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38400000007

第7章 微笑、宽容与身体健康(2)

四、人际关系和谐身心健康

人是社会化的高级动物,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他人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十分重要。保持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既保证了个^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保证了社会气氛的和谐。佛教教义都贯穿着浓厚的人际关系学内容。

佛教称人为“有情众生”,认为人是依情和爱而生活,一个人的爱心越广,就越能显示出自己的道德崇高和生命价值重大。佛陀曾有一个堂兄弟叫提婆达多,他本为佛陀的弟子,但后来心存不轨,背叛佛陀,多次暗害佛陀;如派人行刺,驱遣恶象践踏,推下巨石压碾,企图置佛陀于死地。但佛陀不去计较,反而告诫弟子们要尊重提婆达多。佛陀以言传身教宣传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人际精神,并把慈悲的对象推及到仇敌。

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佛教以戒律调整信徒的身心。在“五戒”中就有“不偷盗”,戒禁侵犯和取得他人财产和权利;“不邪淫”,禁止不正当的性关系;“不妄语”,避免虚伪,鼓励个人和群体的相互信任。可见戒律并不是束缚信徒行动自由的枷锁,而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它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他人,减少树敌,使人们和善友好,相互信任。

我们从佛教中可以领悟到许多人际关系的和谐之道。有这样一则佛教故事:有一天,佛陀对弟子阿难说:“阿难,受佛禁戒,诚信奉行。顺孝畏慎,敬归三宝。养亲尽忠,内外谨善,心口相应……为佛弟子,可得商贩,营生利业,平斗直尺,不可罔人。”可见,佛教宣扬“一切皆苦”,并不是要人们只管吃苦,而是要解脱苦海,追寻常乐;那些希望借淡薄物欲来磨炼修行的人,也只是走向涅槃的手段。它不仅要求人们忠、孝、诚、善,而且认为信徒应当有正当的谋生手段,遵守公平无欺的原则。但佛教呵斥物欲,反对沉溺于物欲享受。佛经就有七种不当之财的记载:窃取他物;抵赖债务;吞没寄存;欺罔共财;因便吞占;借势苟得;非法经营等,这七种不义之财不可苟得。这是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准则。

在早期汉译佛典中,对于人际关系尤其是男女关系、家庭关系、主仆关系、伦理道德、政治生活等内容不仅相当重视,而且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更适应了中国儒教思想,使儒教伦理道德与佛教融为一体。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中国人际关系与佛教相融和相仿。《无量寿经》说:“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当相敬相爱,不能相憎相嫉;有无相通,我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如来佛还身体力行,一心普度众生,入慈三昧,身体发出闪闪金光,遍照大干世界,使众生息止贪嗔痴三毒,兴生仁爱慈悲之心,于是众生平等相爱,如父如母,如兄如弟。这是何等祥和的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它也反映了佛教对人际关系所寄予的良好愿望。

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物药方,它是唐朝石头和尚所开,是佛教和谐人际关系、消除内心烦恼、保持身心安康的妙方。大师谕世日:“凡欲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先须服我十味妙药,方可成就。”其方如下:

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陟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此药用宽心锅回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菠萝蜜为丸,如菩提子在。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

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须速戒之。

偈日:此方绝妙合天机,不用吾师扁鹊医。

普劝善男并信女,急须对治莫狐疑。

五、忠孝者健康长寿

佛教把“孝”道作为其伦理道德重心,释迦牟尼劝众人报四重恩(国恩、父母恩、众生恩、佛恩),而把父母恩摆在仅次于国恩的位置,可以说佛教尤其是中国佛教是以“孝”为中心展开的伦理道德学说。

在《贤愚因缘经》里,就有一个关于孝的故事,说的是佛陀与弟子阿难进城乞讨,阿难遇见一位老父亲和一位老母亲,他们双目失明,一贫如洗,生活艰苦异常。

但他们有一个极尽孝道的7岁儿子,他经常去讨食物,把好的饭菜果品拿给父母吃,酸苦变味的残剩食物留给自己吃。阿难非常称赞这个小孩恭敬父母,遂向佛陀禀报。

佛陀说:“无论出家还是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都在情理之中,其功德也极其高尚难估。”佛陀还向阿难讲述了自己孝敬父母的故事,在父母生命垂危时,他连自己身上的肉也割下来供养父母,以致圆成正果,修成佛道。

中国佛教故事里,也有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相传唐代道明禅师,俗姓陈,为了奉养高龄老母,纺织草履卖钱来赡养老母,人们尊称“陈蒲鞋”。南北朝时,道济禅师肩挑扁担,一头是行动不便的老母,一头是经书,到处讲经说传。有人要帮忙照料他的老母,他说:“这是我的母亲,不论她如厕吃饭,都应该由身为人子者来侍候。”

道济禅师因此备受尊敬。

中国佛教的“孝”是在中国传统教化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以原始佛教为蓝本,但更多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尤其是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往往为不同的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但是,不可否认,孝敬父母本身是中国传统美德,尤其是在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孝顺老人,养亲尽忠,应当加以提倡,做到孝敬恭顺,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权利,努力使他们欢度晚年。这是现代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孝敬老人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佛教《大藏经》有忠孝良方,它把“孝心”放在首位。意在劝诫众生,极尽孝道,以此消灾增福吉祥。医方日:

孝心十分,阴陟全用,恩惠随施,仔细十分,慎言一味,安分随用,戒淫去心,仁义广用,老实一个,好心一片,小心一点,戒赌洗净,信行全用,和气一团,方便不拘多少,好肚肠一条,忍耐一百个,字词不拘多少。

此方用心细研,用菠萝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服一百零八颗,引用益友三个,平心汤随时温服。

当然,此方不仅用于不孝之病,而且对于其他心理疾病也十分灵验。

六、心安益寿

在生活之中,我们也常用“安心”一词,它表示心态平和,安宁无忧等。明代王文禄说:“世之治乱,皆由人心生,盖欢欣则道,道则泰,泰则治;怨愤则塞,塞则否,否则乱。此古圣人所求多方之法,以平其心。”古人还有“人无忧,故自寿”之说。所以“安心”有益身体健康。人若不能安心,则会易躁、抑郁、惊恐、嗔怒、忧思;心烦意乱过甚,则导致阴阳平衡失调,郁气闭结不解,经血积滞不畅,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危害身心安康。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三哥中合,被女婿烦恼,为家事所困扰,又顾念儿女,因此更为生气,不仅难得安心,反而多忧多虑,最后得了咽塞吐逆之疾。范仲淹为此修书一封,以劝其兄,日:“……放心逍遥,任委来往。如此断了,既心气渐顺,五脏亦和,药方有效,食方有味也。只如安乐人,忽有忧事,便吃食不下,何况久病,更忧生死,更忧身后,乃在大怖中,饭食安可得下!请宽心籽息将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况与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发病率相关,安心无忧者,这些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情绪波动者。国外学者曾对192名医学院学生在休息、考前30分钟和考后30分钟进行血压测试,发现休.息时只有12人轻度血压升高;考前30分钟则有51人血压显著升高;考后30分钟大多恢复正常。1978年美国汤姆斯和贝兹博士研究表明,稳定、安静的人严重疾病发生率为25%,而隋绪不稳、急躁者则达77%。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佛教的“安心”确实不失为—种身心健康法,可以说:安心亦为却病方。

佛教认为“安心”法不可得,那只是对安心法的佛教境界的估价。对于我们来说,安心法是可求的。你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心安理得法。对于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必过分追求完善,尤其对非原则问题,更不要计较其得失和是非,以“心安理得”的心情泰然处之。

2.灭却心火法。杜荀鹤《题于夏日悟空上人寺院》日:“三伏闭门披一衲,兼荫房廓无松竹。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这炎炎盛夏,人们常会说:“天真热!”然而,这种“热”往往与人的心态相关,“心静自然凉”就是我们自觉灭却心头之火。待人处事何不如此,人心烦乱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理不平衡,灭却自己的心头之火,你就要少关注无关痛痒的人和事,以平静的心态待人处事。

3.吟诵诗歌法。宋代陆游有这样一首诗,教我们“不教一点上眉端”,你不妨多朗读吟诵几遍。诗日:

短檠膏涸夜将残,感事怀人兴未阑。

酌酒浅深须自度,围棋成败有旁观。

断粞作饭终年饱,大布裁衣称意宽。

世上闲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

同类推荐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应变:生存之道

    应变:生存之道

    佛陀说法,随机应变,看你是什么根机,他就对你“说空说有”、“说因说果”、“说人世说出世”,所以佛法都是应众生根机而变化。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沈二少的掌中蜜妻

    沈二少的掌中蜜妻

    她被渣男和妹妹联手陷害,锒铛入狱,出狱当日渣男和妹妹正奉子成婚。出狱后,她手撕渣男和渣妹,誓要让他们的算计,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是这厚颜无耻缠上来的沈二少是什么鬼?"
  • 网游之最强流氓

    网游之最强流氓

    人生苦短,何必自苦,享受过程,潇洒人生;人生漫长,无须自苦,享受过程,潇洒人生;小小流氓,一求神器,二求神宠,三求神女。
  • 月萧

    月萧

    金耀兮国有三个人得罪不得,第一当然是皇帝,冷面无情,第二个是六王爷,驰骋沙场,铁血手腕,但是偏偏有点二,最后那个,性格乖张,如果惹到她,绝对不好受!
  • 通天仕途

    通天仕途

    这是一个部队转业军官的官场人生,有刀光剑影,也有旖旎柔情,看似平坦的官路实则步步杀机,陷阱遍布,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如果没有你,情歌也荒芜

    如果没有你,情歌也荒芜

    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她四岁,第二次认识的时候他是高高在上的少年,让她仰望。当他们第三次相遇时,她已是一名导盲犬训练师,将自己埋在过去,而他是……
  • On Memory and Reminiscence

    On Memory and Reminisc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吟啸指南录

    吟啸指南录

    南宋末年,外患频起,蒙古雄起漠北,大兵以席卷之势自两淮、两川、豫鄂叁路直捣南朝腹心。守江耶?守淮耶?守川耶?南宋决策高层仍争执未决。而另一方面,忽必烈「以汉治汉」的总制方针,刘整等人的取襄平淮之策,正确的战略辅以精锐的兵势,宋室悲剧日益明朗化。文天祥以一介书生、一旅孤兵奉诏勤王,意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颠。徐峙自幼以驱除鞑虏,还我河山为己任,人伦变后,六年中身世浮沉,沧桑百感。刘浩然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许仲庭的人在江湖之远,而心系庙堂之高。南宋朝的无数热血男儿、草间豪杰……他们能否担当起存亡国、继绝世的重任呢?本书前半部分以襄、樊之战为主轴,后半部分以临安之战为主轴,叁千里山河奔来眼底,六十年烽烟跃上笔端,史诗般的演绎了七百年前那一场令人怆然魂碎的伤心之役。
  • 逃生

    逃生

    关于不可思议、超能力、人之常情、合乎逻辑、生活及其它。
  • 医学妙谛

    医学妙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求仙

    求仙

    落魄书生十年寒窗只为考取功名,却数次名落孙山,终于放弃了考学,踏上了寻仙修仙的旅程。在这条修仙路上,不少人见证了他的成长——妹子,朋友,恶霸……而他最终将走向何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