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源自他计较的少。过多是一种负担,也是另外一种失去;少并不意味着不足,或许是另外一种拥有。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不是拥有的太少。
1.快乐不在于拥有的多,而在于计较的少
并不是拥有的多了,快乐就多了。快乐,是因为计较的少。心怀淡定,贫穷的生活也会过得丰富多彩。一本书、一杯茶、一盘棋、一场电影、一个电话……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品味,人生处处都有美景、心中时时都有幸福!
和“计较”沾边儿的,说的其实都是小事。什么是小事呢?那些对你来说,发生和不发生,都没有太大区别的事,比如你的衣服不小心被人弄脏了,是小事,犯不着为了一件衣服大吵大叫。同事对你的态度不够友好,但并不影响你的工作,就无须去计较。
“计较”无关宏旨,却关乎我们的幸福指数,计较越多人就越不快乐。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喜欢在小事上计较呢?一来,计较是因为我们太过于看重得失的表现,二来,在小事上计较常被人看作是精明的一种表现。我们从小就在“越计较越精明”“多计较少吃亏”这种意识的引导下,慢慢养成了计较的习惯。
你从来不吃小亏,你总能买到比别人买到的更便宜的东西,在单位从来没有人敢占你的便宜、敢欺负你,你觉得你不好惹。所以,计较,也可能给人造成一种心理满足的假象。可是,这样的你真的幸福吗?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曾经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人。他知道华盛顿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甚至知道哪家快餐店能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威廉曾以此为自豪,甚至经常向身边的朋友传授自己的“计较”之道。不过,30岁之前的威廉经常上医院,病魔缠身的他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32岁时,威廉悟到了什么,于是开始了关于会算计者的研究。
威廉以多年的研究成果、大量的事实证明:太会算计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喜欢算计的人90%以上患有心理疾病,甚至因此而生病,缩短寿命。原因如下:
(1)爱算计者往往事事计较,常处于焦虑状态;
(2)爱算计者容易对人产生不满和愤恨,人际关系不好;
(3)太爱算计者总是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设防,因此内心灰色的时候多,开心的时候少;
(4)太会算计者往往想得太多,很难轻松地生活,还会因为过分算计而引来祸患。
威廉的研究还表明:太能算计的人心率一般较快,睡眠不好;消化系统遭到破坏;免疫力下降;易患神经性、皮肤性疾病。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太过计较,你就会觉得自己处处不顺,处处不满,生活就像牢笼一般。其实人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有那么多的计较呢?就算你天生是个衰人又能怎么样?去看看身边,有多少比你更不幸的人,你没有鞋子,他却没有脚,你还有什么觉得不满足的呢?何苦为了小事斤斤计较。当不了官,至少工作还不差,钱赚得不少;工作差,钱赚得少,至少还有个好身板;身体不好,至少,咱还活着;只要想办法,就总能从生活中抠出几许快乐来。
当然,不计较不等于不争取,生活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比如涨工资,我工作最出色,为什么没有我的份?当然要争取。争取不到也不用天天怨天尤人搞得自己很被动。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能够获得成功的人,无不是“小事糊涂,大事计较”的人,而那些爱计较小事的人,往往是“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一个天天只想着怎样占别人一毛钱便宜的人,你指望他能做大事吗?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对小事计较得过多,对大事的注意力和处理能力必然淡化,甚至根本无暇顾及了。
百度前副总裁俞军当年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中这样写道:
“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如果我们都能像俞军一样从不去计较太多,那么工作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一种愉悦的享受。因为放下了计较,所以我们处之坦然、安之若素。如此一来,又何苦之有呢?
李教授还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小屋子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李教授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流感情,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里只剩下了李教授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几年后,李教授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很旧的老楼里,他家在一楼,楼上老是有人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但李教授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有人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子,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而且,可以在空地养些花,种些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过了一阵子,李教授有个腿脚不方便的朋友跟他调换了房间,他从底层搬到了顶层,李教授也很高兴,说每天爬爬楼梯,顺便就健身了!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教授的生活很苦,但是,这些心明眼亮的人却都没有想到另一个问题:一个人不开心能够改变自己的处境吗?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再差,是否就一点快乐都没有呢?当然不是。住平房时,不用爬楼梯,在门口还能种种花,种种菜;住高楼时,一眼望到很远,视野开阔。房子小时,温暖,不用擦很多地板;房子大时,可以有自己的书房,享受独自的快乐……每个人都可以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你眼前所拥有的快乐,忘记享受当下的快乐,那将是非常愚蠢的。
2.不要为小事斤斤计较
计较是幸福的天敌。如果你生活中总是比别人多很多烦恼,聪明的你就要停下来想一想,到底是因为什么?也许,是因为你身边有一个同样喜欢斤斤计较的人,也许,是因为对别人太过于斤斤计较。如果是别人,就要问问自己,我不跟他计较会不会活得快乐些?
2000多年前,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就忠告我们:“请注意啊!我们太多地纠缠于一些小事了!”生活中,每天都充饬着数不清的琐碎杂事,即使是大人物也是如此。小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果过多地拘泥、计较小事,那么人生就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了。挤公共汽车时,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买菜时,有人无意间弄脏了你的衣服;走在路上,说不定空中飞过一只小鸟,拉一点温热的鸟屎在你头上……每天都会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斤斤计较,不停地抱怨下去,你的心情就会越来越沮丧。
明朝年间,有个叫张英的人在朝为官。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京城当大官的张英,请他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罢,领会了张英的用心,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觉得很不好意思,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邻里礼让之举自此传为美谈。
不过,喜欢计较的人大多都不认为自己喜欢计较,相反,却认为对方太过计较,揪着你不放,凭什么他跟你较真,占你的便宜?看咱俩能拧得过谁?就像两头斗牛,瞪着红眼,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此杠上了。你赢了,洋洋得意,他赢了,你心里不爽。其实,就算你是赢家,那较劲的过程真的很享受吗?有多少人是弄了一身伤才赢得了这场斗牛比赛的?
如果张英依仗自己的权势让吴家丢了面子,吴家大概会以更厉害的手段挽回面子,或许又会搬出朝中的哪个势力,哪怕只是给张英穿穿小鞋……所谓人为一口气,但这气,太小气,很多人就为了一口小气,最后搞得自己累,别人累,大家累,谁也得不了便宜,谁也顺不了这口气。谁是赢家?如果谁能够大度地说,“算了吧,何必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计较”,他就是最后的赢家。
有一个年轻的主妇向朋友抱怨自己的生活单调、无趣……她举例说,她刚刚铺好床,床马上就被弄乱了;刚刚洗好碗碟,碗碟马上就被用脏了;刚刚擦净了地板,地板马上就被弄得乱七八糟。她还向朋友抱怨说:“你刚刚把这些事做好,不久便会被弄得像是未曾做过一样。再这样下去,我简直要发疯!”
年轻主妇的朋友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他不动声色地说:“这真是令人扫兴,不过有没有妇女喜欢家务劳动呢?”
她说:“有吧,我想应该是有的。”
这位朋友又问:“每个家庭主妇都会遇到和你一样的问题,有没有办法做一个快乐的主妇呢?”
主妇思考了片刻回答道:“那就只能是不计较这么多。”
生活中的小事,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事,得过且过又何妨?事事计较、精于算计的人,不但容易损害人际关系,从医学的观点看,对自己的身体也极其有害。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极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这种蝙蝠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它身体很小,却是野马的天敌。它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至于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与野马类似,生活中,将许多人击垮的或许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许多人把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之中,最终一生一事无成。人活在世上,理应开朗、豁达,活得超脱一些,凡事斤斤计较,只是徒增烦恼罢了。短短的几十年生命,却被浪费在一些小事上,值得吗?请把时间用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吧,生命太短促了,不该再计较那些小事。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须劳神去为之忙碌的。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丢掉。
3.较真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总是苛求许多,就难以与人相处。对某些事来说,较真就是钻牛角、打赌、抬杠和村妇骂街,于事无补。你不对人较真,别人也不好意思跟你较真,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跟计较不同,还有一种人很较真。什么是较真呢,就是凡事都想弄个明白,喜欢跟人家讲道理。如果有谁冤枉了自己,一定要跑去跟人家争辩清楚。如果别人错了,他一定要有理有据地证明对方错了才罢休。明明就是他错了,我为什么不能计较?你上车为什么不看着点,你这个人太没公德心,太没素质了。拉着人家一定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所以然来。从“较真”者个人来说,由于情况不同,有“较”对了的,也有“较”错了的。
有一个老太太,70多岁了,身上最贵的东西就是一个金戒指。那天老人在路边树下乘凉,突然一个男人到她身边停下来,恳求她,说自己打麻将输了300块钱,对方要他用手中的戒指抵债,可自己的戒指太大,很值钱,实在是吃亏,所以就与老太太商量,能否把她手上的小戒指换给他,再找给他300块钱现金。这样,他既有钱还债,还能落个戒指。老太太以小换大,找他300块钱也不吃亏,或许还占了点便宜。老太太比较了半天,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终于在对方的催促下同意了,并回家拿了300块钱。
买卖成交,老太太很高兴。得意了好几天,才忍不住跟儿子、儿媳说。儿子一听,就觉得有些蹊跷,拿过老母亲换来的戒指一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你看看,假的!”说着,生气地将那只合金外表镀铜的戒指“嘎巴”掰断了,顺手扔到了窗外。
老人赔了钱又赔了戒指,还受了儿子的白眼,哪受得了,马上就傻眼了。自己大半辈子守寡,吃亏上当还被儿子这一顿数落,真是又气又恨又后悔,以致一病不起,不几天就到那边找老伴诉苦去了。平时还算孝顺的儿子懊悔不迭,捶胸顿足自打耳光,可一切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