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更为一般化的形式,它可以把牛顿力学作为一部分包含进来,因为它的框架比牛顿力学要略大一些。又如,法拉第的电磁理论完全能将牛顿的力学理论归化进来,后者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前者均能解释;后者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前者也能解释。

再如,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新达尔文主义理论,是对19世纪上半叶达尔文主义理论归化式深化的发展。它通过对遗传物质基因的研究,揭示遗传变异的机制,用种质、突变、基因的不同组合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来解释生物进化现象,从而弥补了达尔文主义的主要缺陷。从达尔文主义理论到新达尔文主义理论的发展,显现了学科理论发展的“中国套箱归化”深化模式。

将新、旧理论的关系比喻为“中国套箱”关系,也十分具体生动。中国套箱的特点,是小一号箱子能被套在大一号的箱子内,而后者又能被套在更大一号的箱子内。将旧理论比做小一号箱子,将新理论比做大一号箱子,这说明新、旧理论的发展在内容上并不完全只有简单叠加的关系,还存在着另一种更深刻的关系,即旧理论的框架小,新理论的框架大,旧理论作为一个子集合被新理论包含于其中。据说这个比喻是持逻辑经验主义观点的西方科学家作出的,可见他们的科学哲学的素质之高和文化底蕴之厚。

同类推荐
  • 科学家传奇

    科学家传奇

    《科学家传奇:科学家的最高荣誉》收集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大奖,为读者讲述众多科学家获得巨奖背后的故事。一个个如雷贯耳的科学大奖,如同竞争激烈的竞技场,引来无数的科学巨人一展风采;一个个走上领奖台的科学巨匠,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闪耀在科学的天空中。在通往科学的道路上,满是荆棘与鲜花,留下的是他们的一个个动人又神奇的故事。期望读者从这些神奇的故事中,既能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更能感受到科学家们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从中受到激励。得到人生的启迪。
  • 原创技术发明方法:自主创新源泉

    原创技术发明方法:自主创新源泉

    本书运用支点成功学理论,系统阐述了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原创创新,深刻揭示了原创技术发明方法。作者在深入研究西方科学技术发明历史的过程中,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突破西方专利壁垒的高度,提出了支点创新力理论和方法;它以苏格拉底“转动自己”和阿基米德支点“尤里卡”内涵为源,从科学技术发明史上众多经典案例中,总结了顿悟——发现科学规律——产出原创技术原理——原理转化原创技术原型——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标准……原创成为一切创新的源泉。本书为广大读者掌握技术跨越发展之道,提升个人发展竞争能力,突破跨国公司专利壁垒,展开了独到的路径;这是一种全新的原创创新思维方法。
  • 自然:消灭的自然灾难

    自然:消灭的自然灾难

    本书介绍了可怕的洪水灾害、我国历史上的洪灾、凶猛的泥石流灾害、不期而至的血崩灾害、海冰灾害的危害、难测的火山灾害、地震的产生和危害等。
  • 沉寂消亡后的悄然复苏:神秘的火星文明

    沉寂消亡后的悄然复苏:神秘的火星文明

    本书分上篇昔日火星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下篇征服火星开辟人类第三故乡,几百年来,天文学家一直把火星视为地球的“姊妹星”,因为它在许多特点方面跟地球很相似。天文学家还观测到许多条纹布满火星表面,便据此推断那是火星上水量充沛的河流水系,抑或是火星人修建的人工灌渠……是否存在过火星文明?大家莫衷一是。然此书记录了世界科学家近年来对火星上发生的怪异现象和宇宙灾变研究中的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新发现,以助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火星文明以及人类将如何征服遥远而艰辛的火星之旅,如何开发火星并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定居点的雄伟壮举。
  • 宝藏在哪里

    宝藏在哪里

    本丛书共8个分册,分别涉及考古学、海洋学、地震学、气象学、地质学、细菌学、地理学、军事学等学科,知识丰富,涉猎广泛。是一套具有活力、具有创新力的儿童科普读物。从1940年开始,鲁滨逊·克鲁索岛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寻宝者带着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化的开采工具来到这个小岛,开始在岛上各处日夜不停地挖掘。他们在寻找什么呢?原来,有人根据古代史料发现,二百多年前,英国海盗安逊曾在这个小岛埋藏下846箱黄金和大量的宝藏。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关于宝藏的传说。作者在本书中,就是要讲各种有关藏宝和寻宝的故事。
热门推荐
  • EXO之只为你嫣然一笑

    EXO之只为你嫣然一笑

    她,是一名四国混血的绝美少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进入了SM,经过不断的努力,从一名练习生变成了一名人气爆棚的人气巨星。他们,是当红组合EXO,每个都是超高人气男神,他们拥有爆棚的人气,绝美的面孔……她和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叶玉心之血

    叶玉心之血

    意外的来到这个世界,原来是为了与你再续前缘。到了最后才发现你不是你,她不是她。原来我一直都守护着一份虚假的爱情。那又如何!我要为你逆天!!为你改命!因为我一直爱着你
  • 尼德林教授的试题
  • 弃夫难缠,国民老公甩不掉

    弃夫难缠,国民老公甩不掉

    她爱他,他恨她。他让她的家庭支离破碎,害她毁容伤心离开。再次归来,她发誓要将一切都讨回来!可……昏暗的房间内,男人冷笑:“三年1095夜,一夜七次,你欠我的!”她欲哭无泪,明明是来复仇的,怎么怎么……渣夫太难缠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倔强女撞上天才校草

    倔强女撞上天才校草

    离家出走的她独自来到繁华的大城市,刚下飞机就遭遇生死之劫......
  • 苏香门府

    苏香门府

    胆小怯懦的纪灵实际上是个深藏不露的高高手,她潜伏在苏府里平静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突然有一天,她发现有秘密的不止她一个,苏二小姐才是那个深藏不露的真正高手高高手。
  • 人算不如天算

    人算不如天算

    一对恋人安然与白洁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却被活活拆散了,从此他们各自走着坎坎坷坷的生命历程……二十多年后,他俩在机场相遇。安然拥抱了白洁,而白洁已为人妻,这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拥抱。安然在飞往自己移居异国的飞机上读了白洁给他的信,才知道自己与白洁原来竟然是亲兄妹……
  • 林依雪

    林依雪

    本书以奇妙的幻想,展现了浓浓的亲情,难以割舍的友情,生死相依的爱情。
  • 蓝染微凉夏

    蓝染微凉夏

    她就算失忆也一样对他留情。他不管发生了什么永远对她深爱。可命运总是顽皮的,天从不随人愿。可是,他们经住了命运的嬉闹。彼此之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重生之溺爱成婚

    重生之溺爱成婚

    五年的倾心相待,又喜怀二胎,却不想换来丈夫血淋淋的背叛,而一个小小的流产手术却让她归西。再次醒来,回到两岁,面对一贫如洗的家,身怀六甲的母亲,林晨心里暗暗发誓。一切都按着轨迹走,唯一的改变是村里突然搬来了一户神秘的有钱人家,家里更有个傻儿子。不过重来一世,可不能如前世一般,定要当个富婆,年龄小,没关系,借爸妈之手发家致富,包山头办农场,买房产等升值,顺道还养个小妖怪。更是无意中发现某人原来是个扮猪吃老虎的腹黑男,而众人都道的傻子更是有个家缠万贯的神秘老爹。“女人,你发现了我的秘密,要么你嫁我,要么我娶你,你选一个吧。”某男霸道的把她抵在墙角。林晨:“……”这确定是个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