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路是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湛,以及李显的女婿王同皎等人,任务是带着部队去东宫迎接李显,接着跟张柬之的部队会师。
第三路是相王李旦和他的秘书袁恕己,他们的任务是率领京城的卫队控制各个重要部门和关口,以防不测。另外,太平公主策反宫女们的工作也很见效,宫女们皆表示愿意重归李唐的怀抱。
可以说,张柬之等人的排兵布阵基本上是滴水不漏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以“二张”的智商,要跟这些人斗确实不够格。现代人都知道,这次政变最终成功了,但成功的过程,其实也没有预想中那么顺利。
掉链子的就是李显。
李显的性格历来胆小,这次虽然迫于心中的梦想点了头,但临到现场实战时还是有点胆怯。李多祚怎么劝也不管用,眼看时间不等人,李湛忍不住冒了句:“殿下,兄弟们不顾身家性命来拥立您,您这样推辞让兄弟们情何以堪。如果您还是不肯出面的话,那您就给兄弟们一个解释吧。”
在这种情况下,李显只好出宫,被王同皎扶上马,直向自古以来的政变要地玄武门驰去。
张柬之早已在玄武门等得不耐烦了,两边会师后,直扑武则天养病的长生院。“二张”也在那里,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已经变成了士兵们的刀下鬼,把那副美貌的面孔带到了阴间。
杀死“二张”后,张柬之等人带兵直接闯入武则天的寝宫。武则天听到外面有动静,马上警觉,问:“谁在外边作乱?”
李湛走进来报告说:“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俩谋反,我等奉太子命令诛杀逆贼,因为怕走漏了消息,没敢告诉陛下。现在我们带兵包围了皇宫,实在是罪该万死。”
武则天本来已经被病魔折磨得快归西了,听李湛这样说更加受不了。他们把自己的情夫都杀了,再来说个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啥?但是武则天都病入膏肓了,她连自己都管不过来,哪还管得了狄仁杰留下的这些卒子。
张柬之不惧武则天,但李显还怕。瞥见李显时,武则天就没好气地说:“原来是你啊,你既然已经杀了‘二张’,还不回东宫去。”面对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妈,李显跟平时一样没有任何脾气,武则天日暮的余威竟也让他双腿打战,真的就要折返东宫。
在李显身边的桓彦范看不下去,拦住李显说:“殿下你怎么能回东宫呢?当年先帝可是把你托付给陛下的,现在你长大成人了,理所应当挑起国家的大梁。我们做臣子的都没敢忘记先帝的恩德,所以才奉命诛杀了‘二张’,现在就请陛下传位于太子,以顺应天意人心。”
李显头一次遇到这种赶鸭子上架的事,他是大家的棋子,诛杀“二张”成了他的主意,要当皇帝也是他的意思,他很无奈,也很无辜,虽然他也很想重新坐回那把龙椅上,但这种方式,还是让他觉得不太自然。
好在,武则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威力无穷的武则天了,“虎落平阳被犬欺”,何况是一帮打着正义幌子的“恶犬们”。武则天很不甘心,但也没法,现在到处是拥李派的大臣们,她已经牛不起来。
众人退出后,只剩下李湛、崔玄玮率部守卫。武则天向李湛发牢骚:“你也是诛杀张易之的人啊,当初我待你们父子不薄,你们才有今日,可你小子就是这么对我的?”李湛耳根子有点红,低头不语。接着武则天又望向崔玄玮:“满朝文武中,其他参与者都是狄仁杰推荐的,只有你是我提拔起来的,为何你要同流合污?”
也许在这一刻,武则天才真正明白了狄仁杰的心思,那个她一直信赖有加的重臣,其实一直以来都在耍她,她一世精明,没想到比她更精明的,狄仁杰也。
崔玄玮没有李湛那么腼腆,他始终把自己放在正义的高度,直视武则天道:“我就是要用这种方法报答陛下您啊。”
此刻,武则天知道自己已经众叛亲离了,她处心积虑经营出来的武周王朝,到此时终于要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女皇时代终结
张柬之等人成功发动政变后,李旦等人开始扫荡“二张”的余党,其兄弟张同休、张昌期、张昌仪皆被斩。随后,兄弟五人的首级被挂在了洛阳天津桥南,供世人观瞻品评。
事情到了这一步,武则天就不得不考虑还政于李显的事了,何况,她的寝宫一直在张柬之等人的重兵包围之下,她就真是金轮王转世也已无力回天,她必须走下神坛,没有第二个选择。
第二天,武则天被迫下诏让李显监国,诏书中有“朕方资药饵,冀保痊和,几务既繁,有妨摄理,监临之寄,属在元良。宜令皇太子显监国,百官总己以听。朕当养闲高枕,庶获延龄”等句。
意思就是说我老人家年老体衰了,现在只能靠药物过日子,这种情况的确不适合再当皇帝,繁重的国事就交由太子代为处理吧,我天天睡着养病就行了。估计这会儿武则天连笔都拿不动,这封诏书大概也是出于张柬之等人之手。
张柬之也很高明,知道武则天没法挽回局面,干脆让她一步步走下神坛好了,如果让她一下子就将皇位传给李显,君临天下十五年的她未必能一下子接受,搞不好还会因此一命呜呼。那最好让她自己找个台阶下吧,心理上的打击小一些,病体也就恶化得慢一些吧。
不过武则天好像很快就想通了,李显监国的第二天她就下旨传位于李显。705年正月二十五,李显正式即位,不过暂时没有恢复李唐的国号,从名义上讲,他还是武周的皇帝。
即位第二天,李显开始张罗给武则天搬家,毕竟长生殿是帝王寝宫,武则天不是皇帝了,她就得挪窝。武则天的新家是上阳宫,这里就是她退休后的居所,被迫的。
武则天搬家那天,王公大臣们欢欣鼓舞,唯独姚崇哭得死去活来。其实说来,在这次政变中,姚崇也没少出力,按理说他应该高兴才是,张柬之和桓彦范也做此想,就问姚崇:“你这不是前后态度不对吗,咋的了?”
姚崇装模作样地说:“我们君臣那么久了,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我能不难过吗?当初我和你们一起诛杀‘二张’,那是为臣之道。今天以泪辞别旧主,这也是为臣之道。我就是因此获罪,也是心甘情愿啊。”
不得不说,狄仁杰的权谋套路,得其真传者唯有姚崇,张柬之等人无非都是狄仁杰的棋子而已。姚崇大哭,不是获罪,而是绝佳的保身之策。
上位之后的李显并不圣明,之后尽管也重用张柬之,但更多的则是敬而远之。武三思有当皇帝的野心,李显却亲近之,允许他自由出入后宫,和韦皇后一起玩牌,自己在旁边观战。
张柬之等人自恃功高,常痛谏李显杀掉武氏旧党。朝堂之上,张柬之五人形成一党,武三思及其走狗形成一党,剑拔弩张。这时,有个贪赃枉法的官僚郑愔找到了武三思,见面后,先是大笑,再是大哭。武三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其原因。
郑说:“刚见大王之时,是为大王即将遭到灾祸灭族而悲哀。后来的笑是为了大王得到我而笑。大王虽然受宠于天子,但张柬之五人位居相位,胆略过人,废太后都易如反掌。大王您认为您的权势与太后相比,孰轻孰重?他们五人对您日夜切齿,恨不得吃掉大王,大王性命危如累卵却不自知,我为大王深感寒心啊。除非大王用我,即可避掉此祸。”
这姓郑的口才十分了得。武三思听话地串通韦皇后。韦皇后日日夜夜在李显面前说张柬之等人的坏话,称其“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昏聩的李显竟然听信了武三思及韦皇后之言。
不过武三思也看到张柬之等人位高望重,而自己的名声却是粪坑里的石头,如果公开下手,必然不被天下人所容,于是给李显出谋划策说:“不如封张柬之等五人为王,免掉他们主持朝政的权力,表面上他们不失为尊宠功臣,实际上却没有了丝毫实权。”
李显一听,这法子高明,马上照办。于是,在神龙元年(705年)的某一天,李显下诏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玮为博陵王,罢去了他们的官职,赐以金帛鞍马。
一天之内封了五个王,表面上皇帝对他们荣宠至极,可实际上他们却从此与朝政无缘。朝中大臣已尽归于武三思了。这一“温柔一刀”砍下来,往往也是结局最凄凉的开始。不久,张柬之五人就一起被武三思借口谋反,搞死了。
唯有姚崇,因为当初那副哭相,给人造成他是被逼的假象,之后又主动出走京城,把功劳让给了张柬之,远离了政治漩涡,也免了是非缠绕。结果姚崇平安活到了唐玄宗李隆基上位,还与宋璟一起,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回过头来看李显。神龙元年(705年)二月初四,李显正式下诏改国号为唐,他为唐中宗。李显也得以成为历史上罕有的两次当上皇帝的人,至此,李唐才真正又回来了。
既然李唐复辟,那以前武周的那一套制度就都得废除,于是李显下旨:恢复李唐的社稷宗庙、旗帜、服色,限制武家宗庙的规模;重新定都长安,洛阳为东都;废除武则天独创的汉字,只保留一个“曌”字,也就是她的名字;调整佛、道二教的地位,道教居于佛教之上。
一切都恢复到了李唐时期的状态,武则天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心如刀绞,然后,她病得更加重了,头发全部变白,皱纹也更加深了,原来热衷于美容的她,现在也懒得梳妆打扮,形象一落千丈。几乎在一夜之间,武则天又苍老了十几岁,时局刻画在她脸上的,只有了憔悴和衰老。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二十六,熬不住的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
至此,狄仁杰导演的那出政治大戏,成功落下帷幕。凭借生前身后的表演,狄仁杰也赚足了读史人的眼球,许多人都认为李氏复国,实导源于狄仁杰。李显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导演,上位以后就追赠狄仁杰为司空。
唐睿宗李旦即位后,又把狄仁杰的尊号拔高一截,封其为梁国公。唐玄宗上位后,竟下诏将狄仁杰配享中宗庙廷。而到了唐德宗时期,狄仁杰已能跻身唐初名相房玄龄、杜如晦、魏徵之列,成为大唐皇室的上等功臣。
狄仁杰大事年表
狄仁杰大事年表
贞观四年(630年) 狄仁杰出生于唐室首都长安,为官二代。
贞观十年(636年) 狄仁杰父亲狄知逊调至郑州军分区参谋部,他也随同父母移住郑州。
贞观十一年至永徽六年(637—655年) 狄知逊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狄仁杰跟着一边折腾一边读书,而且小有所成。
显庆元年至上元元年(656—674年) 在阎立本的推荐下,狄仁杰担任并州(今山西太原)都督府法曹参军(负责司法刑狱的长官助理)。
上元二年(675年)狄仁杰调入首都任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科员(大理丞),一年之内审理了17000余人,无一人上诉。
仪凤元年(676年) 唐高宗要杀了昭陵柏树的权善才,狄仁杰据理力争,权善才免死。
调露元年(679年) 狄仁杰弹劾韦弘机、王本立。
永隆元年至垂拱元年(680—685年)狄仁杰在宁州(治所甘肃宁县)任地方官,成绩斐然,百姓为其立碑纪念。
垂拱二年(686年) 经郭翰推荐,狄仁杰再次进入中央,任建设部副部长(冬官侍郎)。
垂拱四年(688年) 狄仁杰在山东、河南赈济灾民,又在江南火烧淫祠,再在豫州(今河南汝南)赦免几千人死罪,得罪张光辅,被贬为复州(治所湖北建兴)市长(刺史)。
永昌元年(689年) 狄仁杰调任洛州(今河南洛阳东)司马(市长属官)。
天授二年(691年) 狄仁杰第一次成为宰相。
长寿元年(692年) 狄仁杰因为来俊臣的诬告,被捕下狱。狄仁杰巧施妙法,免死,贬为彭泽县长。
长寿二年至证圣元年(693—695年) 彭泽人给狄仁杰建生祠。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狄仁杰在魏州(今河北大名)整顿农业生产,魏州人给狄仁杰建生祠。
神功元年(697年) 狄仁杰在幽州整顿生产,同年第二次挤进宰相班子。
圣历元年(698年) 狄仁杰屡次进谏武则天迎回庐陵王,八月,推荐自己儿子狄光嗣,九月,率军击突厥,十月,在河北整顿生产。
久视元年(700年)七月,在李楷固、骆务整的凯旋中不受功,同月反对武则天造佛,九月,病死于洛阳狄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