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3600000056

第56章 苏联文学创始人——高尔基

名人档案

全名 马克西姆·高尔基(Maksim Gorky)

原名 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别什科夫

(Aleksei Maximovich Peshkov)

国别 苏联

生卒年 1868—1936

出生地 伏尔加河上游下诺夫哥罗德

爱好 抽烟

成就贡献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一生的创作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苏联社会发展的一部形象史。

《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它刻画了世界文学长廊中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巴威尔及革命母亲符拉索娃的感人形象,揭示了广大工农群众从自发到自觉的革命过程,指出革命必然胜利的前景。

高尔基是从19世纪90年代正式投入写作事业的。他早期的作品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浪漫幻想色彩,是对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如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散文诗《鹰之歌》等,这些作品富于战斗的豪情。20世纪初,高尔基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是对沙俄统治下,下层人民生活苦难的揭露以及对小市民和小知识分子种种庸俗习气的抨击,如剧本《小市民》《底层》,剧本上演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05年革命前后,同无产阶级的接近,尤其是同列宁的接近和合作使高尔基对革命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种背景下写作的长篇小说《母亲》是高尔基一生最杰出的代表作。

小说中的巴威尔是一个旧式工人的儿子,父亲死后,16岁的巴威尔也曾像其他青年一样无所事事地混日子。但是,巴威尔是一个很有觉悟的青年,他认真思索过工人苦难命运的根源,渴望找到革命的真理。他偷偷地阅读宣传革命的书籍,同进步的革命人士交往,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一个地下革命活动中心。在对革命理论的学习和探讨的同时,巴威尔在同志们的协助下,带领广大工人群众同工厂主、资本家进行了三次有名的斗争,即沼地戈比事件、五一游行示威和法庭审判事件。在这一个由失败到成功的斗争过程中,巴威尔成了一名坚定、成熟的工人革命领袖。巴威尔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工人阶级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壮大的过程。

作品中最感人的形象还是巴威尔的母亲符拉索娃。符拉索娃最初是一个柔顺、软弱、在丈夫的虐待和生活的重压下逆来顺受、生活得近乎麻木的落后妇女。她对儿子的革命活动不理解,还很恐惧,但是在巴威尔的耐心开导和革命者们的影响下,饱受苦难的符拉索娃思想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成了一位坚定无私、勇敢无畏、主动献身革命的革命者了。在儿子遭逮捕、革命受挫的情况下,母亲毅然担负起革命的重担,冒着生命危险去散发传单。符拉索娃是一个觉醒了的人民群众的典型,她对革命的作用表明人民群众才是革命之母。

《母亲》以辩证唯物的方法动态地展现了革命由自发到自觉的成长过程,把革命的现实情况和对革命前景的乐观预言结合起来,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品问世后,首先在美国出版,随后传遍德、法、意、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受到了列宁、卢那察尔斯基等人的高度评价。列宁称它是“一本及时的书”,因为它也是对1905年革命的一个总结。

20世纪20年代是高尔基文学创作的全盛时期。他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自传三部曲之三《我的大学》(前两部是《童年》和《在人间》),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木·萨姆金的一生》。尤其是后一部小说,是反映1870年至十月革命前这40多年俄国社会历史风云变幻的史诗性作品,它也是对作家一生的总结。

高尔基个人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俄苏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他的成长过程也是俄罗斯成千上万的下层人民追求革命真理历程的一个形象写照。他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四岁时失去父亲,被长久地遗弃在外祖父家。开染房的外祖父脾气暴躁,高尔基没有少受外祖父和舅舅们的虐待。只有慈祥的外祖母才带给他一丝人间的温暖,外祖母同时也是高尔基文学的启蒙人,她讲的故事和唱的儿歌令他终身不忘。

高尔基只念到小学三年级便因贫困辍学,失学后,年仅10岁的高尔基开始了他流浪人间的苦难历程。他先后做过学徒、洗碗工、店员、工地领工等多种职业。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箱子书,因此眼界大开,迷上了文学。16岁时,高尔基流浪到了喀山,他呆了4年,干各种杂活,也平生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者,参加了地下革命活动。生活的苦难使高尔基萌发了创作的冲动。他去拜访托尔斯泰,未果,于是决心漫游全国以了解俄国和俄国人民的生活。四年的游历使他饱览了人间的一切丑恶,加深了他对革命的认识。这期间他曾先后被捕、拘留,也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作品发表时署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文中是“最苦命的”意思。

1895年,经过柯罗连科的推荐,在文学上已小有成就的高尔基成了《萨马拉日报》的专栏作家,从此正式投入文学生涯。高尔基的创作多次触怒沙皇政府,不仅他的作品被删改、禁止,而且他本人也深受迫害,进过监狱,还被迫流亡国外。在复杂险恶的形势下,高尔基也产生过动摇,一度偏离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但是,在列宁的教导下,他总是醒悟得很快。除了小说创作,他还写了大量的政论讽刺文,抨击反动政府,激发人民觉悟。苏联建国后,高尔基为文化、教育的重建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尊为青年们的导师。

生活故事

高尔基同列宁的友谊对高尔基一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虽然高尔基1905年才在彼得堡第一次见到列宁,但是,他们的合作从1900年创办《火星报》时便开始了。1905年,他们又创办了《新生活》报,这是布尔什维克第一份公开的机关报,这份报纸被称为“列宁和高尔基的报纸”。高尔基在上面发表的文章得到了列宁的肯定。十二月起义后,高尔基到欧美去为革命募集经费,驻美期间写下杰作《母亲》,列宁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赞扬。1905年后的一段时间,高尔基受党内错误思想的影响,写了宣扬“造神论”的小说《忏悔》和文艺理论文章《个性的毁灭》,列宁看了文章后,亲自到高尔基流亡的喀普里岛上,同高尔基作了一次长谈。由于两人政见不合,中断了通讯联系。1909年,面对党内分裂的形势,高尔基深感苦闷不解,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列宁的来信。列宁的诚恳、坦荡使高尔基深受感动,两人再次见面,恢复了联系。列宁密切关注高尔基的新作,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他称高尔基的《意大利童话》是“精彩的童话”,“是革命的传单”。

十月革命前夕,高尔基又一次陷入思想的迷误,提出了很多不合时宜的主张,遭到了列宁的严厉批评,固执的高尔基同列宁又一次断绝了关系。十月革命胜利后,高尔基又发表了很多攻击新生政权的言论,迫使列宁下令查封高尔基所在的《新生活》报,但是列宁一直坚信高尔基是会清醒过来的。1918年8月列宁被刺,血腥的事实震惊了高尔基,高尔基幡然醒悟,前去探望列宁,再次恢复了两人之间的友谊。随后,列宁对高尔基负责的文化重建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当高尔基积劳成疾后,列宁亲自出面,让他到国外享受公费医疗,列宁还对他的晚期创作提供了很多建议。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高尔基悲痛不已,含着热泪写下回忆录《列宁》。

高尔基很受苏联人民的爱戴,当他1924年到1928年移居国外期间,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来自国内的各种信件。1928年,他回国时,一踏上俄罗斯便受到了成千上万人的欢迎,人们一直把他送到莫斯科。莫斯科几乎人人都认识高尔基,使得他不化装就不敢外出。有一次,他同作家费定一起去国家出版社,恰好忘了化装,结果人们一下子认出了他那高高的个头。他一到出版社门口,便被团团围住,脱不开身。出版社的员工见此情景,赶紧出来“营救”他。

传世名言

艺术作品的目的是充分而鲜明地描写事实里面所隐含的社会生活的重大意义。

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仇视人和丑化人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小市民习气所造成的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艺术的目的是赞成或反对的斗争。

生平大事

1868年3月,出生于伏尔加河上游。

1884年,离开家乡到喀山。

1895年2月,成为《萨马拉日报》的专栏作家。

1895年,发表《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

1907年,长篇小说《母亲》问世。

1913年、1916年、1923年分别发表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925年,写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和《克里木·萨姆金的一生》。

1936年6月,逝世于莫斯科。

同类推荐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20位管理巨匠之设计人生

    20位管理巨匠之设计人生

    本书重温顶尖管理巨匠们的光学思想与经典著作,领悟他们精辟而深邃的智慧,这样的智慧之光,必将指引着我们的理想与将来。
  • 晚清枭雄袁世凯

    晚清枭雄袁世凯

    不得不说,讲述袁世凯的故事,是一件令人颇为伤神的事情!这种伤神,当然因为袁世凯这个人是难以盖棺定论的。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袁世凯,依旧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论。按照这种趋势,估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情况都不会有所改观!不过,阅读袁世凯的一生,有一点评论倒是可以确定下来的:袁世凯绝对是那种有着多面性格和复杂心灵的历史巨人。 先来看看袁世凯复杂、多面的性格吧!毫无疑问,对于袁世凯,是很难用现在某些教科书式的善恶标准评论的。袁世凯身上的确有恶,比如他贪财好色、凶残跋扈、独断专横……然而,袁世凯身上也有善,例如他勇于改革、励精……
  • 黄骅将军

    黄骅将军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余里,覆压鲁中、鲁南大地。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名山大岭,山高坡陡,崖险岭峻,层峦叠嶂,丛山连绵,到处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山中飞瀑流泉,涧深溪清。
  •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黄金荣,自幼就喜欢与地痞流氓交往,后来,考入上海法租界老北门麦兰巡捕房当探员。他用“贼喊捉贼”的办法提高了自己在租界的威信,后升至督察长。他走私鸦片、开设赌台,牟取巨额利润。他还涉足娱乐业,进入金融界、工商界,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解放后,势力渐弱的黄金荣留在了上海。1951年5月20日,他发表《自白书》,表示要“洗清个人历史上的污点,重新做人”,最后,老死家中,他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千回百转、坏事做绝,却能怡养天年,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热门推荐
  • 那年我路过天堂

    那年我路过天堂

    我知道我马上要死了,自从认识了你之后我发现我变了,你知道吗?那些我们一同走过的小路山花遍野,那些我们一同看过的烟花正在绽放,那些伤心的记忆渐渐消逝。那时候我看着你傻我总是欺负你,现在回想起你是谦让着我……那一次我想给你你却……不过现在我还要骂你一句—你真傻!
  • 造化仙古

    造化仙古

    一名失足跌落山崖的少年,一缕机缘巧合的修仙机缘让少年走进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大千世界。苍茫星域,浩瀚征途诸天万界,百族争霸!少年见到的,是一条波澜壮阔的求仙之路。亘古的仙途上,有妖怪,有邪魔,更有逆天而行纵死无悔的修仙者。
  • 卓澈的喜剧

    卓澈的喜剧

    那年暑假,28岁的卓澈是一名年轻的大学教授,而安喜剧是则是一名刚刚高考完去兼职舞蹈老师。而卓澈在那一年对安喜剧一见钟情。(作者的话:男主女主身心健康,1对1文欢迎跳坑).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用最理性的思维解读人物,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故事,用最睿智的目光扫描历史。越是个人的,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一路走来,道破成功的法则。他跌跌撞撞,成为乱世的赢家。他从默默无闻,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治军之道,亦是为官之道,战场谋略,恰如职场攻略。读懂他的人生,也就读懂了三国。读懂了三国,也就读懂了中国。且看"织席贩履小儿"如何咸鱼翻身,一路坐到蜀汉皇帝!
  • 焚寂天下

    焚寂天下

    “一定要让你们过着噩梦一般的下半生!”他昂天长啸,莫名异界穿越,刚由乞丐化身少主,整个家族却被一夜血洗,遇奇师,修焚寂天火,魔鬼式的锤炼,逆天般的成长,强者追随,美女相左,正当逍遥,强敌纷纷袭来,他能否血祭亡灵,震慑天下,问鼎巅峰之神?
  • 天王穿越带个天后回现代

    天王穿越带个天后回现代

    ,,,,,,,,,,,,,,,,,,,,,,无无无无
  • 杀遍宇宙

    杀遍宇宙

    在夜黑风高之都市,他如凶神恶煞般狂杀,他踏血高歌!在花前月下之情巅,他象温柔情圣似多情,他为爱忠诚!他是绝世的宇宙强者,他狂杀而不滥杀!
  • 世纪战圣

    世纪战圣

    一个少年,两个种族的结合,不为世人认可。面对命运之门无情的碾压,面对诸多嘲讽,面对前途艰险,少年依旧高昂头颅,仰天呼啸:“欺老莫欺少年,男儿雄心朝。”
  • 点仙决

    点仙决

    岁月无情,孰能长存,唯有仙人永世不灭。汝欲成仙?求我,跪我,我赐你为仙。另外更新时间是中午十二点一章,晚上八点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