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0100000001

第1章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教育

玛利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欧洲和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在现代教育史上,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影响广泛的并不多见。

——《西方教育史》

玛利亚·蒙台梭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教育的楷模,成为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斯·博佳

蒙台梭利:赢得世界公认的杰出教育家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父亲是贵族后裔,职业军人,其性格平和、保守;母亲博学多识,虔诚、善良、思想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她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1896年,26岁的蒙台梭利获得了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毕业后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的儿童。从此,蒙台梭利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教育学家塞贡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

1898年,在意大利都灵的教育会议上,蒙台梭利发表讲演,她结合自己的研究,对儿童的精神病患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儿童心理缺陷的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这一观点引起了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强烈反响。

1907年1月,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蒙台梭利在罗马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接纳3~7岁儿童。

同年4月和11月,又在罗马开办了第二、第三所“儿童之家”。

在“儿童之家”里,蒙台梭利将自己改进后的塞贡法运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她做了大量的工作,采用各种方式开展教育,开发这些孩子的智力,几年后这群孩子(甚至包括其中有智力缺陷的孩子)都具有了超常的心智,成为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那崭新的、具有巨大魅力的教学方法,一下子轰动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赢得了世界各国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评价,《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为表彰蒙台梭利对于幼儿教育和世界和平的特殊贡献,1950年她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斯·博佳曾经热烈地宣布:“玛丽亚·蒙台梭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教育的楷模,成为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万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教育观念。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己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蒙台梭利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画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蒙台梭利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

一、蒙台梭利敏感期教育的理念

1.抓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即使最幼小的婴儿的感知也会激发心理的发展。以说话为例,虽然这种发展是秘密进行的,但如果认为它没有发展那就错了。实际上儿童身上存在着一种获得语言的倾向。这种说法适用于他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婴儿有一种创造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一种创造性学习外界事物的本领。

在这一点上,跟生长的现象紧密相连的所谓“敏感期”的发现显得特别重要。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敏感期跟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有关,这种敏感性是生物在其早期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获得的。它是一种暂时的倾向,限于获得一种特殊的品质。这种品质或特征一旦获得,这种特殊的敏感就消失了。

蒙台梭利举了一个普通蝴蝶幼虫的例子。幼虫生长很快,具有能毁灭植物的贪婪的食欲。蒙台梭利所研究的那种幼虫在诞生的最初几天里还不能吞噬大叶子,只能进食树枝尖端的嫩芽。

就像一个好母亲一样,雌蝴蝶本能地把卵产在树干跟树枝的交接处,那里安全而隐蔽,当这些幼虫钻出卵壳时,是什么东西告诉幼虫它们所需要的食物嫩芽就在它们上面的树梢上呢?

是光线!幼虫对光非常敏感。光吸引它,把它迷住了,结果这些幼虫朝树梢爬去,那里正是最亮的地方。

在那里,它找到了嫩叶作为食物,贪婪的食欲得以满足。惊人的事实是:一旦幼虫长大到能吃较粗的食物时,它的敏感期就过去了,它对光不再敏感。这种本能完全消失了,荡然无存。它不再特别被光线所吸引。这种敏感期的有效时刻过去了,幼虫沿着不同的道路去寻找其他的生活方式。那并不是它变瞎了,而只是从此以后对光不再感兴趣了。同样是这只幼虫,过去具有如此贪婪的食欲,现在迅速改变而表现出另一种对斋戒的苦行僧的积极地敏感。在这严格的斋戒期内,它为自己造了一具石棺并葬身其中,似乎已经死了;事实上,它在里面紧张地忙碌着,配备了翅膀,作为一只真正的蝴蝶从坟墓中飞出,闪耀着美丽的光彩。

这些例子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儿童生长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儿童体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软弱和无活力。但是,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的指令行事,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丧失了,而且是永远地丧失了。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儿童真正做出了惊人的征服,只是由于我们司空见惯了这种奇迹,熟视无睹使我们变得麻木。儿童是怎样从一无所知到适应于这个复杂的世界的呢?他们怎样辨别事物,并通过不可思议的方式,在没有教师而仅仅依靠生活的情况下,毫不疲惫和愉快地学会一门语言,并掌握了它的所有细节的呢?而一个成人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学会一门他感到沉闷乏味的新语言却需要不断的帮助,并且永远也不可能像儿童掌握自己的母语那样完善地掌握这门新语言。

儿童是在他的敏感期里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些东西的。

这就像从内部射出来的一束光,或者像电池一样能提供能量,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极其强烈的愿望接触外部世界。

在这一时期,他们轻松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每一个成就都表明他们的力量的增强。

儿童心理的发展就像波浪一样,当一种精神的激情耗尽之后,另一种激情又被激起。在这种稳定的节律中,儿童从一种征服到另一种征服,不断学习新东西,由此构成了他的欢乐和幸福。

儿童内心有一种特殊的活力,它能使儿童以惊人的方式自然地征服对象,但如果儿童在他的敏感期里遇到障碍而不能工作,他的心理就会紊乱,甚至变得乖戾。

儿童在敏感期发脾气是他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外部表现,表现了对某种危险的警觉,或感觉到某些事情的处置不当,这样会破坏儿童的学习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寻找隐藏在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才能使儿童轻松地学会每一样东西。

2.敏感期是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

蒙台梭利首次提出儿童敏感期教育问题,要求在儿童敏感期时适时加强儿童的教育。所谓儿童敏感期,是指人在生命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从而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心理反应,并表现出对某个事物特殊的好恶或感受。当孩子进入敏感期时,内心会产生一股无法遏制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表现出尝试或学习的狂热,拼命吸收所接触的事物,这个时期被教育家称为“关键期”,也就是说,敏感期是获得某种能力的最佳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且有效地获得各种能力。蒙台梭利强调,在敏感期里要给孩子创造适宜发展各种能力的条件和环境。

蒙台梭利发现,0~6岁儿童的动作、语言、专注力、秩序感、数字概念等各方面的学习、发展都有一个迅速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家长能够捕捉住信息,在敏感期孩子进行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蒙台梭利从生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的角度充分研究了儿童,强调0~6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即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儿童学习的机会之窗。她建议母亲承担起教育儿童的责任,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经常和学校老师沟通,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

蒙台梭利儿童敏感期教育观念的基本特点是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提供充分的教具,提供给孩子更多的良好刺激以激发其内在潜能;把握0~6岁儿童的学习敏感期,给予恰当的引导;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自我开动脑筋、挖掘潜力。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敏感期。在某一特定时期,幼儿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并能快速、有效地认识事物和掌握活动,这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期,而过了这一时期,上述情况便会消失并不再出现。不同的心理现象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不同,因此教育者要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为儿童提供敏感期活动的环境和教育,并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鼓励和帮助,促进儿童敏感期能力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否则会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9个敏感期。

(1)语言的敏感期(2个月~8岁)语言的学习与掌握是心理发展中最艰难与复杂的工作,然而,处于敏感期的儿童能够比成人更加巧妙地完成这个艰难的语言学习工作。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语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2个月开始到8岁。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儿童先是对人的声音感兴趣,在感受声音的基础上,对词和语言的复杂结构产生兴趣,然后有意识地吸收。在这一敏感期内,孩子都经历了牙牙学语、说出单词、将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句子,然后到模仿更复杂的句子结构的阶段,并进而到学习新的语法形式和谈话的阶段。

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声学语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但幼儿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2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2)感官的敏感期(0岁~6岁)感官的敏感期是孩子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其中在2岁半左右时达到高峰,表现非常明显。孩子在2岁时,对细微的物体,如成人注意不到的小昆虫、一幅画的背景上的小东西发生兴趣并给以极大的关注,这种对细节的关心不仅使儿童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的环境变化,而且引发了儿童的有关活动,从而使儿童的感官更加敏锐。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敏感期内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几何形体,辨别颜色、方向、声音的高低以及字母的形体,这些均为以后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吸收周边事物;3~6岁则更能透过感官分析,具体地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使孩子的感官更加敏锐,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

蒙台梭利强调,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具,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边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3)秩序的敏感期(2岁~4岁)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敏感的。在儿童的发展中,秩序的敏感期在儿童人格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最早出现于儿童2岁左右,大约持续两年,3岁左右表现最为明显。“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在儿童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快乐就是在适当的地方找到物品。”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从属于儿童对他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感知;另一种是内部的,这种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他们的相对位置。如果儿童发现物品的放置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发脾气。为了适应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要求“儿童之家”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有固定的位置,而且还规定了使用物品时的规则、方法和具体的动作程序。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以及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去建立起他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这一点家长不可忽视。

(4)细节的敏感期(0岁~4岁)

蒙台梭利认为,从出生后的第二年开始,儿童开始对大人不曾注意的小物体,比如不起眼儿的小东西感兴趣。儿童聚精会神地凝视着那些我们毫不注意的东西,这一现象可以作为儿童存在精神生活的证据。儿童的心理个性跟我们成人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蒙台梭利指出:“一个全神贯注于细枝末节的儿童必然带着一定程度的轻蔑看待我们,因为他不懂得心理综合,而我们通常是做这种综合的。结果,他必然把我们看成是一个多少有点无能的人,一个不能正确理解的人。从儿童的角度看,我们很不精确。”

(5)运动的敏感期(0岁~4岁)

在从出生到4岁这段时间内,儿童喜欢活动而且动作逐渐完美,这为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完全熟练某一动作,不仅对身体、对精神的正常发展有所帮助,而且甚至对儿童的人格形成也有影响。”反之,如果这一时期缺乏运动,就要导致儿童对运动缺乏自信,动作缺乏协调性和精神上的不满足。开始时儿童喜欢爬,然后喜欢行走,到后来喜欢经常地抓握东西,4岁左右喜欢闭着眼睛靠手触摸来辨认物体,并用手和身体做各种较为复杂的动作。

2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因为这不仅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其智力发展。

(6)书写和阅读的敏感期(3岁半~5岁)

蒙台梭利认为,书写和阅读的最佳年龄在3岁半~5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对几何图形、立体图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且出现“书写爆发”现象,即儿童很喜欢写和画,不久儿童便对计数、大小比较等感兴趣。在阅读中,吸引儿童兴趣的是文字的形状及不同文字所具有的不同音调,书写和阅读能力是同步发展的。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书写和阅读训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发展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选择多种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就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7)工作的敏感期(3岁~7岁)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工作。她认为儿童的工作是一种“无意识的工作”,儿童必须通过工作使自己达到发展的目的。儿童工作的敏感期是3岁~7岁。在这一段时间内,儿童就像一个“工作狂”,以令人惊讶的热情投入工作。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孩从早晨开始进行乘法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午饭后,他第一个跑进教室,取出上午的工作材料又一直工作到放学为止。蒙台梭利不仅把工作的敏感期看作一个独立的敏感期,更认为工作是儿童得到各种发展的基础。

(8)生活规范、社会礼仪的敏感期(2岁半~4岁)

2岁半~4岁是形成“正确生活规范”的最佳时期。儿童不仅对外界的感觉印象有所关心,而且对自己的行动也开始注意。例如,儿童细心、轻巧地学习开关窗户、优雅地用餐、喧闹的方法、步行坐姿、举止动作等生活规范,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外,这一时期是儿童开始萌发社会性意识,结交朋友、组织团体、学习待人接物等礼仪方面的敏感期。

(9)文化敏感期(6岁~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到了6~8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对儿童进行敏感期教育,可及时挖掘儿童的潜能,对儿童未来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蒙台梭利首创敏感期教育,为家教史上点燃一盏明灯。

3.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幼儿在心理与生理上的发展速度因人而异,所以儿童成长阶段的进程也会各自不同。然而相同的是为了使身心成长,从胚胎个体开始,会有很多的内在而非外显的需要出现,“内在需要”会导致“个体”

主动地去寻寻觅觅,找它要的“东西”,以满足迅速成长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大人注意不到这个事实,不能明白孩子会因“内在需求”而驱使他“主动活动”,反而认为孩子只是一个被动的空容器,需要大人填塞,就会出现养育上的“差错”了!孩子需要大人的“援手”,但不需要填塞,需要大人了解和尊重他们的“内在需求”,帮他好好地长大成人!

所以就“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人能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任由孩子在其中自由地去选择,不受干扰地满足他的内在需要,使生命能够自然地发展,一步一步建构成一个完美的大人。

我们在这个奇妙的过程中,所做的干预必须是“间接的”。教师在提供了这个生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方法”之后,必须充满敬意地等待儿童成长。

蒙台梭利认为“释放”这个生命去成长,只要是对他好,让自己当个安静的观察者。这就是我们全部的使命。

4重视孩子的心理胚胎期蒙台梭利认为,人和动物都是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然生长和发展的。人并不能像动物那样一出生就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本能,并做到动作协调。人的本能是在生活中逐渐显现出来的,是通过自己和环境交往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内部组织结构”。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可称之为“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则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的(或称精神的)胚胎期”,具体表现在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阶段。她认为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的形成时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经历着和生理胚胎期发展同样的路线,开始几乎是一无所有,受一种内在生命力及创造能力的驱使而发展,经过吸取外界印象刺激,最后形成许多感受点和心理需要,然后才产生心理活动。

刚出生的婴儿,生理与心理上的功能都还不成熟,就像一张白纸,不能和小鸡一样刚刚出生就会啄食,婴儿的各种智能必须靠日后自己的种种努力而慢慢地发展。

婴儿一出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为了面对它,也为了适应它,为了求得生存发展,儿童会有一种蒙台梭利所说的特殊“力量”来帮助他。这种特殊力量会帮助他从复杂的环境中,自动地选择成长所需要的事物,并且会使孩子主动地尝试、摸索,快速地了解和学习这个“人”世界的光怪陆离,也使他不得不看、不得不听这些目不暇接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了和他心肉相连的你)。

可是这种内在的敏感动力并不是永远的,到了6岁以后几乎就减弱了。这种看不见的生命力共有两项,其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二是幼儿期间的“敏感力”。

蒙台梭利主张儿童的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她认为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力,简称“吸收心理”,即能通过与周围环境(人和事物)的密切接触和情感联系,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自己,从而形成心理、个性和一定的行为模式。蒙台梭利认为幼儿这种自然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是成人所没有的,儿童在幼年期所获取的一切将保持下去,甚至影响一生。她要求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必须为儿童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精神食粮供儿童吸收,并且认为这种需要如同生理胚胎期的胎儿需要母腹这样一种特殊的营养和保护环境一样重要。

孩子在“吸收心智”驱动下的学习,不仅与大人不同,速度更是惊人,儿童就因为有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

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础。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与这一生物现象类似,也有各种敏感期,在发展过程中也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某种心理的倾向性和可能性显示出来,过了特定的时期,其敏感性则会消失。

那么,环境对于敏感期有无作用呢?

蒙台梭利认为,敏感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出现的,环境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环境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协调一致时,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地实现。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如果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就将失去并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

正因为敏感期是有时间性的、会转移的,所以成人必须善于识别,并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5.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性格的发展与他的人际关系是相等的。在所有人际关系中,家庭关系和小伙伴的友谊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远。

蒙台梭利根据著名教育家齐克·罗宾教育理论,把孩子的交友过程分为互相重叠的四个阶段,建议父母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帮助孩子建立友谊,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与协作精神。

(1)3岁~7岁的孩子为自我中心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经常把一起玩或是仅仅离得较近的孩子当成朋友,“最好朋友”往往就是住得最近的孩子。这时的孩子寻找朋友就是为了有用:对方有他喜欢的玩具或他自己不具备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善于交往,却拙于影响他人。

蒙台梭利建议,孩子在自我阶段时,父母要为孩子多设计一些活动,邀请与自己孩子的性格相近或有共同兴趣的孩子来参加。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如何相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够相互在一起。如果孩子比较内向与孤僻,这些活动就更为重要。

(2)4岁~9岁的孩子为自我满足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在交往过程之中更多地由需要决定。他们把朋友作为一个人而交友,互惠不是目的。因此,他们往往无法同时交到更多的朋友。

蒙台梭利建议:孩子在自我满足阶段时,父母要对孩子强化朋友的价值,让孩子看重友谊,鼓励孩子交往。如果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表示出正面的积极情感,即使父母对此有怀疑和担忧,也不要否定或诋毁对方而应把尊重孩子的感觉放在第一位。

(3)6岁~12岁的孩子为互惠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交友的特点是互惠和平等的。他们已经能够考虑双方的观点,非常关心平等问题,因此评判朋友时就有了非常明显的比较:谁为谁做了什么,并希望得到回报。正是因为互惠的关系,这时友谊会局限于一对、小团体或小派别,而且一般多为同性关系。

蒙台梭利建议:孩子在互惠阶段时,父母不要只做一个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友情之中,让孩子感到满足与安全,因为你的知识与经验对帮助孩子在交友中出现的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父母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对孩子朋友的态度公开出来,应该使自己的孩子形成宽容的品格,在适当的时候父母教孩子一些交友的经验与技巧是有必要的。

(4)9岁~12岁的孩子为亲密阶段孩子们在这一阶段通常能够保持相当亲密的朋友关系。他们对朋友的表面行为不再注意,转而关心其内在的素质。许多心理学家把这一阶段视为所有亲密的基础,认为这时候如果不能找到亲密的朋友,那么到年少或成人时代,就永远得不到,也不会找到真正的亲密伙伴。

蒙台梭利建议:孩子在亲密阶段时,父母的作用就是指导。确定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限制,灌输价值观,鼓励孩子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个时候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减少,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父母要用宽大的胸怀来容纳孩子。

二、蒙台梭利敏感期教育的实践

1.动手是孩子敏感期的需要

蒙台梭利认为,由于儿童正处于塑造自我的过程中,所以,他的运动不是单纯偶然的或随机冲动的结果。

在儿童能够按照他所看到的成人那样,以一种清晰的合乎逻辑的方式运行之前,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的目的而行动了,他使用物体的方式在年长者看来常常是不可理解的。儿童通常在1岁半~3岁之间会产生这种情况。

例如,蒙台梭利曾经看到,一个18个月的儿童,他看到了一叠刚刚熨平的餐巾整齐地堆在一起。这个小家伙拿起其中的一块,小心翼翼地捧着它。他把一只手放在餐巾上面,使得整齐的餐巾不至于散开。他走到房间斜对面的角落,把餐巾放在那里的地板上,说:“一块”。然后像刚才来的时候那样又返回去,这确实表明他受到了某种特殊的敏感性的指导。当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后,用同样的方式拿起了第二块餐巾,极小心地捧着它并沿着同样的路线行走,把它放在第一块餐巾之上,又说了一遍:“一块”。他重复着这项工作,直到把所有的餐巾都“运完”为止。然后,他把这个过程倒过来,一块一块把所有的餐巾都放回原来的地方。虽然这堆餐巾不像最初所放置的那样完美,但仍然折叠得很好,虽然堆放得有点倾斜,但事实上是整齐的。对这个儿童来讲,幸运的是,在这漫长的搬运活动中,家中一个人也没有。

让儿童独立,这个理想领会起来很容易,但是在成人的思想中有根深蒂固的障碍,因而使这个理想很难实现。一个年纪大一点的人,即使他想让儿童自由地触摸和到处搬运东西,也会发现他无法抵制内心的模糊的冲动,这种冲动致使他去支配这个儿童。

在纽约,一位对这些思想很熟悉的年轻妇女,渴望把这些思想用于她2岁半的儿子。一天,她看见儿子把装满水的一只水罐拿到客厅里去。她注意到,他十分紧张,并努力再次缓慢地穿过这个房间。“当心!”“当心!”这水罐很重,母亲终于感到必须帮他一把了。她拎起运水罐,把它拿到他所要去的地方,但这个孩子伤心极了,感到受了屈辱。

这位母亲承认是她自己造成了孩子的痛苦,但她认为,她的做法是正确的。她说,虽然她认识到她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是认可的,但是她又觉得,让他自己搞得疲惫不堪,并且在做的时候浪费大量时间,似乎是不适当的,因为这种事情她只要一伸手就可以完成。

当这位妇女询问蒙台梭利的意见时说:“我知道我做错了”。

她考虑的却是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对儿童的吝啬”,它根源于要保护自己财产的欲望。蒙台梭利问她:“你有诸如杯子之类的好的瓷器吗?给你的孩子一件这种轻巧的东西拿,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这位妇女采纳了蒙台梭利的建议。后来她告诉蒙台梭利,她的孩子十分小心地拿着杯子,走一步停一下,最后完整把杯子放到了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母亲被两种情感激动着,一种是为她儿子的工作欣喜,另一种是为她的杯子担心。但是,她让儿子完成了这项工作,这项工作是她儿子十分渴望要做的,对他心理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蒙台梭利认为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可以展现他那强烈的动手倾向,由此可以找到解决这种冲突的办法。当儿童张口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因为他的牙牙学语在家里人听来是一种欢快的音乐。但是,他的小手的工作第一次表现了一个人在工作时的不连贯,这种工作要求物体的形式跟他的工作欲望相适应,由此来“刺激活动”。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儿童活动所花费的精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

蒙台梭利有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拿着一只大面包,面包如此之大,以至她双手无法承受,不得不把它紧靠在身体上。她被迫挺着肚子走路,因而不能去看自己的脚该踩哪儿。在她的身后还有一只狗,她一直在这只狗的视力范围内。这情景很紧张,让人恨不得立即奔上去帮她一把。照片的背景是成人都在注视着她。他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要冲过去帮助孩子拿面包。

有时候,在适宜的环境中,幼小的儿童在工作中发展了一种动手技能和精确性,那是唯一使我们赞叹不已的。因此注意,儿童敏感期的动手需求,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良好发展。

2.从最简单的开始教会孩子学习

在是否让幼儿学习读写算的问题上,传统的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生活经验,即通过活动、游戏等形式去发展各种能力,不应过早学习文化知识。蒙台梭利却认为,3~6岁的儿童已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与具有吸收力的儿童心理特点一致的。教育者应当利用这种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教具,并提供正确的学习途径。

下面主要以写字为例简介蒙台梭利教幼儿学习的有关方法。

9位杰出的教育家所创造的各具特色的经典教育方法,至今仍在感动世界,仍在为人类造福,仍在培育着千千万万的孩子。本书把这些来自教育家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系统地展现给广大的中国父母,以便使中国的父母们能够花较短的时间,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魅力,并从中学习、借鉴其教子成才有效方法。感动世界的教育,一定可以感动中国,也一定会感动中国的亿万家长。

在“儿童之家”里,可谓异乎寻常的是,蒙台梭利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先于阅读的练习。她认为文字的书写关键在于握笔,即肌肉的控制能力,因此,主要通过触觉的训练就能循序渐进地过渡到书写练习。蒙台梭利练字法的渐进程序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练习执笔、用笔的机械动作,训练儿童的肌肉机制和握笔能力。属于手工作业的绘画练习可作为握笔能力训练的间接准备。

第二阶段,掌握字母的形体。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①通过视、触、听觉相结合的练习,了解字母字形。可以从砂纸上剪下大型的手工体字母,贴在方形的硬纸板上,让儿童把视、摸、描和发音结合起来。

②辨认字母的字形。当儿童听到某个字母的发音时,能从教师所给出的一些字母中辨认出该字母的形状,并选出来交给教师。

③记住字母的字形。教师可将字母放在桌上,几分钟后,再问儿童:“这是什么?”使儿童巩固记忆。蒙台梭利认为,通过上述步骤,儿童可以掌握字母。当儿童熟悉字母后,就可以给儿童一支笔,开始临摹字母,练习写字。

第三阶段,练习组字和词。蒙台梭利受德弗里“突变理论”的影响,认为儿童由于通过多次的触摸等活动,知道了字母的形状,很快就能“爆发”出写字的欲望和能力来。这时他们会连续地写,到处去写(包括路上、门上、墙上乃至面包上)。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这种举动不是为了执行任务,而是服从内心的冲动。在“儿童之家”中,据说4岁的儿童毫不费劲地就学会了写字,这在当时曾被视作奇迹。

掌握了文字书写的技能之后,儿童再转入阅读学习。阅读教学及算术教学也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有时可采用生活中的实例,但主要途径仍然是各种感官教具。

蒙台梭利经过实验,证明所有儿童都具有学习读写算的能力,遗憾的是人们并未认识到6岁前的幼儿已进入学习的敏感期,并否认他们有学习读写算的可能,而这就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发展。

蒙台梭利的上述思想为儿童的早期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和范例,富于启迪和借鉴的意义。

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

蒙台梭利教学法则不同,它使用多种作用于感官的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例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

3.从小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蒙台梭利认为,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一定要从小开始。作为父母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如果父母的想法只停留在“孩子还小,不必对他有这样高的要求”之中,当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你再想改变他时,已经是积习难改了。

事实上,人的行为模式在出生时就已经形成,并且在出生时的这些性格差异,在后来的社会生活中还会得到加强。

蒙台梭利相信,不同个性的孩子对未来机遇的把握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为不同个性的孩子由于受其性格特征的影响,在个性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机遇是千变万化的,也许具有这种性格的孩子很容易抓住机遇,反之,有其他个性的孩子碰上这种机遇却难以把握住。

蒙台梭利总结出一些性格与机遇之间的关系,父母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准备好把握机遇的最佳条件。

下面是一些孩子的性格类型:

独来独往型:这种类型的孩子阴沉,不善于理解他人的心理,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

重视人情型:这种类型的孩子具有好奇心,极易动感情,喜欢照顾别人,通常易感情用事比较缺乏理性。

独断偏见型:这种性格的孩子喜欢搬弄一些大道理,不易采纳别人的意见,一心一意只想贯彻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孩子应修正顽固自私的性格,多采纳其他人的意见。

理性冷静型:这种孩子意志坚强,不管别人如何浇冷水,他对自己想做的事情都能勇往直前,具有观察现实的眼光,很少有独断专行的事情发生。

组织成员型:这种孩子心中虽然很想有一番作为,但行动力与计划无法很好地配合,原因在于行动之前先对事情进行了一番批评,结果因为考虑太多而使事情无法顺利进行。

理想崇高型:这样的孩子性格阴沉,不易接近,一味地封闭自己,在自我的世界之中,不易结交新朋友,习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内心深处有远大的理想。

奢侈浮华型:这样的孩子开朗风趣、懒惰、没有耐性,从事一件事情无法长久下去,喜欢尝试新鲜,往往给人一种轻浮的印象。

老大气概型:这种孩子喜欢居于领导地位,对于社会规范比别人更加彻底地遵守,可以说是顽固者的典型,喜欢与人结交,重视友情,具有老大的气概。

稳健忠实型:这种孩子生性善良,从不以严厉的眼光看人,往往给人一种与世无争、没有责任心的感觉。

综上所述,人的性格类型很多,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最受人欢迎的是那种诚实、正直、聪明并值得信赖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讲一个“诚”字。待人诚实的孩子往往能赢得更多的朋友,获得大家的喜爱。诚实表现在对人诚恳,对朋友不说假话,能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如实告知对方,不弄虚作假,犯错误坦白承认,不说谎话骗人。

正直是一个孩子最不易形成的性格与品质。孩子的是非分辨力是很差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中少数人身上所具有的正直性格才这样的难能可贵,受人欢迎。

聪明的孩子也很讨人喜欢。因为大人与孩子进行交流或教育孩子时,希望孩子能又快又准地领会其中的意义。聪明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领悟力强,很快就能与大人进行沟通,因而备受喜欢。

有魅力的男孩和女孩对异性和其他人群的吸引更大、更讨人喜欢。蒙台梭利分别总结了什么样性格的男孩、女孩更有魅力。

对女孩而言,受人欢迎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制力强、诚实、认真。

聪明、有点神秘、安静。

活泼可爱、亲切、体贴人、直率。

喜欢社交、态度积极、热情、感性。

有活力、健康、开朗。

做事干脆、和蔼可亲。

对男孩而言,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安静、沉着、自信心强、喜欢求知。

热情、豪迈、做事积极且专心、精力充沛。

喜欢听人讲话、认真、宽宏大量、诚实。

喜欢清洁、帅气、成熟。

健康、有活力、和蔼可亲、体贴别人、喜欢社交、开朗、率直、做事干脆。

蒙台梭利认为,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更有魅力、更受欢迎的孩子,就应该在培养性格方面下工夫,有意识地在这些性格方面加强孩子的教育。

4.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遗传无法完全决定人一生的智或愚,而后天的环境对人的智能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蒙台梭利说:“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孩子的整体的发展。”基本地来说,蒙台梭利教学法包含了三大要素——环境、教师和儿童。其实综合起来,它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教育孩子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生物的目的,即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另一个是社会的目的,即个人能适应并利用环境。而“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二者结合,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何谓“有准备的环境”?其作用、特点是什么?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她指出,旧的教育只包括教师和儿童两个因素,对于环境是不重视的。新的教育应当包括教师、环境和儿童三个因素,三者之间彼此都应发生作用。这个环境之所以必须是“有准备的环境”,是因为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极其复杂,许多地方对幼儿并不适宜。

一个孩子出生后要适应这样的世界,取得经验,就需要成人的帮助。

为此,必须在成人和儿童的世界之间建立一座“桥梁”。

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就是要起这样一种桥梁作用,其目的是使成人的世界适合儿童的发展。

如何为儿童预备环境呢?蒙台梭利认为,对于新生婴儿而言,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它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

她认为婴儿唯有与父母相处,仿效其言行,才能成长而适应世界。显然,蒙台梭利的上述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了卢梭的主张,同时也是针对当时许多贫民家庭对子女照顾不周的问题而提出的。

对于3岁以后的儿童,蒙台梭利主张为其提供一个能激发其活动动机的预备环境。她所谓“有准备的环境”,主要是针对3~6岁的幼儿而言的。根据自己开办“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蒙台梭利对“有准备的环境”提出了以下标准和要求。

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能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可让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中曾描述了她所创办的“儿童之家”

的情形,可作为所谓“有准备的环境”的一个范本。她说:

“儿童之家”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式,而是给儿童提供了活动和发展的一种环境。

蒙台梭利说:“所谓‘儿童之家’是指能够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这种学校并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按经济情况与客观环境而定,不过它必须像个家。”也就是说,不能光是一两间同样大小的教室,必须有几个房间,有庭院,院子里有遮风避雨的设备——孩子可以在户外活动,让他们放些自己喜爱、自己照顾的小花、小草、小动物、小摆设。

比如说它附近有绿色树成荫的花园,儿童们可以在树荫下游戏、工作和休息。它还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工作室和休息室。工作室是“儿童之家”的最重要场所,置有长玻璃柜和带有两三格小抽屉的柜。玻璃柜很矮,儿童可以轻松自如地到柜中取放各种器具。在抽屉柜里,每个儿童有他自己的一格抽屉,用以存放个人物品。墙的周围挂有黑板,儿童可以在上面绘画写字,贴有儿童喜欢的各种图片,并经常调换内容。工作室的一个角落还铺上了地毯,儿童可以在地毯上活动。休息室则是儿童彼此交谈、游戏和奏乐的地方。此外,饭厅和更衣室都按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布置。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是主人,他们饶有兴趣地活动着。每天的活动时间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包括谈话、清洁、运动、用膳、午睡、手工、唱歌、照料动植物,以及各种感官和知识的训练、学习等。儿童的学习、工作可由自己安排掌握,不受规定时间的限制。

由此可见,蒙台梭利所谓的“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之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

5.以感觉训练进行智力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感觉练习是一种自我教育,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完善孩子的心理感觉过程。父母必须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为此,父母必须采用一种方法来隔离孩子的内部注意力,把它固定在某一知觉上,就像最初上课时一样,孩子的客观注意力通过隔离而固定在某一刺激上。

说通俗一点,父母教孩子时,必须设法限制孩子的意识域,使其集中到课的内容上。例如在感觉训练中,她就必须隔离出要孩子练习的那一感觉。

为此,需要父母掌握关于特殊技术的知识,教育者必须“尽可能地限制自己的介入,同时也不让孩子在自我训练中过于疲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应该只说出事物的名称和形容词,不再增加更多的说明。对这些词,她要发音清楚,声音宏亮,以便孩子能听清组成每个词的各个音节。

例如,在第一次练习触摸光滑的和粗糙的硬纸板时,父母应该说:“这是光滑的,这是粗糙的。”以不同声调重复这些词,既要声调明快,又要发音清晰。“光滑、光滑、光滑;粗糙、粗糙、粗糙。”

同样,在教冷热感觉时,父母必须说:“这是冷的”、“这是热的”、“这是冰冷的”、“这是温热的”,然后,她可以用普通术语:

“热”、“比较热”、“不热”,等等。

以下几点,父母们应该予以注意。

第一,讲授的名称必须简单,只引起名称和它代表的物体或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这样,使孩子在思想上接受这些名称和物体时能相应地把它们统一起来。为此,最要紧的就是除了名称外,其他的话一字不说。

第二,父母必须随时考查自己的讲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考查也必须局限在名称能唤起的意识域内。

第一次考查应该发现,在孩子的思想上,名称和物体是否还保持联系。考查应在教完名称后,让孩子稍作沉默后再进行。

缓慢清晰地提出关于所教名称或相应物体的问题:“哪一个是光滑的?”“哪一个是粗糙的?”

孩子用手指着物体,父母就知道他已作出了所要求的联想。

但是,如果孩子不是这样做的,也就是说,如果他做错了,父母不必纠正,改天再重新教授。事实上,何必纠正呢?如果孩子没有把事物和名称联系起来,唯一能使他联系起来的办法,便是重复感觉刺激和教授名称的活动。换句话说,也就是重新上课。但是我们应知道,当孩子失败时,他并没有准备接受我们唤起他们的心理联想,所以我们必须另择时机。

假如纠正孩子说:“不对,你错了!”这种责备的话就会比其他的话(如光滑的或粗糙的)更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影响他对名称的学习。相反,在出错之后沉默不语,保持明确的意识域,下一节课便可以接着顺利进行。事实上,指出错误便可能导致孩子作出不必要的记忆努力或挫伤他们的勇气,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避免他们作出任何非自然的努力,避免他们失去信心。

第三,如果孩子没有犯什么错误,父母便可以唤起和这一物体概念相关的运动活动,即说出名称。她可以问:“这是什么样的?”孩子应该回答:“光滑的”。然后父母可以打断孩子的话,教他怎样正确、清晰地发这个音。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大点声说:

“光滑的”。当孩子发音时,父母可以注意他具体的发音缺陷,或某种已习惯了的特殊的孩子腔调。

孩子们在触摸过几次材料,哪怕只是光滑的和粗糙的硬纸板后,会完全自发地触摸各种材料的表面,重复说:

“这是光滑的!这是粗糙的!这是柔软的!”等等。对于正常孩子,我们必须静等他们对环境的自发探究,或者如常说的探索精神的自动爆发。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的智力、精力和体格得到自然发展,而不是把幼儿培养成一般所说的学者。

所以,在提供给孩子适合于促进他的感觉发展的教材之后,我们必须耐心等待,让他的观察能力自然发展并达到自觉的程度,这正是教育者的艺术之所在。

同类推荐
  • 平民教子经

    平民教子经

    该书从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入手,通过事例,分为“要成龙先成人”等10个专题从正反两方面汇集了前人教子的经验。
  • 优秀父母都是故事大王

    优秀父母都是故事大王

    每一个人在孩提时代,都非常喜欢听故事,而孩子也把听父母讲故事看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儿童教育专家早已指出,苦口婆心重说教、又怒又吼乱打骂的教育方式已经落 伍了。只有正确地帮助、引导孩子充分实现自我才是父母的责任;只有充分尊重孩子天性,采用启发式教育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优秀的父母都是“故事大王”。将枯燥单调的说教变成轻松灵动、富于激励的教育方式,是每一个优秀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
  • 孕妈妈每周健康方案

    孕妈妈每周健康方案

    本书以周为单位,详细介绍了妊娠期孕妈妈和胎儿的变化,并针对孕期生活、营养饮食、趣味胎教、适度运动等多方面内容,为孕妈妈讲解最全面的孕期保养知识,建立最科学的健康方案。
  •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一书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等方面人手,将孩子与父母之问的矛盾与隔阂进行了——化解。文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既有探因,也有建议,希望能给家长带来一些启示,促成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中健康成长!
热门推荐
  • 极品四人组:废材三小姐

    极品四人组:废材三小姐

    一朝穿越,冷酷无情的超级杀手北堂梦溪化身凤凌大陆刚出生萌系小婴儿。这样也就算了,关键三岁时测试,这副身体居然是个百年不遇的极品……废材!梦溪不干了!就算是个极品废材,她前世的武功也不是盖的!世人羞我、辱我、打我、骂我,我便要亮瞎他们的狗眼!瞧瞧,15岁那年,她成了全大陆最神秘,炼药炼器无一不通的第一天才,最强势力幽血阁阁主——彼岸!诶?等等,怎么昨天打的小萝莉管我叫老乡?前天打的刁蛮少女也管我叫老乡?这还不要紧,关键是——前前天遇上的太子殿下怎么也管我叫老乡!他们都是21世纪的银么?这世界真奇妙!化身极品四人组,恶霸来挑衅,揍得他满地找牙,他们成了全大陆最强的势力!虽然只有……四人。
  • 火影之忍者传

    火影之忍者传

    火影忍者改写为文字版10年前九尾在鸣人出生时破印......
  • 绝色医女闯古代

    绝色医女闯古代

    暗灵本不该存在的生灵,因她触碰禁书复活,暗灵王被驱逐出境。世界颠倒黑白,暗灵里的魑魅妄想消灭世界。暗灵王为维护生物平衡,找到她——魑魅选定的具有圣灵之光的女人将她从千年后带回暗灵,在与之亦正亦邪的斗争中,他对她情愫暗生……最终,他们会成功改变暗灵吗?她会结束自己高贵的单身吗?
  • 嗣子嫡妻

    嗣子嫡妻

    爹爹本事大脾气小不纳妾,娘亲温柔贤惠会驯夫,兄长过目不忘兼妹控,作为全家最受宠的那个,罗炜彤只负责活得幸福自在。本以为就这样幸福一生,谁知却在姻缘上出了大问题。磕磕绊绊,最后她嫁给声名狼藉的安昌侯世子。更惨的是,夫君还身怀狼子野心。最惨的是,渐渐她也被夫君给同化了。
  • 荼灵

    荼灵

    玄幻之下,战争无度,荼毒生灵,银铃尤明。战事纷扰,袍泽情义,江湖霍乱,王权问鼎。种族夯战,人心弥散,权往浩瀚,谋从羁绊。
  • 缘梦花开

    缘梦花开

    错过的感情,如同迷失的风景,与其追忆,不如向前寻找新的风景。就像是——不懂得感情的年纪谈感情,如同在不懂得欣赏的时候谈风景,错过了便永远的错过了,让曾经痛失的感情,当做开在梦里的梦昙花!
  • 锁情丝之祸国妖妃

    锁情丝之祸国妖妃

    一场意外,她在不经意间来到这个金戈铁马的三国年代,他们的相逢,究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还是一场精心的策划?笑靥如花,她当真是那祸国殃民的妖女?史书工笔,只字片语,留下的是一道道谜题:如果她不爱他,为何还愿生死相随?为他出生入死,甘之如饴!如果她爱他,为何还要轻吟与君长诀?轻殇离别,了无牵挂,那他又算什么!如果他不爱她,为何还会为她倾尽天下?笑看沙场,只为救她!如果他爱她,为何还要给她一纸休书让一切都结束?此生陌路,弃她于不顾!历史诠释的一个个谜底,演绎的是一段流传千载的乱世传奇,千年的光阴荏苒,留下的是一世传说,令后人倾羡......PS:喜欢滴看官莫忘了收藏呦~么么哒~~
  • 你们(手绘大叔)

    你们(手绘大叔)

    全书从绘画的角度表现老年人之间的亲情和爱情,此书是奉献给爸爸妈妈的最好的礼物,在人性亲情的道德观上作者用自己朴素的绘画手法表现了人老时,生活的内容应像蕴藏多年的美酒,醇香无比,人老时,感情的世界应像一壶上好的清茶,回味悠久;人老时,两个人的世界应像怒放的牡丹,真诚大方。
  • 文天祥(名人传记丛书)

    文天祥(名人传记丛书)

    他本是一介书生,却在生命最后的几年,成了一个手握雄兵的统帅。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逆臣,并誓死不愿变节,最后慷慨殉国。
  • 凶警

    凶警

    在警察的世界之中,有两个谎言,一个叫真相,一个叫正义。这是一个关于这两个谎言的故事。作为一个伪装成警察的复仇者,罪恶是言夏生活的唯一主旋律。有时候他是一个大义凛然的刑警,有时候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凶手。所以这个故事叫做凶警。如果你是一个读者,你可以放心收藏本书。完整大纲,保证完本。每日保底二更,早晚十点各一更。遇到推荐、打赏酌情加更!