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快乐是什么?有人说快乐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是否良好。简单就是快乐,做一个简单的人,就能轻松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意思就是入乡随俗,指人们在办事时不能一成不变地处理问题,而要因时因地,灵活地去办事。
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那里的人们都裸露着身体。因此,这个地方被称“裸乡”或“裸国”。
有一次,兄弟二人去“裸乡”经商。弟弟说:“福德大的人衣食充足;而福德小的人,则衣匮粮缺。今日我们来到了‘裸乡’,这里没有佛法,是道德比较落后的地方。我们前往这里,和他们交流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应该入乡随俗,进退要遵循他们的规矩。我们和他们相处时,心态要平和,语言要谦虚。只有匿慧扬愚,才能不枉此行啊。”
哥哥听了,却不以为然地说:“礼教不可亏。我怎么会因为他们裸身,就放弃我的礼教呢?”
弟弟回答道:“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我们的礼教道德啊!因为我们的内心是正的。这就好像黄金外表涂了一层铜一样,并且这也仅是权宜之计。我们一起进去吧!”
哥哥想了想说:“还是你先进去看一下,回来后,告诉我具体情况。”弟弟答应了哥哥的请求。
10天后,弟弟返回来告诉哥哥:“必须要遵循当地的习俗。”
哥哥听后勃然大怒:“畜生!这哪还像人啊!你这样做,我偏不这么做!”
弟弟见无法说服哥哥,只好一个人回到了“裸乡”。在“裸乡”,他随从那里的风俗,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国王因此很喜欢他,国民也非常敬重他。国王还以高价购买他的商品。
后来,哥哥乘着车也来到了“裸乡”,但他执意坚持礼教,指责当地人这里不对,那里也不行。国王对他的行为感到非常生气,国民也特别讨厌他。有人还气愤地抢了他的商品,赶他出国。经弟弟求情,哥哥才免受更大灾难。
二人辞别“裸乡”的时候,“裸乡”的国民夹道欢送弟弟,却痛骂哥哥。
兄弟俩的命运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就在于两人的观念不一样。弟弟能够入乡随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到了“裸乡”人民的喜欢;哥哥不肯改变自己,不会变通,不仅遭到“裸乡”人民讨厌,还差点儿惹来杀身之祸。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学会变通,要到什么山上就唱什么歌。
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很穷的樵夫,他们靠每天上山捡柴糊口。
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棉花的价格远远高过柴。两人喜出望外,当下各自背了一包,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一大捆布。走近一细看,发现竟是上等细麻布,足有十多匹。于是,他便和同伴商量,放下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然而,同伴却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再丢下,自己先前的辛苦岂不是白费了?因此,他坚持不愿换,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又突然望见林中闪闪发光。走近一看,他发现地上竟散落着数罐黄金,心想这下发财了,于是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来挑黄金。
但是,同伴看了看那黄金,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仍不愿丢下棉花,还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发现黄金的樵夫感到很无奈,只好自己挑了两罐,和伙伴赶路回家。
走到山下时,天空无缘无故地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透湿。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无法再背,不得已只能丢下,最后空着手和挑黄金的同伴回家去。
实际上,当你发现前面的路好像走不通时,不一定非要像那位背棉花的樵夫那样做无谓的坚持。如果灵活一点儿,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往往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另一个樵夫看到麻布捡麻布,看到黄金捡黄金就是一个很好的改变思路的例子。
有两位科学家做了一项有趣的试验,他们把5只蜜蜂和5只苍蝇分别放进两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底对着有亮光的一面,将瓶口冲着阴暗的一面。过了几个小时,5只蜜蜂全部撞死在瓶子里了,而5只苍蝇则全都从阴暗那面的出口爬了出来。两位科学家发现,蜜蜂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有出口,每次都用尽全力往“出口”飞,碰壁后仍不知变通,爬起来依旧朝有光的地方飞去,可悲的是同伴的牺牲并未唤醒余下的蜜蜂。苍蝇起初也认定有亮光的地方才是出口,也会朝那里飞去。但它们不像蜜蜂那样用尽力量往“出口”飞,而且懂得在屡屡碰壁之后另寻出路,结果它们全部飞了出去。
当然,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是要你投机取巧,不是要你媚上欺下,而是要你不断地调整路线,尽早踏上那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人生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人的最大痛苦莫过于由于因循守旧而导致失败,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拼搏了一生却一事无成。因此,当你不小心走进人生的死胡同时,一定要灵活地改变方向,寻找另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当你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时,你就会领悟到,为了寻找这个位置,你所作出的改变,付出的牺牲与代价,都是非常值得的,你因此也会感到很快乐。
宽心课堂
有一次,马克·吐温去一家旅店住宿,有人告诉他此地的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向他飞来。
马克·吐温就笑着对服务员说:“我早就听说贵地的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临,饱餐一顿。”
(第二节 适度示弱,你会更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不到50%,车祸率很高;一个老弱病残者横穿马路,却是万人相让,大家还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善事,车祸率几乎为零。
这项调查充分说明了学会做弱者也是一种智慧。因为弱与强在某种时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弱,反而得了强势;强,反而处于弱势。
生活中的很多人常常以强者的姿态去面对他人,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强者的位置,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也很不正常。在某些方面,把自己摆在弱者位置上的人,反而会得强势。因为弱者比起强者来说,会博得更多人的同情与帮助,并且从中获得机会。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帮助强者。当然,这并不是说强者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是强者所表现出来的样子,让别人感觉他是在拒绝别人的帮助。
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钟隐是南唐著名花鸟画家,他出生在天台的一户富人家庭。从小酷爱花鸟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当地小有名气。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已取得的成就,而是想画出更好的画。
一天,钟隐听说某镇有一个叫郭乾晖的画家,擅长画花鸟,据说他画的鹞子,看起来活灵活现。但他为人十分保守,不愿意把他的笔墨技法传授给别人。因此,钟隐希望中又夹杂着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就在这时,他的书童从他旁边走过。望着书童,想起书童常给他磨墨,而且还常常赞赏他画的画,他忽然计上心头——去郭家做仆人。
于是,钟隐改名换姓,来到郭家充当仆人。在郭家,每天都早早起床,端水送饭,磨墨洗笔等。一有空余时间,他就站在郭乾晖旁边,一边帮他倒茶水,一边偷偷地观看他作画,并且将技法全部记在心里。
刚开始时,郭乾晖对他有所回避,每次作画时,都不允许他站在旁边。后来,时间长了,他见这位“仆人”早起晚睡,人又老实,而且他只是一个“仆人”,便不再顾忌,慢慢地就习惯了让钟隐站在他旁边看他作画。有时,郭乾晖还一边画画,一边随口讲授自己作画的口诀。钟隐在旁,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钟隐知道郭乾晖擅长画鹞子,所以,每次在他画鹞子时,他总是特别认真地观看他作画,有时看他画完后,自己还用手在自己的衣服上画画。这样几个月以后,他慢慢地掌握了郭乾晖画画的技艺。
有一天,钟隐忽然画性大作,拿起笔就在自己住房的墙壁上画了一只鹞子。就在他刚画完时,其他的仆人看见了。他们感到特别惊讶,没想到他会画这么好,便把这件事告诉了郭乾晖。
郭乾晖来到绘画处,一眼就看见了那只鹞子。他深知没有一定的画画功底,是不可能画出这样的作品的。可是,一个仆人怎么可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呢?他既欣赏又疑惑,但当他想起钟隐平时的行为举止时,他忽然明白了什么,忙问道:“你是不是擅长画花鸟的钟隐?”
钟隐知道不能再隐瞒了,便“扑通”一下跪在了郭乾晖的面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恳请郭乾晖收他为徒。
郭乾晖被钟隐的做法深深地感动了,一边扶起他,一边亲切地说:“你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画家,可是为了能更好地学画画,竟来给我做仆人,我是受之有愧啊。像你这么酷爱画画的青年已经不多见,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收你为徒,虽然我这技艺不是什么绝艺,但也是我作画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我愿意把它传授给你。”
钟隐听到他这么说,又一下跪了下去,立即行拜师之礼。从那以后,钟隐更加努力地学习画画。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揣摩,他不但继承了郭乾晖的绘画技艺,而且还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最终成为南唐著名的花鸟画家。
钟隐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就是因为他巧妙地做了一个表面弱者。为了学绘画技艺,竟然放下自己的身份,去给郭乾晖当仆人,进而继承了郭乾晖的绘画技艺,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南唐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这种做法不能不称之为高,仆人的身份让郭乾晖放松了警惕,他才有机会学画。假如他以一个颇有成就的身份去向郭乾晖学习,想必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由此可知,做一个表面弱者,其实更容易取得成功。
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格陵兰岛位于北大西洋,气候十分恶劣,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70摄氏度。由于冰天雪地,大部分岛屿都处在冰盖之下,冰盖厚度最深的地方可达到10000米。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在如此深层的冰盖之下竟然还有生命的存在。在一次探测中,科学家在3000多米以下的深处冰层中发现了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非常小,身长只有0.9微米,直径仅0.4微米。经过推算,发现它已经埋在冰下12万年了。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它复活了。
我们很难想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它是怎么生存下来的。科学家给我们作出了解释:“这种微生物最独特的特点就是它的体积非常小,看起来好像营养不良,而这正是它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原因。由于这种生物的体积很小,所以它们的体表与外界的接触率就大,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保证生存的基本需求;体积小也帮助它们更容易躲避侵略者的入侵。”
从科学家的解释中,我们明白了这种生物生存下来的原因不是它强大,而是因为它弱小。我们也应该如此,放下架子,别人才愿意接受我们,那么,我们离成功也不会远了。
宽心课堂
海曼在出名前,曾和一个白人谈恋爱,但最终因为肤色问题而分手。
海曼成名后,那个白人找她说:“亲爱的,我们和好吧,现在您已经是世界闻名的大球星了,我非常渴望和您在一起。”
海曼望着她的前男友,轻蔑地一笑,说:“不知道您爱的是我的名气还是我这个人?如果爱的是我本人,我现在仍然这么黑。如果爱的是我的名气,那么,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请你去买球票看球吧!”
(第三节 不要把快乐的底线定得太高
快乐与否,在人不在天。顺境中能快乐,逆境中也能快乐;富贵人能快乐,贫穷人也能快乐;在物质世界中能快乐,在精神世界中也能快乐……快乐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它需要靠自己去感受。
不要把快乐的底线定得太高,生命中的任何一件小事,只要你细心品味过,可以说都与快乐有关,只要能给快乐一道底线就行。
美国《时代》杂志上曾刊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伤兵的故事。这个受伤的士兵叫约翰·纳斯堡,在战争中,他的喉头被飞来的炮弹碎片击中,输血七次之后,他才从昏迷中醒来。
他写了一张字条给医治他的大夫,上面写道:“我会活下来吗?”
“会的。”医生回答说。
他接着又写了一张纸条问:“我以后还能够说话吗?”
他得到了相同的答复。
于是,他再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想想它与谢谢它”这句话,被刻在了英格兰克伦威尔的许多教堂的墙上,然而,这句话更应该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中。“想想它与谢谢它”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要多去想一想那些我们应该感激的事情,以及感谢造物主给予我们的恩赐与布施。
作家史铁生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了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日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几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想到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上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
“知足者常乐”,给自己的快乐画一条底线,我们才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到快乐的滋味。
宽心课堂
在一次会议上,美国前总统约翰逊狠狠地训斥了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国务卿乔治·鲍尔一番。
迪安·艾奇逊看不过去,就说:“总统先生,如果你要用那种方式和他们谈话,那你给他们的待遇太低了,就是付他们双倍工资也不够。”
(第四节 给他人面子,在和谐中感受快乐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说的就是我们应该给他人留足面子。是的,解决很多事情都应该绕道而行。懂得兜圈子,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
下面看看这个故事:
光劳利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多年来一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察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角之争。虽然他最后赢了,但公司却总是赔钱,上司总是对他板着一副冷面孔,他常常也感到十分委屈。终于有一天,经过一番思索后,他决定改变策略,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从那以后,他的情况得到了好转。
有一天早上,光劳利刚到办公室,办公室的电话铃就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对他说:“光劳利,你们公司给我们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我们已停止卸货,现在立即把货从我们的货场运回去。”
经过一番询问,光劳利才知道原来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
光劳利得知消息后,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但一路上,他都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如果换作在以前,在这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做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当然结果显示错的肯定是对方。
但是,这次光劳利决定改变做法,打算用最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光劳利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一副揶揄神态,好像摆开架势准备吵架。光劳利并没有生气,而是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可以方便光劳利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除此之外,光劳利还让审察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
一会儿后,光劳利就发现问题之所在,对方审察得过分严格,判错了标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而审察员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审察白松木恰好是光劳利的专长。在这种情况下,光劳利并没有表示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而是一边观察,一边提出了几个问题。光劳利在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诉工厂审检员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这样一来,审察员就变得热情起来,他们之间的紧张就开始消除了。
渐渐地,审察员整个态度都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征求光劳利的看法。他们最后接受了全部木材,光劳利拿到了全价的支票。
在工厂审检员弄错的情况下,光劳利并没有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而是采取了一种委婉的方式,向对方提出了几个问题,慢慢地消除了彼此间的紧张感。在他的正确引导下,工厂审察员重新审察了木料,最终得到了愉快的合作。所以,婉言便能使批评在轻松愉快中进行,给他人留足面子,收到“直言”所收不到的效果。
不仅在批评别人时,要注意给别人留足面子,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都应该给他人面子,与他人和谐相处。
看看这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街上,他望了望匆忙的人群,便勒紧裤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在那里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他们都驻足聆听。
饥饿的青年男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纷纷掏钱放入琴盒。
这时,一个无赖看了看青年男子很不屑一顾,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抬起头来看了看无赖,最终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
无赖一脸鄙夷地接过钱,把它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再次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
青年男子抬起头来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现在我的钱也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
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中,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故事中的青年男子尽管十分贫穷,但他也是有尊严的,也是要面子的。他用琴声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却遭到无赖的羞辱。尽管如此,他仍然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最终让无赖灰溜溜地走了。
因此可以说,人人都有尊严,我们在要求别人尊重我们时,我们更应该多尊重别人。这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给他人面子,其实也是给自己面子。
宽心课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鲁诺·瓦尔特来到美国,首次指挥纽约交响乐团。在指挥的过程中,他发现第一大提琴手沃伦斯坦无论是彩排还是正式演出时都有意不听指挥。
于是他对沃伦斯坦说:“沃伦斯坦先生,您是一位志向非凡的人,可您的抱负是什么呢?”
沃伦斯坦充满信心地回答道:“成为一名指挥家。”
瓦尔特笑着说:“那么,当您成为乐队指挥时,我希望您永远不要让沃伦斯坦在您面前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