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控制你的情绪(充实内容,用此例子)
五代后梁高僧契此,俗称布袋和尚,他曾经作过这样一首偈子:“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初读这首禅偈,一时迷惑于后两句的涵义,前两句我想只要是见过农人耕田或者亲自插秧的人,一定能体会到禅偈中的意境。但如何做到“六根清净方为道”?何谓“退步原来是向前”呢?清净,不只是物外的安静、清彻,更是自己的内心干净,所谓“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不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来的自然、安详,更能使内心清净。“退步”一般人认为是失败、不成功,才会向后退,但你何不换个角度看世界,再重头来将自己不熟练的部分先完成,把基础扎稳,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这样岂不是加速向前,也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浅释所在了。
佛经中载:某家来了客人,父亲便叫儿子上街准备菜肴以供食用。儿子出去许久未归,父亲按捺不住,就亲自前往街头探个究竟。出乎意料的是儿子与一人面对面站在桥中间,眼睛互瞪,双手叉腰,谁也不肯退让。父亲目睹此景,叫儿子先回,自己竟接替儿子与那人继续对峙。如此不肯退让一步,结局可想而知。如果事事能忍让三分,能够转念“你有理,我有过失”,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加完美了。若如此,世界一定更为宽广,待人处世也更加圆融无碍了。俗语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粉身碎骨。”要知,忍一时,何等自在!所以,低头的人生,转身的人生,回头的人生,退让的人生,都蕴含着无限微妙的道理。“退后一步是人生”,“退步”(退让)才是真正的向前,而世间确有不少人难以懂得“退一步”义理。“退一步”,这令人省思的金言玉语,大有禅机在焉。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而这首契此禅师的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生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以退为进”,“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
“退步原来是向前”,我们什么时候真正聪明起来,“以退为进”,不再办“傻事”。以“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一句话来说明“转念”的道理。当人在生气时不要用负面的思考,迷悟之间,须学习转念,转成正面的思绪,如此一来会过得比较快乐,因为一直使用负面的思考会让人变的悲观。在这浮躁纷争的时代,只有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不忧愁、不怨恨,随遇而安,境随心转。悟道的不一定非得是玄机与禅。
智慧箴言: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这里的“退步原来是向前”正是一种阴柔、内敛而又洞达、通透的人生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存和处世的智慧。
2、巧化解——婆婆夸她明事理
安莉是个大大咧咧的女人。人们常说她是个乐天派——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没心没肺,乐乐呵呵,过得逍遥自在。在很多家庭纠结的婆媳关系上,她就从来没有为此发愁过。
“你把她当婆婆,关系就难处,隔着心呐!你把她当亲妈,关系也处不好,不能任性呀!你要把她当朋友了,关系就融洽了,真诚、尊重、理解,哪儿有处不好的?”
我在怀孕的时候就特意看了许多有关科学育儿的书,当时总怕书本上介绍的不够全面,还想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更多。
我是冬天生的孩子。儿子生了以后,婆婆过来帮我照顾他。婆婆人很好,就是习惯用她那套老办法带孙子。
比如,我按照“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的观点和“捂春三、冻八九”的俗语,坚持适时给儿子增减衣物。特别是冬天,不能给儿子穿过多的衣服,应比成年人少穿一件为宜。
婆婆刚帮我带孩子的时候,并不认同我的观点和做法,她认为孙子小,体质弱,如果给孙子的衣物穿少了,孙子会被冻病的,到时大人恐怕连哭都来不及了。
结果,婆婆非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孙子穿了一层又一层,比大人穿得还多,活脱脱一个大胖企鹅,看着儿子那臃肿、蠢笨的样子,我就想笑。
婆婆整天给他穿那么多,结果经常捂得儿子出了一身又一身的汗,婆婆还说是因为孙子的身体虚弱才产生的盗汗。我们带孩子到医院给他看病的时候,医生建议她以后不要给孩子穿得太多,婆婆当时就拉下脸来,出了医院大门还不忘数落人家医生,意思是又不是他自己的孩子,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同情心。
虽然后来气温越来越暖,已进入春天,但婆婆并没有给孙子减少太多衣物,理由是初春给孙子捂着点不碍事。当时我虽然心疼儿子,但我知道,如果这时去劝说婆婆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婆媳间的冲突。最明智的方法是拿孩子来说话,套用一句不太贴切的话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您别笑话我,话糙理不糙。您也别说我心狠,孩子出不了什么大事。结果儿子先是显得烦躁不安,接着是大汗淋漓,然后出现了舌苔和眼眵,最后发展到不爱吃奶了。婆婆这才慌了神,忙着给孙子减少了衣物,又不断地给孙子喂白开水,孩子的病这才慢慢地好了起来。
从这件事以后,婆婆自觉地转变了观念,开始尊重我给儿子的穿衣选择了。
老辈人都有个老理儿,就是孩子要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轻易得病,才会长得健壮。
我婆婆也持这样的观点。我小姑子和小叔子两家各有一个孩子,都比我的儿子大。所以,婆婆经常去他们两家,拿回一包包孩子的旧衣物,洗过之后给我的儿子穿。
婆婆还用穿小了的棉质衣服改成尿布,洗完后,一片又一片地晾晒在阳台的衣架上,活像一幅幅彩旗。婆婆说,用这种尿布好,它柔软、方便,又省钱,不像尿不湿,又贵,又不方便,用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孩子屁股得湿疹。
当时我的心里不是太赞成这种做法。一是觉得现在每家就一个孩子,都宠惯得厉害,穿新衣服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也都支付得起。二是觉得婆婆这样做会让小叔子和小姑子看不起我们,认为我在占便宜,觉得我寒酸。
我不想要这种感觉。所以,我就给儿子买了很多的新衣服。婆婆就显得不太高兴,说我浪费钱,说我不会过日子,说小孩子哪懂什么新旧、好坏。她不是说我给儿子买的衣服透气性不好,就是说衣服的面料不好,要不就是衣服的颜色太难看,或者衣服的价钱太贵不值。
后来,婆婆带着孙子出去玩儿,总是让孙子穿旧衣服,顽皮的孙子满地乱爬,衣服上不是这里磨个小洞,就是那儿剐个小口,我就和婆婆说,本身就是旧衣服,既然破了,干脆扔了算了。
而婆婆却戴上花镜,拿起笔来,随手噌噌几下,一朵漂亮的梅花或一只可爱的小熊的线条就给勾勒出来了,然后照着绣下来,比之前好看多了。真没想到,婆婆还有这个手艺!我看婆婆铁了心想让孙子穿旧衣服,只能默认了。
后来,我想了一个自认为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就和婆婆商量,我们对孩子的穿衣有不同看法,看似有矛盾,其实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您看这样如何——孩子今后在家就穿旧衣服,舒服、暖和;出门的时候穿新衣服,漂亮、利落;尿布还按您的意思用旧衣服做。
婆婆听了我的建议,表示赞同。并在我老公面前夸我是个懂得事理的好媳妇。
就这样,又一个潜在的矛盾被我轻易地化解了。”
智慧箴言:
婆媳之间的问题存在了千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里提供的也仅仅是一种方法,相信大家在各自生活的指引下,一定能找出最合适的相处之道。
但无论是以哪种方式相处,我们希望大家谨记的是,能够把丈夫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你的心态才会平和,你的做事方式才会祥和并具有亲和力。
3.换标题名,用此例子展开
4、换种方式和学生沟通
从古至今,“以退为进”都是一种大智慧,是让我们取得成功的有利战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养精蓄锐,一举灭吞吴国;陶源明退隐山林,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篇;鲁迅弃医从文,磨砺笔锋,发出惊世骇俗的呐喊。
对于老师而言,如果巧妙地运用“以退为进”的方法与学生沟通,更是能受益匪浅。
陶宏开是美籍华人,他在美国定居18年,有7年时间从事素质教育,深入研究中美文化、教育等课题,2002年退休后回国担任母校华中师范大学的特聘教授。他成功帮助众多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找回自我,被称为“网瘾克星”,还被共青团中央聘为全国第一位“网络文明爱心大使”。
陶宏开教授认为,对于上网成瘾的学生来说,“‘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要看清学生的本质,‘以退为进’地开展思想沟通工作,就完全可以引导他们戒除网瘾。”
陶教授曾经接触到一个名叫小海的“网瘾”学生,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与人沟通,还曾三天两夜呆在网吧不回家。从一开始,陶教授就感觉到小海其实是个很单纯的学生,内心也很想上进,玩游戏对他而言,好比是戒不了的毒,他需要自己的帮助!于是,陶教授便经常给小海打电话,旁敲侧击地问他晚上在家做些什么,是否做作业,上网时爱玩什么,哪些游戏比较好玩,在网上聊天认识的人感觉怎样等等问题。每次回答,小海都是短短的几个词语,或是,或不是,很简单。但他的回答又很直接,不回避什么。一个周六的下午,陶教授突然接到了小海父亲的电话,对方十分生气地说:“儿子又去网吧了,中饭都没回家吃。”陶教授一边安慰小海的父亲,一边叮嘱他:“孩子无论何时回到家都千万忍住不要发火,一切等我电话联系到他本人再说。”事后,陶教授知道小海当晚7点左右回到了家,父母忍住了怒火,只扔给他一句话,说陶教授已打电话找他了。
陶教授意识到:前期的铺垫工作结束了,现在该是和小海面对面开展工作的时候了,好比是在战场上应是正面交锋、短兵相接的关键时刻。第二天一大早,陶教授就拨通了小海家的电话。当陶教授平淡地问小海昨天出去干什么时,小海很老实,只是简单地说:“去网吧了。”似乎他已料定陶教授会问到这个问题。陶教授想,电话里虽然猜不出小海当时的表情,但他一定对自己有所戒备,筑好了心理防线,若此时对他严厉批评或谆谆教导,恐怕没有多少效果。
于是陶教授接着问:“是不是学校里布置了什么作业,需要上网找资料?在网吧里呆这么长时间,是否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这下小海像打开了话匣子,连忙说:“政治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我本来想去网吧找些资料。哪知道后来还是熬不住,玩起游戏就忘记了时间,感到肚子饿就回家了,但也已是晚上了。”听他说得挺坦白,陶教授心里不禁暗暗高兴:他愿意与我交流,我就有办法进一步对他进行教育。陶教授又问小海回家后父母的反应,他用满带迷惑的口气说:“以前我这样他们肯定骂了,可昨天他们什么也没说,就说你下午来过电话。难道是他们懒得骂了?不会吧!”陶教授一边听,一边想:他一定能从电脑游戏中走出来的。而教育他,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怎样在第一时间抓住其心理显得尤为重要。陶教授语气坚定地告诉小海:“周六的事我暂且不评论对错,但以后遇到上网,必须做到:一是出门时告诉父母你去哪里了,最好告诉他们你去了哪个网吧;二是要按时回家吃饭。这些都是为了不让父母太担心。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由我出面做你父母的工作,让你每周六都能有半天时间去上网。”电话那头,停了近一分钟,小海还是答应了。
放下电话,陶教授觉得心里还不是十分有把握,他的父母会不会同意我的方案?会不会支持、配合我开展工作?他本人又能否遵守这个约定?能否感受到父母和老师的一片苦心呢?周一上午,陶教授趁小海在学校读书,赶紧打电话到他家,与他父母交换了自己的想法和策略,并再三恳请他父母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先退一步,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如果他真的忍不住,就先打电话给我。
事后证明,陶教授这一步是“退”对了,小海以后还和陶教授说起,他一直很迷惑当时父母怎么会有那样的表现,以往总是连教育带骂的。他本来打算那晚如果父母骂得太厉害,晚上就索性躲到某个网吧里去。结果搞得他自己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很快,又一个双休日来了,陶教授一直惦记着小海,一大早就给他家电话。当时,小海正在吃早饭,陶教授问他几点去网吧,电话那头先是停了会儿,然后说:“你怎么知道我会去?万一我不去呢?”陶教授说:“你还是去吧,只要遵守我们的约定,你父母那儿我来解决。要不然双休日两天你会感觉少了什么,浑身会不自在的。”当晚,小海的父亲就给陶教授打电话说:“儿子这次去了一个上午,12点不到回来吃中饭的,下午就很安心地呆在家里了。”自己的“督促”能起到这样的效果,陶教授非常意外,同时也更有信心了。从那以后,陶教授每个双休日都用电话联系,只是提醒他去上网,其他什么都没有多说。
陶教授想,小海应该能体会到自己的用意,并且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就这样坚持了2个多月,一天,在电话里陶教授又与小海“开条件”了。他要求小海以后尽可能做到周一到周五晚上不去网吧,如果去一定要告知父母,不能超过2次且每次不超过2小时。双休日如果有特殊原因冲掉了上网的时间,一定保证在第一时间内补回。
记得临挂电话前小海还问陶教授:“你怎么监督我?万一我做不到怎么办?”陶教授很平静地对他说:“不需要监督,一切靠你自己。如果你觉得需要帮助,我会随时提醒你的。”从那以后,陶教授双休日的电话依旧,但渐渐地,督促他上网的少了,询问他学习生活的多了。如今的小海已经从虚幻的网络中回归现实,成了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智慧箴言:
小海是一个“问题”学生,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指责对他来讲已是“家常便饭”。对此,陶宏开教授巧妙地运用了“以退为进”的沟通方法,不图“说服”,不是“治病”,不贴“标签”,而是巧妙地给学生以回旋的余地。“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做不仅使小海有了意外的惊喜,更使他感到陶教授对自己的信任与宽容,无形中产生了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这显然要比“堵”的方法更有力量。
5、与孩子以退为进的相处之道
时光如梭,灿灿已经一岁七个多月了,从小时候只会躺着傻笑到现在能跑会跳,似乎只是一眨眼的时间,真如老人们所说:“孩子只愁生不愁养”啊!小家伙越长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依照自己的意愿,如果大人不允许,就会哭闹耍赖,估计所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这一行为都会感到非常无奈和头疼吧!
记得灿灿一岁半的时候去体检,育儿医生跟我说:“现在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期,一些非原则性的要求可以尽量满足她,这对她形成正常人格有好处,原则性的事情要有技巧地拒绝,不能对孩子呵斥打骂,不能让孩子感受到挫折和伤害。”这与我看到的育儿书上所说是一致的,孩子一岁至三岁是自我意识形成期,对于属于“我的”东西有很强的占有欲,对于“我想要的”有很明显的情绪表现,如果得不到满足,会用一切孩子能想到的方法来得到,而孩子的方法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一哭二闹三耍赖,这是孩子的天性,无师自通。
但碰到不能满足的原则性问题,如何对待孩子强烈的反抗情绪?如何做到有技巧地拒绝?很多育儿专家教给家长的是方法是“冷处理”,即不理她/他,让孩子尽情发泄自己的沮丧情绪,如果出现过激行为,则用拥抱或亲吻安抚孩子。这一方法还是有效的。有一次,我带灿灿去商场里玩,她看到了一个喜羊羊的摇摇车非要坐,但正好那个摇摇车坏了,我就跟她说:“坏了,不能坐”,结果小家伙立马不干了,一下就躺到地上大喊大叫,旁边的营业员看得直笑,我一看时间还早,干脆就站着边上看着她闹,过了一会,小家伙看到我不理她,也闹累了,就坐在地上可怜巴巴地瞅着我,我心里早就笑开了花,这是在找台阶下了呢,我马上走过去,把她抱在怀里,跟她说:“等下次羊羊修好了,妈妈一定带你来坐,好吗?”小家伙马上喜笑颜开,奶声奶气地说:“好”,然后高高兴兴地跟我回家了。所以,我发现,孩子看似哭闹耍赖的行为其实只是自身情绪的发泄,等发泄完了,适当的安抚她自然就会顺从家长的意志,因为对孩子而言,家长的爱比任何她感兴趣的东西都更重要。
可是,如果所有的拒绝方式都用冷处理,我觉得还是不行的,如何能在孩子哭闹之前就把问题解决了呢?在和灿灿的相处中,我发现有一种方式很有效,就是孙子兵法中一招——“以退为进”。
灿灿很喜欢坐摇摇车,每次路过都会指着摇摇车大声喊“羊羊、羊羊”(这是她对摇摇车的独有称谓),有一次,她奶奶让她坐了三遍了,她还要坐,奶奶就强行把她抱了下来,结果小家伙就硬是从小区门口一直哭到了家。后来我带她坐摇摇车,坐了一次,她还要坐,我说:“不行,今天已经坐过了,明天再来坐。”,她一听不干了,使劲地跺脚,于是,我跟她说:“好吧,今天看你表现好,妈妈就再让你坐一次,但是只有这一次,坐完了我们就回家好吗?”她马上回答说:“好”。高高兴兴地又坐了一次,音乐完了,自己说:“不坐了”,让我抱她下来。在回家的路上,为了对今天的教育效果进行强化,我对她说:“我们今天都做到了说话算话,妈妈答应你坐一次羊羊,你也答应妈妈坐完了就回家,灿灿表现真棒,妈妈爱你!”
这个方法对灿灿屡试不爽,晚上要睡觉了,她还缠着我要我给她讲书上的故事,我说:“妈妈上班很累了,要睡觉了,明天再讲行吗?”,她不干,非要讲,于是我又拿出我的杀手锏,跟她说:“好吧,妈妈再跟你讲一个故事,但只讲这一个,讲完了我们就睡觉,好吗?”,她乖乖地说:“好”,于是,又跟她讲了一个故事,而且听的时候很认真,不像平时讲到一半就开始乱翻书。讲完了,我说:“现在我们是不是要睡觉了?”,她说:“是的”,然后就安安静静地躺在枕头上,等我一起睡觉了。
智慧箴言:
家长采用这个方法,看似是对孩子的妥协,但却让孩子平静地接受了家长的要求,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安抚,而不会再一味地用自己的哭闹手段来要挟家长。
长此以往,孩子也会慢慢地形成一种规则感和秩序感,只有按照规则为人处事,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让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慢慢地孩子也会远离那些家长无奈和头疼的举动,这不正是“以退为进”这一招所要达到的效果——“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6、争吵有度,和好有方
有人问一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为什么能和太太维持50年的幸福婚姻,他说:“我太太和我在很久以前就订下了协议,不论我们对对方如何地愤怒不满,我们都是一直遵守着这个协议。这项协议是:当一个人大吼的时候,另一个就应该静听——因为当两个人都大吼的时候,就没有沟通可言了,有的只是噪音和震动。”
恋爱中的两个人,在表达彼此的情意时,常常觉得一个眼神对方就能够心领神会。可是真正到了婚姻阶段,却有时候连看对方都不愿意了,更别提什么眼神了。
因此,在两个人的相处之中,沟通起着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毕竟两个人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对同样的事情有着不同的想法,最好还是把自己的思想和对方作出交流,多点沟通,这样才可以使两人相处融洽。
俗话说:“谁家的烟囱都冒烟。”即使是最恩爱的夫妻,相互间也难免发生争吵。一般口角,吵过之后也就完了。
但是,如果争吵起来不加控制就可能激化矛盾,导致意想不到的坏结果。所以,夫妻争吵必须控制好“度”,即使在最冲动的情况下也不要超越这个界限。
一般说来,夫妻双方十分清楚对方的毛病和短处。在平时,彼此顾及对方的面子而不轻易指出。可是一旦发生争吵,就有可能把矛头对准对方的短处,挖苦揭短,以期制服对方。
有道是“打人莫打脸,骂人不揭短”,人们最讨厌别人恶意揭短,这样做只会激怒对方、扩大矛盾、伤及夫妻感情。因此即使再生气也不要揭对方的短处。
有的夫妻争吵时,喜欢把过去的事情扯出来,翻旧账,拿陈芝麻烂谷子做证据,历数对方的“不是”和“罪过”,指责对方,或证明自己正确。这种方式也是很愚蠢的。夫妻之间的旧账很难说得清。
如果大家都翻对自己有利的那一页,眼睛向后看,不但无助于解决眼下的矛盾,面且还容易把问题复杂化,新账旧账纠缠在一起,加深怨恨。夫妻争吵最好“打破盆说盆,打破罐说罐”,就事论事,不前挂后连,这样处理问题,才容易化解眼前的矛盾。
争吵时,夫妻双方可能高声大噪,说一些过激过重的活,但是绝不能骂人,带脏字。有些人平时说话带脏字或有不雅的口头禅,争吵时也可能顺口说出来。然而,这时对方不再把它当成口头禅,而视为骂人,因此同样会发生“爆炸”。
总之,夫妻争吵只要把握好了度,就不会伤及感情,“雨过天晴”,两人又会和好如初。
当夫妻发生矛盾出现冷战局面时,要意识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到一定程度就要有一方首先打破沉默,这时另一方多半会响应,夫妻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如果双方的矛盾并不大,只是偶然出现摩擦,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和对方打招呼,打破沉默。比如说:“好了,过去的事就叫它过去吧,不要再憋气了。”对方会有所回应,言归于好。也可以装做把所有的不愉快都忘掉了,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主动与对方说话,打破沉默。如上班前,丈夫突然对还在生气的妻子问:“我的公文包呢?”见丈夫没有记仇,妻子也不好意思不理睬,应声道:“不是在衣柜上吗?”这样就打破了僵局。
如果一方意识到发生矛盾的主要责任在自己,就应主动向对方认错,请求谅解。如:“好了,这事是我不好,以后一定要注意。这件事是我考虑不周,责任在我,我赔不是,你就不要生气了,气出病来,可不划算!”对方听了,一腔怒火也许就烟消云散了。
宗旨,赵对适合双方的沟通方式,就可以尽快打破僵局,使家庭回复往日的欢乐与和谐。
智慧箴言:
夫妻之间如果发生了争执,或者有什么意见不统一时,不妨给彼此一点空间消化一下,冷静一下。多想想对方的好,而不要把小问题上纲上线,闹到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