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3400000005

第5章 增长智慧身心安定

明理能生智慧

遇事若是太顺着自己的一时的情绪走,难免会走错,所以应该先保持清醒,排除诱惑和情绪,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舍了情绪和诱惑便得了智慧的支持。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冷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都是人间好时节。一颗悠闲心,人生时时处处都变得美好了。这美好不是假装的,没有无奈的成分。假装的美好,无奈的微笑是把愁苦都压在心底,每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这些愁苦幽怨就涌上心头。真正的悠闲是身心时时处处都悠闲自在,这悠闲来自于明理。太虚法师说:“谓一切因缘所生诸法,本来空无自性,人们不明真理,倒行逆施──本欲求乐而反得苦,本欲离苦而反遭殃。”正如太虚法师所说,不明理会越求越远,适得其反。

阿三16岁的时候偷了邻居家五两银子,等他长大后总是想起这件事,他做海盐生意发了大财,成了当地富有的人家,可是他始终放不下当年偷邻居五两银子的事儿。阿三拼命打听当年的邻居家搬到了哪里。

四十六岁的时候,阿三终于找到了当年邻居现在的住处,他带着五百两黄金找到当年的邻居家,可惜当年持家的邻居大叔已经过世,阿三只看到了他的儿子。阿三跟他的儿子说自己当年曾经借过他家的钱,这件事儿邻居大叔当年知道,他现在是来还钱的。

可惜邻居大叔的儿子说:“这件事父亲过世的时候没有交代,我不能留你的钱。”

阿三失望地走出这家人的大门,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他不知道怎么做了。

走着走着,他撞上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和尚,连忙鞠躬道歉。

老和尚哈哈大笑:“施主走路这么不小心,你的心怕是被关在囹圄之中了吧?”

阿三迷茫地看着老和尚问:“老师父,你说人要钱财有什么用?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老和尚说:“诚实比钱财重要,施主既然心中有亏欠,为何不跟主人家说清楚,以解救的心啊?”

阿三惊讶地看着老和尚:“师父,您知道我的心事儿?”

老和尚说:“施主的心事都写在脸上了,快回去吧,回去跟主人家说清楚,身若是糟了牢狱之灾,出来之后就自由了,心在囹圄,想要自由,唯有诚实啊!”老和尚说法飘然而去。

阿三忽然醒悟过来,转身又走了回去,他回到那家人家之后,把自己当年年幼无知犯的错误诚实地告诉了邻居大叔的儿子。然后又说:“我刚才碍于面子羞于启齿,现在都告诉你了,请求你释放我,让我重获自由吧!”

明理才能生智慧,十六岁的阿三已经懂事,如果阿三当年没有被那五两银子诱惑,也不让自己的内心囚禁在歉疚中三十年。

五两银子,煎熬了三十年,人生往往为了一个念头,改变了未来的命运。禅门中有句话说要照顾脚下,就是要我们照顾心里的步伐,一步差错,换来多年的懊恨。脚下这一步,走向快乐的天堂,还是痛苦的地狱,就要称一称你善恶的轻重,看一看你是否能明理。

让自性永远追随你

人们常喜欢说要做自己,然而什么是自己呢?那就是我们的自性,自性是舍掉分别执着妄想之后的本体,完全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我们要先明白这个道理,然后身体力行,渐渐去做。

上文中我们说了明理能生智慧,然而这理从哪里来呢?理从公平、客观中来,从我们对人、事、物,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当中来。对于理,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太虚法师开示我们:“初依心真如相示大乘体,悟入菩提心也;次依心生灭姻缘显大乘自体相用,开发大悲也;下亦具足种种方便行也,诚以不如是者,仰承方便行之流,之成假名菩萨、独觉、声闻、人、天、戒善。不能成佛菩萨。故曰大乘者必先直抉根本无明而妙悟真心也。”佛教中依据对理的认知深浅,分为六道、四圣、菩萨、佛等等。这些名号代表智慧觉悟,而非迷信。在这其中,佛是如来,是圆满智慧,也就是真我,每个人都有真我,修行悟道就是要解救我们的真我,那就是要我们的自性得到解脱,而色欲肉身不过是有情幻觉而已,这其实也是让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懂本质,做到这一点,说明我们的真我智慧正渐渐显现。

佛陀也曾在一次说法时以讲故事的形式教育世人:说在一座城中住了一个富商,拥有很多的钱财。这个富商一生共娶了四个媳妇,第一个媳妇聪明伶俐,非常的可爱,每天都陪在富商的左右,不曾离开过半步;第二个媳妇是富商花了银子买来的,模样长得非常的美丽迷人,婀娜多姿;第三个媳妇整天都沉浸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之中,让富商倒也舒适安逸;第四个媳妇是个强者,工作上可与富商有着一拼,每日里东奔西走,为富商经营着事业,似乎都忘记了富商的存在。

终于又一次,富商要出远门了,这次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为了不至于旅途寂寞难耐,他想要带她们四个中的一个一起去。当富商就此询问四个媳妇时:“第一个媳妇的回答是要去你自己去吧,太远了,我不想去!”

第二个媳妇的回答是:“我是被你花了银子买来的,心不甘情不愿的,我也不去,你还是叫他们吧。”

第三个媳妇的回答是:“虽说我是你的媳妇,有照顾你的义务,可是这次太远了,我不想受到长途跋涉的苦楚,最多送你出城门好吗,你找他们吧!”

第四个媳妇默默地说道:“谁让我是你的媳妇了,你到哪我就跟你到哪,我陪你去。”

就这样富商带了第四个媳妇去旅行了。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其实这个故事中第一个媳妇就是我们的色身肉体,人一死终归是要和我们分开的;第二个媳妇就是我们的财产,它也是生不带来,死不能够带走的;第三个媳妇就是跟我们相依为命的老伴,人死后也就会各奔东西;第四个媳妇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时常将它忽略,可是也只有它才可以真正的陪伴着我们,是我们真正的依靠。

人生就是如此,东求西求不成想佛就在自己心中,从来都在伴随着我们的左右,只是被我们遗忘在了某个角落。

时时自省增长智慧

自省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种自我剖析,舍恶得善的方法。我们要懂得时时自省,去掉贪欲,增长智慧,安定身心。

太虚法师说:“精进修行增长智慧。”《杂阿含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佛未灭度的时代,佛在祇树给孤独园弘扬佛法度化众人。一天早晨,舍利弗尊者穿好衣服,拖着钵出去乞食,回来之后收起衣钵,洗完脚就做到树林里进入禅定了。他从禅定中出来后,就到前面来拜见佛,拜见完之后就退坐在一边。

佛问他:“舍利弗,你从哪里来呀?”

舍利弗尊者说:“世尊,我从树林中做完禅后才过来。”

佛问:“你今天禅定的情况怎么样啊?

舍利弗尊者说:“我看到五阴空苦无常,入了空三昧。”

佛开示:“你既然都入了上根三昧,在任何时候,六根对六尘的时候,都不能起贪爱的心,染着心,如果想要达到上层三昧应该这样学:入城的时候,乞讨的时候,出城的时候,都应这样想:‘我看见了这些色相,是否起了欲爱、贪爱的念头?如果发现有这些念头,为了除掉这些恶念,应该更加努力修行,修行各种法门,就像头上衣服上都着了火一样,要用各种方法扑救。这样培养自己的善根,已达到坐卧乞食都内心清净。’”

舍利弗尊者听了之后很欢喜,按照佛说的方法努力精进,增长智慧。

佛说法给舍利弗,或者说法给众生,说的都是道理和方法。在这个故事里,佛其实是让舍利弗时时自省,不要被欲望贪爱迷惑。然后告诉他,如果发现自己存在这些问题,应该积极修行各种法门,以求精进。

生活中,我们也要时时自省,不要被外界的东西诱惑而产生出贪欲,一旦贪欲起来,就要找到合适的对治方法。这是用智慧安定身心的良药。

小事之中见真知

行动比想象重要,点点滴滴比轰轰烈烈真实,舍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舍掉那些让人负重的贪心,从小事做起,身心就会轻快而知足。

人的自性显露,有了真智慧,还是要回到生活,回到小事情中来。太虚法师在问答阿兰若类中曾经说过:“桃李之下,蹊径成焉,蓬艾之间,舜玉出焉。故多冥冥,弥见昭昭,岂碍汶汶,毋甚察察!事故有意求之而不得,缘每从无心遇之而显前。”生活中好多的事情都好像如此,欲求而不得,可是却又在我们不经意的具体小事中显前,所以很多的时候,任何一件小事我们都不容忽视。

有个刚刚入寺的和尚,一大早起来就追着方丈问东问西。

“方丈,我们的灵魂真的可以不朽于世吗?”

“我们的色身到头来真的不可以长久吗?”

“我们一心修行会不会投胎转世呀?”

“我们转世的时候一定要喝孟婆汤吗,可不可以保留住今生的记忆呀?”

“我们遁入空门真的可以了脱一切吗?”

……

和尚一口气问了好多的问题,可是方丈一转身只说了一句话:“你的早餐怕是已经凉了吧?”

不要追求的太多太远,有的时候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就好比这一顿早餐,它远比和尚问得那些问题要实在的多,一件小事一件小事的去完成,比想很多更重要。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美丽的心愿,有一次佛陀发了好多烛台给孩子们,告诉他们只要这个烛台每天都保持干净明亮,他们的心愿就一定可以实现。过了一天,两天,三天……所有小朋友都不再擦拭烛台了,只有一个被别人嘲笑为傻帽的小朋友还在坚持,结果只有这个小朋友的梦想变为了现实。

原来实现梦想竟这样的简单,只要实心实意的做就没有问题。

有只浑身脏兮兮的猪,它来到佛陀的身旁请求获得人们的尊敬,于是佛陀赐予了他菩萨果位。然后让它去给一只刚刚出生的小狗去洗澡,这只猪说道:“身为佛陀赐果位的菩萨怎么能够去给一只小狗洗澡呢!”

佛陀说道:“你不去侍候别人,又怎么让人知道你是我赐了果位的菩萨呢!”

原来受人尊敬很简单,只要肯付出就可以了!

一个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走着,很多人都走得非常艰难,只有一个人一直在哼着歌谣,有人问他怎么会如此有兴致,他回答说:“因为我身上带的金子最少。”

原来想要高兴很容易,只要你肯放弃一些钱财就做到了。

生活的真谛往往就是在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小事上,所以不可轻视每一件小事,这些小事儿里面,有着最大的诚心与智慧。

认清自己的力量

身心安定来源于智慧,这智慧之中包括定力和自信。如果生活总是轻飘飘的,没有困难只有悠闲,那智慧也就没有用处了。要想身心安定,要比别人有更强大的定力和自信。所以要放下对身心安定就是轻盈无力的误解,认识到自己的力量,靠着力量战胜困难,才能真的身心安定。

生活中的小事体现真诚心和智慧,然而,生活中除了遇到一些小事情之外,也会遇到一些让我们觉得难以做到的事情,想要完成这样的事情,就需要用心力来完成了。

这里的心力包括定力和自信。

太虚法师在心之分析中曾经说过:“所有能生诸法功力,即曰种子,万法之因藏在此识中,故曰能藏识。又以隐藏在有情根身之中,为有情根身及器界之所藏,故曰所藏识。是故在无始流转中,心法最要。”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心法带给我们的力量。

佛陀来到泥人国,向他们说法,并告诉他们假如有哪一个泥人能够走过他划定的一条河,就会赐予这个泥人一颗永久长存的金子般的心灵。

听了佛陀的说法,过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泥人敢于趟过那条河,因为这样做无疑是对一个泥人的毁灭。可是,最终还是有一个泥人想要试一试,他的决定引来了其他泥人的嘲笑。

“泥人是过不了河的,你只会去送死。”

“加入你进入河水马上就会体会到自己一点点失去的感觉,那是非常可怕,令人恐惧的!”

“相信你连根头发都不会留下来的……”

但是这个泥人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一定要过那条佛陀划定的河,因为他不甘于做一辈子的泥人。他一定要拥有那金子般的心灵,当然他知道他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泥人慢慢的走到小河边,有些犹豫,但是最终还是走进了小河。霎时间,一股巨痛涌上了心头,这让他险些跌倒。他感觉到了自己的下半部分正慢慢的消逝,他的抓紧自己所拥有的分分秒秒前进。

“回头吧,你走不过去的!”河水拍打着巨浪。

泥人顾不上回答,自己仍旧慢慢的前行,一点一点的向前向前再向前。泥人此刻才真正明白了,自己的抉择似乎已经没有了回头的余地。此刻调转方向,就是在上了岸,也将是个残缺不全的自己了。不能犹豫,任何一刻在水中的停顿,都会是自己的灭顶之灾。佛陀的允诺似乎这一刻已经超越了死亡。

泥人仍然坚持着,移动着,一点一点再一点……河水里的鱼虾相互追啄着他的身体。无数次险些跌倒,泥人还是坚持着前进。他感觉好累好累,真想就此停下来歇息一下。可是他知道他不能够,似乎没当这个时候都有一个声音在鼓励着自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时间像是已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远,泥人都要绝望了。可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已经到了对岸。沉重的脚步刚要向上迈,但是泥人又缩了回来,自己的身体太脏了,这样会不会玷污了佛土的圣洁。当他犹犹豫豫的再次打量自己的身体是,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什么也没有了——唯一保留的就是那颗金子般的心灵!

这就是心法的伟大,只要我们有信念能够坚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就是那个最伟大的!

万事皆由因缘起,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顾着崇拜别人,而忽视了自己。其实只要我们认清自己的力量,运用自己的心法,即定力和自信,也可以克服生活那些貌似不可战胜的困难,让自己安然处在生活的优越点。

心中感到痛苦 只是修养不够

痛苦是一种病,是一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的情绪,然而要化解这痛苦,我们还是要提高智慧,增加修养。

除了用定力和智慧战胜困难,我们也要学会化解痛苦。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总要占到十之八九,我们也常常因此而痛苦不堪,追其根本不过是我们的自身修养未到而已。太虚法师讲《法华经》的时候说:“生、老、病、死、怨憎、爱别离、求不得,是人的一生无法逃避的七种劫难。”其实这些苦楚不过是些我们心中的渴求和欲望,应对他们的唯一良策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是太虚法师的一首偈子。我们在这首偈颂中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太虚法师对“人格修养”的重视,虽说我们修佛的最终目的是开悟,但是首先我们应当做一个有极高修养的人。

人们总是如此,对于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往往是寻找各种各样的说辞和借口给予宽慰,认为自己是无意的;而对于别人对自己造成的痛苦终是耿耿于怀,不肯原谅,认为其他人都是成心的。其实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因为自己,是我们的自身修养不够。

使我们真正痛苦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别人是无法带给我们如此伤害的。和深爱的人分手后,久久不能忘怀,渐渐生出恨意,这是我们的修养不够;与特别要好的朋友断绝了关系,不诚恳的检讨自己,而总一味的抱怨别人:为什么带给我巨大伤痛的总是我最亲近的人。这也是修养未到的表现。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农妇,这位农妇和婆婆的关系不好,总是觉得婆婆处处跟自己作对。这样一年一年地过下来,农妇的痛苦也一天一天的增加。

终于有一天,农妇决定结束这种痛苦,她爬了几十里的山路来到一座尼姑庵里,对那里的禅尼倾诉自己的痛苦,要求出家。

禅尼说:“只要你诚心,我就允许你做我的弟子,解脱你的痛苦。”

农妇听了说:“只要不用天天看那个老太婆的脸,我怎么都行,我当然是诚心诚意的。”

禅尼说:“那你要按我说的去做。这样才能显示你的诚心。”

农妇点头答应。

禅尼给了农妇一些粉末,让农妇每顿饭给婆婆熬一些粥,即便心里不高兴,即便婆婆为难她也不要发作,要假装高兴孝顺的每天给婆婆服用。而且无婆婆说什么做什么,都让农妇顺着婆婆。如果农妇能坚持三个月,她就收农妇为弟子。

农妇下山以后,像禅尼交代的一样,每顿饭都给婆婆熬一些粥,恭敬地伺候婆婆喝完。而且日常生活里的每件小事儿,农妇都顺着婆婆。

三个月之后,农妇又到山上来找禅尼,告诉禅尼自己一切都是按照她叮嘱的去做的。

禅尼问她:“那你的痛苦还有吗?你还想出家吗?”

农妇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过了一会儿,农妇说:“这三个月好像我的痛苦每天都在减少,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我都感觉不到痛苦了,而且婆婆也不再处处为难我。”

禅尼告诉她:“女施主,你之前觉得婆婆处处与自己作对,是因为你没有事事体谅婆婆,只想着自己,所以你会很痛苦。如今你觉得痛苦没有了,是因为你懂得孝顺体谅了,当你的修养提高了,懂得怎么对待别人了,别人也就会转变对你的态度。我不是要真的要你出家收你做弟子,只是通过这三个月告诉这个道理,回去好好孝顺你的婆婆吧!”

农妇听了恍然大悟:“原来,之前自己那么痛苦是自己修养不够,不懂体谅他人,看来还是得好好改变自己才行啊。”

痛苦是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为人处世的不足之处,能照出自己的修养在哪个层次。痛苦来临的时候么,先不要急着抱怨,先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修养,增长自己的智慧。

记得向鞋子道歉

一个人的大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成败,好的心境可以成就一个人,坏的情绪可以让一个人的一生不断下沉。当你有坏情绪时,请立即停下来舍掉自己的坏情绪,并向自己道歉。

太虚大师说:“但此法界真相,非到佛之圣智境界,不能正遍觉知;所谓唯佛与佛,乃能尽知。众生为无明妄想烦恼覆蔽,不自证得;虽不证得,而法界本来面目,还是清净无所损减,故曰:‘有佛无佛,性相常住’。”大师说人的本性清净无损减,但一个人如果被情绪牵引,他的本性就会被掩盖。

有一位脾气暴躁的商人想要拜访一位禅师。在出门之前,他刚刚错失了一笔不小的生意,因此他出家门的时候,心情很差,而且把所有的烦躁都写在了脸上。到了禅师的寺院门口,他发现自己的鞋带团成了一团,于是蹲下身整理鞋带,可是一时间却无法将它们整理好。最后,商人终于失去了耐心,他着急地将鞋子往外一甩,巧的是,鞋子把大门地下的镶边砸掉了一寸多长,里面的僧众也被吓得不轻。进到寺院里面之后,他告诉大家说自己是来拜访禅师的,进去通报的人出来告诉他:“禅师说了,请施主向你的鞋子和寺院的大门道歉,否则他不能接见施主。”

商人听了很纳闷:“为什么我要向鞋子和门道歉,它们又不是人?”

“禅师说鞋子和门虽然不是人,但是施主将坏情绪放到了他们那里,他们承担了你的情绪,并受到了你的伤害,所以请施主向它们道歉。”

商人虽然心有不愿,但是为了能见到禅师,他也只好同意道歉。

他转过身走到自己的鞋子面前,对它说:“对不起,我的伙伴,是我错了,我向你道歉并承诺今后一定好好照顾你。”说完他把鞋子整理干净,恭敬地穿在脚上。然后他又走向寺院大门:“对不起,尊敬的寺院大门,我的无礼冒犯了你,而且伤害了你,我真诚地向你道歉。”

他道歉完毕之后,通报的人带他走向禅师的房间。在去往禅师房间的路上,商人觉得自己的心里舒服多了。“原来向鞋子和门道歉也是起作用的”,他边走边想,“我还以为向这些不会说话的物品道歉没用呢,原来他们也是值得尊重的,向他们道歉能消除心中的烦恼。”

人的坏情绪会影响周围的很多事物,也会影响他人。任何时候,我们要的不是情绪,是保持内心平静的方式。

有一只修行得道的坏脾气乌龟跟一个和尚打赌。和尚说乌龟的坏脾气是它的致命短处,乌龟说:“坏脾气只是容易生气和冲动而已,大不了多吼几句,致命短处还不至于。”和尚微笑着说:“那我送你到人间走一遭,你仍然做一只乌龟,看你的坏脾气是否是致命短处,你若在九九八十一天内经得住考验,我将为你诵经九九八十一天,度你早日成佛,你若经不住考验,就回来好好修行吧。”

于是乌龟来到人间的一条小河里,它成了小河里一只普通的小乌龟。有两只大雁常常来这里饮水,几天下来,乌龟和这两只大雁成了好朋友。日复一日,乌龟已经来到人间七十九天了,眼看隆冬将至,河水也结冰了,两只大雁想要去南方生活,但是它们舍不得留下小乌龟自己,小乌龟也舍不得它们走那么久。于是两只大雁对小乌龟说:“这样吧,你听我们的安排,我们把你带到南方,等春暖花开了再把你带回来,行吧?”小乌龟高兴地答应了。但是两只大雁补充说:“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我们带着你飞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一定不要说话,这一点千万记住!”小乌龟认真地点点头说没问题,说它一定什么也不说。

第二天,也就是小乌龟来到人间的第八十天,它们准备启程了。两只大雁找来一根结实的细木棍,它把各衔着木棍的一头,让小乌龟叼着木棍的中间,然后两只大雁开始起飞了。这一天很顺利。

转眼到了第二天,它们继续飞行。这时候,地面上有一群孩子看到了这个奇怪的飞行组合,他们大喊着嘲笑着:“快看啊,快看啊,看那只笨乌龟,居然让两只大雁用木棍带着飞行,太可笑了。真是没见过这么笨的乌龟,不会飞就不用飞啊,还非要让大雁带着,这个蠢家伙!哈哈哈……”一阵阵嘲笑不断地传到乌龟的耳朵里,实在忍受不了的乌龟,早就把两只大雁的叮嘱望到九霄云外了,它张开嘴刚想大骂这群可恶的孩子,但是忽然它的身体开始下沉。瞬间乌龟就掉在地上摔死了。

一切就像一个短暂的梦,乌龟醒来的时候,和尚正看着他笑:“怎么样,最后一天没坚持过去吧,坏情绪终于还是要了你的命。到一边好好修行去吧!”

其实,无论是商人的坏情绪,还是乌龟的坏脾气,都对周围的环境或事情的发展起到了不好的作用。人只有控制自己的坏情绪,生活才能更加顺利畅通。有情绪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向你的鞋子道歉”,给自己一个平和的心态。

执迷不悟不如改过迁善

执迷不悟是犯错误的根源,改过迁善是醒悟之后的方向和做法。愈迷愈深愈不自在,深深反省,舍迷得悟才能心安。

人的自性本清净,善恶都在迷悟之间。太虚法师说:“云何正觉是明彻人生世间真相的?欲明此理,先解字义。人生者,谓人类及非人类之一切有情众生也。世间者,谓迁变无常之宇宙万有也。真相者,谓人生世间真实如此之真相状也。此真相状,唯正觉者始能明白彻了,绝非不觉者能领悉分毫也。但佛之正觉所明彻的‘人生世间’之‘真相’,究竟是如何耶?则缘起无尽,性空无碍是也。”如若执迷便是尚未有正觉,未有正觉者难免在迷途中犯错误,但是知错就改能有证悟也算有收获,千万不要积重难返,一错再错。

从前有一个小沙弥在寺庙里修行,在一次法会中,小沙弥犯了戒,寺庙里的主持和众僧商量之后决定按照戒律惩罚一下这个小沙弥,于是他们决定暂时把小沙弥赶出寺庙,想通过这种方法让他反省自己的错误,等小沙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悔改了,再让他回到寺庙。

小沙弥被赶出来之后,又伤心又烦恼,边走边哭,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走着走着,他遇到一个鬼魂。鬼魂问他这是要到哪里去、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小沙弥说:“我因为犯了戒律被赶出寺庙,师傅说等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再回去找他,可是现在我不知道该去哪里,没有了施主们的供养,而且周围的人都知道我做了坏事,没人肯救助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哭的。”

鬼魂听了说道:“我也是因为犯了错误才被毗沙门天王感到此处,我在这里也找不到吃的东西,虽然说你之前修行的那个寺庙很近,但我是鬼魂,是不敢擅自进入那里的……说着说着,着这鬼魂也哭开了。”

他们哭了好一会儿,然后停下来。鬼魂忽然对小沙弥说:“我有个好办法,能让咱俩都有地方去,而且还有足够的吃的东西。”

小沙弥怀疑地看过去,不解地问道:“你能有什么办法?”

鬼魂说:“咱们俩可以合作,我在你下面举着你,人们看不到我,这样的话,在人们看来,你就跟在空中行走一样,在人们眼里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得道的僧人,这样你就可以回到你的寺庙,并且能得到很好的供养了。”

小沙弥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接下来,这个鬼魂又说:“不过咱俩得说好了,你回到寺庙,得道供养之后,那些供养必须分我一半作为酬谢。”小沙弥点头说行。

于是鬼魂举着小沙弥朝寺庙走去。路上不断遇到上香的香客,这些香客们都说:“原来小沙弥是个得道高僧,寺里的僧人们不能把他赶出去。香客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一起把小沙弥送回寺庙,并请寺庙里的僧众收留他。

香客们陪着小沙弥来到寺庙门口,大家一致责备寺里的僧众把他赶出来是错误的决定,并强烈要求僧人们把小沙弥接回寺庙。住持大师说:“本来是让他出去行脚、好好反省自己,看来他执迷不悟,就让他回来吧,看他回来后结果如何,让他自己把结果和真相告诉众位香客。”

因为听说小沙弥得了道,很多人都专程来供养他。按照之前说好的,无论什么供养,小沙弥都会分一半给鬼魂。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鬼魂正举着小沙弥在寺庙里接受香客的供养,忽然,鬼魂发现毗沙门天王手下的官员正朝他走过来,他顾不上跟上面的小沙弥说一声,扔下小沙弥拼命地逃跑,没跑出多远就被抓了起来。被扔在地上的小沙弥摔断了胳膊和双腿,躺在地上起不来了。他仍然执迷不悟地说道:“早知道今天就不出来接见香客了,这以后的供养又没了。”

住持大师看他如此执迷不悟,吩咐让人帮他医治摔伤,等伤养好好后将他赶出寺庙行脚参悟。

执迷不悟只能是越陷越深,只有正觉者才能走上正途。

有个小和尚问一位法师:“法师,我们应该度恶人吗?恶人还能改恶向善吗?”法师听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小和尚说了一个俗世的故事:

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叫周处的强横的年轻人,他凶横而且不讲理,经常仗着一身武艺欺负相邻百姓。人们对他恨极了,也怕极了,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海里的恶龙并成为当地的“三害”,而周处就是这“三害”之首。

有一年猛虎下山吃了几个人,恶龙出海杀死了不少牲畜,周处为了逞英雄,决定上山抓虎,下海捕龙。

他来到山上,将猛虎引出来后杀死了猛虎。然后又下海与恶龙搏斗。周处和恶龙在海面上沉沉浮浮,几天几夜之后,海水被染红了,人们即看不见周处,也不见了恶龙。大家都以为恶龙死了、周处也死了。人们欢呼雀跃,他们为了三害同时被除掉而举行了一场大大的庆贺。

与恶龙搏斗了好多天的周处最终将恶龙杀死,当他回到乡里期待相邻们的拥戴的时候,却看到人们还庆的一幕。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从前做的很多事都伤害了相邻,原来在人们心里他是一个恶人。他难过极了,也痛苦极了。他悄悄离开庆贺的现场,找到当时的文人陆机、陆云兄弟俩,对他们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痛苦。陆家两个兄弟对他说:“改过迁善永远不算晚,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只要悔过就能心安。你正当风华正茂,又武艺过人,一定前途远大。”

周处听了陆家两兄弟的话,回到乡里对自己以前的行为向众人道歉,并保证从今以后一定改过迁善。他说道做到,最后成了人人爱戴的大英雄。

讲完故事后,法师开示:“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将错就错,不肯悔过;二是不可一错再错,积重难返。”

上文中的小沙弥和周处,一个是执迷不悟,将自己逼出寺庙,一个是改过迁善受人爱戴。只要能正觉明了便能明确是非,免去造恶业损福报之苦。

风中跌倒不怨风

有的时候,我们会找很多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但是即便别人信了这借口,也觉得借口找的越多心里越不舒服,反倒不如舍下虚荣心,勇敢诚实地面对问题面对自己心里踏实。

太虚法师说:“定能生真智故,慧能尽烦恼故;解脱烦恼尽故;于解脱知我生尽故。以离贪恚得禅定等,能起人不坏信,故名福田,为人所敬。”生命最内在的本质是不需要任何借口做铺垫的,只要我们把一些强拉硬拽来的借口清除掉,就会发现,原来问题如此简单,原来我们不必忌讳和回避错误,只要敢于面对并有勇气改正就能解脱尽故,广种福田,为人所敬。

一个化缘的和尚路过途径一座村庄,刚进村庄,他就看见远处一座四合院旁边跑过来一个孩子,那孩子一不小心忽然跌倒了,跌倒的孩子可能摔得疼痛委屈了,哇哇大哭起来。孩子的母亲随后匆忙地跑过来,一边心疼地扶起孩子,一边大喊:“是谁欺负我的孩子了?”她边说边向四周看过去,发现周围确实没有一个人,然后她又俯下身说:“好宝贝,不哭啦,都是这地面不平整,害我宝贝摔倒,我打这害人的土地。都是这天气风太大了,这可恶的风!”说完这位母亲的手朝地面打去。

路过的和尚看到这一幕,走过去对哭泣的孩子说:“小施主,你觉得这土地不平吗?你觉得风大吗?”

孩子抬头看了看这个和蔼端庄的和尚,摇头说:“不是这土地不平整,这风也不大,吹不倒我的。”

和尚又问:“那你刚才为什么摔倒了呢?”

“是我自己跑的太快了,不小心摔倒了。”孩子诚实地回答。

“那下次还会摔倒吗?”和尚微笑着问道。

“我不知道下次还会不会摔倒,但下次跑的时候,我会小心的。”孩子稚嫩的声音清晰有力。

这时候,和尚转过身对那位母亲说:“女施主,不是土地的错,也不是风的错,小施主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赶紧带孩子回家吧。”

那位母亲听完,面有愧色,谢过和尚后起身带着孩子回家了。

上面的例子并不是个例,很多人小时候也曾被母亲这样“错爱”,所以直到成年之后,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会找借口安慰自己,我们很少会直接找出事情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因为我们习惯了迁怒和回避。

无论任何形式的跌倒,都与自己有关,与其找借口迁怒他人他物,不如回头看看自己做错了什么,本该做什么却没有做,而导致事情的发生。

生命之旅是一场诚实之旅,他不会给任何人的借口留有余地,谁的借口最多,谁的烦恼就埋藏的越多。

我们应该遵照法师的开示,以一颗定慧之心脱尽烦恼,广种福田。

心灵的漏洞

心灵有漏掉就是没有圆满,总会将最珍贵的东西漏掉,想要圆满,就要舍掉执着,放下想象,善感善悟,在生活当中修得自在圆满。

太虚法师说:“菩提者觉也,菩提心者觉心也。或曰真觉灵觉自觉圣智。或曰真心本心坚实心体,种种名号如标指月,唯可神悟难以言求!然‘大涅槃’及正翻‘圆寂’,则‘大菩提’亦当以‘圆觉’为定义,是故菩提心者圆觉心者。”

想要有一颗圆觉心,就需要善感善悟,悟透人生的道理,懂得生命的本真。

很多年前,有个一心求佛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懂得生命的本真,他一年一年地穿行在高山海角,访遍有识之士。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一年一年走下来,他求教了不少人,但是他总觉得没什么大的收获,他失望之极,但是绞尽脑汁也找不出未能获得真理的原因。

有一天他走到一所学校门口,正巧碰见一位刚为学生们上完课的先生,他向这位先生打听哪里有悉知人生道理的法师,先生告诉他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林隐山里住着一位世外高人,这位高人能解答关于人生的各种疑难问题,于是年轻人问清地址谢过先生,连夜朝林隐山赶去。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林隐山附近,他看到山脚下有一位樵夫正要上山砍柴,便走过去询问:“大哥,请问您是否知道这座上的高僧具体住在什么地方?他长什么样子?”

樵夫想了想说:“据说这山上是有位高人,是一位高僧,但我也不知道他具体住在什么地方,听说是居住在山的那一侧”,樵夫用手指了指山的另一边,“但我从来没见过他,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

年轻人谢过樵夫,朝樵夫指的地方走过去。走到半山腰迷路的时候,他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猎人,他向猎人询问方向,并打听这位高僧的住处,猎人说:“这山上确实有位得道高僧,听说这位高僧经常四处游历,随缘度化众生,有人说他面貌清秀,有人说他蓬头垢面,谁也没见过,但他具体住在哪里我不清楚,只是知道再爬过几个螺旋的陡坡就差不多到了。”

年轻人谢过猎人,继续前行。

一路上他又几次迷路,但总是能遇到牧童、采药人……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位高僧。

他已经翻过了几个陡坡,一路上真是精选不断,难走的地方几乎连小路都没有,就贴着宣言峭壁拉着树枝在尖利的石块上攀岩而行。他走啊走啊,已经三天三夜了,他还是没能找到高僧。年轻人开始怀疑这也许是个传说,于是他渐渐绝望了,他决定下山去。

当这位年轻人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有一位乞丐向他讨水喝,年轻人把身上的水壶取下来,在乞丐的碗里倒了一些水,但乞丐还没把碗端起来谁就流光了。年轻人看了看,又倒了些水在乞丐的碗里,乞丐端起碗,但还没拿到嘴边水就又流光了。年轻人无奈地叹了口气,又在乞丐的碗里倒了些水,然后赶紧催促到:“喝吧,不喝谁又流完了。”

但是乞丐仍然没喝到水,水真的又流光了。“你用个破碗盛水,这水不流光才怪呢?这样下去,就是三天三夜你也喝不到水,真是白费力气解不了渴呀。”年轻人有点烦躁地抱怨道。

“可怜的孩子啊,你历尽艰辛,到处寻找人生的真理,表面上无比谦虚,但心却是一个破碗的形状,如果别人的说法符合你的意思,你就觉得对,你就很容易接受,但是这些你已经知道了,你要得到的是你不知道的,但是你的心装不下那些你需要却不知道的东西,总是在未吸收前就漏光了,你怎么能找到人生的真理呢?”

年轻人听完恍然大悟,连忙躬身施礼:“大师一定是我苦苦寻找的高僧吧,我……”年轻人抬头看的时候,早已找不到乞丐的影子了,他没有去追,而是转过身带着大师的指点和找到的人生道理向山下走去。

真心诚意地寻找真理是值得赞扬和称颂的,但是心里有一个漏洞,总是将找到的真理落下去,无法吸收为自己的东西实在可惜。我们在寻找人生真理之前,先要找到自己的漏洞,给自己营造一个和平的、开阔地、能够容纳和吸收真理的空间,这样才能找到人生真理,到达太虚法师说的圆觉境界。

口不伤人是智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避免恶语伤人,这是生活中的智慧,是跟人不结怨恨的最好方式。

太虚法师在给人们讲到口业的时候说:“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这句话说出了嘴巴的厉害,一句好听的话,就好像在冬天里送去的暖意,一句伤害人的话就让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受到丝丝地寒意。

所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乱说,否则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正所谓是: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说的不好,小心会杀死了人。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饰演林黛玉的演员陈晓旭和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都已经去世了,但是在他们去世以后有这么两个人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让全国的人民都感到很气愤。

陈晓旭出家伊始,就有人说:陈晓旭出家是假,躲避惩罚是真。他说,陈晓旭经营的公司偷税已经高达1000万元,引起了税务部门的高度重视。陈晓旭于是和丈夫选择出家来躲避这场牢狱之灾。陈晓旭往生后,这个人又放出话来:陈晓旭没有死,畏罪潜逃澳洲。他的话引来了众人的谩骂,真是恶言伤人也伤己。

侯耀文走得很突然,让人无法接受。有一部分人认为,侯先生是被一个作家气死的。这个人此前说出了所谓的“侯门隐私”,严重影响了侯先生的心情,导致侯先生突发心肌梗塞辞世。一时间,此人也是受到众人的指责和声讨,挨骂自然是少不了。

其实,陈晓旭和侯耀文两位演员的离去,自然有其原因,但是这两位高人没有给自己口上留德,伤害了陈晓旭和侯耀文,最终也成了千夫所指。

也许这两位高人会说:我只是说说而已。但是语言的影响力真的很大,就像一个小小的能量子弹能穿入到我们的胸膛,我们虽然看不见语言,但是它却充满在我们的内心里,渗透着我们的生命,影响我们的情绪、心态和健康。

佛陀也深深地明白语言的力量,有语录:不要忽视小恶,火花尽管再小,都会燃烧掉像高山那么高地干草堆,不要忽视小善,以为他们没有什么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后都有可以注满大容器。

我们是要为善还是要为恶,是想要变好还是要变坏,其实都在人一个小小的一念之间,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经过大脑,用语言肆意地去伤害别人,在无形当中给别人带来了一种伤害,就是严重地罪过了,这所谓:口业何因罪最深?能牵善众处刀林。

佛教经典书《般若心经》中提到:一念一世界。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创作者,我们所看到的事情,也正是自己内心的反应,所以一个小小地念头可能就会真的杀掉了另一个人。

佛语中说: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间;天堂变地狱,地狱变天堂。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口下留情,千万不能把恶语随意地说出了口。

释放自己的心

越是耿耿于怀心就会被束缚的越紧,对人对事、以及对各种情节和经历,我们要学会放得下,只有放下了,才能给自己的心一份自由。

上文中我么说了用智慧和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集中情况,但归结起来无外乎一种,那就是凡事不要情绪化、要和自己的内心相应,要懂得释放自己的内心,给自己的心一份安全自由。

太虚大师说:“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药方,医遍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药剂师,能采集一切的药,配成一切的药。”医者医者医的是身,佛医的是心。

有个年轻人被别人陷害入狱,在监狱里一待就是9年。9年之后真相大白,年轻人被释放出狱。出狱之后他对被陷害一事耿耿于怀,日复一日地纠结于这件事。他不断地咒骂那些陷害他的人,并一直抱怨:“我太不幸了,我在最应该有作为的年纪被陷害入狱,在牢房里过了9年,人生大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在那几乎见不到阳光的地方暗无天日地生活着,陷害我的人就应该千刀万剐啊,我好恨啊!我恨他们啊……”

出狱的后半生中,年轻人每日都这样恨呢,不肯原谅,不肯重新开始生活。

终于,他已经不再年轻了,他76岁的时候病倒了,这一病就卧床不起。在生命即将逝去的时候,他请人找来了禅师,禅师温和地问他:“可怜地病者,在你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有什么要说的就说出来吧。你今生所犯的错误将得到宽恕,你的灵魂将得到洗刷。”

禅师刚刚把话说完,卧病在床的他就冲动地大吼:“我要诅咒,诅咒那些诬陷我入狱的人下地狱,诅咒他们将为他们的错误付出代价。我没有犯什么错误,我不需要得到宽恕,我的灵魂也不需要洗刷,错的是他们呀……”

禅师问:“你被诬陷入狱有几年呀?”

“9年”,他恨恨地回答。

“你出狱之后至今多少年呀?”

“40年”,他恼怒地回答。

禅师惋惜地看着他,缓缓地说道:“40年的光阴你都没有走出自己的恼恨,你才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啊!”

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我最可怜呢?明明是别人毁了我的一生啊!”

禅师慈悲地说:“你在监狱里仅仅9年时间,但是你出狱之后,用了40年都没有消除这份恨意,你将自己的心放在监狱里长达40年,难道你不是最可怜的人吗?”

病床上的他听完之后恍然大悟。他说:“原来我一生都在囹圄之中生活呀,难怪我生活的不快乐呢。看来此时后悔也晚了。”

禅师慈爱地看着他:“人要懂得释放自己的内心,你现在后悔虽然晚了,但是你可以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毕竟你在有生之年明白了这个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不公平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这种怨恨恰恰是伤害了自己,我们要学会好好爱自己,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要懂得释放自己的心,给自己一个轻松愉快的人生。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善行:人生规划

    善行:人生规划

    在本书中,星云大师通过《凡是靠自己》、《知足与能忍》、《放下与拿开》、《问号的得失》等九十余篇小品文,教会读者如何在名利场中、感情人事中规划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要为求全而委屈,为成功而忍耐?本书为《迷悟之间》(全十二册)系列丛书之一种,风格清新质朴、别具一格、直指人心,对佛法的解说突破刻板的传统,极富创意。是难得的励志经典,也是台湾的金牌畅销书,丛书全球销量已逾二百多万册。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热门推荐
  • 太监的逆袭

    太监的逆袭

    离奇穿越,废材吊丝变天才。本以为可以在异世风流一世,谁又料命运多变,命根不幸被割。凭着体内的三个奇葩大神,他走上了修行之路。没有什么逻辑,就是升级,就是无敌,就是搞笑,就是离奇。
  • 无敌兵锋

    无敌兵锋

    掌领亿万兵神,谁敢与我斗战八荒离合!?脚踏皇天后土,谁敢阻我成神笑傲天穹!?——斗神魔,灭人皇,毁圣冢。破六道,战八荒,斩青天。——三千青丝迷情路,自守本心不灭神。我姓李名锋,李锋的李,李锋的锋。
  • 红楼之蝶玉雍祥

    红楼之蝶玉雍祥

    她,为情所困,跳下星河,只为了忘却前尘往事,做个凡人;谁料想,几个男人跟下凡尘,誓言要与她生死与共,福祸相依!前世种种,今生一样面对,她该如何抉择?呃?九龙夺嫡?!天地会?!九天玄女也插了一脚?好吧,无论如何,这是一趟精彩的人间之旅。
  • 尘缘仙踪

    尘缘仙踪

    仙踪绿野凭谁问,水漫幽萝拒尘缘。本是山中少年猎户,却偶得神秘仙器认主,从此,竟然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全新的仙侠体系,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一切,尽在《尘缘仙踪》
  •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本书是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作品。少年丧父的铁木真是怎么率领弱小的游牧民族,力克群雄,统一蒙古?他及他的继承者又是如何不断西征,从而创造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民族兴替发展为线索,勾勒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南征北战的历史。除贯穿全书的蒙古族征战史以外,书中更有狡诈和无奈、残忍与冷酷、情谊与背叛相互交错的人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精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 英雄联盟之召唤师之战

    英雄联盟之召唤师之战

    就在召唤师峡谷,发生了很多的战争,其中最为强大的几个势力分别为:德玛西亚、诺克萨斯、皮尔特沃夫、皮城警备等强大势力,其中德玛西亚和诺克萨斯之中的战争最为激烈,使得整个召唤师峡谷不得安宁,各方为了取得胜利到处征兵形成了现在的《英雄联盟》召唤师峡谷再次发动了战争.......
  • 伤花落

    伤花落

    “文心”侦探团里的司马瑰和莫青夏等人连破各种不可能的案件,创造出了最大的奇迹!
  • 悲·雪情

    悲·雪情

    一本书,展开了一段爱恨情仇。与古代,命中与注定,终归逃不了爱情的折磨.....
  • 名人微博精选

    名人微博精选

    本书从徐小平、王永、王育琨、王金阳等四位名人的两万余条新浪微博中精选出八百余条,他们微博的内容涵盖了心得感悟、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等方面,从他们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的编者还围绕每个主题还辅以编者手记一篇,使每章的内容更加突出,读者更容易阅读。
  •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18岁,我有勇气独自去旅行》是一本主打“成人礼”概念的游记、小说、图文集。精选适合18岁学生独自旅行的国内景点或城市,并配以当地为背景的小说,搭配景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们可以够鼓起勇气,行走领略我国的好山好水。本书整体定位为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朝气及正能量。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人生,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