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700000057

第57章 说话 我与《小说选刊》(张曰凯)

我是1982年3月末到《小说选刊》的。

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伏案阅读1982年第5期《山东文学》,此期共发短篇小说8篇,我逐一看了7篇仍无可选作品,有些失望。目录上标明第8篇短篇小说是《声音》,作者张炜。作品如何?作者何人?皆不知。我怀着大海捞针的心情继续阅读。

芦清河边大片的树林子,一对青年男女在林子里割牛草,“大刀■,小刀■”的声音在林子里低回萦绕……纯真、朴实、清新的细节描写,透视出青春年华的爱情、自尊、惆怅和理想。我拍案叫绝!立即送萧德生终审通过,刊发于当年第7期《小说选刊》。这年年底我又把这篇小说推荐给负责全国短篇小说评奖工作的《人民文学》编辑部,作为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备选篇目。

1983年春,我参与了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会务工作。时任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张光年因病住院。我和《人民文学》编辑部崔道怡到协和医院听取光年同志对备选篇目的意见。他身穿病号服,坐在病床上,微微含笑,说:“蒋子龙的《拜年》写了工厂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很有现实意义,有生活实感。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篇好作品,故事骇人听闻,动人心魄,人物是独特的,但也是典型的。铁凝的《哦,香雪》反映了当代山乡的重大变化,新人物,新性格,浓重凝练的情感内容。张炜的《声音》确是短篇小说的写法,人物、自然、风物写来都有情致……”文学前辈对文学新人的关爱,诗人的激情,文艺评论家的卓识,至今留驻脑际。

三月下旬,颁奖大会在京召开,我的具体分工是做评委冰心、严文井的联络员和获奖作者召集人。会议期间我偶尔遐想,如果让年轻获奖作者与老作家评委会见交谈,年轻作者可以得到老作家的教诲,老作家也能了解到年轻作者的创作心态,岂不是对繁荣创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说不定若干年后堪称文坛佳话。为此,我想到两个获奖作者和两位评委:一是《哦,香雪》作者铁凝约见冰心;二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作者梁晓声拜访严文井。

这一日,春意融融,我与铁凝驱车到北京西郊拜访冰心,当我们步入她简朴的会客室,老人已坐在窗前一张方桌旁候我们了,桌上已斟满三杯清茶。开始铁凝还有些怯生,冰心老人笑笑说:“你是《哦,香雪》的作者吧!来,到这边坐。”铁凝的神态立时轻松了,话头是从铁凝的名字谈起的。谈话间,两代女作家流露出的感情是那样真诚,那样亲切!像是母女,像是师生,我在一旁也为之感动了。青年作家总想聆听到文学前辈的卓越见识,老作家看到青年作家的成长尤为欣喜,并对一代新人寄予殷切的希望。临了,冰心提笔给铁凝写下题词:“有工夫的时候,多看些古典文学和外国小说,这样眼界广些,词汇多些,于年轻的作者有便宜的地方。”铁凝留下永久的印记。

1983年夏,《小说选刊》迁至沙滩北街2号简易板房里,独立成立编辑部。一间6平米的板房做了阎纲的办公室兼卧室,四面透风。阎纲日夜忙碌策划《小说选刊》改版,撰写“《小说选刊》改版答问”,我给他带去老伴包的饺子,他边吃边写,自得其乐。初冬,我奉编委阎纲之命,赴北京大学邀请吴组缃教授为“小说信箱”栏目撰稿。阔别母校22年,重踏燕园。未名湖里残荷败叶,湖畔垂柳萧萧瑟瑟,然而我却怀有几分自豪感和喜悦感,迈着急促的步子。因为此时我作为《小说选刊》一名编辑,自觉身负使命,步入朗润园。

和吴老师见面后,吴老师稍稍思索就认出了我,说:“你是写小说的那位学生吧!”我赧然笑笑,想不到吴老师还记得我在校时曾经写过长篇小说初稿向他请教。我说明来意后,吴老师欣然答应了。邀我坐在简朴的客厅里,饮一杯清茶。我自然趁机向这位红学家请教了有关《红楼梦》的方言等问题。大约过了四五天,我取来吴先生的文章,题曰:《作品漫谈——关于现代派与现实主义》,近两万言。《小说选刊》1984年第1、2、4期连载。文章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涉猎古今中外,所谈问题鞭辟入里,意深而旨远。如今翻来重读,仍觉有现实意义。

1984年夏,“选刊”再迁地安门中学边角的一个四合院。不久编辑部迎来了新生力量,我和傅棠活受编辑部委派到北京大学中文系选调文学编辑人才,选中两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李敬泽和金萝莎。我与敬泽在一间耳房里办公,他日夜苦读。我面窗静静看稿,时有佳作遴选。只是我曾从《西湖》杂志遴选现代画家、作家丰子恺的一篇遗作《六千元》,未能入选,引以为憾。当然在我分工阅读范围内,因为看稿不及时也有漏选的作品,这是我深感愧疚的。

十月,我受编辑部委派,赴华东拜访各地文学期刊编辑部,为“选刊”发行游说宣传。在济南、南京、上海等地,我一路奔波,略备菲酌,邀集《山东文学》《雨花》《上海文学》《收获》等期刊编辑座谈,交流编辑业务,增进友谊,征求意见,感谢他们为“选刊”提供佳作付出的劳动,为办好《小说选刊》尽其微薄之力。

1986年夏,“选刊”三迁至地安门西大街恭俭胡同一个居民院里。此时,李国文上任《小说选刊》主编,他到每个编辑家里拜访,与编辑谈心,在他西便门的家里设家宴款待“选刊”全体人员。“选刊”第6期选载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编辑部全体同仁同声称赞。第7期刊载了我遴选的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桥边小说三篇》。他在三篇小说后记里说:“小说是写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要耍花招。”成为写小说的至理名言。

1987年初,“选刊”四迁至后海大翔凤胡同2号。时任副主编冯立三曾经说:“小巷独院不闻喧嚣之声,濒临后海四时之景宜人,所谈不离小说,相交多是作家,一方净土,得其所哉,诚可怀念。”确实,国文营造一方净土,同仁切磋小说艺术,作家往来交谈创作,人气文气,宽松和谐。军艺的青年作家来了,谈他们的新作。史铁生驾着轮椅来了,在门外高喊,我们把他抬进小院办公室,谈他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国文是当代小说大家,学贯中西,但他亦精于编选之道,我们每每送审的作品,他都以睿智的审美目光,公正的蝇头小楷,写下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的精辟审读意见。我视这些审读意见为珍品,抄录下来,反复思考琢磨,从中体味小说之三昧。可惜好景不长,1989年底,好端端刊物在文坛烟消云散。

近八年“选刊”岁月,编辑生涯,可以说等于我第二次上大学文学系,也可以说是我步入文学道路的起航。我虽于20世纪60年代初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但那时的文学被禁锢在一个框子里,被教条主义绳索捆绑起来,戴着有色眼镜看外国小说。直到改革开放,我国当代文学真正步入按照文学自身规律发展的轨道。良好的文学氛围,催生了文学的辉煌,我置身其中,在老一代文学前辈张光年、冰心等作家、编辑家、评论家亲身教益和文学修养的熏陶下,读了千万篇当代作家的传世佳作,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耳濡目染,殚精竭虑,自然在编辑生涯这条路上,对文学有了新的认知,新的收获。一位老作家说过,文坛有三方面军:一是作家,二是评论家,三是编辑家,缺一不可。不要小看编辑家,小说鉴赏是一门学问,是编辑家的专长,只有攀上审美艺术高度的人,以小说美学为取舍坐标,才能审视浩如烟海的作品,披沙拣金,选精拔粹,方能真正遴选出具有思想价值、美学价值和绰约艺术风姿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感谢“选刊”岁月,也正是在这方基石上,在我后来的生命中文学并没有停歇。我主编了《当代百家小说精品集成》等28卷文学丛书,我以为,这是“选刊”岁月的继续。2011年,我出版了长篇小说《悠悠玄庄》(冯立三作序),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陈建功先生说:“小说更注意细节的精妙和生活的情趣,却又不回避大时代的风云和剪影,这一特色融合于《悠悠玄庄》之中是偶然的吗?以我的感受,《悠悠玄庄》所传递出的文学思考和艺术追求,与新时期文学30年,我国文学界所积累的思想、艺术成果是相呼应的。”“《悠悠玄庄》也是曾经作为《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编辑的张曰凯,身处文学变革风潮几十年历练与思考的成果。”这话不错,切合我的创作实际。

同类推荐
  • 龋齿

    龋齿

    短短篇幅写了一位离异女性的情感之痛,她的那一颗隐隐作痛的龋齿,正由牙神经从肉体抵达她更隐密的内心世界:家庭破碎了,她的生活已经不再完整,龋齿疼痛了,她的肉体也不再鲜活如初,如此,她是否还有勇气坦然接受现实的一切?然而拔牙过程中由于心脏病突发引起的短暂昏厥,让她在如梦似幻的镜像中将内心最隐密的深处坦露无疑--她仍恋着那个家,那家里的孩子,和丈夫那坚实的怀抱,正如她苏醒后的喃喃自语:“它是我的牙,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尽管,它是一颗龋齿。”
  • 土地

    土地

    《土地》以鄂南为背景,围绕“土地”展开故事情节,讲述自新中国成立前夕至今,几个家庭在社会变革中的命运沉浮。作品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农民和农村干部形象,努力展示鄂南的地域风貌和风俗人情,是一部乡土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
  • 兄弟承诺:迷途青年的磨难与成长

    兄弟承诺:迷途青年的磨难与成长

    《兄弟承诺》讲述了流浪青年北莽在一次事件中失去左腿,从此狼狈而平静地生活在自我空间里。然而有一天,失去联系五年的昔日兄弟李承诺离奇死去的消息却一下子打乱了他的生活。李承诺在死前曾发出一封信,而这封信的内容却鲜为人知。不同的人描述着关于李承诺的故事和死亡的情景,各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左右着他对李承诺的感受,丑恶美善,闪烁隐约……矛盾、困扰、误解、挣扎、迷茫、判断……最后,通过种种突围,终于发现这是一场他人精心策划的局,那封信的内容也浮出水面……原来,李承诺是在完成十年前所做的一个承诺。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此次出版的三部作品,是由我区资深文学编辑、作家组成的重点作品审读委员会对多部长篇作品认真阅读,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经作者反复认真修改后推出的。它们有的以国有企业为背景,反映了两代领导人奋斗精神及感情纠葛;有的撷取了从公元969年至公元1075年这一百零六年间历史,反映了宋、辽、夏这一历史时代发展的轨迹和人生百态;有的通过人类对动物仇视、残杀到和平相处的画卷,呼唤人类善待一切动物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一种大自然和谐平衡的理念。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反映了我区长篇小说创作新的实绩,为“金骆驼”丛书增添新的光彩,是我区文坛的又一收获。
  • 叱咤风云(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叱咤风云(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这是一部反映西安事变的历史小说。它描写了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法宝,争取了以张学良、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发动西安事变,以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掀起了神圣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主人公是流亡关内的东北青年白山、洪燕等。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他们从“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到西安事变风暴中的战斗历程。他们有生离死别的苦难,也有梦幻一般邂逅相逢的欢乐。
热门推荐
  • 超级财神爷

    超级财神爷

    一个古玩市场意外淘回来的灰不溜秋的铁盆,一夜间改变了孟云一生的命运。一觉醒来,孟云发现,那个熟悉的世界变了,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这里有着传说中的妖魔鬼怪,神仙精灵。而孟云自己就只有那只不起眼的铁盆:聚宝盆。这个世界从此多了一个职业,破烂回收者,这个世界更多了一个财神爷。变废为宝,点石成金,这就是超级财神爷。孟云语录一:哥啥也没有,穷的只剩下钱了。孟云语录二:小手一抖,黄金万万两。孟云语录三:不是钱的事,有钱能办事。
  • 王石是怎样炼成的

    王石是怎样炼成的

    真正企业经营管理的切身体会,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测,都是意会多于言传的事情。而擅长逆向思维、不愿人云亦云的王石,既没有太多的企业哲学和复杂的产业理论体系,也很少愿意按照公众的话语逻辑发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王石,公众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误读,这是正常现象。
  •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等我归来

    EXO:等我归来

    这一生中,少女遇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是他,爱耍孩子气,星辰般的眼睛,闪亮闪亮的,是会一直守护自己的骑士,是他,冷酷的面瘫脸,但是只为少女微笑,是他,不好动,对外声称自己一般不搞笑的,一到少女面前,卸掉装甲,是他,爱喝奶茶,总是拖着少女陪他去喝奶茶,是他,少女心,一直爱着少女的心不变,是他,火热的心,快乐的大男孩,还是他,快乐病毒,在少女不开心的时候,时不时的逗少女开心!到底,谁才是真正属于少女的幸福?一起期待!
  • 异世踏天记

    异世踏天记

    华夏的特种兵王君林,在接受国家任务一统华夏国黑道之后,由于卧底资料丢失,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行刑当天,竟然被一道闪电劈中,莫名奇妙的来到另一个世界······
  • 旧京琐记

    旧京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二婚女配

    二婚女配

    她是上一段感情中名副其实的恶毒女配,为得到心爱的男人,不惜伤害别人,耍尽心机,终成正果。婚后,她意外发现抢到的男人有过不堪的过去,还因而使她失去了最珍贵的珍宝。哭过、痛过、伤心过,她决定放手,甩掉渣男,开始新生活。第一个婚姻只维持了短短两个月,离婚后她嫁给了比她大十岁的某大叔……
  • 中华营养百味:清肠排毒食谱

    中华营养百味:清肠排毒食谱

    你的身体里的毒排出来了吗?清肠排毒已经成为都市女性的热门话题。常吃一些具有排毒功能的食品,帮助清理体内垃圾,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大家不妨试试,巧排毒素,巧瘦身,让你一身轻松,帮你清肠排毒,排出冬天在体内积存下来废物,告别小肚腩,潇洒地迎接春天。
  •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希腊的神,就是镜子中的我们。读希腊神话,就是读人和人性。全书图文并茂,文风诙谐明快,带您进入希腊神话的奇异世界,让您快速读完希腊神话故事,了解西方传统历史文化,开拓思维想象空间。
  • 男嫁时代

    男嫁时代

    这是一段围绕着房子而产生的婚姻之殇。“三有女”方筱言爱上了“三无男”林涌泉在这场女强男弱的婚姻抉择中两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父母的反对、亲友的担忧,让这段“女娶男嫁”的婚姻背上了不少埋怨。与方筱言踏上同一条路的还有表姐夏惜文,一见钟情之后夏惜文果断买了房子“娶”了心上人。女方的计较、男方的反抗以及双方家庭的不断介入使得情爱逐渐被恩怨取代婚姻大战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