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83700000012

第12章 弟子志

詩曰文王之德之純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又曰。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綿。過期之曆。孚忠厚之報。機關實在於此。故荊溪云。盡未來際。三世九世種熟脫三。是則念念三密。念念三九。念念三段。念念逆順。念念身土。一一不同。一一入實。又豈他所測耶。甞鼎舉臠。撰弟子志。

如來鶴林既滅。法付聲聞。則唯迦葉。其付菩薩。則有文殊領受。言教則在阿難。故阿難與文殊在鐵圍山則結集大乘。與迦葉在石室則結集小乘。乃與優婆離結集毗尼。凡以生死海中。法為船筏。黑暗崖下。法是明燈。譬如良醫雖近。玅藥猶存。商主云亡。寄寶尚在。故凡為流通者。功莫與京嚴教主。或對曰。吾佛出世無數方便。普度含生。金口宣揚。五十年之正教。阿難結集三百會之真詮。梵僧白馬以駝來。聖主置場而翻譯。萬億天龍之護衛。十方國土以流通。或初翻而地涌靈泉。或重譯而天降甘露。或誦之成功也口中蓮出。或講之悟物也天上華飛。或宣一偈地獄為之空。或念首題眾灾為之息。寫在空中而雨治不濕。閟於匣內而火燄不灰。噫。翻譯.讀誦.書寫.講說。其明效大驗尚如此。況復解而能行。行而能至者乎。又結集之後。有諸惡王出世。破毀佛法。則三藏金言必多放失。猶此土經傳遭秦火之酷也。故華嚴大經必假龍樹入海強記。而出世方得聞。則其餘貝多或存或沒。可類推矣。迦葉之後二十四傳。至于師子。皆如來金口懸記。謂之金口祖承。據涅槃經。佛以聲光召眾高會雙林。迦葉為定所持。阿難為魔所罥。以故二士不來。世尊將入涅槃。乃云。我宣正法眼藏。分付摩訶迦葉。良以迦葉頭陀第一。能為四眾而作依止。可以匡持法藏。立為初祖。良由於此。然諸祖傳法。其生緣入滅。付法藏傳既不明載。難為鑿空撰出。獨馬鳴.龍樹二大士。既各造論弘法。又有本傳可攷。所以其道東傳。為橫出天台。九祖謂之今師祖承。故唐柳子厚舉龍安海公。斥晚學皆誣禪以亂其教。其道遂隱。乃太息而言曰。嗚呼。吾將合焉。馬鳴.龍樹之道也。信哉斯言。實萬世學佛者之指南矣。自西天諸祖。預承佛記。位在四依。雖內弘大道。而外為小像。良以菩薩形服無準。聲聞威儀有度。故大雄既沒。欲化導易行。必為此像者。以四果是真福田故也。故二十四人。多言果證。然亦隨機利見。未必盡同。故有四依有四果。啇那毱多等四依為四果像也。馬鳴.龍樹等四依為四依像也(破見思稱比丘。破無明稱菩薩)。故涅槃經有四種人能護正法。為世所依。即四果人也。初依示小乘內凡像。二依初果。三依二三果。四依四果。約其內證。則大菩薩。若以始終圓義明之。初依是觀行相似。人未破無明故。二依十住。三依行向。四依十地。依者憑也。於佛滅後。憑此四人。為人天依止。取解故也。葢羣生昏寢。長夜冥冥。先覺警世。慧日赫赫。故西域記明四日照世。東有馬鳴。南有提婆。西有龍猛。北有童授。或通宗乎眾典。或別釋於一經。既分照於四方。乃俱破於羣翳。然若據如來正付法處。須依玅經。本迹二門。開顯已竟。乃稱揚初品因果功德。及讚毀罪福。然後現十種神力。摩畟塞虗空。諸菩薩頂囑耳。流通法華。為令其人得佛慧故。故此之付法。非特橫被十方。亦及豎窮三土。若乃付迦葉等。特為同居閻浮提內。住持三寶設耳。所以不在靈山會上而在雙林者。以涅槃追說四教故也。復次文殊.阿難結集之後。其大乘經律多是深位菩薩弘傳。罕有異執。惟聲聞之眾。各隨所解。遂起偏計。於三藏中毗尼尤甚。初畢鉢羅窟結集之時。既以窟內.窟外為上座.大眾二部(內上座部迦葉為祖。姑集三藏。外大眾部婆師婆為祖。結集五藏。名為結集。二部共一千眾)。是後迦葉等五弟子。次第任持。各二十載。無有支別(豎五師)。葢其體權達道。不相是非。通奉優婆離所誦滿八十徧。只號僧祇律也。先是如來住迦蘭陀林。與阿難入城乞食。路逢二童子聚沙以戲。其長曰。德勝掬沙為麨。奉獻世尊。其次曰。無勝合掌隨喜。時德勝施土已。即發願云。使我將來蓋於天地。佛為德勝。授記我滅百年之後。當獲轉輪聖王。福田之一。於華氏城作正法王。號曰阿育。分我舍利。而作八萬四千寶塔。饒益眾生。洎百年後。果得為王。威被海隅。勢侔鐵輪。在位苛虐法僧佛經。造諸獄具。遭其憲網。悉皆酷治。乃至焚蕩經籍。斥逐賢聖。遇得道者。以神力化之。遂革廼過。又逢毱多以因果啟迪。廣說獻土之因。及如來懸記。興建浮圖之事。重省增懼。追思補復。於是遠會應真五百大眾於王舍城中重集三藏。不謂毱多出五弟子。乃於律藏各恣心見。不解均融。遂離僧祇。為五部焉(同世五師。亦謂橫五師結集。共五百眾)。葢由如來善應物機。或隨人.隨根.隨時.隨國。依之修學。莫不悟道。故大集經云。如是五部。雖各別異。而不妨諸佛法界。及大涅槃。此五者雖採集不同。然亦同一說戒羯磨。猶未判然成異也。止因長老大天(執大眾部)倚王者之力。於鷄園寺(白月晦日)說偈鼓眾(龍象邊鄙二眾)。別行布薩。由此諍競不已。上座部(大德.多聞二眾屬)不與相通。始乃破律為二部。二部派流有蕩不返。迨數百年。子孫繁衍。展轉異執為十八部。乃至五百部焉。哀哉化醇為醨。大義於是乖矣。析金爭[疊*毛]飲河。於是分矣。故諸部云。如是契經。我部不誦。而於自部。皆至于解脫者也。雖如來在世。為機不等。制立五名。乃是預表滅度之後。心有諸部分張。然其實如來教主。是一共誰。爭競而得分之。雖佛付法上首等。亦有五弟子。皆是相承。異世傳道化物。彼遺教三昧經稱。羅旬比丘以福薄故。乞食空還。佛使眾僧分伴為五。其所著衣亦五色有異。令羅旬更互著之。日隨一部中行。遂得飲食。茲乃如來在世。暗以五色之衣。用彰五部之相耳。非實各分五部也。至於毗曇小乘一藏。雖佛曾為諸弟子說。然散在眾經。初無別部。即大小乘十二部經之一也。洎乎迦葉.阿難重集之後。或十支宏闡。或千部鬱興。乃至有宗經而造者。有釋經而造者。皆是四依菩薩。發明大小兩乘。俾如來一代所說之經。各有歸宿而已。所以立三藏之名者。葢以佛所說論。與佛世弟子及滅後弟子所造之論。足彼經律。各能含出世大義。以成寶藏之三也。北山錄云。論通弟子造以能合離真俗。舒蓄名理。壺奧在殼。風味淵派。法義之所由生。故皆得謂之摩怛哩迦(此云本母。能生智慧如母生子)。矯伏擒縱。啟塞關。激發斯爾。的施有餘勇。外道異黨莫余敢侮。故皆謂之優波提舍(此云論議)。法謂所對慧則向觀向則克滅觀則克聖。故皆謂之阿毗達磨(此云無對)。佛昔一時有言曰彼此。中間而入於定。諸大弟子各以已解競宣聖意。或以生死為此。涅槃為彼。道為中間。或以眼根為此。色境為彼。識是中間。如是乃有五百言不相與。志不相奪。暨大聖起定。舍利弗等謄情稽疑。佛言。我說觸為此。集為彼。受為中間。爾曹雖非我意。然皆為滅苦之因。竝應受持。不宜忘失。故佛日未亡。舍利弗造異門足論。目連造法蘊足論迦多演那造施設足論。玉毫既晦。提婆設磨造識身足論。世友造品類足論戒身足論。迦多演尼造發智論。凡七論。奮揚才藻。控越風猷。旁求聖意。左弼神化。其大窮天地。細考隣虗。三傳四詩。各金玉其音也。復次如來高會鷲峰。開顯一化之後。皆欲令一切眾生俱住大乘。故方便品云。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又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又云。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然如來說是玅法。勉逼時眾。固欲即令信受。其如極鈍之機。堅執小教。未肯迴心向大。如來於此亦不以大法強之。故安樂行品云。又聲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亦不問訊。若於房中。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薩道者無得惱之。令其疑悔。是故普賢行法。楞嚴圓通雖皆以大乘為囑。留逗後昆。然中夜臨滅之時。遺教所談。終存其小。住法記云。此教所興。正存滅後以法華顯實。化事已終。涅槃談常殘機亦盡。深悲未度具縛凡流。故重整偏小而為誘掖。故知末世修行。必自權門。雖學大乘。同修遠離。況經開會。寧有異途。矧乃聞常。無非實道。且夫四魔未伏。六賊難降。識想波騰。紛然莫息。我人嶽立。卓爾不移。自非戒忍對治。定慧調伏。悟苦集而可棄。慕道滅以知歸。既知止息無復疲勞。方可高踏於大方。直趍於寶所。此乃諸佛出世之常範。聖師弘闡之明規也(若據遺教。本聲聞乘。而馬鳴造論。乃名菩薩。大智述記以五意消。一.本如來出世意。二.順法華開會意。三.依涅槃重施意。四.流通應機意。五.大小相攝意)。然西土諸師。諍競蠭起。學小乘者。禁方等。禮釋迦者。葉他佛。乃至道圓頓貝葉或沈于江。或炷于火。大乘於此亦不免執實難權。但東傳震旦。大小混淆。亦不知何者為大。何者為小。自李唐以來。凡國家剃度僧尼。雖曰登壇稟戒。然開放逸者。多務去經而小律。所以佛法之弊。職此之由。為今之計。凡受具足戒者。必復與受梵網戒。而學大乘者。亦須依楞嚴等經。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要見大小竝行。道不相悖。仰副如來追說四教之意。庶幾佛日重光。有補聖化。復次如來在世。頓施別圓。在寂場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宿世根熟天龍八部一時圍繞。如雲籠月。則稟教之徒。初無在家出家之異。而所謂國王大臣者。亦莫得而預其事也。次為三乘根性於頓無益。故不動寂場而遊鹿苑。脫舍那珍御之服。著丈六弊垢之衣。先為五比丘三轉四諦法輪。一呼善來。須髮自落。袈裟覆肩。鉢盂在手。即證道果。謂之善來戒。八年之後。人根漸鈍。如來於是付囑諸大羅漢。游歷諸國。為諸來學。製衣剪髮。令歸依三寶。謂之三語戒。洎乎阿難入道。始興白四羯磨。謂之具足戒。又十四年。阿難始勸請度姨母愛道。以八敬法為比丘尼。又先曾為提謂長者等。授五戒.八戒。名為優婆塞.優婆夷戒。是故謂之四眾。自金河顧命之後。迄于有唐竝遵此制。唯則天延載初。始制出家二眾。令隸祠部。又經天寶之亂。軍興乏用。復令鬻牒。所以律云。非我所制。餘方為清淨者。不得不行。豈非如來以佛眼觀末世為吾徒者。當順正法乎。然周孔之教。其存于世者。雖禮樂制度未克盡復。然立學校以作成人。林設科目以遷舉人。林則猶有古先哲王之遺意。所以異人輩出。成致君澤民之勳業者尚多有之。若夫釋教之存於世。則異於是矣。既無學校以作成之。又無科目以選舉之。所以梵宇雖徧天下。唯其徒隨所偏。尚以教之。則作成之法果何在也。又僅有試經一科。其廢已久。則選舉之法果何在也。宜乎其徒之闒茸者。日益多而反使其教無益於國家之萬一也。竊謂既存其教。當主其教。不可任其自興自廢。以謂不關政治而忘其作。成選舉之法。所謂作成者。俾其凡為領袖者謂之以讀誦大乘督之。以講演玅義。明一事因緣。則以本迹究源流。以時教判大化。修四種三昧。則以三觀為舟航。以五悔為櫓棹。乃至凡所應為。遵教行之。所不應為。遵教止之。茲葢大略也。若選舉之法。討論之。潤澤之。則聖君.賢相.名卿.才大夫之事矣。惟幸勿忘靈山囑累。惟幸勿忘靈山囑累。復次如來滅後。以教觀之學。傳於西域者。凡十四代。初無異轍。粵自金人入夢。東傳震旦。漢魏以降。雖有異途。及佛隴一。出則南北風靡(文中子云。元經以斷南北之粒。葢謂岷江所限南北也。南三師.北七師。就中光宅為最。章安云。但破光宅。餘者望風)。然是時。已有達磨西來之說。厥後賢首弘華嚴。慈恩闡唯識。則判然立異矣。故南山律乘雖獨出。法王所制及不空呪語。亦本如來密談。大法遂不免與數家者竝立為五。觀其各闢戶庭。雖若有異。然俱欲開遵群迷。俾知修習而已。後之君子。幸自決擇焉。所謂天台教者。始自北齊文師。因閱中觀論悟其旨。遂遙稟龍樹為師。乃依論立觀。授於南嶽思大。思傳天台智者。智者研覃法華宗旨至藥王品大悟。即以告思。思曰。非汝不證。非吾不識。此法華三昧前旋陀羅尼也。縱文字法師千萬不能窮汝之辨。由是大弘厥教。傳五世而至荊溪。謂之天台九祖。學者宗之。幾與六籍侔盛。孤山曰。原夫一家宗趣。道傳三觀。悟自法華。故開張龍猛之宗解。釋鷲峰之典。於是鼎分。部帙翼張。教行更相映顯。以成大猷。所謂玄義釋題。止談化意。文句解經。但事消文。至於止觀。方談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觀。意令行解相濟。成我自心。是故三部相須。缺一不可。觀師云。天台智者大師。以五時八教判釋東流。一代聖教罄無不盡。言五時者。一華嚴時。二鹿苑時。三方等時。四般若時。五法華涅槃時。是為五時。亦名五味。言八教者。頓.漸.祕密.不定.藏.通.別.圓是名八教。頓等四教是化儀。如世藥方。藏等四教是化法。如辨藥味。今先辨化法四教。然後出化儀四教。及辨五時.五味。所謂化法四教者。一.三藏教。二.通教。三.別教。四.圓教。三藏教者。謂戒.定.慧。藏。二乘梯隥。出苦止息。化城菩薩伏惑。修行六度。論其境。則唯知六界由業所造。論其觀。則析色觀空。雖有三乘。同名小法。通教者。三乘共學。近遠俱通。若能前進。亦可得去。論其境。則不殊三藏。論其觀。則即色觀空。唯利根菩薩能遠通別圓。別教者。別在菩薩不與二乘人共。所行事理。非彼境界。論其境。則知十界由心所造。而不知本具。論其觀。則次第破惑。捨事取理。圓教者。圓謂圓融.圓滿。心外無境。百界性具。由具能造。故觀所造唯見本具。是則三諦一心。而具三觀一心。而修三惑一心而破三一一三。隨佛自意。是佛境界。非前三教行人所知。是究竟道。然此四教該佛一化。名相理趣未可卒備。所謂化儀四教者。一.頓教。二.漸教。三.祕密教。四.不定教。頓教者。頓觀一切三法也。謂修三觀破三惑。顯三諦等。雖次第頓入有異。然於初心竝聞三法。故名頓教。漸教者。於一切三法中。但說少分而已。謂修空觀破通惑。顯真諦等。後方轉入衍門。或接歸別圓。及開顯即圓。故名漸教。祕密教者。謂如來三輪不思議故。或為此人說頓。或為彼人說漸。彼此互不相知。故言祕密教。不定教者。亦由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此則如來不思議力。能令眾生於漸說中得頓益。於頓說中得漸益。如是得益不同故。言不定教。所謂五時者。佛初成道即說華嚴。為彼利根盛談圓頓。但兼別機。或說次第。而於小乘全未受益。次於鹿苑。但說三藏析空之法。小方受益。破四住惑。證無漏果。而執小為極。次說方等諸經。以衍對藏。四教俱說。以大訶小。挫其取證。由是稍懷鄙耻。有慕大心。轉小成衍。皆習通行。次說般若。融通淘汰。轉通成別。密破無知。聲聞心已通泰故。佛加之轉教菩薩。空生.身子.迦葉悉在對揚之列。但無希取。尚住小果。次說法華。直云唯有一乘。廢諸偏小。三乘受記。咸皆入圓。涅槃重施偏小則異。同知圓理。與法華同。此約一番小機。次第入者。得作此說。若約番番新入。菩薩利根。處處悟圓。則五時互通。各有始卒。然此宗自安史據亂。會昌籍沒以來。舊聞放失。傳者罔憑。或握半珠。隱而不曜。所有法藏。多流海東。吳越錢忠懿王觀永嘉集昧於教相。叩問韶國師。師稱螺溪寂洞明台道。王召寂建講。為遣使日本求其遺逸。為之造寺。賜以師號。追諡九祖。一家教觀。鬱而復興。及寶雲通得二弟子。一曰知禮。即四明法智也。因慈光恩欲廢光明玄廣本觀心文。禮以扶宗排之。異說遂息。又撰諸鈔。大弘宗旨。中興其家。二曰遵式。即慈雲懺主也。遍行四種三昧。祖述國清百錄遺範。製金光明等懺法行世。又孤山圓雖傳奉先清觀法。然青出於藍。尤多自得。又承韓昌黎排斥之後。扶豎有功。著十疏通經。道俗韙之。初孤山撰刊正記釋觀經疏。四明亦製玅宗鈔輪。下有霅川嶽於三身壽量之見異乎二家。入室咨之。上書諫之。又說三千三諦。亦有異同。乃因歆向之議。頗招水乳之譏。戶牖各開。軌轍碩異義。神智患他宗所立。不本經論。但任胸臆。修證無由。縱有依經傍論。亦判釋不盡佛意。而却於佛法正宗妄有排斥。況祖三張者。假託老氏簉乎儒佛。世俗不窮根源。隨彼宗奉。遂於大部補注及四教集解。數數明誡。欲學者審其是正焉。

所謂賢首教者。初杜順和尚弘範華嚴宗旨。著法界觀以授儼師。儼師傳賢首藏師。藏師立五教判經。一曰小乘教。二曰大乘始教。三曰終教。四曰頓教。五曰圓教。幾百年而清涼澄觀國師追宗其學。造華嚴疏。圭峰密嗣之。號賢首五祖。

所謂慈恩教者。唐弉三藏遊天竺。遇戒賢論師傳瑜伽師地唯識宗旨。歸授慈恩基師。基師造疏鈔。依戒賢三時判教。一曰有教。二曰空教。三曰不空不有教。又其談八識緣境廣狹。及論轉識成智。束智成身。與夫造業受報等說。發明蘊奧。鉤抉細微。所謂高揖羣言。執神之機者。功葢多焉。

所謂南山教者。始優波離結集毗尼藏。至曹魏時。僧祇四分等律迭來此土。唐澄照宣律師屢感天神降現。商摧律相等事。遂參諸異部以四分為宗。而撰述疏(戒業)鈔(事)。亦號三大部。破斥諸家。大弘厥旨。我皇祐元祐間有堪(會正).照(資持)二師。接武而出。各述記文。後因生師與照爭論。旋遶左右。衣製短長。分兩派焉。

所謂密教者。初金剛薩埵於毗盧遮那前親受瑜伽五部蘇悉軌範。轉相傳授。及金剛智始來東土傳之不空。不空復入師子等國從龍智阿闍棃受十八會金剛灌頂。及大悲胎藏建壇之法。天寶中召至闕下。明皇特見高仰。及肅代二朝皆為灌頂國師。暨沒。贈台司空傳慧朗。厥嗣遂微。今但特有瑜伽佛事者存耳。先是空弟子慧果授與日本空海。傳授不絕。近俊芿來雲間從北峰印學者。即其遺派。學術行業真海東翹楚也。

所謂禪宗者。始菩提達磨遠越[葸-十+夕]嶺。來乎此土。初無不立文字之說(南泉普願始唱別傳不立文字。見性成佛)。惟面壁習禪而已。又以楞伽四卷授之慧可。謂可曰。籍教悟宗。又曰。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可度世。可持之以為心要。隨行不爽。遺委洎黃梅五祖弘忍。易以金剛傳授曹溪慧能。是謂六祖。爾後南北分宗。五家柝派。始各闢戶庭。侈大其道。於是稱禪宗者類。以掃蕩掀翻為尚。凡經論所詮事理解行。一切斥為紙上之談。詰其所以然。則曰。我宗無修無證。吁。安得天台六即之義。以藥其病乎。葢能有二弟子。一曰南嶽讓。二曰清原思。南嶽下分溈仰.臨濟二宗。溈仰雖絕。臨濟獨盛。迨至石霜。又分黃龍.楊龍.楊岐。今黃龍弱矣。而楊岐三佛最為競爽。清原下分曹洞.雲門.法眼三宗。法眼當五季時高麗國王遣沙門三十六人傳永明之道。相次以歸。遂以開寶八年絕乎中國。而傳乎高麗。令僅存曹洞.雲門二家焉。然啟禪關者。雖分宗不同。挹流尋源亦不越乎經論之禪定。一度與今家之定。聖一行也。復次如來善巧方便。深觀此方眾生身.鼻.舌根則鈍。眼.耳.意根則利。就三利中耳根為最。所以諸大菩薩於佛滅後。顯化娑婆。雖玅德現於清涼。徧吉彰於岷峩。然俱不若觀音本證耳根圓通投合此方機緣。救苦說法。厥功尤多。是故如來稱贊。非止一經。慈悲感應如普門品。圓通自在如首楞嚴。總持祕要如消伏三用。相好莊嚴如觀無量壽。至於指其處也。則見於華嚴大經。所謂南海岸孤絕處有山名曰補恒落迦。觀音菩薩止住其中。鎧菴贊固是塵塵俱法界。此方獨選耳圓通。復次如來臨滅。勑諸羅漢留身住世。或四。或十六。或九十九億。如基之布。散影十方。或海島。或山間。不可得而知也。按寶雲經。列十六大士之名。各有百千眷屬。及其住處。然後乃云。如是聖人皆不涅槃。應人天供。為世福田。於刀.疾.飢三灾之時。人壽十歲。佛法盡滅。而眾生壽復更增至百歲時。十六羅漢與諸弟子下閻浮提。說法教化。乃至人壽至七萬歲時。弘法乃畢。時諸羅漢以佛經典。及舍利等收聚起塔。乃共集會。結跏趺坐。圍繞是塔。當入涅槃。與世寶塔俱沒于地。不復出現。于時佛法一時盡矣。又於此時。千億支佛出現于世。說法利物。乃至減劫。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出。又法華信解品四大弟子述偈。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我等今者。真阿羅漢。於諸世間。天人魔梵。普於其中。應受供養。又法華論。有四種聲聞。一曰決定性。二曰增上慢。三曰退大。四曰應化定性。若到法華則名元住小。元小退大。得記之後。竝堪受佛遺囑。住世應供。據法住記。諸大羅漢各承佛囑。住一世界一方所。為後人津梁。今永嘉鴈蕩.天台石橋.眉陽中巖.西蜀牛頭。皆化現異迹之所。又賓頭盧曾為樹提長者。現通。佛擯不容涅槃。勑令為末法四眾作大福田。然玅覺果人。究竟十號。方有應供之名。令諸大士。本證小法。亦同藏佛。得此名者。葢已斷見思。出分段。即能應彼人天供養。況經法華開顯。進破無明。所謂真阿羅漢者乎。所以勑其久住世者。葢若如來住世無異也。禪者頌云。五百小乘癡齪漢。一生把定死蛇頭。神通玅用不如汝。佛法須還老比丘。茲葢不知聖賢以權引實之化。法華開顯之旨故云。鎧菴疏。位居已辨。雖現聲聞之形。惑破無明。實祕菩薩之行。已受上.中.下之記莂。長為正像末之良因(云云)。又末代比丘.比丘尼三惑浩然。諸戒多犯。亦稱應供者。葢祝髮。染衣。實住持三寶之一。猶假儒衣冠非儒。而何所以與彼真僧同稱良福田也。故如來留白毫一分功德。供養末世弟子。又受兩國三千寶葢。獨留其一覆護末世弟子。令得供養。豈無自耶。復次如來滅後。寶誌現於梁朝。僧伽來於唐代。布袋化於鄞水。猪頭顯於雙溪。襄陽啖蛤。姑蘇餌蝦。羅什吞針。童進飲鴆。隱峰倒卓。灌谿步歸。或大吼而休。或翻舡而往。此皆菩薩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者也。今之人往往竊服假形。叨濫上聖。能為其易者。不能為其難者。猶負塗之豕。躡應龍之足。其可得耶。

左溪(八)

新羅純英  理應  法融支硎道遵

靈源  道欣  法盛  靈輸  慧照  靈徹  智昂

僧統神邕

進明

婺州清辨  行宣  圓淨  法開  會稽大義  法源  明州道源  衢州道賓  慧從  常州守真  杭州法燈  法真  弟子傳禮  王元福

法華(六)教主(四)

天竺真觀  國清普明  天台智越  華頂波若  天台法彥  福林大志  國清智璪  佛隴智晞  法忍等觀  玉泉道悅  玉泉法盛  國清普朗  九江智鍇  國清慧威  碧閒法俊  興皇慧弉  金陵法慎  南嶽慧稠  當陽抱師  玉泉關王  天台山龍王  得深心三十二人  得門千數

北齊(二)  龍樹(一)南嶽(三)

高麗玄光

入水光三昧二人  入火光三昧一人  升堂受莂一人  高閒慧旻

南嶽大善

縣令陳正業

南嶽僧照  枝江慧成  悟真慧超  雲峰慧涌  仙城慧命  江陵慧威  鐘山智瓘  枝江慧瓘  般若方合淨人  影堂二十八人  南嶽帝君  大都督吳明徹  業高四百  信重三千

章安(五)

玉泉道素  荊州弘景  南嶽大慧

天宮(七)  荊溪(九)

荊溪

道遼

素師  最澄廣脩

維蠲  光韶  敬文  良諝物外

慧凝

玄廣  處原

敬休元琇

常操

義從

德儔

慧[(文*民)/(〦-一+貝)]  修雅

清竦

義寂

行靖

契能  慶文

瑞先義通

清曉

遇成

守仁

有基

定祥

異聞  體源  知禮遵式

祖韶

元淨

若愚

義誠

梵光

可昇  居白慧辨

從雅

仲元

慧觀

德賢  慧日  思尚永堪

子琳

思義

清鑑  法潤  本融  思悟  胡則文昌

天授

寶翔  澄或宗昱

覺明  智臻  懷慶  曉乘  悟真  蕭閑  志倫  懷玉

覺彌志因

可榮  義清  懷讚晤恩

洪敏  文備源清

智圖

智仁  繼齊咸潤

善明

慶照  德聰  慶巒

可嚴

蘊常

行滿  普門子  梁肅  李華  田敦  崔恭  受業身通三十九人  智度元皓

智淨  仲儀  子瑜  道如  仲良  尼悟極  智真  道巽  識徹

無姓  懷遠

法智

廣智尚賢

神智鑒文

空相思恭

戒澄

延慶宗正明智中立

晁說之  陳瓘  法維  法中  慧照法鄰  延慶覺先

溫州全教  明州蘊恭超果惟湛

海慧若圓

處州義詢扶宗繼忠

溫州法詮  神智從義僧正處元

息菴道淵

淨社處廉

法明文節

閑林子真

法明師昶

壽昌法舟  天台法雲  玅慧師楷  水陸文炳

圓辨道琛

月堂慧詢

悅菴淨慧  逸堂法登

一菴處躬

正菴端信

雪堂戒應  清湛  指南仲韶止菴法蓮

環菴戒樞  鏡菴景遷

杭州如吉

明州本圓浮石崇矩

守孜溫其

善嵩  居式

日東  懷月

衢州文智三學則全

若水

廣慈慧才

希最  子良  思辨  惟清  法宗

慧舟  志豪  越州覺琮神照本如

能仁法寶  白蓮處咸○神悟處謙

北神淨梵

通照慧明

報慈蘊堯

超果慧道

德藏從進

頂山子文  飛英智忱  北禪慧深

婺州子方  白蓮善珪  德藏擇瑛壽安良弼

教藏有全

樝菴有嚴

法麟  應通

寶纖  元璪  台州懷雅  杭州義全

廣嚴瑩  南屏梵臻淨覺仁嶽

慧勤  可久  子昉  乃仁  尚能  慈梵靈照

靜仁  覺圓  靜智

胡宿

文粲後身道因

梓菴有倫  道時  薛清歸

俞源清

南屏

群峰太初

梵慈智普

東靈欽

揚尖初淵

崇先了生  楊尖法欽

龍華方

南屏靈玩南屏用文

憲章仲閔

餘慶道存

杭州宗正超果會賢

精微彥倫

清辨蘊齊

景德法雲

寶積彥端

溫州景初  文詡  如詢慈辨從諫

圓覺蘊慈

法照中皎

能仁道山

白蓮法希

海空法英

白蓮法雄

東山祖意

則菴明哲  醴泉行環  布金覺先

神敏慧齊  文首座  能行人

法雲宗敏  圓明智賢車溪擇鄉

祥符道忻

悟空善榮

牧菴有朋

顯菴法昌  隱學本然  浮石子慧  永福智敦  天王道用能仁懷寶

艸堂如寶

竹菴可觀

智行守旻  神辨清一北峰宗印

日本俊芿  古雲元粹

明義首座佛智慈雲

法照淨通

普明如靖

圓通思梵  普圓善期

慧覺齊璧

北禪文俊  北禪法榮  慧照道倫  圓覺淨珪慧解曇應

慈室玅雲  癡絕希顏

清修法久  密印修慧澄覺神煥

覺菴簡言

總菴玅心  常齊法燈  鑑堂思義

假名如湛

車溪智欽

天竺應如

法燈道遵  崇先懷志  宣祕慧仙  普圓普證  餘姚澄

慧覺清月佛照智賢

神辨覺寧  等慈慧序

白蓮咸

白蓮道鄉

台州淨侁

明州淨景安國元慧

智涌了然

延慶智連  澤山與咸  赤城中益  白蓮智圓  山堂元性  白蓮玅璘  白蓮清悟  白蓮子眸  虗堂本空

梵章首座真教智仙

證悟圓智

都錄若訥

等菴士衡  虗菴有宏  上竺玅珪  中菴師安  上竺師覺  石磵從戒  晦案慧明

或有功法門。或章藻相涉而未詳承稟者。

金華方巖[禾*止]  志遠元堪二師  抱玉楚金二師  寶王論飛錫  十祖玄燭及皓端師  虎丘智琰  萬州行滿  終南善師  玉泉恒景  棲霞法嚮  終南法誠  剡溪明曠  悟真法盛  寶藏利贇  天台道暹  錢唐善信  空相有圭  嘉禾子玄  天台元頴  佛智道如  溫州覺津  無相法勒  日本源信及寂照紹良二師  司封鍾離松  鎧菴居士吳克己  寶積實講師  姑蘇開上人  四教儀諦觀  宗元錄元頴  寶雲威  普照因  會稽仲  括蒼聰  廣化明  廣慧賓  普慈暉  慈門熙  空相融  清方二師

統圖如右。夫佛之設教也。尤致謹於小.大.偏.圓之辨及其施化也。則大小俱談。偏圓竝列。無一機見棄。無一法或遺。四教以網羅之。三接以神明之。迄於無一人之不成佛。吾祖亦然。先說思議。後說不思議。以十境.十乘配對四教。為四百乘。觀法以契佛心扶之。餘宗弘小則棄大。讚圓則毀偏。皆著榮執枯。分河飲水耳。果得統耶。非統耶。先佛大醫王也。四教遣病藥也。三接行藥湯使也。吾祖醫子克家者也。諸師傳克家子方法者也。雖其間不能無優劣。劣者亦能以家法示人。況優者乎。獨列正統。未見其非也。

同类推荐
  • The Age Of Reason

    The Age Of Rea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Woman in White

    The Woman in Whi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山海慧菩萨经

    山海慧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牧民赘语

    牧民赘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理所应当地生活

    理所应当地生活

    本书内容包括:放松你的身体、给自己放个假、远离不愉快、做情绪的主人、在忍耐中获得解脱等。
  • 修叶骑兵团

    修叶骑兵团

    西方的银霜帝国和东方的东明帝国在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而数百年之后,银霜帝国一分为二,东明帝国一分为几。在被分裂后的东明帝国中,出现了很多个国家,彼此之间都为了再次统一而连年相互征战,闹得各国百姓民不聊生,于是催生了无数盗贼。其中有一伙儿强盗在各国战争的夹缝中生存,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能得到一时的安宁,他们开始了漫漫的建国之路。
  • 风宪名臣传

    风宪名臣传

    凤元五年太皇太后赐府邸后王爷长居蕴月园,两位公子却在王爷府邸跟随其生母生活。反倒是一名唤江蕴月的弃婴跟着王爷住在蕴月园内。据闻这小江相公长了一双极好的眼睛,颇似早已经香消玉殒的景怡王妃,想必如此大家才传王爷特别看重他。官场新丁江蕴月,从七品绿衣小吏,鸣锣开道,登场!
  • 罪神问天录

    罪神问天录

    一个一魂双命的魔族太子,一段瞒天过海的成长故事。看身负使命,满身扑朔迷离的少年如何演绎一局混沌为盘神作子的惊世棋局。生来一世,若天道不公,则忤逆苍天。神道崩坏,则问罪于神。是为罪神问天笔录。1.“罪”和“问”都是动词。2.此书写四年,至今无存稿。3.个人觉得,不管什么类型小说,最大的魅力还是人格魅力。4.连水果都不能削的剑,将来一定是一把好剑。5.剑成之前,愿有人一路相随。6.剑成之后,凤皇于蜚,霞裙月帔。
  • 王俊凯之错过的爱恋

    王俊凯之错过的爱恋

    王俊凯,我此生陪不了你,下辈子定会陪你白头偕老。(这篇文呢,可能会偏小凯一点,大家谅解。书名也会改的,大家不要说找不到哦!要重新加入书架的。)
  • 超人特异(走进科学)

    超人特异(走进科学)

    《超人特异》内容主要讲述着一群在各个世界生活的人,他们与正常人有所不同,刺激着科学家们去解开它的神秘面纱。
  • 穿入游戏

    穿入游戏

    好不容易买到火爆的虚拟实境游戏《仙侠》,赵凯却意外穿越到真正的仙侠世界!随即,赵凯惊讶发现,他在这个仙侠世界也能玩《仙侠》这款游戏,可以真身进入游戏中,游戏中他的角色升级,等同于现实中修炼升级。游戏里面打怪得宝,获得的物品居然也可以带到仙侠世界!游戏里学会的高深功法,也能用到现实里。现实世界的枯涩功法,只要收集足够的天赋点数,可以拿到游戏里面学习!而只要积攒职业经验值,就能拥有现实世界吃香的炼丹师炼器师阵法师符师这类职业!
  • 西游红孩传

    西游红孩传

    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双手绰戟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要识此魔真姓氏,名扬千古唤红孩。书友讨论QQ群号码2079903,2083223,欢迎加入。
  • 岁月星

    岁月星

    前世是商业大鳄;却被一枚天外陨石神奇的带到了异世界。一个传奇的人生从此开始。一次次超越,一次次创新。一身傲骨,百战不屈。破虚空、踏天地。
  • 凤医帝女

    凤医帝女

    实习医生钟丽风出诊路上遇车祸穿越到了史书没有记载中的大楚国,成了倒霉的庶出大公主,不但给贬住在外院,还要为温饱犯愁,我去,这是哪门子的大公主嘛,为了吃上好点的她扎了皇妃两针,为了穿点好的,她又扎了皇太后几针,虾米?皇上也病了?他给我一幢大房子我不介意也给他扎两针…其实我只是为了活得更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