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41500000024

第24章 寻思仙骨终难得,始与回头问玉皇(5)

这里所说的阴阳往往有所偏而难以两全,含有阴阳相依互用的思想,与传统的道教思想是一致的,如《太平经》、《周易参同契》、《黄庭经》都强调“和合阴阳”。但这是就修炼的过程而言,就修炼的目标指向来说,吴筠则重阳贱阴,主张要使“阳胜阴伏”。在他看来,仙人就是纯阳而无阴。

他在《玄纲论·以阳炼阴章第十四》中说:“仙者,超至阳而契真。死者,沦太阴而为鬼。……务以阳灵炼革阴滞之气,使表里虚白,洞合至真,久于其事者,仙岂远乎哉?”即所谓“阴滓落而形超,阳灵全而羽化”(《登真文》,《全唐文》卷九二五)。那吴筠所说的阴、阳究竟是什么呢?他把柔和、慈善、贞清等称为阳,把刚狠、嫉恶、淫浊等称为阴。所以,“阳胜阴伏”也被他理解为“制恶兴善”,但这不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善恶,其实质是“虚白其志”、“虚凝静息”。以阳炼阴的目的,是为了“以有契无”,“形性相资”(《神仙可学论》,《宗玄集》卷中),从而“益形”“存性”。最后,吴筠对上述思想总结到:“生我者道,灭我者情。苟忘其情,则全乎性。性全则形全,形全则气全。气全则神全,神全则道全。道全则神王,神王则气灵。气灵则形超,形超则性彻。性彻则反覆流通,与道为一。,,(《玄纲论·同有无章第七》)吴筠的上述思想,是唐代末年、五代时期钟吕内丹派思想的先声。

那么,“识元命之所在,知正气之所由”后,怎样修道呢?吴筠认为,仙道无方,学则有序:先学“正一”打下基础,再学“洞神”,接着修“灵宝”,最后修“洞真”(《玄纲论·学则有序章第十一》)。在修仙过程中。要以至静为宗,凝结神性;以精思为用,感激神明;以斋戒为务,感应真精;以慈惠为先,激助功成。“然后,吐纳以炼藏,导引以和体,怡神以宝章,润骨以琼体”(《玄纲论·学则有序章第十一》)。其中的要点仍然是“宝神”和“养形”,促进“气液通畅,形神合同”。关于修道之术,吴筠强调“吐故纳新以和其神,高虚保定之良药以辅之”。他虽然没有完全否定外丹服食,但认为如果“汲汲于炉火,孜孜于草木,财屡空于八石”,而不知“金液待诀于灵人,芝英必资于道气”(《神仙可学论》),那就是舍本逐末,必然无所成就。

总之,吴筠的修仙理论以老庄的清虚无为为宗旨,表现了内丹开始兴盛,外丹开始没落时的过渡时期的特点。

对于王道之术,吴筠主张道德、天地、帝王三位一体:“道德者,天地之祖;天地者,万物之父;帝王者,三才之主。然则,道德、天地、帝王三者一也。”(《道藏》三家本,第23册,第676页)他强调“父不可不教于子,君不可不治于人。教子在乎义方,治人在乎道德”。关于为治之道,他提出了“主明而无为”(《玄纲论·化时俗章第八》)的观点。

对于伦理之术,吴筠是以道教的思想框架来容纳儒家的伦理规范。他在《玄纲论‘明本末章第九》中说:“夫仁义礼智者,帝王政治之大纲也。

而道家独云遗仁义、薄礼智者,何也?道之所尚,存乎本。故至仁合天地之德,至义合天地之宜,至礼合天地之容,至智合天地之辩,皆自然所禀,非企羡可及。矫而效之,斯为伪矣。”吴筠认为…仁、义、礼、智的根据在于道,必须合乎天地之理,遵循它要合乎自然,如果矫揉造作,就会流于虚伪。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伦理学说。吴筠尤其强调帝王要本着这样的伦理思想,促使自己具有这样的道德品行,这样无为而治,可以事半功倍。他说:“故人生以道为心,以德为体,以仁义为车服,以礼智为冠冕,则垂拱而天下化矣。”对一般人而言,吴筠认为,道德品行的修养同样很重要。修仙首先要从道德品性的涵养着手。“至忠至孝至贞至廉,《真诰》之言不待修学而自得。”(《玄刚论·同有无章第七》)在生活中,时时要“剪阴贼,树阴德”,行为处事,要“奉上以忠,临下以义,于己薄,于人厚,仁慈恭和,宏施博爱。”“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含至静”,促使“性耽玄虚,情寡嗜欲”(同上),清静寡欲以存神养?。这反映了道教对伦理道德的看法,确实不同于儒家。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崇道的帝王之一。一般认为《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以下引文简称《注》)和《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以下引文简称《疏》)是他亲自撰写的。但事实上,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道士们的功劳。虽然如此,不可否认,唐玄宗确实参与了此事,《注》和《疏》得到了他的认可,也可以代表他自己的思想。

这从贯穿二书的“道为理本,孝实天经”(《颁示(道德经注)(孝经疏>;昭》,《全唐文》卷32),力求把儒、佛、道三教融会贯通的指导思想就可以看出来。

唐玄宗认为,《道德经》的本旨是以“体用互陈”的方式“明道德生蓄之源”(《疏·释题》)。唐玄宗比较推崇成玄英的思想,对它多有继承。

在道的阐释上,成玄英以“妙本”释“道”,唐玄宗也如此。不过,成玄英只是以“妙本”比喻、说明“道”,唐玄宗则反过来,用道来说明妙本。

他认为,“妙本”是道的根本,“道者,妙本之功用,所谓强名,无非通生,故谓之道。”(《疏》卷三)他说,“妙本”,“吾不知其名,但见其大通于物,将欲表其本然之德,故字之日道。”(《疏》卷一)这样说,是不是说“妙本”就是最高的本体了呢?唐玄宗认为,最高的本体不是妙本,而是“虚无”。“虚无者,妙本之体。体非有物,故日虚无。”(《疏》卷三)也就是说,妙本的体是虚无,用是道。宇宙万物的最高本体,并不含蕴着具体的事物。它作为最高本体的地位,是通过“妙本”而得以显现的,而“妙本”又通过“道”来表露其通生万物的根性。那么,这种“通生”作用怎么表现出来呢?唐玄宗继承成玄英的“归于妙本”、“从本降迹”(《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二)的观点而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一切可道可名、有欲无欲、有形无形的具体事物,都是“妙本”之“迹”。人运用语言、概念、范畴来把握的,都只是妙本的迹,不是妙本自身。妙本是无法言说,不可言说的。从有名无名来说,无名、有名是圣人勉强地用来说明本与迹的同异关系的概念,与道的本身没有关系,道本身并无所谓有名还是无名(《疏》卷一)。或者说,有名、无名不是用来描述道的性质的。“妙本”与“迹”之间的关系,从衍生与被衍生的角度来看,“自出而论,则名异,是从本而降迹也”(《疏》卷一)。另一方面,“自同而论,则深妙,是摄迹以归本也。”(同上)既然这样,“若住斯妙,其迹复存,与彼异名,等无差别”(同上)。这里“与彼异名”之名,是“非常名”。对于“妙本”,唐玄宗还从有、无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妙本在混沌之中而形成,本无形质,但万物都从它而来,都得依靠它而存在、变化,它“品物流行,斯可谓有无状之形状,有无物之物象,不可名之为有,亦不可格之于无。”(《疏》卷二)如同不能用有名、无名来描述道一样,也不能用有、无来解释道。这可以结合《庄子·知北游》来理解:“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唐玄宗想要表达的意思是:“道非色、声、形、法”,然而“乃于无色之中能应众色,无声之中能和众声,无形之中能状众形,是无色之色,无声之声,无形之形。”(《疏》卷二)所以,用“色”之“希”、“声”之“微”、“形”之“夷”来称谓“妙本”之“道”,只是“明道而非道”(同上)。有与无也是如此。虽然“有之所利,利于用用必资无”,“无之所用用于体,体必资于有”,而“有”与“无又相互以为“利”(《疏》卷一),但毕竟“涉有”只可称“器”,“约形器以明道用”,不能把“道用”之“有”,即“形器”,等同于道体(“妙本”)本身。再说明白一些,谈论形而下的“有”只是为了把人引向对形而上的“无”之道的顿悟,是捕鱼的网,而不是鱼。得到了鱼,网就没有用了。从本体论的角度,唐玄宗不同意“有生于无”和“有无相生”的说法。他借鉴佛教大乘空宗的思想解释说:“有无对法,本不相生。相生之名,犹妄执起,如美恶非自性生,是皆空故”(《疏》卷一)。也就是说,“夫有不自有,因无而有”,“无不自无,因有而无”(同上)。说有说无,最终还是为了说“妙本”之“道”。“妙本不有不无”,“谓之有,则寂然无象”,“谓之无,则湛似或存”(《疏》卷三)。所谓“自无而降有”,其实质就是“从本降迹”(同上)。

唐玄宗对于道教哲学的一个比较大的贡献是把道教哲学本体论推进了一步。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两个命题,一个命题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另一个命题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两个命题的关系的处理,对道教哲学的本体论建构曾是一个颇为艰深的难题。唐代初期以前,《西升经》和《升玄内教经》等道教经典,一方面主张道是万物的本体,另一方面在解释“道法自然”时又认为“道出于自然”或“道本自然”。直到成玄英也还一方面说“道即是本,物从道生”,同时又说“道是迹,自然是本”。这就受到了佛教学者们的攻击,他们认为,从哲学理论的周圆来说,一个哲学体系只能有一个本体,道教同时有两个本体,所以是不周圆的。唐玄宗明确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说:“虚无者,妙本之体,体非有物,故日虚无。自然者,妙本之性,性非造作,故日自然。道者,妙本之功用。所谓强名,无非通生,故谓之道。幻体用名,即谓之虚无自然道尔。”也就是说,“虚无”、“自然”、“道”是“妙本”的三个特性,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妙本”的。

其中,“虚无”是就“体”状而言,“自然”是就“性”质而言,“道”是就“功用”而言。这样,真正的本体只有一个,即“妙本”,从妙本可以解释说明一切,道教的本体论就显得周圆多了。

道作为妙本之用,其功能就是通生。那么,道的“通生”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呢?唐玄宗指出,“和气冲虚,故为道用。用生万物,物被其功。

论功则物凝其光大,语冲则道曾不盈满,而妙本深静,常为万物之宗。(《疏》卷一)这是说,道的通生的功能是籍助于气来完成的,和气源源不断地分化出来,凝聚而为物,物体现了道的功能,而物的不断衍生则说明了道之虚,妙本的深与静。至于通生的具体程序,唐玄宗在注释《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时说,“一”是指冲和之精气,“道生一”指的是“道动出和气,以生于物”。但是,精气尚不能直接产生具体的事物,“应化之理,由自未足,更生阳气,积阳气以就一,故谓之二也。”精气必须有阳气配合。这还不够,精气又“积阴就二”而成“三”,这样阴阳交泰,冲和化醇,万物于是产生出来。这样产生出来的万物,也就“当须负荷阴气,怀抱阳气,爱养冲气,以为柔和”(《疏》卷六)。这个过程,唐玄宗不完全是从本源论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他说:“至道降?,为物根本,故称妙本。”(《疏》卷七)“妙本”的“生化”,一方面是“运动无穷”(《疏》卷三)的,另一方面是“遍于群有”而“无所偏私”的(《疏》卷三),再一方面,道虽然生化万物,但不居功,也“不为主宰,于彼万物,常无欲心”(《疏》卷四),也就是没有目的性,是纯粹的自然而然。

那么,万物化生出来之后,道与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对此,唐玄宗用感应这一对概念作了探讨。他认为:“道性清静,妙本湛然,故常无为也。万物恃赖而生成,有感而必应,故无不为也。”(《疏》卷五)对道来说,“物感必应,应必缘感”(《疏》卷七)。道之所以功用泽被万物,就是因为它“应物遂通,化成天下”(《疏》卷一)。总之,物有所感,道必有所应。而且,道“应”物之“感”是“无心”(《疏》卷三)、“无常心”(《疏》卷七),“无私”(《疏》卷一)的。

物与道之间有感应的关系,人与道之间也同样。与物不同,人能够积极地感道而修道。唐玄宗指出:“夫人之正性,本自澄清,和气在躬,为至柔也。”(《疏》卷六)人的正性与妙本、道在实质内容上是一致的。但是,“及受形之后,六根爱染,五欲奔驰,则真性离散,失妙本矣。(《疏》卷二)为此,要“修性反德”,“望道为本”(《疏》卷七),“不离妙本,自有归无,还冥至道”(《疏》卷三)。那如何回返正性呢?唐玄宗认为,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静,出生之后与物相感而动,人就有了欲望。

同类推荐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百孝经

    百孝经

    本书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 墨家的智慧

    墨家的智慧

    本书以墨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热门推荐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该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两次。本书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 印度异闻录

    印度异闻录

    离开日本之后,南瓜和月饼来到了印度。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纠缠数代的湿婆诅咒,阴尸煞地中的诡异村落,密洞里的青铜古棺,排灯节的请鬼游戏,老公寓中的恐怖鬼影……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神秘国度,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悬疑小说作家天下霸唱、蜘蛛联手推荐,2014年度“惊魂记”重磅系列作品,揭开千年古国的神秘面纱,满足你对印度神秘文化的所有好奇!老羊的新书《中国异闻录》QQ阅读独家首发连载中。
  • 人品随机系统

    人品随机系统

    一个被系统忽悠的半宅:人品随机系统,请点头,李逍遥下意识的点头,点头领取成功,人品随机系统随机时间开启。我擦,系统你丫是本山大爷附体了吧……一个人品不怎么好的幸运儿:运气不错,两次奖励一起领……额……1元软妹币和1带方便面……一个一夜暴富的……我特么编不下去了,大概就先这些吧,一起来看《人品随机系统》,看李逍遥耍大牌,随机更新。
  • 娇妻快回头丿本王知错了

    娇妻快回头丿本王知错了

    回到了现代,竟被告知还没回忆起前世。管你什么前世不前世,不要挡住我的复仇之路,渣女扮可怜,美男庇护,ND,滚一边去……你是谁?某男抓着某女的手问道。你管我是谁?冰冷女神+魅惑女王,两人携手一起弄翻天下。啊呸~安曦沫,南宫静雨,你竟然耍我们,诈尸很好玩吗?某两女抓狂。莹儿?你真的是紫沫莹?某男激动。抱歉,我不叫紫沫莹~你们给我有多远滚多远…之前号被盗…没有弃书…重更…欢迎跳槽
  • 草包崛起:逆天五小姐

    草包崛起:逆天五小姐

    当天才穿越到异界,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
  • 血城之恋

    血城之恋

    她们本是富豪家的千金,但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出国深造。国外让他们知道了很多,知道遇到他,让她们的生活发生变化从此不再平凡。。
  •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帝之三国系统

    大帝之三国系统

    建皇城,收名将,纳名媛,对抗玩家。这里有神级武将的精彩对决,也有谋天级谋臣的运筹帷幄。神武者,可一刀斩裂虚空。谋天者,可一计谋亿万人。其各为其主,浴血疆场,只为一步步登上权倾天下的宝座。刀弓神将战四方,纵横天下我为雄!
  • 超宗慧方禅师语录

    超宗慧方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乾坤倒转:邪妃惊天下

    乾坤倒转:邪妃惊天下

    她,21世纪华夏国特工组小队长,狡诈腹黑,坚毅异常。却在执行一次护宝任务时惨被烈火焚身,却身死魂穿。她,东临帝国护国大将军之女,生性单纯,却痴心错付。为了那挚爱之人付出一切,最终却落得个鸟尽弓藏,满门抄斩的下场。当她变成了她,当单纯变成了腹黑,当执着变成了坚毅。当一切回到了原点。她的人生从此将由她自己做主。手握重宝,修炼神功,运筹帷幄,扭转乾坤,为“爱”复仇。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轻狂惊天下。然,太过风华绝代是要遭人惦记的。当面对穷追不舍的他,她是否还能固守本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