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选贤任能是做成大事的根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历代帝王将相无不从慧眼识才、善于用人起家。本章中既有人人皆知的历代君王,亦有不甚出名的将相。在他们的用人之道中,我们可以受到一些启发!
第一节知人善用的李克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如何面对这些选择呢?
魏文侯问李克,魏成和翟璜谁可做宰相。李克起身一揖,答道:“臣乃局外之人,不敢回答大王的提问。”文侯说:“事到临头,先生就不要再谦让了。”李克这才说:“圣上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品格和能力,平日里要观察他亲近一些什么人;富贵之后,观察他交往些什么朋友;位居高官之后,观察他给国家推荐了什么人;不得志而处境困难时,观察他是否做了不该做之事;贫寒拮据时,观察他是否接受不义之财。以此五点为标准去衡量一个人,才可得到贤才。”
魏文侯听罢,说:“先生,谢谢您,我明白了。”
李克出宫,恰遇翟璜。翟璜说:“听说主上召先生征询相国人选,最终决定以谁为相?”李克说:“魏成。”翟璜面露不悦,说:“镇守西河的吴起是我推荐的;治理邺地的西门豹是我推荐的;征伐中山的乐羊是我推荐的;攻克中山之后,连镇守您,都是我推荐的;太子无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我的所作所为,哪一点比不上魏成?”
李克说:“您当时向主上推荐我,难道是要让我在主上面前多说好话,为您日后求得高官显爵铺设道路吗?主上问我谁做相国合适,我只不过是谈了用人的道理,并没有具体推荐谁做相国。之所以知道君主定会选择魏成,是因为魏成虽年俸丰厚却善于克己,卜子夏、田子方、段于木三位贤者都愿意辅佐他。这三个人主上皆尊为老师,而您推荐的五位,主上只用作臣。与之相比岂可同日而语?”
翟璜迟疑了片刻,面露惭色,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乃鄙陋之人,言多失当,情愿终生做先生的弟子,接受先生的教诲。”
了解一个人是靠天长日久观察出来的。观察他在失意时和得志时的一言一行,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里了解他的品行。欲成大事者身边能有李克这样的贤臣,离成功就不远了,但毕竟这样的能人是不可多得的。
第二节取长弃短的子思
下面这个小故事是关于如何权衡利弊选拔人才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子思向魏国国君举荐苟变时说:“苟变的才干可以率领战车五百辆与敌人作战。”卫侯说:“我知道他有此才能,但他以前做税收小吏时,曾顺便吃过纳税者两个鸡蛋,这种人怎么可以重用呢?”
子思说:“明君任官,和木匠选木是同样道理: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粗壮坚实的杞树,即使有几尺朽才,高明的木匠也不会弃而不用。现在,主公处于列国征战时期,急需选拔能士,岂能仅因多吃了两个鸡蛋,就将能攻善守的良将弃而不用呢?”
卫侯再三拜谢说:“我接受您的意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行不顾细节,大礼不辞小让的人也许一开始让你无法接受,但这些人往往也是有才能的人。对成大事者而言,千里马固然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但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伯乐也是极为重要的。
第三节惜才如宝的威王
在你心中,是人才重要,还是钱财更重要呢?
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猎于郊外。
惠王问:“你们齐国有何稀世珍宝?”
威王说:“没有。”
惠王说:“我的国家面积无法与贵国相比,但也还有珠宝。我们有十颗珠子,直径一寸以上,光辉夺目,可以把远近十辆车子的珠宝照亮。你们偌大一个齐国岂会无宝?”
威王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对国宝的理解与你不同。人才才是我国的国宝。大臣檀子,镇守南城,楚国不敢发兵东犯,泗水诸侯国岁岁来朝。大臣盼子,镇守西部高唐,使赵国不敢东进到黄河。大臣黔夫,镇守徐州,无敌可犯。燕国北门祭拜、赵国西门求安,请求我们批准迁齐的更有七千余家。还有大臣锺首,主持治安,防备盗匪,齐境路不拾遗。这四位贤臣,光辉可照千里,岂止照亮十辆车子呢!”
惠王听后,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千金会散尽,人才可永得。人才与珠宝相比,哪一个更宝贵?宝珠光耀炫目,但只可做炫耀的资本,而人才可助你治国齐家平天下。成大事者要记住,人才是金钱换不来的,也是无法用宝贝来衡量的。珍惜人才,莫让自己后悔。
第四节慧眼识才的田忌
你一定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其实,田忌不仅是一位善于谋划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善识人才的伯乐。
孙膑和庞涓同习兵法。学成之后,庞涓做了魏将,但他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如孙膑,就想将他除掉,于是假邀孙膑来魏。孙膑到魏后,庞涓便施行早已定好的计谋,大肆给孙膑罗织罪名,妄加迫害,断其双膑,并在其脸上刺字,欲迫使孙膑因残而终身隐退。
后来,齐国遣使访魏,孙膑得知,连夜秘密求见,向齐国使者讲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惨痛遭遇,齐国使者被孙膑的才华所感动,就将孙膑暗藏车中载回齐国。田忌接见孙膑,促膝夜谈,知道孙膑乃不可多得的军事将才,于是非常友好地以宾客之礼相待,并将他推荐给齐威王。
孙膑为齐威王讲述兵法,齐威王深受感触,深知孙膑是位难得的人才,遂将其尊为老师,任为将军。
其时魏国攻赵,赵国请求齐国救援。齐威王任孙膑为将,率兵援赵。孙膑自觉受过重刑,下肢残废,不适合担任将军之职,于是威王便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坐帐指挥。
田忌欲率领齐军直接前往赵国援救。孙膑献策说:
“想解开复杂纷乱的人际关系,不能依靠拳头;制止斗殴,不能参与混战。避开战争中厮杀的正面战场,进攻敌方暂时空虚的地方,抓其要害,敌人因形势所迫,必定后退。而今赵、魏两国决一雌雄,魏国的精锐之师,都集中在国外的主战场上,国内仅存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军火速进逼魏都大梁,占据交通要道,袭击其防备空虚之地,魏军必然会回兵自救。这样,我们自会一举两得,既解赵国之围,又重创魏国。”
田忌连连点头。十月,赵都邯郸为魏军攻下,但由于齐军向魏国突袭,魏军迅即回师相救,行军至桂陵与田忌军相遇,魏军大败。
“孙子膑脚,始修兵法”的故事广为流传。举世闻名的《孙膑兵法》是无数中国人的骄傲,浩浩瀚瀚八十九篇。如果没有田忌的慧眼识金,又怎会有孙膑大展抱负,挥斥方遒,指挥千军万马的机会。
第五节重视贤人的昭王
想当伯乐吗?就要有伯乐一样的慧眼;想有伯乐一样的慧眼吗?就要重视你身边的人。
昭王是由燕国臣民拥立的,他即位时,国家正处于衰亡之际。他对人民很体恤,能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并且为人温和、谦虚,礼贤下士,英名远播。
有一天,昭王对郭槐说:“齐国很不讲义气,趁着我们国家内乱,想要攻打我们,我知道自己的国家很弱小,无办法赢得战争。但是,如果我让天下的贤人来为我出谋划策,那我一定会打败齐国,以雪耻辱。如果你发现这样的人才,一定要告诉我,我宁愿亲自照顾他。”
郭槐说:“很久以前,有位国王想要找一匹千里马,于是就派他的臣子去找,等到臣子回来时,带回来的是一匹死马,他非常生气,想要处罚那个人。但是,一个侍者说:大王请息怒,您要是让外人知道,就连死的千里马您也很爱惜,很快就会有人送来活的千里马。果然,不久之后,就有好几个人把千里马送来了。如果您要想招揽贤士的话,就先从好好对待我开始吧。那样的话,八方的贤士就会赶来,您的愿望就会实现。”昭王听了,就把郭槐安排在宫里住,并且尊他为老师。
不久,各国的贤良之人就都听说了,纷纷投奔燕国,乐毅从魏国来了,巨辛从越国来了,其他别的人才也纷纷而来,燕国因之越来越强大了。
有人说,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事实上,很多人才都是由人挖掘出来的。也许他就藏在你的身边,也许就在你的面前。要学会重视贤良的人,也要学会重视常人,学会发现藏在你身边的深藏不露的人。一个人想成就大事,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学会发现真正对你有用的人。
第六节任人惟贤的昭侯
作为一个领导者,任用官员时,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呢?是看谁的靠山硬,还是看谁更有能力?
申不害原来是韩国的邻国小官,精通黄帝和老子的学问以及其他名家的学术,因为学识,被韩昭侯赏识,作了宰相。对内,他帮助昭侯管理国家;对外,周旋各国。在其担任宰相的十五年间,政治清明,民富国强。
有一次,申不害向昭侯要一个官职给他的堂兄,昭侯没有答应,申不害露出了不满的表情。
昭侯说:“我以前向您学习,是希望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可是现在,我要是答应您的要求就会破坏您一向主张的治国之道,要想继续推行您的治国方略就必须拒绝您刚才的请求,我该怎么办呢?您曾经一再提醒我要根据功劳的大小来任命不同级别的官员,现在您有所求,我该听哪一个呢?再请问您的堂兄有什么功劳呢?我该任命他为什么官员呢?”
申不害听后,就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并且上书向昭侯请罪说:“君王真是明事理的人啊!”
昭侯有条旧裤子早就不穿了,但是他叫身边的人把它收好。
身边的人说:“大王您也太小气了,这东西还不赐给我们,还要收起来。”
昭侯说:“有人说,英明的君主,要注意自己的一颦一笑,这些都有特别的含义,我要把它好好收起来,等到出现有功的人再赏赐给他。”
领导者在任用人的事情上总是很伤脑筋,几千年前的昭侯就已经给出了绝妙的答案——任人惟贤。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人呢?
第七节怜才惜能的秦始皇
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后人有人说他暴戾。但是,他所达成的令人羡慕的事业,只靠暴戾是不可能的,这和他的爱惜人才密不可分。
吕不韦的相国一职被秦王撤掉后,回到了封地洛阳。这时,一些王族对秦始皇说:“那些宾客从外国来,必定是替他们的国君办事,来使我们秦国内乱,应该把他们驱逐出去。”
秦始皇听了他们的话,开始驱逐宾客。
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临走之前,向秦始皇上书说:“秦穆公在位时到处寻求人才,从西戎族找到了由余,在宛地找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召来丕豹和公孙支。结果秦国强大了,吞并了二十个国家,称霸西戎。秦孝公在位时,任用商鞅,采取变法,诸侯全都归附于秦。秦惠王在位时任用张仪,结果打破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之归附于秦。秦昭王在位时,任用范睢,加强王权,堵塞私家势力。这四位有名的国君,他们都是因为采用了客卿的意见才使秦国强大起来。这样说来,客卿对秦国百益而无一害。秦国不出产美女、音乐、珍珠和宝玉,可是您却在享用。对人才呢?您不问是否贤能,只问是不是秦国人,是否您觉得美女、音乐、珍珠和宝玉比人才更重要?我听说泰山不却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三皇五帝就是凭此而无敌于天下。现在您却要把百姓抛弃,去援助敌国;把宾客赶走,叫他们去帮助其他诸侯国,这不是‘把武器借给敌寇,把粮食送给强盗’吗?”
秦王看罢,马上召见李斯,恢复他的官职,同时也撤销了驱逐客卿的命令。
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君主总是把人才看成是最重要的财富。只有那些昏庸的君主,才会把进忠言的人赶走。那些能够名垂青史的君王,一定是那些礼贤下士的贤君,绝不会是那些只爱听顺耳谗言的昏君。同理可证,那些流芳千古的,也绝对不会是那些不懂得珍惜人才的庸人。
第八节惟贤是举的萧何
对于人才,你该如何珍惜?遇到失败,你又如何应对?
韩信几次找到萧何,议论国事,萧何发现他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将才。韩信也深知自己已得萧何的赏识,并猜想萧何可能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但始终未得重用,于是他乘夜逃走。
萧何得知韩信逃走,来不及报告汉王,便亲自快马加鞭地追赶。但是有人不知详情,即报告汉王说萧何骑马逃跑。
汉王大怒,顿感如失左右手。过了两天,萧何前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气又高兴,责骂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不是我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
汉王问:“追赶何人?”
萧何答:“追赶韩信。”
汉王又骂道:“逃跑的将军有数十人,你却偏偏去追韩信,这明明是在骗人!”
萧何说:“其他将军极容易求得,而像韩信这样杰出的人才,却是独一无二的。大王如果只是想在汉中长期做王,那自然用不着韩信这种奇才;但是如果您决心夺取天下,我想,除了韩信以外,就再也找不到能与您共商大事的人了,现在就请您做出最后决断。”
汉王叹道:“我怎会不想向东发展,谁愿长期居守这里。”
萧何又说:“如果大王决心向东方发展,就要重用韩信。您能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否则,他最终还是会离开的。”
汉王说:“那我就看在你的面子上,任他为将军。”
萧何说:“仅让他做将军,是留不住他的。”
汉王说:“那任他为大将军如何?”
萧何说:“这就留得住他了!”
于是,汉王欲传唤韩信予以任命。
萧何阻劝道:“大王向来傲慢待人,不讲礼节,现在任命一员大将军,也如呼唤小孩一般,这就是韩信要离开您的原因。如果大王是真心任用他,就要选一个吉日,亲自斋戒,建一个拜将台,举行完备隆重的拜将大典才行。”汉王应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