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8800000008

第8章 书法五讲(3)

但是,书法的规矩并不是一条一条的规定、你照着做即可。元代陶宗义在《书史会要》中讲,“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型。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书法的字体正如自然万物,变化莫测,需要你用心体悟,加入你自身的气韵。“韵在书法中,是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态。中国书法重视线条,但一个伟大的书家追求的是忘掉线条,从线条中解放出来,以表现书家心情境遇之悲喜怒忧,展露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或失序。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以书写作者主观审美体验为主,或生动自然、或缜密洗练、或委曲含蓄的意味无穷的艺术氛围。书法得其‘韵’,即达到自然随化、笔与冥和之境。”

人的气韵不是电脑程序可以模拟的。现在的电脑也可以敲出不同的字体,你一按键盘,电脑按程序以运行,字就出来的。但是它是僵化的,没有任何美感,不能给人感动。因为,一方面,它不是自然而然的,是人为造就的;另一方面,它又是机械的,没有加入人的气韵,所以它无法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科学的确了不起,现在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太平洋彼岸,但是幸福是多样的。每天打电话是种幸福,可以问问远方的父母是否安好;但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交通闭塞、音讯不通,那种苦苦等待家人来信的感觉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我给我太太有二百多封情书,如果当时电脑非常发达,还有手机的话,这些东西就都不存在的;即便我们留着发的邮件,但是只有文字,写信时那种心情也体会不出来了,但是看信却不一样,那个字有你的气韵在。所以,我们在得失间还需要考虑,不能仅仅做一个电脑型人才,有了电脑万事俱备,没了电脑什么都不是。这样,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乐趣,就会丧失诗意。

书法必须有书法家的气韵,当书法家的气韵能够与天地精神向往还的时候,对于字体的运用就随心所欲而“不越矩”了。他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意味着他写字的动作与宇宙运转运动相互协调,不断地向宇宙运转之理靠近,那他一定就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毛泽东的书法常被称道,他的草书直追怀素、张旭,但他并没有练过什么字,为什么?因为,他占了一个极大,以他的气宇拿起笔来,那是天地为之久低昂。

比如,他写的这首《曹操·龟虽寿》,笔画起落跌宕顿挫,轻重迟缓张弛有度,而且气势流畅、节奏明快。一开始,他安然落笔,接着顺势而下,笔画轻快地跃动起来;等写到“竟时”,笔画开始拓展,力度有所增加;到“腾蛇乘雾”时又略带回味之情,节奏有所放慢,为下一句蓄势;“终为土灰”又雄放地舒展开来。整幅作品体现了他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

《龟虽寿》 东汉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踌躇满志,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所以,好的书法作品是作者的气韵与天地精神协和,气韵融入天地间。在讲国画时,我们讲过,书法本同源,同源于天大之大美,书法正是如此,无论是书法的字形还是书法中蕴含的理都来源于自然。正因为这样,中国的书法家经常用自然万象来陶冶自己的心灵,让心随物动。譬如,讲怀素晚上听嘉陵江水流的声音,他草书大大进步,为什么?嘉陵江水滔滔不绝、连绵不断,怀素从中体会到了草书那种痛快淋漓的感受,所以他听水声而字进步。这个在心理学上叫连类通感,其实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诗人都是这样。杜甫在夔门听到猿猴的叫声,那声音是那样的幽怨、那样的凄厉、那样的无助,与他思念长安的心情如此契合,所以他写出了“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的名句。如果,他这次经过夔门,听到的是驴叫,他一定写不出诗来,驴叫无法给人苍凉之感。连类通感,必须有同类的性质,才能促使感受生发。

对于自然的一些现象,艺术家们心有所悟,就形成了书、画、诗等。而对于书法家而言,自然现象透露出来的信息,他们必须用一个最简洁的手段,在自己的点画之中破译出来。书法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简洁这两个字很重要,在《文心雕龙》里,把简洁进一步叫精爽,又精美又爽快--精爽。

真正的大书法家的作品一出来,就有一股精爽之气,而不是拖沓、肮脏之气。现在有些书法家写的东西,倒的确可以用瞿秋白的形容词--最可恶、最龌龊、最混蛋--来形容。当然,我不是为了批评这些书法家而说这话,而是,提醒他们在写字的时候要思考,中国书法是要在心灵上给人什么样的帮助?中国书法是以一种精爽的语言,用一种极其简练、明确的表达方式,让人精神为之痛快。书法家写字和舞蹈演员、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是一回事。芭蕾舞演员能在舞台上拖泥带水吗?本来叫你腿直着跳过去,结果你弯着蹦过去,那还是天鹅吗?不是天鹅,是折翅的雁。大家在说京剧演员表现好的时候,往往有一条是说,这个演员在台上动作干净。同样,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在表现宇宙万物的形象,在揭示自然所蕴藏的生命状态和运动状态的美的时候,也需要这种内在的精爽之气。

精爽地呈现自然天地之大美,这就是书法家的天职。

第四讲 四美皆具,二难兼并:书法之美在乎此情此景

《书谱》有言,“情动言行,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书法之美源自天地之大美,它是自然万物秩序和外形的模仿。同时,这种与自然的联系,需要书家的气韵相连,气韵则连着人的情感,而且中国汉字本就是有情的,所以,书法是人感情的真实体现。人的情感往往是具有时间性的,是遇事即发的。一种感情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你一天都很愤怒,不太可能。这就使得书法也具有时间性,书法家写字的那种即时性的美比画画更为强烈。书法家的情趣,在一段时间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美感,时间过去了,美感留在了纸上。

书法是当时的、此时此刻的。写字的时候,有时候感情愤怒,字就跳动,就有一种激情;有时候痛苦绵延、愁绪万千,字就弛缓相间、错落有致;有的时候平心静气,字就写得稳重、端庄、典雅。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即兴之作,自己的侄儿被杀,他当时非常愤怒,这篇文稿便是他冲动激情的宣泄和倾诉。当时,他根本没把自己当作书法家,更不着意于技法的运用,只是在激情的涌动下奋笔向前。情流走奔涌到何处,笔就下到如何,情到笔到。整篇文稿遒劲而跃动,还时有涂改痕迹,颜真卿写字时激愤的心情透过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看到这篇文稿,就仿佛看到了一个愤怒的长者在奋笔疾书,祭奠那逝去的孩子并痛斥那刽子手。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也是遣兴之作。苏轼被贬黄州后,看寒食节仍旧春寒料峭引发感慨,作诗两首,“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表达作者惆怅、孤独的心情。《寒食帖》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通篇笔墨随诗思挺进,全然是在倾诉自己的苦痛情绪,而无意于墨迹。第一首诗的字径较小,下笔谨慎,虽然有跃动之感,但有未展开之状,如同在低声诉说其清苦无助的际遇。第二首诗,思绪打开,由眼前生活之境联想到仕途不得志,所以笔墨也舒展开来,笔迹相对迅疾,气势奔放。整篇帖子起伏跌宕,字体大小错落,大者极大,小者极小,犹如滚落在盘中的大小珍珠,粒粒光彩照人,也映射出作者无限的愁思。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黄庭坚在《黄州寒食诗帖》后跋语写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对这个帖子评价很高,认为它集颜真卿、杨少师(也就是杨凝式)、李西台书法之长,即便是东坡自己再写一遍,也未必能写得如此好。为什么?因为这是一时所感,触景生情、情到笔到,感情没了就写不出这种意境了。

李西台 李建中,北宋书法家。字得中,号严夫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官工部郎中,曾任西京留司御史台,世称“李西台”。传世墨迹有《土母帖》、《同年帖》、《贵宅帖》等。 书得欧阳询法,遒劲淳厚。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亦妙,人多以为楷模。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称:“西台本学王大令(献之)书,而拘挛若此,犹韩非之学黄老,李斯之师荀卿也。然观笔势尚有先贤风气,固自佳。”宋高宗赵构《翰墨志》称:“本朝承五季之后,无复字画可称,至太宗皇帝始搜罗法书,备尽求访,当时以李建中字形瘦健,姑得时誉,犹恨绝无异。”

虞世南写《孔子庙堂碑》时“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不受外界的干扰,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态度温和,进入了一种舒畅恬静的心境之中,所以他写字时手腕清虚灵变,下笔锋芒内敛,写出来的字俊朗圆腴,端雅静穆。

写字当时的情状、当时书家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他那一瞬间的感觉和他写字都有很大联系。张旭写《肚痛帖》,肚子痛,后门告急,他当然写草书,来不及啊。他肚痛,你叫他写大篆,那会有问题。怀素写的《苦笋帖》大家应该知道,“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就像范曾喝了一杯茶,觉得很好,就写个条子请人再给我买两斤。就是一个便条,结果成为千古杰作,为什么?因为写这个字的时候他比较随意,没什么计较,完全是直抒心意。

情绪对书法至关重要,无论是喜是忧,“兴到之时,笔势自生”。黄庭坚记载了东坡两次兴起作书:

苏子瞻一日在学士院闲坐,忽命左右取纸笔,写“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两句,大书、小楷、行草书凡八纸,掷笔太息曰:“好!好!”散其纸于左右给事,此偶然遇书。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禽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蔚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东坡则赞扬石苍舒“兴来一挥白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这用到他自己也是极为合适的。兴致一起,提笔便写,两句诗,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字体各来一遍,写完还自己给自己叫好。有酒助兴更是如此,小憩之后落笔如风雨,酣畅淋漓。怪不得黄庭坚认为他是“真神仙”一般的人,当时的文人墨客没法与他媲美。

同类推荐
  •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走进魔术世界:揭秘西方魔术》分为几个部分,起篇介绍魔术史上的一些趣闻轶事,并在其中穿插进一些古老的魔术表演,后面是全书重点,披露了很多节目的表演过程、道具制作及一些常用手法。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著作,从电影文化,品牌价值等,结合个案进行解读。
  • 静观的艺术

    静观的艺术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静观的基本概念、静观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静观与其修炼方法的关系、我们的静观的特点、先天本我和后天自我、观念、意愿、意象、给没有修炼意识的朋友们的话等。
热门推荐
  • 咱俩不熟

    咱俩不熟

    一个男的打小就稀罕一个女的,可他闷骚,不说,然后还老告诉小闺女他俩不熟,成气人了。后来这俩人在一起好了,成天那日子过得叫个腻歪人啊。
  • 如何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员工

    如何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员工

    本书内容包括:“一生使命:拥有一颗责任心”;“珍惜工作,活在当下”;“忠诚敬业,受益终身”;“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绝对服从,对领导负责”等。
  • 太神道

    太神道

    张叶,名不见经转,荒野山村中的一名弃婴。只因魂魄不全,年少之时受尽魂痛之苦。初成之时,养父养母家门被屠杀殆尽,师门更是在一夜之间灭亡。其后面隐藏着怎样一个巨大的阴谋?如此,张叶背负着身世之谜,师门家门被屠之谜踏上了修真旅途,一步一个脚印。从而也踏上了王者的巅峰!
  • 创界I苍穹之巅

    创界I苍穹之巅

    希望各位看官可以收藏收藏啊~~~支持下蜗牛咯。另外交流群:100036349感兴趣的可以加下哦。还有有票票的可以投下票票哦,蜗牛感激不尽!!!
  • 萝莉行不行

    萝莉行不行

    萝莉会法术谁也挡不住!云芷这小丫头自从利用禁术到了另外的时空之后,居然来到了尚武不尚术的世界。她这种走路都会摔跤,只会用法术的萝莉,生存都面临威胁,怎么还能撑起一片天空啊!反正不是死就是活,本小姐还就不信了!欺负我的人都要死,让你们见识见识真正的术到底有多厉害!
  • 遇见爱复仇的你

    遇见爱复仇的你

    “对不起,对不起!”上官敏欣喃喃自语。【数年后】“敏欣,敏欣!我终于找到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南宫沐泽激动地语无伦次。“你是谁啊?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不记得我见过你啊?”······“妈咪妈咪!爸比捏?”某位萌娃软糯糯的声音传来。“妹妹,你不高冷!”某位小屁孩面瘫的嫌弃着自己的妹妹。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希腊,是传说中天神宙斯、雅典娜和阿波罗的故乡,也是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乡;是天地间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故乡,也是军事天才亚历山大的故乡;是绝色美人海伦的故乡,也是千古诗人荷马的故乡;是科学和民主的故乡,也是现代文明的故乡。
  • 都市为妖

    都市为妖

    做了十八年的人,忽而成妖。在这个二十一世纪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风俊该何去何从?那段湮灭在浩瀚如烟的数万年岁月里沉寂的往昔,慢慢浮现……****************群:太古妖庭(249407922)
  • 深爱中国海

    深爱中国海

    以主人公迟大军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优秀的海军军官为主线,展现了浓郁的胶东沿海乡村的风土人情和水兵苦中有乐的磨砺时光。作者以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情节,塑造了赵舰、迟大军、史刚、李明涛等个性鲜明的水兵形象。他们把青春与大海连在一起的气魄,足以撼动我们的心灵。
  •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历史不忍细看。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光洁圆润全然不见,入目但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于是,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更何况,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王避、为时政忌。因此,读史时,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往往藏着许多细节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