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绝虽不懂玉,可也觉得这块玉与众不同。玉属阴,这玉却又带着一丝丝阳气,真是怪哉。
季柏业拿着玉翻来覆去,覆去翻来的看,众人已经是一杯茶下肚,他还没看出个结果来。杜威的急脾气上来了,拍着大腿问道:“季掌柜,你看出啥来了,倒是给我们说说啊。”
“我再看看,我再看看。”季柏业根本不敢确定自己看的结果对不对,面色严肃的站了起来,走向了他的工作台。
他的工作台上鉴别古董的器材一应俱全,台灯一开,整个房间都感觉亮了不少。大家跟着他围在工作台周围。看着他把玉放在台灯下,一手拿着放大镜,认真严肃的观察玉上的纹路。
杜威看的心痒难耐,伸长了脖子也想跟着瞅上两眼。可想到袁教授在此,又有季掌柜和朱掌柜两个内行人,自己这点墨水也实在不好意思班门弄斧,所以只能按捺着脾气等了。
在灯光的照映下,玉的表面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泽。萧绝的视力极好,即使不用放大镜也能看到玉的内部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纹路,像是内刻进去的。这种在玉的内部刻字刻画的工艺由来已久,从这方面便很难断定它的产期。
萧绝看的认真,当然不是对这块玉的价值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这块玉为什么同时融合了阴阳两种属性。并且在灯光的照映下,阳气越发充裕起来。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特别的玉,心中难免有想一探究竟的想法。
约莫又过去了一盏茶的功夫,季柏业啪嗒一声关掉台灯,手里牢牢攥着玉,声音却有点颤抖了:“袁教授,您火眼金睛,一定早断定出这是一块玉玮了吧。”
“哈哈,连你都说是玉玮,那肯定没错了。”朱掌柜一听此话,高兴的大笑三声:“我乍一见这玉的时候就怀疑,收的时候还不敢确定。之后拿去给袁教授鉴定,没想到我还真是走了****运了。”
“我起初也有些不确定,毕竟玉玮只是传说中的东西。不过这块玉基本符合史料中关于玉玮的记载。”袁教授的眼里也有些小小的激动。
杜威等了半天等来一个云里雾里的结果,当下不乐意的说道:“先别说真假,玉玮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没听过。”
季柏业哈哈一笑,看向袁教授:“要说这里最权威的专家还要数袁教授,我可不敢在袁教授面前献丑,还是您给说说这个问题吧。”
“季掌柜谦虚了。”袁教授淡淡一笑,接下这个问题说道:“玉玮只是一个别称,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你们一定都不陌生,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
“天下奇宝和氏璧!”杜威失声惊叫:“不是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在唐代之后就失传了吗?这怎么看怎么像个玉笔枕啊。”
杜威的这一声疑问,倒不是在质疑袁教授的权威性,而是当真感到震撼和不可能,连萧绝都不免回忆起看过的史书中关于和氏璧的记载。
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挖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
后来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再后来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后又流出了血。文王得知此事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才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战事不断,和氏璧在战乱中几经转手,最后落入了当时国力最盛的秦国。秦始皇横扫六合建立了秦朝之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从秦朝到五代这几百年间,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和传言屡见不鲜。和氏璧的主人也随着朝代的更迭不停变换。有记载的文献里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和氏璧的下落之谜基本上可以列为考古界的一个重大课题,袁教授作为研究了一辈子考古的老教授,如今见到了和氏璧,居然还能如此淡定。萧绝越想越不对,说道:“杜叔,你别急,听袁教授把话说完。”
萧绝这话说的不急不躁,袁教授听了不禁看了他一眼。听到和氏璧三个字还能稳住心性的人,要么是根本不懂和氏璧的价值,要么就是天性沉稳能成大事之人。这个萧绝,看来没有电视上报道的那么糟糕。
“你这急脾气在我面前也就算了,在袁教授面前还不知道改改。”季柏业生怕刚才杜威的质疑会惹袁教授不高兴,忙在中间半玩笑半责备的插了一句。
杜威也意识到自己失言,歉意的朝袁教授拱拱手:“袁教授,您别见怪,我方才只是太惊讶了,没有其他意思。”
袁教授不在意的摆摆手:“任谁听到这话都会有此质疑,不过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就是传世的那块和氏璧。”
杜威越听越糊涂了,连连摇头表示不明白。
袁教授一边走向茶桌坐下一边更详细的解释道:“玮是没有被加工雕琢成美玉的和氏璧原石。在最初的文献里,除了对和氏璧的名字和由来做了简单的介绍之外,有关和氏璧到底是什么形状,具体多大,就没有一言片语了。
后人只是从秦始皇将其制作成玉玺的史料来判定和氏璧的形状,可是在它被雕琢成玉玺之前,是个什么模样,基本上是无从得知的。这块玉玮的质地和特性都同和氏璧十分相似,我们才断定它曾是和氏璧的一部分,可能是雕琢玉玺剩下的下脚料。又被人做成了玉笔枕的样子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