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62100000016

第16章 借助土与木的创造——房屋建筑

生活在都市中的现代人,对于大街两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新颖别致的现代建筑早已司空见惯,认为这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可是,当您漫步在半坡遗址旁的复原村落里,您一定会被眼前这一座座造型奇特、古朴简洁、颇具特色的原始房屋所吸引,并被远古先民的高超技艺与聪明智慧所折服!那么,就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半坡人别具风格的房子吧!

半坡人的住房很有特色,从发展时期来看,有早、晚两个时期;从结构上可分为半穴居和地面建筑;从形式上可分为方形和圆形。

半坡早期的房屋属于半地穴式的房屋。我国北方的居住场所经历了岩洞——巢居——穴居——半穴居——地面上房屋的漫长的演变过程。《礼记》上的“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就是原始先民生活的如实写照。半穴居式房屋的发生与发展,可以说是穴居式房屋向地面上木构建筑发展的必然产物,半穴居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使地洞般的穴居建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半坡人的方形半地穴式房屋,从地面向下挖坑,用坑壁做墙,用一根中柱支撑,木椽从四面搭向中心,然后铺草、涂抹草筋泥,就成了四面坡顶式的房屋。屋内中央有供人取暖、照明、烧烤食物的灶坑,房屋前面有门、门槛、门道和门篷。房屋的门篷是为防雨雪风寒而设置的。有些房屋内有一道隔墙,把屋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活动的地方,后面的隐蔽部分是作为休息的地方,形成“前堂后室”的建筑格局。晚期这类房屋内部分高、低两部分,高的部分可能是供人居住的“土炕”,这是后来中国北方农村多见的土炕的雏形。

早期的圆形房屋形似“穹庐”,很像蒙古包。房屋为了加固与防潮,地面和墙壁都经过了火烧,变为坚硬的红褐色或青褐色硬面。圆形房屋进门以后,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两侧有很高的隔墙,将房屋分成“一明两暗”式的格局,两侧形成了“隐奥”空间,从而使内部空间较为隐蔽和安全。

晚期的圆形房屋外形就像一个“大蘑菇”,房屋1米多高的墙形成一个中空的“圆柱”,“圆柱”的上面扣一个稍大些的圆锥形的“帽子”。

这样,屋顶就和墙体分开了,而“帽子”超出墙体的部分就成了外挑的屋檐。屋檐的出现,可以防止雨水对于墙体的直接冲刷,增强了房屋的牢固性。为了通风、排烟、采光的需要,屋顶部设有“天窗”。这种房屋的别致造型,正符合“宫”的写法,它是否意味着这正是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宫殿呢?

半坡晚期建筑的代表,则是地面上的方形房屋。也许现代人会诧异,这种房屋明明是现代关中地区乃至我国北方民间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而且还相当普及,难道半坡先民也会盖这样的房屋?的确,半坡人建房造屋的技艺已相当纯熟。整个房屋由12根大柱支撑,整齐地列为3排,每排4根木柱,柱子深入地下达1.3米。中排的柱子高于两侧,从两侧向中排的柱子上搭设椽木,形成“人”字形两面坡式的屋顶,它标志着中国“墙倒屋不塌”式的古典木构框架结构体系已逐渐形成。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顶,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式,我国北方民族建筑中的传统风格无不受半坡文化影响。

这些造型各异、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房屋,体现了半坡原始先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经验积累,建筑水平不断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木骨泥墙的出现是建筑从半穴居向地面上建筑发展的转折点。木骨泥墙就是用树干扎成排栅,中间用藤苇、树枝填充,然后再覆盖草筋泥筑成。长江流域的湖北宜都红花套遗址用竹笆抹泥墙,就是木骨泥墙的又一种形式。木骨泥墙虽然非常原始,但却沿用数千年,至今很多偏远地区仍在使用。

柱与柱础是建筑技术上的一个很大进步。

室内有柱,而四壁无承重柱,表明房屋还处于半穴居阶段。当墙壁内出现承重立柱时,房屋才算真正站起来了。半坡人还掌握了一定的排柱方法。比如地面上的方形房屋,就有排列规矩的柱网,面阔三开间,进深两间,排列得如此有致,以至可以与以后历代的建筑相媲美。柱洞的制法是先挖一个比木柱大的坑,在坑底加入粘土、陶片和石块夯实,立柱后再在四周铺上经过加工的细泥土,然后层层夯实,形成硬土圈,有些土圈经过火烧。这样既增大了柱子的承压面,又可防潮,比起直接将柱子栽入地下,不知先进了多少!柱坑回填土的分层夯筑是一种简单实用、经济可行的建造技术,后世的夯土筑墙术也可能受此启发,因而,它的产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防潮与防火工艺是半坡人采用的另一先进建筑技术。半穴居的最大问题就是潮湿,穴壁是经挖掘自然黄土形成的,由于黄土的毛细现象,地上、地下水都会渗进室内,到了雨季,潮湿问题会更加严重。长期居住,易患湿气疥癣、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病症,惨痛的生活经历使人们探求各种防潮的方法。人们曾经用茅草、兽皮等铺垫,半坡人用掺有草筋的细泥土涂抹墙壁和地面,涂层有一定的防水性,再经火烧,出现红褐色的陶质层,这是半坡人最佳的防潮防火措施。当然,陶化的程度相当重要,既要保证表面陶化,又不能使内部温度过高,否则,会把整个房屋烧毁。

墙壁的装饰堪称是半坡先民的杰出创造。考古工作者曾在姜寨遗址和宝鸡北首岭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墙壁和门窗残块,残块上有戳印的各种几何图案,由此可推想人们还会在房屋墙壁上用手和木棍戳成由圆点、横线、竖线组成的阴纹三角形、长方形等精致美观的几何图案来美化居室,为自己创造了舒心的居住环境。我们可以想见,半坡人将表现在彩陶与雕塑艺术上的超强的审美力与创造力同样也可以用在建筑装饰中。人们在墙壁上可能绘画出有形、有色的艺术图案,也可能采用线雕的方法刻划各种图形,抑或像孩童信手涂鸦描绘生活场景和大自然的山川万象。人们还可能将兽皮、泥块、苇草、藤条、竹木等塑造成一定的造型,装饰在墙壁上或门窗部位,以此来装扮自己的家园。

同类推荐
  •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商到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一位帝王就是一部演义;一个朝代就是一部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既有正直强国的明君,也有荒淫误国的昏君,既有贤臣良将,也有奸臣小人。于是,在纵横捭阖的政坛上,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笔锋之战。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热门推荐
  • 东北人在三国

    东北人在三国

    ”老板,来盆猪肉炖粉条子!“一个东北人穿越到东汉末年的交州,满嘴的东北话,掠夺土著,创建科学院,开了一家全国连锁的“东北一锅香”饭店。”普及东北话,统一全天下。爆笑上演!
  • 恋爱1314

    恋爱1314

    东方炎因被家族利益联姻而心中无比烦闷,以求一片心灵的安静时,偶遇心中所爱这会演绎着.........有人说恋爱是美丽的错误!也有人说恋爱是那时的邂逅!更有人说恋爱是一种甜蜜,无私,付出......
  • 至神大道

    至神大道

    凝神印,升神位。叶晨机缘之下,得到了一枚土地神印,身死魂穿,降临到了异大陆。成了一个小村上的土地神。叶晨从一个土地神,慢慢的成为了至高无上的至高神。敬请关注本书,非常感谢。
  • 佛说大乘戒经

    佛说大乘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半世沧桑

    半世沧桑

    虽然已登峰,可是社会的阴险,兄弟的背叛!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社会!是一步一让?还是迎面而上?社会的现实,利益当头!他,如何抉择???
  • 东北仙家那些事

    东北仙家那些事

    闹饥荒那年,爷爷杀了两只黄鼠狼;同年,奶奶生下两个不是人的东西;因果报应,我一出生就是死婴,直到再次遇上保家仙...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一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一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噬为王者

    噬为王者

    乱世当道,何去何从,众叛亲离,迷茫守护。
  • 重生咏叹调

    重生咏叹调

    伍莫远以前的梦想很简单,就是靠着会赚钱的老爸过日子,然后早点生个儿子,并让他学会怎么赚大钱,这样就能靠着儿子过日子了。不过现在发生的一切却让伍莫远的计划完全破灭——他被人害死了。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心怀不甘的伍莫远却突然发现自己重生到了两年前。应该复仇,还是夹着尾巴逃跑?对伍莫远来说,选择只有第一项。面对势力强大的仇家,依靠着财侣法地四宝,来谱写一曲重生且复仇的咏叹调。伍子胥有言: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书友群:26657111【已满】155076438【新】
  • 我的第一本生物探索发现全纪录

    我的第一本生物探索发现全纪录

    这些故事能使我们在阅读中也可以说是在休闲中增长知识和增加见闻,既能对生物领域的科学家们有所认识,将自己与成功的科学家作比较,学习他们求实勤奋的精神和探索科学的毅力、勇气;也能对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重大科学发现有所了解,丰富和积累自己有关科学的知识,成为一个比较博学、视野广阔的学生;还可以对未来的生物科学发展有所展望,走在科学的前沿,跟上时代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