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风吹不断,冷露听无声,扑面心先醉,当头月更明。”重阳之夜,踯躅于桂花树旁,披沥明月的银辉,饱吸沁人肺腑的桂花香,真如进入诗情画意的仙境。
这株桂花是六年前刚迁新居时栽下的,今已高达丈余,枝叶茂盛,伸出铁栏。今年恐因暖秋桂花推迟开放,但却分外芳香,惹得晨昏总有高士徘徊栏外,美人掩映其间,邻里茶余饭后总愿在此聚会话家常,为我的小院赢得多少人气。
今夜,月尚未圆,但风清月白。在这如水的月光下,我的桂花和我互相吐纳着独特的芬芳。桂并没有硕大的花瓣,但其芳香四溢,令人陶醉。伫立树旁,清风频送扑鼻的香。走进树前猛嗅几下,混沌了一天的大脑顿觉清爽。索兴将鼻孔紧触花蕊,敞开心扉,让这香从头到脚浸透全身。此香至清至纯至凉至幽,吸之如醉似仙。据说世界上有上万种香型,我想桂香定排名其首。环顾四周,四周索然,浮华洗净,但并不沉寂。远处楼窗里传来飘渺的笛声,像是天际飘来的仙乐,给这静静的月夜平添了几分生动。
静夜闻桂香,岂可无诗?脑中搜索起一首首赞美桂花的诗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桂花情有独钟,曾在多首诗作中提及桂花。他在《东城桂》中写到:“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忆江南》里则有“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句。《寄韬光禅师》中感叹曰:“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同在唐朝为官的王建,也触景伤怀,写下了《十五夜望月》的经典诗作:“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李清照的《鹧鸪天》把桂的色、香、形描绘得淋漓尽致:“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代诗人朱淑真,通过诗歌,描写出桂花在中秋节盛开,花期到月底的过程,情景交融,美不胜收:“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如是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借桂香人静写出了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的隐逸禅境;还有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苏轼的“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多少文人墨客,以桂花为题,留下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桂花飘香,沁人心肺,也动人心扉。才激起许多诗人的诗意和情趣。天上的圆月,地上的的桂花,寄托着人们对阖家团圆的美好希望,衬托出亲人相聚的甜美和温馨。
桂花树旁,闻香望月,思絮便信马由缰,飞向太空。嫦娥在月宫是何等逍遥,却也勤于植桂,否则少了吴刚伐桂的故事,就不免情趣大跌,神话也就显得单薄苍白了。仙家尚且种桂怡情如斯,人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类植树种花,表象上是闲情逸致,实乃怡情养性的一种美德。
从吴刚伐桂,又想到其它。不知吴刚是否开了伐桂之先河,令今人竞相仿而效之。记得十多年前我的办公地点政府大院原有多株桂树,晨昏来此赏花健身的人络绎不绝,更有人为品尝桂花汤圆的美味来此采花酿蜜,姿意摧残,如今早已荡然无存,香消玉殒。据报载,福建三明市的陶金山,早年有万株桂树,花香数里,盛极一时。如今那“八月桂花遍地香”的盛景,已随历史的云烟湮灭了,只留下那株八百年飘香依旧的老桂树,默默地向人们诉说已逝的风景。月宫中吴刚伐桂,有嫦娥植桂,常伐常新。而人间呢?人类素有短视的弊病,经常头脑发热,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古训弃之脑后,斧伐之灾每每降临桂树们的身上。大江大河上游地区长期滥砍乱伐,重采轻育,导致褐石裸露,满目疮痍。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和影响国计民生的干旱洪涝与此有直接关系!
可喜的是,多少年来有识之士就大声疾呼救救森林,救救我们的家园。国务院十多年前就已作出全面停止采伐长江黄河流域天然森林的决定。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成为全民共识。这一明智之举实乃我辈之幸,国人之幸。
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诸多品种,堪称花中上品,在我国分布亦广。南京东郊的桂园我去过,万株桂花开放时,白如铺雪盖霜,黄如抹金撒铜。浙江则把桂花定为省花,杭州有滿觉陇的十里桂花廓,年年举办赏桂节。广东阳山有一株60年树龄的桂树,竟然卖出数十万元的高价。至于那四川新都的桂湖,湖北咸宁的桂花之乡,也都万树披黄,千里飘香……,我们的国度就是一个天然桂花园!
哦!三秋桂子香透我的心扉。愿桂香芬芳我们所有的岁月,愿漫漫人生之旅永远伴随着青绿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